全球工业化模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工业化模式(资料)

英美模式

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内生型模式

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起始条件不同,因此工业化特点各不相同,并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综观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可以发现,英国、美国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内生型工业可以归结为一种模式;其后,有德国、日本模式,特点是以较完善的市场机制为前提,通过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和军事力量实现工业化;此外,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亚模式的工业化道路自成体系,具有明显的特点。

虽然英国和美国的工业化进程在时间上并不一致(英国是在19世纪上半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掀起工业化浪潮,美国则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但是,两者的工业化的动力机制具有类似性,都是依靠市场方式自发推进工业发展,是在经济系统内生地实现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转变的。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自由放任”一直指引着英国的工业化进程。可以将英国的工业化路径总结为:“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完善,出口扩大———部门利润率变化(以毛纺工业为代表的工业利益大于传统农业部门利益)———生产结构转变的需求———圈地运动(土地产权和农业经营方式、生产组织的变化;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本积累———工业革命(技术革新)———以纺织为先导的工业部门的扩张———工业化向其他行业的进一步扩散———经济结构的变化———实现工业化。美国的工业化可以看作是英国工业化模式的延伸。不过,美国作为稍后工业化的国家,在吸收英国的市场经验基础上,政府强有力的指导政策也具有一定作用。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工业化不但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而且是以工厂体制和生产组织的内部创新为起点和动力的,形成了“股份有限公司”、“通用制”等适合企业发展的大型生产组织,从而在较短时间内聚集资源,实现社会化大生产,以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从而完成了工业化。

德日模式

在不利的国内外环境下,通过政府主导的赶超政策实现工业化

德国、日本的工业化道路被认为具有类似性,都是在强调一系列政策重点的基础上,通过政府主导型模式推进工业化。

1871年德国统一后,仅仅用了30年时间,就完成了工业化,并成为工业强国,居欧洲之首,世界第二,重要原因就是德国政府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中起了巨大作用。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德国在社会军事组织基础上建立了强有力的政府官僚体系,成为实现产业保护、统一市场、投资科技的有效组织基础。在英、美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压力下,德国通过强有力政府干预、通过适当的保护政策很快实现了经济赶超。

日本的工业化也是在政府强制基础上实现的。明治维新后,政府一方面通过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加速本国工业发展,实行出口导向型政策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发展教育科技,并在政府干预下迅速

改革传统生产体制,建立适合大生产的“卡特儿”。而扩张侵略、掠夺财富加速了日本工业化的进程。

新兴工业化的模式

在适应国际环境前提下,在政府主导力量下,通过适当工业发展导向型战略工业赶超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主要有:拉美的阿根廷、巴西、智利、墨西哥及乌拉圭,欧洲及中东地区的以色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利比亚,东亚地区的韩国、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走出了独特之路,不但丰富了工业化理论,而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新加坡、香港、台湾和韩国这四个国家和地区是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开发国内需求,实现“进口替代战略”,在此战略中逐渐实现工业体系的完善和实力增强。在国内市场基本被满足,需求结构变化为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要求,此时,这些国家和地区适应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开始“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大幅增加,加速了工业化。如台湾和韩国1961年到1990年间出口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和19%。

其他新兴工业化国家有的是以进口替代战略实现工业化(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有的是以“出口扩张”模式实现工业化(如以色列),有的一直以国内导向型战略作为工业化动力(如智利、乌拉圭)。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战略都是适应国际环境和本国实际的产物。

(胡军)

《人民日报 . 华南新闻》 (2003年02月21日第三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