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及其矫正
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
![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b42e8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9.png)
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作为一名学生,品德良好是我们的基本要求。
但是现实中,学生品德不良的情况时有出现,比如偷窃、欺凌、吸烟、早恋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除了个人原因外,也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校园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针对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下面进行一些浅谈。
原因分析一、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是塑造个人品德的重要因素,而当前社会的一些现象对学生的品德形成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文化艺术作品中的不良内容、网络上的低俗信息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潜移默化地形成品德不良的倾向。
二、家庭教育问题家庭教育是影响个人品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家庭缺乏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比如溺爱、过度保护、对孩子放任不管、人云亦云等,都会导致孩子的品德不良。
此外,家庭中的不良关系、家庭暴力等问题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三、校园文化问题校园文化是学生品德的重要形成环境,而当前一些校园文化存在双重标准、以成绩为唯一标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学生对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此外,校内欺凌问题、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也会对学生品德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矫正措施一、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想让学生有良好的品德素质,首先要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对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视,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注社会、珍视生命、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帮助学生解决困扰。
二、建立正确的教育方法对于学生品德问题,家庭和学校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尤其是家庭教育,父母要在生活中给予孩子正确的示范,做到言行一致,同时适当开展一些品德教育活动,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加强对学校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环境,学校要建立健康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校园文化,强调学生品德的重要性,以文化引导学生,让学生善于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
试述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策略
![试述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c0c280d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2c.png)
试述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策略矫正学生不良品德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策略和方法。
1. 增强学生对良好品德的认识和重视。
学校应该加强对品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让学生理解良好品德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2.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
学校应该制定清晰明确的学校纪律和行为准则,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应该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和教育。
3. 设计个案式的教学活动。
通过开展个案式的教学活动,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矫正和教育。
对于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他们在合作中认识到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承担责任、自觉遵守纪律,通过开展班级活动、社团组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和领导才能。
5. 提供良好的榜样和引导。
学校应该选拔出一些品德优良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他们可以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帮助其他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人格修养和品德素养方面的相关课程和活动。
6. 积极开展家校合作。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品德培养的两大重要阵地,应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品德教育,并制定家庭协议,让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学生。
7. 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和表扬。
对于在品德方面表现出色的学生,学校应该适时给予奖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良好品德的价值和价值认同。
8.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不良品德往往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关,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支持。
在矫正学生不良品德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责任,精心设计和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矫正和教育。
学校也需要与学生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配合,形成一支有力的合力军,共同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
矫正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技巧
![矫正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343705fbed5b9f3f90f1cbd.png)
矫正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技巧案例一:初二(2)班的石文俊由于父母离异,缺少温暖,自卑感重。
晚上无人监督,很少完成作业,常打游戏机到12点后,每天睡眠不足,他来校后就趴台睡觉,从不跟同学和老师沟通,导致他怪异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不随他的心愿,他就大打出手,平时同学都不敢跟他来往,恶性循环,他越自卑,他就越孤独,他的暴力倾向就越严重。
案例二:初二(2)班的唐仲勇,他是一个多动症的学生。
平时喜欢走动,几乎没有一刻安静。
他的基础知识非常差,老师上课他听不懂,在课堂上他经常走动,大喊大叫,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师生对他的意见很大,他自己也为此异常痛苦……面对以上的案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他们才收到更好的效果?一、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特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为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而大伤脑筋。
假如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当,往往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学生厌学、旷课,校外闲游,结识社会上品德不良的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假如教育方法得当,有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转化,利生利校利国。
学生的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有哪些特征?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角度上看,学生的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是孪生兄弟。
过错行为是产生品德不良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防微杜渐,预防和矫正品德不良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所在。
过错行为学生的心理特征概括为:认识特征,是非观念模糊,错误价值取向;情感特征:(1)重情感、讲义气,(2)爱憎颠倒,好恶颠倒;意志特征:自卑、自负;自我意识特征:争强好胜、易冲动、自制性差等。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道德认识上无知,行为盲目;缺乏道德情感,情绪消极多变;道德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
二、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包括:父母的溺爱、迁就;父母的素质低或者父母一方疾病缠身,无暇顾及儿女的教育,错过最佳的教育良机;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凭个人情绪来处理和教育子女的行为问题;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成员本身的恶习或家庭结构的剧变等。
小学生品德不良现象的分析与纠正
![小学生品德不良现象的分析与纠正](https://img.taocdn.com/s3/m/07a4cdd44028915f804dc2b0.png)
小学生品德不良现象的分析与纠正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背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行为,它是道德范畴内的某种错误或过失行为。
最近,有关专家指出,我们正经历建国以来的又一次犯罪高峰,这次犯罪中青少年犯罪十分突出,并呈现低龄化倾向。
而品德不良现象同违法犯罪行为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品德不良是违法犯罪的前兆,违法犯罪常常是不良品德发展的结果。
因而,对小学生品德不良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于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生品德不良现象的心理、行为表征由于社会影响,家庭背景以及学校教育对每个孩子都会产生不同的教育影响,小学生的品德不良现象则表现为不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沉默压抑型:其行为方式与特点为,一般情况下,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平时循规蹈矩,沉默寡言。
但在学习交流或其他活动中,采取逃避,保守的方式,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即便偶尔参加也表现消极,对自己悲观失望,缺乏信心,自暴自弃。
上课时,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也很少向同学问问题,老师问到他时,表现慌张,回答吞吞吐吐,对学习好的同学既羡慕又嫉妒。
其气质类型多为弱型,性格内向,怯弱,抑郁者居多,自我评价过低,自卑感较强,这种类型的学生,道德意志薄弱,道德思维保守。
2冲动侵犯型:其行为方式与特点为,采用攻击,侵犯的方式对特定的对象,即他认为使他的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人,物或事,做出对抗,报复,迁怒等行为,一般具有公开、爆发的特点。
对待一般同学和和睦睦,无话不谈,而对老师则封闭心扉,守口如瓶,受到批评或被老师误会,则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向老师解释,不愿同老师和解,甚至对老师怀恨在心。
其气质类型多为强型,性格外向,倔强,急躁者居多,缺乏道德思维的果断性和综合分析能力。
对自我评价往往过高,很自负。
这类学生道德意志薄弱,缺乏坚韧性和忍受性。
3散漫自由型:其行为方式与特点为,缺乏责任心,参与意识不强,不愿受纪律约束。
如经常旷课、迟到、早退、打骂人、恶作剧等。
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成因及矫正
![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成因及矫正](https://img.taocdn.com/s3/m/5dcbd58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69.png)
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成因及矫正摘要: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
青少年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对于他们的心理品质以及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且缺乏自制能力,容易走上歪路。
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分析他们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对其进行引导,矫正他们的品德不良行为。
本文从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入手,找出其形成原因,并总结出相关矫正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成因;矫正;培养良好品德一、什么是品德不良行为?学生品德不良行为是指学生个体在错误的道德意识与观念的支配下,出现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如盗窃、考试作弊、赌博、打架斗殴、破坏行为等。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不良行为屡见不鲜,经常会干扰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若教师任由不良品德行为肆意发展甚至会致使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
如我班学生冷欣,他有攻击性行为,喜欢与人争执,并时常讲粗话、骂人,经常向同伴发起身体攻击,如打人、推人、踢人等行为;常惹是生非,恐吓、欺负同龄或比他小的同学;经常说谎;有破坏性行为,有时故意损坏学校公物;有对抗性行为,犯错以后不接受批评,顶撞老师;多次逃学、离家出走,染上了抽烟等不良习惯。
曾多次受到学校开除学籍、留校察看等处分,但依旧我行我素,见效甚微。
该案例中的小明同学,就是典型品德不良的学生。
针对这一类学生,我们应从他们的行为入手。
二、不良品德行为的表现,一般分为四类。
一是道德观念薄弱或错误,行为放纵。
部分学生对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学校规章制度熟视无睹,法制观念淡薄,荣辱不分,不辨是非好恶,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在行为上放纵自己,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吸烟、酗酒、赌博,早恋、打游戏、泡网吧。
二是缺乏学习自觉性、主动性。
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学习看作一件苦差事。
因此,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懒散、睡觉、做小动作,不懂装懂,作业拖拉或抄袭了事,考试随便应付。
三是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缺乏诚信。
从心理学角度看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
![从心理学角度看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0df87d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9.png)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品德不良的矫正与教育作为培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历史责任,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更是要让孩子学会做人。
学生犯有品德不良的过错,是可以纠正的,因为他们的思想还未定型,可塑性很大。
因此我们要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措施,满怀热情地去关怀和引导他们。
要纠正和改变学生的品德不良,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
品德不良的学生因常受到家长、教师的斥责、惩罚和同学的耻笑和歧视,常常会比较心虚、敏感,对教师和进步的同学存有戒心和敌意,认为教师和同学轻视自己,厌恶自己,常以一种沉默、回避、怀疑或粗暴无理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同学。
这就是心理学说的抵触情绪。
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教育是很难奏效的。
所以,必须先解除顾虑,摆脱消极的态度定势。
为此,作为老师先应设法改善师生之间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教师要真心实意地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些学生,以教师的真诚去交换学生的爱。
教师应充分利用集体的气氛和力量,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和接纳,使他们在集体中享有一定的地位,体验到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使情绪障碍得到消除,品德不良的学生才敢袒露心迹,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乐于接近老师、同学,乐于参与、接受集体活动并从中受到教育,改善自己的言行习惯。
我班的黄子豪由一年级开始就每个学期都被评为双差生,但这个学期的双差生却没有他的名字,因为他这一学期已有了质的变化。
原来他除了语、数、英三科成绩差以外,美、音、体等专科成绩也没考好,上课不单自己开小差,还常捣乱,有意跟上课的老师唱反调。
读书发出怪声,唱歌发出尖叫,老师批评他,他还敢说“你讲话小心点,别影响我的心理健康成长,否则我让我妈去告你”。
下课常跟同学打架,几乎每天都要生事。
有一天,他主动去帮一年级同学拿早餐,我在表扬他时发现,他在偷偷的乐。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矫正](https://img.taocdn.com/s3/m/47ba9323647d27284b73513e.png)
第1 卷
第 1期
� � � � � � 新乡 教育 学院 学报 .1 , .1
�
品 德 不 良 学 生 的 心 理 特 点 与 矫 正
陈洪光
� � (新乡市第一职业中专, 河南 新 乡 30 0 0 )
摘
要: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 一项重要工作, 认真分析品德不良学 生的心理特
点, 积极探索矫正的方法, 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 关键词 : 品德; 心 理特点; 矫正 中图分类 号: 3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2 � � � � � 1 2 332 00 ) 01 00 3 02 � � � 品德不良学 生, 指的是 经常 违反 道德 准则 或有 较严 重 过错的学生, 其中包括后进生和失足者。这 种学生在学 校中 尽管是极少数, 然而, 掌握这些学生的 心理特点, 矫正其 不良 品德, 不仅直接关系到 这部分 学生 自身的 成长, 而 且对全 体 学生的品德教育甚至 对整个 社会 风尚 的好转 都有 不可忽 视 的影响。 一、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道德认识上无知, 行动盲目 品德不良学生绝大多数道德观念 十分模糊, 缺乏正 确的 道德判断能力, 甚至是非颠倒。例如: 他 们把愚弄 师长、 欺侮 同学、 损坏公物 、 吵嘴打架认为是勇敢, 把不揭 发同伴的 错误 认为是讲义气, 把助人为 乐看 作是 假积极, 甚 至把 社会上 的 地痞流氓当英雄加以效仿。他们的法制 观念非常 淡薄, 往往 出于好奇心和寻求新 异刺 激的 想法, 做出 不轨 行为, 常常 在 别人的起哄下, 不加思 索地干出冒险的事情 。他们不同 程度 地形成了一些错误的处世哲学, 把自己吃 好、 穿好, 手中 有钱 花看成是 “实惠” , 当作人生最大快事。 (二) 缺乏道德情感, 情绪消极多变 品德不良学 生 一般 缺乏 正 确的 道德 情 感, 往 往是 非 颠 倒, 荣辱不分。 如重江 湖义 气、 缺 乏真 正的 正义感。 同时 因 为这些学生受到人们的批评和嫌弃, 在情绪上 常与教师 和同 学对立。自己瞧不起自己, 又不允许别人看 不起自己。 在这 种 “受伤” 的情感支持下, 常以 粗暴蛮横的行动 来发泄自 己的 不满, 与 老师作对, 毁坏公物, 甚至为一点小事动手动刀。 (三) 道德意志薄弱 品德不良学生往往意志薄弱, 缺乏自 制能力。一方 面表 现在履行道德义务时, 不能坚持用正确的道德 动机战胜 错误 的道德动机, 不能用正确 的思 想约束 自己, 常 常屈 从个人 欲 望和情绪冲动, 产生不 道德行为。另一方面是 犯了错误 经过 教育, 有了悔改之意 , 但由于缺乏坚强 的意志, 往往经不 起考 验, 在同伙的怂恿、 煽惑下产生动摇, 或在涉及 他们利益而 引 起内心冲突时失去控制, 因而导致时改时犯, 反复不断。 (四) 行为习惯不良 品德不良的学生 有不 少坏习 惯, 有的对 人不 诚实, 惯于 说谎; 有的养 成张口就 骂、 动手就 打的坏 习惯; 有的抽 烟、 赌 博、 好 吃懒 做; 有 的爱 占小 便宜, 看 到别 人的 东西 不拿 就 难 受; 大都没有明确的 学习 目的和 自觉 的学习 态度, 上 课爱做 小动作, 课后不 完成作 业, 考试作弊 ; 缺 乏劳动 观念, 没有养 成劳动习惯, 但由于他们精力旺盛, 喜欢逞 能, 对 一些难度大 的劳动, 有时会以出人意料的速度 去完成; 经常不守 纪律, 有 时甚至有意违反校规, 但对 兴趣 相投、 认 可自己 的小 团体的 规定, 甘愿受皮肉之苦也不能犯。 上述心理特征, 在不同 人的 身上发 展程 度不同, 表 现形 式也 不 尽相 同, 但其 危害 是严 重的, 一 旦形 成, 若 不及 时纠 正, 就会向更严重的方面发展。 二、 矫正品德不良学生的措施 品德不良 学 生虽 然犯 有 道德 过错, 但并 不 是不 可 纠正 的, 应该看到青少年的思想还不定型, 可塑 性很大, 在不好的 影响下可变坏, 在有 利的条 件下 可变好 , 我 们要 采取 符合其 心理活动规律及心理特点的教育措施, 满怀热情地 去关怀和 引导他 们。实践 证明, 品德不良学生的 行为是完全 可以得到 纠正或改变的。 矫正品德不良行为的措施有: (一) 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 消除疑惧心理 品德不良的学生因常受到教师的斥责, 对同学 们存在戒 心和敌 意, 认为教师和同学轻视自己、 厌恶 自己, 常 以一种沉 默、 回避、 怀疑或 粗暴无礼的态度对待老师 和同学, 处于这种 心理状态 下, 教育是 很难奏效 的。因此, 为了 使他们 更好地 接受教育, 必须先解除顾虑, 摆脱消极的态 度。为此, 应设法 改 善师生 之间、 同学之 间的关 系。首先, 教师 应带头 真心实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对一个差生的教育个案分析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对一个差生的教育个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cbb57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6.png)
他便逞强闹事,违反课堂纪律,以此来引起别人的注 意。自卑和好胜心理的交织,使他性情暴躁,喜怒无 常。这种情感的特点既是他品德不良的一种结果,也 是引起新的不良行为的重要原因。
3.江湖义气 受社会不良意识的影响,林某有很重的“江湖义 气”,对待事情没有理智思考,往往凭“义气”二字 处事,参与多次打架事件,从而犯下一个又一个的错 误。 4.逆反心理 林某正处于“青春期”,本来反叛心理就很强, 从小又遭到老师、同学的讽刺、斥责。得不到热情关 怀和及时教育,因此产生了逆反心理,助长了错误的 发展。 林某的问题除了有他自身原因之外,他的家庭教 育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林的母亲是个典型的家庭主 妇,心地善良,除偶尔干些活帮补家用外并无收入, 在家中无甚地位。她很希望管教好儿子,但是有心无 力。我每次和她联系,反映其情况后,她只能说儿子 几句,却往往换来林某的恶言相向,甚至是离家出 走。林的父亲是个粗暴的人,自己本身就好烟酒,教 育儿子只会使用暴力,或者干脆放任自流,其言行极 大程度上影响了他,导致林认为抽烟喝酒根本就不是 什么问题,反而是很平常的事。父母文化水平低,又 不懂正确的教育方法,负面的言传身教成为了他心中 的“准则”,父子母子之间甚少沟通交流,言分意离, 致使家庭教育无法有力地配合学校及班主任的教育, 因此林某的问题愈显得严重。
主要参考书目: 1.徐胜三: 《中学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年版。 2.张人杰: 《大教育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年版。 3.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责任编辑:陈彩燕)
教育对象的三重主体性及其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应是~种“主体教育”。但什么是“主 体”?如何具体理解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笔者认为,教 育对象的主体性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维度,即教育对 象是“三重主体”,也就是在三种意义上的“主体”。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原因分析及矫正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原因分析及矫正](https://img.taocdn.com/s3/m/9c061da3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73.png)
学生不良品德产生原因分析及矫正首先,家庭环境是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社会环境,父母的品德和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如果父母缺乏道德教育的意识,或者自身就存在不良品德,那么孩子很容易受到影响,产生不良品德。
此外,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影响孩子品德的重要因素。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不给予适当的约束和教育,孩子容易产生自私自利、不尊重他人的不良品德。
其次,学校教育也对学生品德产生影响。
学校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师的教育态度都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注重学生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那么学生就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
反之,如果学校忽视品德教育,只注重知识的灌输,那么学生就容易产生不良品德。
再次,社会化也是影响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社会中存在各种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受到不良品德的影响。
此外,社会的竞争压力和物质诱惑也会引诱学生走向不良的品德道路。
为了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是最关键的一环。
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做到言传身教,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品德教育,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品德培养,开展一些针对性的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社会也应发挥积极的作用,提供健康的社会环境,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榜样和引导。
总的来说,学生不良品德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化等方面。
矫正不良品德需要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多个方面入手,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https://img.taocdn.com/s3/m/ebe31207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5.png)
(三)赌博和迷恋游戏机、电脑网吧行为
1.赌博行为 学生赌博有下列表现:
第一,参加赌博的人数多。
第二,赌博场所和赌博手段多种多样。 第三,学生赌博往往和违法犯罪联系在一起。
影响学生赌博行为的主要因:①社会上赌博风气
的盛行,是影响学生参加赌博活动的重要原因。②从 认识方面来看,学生赌博常有糊涂认识,往往认为下 注小,是玩玩的,不算违法,对赌博的危害认识不足。 ③从动机方面看,主要有好奇心、寻求刺激、逃避和 消遣的需要、争强好胜。④从意志方面看,学生一旦 染上赌博,就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容易反复。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 很重要的。在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需要建立 新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越巩固,不 良行为习惯就越容易被克服。
3. 树立自信,获取成功体验
首先,要尝试着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值得 称道的地方;其次,要制造和把握机会展现自 己的专长和才干,领略成功的快乐;最后,要 经常说些自我激励和赞扬的话语。
4. 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 的行为习惯
有的学生之所以产生不良行为,固然有其内 部错误的心理结构,但也与外部不良诱因有关。 学生要有意识地对自己进行考验,以锻炼与不良 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
2.迷恋游戏机和网吧的行为
学生迷恋游戏机和网吧主要危害有:
①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和健康。
②影响学生学习。
③许多黄色淫秽和暴力内容,容易使学生走上 邪路,导致犯罪。
④还可能诱发赌博、吸烟、偷窃等不良行为。 学生上电脑网吧真正目的是浏览信息、增加见 识的并不多,而聊天、观看黄色淫秽和暴力影 片内容较为多见。
在情感和意志方面,学生容易在高兴或烦 恼时吸烟。
在动机方面,主要有:①好奇心理;②模 仿心理;③从众心理;④表现心理;⑤交往心 理;⑥解烦心理。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与矫正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与矫正](https://img.taocdn.com/s3/m/cdde8d82a58da0116d17494c.png)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与矫正作者:张丽锋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49期品德不良的学生是指经常违反道德行为准则和有较严重的道德过错的学生。
尽管这样的学生在一所学校里只占少数,但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是否得法,对于学校的管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都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怎样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是学校当前工作的一个难点,也是教师议论的热点。
本文试图从教育心理的角度分析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及矫正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表现1.这些学生在校严重违反校纪、纪律涣散。
他们大都纪律观念淡薄,對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求、熟视无睹,作风放荡,违反行为表现为周期性出现,教师教育时,略有收敛,但过一段时间又“旧病复发”且愈演愈烈,最后发展到对抗学校的教育。
2.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不用功。
这种现象较普遍,他们在校读书,只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没有主动性与自觉性,不知道读书对他有何用,自然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有的受到一些“畸形致富”的人的影响,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赚大钱,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读书无用论”,所以学习不用功,把学校看作是束缚他的自由的牢笼。
3.结成团伙。
品德不良的学生,除每人具有个性外,大都有其共性,心理表现为“情感枯缺”,所以他们臭味相投,结盟团伙,要么三五成群,集体违纪,要么到社会上寻衅滋事,或把校外的势力勾搭到校内来,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4.过错行为。
品德不良的学生的过错行为表现;起哄、恶作剧、欺侮同学、顶撞教师、恶作剧、欺侮同学、顶撞教师、无礼貌、骂人、撒谎、考试作弊、小偷小摸、损坏公物等。
以上这些表现在各类学校中都普遍存在,是当前学校客观存在而又突出的问题。
二、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心理分析学生品德不良形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但归纳分析起来,不外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这两个方面。
1.主观原因:主要是缺乏正确的社会导向能力和动机抉择能力,心理上屈服于外部诱惑或内部冲动。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404883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5.png)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在当今社会,小学生的品德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品德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矫正措施,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品德。
一、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孩子品德养成的重要因素。
然而,一些家长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只注重学术成就,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品行和道德观念。
更糟糕的是,一些家庭缺乏温暖和稳定,变得不和谐,这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2.学校环境的影响。
近几年来,小学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忽视品德教育、对学生缺乏关怀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学生容易产生不良品德。
3.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负面现象也逐渐增加,如暴力、欺凌、盗窃等。
这些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对小学生的品德产生影响。
二、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措施1.家庭教育的改善。
家庭是孩子品德养成的最早起点。
家长应该明确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把品德培养放在学术成绩之前。
他们应该尽量创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
2.学校教育的改进。
学校应该加强品德教育的力度,制定并执行一套有效的品德教育方案。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综合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要注重品德培养。
此外,学校可以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小组讨论,道德故事分享等等,以吸引学生参与。
3.社会环境的改善。
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关注小学生品德建设的问题,加强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和指导。
媒体可以播放一些正能量的节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可以参与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工作中,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
小学生品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家庭、学校和社会多个方面。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家长、教师、学生、社会团体和政府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为小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而努力。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88fa5b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5.png)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品德教育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一些小学生存在品德不良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以及矫正措施。
一、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1. 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第一课堂,但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对道德规范缺乏认知和理解,品德不良的问题逐渐显现。
2. 学校教育不足。
学校是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在品德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然而,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学术成绩和竞争,而忽视了品德教育,这导致了小学生品德教育的缺失。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今,社会上存在着种种不良行为和价值观,这些负面影响对小学生的品德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二、矫正小学生品德不良的措施1. 增强家庭教育的力度。
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基石,家长需要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同时,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2. 加强学校的品德教育。
学校是小学生的第二个家,承担着重要的品德教育任务。
学校应该加大品德教育的力度,制定具体的品德教育计划和课程,并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3. 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机制,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奖惩体系来约束学生的行为。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
4. 加强社会与学校的合作。
社会与学校要建立紧密的联系,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小学生品德教育。
社会应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供相关培训、讲座等活动,帮助学校加强品德教育工作。
5. 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环保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总之,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品德不良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矫正
![品德不良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与矫正](https://img.taocdn.com/s3/m/efbf297c8e9951e79b8927d3.png)
一
尽管他们也 懂得道德行 为准则 , 由于其意志薄弱 的特 但 点 , 正确 的道德观念 不能 占上风 , 使 导致 不道德 行为 的
产 生 。 一 方 面是 犯 了 错 误经 过 教 育 , 了悔 改 之 意 , 另 有 甚
、
品德 不 良学 生 的心 理 特 点 :
l 道德 认 知 上无 知 。 、 行动 盲 目
的存 在 , 这些 学生 或多或 少地 影响周 围的 己 , 常常屈从个 人的欲望和情绪 冲动 , 产生 不道德行为 。
同学 。 此 , 师 要 分 析 品德 不 良 学 生 的 心 例 如 : 因 教 当道 德观念 要求学 生采取文 明行为 时 , 而不合 理
理特点 , 便于做到 “ 对症下药 ” 帮助这部分 的个人欲 望却驱使 学生 产生粗野 行为 。 , 在这 种情况 下 ,
出不轨 行为 , 常在别人 的唆使 下 , 常 不假思 索地 干出 冒 是抄袭别人作业 , 考试作 弊 , 但他们也有 微弱的求知欲 ,
险 的 事 情 。 思 想 上 不 同 程 度 地 形 成 了一 些 错 误 的 处 世 愿 听生 动有趣 的讲课 和新鲜 事。 在 在劳动 上校规 , 对趣 味相投 , 可 自己 有 但 认
2 缺 乏道德情感, 、 情绪 消极 多变
品 德 不 良学 生 , 往 爱 憎 颠倒 , 辱 不 分 , 恋 低 级 往 荣 贪
的小 团体 的规定 , 甘愿受皮 肉之苦也不触犯 。
上 述 心 理 特 征 , 不 同人 身 上 发 展 程 度 不 同 , 现 在 表
不揭 发 同学 的错 误认为 是讲义 气 ; 把尊 重
师 长 认 为 是 拍 马 屁 、 好 ; 助 人 为 乐 看 作 讨 把
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
![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edfa9886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46.png)
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及矫正措施学生的品德不良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在学生时期,培养良好的品德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剖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矫正措施。
首先,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个人原因三个方面。
在家庭环境方面,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常常会对孩子的品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任性和自私,使得孩子缺乏自律和责任感。
另一些家庭则存在着家庭暴力、家庭纷争等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一些家长过分追求学术成绩,忽视了品德培养,也是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社会环境方面,社会的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单一化的观念对学生的品德培养形成了挑战。
现代社会普遍推崇物质追求和竞争导向,忽视了人的素质和道德。
学生可能在这种浮躁的社会氛围下,过分追求成绩和物质享受,缺乏对社会责任和他人福祉的关注。
此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沟通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等。
另外,个人原因也是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个人经历、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都会影响他们的品德发展。
一些学生可能因为成长环境不良、性格乖张、情绪不稳定等原因,产生了懒惰、自私、不负责任等品德不良的行为。
针对学生品德不良的现状,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矫正措施。
首先,家庭教育应发挥重要作用。
父母应该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并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家庭教育也要注意平衡学术成绩和品德养成,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其次,学校教育也应加强品德教育。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之一,应该将品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并通过课堂教学、教师示范和校规校纪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此外,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建立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
此外,社会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矫正不良品德学生的教育措施
![矫正不良品德学生的教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f6a993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4.png)
矫正不良品德学生的教育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品德教育越来越重要,不良品德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各大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如何矫正不良品德学生,让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成为有用之才,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一、了解不良品德学生的原因不良品德学生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家庭、个人、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家庭因素是不良品德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缺乏温暖的氛围和家长的关爱,家长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个人因素也是不良品德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个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都会影响到其品德素质。
社会因素也是不良品德学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恶化会对学生的品德产生不良影响。
二、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针对不良品德学生的问题,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
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家长对孩子的管教和关爱,让孩子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成长。
其次,要加强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健康的学校环境中成长。
还要加强社会教育,加强社会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让学生在正确的社会环境中成长。
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对于不同情况的不良品德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对于一些轻微的不良品德行为,可以采取口头警告、批评教育等方式,让学生认清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对于一些比较严重的不良品德行为,可以采取写检讨、批评教育、课外劳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对于一些比较顽固的不良品德学生,可以采取家访、心理疏导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从根本上改正错误。
四、重视教育效果的评估教育效果的评估对于矫正不良品德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教育者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进行评估,从而调整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家长和社会也应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进行关注和评估,从而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教育。
矫正不良品德学生的教育措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面的教育措施和评估,才能够让学生走上正确的道路,成为有用之才。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a20ff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6.png)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言语、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关爱、教育不当、家庭成员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
2.同伴影响:中学生在校园内,与同伴相处的时间较长,同伴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同伴之间存在不良行为的模仿和传递,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品德行为的诱导。
3.学校教育环境:一些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了品德教育,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培养了一些中学生的功利思想,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发展。
这种环境容易导致中学生形成不良的品德行为。
4.心理问题:一些中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压力过大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针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矫正策略:1.建立正确价值观:加强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主题班会、课堂教育等方式,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理念。
3.培养良好习惯: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起床、整理书包、遵守纪律等,通过细致的引导让中学生懂得自律和规矩。
4.开展心理辅导: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压力,从而减少不良品德行为的产生。
5.培养社交能力: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有时是因为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欠缺和不适应所导致的。
因此,学校可以开设社交技能课程,向中学生传授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6.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措施:学校和家庭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进行惩罚和引导,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后果。
总之,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矫正。
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措施,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品德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b57c2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e.png)
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及矫正措施引言: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培养他们好的品德至关重要。
然而,如今许多小学生因为各种原因而表现出不良品德,这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以及矫正措施,以期引起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的重视,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中存在家庭暴力、亲子关系不和睦、缺乏爱心和关怀等负面因素,小学生的品德严重受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滋生的负面影响也对小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例如,网络暴力、校园欺凌、不良媒体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小学生的品德问题。
3. 缺乏道德教育:一些学校和家长忽视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品德修养的培养。
缺乏道德教育的学生容易陷入自私、攀比、虚荣等不良品德的泥潭。
4. 自身问题:有些小学生天性善良,但受到诱惑和影响时容易产生违背道德的行为。
他们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决策能力,无法正确辨别对错,从而导致品德不良。
二、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措施:1. 家庭教育的改进:家庭是小学生品德养成的基础。
家长应重视家庭教育,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做出良好榜样。
同时,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爱心和良好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
2. 学校教育的加强:学校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加强相关课程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学校应制定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通过激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
3. 社会教育的配套:社会教育对小学生品德的塑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各界组织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例如志愿者服务、道德讲座等,让小学生深入参与到社会中,感受社会责任和家庭情怀。
4. 多元化的教育方法:培养小学生的品德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角色扮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及其矫正-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及其矫正-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6d387aec8d376eeafaa313c.png)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及其xx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表现出的稳定特征。
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成因学生品德不良是在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一定心理活动形成的,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①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中教育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②社会不良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人的交际往来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学生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就会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③学校工作不力。
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因此,教育者的错误观点、片面的思想方法、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措施的不力和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品质问题,都会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恶化,④大众传媒影响。
大众传媒是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特别是网络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很大影响。
由于年幼,学生无法对信息正确辨别,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对学生的品质造成不好的影响。
2.主观心理因素。
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还在形成之中,他们的道德观念还不够稳定,缺乏评价能力,往往会产生一些模糊观念和错误理解,产生各种不良品质,②表现异常的情感。
有些学生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混淆是非、颠倒美丑、不明道理等异常反应;③明显的意志薄弱。
有些学生在错误面前缺乏自觉性和自制能力,经不起外界诱惑而重犯错误;④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将不良行为多次重复,形成了坏习惯。
3.学生不良品德的类型。
①过失型:采取违反纪律或一般行为规则的行为方式,②品德不良型:采取违反道德规范的方式和手段;③攻击型:主要采取发泄的方式,对特定对象对抗、报复、迁怒等,具有公开性和爆发性;④压抑性:主要采取逃避的方式,如不参加学习、交往活动或消极应付,以及对自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一般带有隐匿的特点。
简述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简述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f9b50b8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0.png)
简述不良品德的矫正方法
不良品德矫正是指改正或改善一个人的不良行为和态度,培养健康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以下是一些矫正不良品德的方法:
1. 自我反省:个体应该意识到存在不良品德,并努力分析其原因和后果。
通过深入思考,个体可以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和态度对自己和他人带来的负面影响。
2. 设定目标:个体应该设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改善沟通技巧、减少暴怒等。
这些目标应该是可实现的、具体的和量化的,以便监测进展并保持动力。
3. 培养良好习惯:个体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来实现品德的矫正。
例如,规定每天坚持阅读正面的书籍、定期锻炼身体和设定固定的作息时间。
4. 学习与发展:个体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道德伦理、人际关系、冲突解决等主题来拓宽视野,增加对不良品德的认识,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5. 寻求帮助:对于一些困难更大或需要专业帮助的情况,个体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心理咨询师、导师或其他专业人士的帮助与支持。
6. 坚持改变:改变不良品德需要时间和毅力。
个体应该坚持自己的努力,不要气馁,并逐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和心态。
总之,改正不良品德需要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努力,通过自我反省、设定目标、培养良好习惯、学习与发展、寻求帮助和坚持改变,个体可以逐步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态度,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分析及其矫正
摘要:态度和品德的学习属于情感领域的学习,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部分。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教育事业有重要意义。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对学生不良品德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为解决学生不良品德提供参考,以促进其改正。
关键词:品德不良心理成因矫正方法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表现出的稳定特征。
学生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发生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心理成因
学生品德不良是在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学生自己的一定心理活动形成的,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1.客观因素。
①家庭教育不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家庭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家庭中教育的不良因素,是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②社会不良影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与人的交际往来也不断增多,这就使学生越来越广泛地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这样就会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③学校工作不力。
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因此,教育者的错误观点、片面的思想方法、教育方式简单化、教育措施的不力和教育者本身的道德品质问题,都会造成学生不良品德的恶化,④大众传媒影响。
大众传媒是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特别是网络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
很大影响。
由于年幼,学生无法对信息正确辨别,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对学生的品质造成不好的影响。
2.主观心理因素。
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还在形成之中,他们的道德观念还不够稳定,缺乏评价能力,往往会产生一些模糊观念和错误理解,产生各种不良品质,②表现异常的情感。
有些学生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混淆是非、颠倒美丑、不明道理等异常反应;③明显的意志薄弱。
有些学生在错误面前缺乏自觉性和自制能力,经不起外界诱惑而重犯错误;④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将不良行为多次重复,形成了坏习惯。
3.学生不良品德的类型。
①过失型:采取违反纪律或一般行为规则的行为方式,②品德不良型:采取违反道德规范的方式和手段;
③攻击型:主要采取发泄的方式,对特定对象对抗、报复、迁怒等,具有公开性和爆发性;④压抑性:主要采取逃避的方式,如不参加学习、交往活动或消极应付,以及对自己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一般带有隐匿的特点。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
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和敌意,他们往往认为教师厌弃自己。
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育。
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人情人理才能入心。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社
会、集体尊重的感情。
集体荣誉感是人们意识到作为集体成员的尊严的感情。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
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自尊心,一味地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对立的情感。
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德,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能抑制自己不良的品德行为。
3.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教师要经常接近学生,和他们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的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德向好的方面转化。
4.抓住品德培养的关键期。
少年期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期。
他们有一种成人感,这种成人感是少年自我意识急剧发展的时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主观上自以为是大人了,客观上的思想行为还未脱离孩子气,因此主客观之间发生了不适应。
因此,要重视少年期的品德教育。
但这并不意味着青年期和儿童期就可放松品德教育。
品德尔教育在任何时期都应重视。
三、具体方法
①因势利导法。
因势利导,抓住时机给予适当的教育和激励,包括顺势和反势。
顺势:即在学生提出进步要求、思想上有了闪光点时,给予鼓励、表扬,顺势使其巩固、发展自己的正确思想和行动。
反势:在学生思想处于正确和错误、高尚和低级的矛盾中,提供适当的反面例证,激其向上;②情境法。
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使品德不良的学生在良好风气的影响下,克服自身犯错欲望,纠正其不良行为;③模仿法。
提供良好的品德榜样,使学生得以对照、思索、学习,逐步形成优良品德;④角色扮演法。
运用一定的形式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让其充当新的角色,体验新的人格,接受新的要求,改变不良品德,⑤活动法。
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意志,并发挥自己的才能,避免精力过剩而产生不良行为;@集体互助法。
建立一个良好的集体,运用集体舆论和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制止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