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数据传输方式

合集下载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1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1

距离较远的控制单元之间传输数据)。
2)出于大量节约导线的考虑。
顺序的二进制字符来表述,如10010110。通过这些 二进制编码,计算机或控制单元可以处理信息或将 信息发送给其他控制单元。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4.信号电压
为了能够清楚的区 分高压电和低压电这两种状 态,在汽车网络技术中对信 号电压做了明确的规定,高 电 压 为 6~12v , 低 电 压 为 0~2v,2~6v之间属于禁止范 围,只用于识别故障。
人在听音乐时,人的耳朵就会接收到模拟 信号(声波连续变化)。汽车电器设备(音响系统、 收音机、电话等)以同样的方式通过连续变化的电 压表示出声音。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1.模拟信号 但当这种电信号由某一设备向另一设备传
输时,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信息与发射装置发送的信 息并不完全相同。这是由于下列干扰因素造成的: 1)导线(电缆)长度。 2)导线的线性电阻。 3)无线电波。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1.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的特点是, 它可以采用0%~100%之间的 任意值。因此模拟信号电 压(或)电流的变化方式 是连续的,如指针式测量 仪表、水银温度计、指针 式时钟等。
Hale Waihona Puke 图1-15 模拟信号 1—最大电压值 U—电压 t—时间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一、数据信号的类别
1.模拟信号
1个8位并行接口可在1个时间单位内传输1个数 据字节,而1个串行接口至少需要8个单位时间才能传 输相同字节的数据, 不过,传输距离越长就越能体现 出串行传输的优势。
第二节 数据信号的类别及传输方式
二、数据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在网上的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在网上的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在网上的传输方式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需的规则和约定,它定义了计算机如何在网络上通信和交换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在网上的传输方式。

1. 有线传输方式有线传输方式是指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通过物理线路进行传输的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1 以太网传输以太网是一种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它使用以太网协议(Ethernet Protocol)将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进行传输。

数据包通过物理线缆连接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以太网传输速度较快,可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1.2 光纤传输光纤传输是指通过光纤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光纤传输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抗干扰等特点,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

光纤传输常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速网络连接,如光纤宽带接入、数据中心互联等。

1.3 同轴电缆传输同轴电缆传输是指通过同轴电缆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

同轴电缆传输常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和局域网等场景,提供较高的传输速度和带宽。

然而,同轴电缆传输距离较短,受到电磁干扰影响较大。

2. 无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方式是指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传输的方式。

这种传输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2.1 Wi-Fi传输Wi-Fi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传输方式,通过Wi-Fi接入点将数据传输到无线设备。

Wi-Fi传输便于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可实现移动办公、无线上网等功能。

2.2 蓝牙传输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可用于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蓝牙传输方式适用于个人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如手机和电脑之间的文件传输。

2.3 移动网络传输移动网络传输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数据传输的方式,如2G、3G、4G和5G网络。

移动网络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上网、移动数据传输等场景。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协议数据在网上的传输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方法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方法

什么是电子电路中的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方法电子电路中的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方法在电子电路中,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方法是实现可靠和高效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时钟同步是确保各个电子元件在同一时间点上进行操作的过程,而数据传输方法则涉及如何有效地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

本文将介绍电子电路中常用的时钟同步和数据传输方法,并探讨它们的原理和应用。

一、时钟同步方法时钟同步是指通过某种机制让所有电子元件按照统一的时钟信号进行操作,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处理。

常用的时钟同步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外部时钟同步(External Clock Synchronization)外部时钟同步是指使用外部的时钟源来提供统一的时钟信号,该信号被所有电子元件作为操作的基准。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规模的电子系统,可以通过连接外部时钟源到各个元件的时钟输入端实现。

外部时钟同步提供了高度的时钟稳定性和精确性,但受到时钟信号传输延迟的限制。

2. 内部时钟同步(Internal Clock Synchronization)内部时钟同步是指使用系统内部的时钟源来提供统一的时钟信号。

在这种方法中,一个元件被指定为主时钟源,其他元件通过连接到主时钟源的时钟输出端来同步。

内部时钟同步方法适用于需要较高的时钟频率和较大规模的电子系统,对时钟信号的延迟要求较高。

3. 独立时钟同步(Independent Clock Synchronization)独立时钟同步是指各个电子元件使用自己独立的时钟源进行操作,没有统一的时钟信号。

这种方法适用于互不相关的电子模块或需要一定程度的异步通信的系统。

独立时钟同步方法的优点是灵活性高,但对时序的要求较高,需要进行额外的时序处理和错误检测。

二、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方法是指如何在电子电路中将数据从一个设备传输到另一个设备以实现信息的传递。

常用的数据传输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并行传输(Parallel Transmission)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数据位的方法,其中每个数据位都使用一个独立的信号线进行传输。

数据传输方式分类

数据传输方式分类

数据传输方式分类数据传输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为了实现高效、安全和可靠的数据传输,人们发明了多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

本文将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对数据传输方式进行分类和介绍。

一、有线传输方式有线传输方式是指通过物理连接线缆来传输数据的方式。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以太网传输方式以太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局域网的传输方式。

它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通过CSMA/CD协议实现多个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以太网传输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廉等优点,适用于大多数家庭和办公场所。

2. 同轴电缆传输方式同轴电缆传输方式是指利用同轴电缆传输数据的方式。

同轴电缆由内部的铜导线、绝缘层和外部的金属屏蔽层组成,能够有效地防止信号干扰。

同轴电缆传输方式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速传输,常见于电视有线信号传输和宽带接入。

3. 光纤传输方式光纤传输方式是利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来传输数据的方式。

光纤传输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长距离传输和高带宽需求的场景,如长途通信和数据中心互联。

二、无线传输方式无线传输方式是指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的方式。

无线传输方式具有灵活性高、便捷性好等优点,适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网络环境。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Wi-Fi传输方式Wi-Fi是一种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传输方式。

它利用无线信号将数据传输到设备之间,支持高速传输和大量设备连接。

Wi-Fi传输方式广泛应用于家庭和办公场所的无线网络接入和数据传输。

2. 蓝牙传输方式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设备之间建立起稳定的无线连接,用于传输数据和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蓝牙传输方式适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外围设备连接。

3. 移动网络传输方式移动网络是一种基于手机通信技术的传输方式。

它利用移动网络基站建立起与手机之间的连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

移动网络传输方式适用于移动设备在任何地点都能够接入网络并进行数据传输的场景。

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

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

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
1、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是一种多通道数据传输方法,使用该
方法,源端采用分组式方式将发出的数据分割成不同长度的报文,通过多
路复用技术使得这些报文从不同的通道同时传输,目的端从把这些报文重
新组合成原本的信息。

优点是:可以节省每片路径的传输时间,提高数据
传输效率;缺点是:因为报文的重新组合,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

2、多路径路由
多路径路由(Multi-Path Routing)是利用多条路径同时传输数据,
使得每条路径可以传输不同的数据块,以提高整体的传输带宽,从而提高
数据传输效果。

多路径路由可以显著的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提升传输效
率以及降低延时、抖动等不良影响,但对于流量冲击大的网络环境来说,
可能会引起路径不可达的情况,从而影响总体的数据传输效果。

3、中继转发
中继转发(Relay Forwarding)是指从源端发出的信号由接收端传输,中继器接收到源端发出的信号之后,会将它转发至接收端。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

.
8
位同步要求在传送数据流的过程中,发收双方对 每一位数据信息都要准确地保持同步,可以在发 送端与接收端间设置专门的时钟线,这称做外同 步,比如I2C总线采用的就是外同步。
还可以在数据传输中嵌入同步时钟,在接收端从
接收信号中提取位同步信号,其方法是从在接收
信号码元“1” 和“0” 的极性变化中获取同步信息,
.
6
2.2.3 同步与异步通信
在串行通信中,数据是一位一位依次传输的,由 于发送方和接收方步调的不一致很容易导致“漂 移”现象看,从而使数据传输出现差错。为了避 免信号传输中的差错,就要求实现发送与接收之 间的同步,同步就是接收端按发送端所发送的每 个码元的重复频率以及起止时间来接收数据,在 通信中接收端校准自己的时间和重复频率,以便 和发送端取得一致。信息传输的同步方式分为两 种,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是两种常见的同步方式。
2.2 数据传输方式
2.2.1 通信方式 2.2.2 串行与并行通信 2.2.3 同步与异步传输 2.2.4 多路共传
.
1
2.2.1 通信方式
数据传输中,按照信号传送方向与时间的 关系,通信方式分为单向通信、双向交替 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也就是常说的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单工是指信息始终只能按照一个方向传送, 而不进行与此方向相反的传送,在单工通信 方式中信道是单向信道,发送端和接收端 是固定的。无线电广播、电视是单工通信 的实例。
如曼彻斯特编码,这种信号传输方式也做内同步。
对于所传送的字符代码是连续“1” 或“0”,不出
现代码极性变化时,就影响从接收信息中提取同
步信号,为克服这一缺点,在同步方式中采用奇
校验方法,以保Leabharlann 在每个字符中至少出现一个代码转换点。

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

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

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在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数据传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通过互联网、局域网,还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都需要进行数据传输。

那么,数据是如何在各种网络中进行传输的呢?本文将介绍数据传输的工作原理以及一些常见的传输方式。

一、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实现信息的交换和共享。

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经历了编码、调制、传输、解调和解码等多个环节。

1. 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原始数据转换成特定的二进制形式,以便能够在传输过程中被识别和传送。

常见的编码方式包括ASCII码、Unicode、UTF-8等。

而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转换回原始数据。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适用于传输介质的模拟信号,一般称为调制信号。

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频和调相等。

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转换回数字信号。

3. 传输传输是指将经过编码和调制的数据通过介质传送到接收端的过程。

介质可以是铜线、光纤、无线电波等,不同的介质有不同的传输特性和传输速度。

二、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方式和无线方式进行。

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 有线传输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物理介质(如网线、光纤等)将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有线传输的优点是稳定可靠、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包括:(1)以太网传输:是一种用于局域网的数据传输方式,采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的编码和传输。

(2)USB传输:是一种用于个人电脑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通过USB接口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3)光纤传输:光纤传输利用光信号进行数据传输,具有传输速度快、带宽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长距离和高速传输领域。

2. 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是指通过无线电波、红外线等无线信号进行数据传输。

无线传输的优点是灵活便捷、无需物理连接、覆盖范围广。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包括:(1)Wi-Fi传输: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接入点将数据传输到接收设备,适用于家庭、办公等场景。

数据传输的速率、方式和质量

数据传输的速率、方式和质量

2 . 3单工 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输
根据实际需要数据 通信采用单工、 半双工和全双工数据传
1 。 2数据传信速率
单工数据传输是两数据站之间只能沿 一个指定 的方 向进行 数据传信速率的定义是每秒传 输二进制码元 的个数, 又称 输 。 数据传 输。 半双 工数 据传 输是两数 据站之 间可 以在两个方 向上 比特率 , 单位为比特 / 秒( b i f / s ) 。 比特是英文 的缩写 , 在信息论中作为信息量的度量单位 。
信道 的不理 想也会带来 信号的畸变 , 因此 当噪声干扰 制,F h  ̄ = l o g , M = l , 在 数值 上波特率 和比特 率是相 等的, 但其意 声干 扰 ,
1 . 3数据传送速率
数据传信速率与数据传送速率不同。 数据传信速率是传输 均数 据转移速率 。 它不仅与发送 的比特 率有关 , 而且与通信 规 程、 差错控制方式 以及信道 差错率有关 , 即与传输的效率有关。 数据传送速率总是小于数据传信速率。
义是不同的。Βιβλιοθήκη 3 数据 传输 的质 量
由于数 据信号在传 输过程 中不可避 免地会受 到外界 的噪 和信号畸变达 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导致接收的差错。 衡 量数据
传输质量 的最终指标是差错率。
如 果 码元 速 率为6 0 0 B d , 在 二进 制 时, 数 据 传信 速率 为 3 . 1差错 率
数据 的速率; 而数据传送速率是相应设备之间实际能达 到的平 率、 误字符率、 误码组率 , 它们分别定义如
2 数据传输的方式
2 . 1串行与并行数据传输
二进制信息既 可以串行传输 , 也可 以并行传 输: 并行传 输 意义。
, 2频带利用率T 1 主要应用于近距离 的计算机与其外设如打印机 、 调制解调器等 3 数据信号的传 输需要一定的频带。 数据传 输系统占用的频 之 间的数据传输 ; 而串行传输主要应用于远距离 的数据终端设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数据传输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和效率。

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原理对于构建高效可靠的网络至关重要。

一、数据传输方式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常常采用两种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1. 串行传输串行传输是指按照位的顺序逐位进行传输。

在串行传输中,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逐位传输的好处是线路成本较低,但传输速度相对较慢。

2. 并行传输并行传输是指同时传输多个比特位。

在并行传输中,数据以多个并行的传输线路进行传输,能够一次传输多个比特位,传输速度相对较快,但线路成本较高。

二、数据传输的核心原理数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传输涉及到以下几个核心原理:分组、传输协议和可靠性控制。

1. 分组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被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单元,称为分组。

分组是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通过划分为多个分组来传输,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和提高传输效率。

2. 传输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依赖于不同的传输协议。

传输协议负责控制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分组的格式以及数据传输的流程等。

常见的传输协议包括TCP/IP协议、UDP协议等。

TCP/IP协议是最常用的一种传输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

它通过建立连接、拆分数据为多个分组、保证分组的顺序和确认接收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无误地传输到目的地。

UDP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它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分组进行传输,但不保证分组的顺序和可靠传输。

UDP协议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较高而对传输可靠性要求较低的场景。

3. 可靠性控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中采用了多种可靠性控制机制。

其中包括错误检测、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错误检测可以通过校验和、冗余校验码等方式来检测传输过程中的错误,并进行错误的纠正。

流量控制是为了解决发送方和接收方传输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通过控制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和接收方的接收速率,可以避免因传输速率不一致而导致的数据丢失和网络拥塞。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1.引言1.1 概述数据传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

在不同的距离范围内,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来满足特定的需求。

本文将主要讨论不同距离下的数据传输方式。

我们将按照距离的远近,分别讨论近距离、中距离和远距离数据传输方式。

在近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主要讨论蓝牙传输和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传输。

这两种传输方式适用于近距离范围内的数据传输,例如在短距离内传输文件、分享照片或连接蓝牙设备等。

蓝牙传输和NFC传输都具有简单、快速、低功耗的特点,适用于移动设备、智能家居等场景。

在中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重点研究Wi-Fi传输和蓝牙传输。

Wi-Fi传输适用于更大范围的数据传输,它可以提供更高的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适用于家庭网络、办公网络等场景。

蓝牙传输在中距离传输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连接蓝牙音箱、蓝牙耳机等。

而在远距离数据传输方面,我们将探讨4G/5G传输和卫星传输。

4G/5G传输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移动网络传输方式,它能够在较长的距离范围内提供高速的互联网连接。

卫星传输则是一种更加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方式,适用于全球范围的数据传输,例如卫星通信和卫星电视等。

通过对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适用于不同场景的各种传输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同时,我们还将总结各种传输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距离范围内的适用性。

这将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数据传输方式,以满足不同需求的数据传输要求。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了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方式。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即引言、正文和结论。

- 引言部分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首先简要介绍了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引出了对不同距离下数据传输方式的探讨。

然后概括了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

计算机网络中的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计算机网络连接了世界的每个角落,而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则是实现网络通信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中常见的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方式,以便增进对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的理解。

一、网络协议1. 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互联网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提供了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TCP负责将数据分割成报文段,并确保按序传送和可靠接收。

而IP则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将分割后的报文段传送到目的地。

2. HTTP协议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在Web环境下使用的一种协议。

HTT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响应请求并返回相应的资源。

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

3. FTP协议FTP协议是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

FTP通过两个连接实现文件传输,一个连接用于控制命令,另一个连接用于实际的文件传输。

4. SMTP协议SMTP协议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在网络上发送和传输电子邮件。

SMTP协议负责将邮件从发送者的邮件服务器传输到接收者的邮件服务器。

5. DNS协议DNS协议是域名系统协议,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在网络中,人们更习惯使用域名来访问网站,而不是直接使用IP地址。

DNS协议提供了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映射为对应的IP地址。

二、数据传输方式1. 电路交换电路交换是一种传统的数据传输方式,它在通信时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链路。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链路上的所有资源都会被独占使用,即使在传输过程中没有数据流动,资源也不会被其他通信使用。

2. 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一种更为灵活和高效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分组交换中,数据被分割为一组一组的数据包进行传输,每个数据包都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的信息。

这些数据包在网络中通过不同的路径独立传输,然后重新组装为完整的数据。

3. 报文交换报文交换是指将完整的数据报文发送给网络,网络在传输过程中根据网络状况进行分段,然后重新组装为完整的数据报文进行传输。

几种最常用的串行数据传输总线(2)-I2C

几种最常用的串行数据传输总线(2)-I2C

⼏种最常⽤的串⾏数据传输总线(2)-I2C我第⼀次知道I2C总线是1995年,项⽬中⽤到电视机⾼频头(也叫调谐器、Tuner),能够⽅便买到的⾼频头要么是飞利浦(Philips)的,要么是⽇系⼚商的,但⽇系⼚商联系起来⽐较费劲。

Tuner其实就是通过I2C总线送控制字来改变其本振频率(LO)选择你需要的频段,当时知道I2C的⿐祖就是飞利浦半导体(NXP-恩智浦半导体的前⾝),也是第⼀次使⽤MC34063这颗后来如同555⼀样扑街的开关稳压芯⽚,⽤来产⽣⾼频头所需要的12V DC。

典型的电视机调谐器,采⽤I2C来进⾏调谐板⼦上的器件之间也需要Talk器件和器件之间的也需要沟通信息,尤其是需要MCU/DSP等对其它外设进⾏控制的时候。

⼯程界的⼤神们基于MCU/DSP开发了⼀系列的协议⽐如UART、USART、SPI、I2C、CAN等. . . .每种协议都有各⾃擅长的地⽅,也有其局限性,因此要做系统设计的硬件⼯程师就应该对每种接⼝协议有⼤概的认识(即便没有机会吃猪⾁,也要知道各种猪是如何跑的),这样才能够帮助你在做⽅案选择的时候能够选⽤最合适的协议接⼝⽅式,这也是你需要阅读我写的⽂章的原因。

在同⼀个PCB板⼦上的不同器件之间进⾏通信最常⽤的有三种形式 - SPI、I2C和UART,上篇⽂章我们简单介绍了SPI,今天就来看看I2C,我们先看⼀下I2C最基本的⼀些特性,然后再跟其它的通信协议⽅式进⾏⼀下⽐较。

两条通过上拉电阻吊在电源的线,上⾯可以挂多个器件进⾏通信简约⽽不简单的I2C总线I2C来⾃于英⽂inter–integrated circuit,有时也写为IIC,字⾯意思也可以理解为IC之间进⾏交流⽤的,跟SPI对⽐,I2C没有天⽣的主、从之分,也就是说挂在两根线(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上的所有器件都是⽣⽽平等的。

这个协议最早由飞利浦半导体推出来,⼏年后Intel⼜弄了⼀个SMBus(系统管理总线)协议,其实基本跟I2C⼀模⼀样,算是其扩展吧,⼀丢丢的差别⽽已。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科学、政治、文化、经济、心理、哲学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程序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和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传送方式,分别介绍如下。

7.2.1 程序传送方式程序传送方式是指直接在程序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程序查询方式分为无条件传送方式和查询方式(条件传送方式)两种。

一.无条件传送方式微机系统中的一些简单的外设,如开关、继电器、数码管、发光二极管等,在它们工作时,可以认为输入设备已随时准备好向CPU提供数据,而输出设备也随时准备好接收CPU送来的数据,这样,在CPU需要同外设交换信息时,就能够用IN或OUT指令直接对这些外设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由于在这种方式下CPU对外设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无需考虑外设的状态,故称之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对于简单外设,若采用无条件传送方式,其接口电路也很简单。

如简单外设作为输入设备时,输入数据保持时间相对于CPU的处理时间要长得多,所以可直接使用三态缓冲器和数据总线相连,如图7.5(a)所示()。

当执行输入的指令时,读信号RD有效,选择信号M/IO处于低电平,因而三态缓冲器被选通,使其中早已准备好的输入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再到达CPU。

所以要求CPU在执行输入指令时,外设的数据是准备好的,即数据已经存入三态缓冲器中。

简单外设为输出设备时,由于外设取数的速度比较慢,要求CPU送出的数据在接口电路的输出端保持一段时间,所以一般都需要锁存器,如图7.5(b)所示。

CPU执行输出指令时,M/IO和WR信号有效,于是,接口中的输出锁存器被选中,CPU输出的信息经过数据总线送入输出锁存器中,输出锁存器保持这个数据,直到外设取走。

无条件传送方式下,程序设计和接口电路都很简单,但是为了保证每一次数据传送时外设都能处于就绪状态,传送不能太频繁。

对少量的数据传送来说,无条件传送方式是最经济实用的一种传送方法。

二.查询传送方式查询传送也称为条件传送,是指在执行输入指令(IN)或输出指令(OUT)前,要先查询相应设备的状态,当输入设备处于准备好状态、输出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CPU才执行输入/输出指令与外设交换信息。

传输数据的方法

传输数据的方法

传输数据的方法
在现代社会中,数据传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传输数据。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法。

1. 有线传输
有线传输是指通过电缆、光纤等物理媒介来传输数据。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安全性好。

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有网线、USB、HDMI等。

例如,在办公室中,我们通常使用网线来连接电脑和路由器,以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

2. 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来传输数据。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方便、灵活、无需物理媒介。

常见的无线传输方式有Wi-Fi、蓝牙、红外线等。

例如,在家中,我们可以通过Wi-Fi来连接手机和电脑,以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

3. 云存储
云存储是指将数据存储在互联网上的服务器中,通过互联网来传输数据。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安全、可靠。

常见的云存储服务有百度云、Dropbox、Google Drive等。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将文件上传到云存储中,以便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共享和传输。

4. 移动存储
移动存储是指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输数据。

这种传输方式的优点是方便、便携、易于使用。

常见的移动存储设备有U盘、移动硬盘、SD卡等。

例如,在旅行中,我们可以将照片和视频存储在移动硬盘中,以便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传输和共享。

不同的数据传输方式各有优缺点,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传输方式。

在使用任何一种传输方式时,我们都需要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科学、政治、文化、经济、心理、哲学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主要有程序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和直接存储器存取(DMA)传送方式,分别介绍如下。

7.2.1 程序传送方式程序传送方式是指直接在程序控制下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操作。

程序查询方式分为无条件传送方式和查询方式(条件传送方式)两种。

一.无条件传送方式微机系统中的一些简单的外设,如开关、继电器、数码管、发光二极管等,在它们工作时,可以认为输入设备已随时准备好向CPU提供数据,而输出设备也随时准备好接收CPU送来的数据,这样,在CPU需要同外设交换信息时,就能够用IN或OUT指令直接对这些外设进行输入/输出操作。

由于在这种方式下CPU对外设进行输入/输出操作时无需考虑外设的状态,故称之为无条件传送方式。

对于简单外设,若采用无条件传送方式,其接口电路也很简单。

如简单外设作为输入设备时,输入数据保持时间相对于CPU的处理时间要长得多,所以可直接使用三态缓冲器和数据总线相连,如图7.5(a)所示()。

当执行输入的指令时,读信号RD有效,选择信号M/IO处于低电平,因而三态缓冲器被选通,使其中早已准备好的输入数据送到数据总线上,再到达CPU。

所以要求CPU在执行输入指令时,外设的数据是准备好的,即数据已经存入三态缓冲器中。

简单外设为输出设备时,由于外设取数的速度比较慢,要求CPU送出的数据在接口电路的输出端保持一段时间,所以一般都需要锁存器,如图7.5(b)所示。

CPU执行输出指令时,M/IO和WR信号有效,于是,接口中的输出锁存器被选中,CPU输出的信息经过数据总线送入输出锁存器中,输出锁存器保持这个数据,直到外设取走。

无条件传送方式下,程序设计和接口电路都很简单,但是为了保证每一次数据传送时外设都能处于就绪状态,传送不能太频繁。

对少量的数据传送来说,无条件传送方式是最经济实用的一种传送方法。

二.查询传送方式查询传送也称为条件传送,是指在执行输入指令(IN)或输出指令(OUT)前,要先查询相应设备的状态,当输入设备处于准备好状态、输出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CPU才执行输入/输出指令与外设交换信息。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

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计算机网络数据传输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通过各种媒介和协议传送数据的过程。

它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也是信息传递和交换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的方式和协议、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及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1.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是通过将数据划分为小的数据包进行传送的。

数据包包含了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的各种信息,比如数据内容、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等。

2. 数据传输的方式和协议数据传输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协议进行。

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有以下几种:-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输开始之前,发送方和接收方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路径,然后在这个路径上进行数据传输。

这种方式适用于传输稳定、实时性要求高的数据,比如电话通信。

- 报文交换:发送方将要传输的数据打包成报文,然后通过网络发送给接收方。

接收方收到报文后进行解包,获取数据内容。

这种方式适用于数据量大,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

- 分组交换:将要传输的数据划分成小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独立传输。

接收方收到数据包后进行重组,恢复原始数据。

这种方式适用于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不高、网络环境不稳定的场景。

常用的分组交换协议有I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等。

3. 数据传输的特点数据传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可靠性: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存在丢包、延迟等问题。

因此,数据传输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差错检测和纠错等技术可以用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效率:数据传输的效率是衡量数据传输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据传输的效率可以通过调整传输速率、优化网络结构等方式来提升。

- 可扩展性:随着计算机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数据传输需要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即能够适应更多用户、更大数据量的传输需求。

- 安全性:数据传输中的信息是很容易被窃取或者篡改的。

因此,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密、认证等安全措施,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带传输
频带传输:把数字信号经过调制后再传输,传 输到接收端后再解调还原成数字信号的传输,称为频 带传输。 就是利用调制器把二进制信号调制成能在公共电 话线上传输的音频信号(模拟信号),将音频信号在 传输介质中传送到接收端后,再经过解调器的解调, 把音频信号还原成二进制的电信号。 频带传输的优点:可以利于现有的大量模拟信道 (如模拟电话交换网)通信,克服了电话线上不能直接 传送基带信号的缺点。价格便宜,容易实现。能够实 现多路复用的目的,从而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 缺点:速率低,误码率高。
思考题
1.什么是基带传输? 2.什么是频带传输? 3.什么是串行传送? 4.什么是并行传送?
宽带传输
宽带是指具有比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它 包括大部分电磁波频谱。使用这种宽频带进 行传输的系统,称为宽带传输系统。 带宽和宽带的区别:带宽是传输的频率;宽 带是传输的信道。 宽带传输数据允许在同一信道上进行数 字信息和模拟信息的服务。 局域网中的数据传输系统可以使用基带 传输和宽带传输两种方式,他们的区别在于 数据传输速率不同。基带数据传输率为 1Mb/s-2.5Mb/s , 宽 带 数 据 传 输 率 为 5Mb/s10Mb/s
串行数据传输示意图
8 7 6 5 4 3 2 1
发 送 端
并 串 转 换
8 7 6 5 4 3 2 1
串 并 转 换
8 7 6 5 4 3 2 1
接 收 端
并行传送
并行传送就是以字符为单位一个字节 一个字节地传送,也就是将一个字符所 包含的几个比特位同时在线路上进行传 送。
• 并行通信的特点是在通信过程中,收发 双方之间必须建立并行的多条通信信道。 它比串行信道传输数据速率高,但造价 也高。并行通信的传送原理如下图:
8 7 6 5 4 3 2 1
发 送 端
接 收 端
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的比较:
并行传输速率高,但传输设备需要增 加若干倍,一般用于短距离及有快速传输 要求的场合;串行传输速率只有并行传输 的1/8,但可以节省设备,是当前计算机 网络中普遍采用的传输方式。
同步方式
在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同步,就是指 接收速度和发送速度保持一致,也就是 接收端要根据发送端所发送的信号频率 和起止时间来接收信号,接收端校准自 己的接收时间和重复频率,以便和发送 端的信号相一致。 在数据传输系统中,可按每个二进 制位进行同步(又称位同步),也可按 7位或8位构成的字符进行同步(又称字 符同步)。
数据传输方式
一、基带传输 二、频带传输 三、宽带传输 四、串行与并行传送 五、同步方式
基带传输
基带:就是电信号所固有的基本频率。 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频谱从零开始至未经调 制的数字信号所占用的频率范围 (将数字信号1和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表示,然 后送到线路上传输) 例如:电视信号的基本频带为0-6MHz,数字信号 的基本频带为0至若干兆赫。 基带传输:当利用数据传输系统直接传输基带信 号时,则称为基带传输。 例如计算机网络中的信号就是基带传输的。 基带传输多用于较短的距离,数据传输中数字的二进 制位信号在时间上一致,因此接收端要 有一位同步脉冲,作为位时钟的定时信 号,这个序列中的脉冲位臵和发送端的 信号位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要保持一致, 从而实现发送端的信号和接收端信号同 步的目的。
字符同步
字符同步在每个发送的字符前面增加一个 起始位,后面插入一个或两个终止位,这样 当每个字符的起始位到达接收端以后,就启 动接收的调制解调器工作,然后在起始位和 终止位之间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一个二 进制位。 因为发送一个字符要发送起止位,所以 传输效率有所损失。一般起始位为0,停止位 为1 。 字符同步方式也叫异步同步方式。
串行传送
串行传送就是以比特为单位,按照字符所包 含的比特位的顺序,一位接一位地传送,到 达对方后,再由通信接收装臵将串行比特流 还原成字符。(一根导线) 优点:造价低,计算机网络中普遍采用这 种串行传送方式。 主要缺点是数据所能传送的速度,比并行 传送要低。因为各位数据是按顺序处理的, 字位越长,传送的最高速度就变得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