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鹬蚌相争》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学习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抓住两处重点语段进行朗读、想象、评说,明白“双方相争、互不相让,结果可能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的道理。
课前游戏1、看图片猜故事题目,复习寓言的特点2、历史故事揭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认识“鹬”“蚌”1、揭题,认识鹬和蚌,了解其特点。
2、引导读文:鹬蚌相争,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抓紧打开书,好好读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主要内容1、毫不示弱〔音、形、义、读好词语〕2、夹住〔选择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3、词语串教学,读准、读好,并加以记忆。
4、回忆词语并选择词语填入句子。
5、引导同学发觉填空的三句话和课文之间的联系,从而感知故事情节,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学习起因1、我们先来看看故事的起因,鹬是怎么啄,蚌又是怎么夹的?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看到当时的情景吗?请你读一读,练一练。
2、指名读,评价指导,齐读。
3、小结板书:这一啄一夹,鹬和蚌之间的争斗就开始了!四、聚焦“相争”1、鹬和蚌是怎么争的呢?请大家仔细读读第2、3自然段,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2、聚焦“威逼”1〕“威逼”:怎么理解?〔恐吓、恐吓〕2〕看看鹬是抓住什么来威逼蚌的?3〕把自己当做那只鹬,抓紧威逼一下蚌吧!自己练练,指名读,加以评点。
4〕结合语境,想象鹬的心情,再次朗读。
3、聚焦“毫不示弱”1〕像刚才那样把自己当做蚌,毫不示弱地跟鹬争一争。
练习朗读。
2〕朗读评点〔毫不示弱、得意忘形〕3〕分角色朗读。
4、抓住“相持”一词,引导同学想象鹬和蚌还会怎么争呢?1〕同桌合作练说2〕创设情境,指名沟通3〕小结:再这样争下去,鹬就会——蚌就会——,用个成语来形容就叫——五、学习相争的结果,感悟寓意1、正值双方相持不下、力倦神疲时,渔夫来了!结果如何呢?请女生一起读。
2、瞧这渔夫,他为什么这么快乐呢?3、小结板书:渔翁得利4、齐读体会5、写话练习:同学们,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想对鹬和蚌说什么呢?请你想一想,写一写,组织沟通,加以小结。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6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鹬蚌相争》教学设计6篇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1.2 技能目标能够流利地朗读故事,复述故事情节。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谦虚好学的品质,引导学生明白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解读《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鹬和蚌相互钳制,最终都被渔翁捕获的寓言。
故事传达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告诉我们要学会互相谦让,共同发展。
2.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2.3 教学难点学会合作共赢的道理,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鹬和蚌的特点,引出课题。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合作共赢的重要性。
3.4 课堂展示请学生代表分享学习心得,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寓意,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共赢,培养谦虚好学的品质。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4.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3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团队意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鹬蚌相争》原文。
5.2 图片素材鹬、蚌的图片。
5.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5.4 课后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方法6.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6.2 谈话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6.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体验。
6.4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说出鹬和蚌的特点,引出课题。
7.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鹬蚌相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习作能力及动笔习惯。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创编一个新故事。
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语言导入,激发兴趣。
介绍有关鹬和蚌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自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寓意。
提问:1.鹬和蚌在争斗时都说了些什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学习课文3、4句培养质疑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鹬蚌相争时的语言。
3.引导学生质疑。
4.引导学生解疑,适时抓住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朗读、理解、体会一些词句的含义。
重点抓:“生气”、“豪不示弱”及“浩浩”等词语。
方法: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适当展开想像。
2.播放鹬蚌相争时的激烈场面,创设读的情境。
1.找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读一读。
2.针对这两句话提出不懂的问题。
通过读、说、讨论解疑,深入理解词句的意思。
1.观看动画片段,感受相争时激烈场面。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二)读全文回归整体,揭示寓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播放鹬蚌相争的动画片。
2.提问: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1.观看,体会当时的情景。
2.自读全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创编故事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动笔习惯。
1.提问:当渔夫悄悄地向它们走来时,它们怎样做就不会被渔夫捉去了。
2.评价学生习作。
3.请学生读创编的故事。
1.创编故事。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设计第1篇:《鹬蚌相争》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自主积累4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重点:1.会认11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教学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
(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还想知道些什么?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指名认读。
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自然段)2.精读3-6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鹬蚌相争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小编收集了鹬蚌相争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化行为”,书读好了,就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怎样让三年级的孩子明白“小故事蕴含的大道理”呢?教师要让语文课程富有创新活力,通过不同方法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2.语文教学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鹬蚌相争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鹬蚌相争》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通过鹬和蚌相互争吵谁也不让谁,最后双方都被渔夫捉住这个小故事,说明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课文篇幅不长,语言通俗易懂,题目直接点出了寓言的内容,同时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读会课文。
2、能借助译文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和故事的大意。
3、能联系实际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感悟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懂得双方互不相让,只能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学生讲最近共读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看到大家的学习兴趣这么高,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历史故事: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秦、楚、韩、魏、赵、燕、齐。
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当时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能阻止一场即将要爆发的战争,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西汉著名学者刘向在他的著作《战国策》中记录了这个故事,同时它也被编进我们的语文教材。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二则之鹬蚌相争》。
请大家看看题目,注意“鹬”字的写法。
(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理解“互不相让、毫不示弱”等词语的意思。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鹬蚌相争》的故事。
(2)理解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
(3)掌握故事的情节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鹬蚌相争》的故事。
(2)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掌握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2)通过分析故事,理解“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内容,了解故事背景,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鹬和蚌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
3. 课堂讲解:(1)讲解故事情节,分析“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智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互动环节:(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演绎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分享表演心得,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讨论故事的意义。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鹬蚌相争》。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的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与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矛盾,学会化解矛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故事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复习生字词。
(2)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组内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惑。
(2)示范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5. 练习与巩固:(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学习内容。
(2)进行课文填空、问答等练习。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课文理解评估: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把握鹬、蚌的角色特点。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故事寓意。
(2)学会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协作的精神。
(2)引导学生明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道理,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将故事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鹬、蚌的形象。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鹬蚌相争》。
(2)回答问题: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鹬和蚌分别是什么角色?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鹬和蚌为什么相互争斗?(2)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
4. 知识拓展:(1)讲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学生举例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口语表达。
5. 课堂小结:(2)强调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个以鹬和蚌为主角的小故事。
2.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学生对故事寓意与人和谐相处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2)理解故事中鹬、蚌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最终的结局。
(3)学会生字词,如“鹬、蚌、争、互、钳、夹”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学会通过故事中的细节来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寓言故事的兴趣。
(2)通过故事,使学生明白“团结合作、互相谦让”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矛盾冲突,学会化解矛盾,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深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理解故事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故事中的细节理解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3)将故事主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矛盾冲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鹬蚌相争》的故事文本、生字词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学生集中注意力。
3.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鹬和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生物。
(2)简要介绍鹬和蚌的特点,引出《鹬蚌相争》的故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鹬蚌相争》的故事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3. 讲解与分析:(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鹬和蚌的心理和动机,理解故事的主题。
4. 实践与拓展:(1)学生分角色朗读故事,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培养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团结合作、互相谦让的重要性。
《鹬蚌相争》教案
《鹬蚌相争》教案教案一:《鹬蚌相争》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鹬蚌相争》的基本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看待和理解问题。
3.引导学生思考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消除竞争心理。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鹬蚌相争》的寓意和教育意义。
2.通过故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竞争与合作的不同结果。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份《鹬蚌相争》故事的阅读材料。
2.教师准备一些相关问题,以促进学生讨论和思考。
3.学生准备笔和纸,以便在课堂上记录关键信息和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先给学生出示一张关于自然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自然界中不同动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引导学生回忆寓言故事的概念,并询问学生是否熟悉《鹬蚌相争》这个故事。
二、阅读故事(10分钟)1.教师给学生分发《鹬蚌相争》故事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自行阅读。
2.学生尽量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故事要传达的寓意。
三、讨论与思考(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分别代表着什么,他们的行为背后所传达的寓意是什么?2.鼓励学生就这个寓言故事的主题:“长期竞争最终导致双输而合作则可获得双赢”进行深入探讨。
3.教师提出几个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鹬和蚌应该怎样才能达到双赢的局面?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景?4.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列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2.鼓励学生彼此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并记录下小组内的讨论成果。
五、分享与总结(10分钟)1.请各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所讨论的解决方案,并与全班共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故事和讨论的结论,强调合作与互助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总结《鹬蚌相争》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并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以多种方式展示自己对于寓言故事的理解和引申。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优秀5篇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要怎么写呢?作者整理了5篇课文《鹬蚌相争》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篇一首先,“引导”要恰当。
小学生的思维受年龄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不会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实施恰当的引导。
1.在教学的关键之处加以引导。
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难点。
例如教学正反比例概念时,引导学生找出他们相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既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2.在抽象概括之处加以引导。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而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
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实际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不同的两种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出成正比例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关系。
3.在知识内在联系处加以引导。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新旧知识联系处加以引导,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理解新知识奠好基、辅好路。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依照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把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其次,在“引导”中激发“探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不仅要给学生指点思维的方向,更要创设使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发”意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浓厚兴趣。
1.设疑。
就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如一位教师教《鹬蚌相争》寓言故事后,要求学生讨论;“鹬、蚌被渔人捉去之后,它们会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呢?”同学们思考后,有的说它们互相埋怨;有的说它们怎样后悔;有的说他们怎样逃走等。
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浓。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教学重点:1. 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教学难点:1. 鹬蚌相争故事情节的理解。
2. 寓意的深刻体会。
教学准备:1. 鹬蚌相争的故事课件或图片。
2. 学生课本或故事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鹬蚌相争的故事背景,展示相关课件或图片。
2.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鹬、蚌两种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朗读故事(10分钟)1. 让学生朗读故事,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发音、语调、情感的把握。
2. 教师伴随朗读,指导学生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故事情节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概括鹬蚌相争的原因。
2. 分析鹬蚌相争过程中,双方为何不肯相让,导致的结果。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四、寓意探讨(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鹬蚌相争的寓意,即合作的重要性。
2. 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合作避免争斗,实现双赢。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及寓意。
2.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避免不必要的争斗。
3.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类似的故事,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故事情节分析、寓意探讨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及寓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及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同发展。
六、角色扮演活动(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选择一个角色(鹬、蚌、渔翁)进行扮演。
2. 每个小组准备一段关于自己角色的台词,描述在鹬蚌相争的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是如何出现的,以及自己的行动和想法。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精选3篇)
课文《鹬蚌相争》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课文《鹬蚌相争》教案(精选3篇)《鹬蚌相争》讲的是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3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鹬蚌相争》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培养学生对成语故事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理解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团结合作的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避免不必要的争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鹬蚌相争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1. 故事中角色性格的把握。
2. 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案例教学法:以鹬蚌相争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寓意。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鹬蚌相争的故事图片、成语解释等。
2. 教学道具:鹬、蚌的模型或图片。
3. 学习材料:鹬蚌相争的故事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引导学生回顾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含义。
1.2 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故事:2.1 分组朗读故事,感受故事氛围。
2.2 学生自读,理解故事情节。
2.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故事的理解。
3. 分析讨论:3.1 引导学生分析鹬、蚌的性格特点。
3.2 讨论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寓意。
4. 实践运用:4.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成语。
4.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口语表达训练。
5. 课堂小结:5.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2 强调珍惜友谊、团结合作的意识。
6. 课后作业:6.1 书写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6.2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成语编写一个小故事。
六、教学拓展:1. 讲述鹬蚌相争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分析成语中的角色形象,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3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合作意识和策略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鹬蚌相争》寓言故事。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介绍故事背景:“鹬蚌相争”是一则古老的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鹬和一只蚌因争夺食物而发生激烈的斗争,最终双双被鱼叼走的故事。
”Step 2:解读故事请学生阅读“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然后进行故事解读。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例如,“为什么鹬和蚌会相争?”、“故事中的鹬和蚌代表了什么?”等等。
Step 3:讨论合作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鹬和蚌有没有可能合作?”、“如果他们能合作,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等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4:策略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合作的重要性和策略思考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故事中鹬和蚌采取的策略,让学生设想如果他们合作,他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Step 5:角色扮演让学生选择一个角色(鹬或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每个小组可以设定一个情景,鹬和蚌如何合作来达到更好的结果。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合作和策略思考的理解。
Step 6:总结反思请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合作和策略思考的重要性。
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Step 7: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写一篇寓言故事,讲述关于“合作”或“策略思考”的故事,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Step 8: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思性的文章,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合作和策略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教学资源:1.《鹬蚌相争》故事文本2.小组分组表格3.角色扮演情景卡片4.PPT或白板教学评估:1.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交流情况2.角色扮演的表现和创意3.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思考深度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麋鹿教学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教学目标:麋鹿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但有时可能忽视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
《鹬蚌相争》语文教案
《鹬蚌相争》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鹬蚌相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鹬、蚌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
(2)领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道理,增强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善于思考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鹬蚌相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鹬、蚌的形象特点及其寓意。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鹬、蚌之间的对话及其寓意。
(2)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鹬蚌相争》文本。
2.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鹬、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要介绍鹬、蚌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
(3)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概括鹬、蚌的形象特点。
(2)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分析鹬、蚌之间的对话,揭示寓意。
4. 拓展活动:(1)学生发挥想象,绘制鹬、蚌的图片。
(2)分组展示,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鹬蚌相争》。
(2)运用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鹬、蚌的生活场景。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有关鹬、蚌的寓言故事,进行比较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案小学语文鹬蚌相争教案(三篇)
鹬蚌相争教案小学语文鹬蚌相争教案(三篇)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鹬蚌相争教案小学语文鹬蚌相争教案篇一1、通过看图片、比照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论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寓言故事所浸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图片教学过程:一、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
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权利较弱,但互相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秦王心里明白:假设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着时机。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时机来了。
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即消除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时机。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间隔,激发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1、试读课题〔1〕板书“鹬”字,学生书写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2〕请学生告诉教师“蚌”字的写法,板书。
〔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鹬蚌相争教案设计(三)
导读: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3.诵读古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积累语言。
2.整体感知内容。
教学难点:
1.读准字音:曝、喙、雨、箝、即。
会写本课出现的生字。
2.正确理解“方、曝、箝、喙、雨、禽”的意思,为正确理解古文意思奠定基础。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一段时期,各个诸侯纷争形成了许多国家,知道是哪七个国家吗?(生答。
)齐、楚、燕、韩、赵、魏、秦实力较为强大,称之为战国七雄。
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强了。
它总想一统天下,可一举吞并六国又不太可能,所以秦国只能等待机会。
有一次,赵国和燕国闹了一点小矛盾,赵王为了出这口气,想出兵攻
打燕国。
燕王听说了,就委托当时著名的游说家苏代,去劝阻赵王出兵。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就使赵王打消了出兵的念头。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居然能制止一场战争呢?
2、这个故事和两种小动物有关。
请出今天要出场的主人公“鹬”和“蚌”,师书写二字,一边写,老师一边教学“鹬、蚌”两个字。
3、出示幻灯片,认识“鹬”“蚌”两种动物的特点。
鹬是一种在水边觅食的水鸟。
课件2出示“鹬”的图画。
它的特点是什么?(嘴巴尖而长,腿细而长。
)
课件3再出示“蚌”的图画。
蚌我们可不陌生,它跟蛤蜊一样都是带壳的水生贝类,就是个头大。
有的蚌像碗一样大。
它用两扇贝壳合起来夹东西可紧了。
3、老师板书课题“鹬蚌相争”
师:这是一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质疑:通过课题,有什么问题想弄明白的?(为什么争斗?如何争斗?结果如何?)(师相机板书)大家的问题都直奔中心,知道故事围绕一个“争”字展开。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那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故事。
请大家打开书,(课件4大屏幕上出示古文《鹬蚌相争》)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首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弄清楚每个字的字音,并读准确,然后我请同学起来读。
(指名读,纠正生读错的字音)
2、听老师范读,注意听清重点字的发音和句子的停顿。
边听边用铅笔给这篇古文画出节奏。
3、课件出示断句,生对照改正。
再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则寓言故事。
指名生朗读,多抽,(一条一条逐步增加难度)然后齐读。
三、激励自学,探究文意。
1、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有几分古人的味道。
下面请大家自己对照着译文读一读,要读懂这个寓言故事的内容,同时还要看看自己是否理解了文中这几个重点字,如果有不太理解的地方,可以同桌小声讨论。
(课件出示重点字)
2、学生反馈重点字的理解,师幻灯片出示。
了解通假字,并理解。
3、先自己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4、看来这个故事大家都读懂了,相信这一次大家会读得更好。
齐读全文。
5、师:课文都会读了,下面就随我一起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文中的哪句话告诉了我们鹬蚌相争的原因,请用——勾画出来。
(指名反馈)
出示第一句: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师:鹬蚌之所以相争就是因为:啄其肉,箝其喙。
(板书)
6、师指导读第一句。
(1)师: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慢慢进入了梦乡,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
这时候的蚌是怎样的,鹬又是怎么样的?你能读一读吗?(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
)
(2)过渡: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疼痛使它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鸟的长嘴。
此时,河蚌是怎样想的?
鹬啄其肉就是想要蚌的性命,而蚌要极力保全自己的性命,可见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
(齐读第一句)
7、师:我们弄明白了鹬蚌相争的原因,那它们又是怎样相争的呢?用波浪线勾出,并做上批注。
(1)指名读,课件出示第二、三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
(2)指导朗读二三句。
1、师:老师听明白了,如果鹬的嘴拔不出来,鹬就会被活活饿死;如果不下雨,蚌也会被活活干死的。
(老师边说边板书:不出即死、不雨即死)我想请两个孩子来对读。
一个当蚌,一个当鹬。
(指名对读)
2、师: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仿佛觉得鹬和蚌好像在聊天呢!可是今天鹬和蚌却在相争。
现在请孩子们和你的同桌一起练一练,看谁最能读出相争的味,在练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先请孩子们,借助译文用自己的
话练练,练出相争的味了,再用古文的话练练。
(同桌对读)
师:孩子们读得可真投入呀,老师要请两位自信的孩子来读读。
(抽一对生读)
3、师:有那么一点点相争的味了。
孩子们请仔细想想,鹬死死地啄住蚌的肉想吃掉它,可是蚌不让鹬吃,反而紧紧地夹住了鹬的嘴。
4、师指导朗读
第一次引导:运用“得意扬扬、不甘示弱”
第二次引导:运用“恶狠狠、气急败坏”
第三次引导:运用“火冒三丈、恼羞成怒”
师过渡:它们俩你不放我,我不放你,这简直就是——生死相争呀!
5、(出示课件)拓展:鹬蚌还会争些什么呢?
鹬曰:“今日(),明日(),即有死蚌。
”
蚌亦谓鹬曰:“今日(),明日(),即有死鹬。
”
6、师引读: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它们俩都不放开对方,坚持着,相持着,此时,鹬“筋疲力尽”曰(师示意孩子读),蚌亦“无精打采”谓鹬曰(师示意孩子读)。
7、师:孩子们,鹬死死地啄住蚌的肉,蚌紧紧地夹住鹬的嘴,它们俩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这就叫做——生齐读:鹬蚌相争(课件出示)
(3)学习最后一句
1、师:就这样,鹬和蚌斗的已经疲惫不堪了,可它们还是谁也不让谁,这时有位渔夫看见了——(出示大屏幕)齐读最后一句。
(4)出示第四句: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师:对,正因为鹬和蚌的激烈相争,互不相让,渔翁才有机会得利。
这就叫做——(课件出示,生齐读)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是一个八字成语,再读。
(师板书:渔翁得利)
师:渔翁得利——这就是鹬蚌相争的结果。
(5)男女分角色齐读全文。
(6)思考: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心里会怎么想?
(7)总结拓展:你们看,这就是寓言,通过一个简单的故事,让人明白深刻的道理。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四、拓展思维及总结
(1)师:捉住鹬蚌的渔夫看到自己轻而易举捕获的食物,仰天大笑。
此时,被捉的鹬、蚌,听到渔翁这么得意的笑声,它们又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拓展:请同学们为故事续写一段结尾,古文或白话文均可。
(提示:突出鹬蚌的对话,尤其是加入恰当的提示语,比如两者的动作、神态,特别是心理活动,这样就能写具体,使让文章更丰满。
)(生练笔并反馈)
(2)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是啊,谦让可是一种美德。
如果它
们俩好好相处、互相谦让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3)引出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就是这个小故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避免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一场战争。
大家想看看吗?(播放动画片)
(4)看完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揭示主题“冲突”。
(师板书)
(5)课件出示寓言的寓意,生齐读。
(6)师总结:一个“争”使得鹬蚌两败俱伤,渔翁坐享其成。
希望大家都能谨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五、推荐书籍
师:西汉的刘向专门把战国时候劝说君王将士的高招编成一部书,叫《战国策》。
《战国策》一共有33篇。
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惊弓之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欲速则不达》等都出自这部书。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这本书。
板书设计:
啄其肉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箝其喙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