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自考2012版)

合集下载

社会学概论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社会学概论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S o c i o l o g y o f H U S T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任何社会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通过这种发展变化,社会的进步以及社会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才能得以实现。

社会学关于社会变迁的研究,就是力图对社会这样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作出科学地描述和解释。

第一节社会变迁概述一、什么是社会变迁所谓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是指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变动现象。

其内容,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的变化,人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法律、习俗的变化,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的变化等等;其形式,既有急剧的、爆发式的变化形式,也有渐进的、缓慢的变化形式。

所有这些社会变化统称为社会变迁。

二、社会变迁的类型社会变迁现象是复杂的,丰富的,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而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依据社会变迁的速度,可以分为社会渐变和社会突变。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社会变迁的发生常常是不知不觉的,速度缓慢,然而在过一个时期之后再来看这些变化时,却能发现这些涓涓细流已经汇成了浩荡的大河,这些细微的变化正是社会发展力量的缓慢释放,属于社会渐变,如人们穿着打扮的变化。

有些社会变迁的发生却是很显著的,速度很快,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都能够明确地意识到,并朝夕关注,这种社会发展力量的急速爆发,属于社会突变,如农民起义等。

2、依据社会变迁的内容和层次,可以分为局部或非结构性变迁和整体或结构性变迁。

社会变迁虽然肯定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变化,但变迁发生的层次却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发生在社会结构的某一要素或一个方面,社会整体结构并不发生变化,这属于局部的、非结构性的变迁,如教育制度变化、生活方式变化等都是指社会结构的某一方面发生的变化。

有的社会变迁却涉及到社会结构的整体变化,属于整体的、结构性的变迁,如社会转型、现代化和全球化等。

3、依据社会变迁的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社会进步和社会倒退。

某种社会变迁S o c io l o g y o f H U S T 是一种社会进步,如改良运动;某种社会变迁是一种社会倒退,如复辟运动。

社会学概论(自考必备)

社会学概论(自考必备)

社会学概论(自考必备).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一).社会变革的需要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四).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二.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一).XXX是实证主义的权威代表.法国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的把握: 1.科学的分类.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对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是研究社会协调问题;后者是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进步.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是两大主题.3.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实证一词的涵义: 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B.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D.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二).XXX1.XXX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定人.是社会学发展的头脑宝库.2.XXX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3.XXX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三).XXX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主要代表: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1.社会有机体论.2.社会进化论.主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一).XXX.法国社会学家.是欧洲,法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的人.代表作有三论:社会合作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2.社会团结实际.团结分为机械团结(相同性与相似性)和有机团结(社会合作和个人异质).3.失范理论.失范理论是XXX提出的.失范是指: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失范的原因: A.个人欲望的急剧滋长. B.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C.社会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约束,出现动乱危机.主要是”经济危机”4.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A.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B.放弃抽象以具体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对象.C.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D.留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E.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5.功能分析和汗青分析方法.(二).XXX.德国1.理解社会学.认为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行动.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2.社会行动类型.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四种类型: A.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B.价值合理性行动. C.情感性行动. D.传统性行动.3.理想类型.4.科层制实际.第二节社会学主要实际流派一.芝加哥学派.社会学起源二欧洲,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美国成立的.XXX1892在XXX创办了社会学系.芝加哥师生为主形成的社会学流派.学术成绩有: 1.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实际. 3.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4.创建了标记互动论.二.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关注的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结构功能论主要代表人物是:XXX和XXXXXX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前提:1.适应。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历类《自考》自考专业(行政管理)《社会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1、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以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为代表的理论是( )。

A、世界体系理论B、信息社会论C、依附理论D、后工业社会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2、贫困问题属于( )。

A、文化性问题B、结构性问题C、自然性问题D、偏差性问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3、偏差行为的心理学解释有( )。

A、标签理论B、失范理论C、精神分析理论D、文化传递理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4、农民成为企业家属于( )。

A、竞争流动B、垂直流动C、结构流动D、水平流动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5、在社会分层的相关理论中,帕累托提出的是( )。

A、阶级论B、社会分工论C、社会系统论D、精英理论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6、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平稳起步阶段是( )。

A、1949-1957年B、1958-1977年C、1978年至今D、1978-2000年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解析7、在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中,刘易斯·芒福德提出的是( )。

A、田园城市理论B、组合城市理论C、区域整体发展理论D、城市集中发展理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8、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被称为( )。

A、过度城镇化B、滞后城镇化C、同步城镇化D、低度城镇化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9、社会学者对于社区的研究始于德国社会学家( )。

A、斯宾塞B、马克思C、滕尼斯D、齐美尔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0、因无就业能力的失业被称为( )。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残余性失业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1、福特主义的特征之一表现在( )。

A、企业内部协调信息发生了从中央集中处理到分散处理的转换B、工人丧失了对劳动过程的自主性C、劳资关系变成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合作与信任关系D、灵活的专项化生产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解析12、组织控制的过程有( )。

社会学概论全

社会学概论全

第四次作业讲评一、作业要求(一)学生应在阅读社会学概论指定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阅读参考资料中规定的其他书籍,以保证作业完成的质量。

(二)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及时、认真、独立完成,不得延误。

二、完成作业需具备的知识(一)学生需掌握指定教材中的第13章中我国社会变迁及其原因,几种社会变迁理论评述。

(二)需要学生具备我们社会变迁中发生的事件,变迁前社会的基本状况,变迁后社会的改变等基本知识储备。

(三)需要学生具备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社会现代化的过程等知识。

(四)需要学生具备社会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社会调查过程中注意的事项,具体的社会调查过程等知识储备和实践经历。

三、参考资料(一)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为指定教材,上课及考试参考用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为课外阅读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第四次作业的参考答案请同学们参阅“教学辅导板块”中第13-16章教学辅导的内容。

四、本次作业容易出现的问题(一)单项选择题第十三章1、()指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的变动过程。

C2、( A )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做事的方法、行动的蓝图。

包括习俗、禁忌、法律、道德。

3、()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按着“五行相胜”的循环顺序进行的。

A4、()是指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

D5、一位在工厂的工程师,离开工厂后进入大学任讲师,他的收入、社会地位等都没有发生实质变化,这种流动是()。

A第十四章1、这一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没有它其它现代化就难以实现,指的是( )。

C 2、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内容广泛的()。

D3、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是由( )。

A4、( )有一个突出的机构是罗马俱乐部,他们把全球看成一个整体,提出来各种全球性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全球系统观点。

A5、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确立,其基本依据是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就是在于这些( )。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4_真题-无答案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4_真题-无答案

社会学概论自考题-14(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是______A.涂尔干 B.斯宾塞 C.萨姆纳 D.达伦多夫2. 整合指的是系统必须通过社会控制保持内部成员的相互协调一致,使得系统保持为一个整体。

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______A.经济子系统承担 B.社会共同体子系统承担 C.政治子系统承担 D.文化子系统承担3. 作为社会学科恢复重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开始就提出要建立中国自己的社会学的社会学家是______A.许仕廉 B.吴文藻 C.费孝通 D.孙本文4. 社会学回答社会“将会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的______A.描述性功能 B.解释性功能 C.预测性功能 D.规范性功能5. 被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为“社会调查支柱”的是______A.问卷 B.实地研究 C.分析 D.询问6. 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是______A.问卷访谈B.实地研究 C.定性分析 D.定量分析7. 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的是______A.妥协忍让B.公平正义 C.文明礼貌D.和平共处8. 将自我分成“主我”和“客我”的美国心理学家是______A.乔治·赫伯特·实德 B.伊恩·罗伯特 C.E·弗罗姆 D.E·埃里克森9. 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也可称文化元素的是______A.文化特质B.文化集丛C.文化细胞D.文化个体10. 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是______A.竞争 B.交换 C.付出D.调适11. 由于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属于较为稳妥和保守的方式,也是解决非抵抗性冲突的主要方式是______A.拳斗 B.容忍 C.权变 D.和解12. 现代公民型的各类社会团体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各类行业协会、社区共同体等法理型社会资本属于______A.民间社会资本 B.**型社会资本 C.异质性社会资本 D.乡土型社会资本13. 以______为单位来核算人们生活的收入和支出,是社会消费的一个基本特点。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 PPT

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 PPT

二、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 循环型社会变迁理论强调人类文明的发 展、成熟、衰退过程的循环而不是退化, 认为文化或文明可以向前发展,也可能衰 退,社会变迁是周期性重复。
• 德国史学家施本格勒:历史的发展是各自
独立的文化形态循环相继的反映。 •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 :历史就是人类不断 接受挑战和做出反应的过程,而挑战和反 应的多次循环就构成了历史变迁和社会变 迁。 • 俄裔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提出一定取向 的文化类型盛衰循环的学说,认为社会历 史就是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或循环
(四)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根据
人类对社会变迁的参与与控制 )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变迁离不开人的主观 创造。当然,人类创造历史的活动不是任意的, 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社会变迁以及在多大程 度上控制社会变迁,取决于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程度。当人类社会发展程度较低、人类认 识能力也较低时,人类在很多方面以盲目的方式 参与社会变迁,这时的社会变迁是一个人类无意 识参与的自发的过程。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则 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参与和控制的社会变迁。
• 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社会冲突既是旧
的社会结构的破坏力,又是新的结构的创 造力,是变迁的直接原因。
• 科瑟的功能型冲突论,主张社会冲突既可
造成社会分化,又能促进社会的群际整合。
五、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 矛盾。 2、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经济基础的 变化会带来建立于其上的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 的变化。 3、社会变迁具有整体性特征。 4、人类社会的变迁在总体上具有发展的特点, 即由低级社会向更高级社会发展。
三、功能型社会变迁理论
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系统, 系统的各部门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功能联系,因而 社会系统中某一部分的变迁必然会带动其他部分 的相应变迁,其最终结果是整个社会趋于平衡和 和谐。在这样一种系统中,变迁是缓慢而有序的, 始终朝着均衡和谐的状态运行。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十四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 第十四章

第二阶段:开始阶段。从18世纪中叶直 到19世纪70年代,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 使亚洲、非洲、南北美洲的许多国家被 迫纳人西方势力的控制范围,国际社会 接纳非欧洲社会引发的诸多问题开始出 现,此时民族主义、国际主义问题成为 讨论主题
第三阶段:起飞阶段。从19世纪70年代到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批非欧洲社会纳入 “国际社会”使得全球交往形式的数量迅 速地增多,速度迅猛提高;两次世界大战 以及国际联盟和后来联合国的确立使民族 国家意识到必须相互依存才能谋求和平与 发展。以苏联为核心的东欧集团和第三世 界的兴起,使得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受到了挑战,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 展日益趋向多元化。因大屠杀和原子弹的 使用而备受关注的人类本性和前景使“现 代性”问题成为讨论主题。
3.在文化上,“思想解放”运动为全球 先进思想文化的引入创造了条件,促进 了全球文化同中国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机 遇。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远离当 今世界体系的国家,而是一个开放的、 与当今世界融为一体的国家。改革使中 国走出僵化的体制,形成一种富有活性 的内在转化机制,开放又使中国获得了 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知识以及变革 的思想。
(二)社会发展计划 社会发展计划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 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施的设想。 社会有计划地发展与变化是现代社会的 基本特征之一。 我国自1953年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建设的 五年计划。
从1982年起把“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改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明 计划工作比以前更加完善、更加提高、 更加深入、细致和广泛了。 2000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 提出了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 五年计划的建议
3、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 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
(二)社会变迁的特点 1、必然性 2、前进性 3、非直线式 4、全面性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章节题库(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填空题1.社会变迁的方式可分为渐进社会变迁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8年研)【答案】激进(革命)社会变迁2.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17世纪以来出现于欧洲,并且其影响随之向世界各地蔓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方式。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案】组织二、概念题1.迟发展效果(人大2006年研)答: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

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2.“二元”社会结构(中山大学2008年研)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3.社会制度(社会设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研)答:社会制度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整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社会行动所发生的重要的结构框架。

它既不是某个单一的规则或办事程序,也不是针对全社会总体的社会根本制度,而是特定的社会活动、经济生活等具体的活动领域中,支配人们行动的规范系统。

社会制度的构成包括:①社会价值观;②社会规范体系;③权威与地位结构;④社会机构与设施。

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中财2007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1)环境与社会变迁环境是指那些和人类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

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环境可分为两类:①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又称“原始自然环境”;②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又称“人化自然环境”。

自考《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总结2012年版

自考《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总结2012年版

自考《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总结2012年版社会学概论加油!必过!\(^o^)/概念1.失范:指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

2.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社会学本土化是一种使外来社会学与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学术过程。

3.社会学: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4.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关于人事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方法理论。

5.统计调查:根据调查的目的语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6.普遍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指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是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之一。

7.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按一定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其本质特征是以部分代表总体。

8.统计报表: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下而上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9.问卷调查: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种方法。

10.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11.访谈法: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根据一定的研究假设,在有控制的条件下,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以发现或证实变量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13.文献法:又称文件法、文案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法。

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语音、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分析和探讨个人与社会关系现象的方法。

14.定性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的一种分析方法。

15.定量分析: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16.社会:是人们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7.社会结构: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河南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变迁理论总结

河南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变迁理论总结

河南省考研社会学复习资料社会变迁理论总结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它探讨了社会的演变过程、矛盾的产生与解决,以及社会结构的转变等问题。

在社会学考研的复习中,社会变迁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部分社会变迁理论进行总结。

一、演化论演化论认为社会是按照一定的演化规律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发展的。

其中最著名的演化论理论家为赫伯特·斯宾塞,他提出了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同功能到统一功能,从冲突到和谐。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学习演化论理论,了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规律和特点。

二、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每个社会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适应的,通过各个部分之间的互补和协调来保持社会的稳定。

功能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为艾默生·杜尔凯姆。

复习时要着重理解功能主义理论对社会变迁的解释,以及社会系统如何通过适应和调节来维持其稳定状态。

三、冲突理论冲突理论认为社会的变迁是由于社会中各种利益和权力的冲突而引起的。

冲突理论强调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和权力的斗争,这种斗争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

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为卡尔·马克思。

在复习过程中,需要重点理解冲突理论对社会变迁的解释,以及社会结构是如何通过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而变化的。

四、符号互动主义符号互动主义认为个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是社会变迁的关键。

符号互动主义关注个体对于符号和象征的理解和意义,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共识和意义的建构,从而影响社会变迁。

符号互动主义的代表人物为赫伯特·布尔迪厄。

在复习过程中,要着重理解符号互动主义对社会变迁的解释,以及个体互动如何构建和改变社会的意义和行动。

五、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是功能主义理论的衍生,它强调社会结构和功能的互相影响。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关注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行。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社会学概论》
计算方法是: 社会流动率=流动人数全部人口
索罗金认为,社会流动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社会越发展,社会流动率就越高。高的社会流动率可以作为 一种安全阀,释放较低阶级的不满 。
二、地位实现模型理论
布劳与邓肯于1967年出版了《美国的职业结构》一书,系 统探讨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职业地位和职业流动。
内部劳动力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该市场只限定在企业内部。 (2)内部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基础是企业和雇员持续的劳 动关系。 (3)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的流动的影响。
四、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y)是研究流动人口、 移民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
推拉理论认为:
在市场经济、人口自由流动的情况下,人口之所以迁移、移民 之所以搬迁,是因为人们通过搬迁可以改善生活条件。
2) 二元经济理论 以刘易斯的《无限劳动供给下的经济发展》
为起点,由乔根森和费景汉与拉尼斯进一步 修正发展。
二元经济理论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假设条件 下,将农业剩余劳动向现代的非农业部门的 转移看成是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
3)内部劳动力市场理论
所谓内部劳动力市场,是指根据企业的规章制度、惯例 或企业与企业组织内雇员所达成的协议运行的,企业组 织内雇员由录用、提升、调动、暂时解雇、解除或终止 劳动合同等构成的运动系统。
第十四章 社会流动
父亲的职业和教育水平同时影响儿子的教 育和第一职业。
——布劳
第一节 社会流动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流动
主要是指个人社会位置的变化及个人社会属性的变化。 职业地位改变成为社会流动的标志。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一)根据社会流动的方向
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
(二)根据参数基点

社会学概论自考2012版

社会学概论自考2012版

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一、1.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1)孔德“社会学之父”(2)马克思(3)斯宾塞。

2.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1)涂尔干(2)韦伯。

3.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4.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曼斯、布劳。

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

三、简答1.孔德的社会学思想:(1)科学的分类,社会学是科学的最高层次(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孔德把社会学分为社会动力学和社会静力学(3)研究方法,用实证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2.孔德在《实证哲学精辟》一书中解释实证的五个涵义:(1)现实的而不是细想的(2)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3.导致社会失范出现的原因:(1)个人欲望在现代社会机构中急剧滋长(2)现代化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个人欲望(3)社会的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社会约束力,使社会出现危机和动乱4.中国社会学被撤销的原因:(1)照搬照套苏联模式(2)自身存在错误认识第二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基本原则(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分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

3.普查调查:又称全面调查,简称普查。

是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或周期性的总体调查。

4.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它是从总体中按一定的方法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对此做出估计和判断的一种调查方法。

5.统计报表:是按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表时间,自上而下提供基础统计资料,是一种具有法律性质的报表制度。

6.问卷调查:是以一组问题获得相关、有效信息的一7.个案研究:是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

8.访谈法:指研究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被研究者交谈,进行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社会学概论各章小结

社会学概论各章小结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的创立是社会变革、自然科学发展、社会思想和社会经验研究的产物。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孔德、斯宾塞等,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是涂尔干和韦伯等。

2.社会学中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欧洲转移到美国,首先在美国发展为制度化学科。

时至今日,美国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在世界社会学发展中产生巨大影响。

3.二战后欧洲社会学的特点是:研究重心转向现实社会,研究领域多样化,理论研究趋于多样化,同时在社会学的制度化建设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4.苏俄社会学经历了曲折的道路,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以后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5.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已有11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四个曲折的发展时期。

1979年,社会学的恢复重建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正逐步走向成熟,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6.社会学本土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社会学美国化”是个先例。

巴西、印度等世界各国社会学工作者都不约而同地倡导、推行社会学本土化,建立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社会学。

7.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与社会学中国化相一致的,起步于20世纪20、30年代,20世纪后期得到了更自觉、更明确、更有组织的推行。

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第二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和应用性等主要特征。

2.社会学的功能有:研究功能、教育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社会批评功能。

3.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指以实证的方式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产生、形成、变化的人们的关系、行为、态度以及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探索的一种研究方法。

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是:筹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4.社会学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实地研究法、社会实验法和非介入性研究方法。

5.社会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实际研究应该是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自考社会学概论课程第十十一十二章

自考社会学概论课程第十十一十二章

三、中国城市群的规划与演进
1.中国的三大城市群(识记)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环渤海)三大城 市群
2.中国城市群演进中的主要问题(常考,易出简答、材料 ) (1)行政干预过高,市场机制不完善 (2)受行政体制束缚,求大求全 (3)原有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拉动作用有限 (4)大中小城市少,城乡缺乏连接 (5)城市群空间分布不均衡
1、城市群概念:地理学家琼·戈特曼最早提出。 概念:(识记)又称“城市圈”“都市带”“都市丛 ”“大都市连绵区”等,是指人口规模在2500万以上 和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250人的城市集聚区。
2、城市群分类
从规模和层次角度,划分为超级城市群(顶级城市群 、特级城市群、超大城市群)、一级城市群(大型城 市群)、二级城市群(中型城市群)和三级城市群( 小型城市群)等。 从形态和结构角度,分为星系城市群、带状城市群、 扇形城市群、葡萄串城市群等。 从中心城市的角度,为单核城市群、双核城市群和多 核城市群。
社会学概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 社会与文化 第四章 社会化与社会角色 第五章 社会互动 第六章 家庭与婚姻 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第八章 教育、劳动与消费 第九章 社区与社区发展 第十章 城镇化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十二章 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
的城镇化。 (2)过度城镇化 又称超前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作化和
经济发展的水平的城镇化。 (3)滞后城镇化 指城镇化水平落后工作化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的城镇化 。
(4)低度城镇化
指以农业产业为主导,工业基础薄弱的城镇化。
(5)逆城镇化
指城市市区人口尤其是大城市人口郊区化、大城市外 围卫星城镇布局分散的城镇化。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笔记自考社会学概论(2012年新版).

自考00034社会学概论笔记自考社会学概论(2012年新版).
1.23.就社会系统而言,适应主要由( A .经
济子系统承担B .政治子系统承担C .社会
共同体子系统承担D .文化子系统承担
1.24.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政治子系统承担的功能条件是( A .维模B .适应C .达鹄D .整合
1.25.整合指的是系统必须通过社会控制保持内部成员的相互协调一致,使得系统保持为一个整体。就社会系统而言,主要由
第十二章偏差行为与社会控制
第十三章社会问题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课程介绍《社会学概论》是公共管理类近20个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必修课之一。本课程以马克
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中国
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和全
球化演进的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会学
1.14.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
的一种社会联系状态指的是( A.社会团
结B .有机团结C .机械团结D .内在团结
1.15.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指的是( A.失衡B失效C .失范D .失调
1.16.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的分析是( A.历史分析B .功能分析C .事实分析D .结构分析
1.17.认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即
它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的社会
学家是( A .马克思B .孔德C .斯宾塞D .韦
伯1.18.韦伯的主要著作有( A .《社会静力学》B .《社会分工论》C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
义精神》D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1.19.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 .综合性B .合理性C .应用性D .阶级性
1

自考科目社会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科目社会学概论考纲复习资料(整理版)

第一章1.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a)社会变革的需要(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b)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c)社会经验的累积d)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2.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a)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

第一个提出“社会学”概念并创立社会学的人,“社会学之父”i.科学的序列。

ii.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

iii.秩序和进步孔德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两个核心概念。

b)马克思。

《共产党宣言》、《资本论》。

i.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c)斯宾塞::《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i.社会有机体ii.社会进化论3.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a)涂尔干:《社会劳动分工论》《社会学方法论》《自杀论》。

创办《社会学年鉴》。

社会事实,范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准则,功能分析与历史分析。

b)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经济与社会》i.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ii.①理解社会学②社会行动类型③理想类型④科层制(官僚制)。

4.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a)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斯莫尔、托马斯、帕克、伯吉斯。

后期的主帅布鲁斯b)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成就:(美国社会学最具影响力学派)i.芝力口哥学派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ii.芝加哥学派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iii.芝加哥学派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iv.芝加哥学派创建了符号互动论。

c)功能结构论:i.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AGIL功能分析图式ii.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显功能和潜功能d)冲突理论i.科塞的功能冲突论ii.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论《工业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矛盾》e)交换理论:霍曼斯、布劳f)符号互动论:布卢默、戈夫曼g)社会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观点h)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代表人物:舒茨、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布迪厄5.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历史条件:a)途径:西方传教士、出国留学人员和译著b)历史条件:传统文化土壤、现实社会发展需要c)代表人物:谭嗣同、康有为、严复、章太炎6.中国早期社会学学科地位的确立:a)队伍和制度化建设b)社会调查的兴起c)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入和实践7.节社会学本土化8.本土化:使移植进来的某一事物扎根于本乡本土,适应本土的特性,并萌芽、成长、壮大。

2012年4月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2年4月全国自考社会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学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3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孔德编写的社会学著作是(A) P3A.《实证哲学教程》B.《实证社会学教程》C.《实证科学教程》D.《实证社会科学教程》2.社会学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恢复重建时期开始于(B) P19A.1976年B.1979年C.1985年D.1989年3.齐美尔认为,社会学这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C) P31A.社会结构B.社会行为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D.社会事实4.在社会学的功能中,教育功能表现在(D) P38A.提供模式B.反馈信息C.社会批评D.帮助人们合理选择5.R·达伦多夫提出的冲突理论是(C) P48A.功能冲突论B.阶级斗争理论C.辩证冲突论D.结构冲突论6.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P56A.韦伯B.阿奎C.涂尔干D.恩格斯7.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B) P85A.文化集丛B.文化特质C.文化模式D.文化结构8.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是(D) P87A.宗教B.法律C.道德D.习俗9.人们学习并获得维持生存状态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本领的过程是(A) P110A.生活技能社会化B.行为社会化1 / 6C.角色社会化D.政治社会化10.马克思主义为人的社会化提出的最高目标是(C) P123A.人的品质发展B.人的政治发展C.人的全面发展D.人的社会发展11.按照戈夫曼的拟剧论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是(D) P132A.前台B.后台C.道具D.印象管理12.霍尔认为,比较正式的场合保持的距离是(C) P146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13.以个人和社会网络连接的紧密程度不同来区分,社会网络可以分为(A) P149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C.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D.过程形态和结果形态14.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的区分标准是(B) P156A.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B.成员的互动关系特征C.群体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功能D.群体的规模15.只有一代未婚青少年与祖(外祖)父母组成的家庭,被称为(B) P165A.单亲家庭B.断代家庭C.单身家庭D.残缺家庭16.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以保证组织的决策和指令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维护组织的各项秩序,这是指(C) P179A.组织决策B.组织沟通C.组织控制D.组织冲突17.属于组织行为理论代表人物的是(C) P187A.梅约B.泰罗C.巴纳德(麦克雷戈)D.摩尔斯18.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组织,一般统称为(C) P189A.公共部门B.私人部门C.第三部门D.第四部门19.社会用以限制、调解或促进人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行为的社会规范体系是(D) P209 A.家庭制度B.政治制度C.思想文化制度D.经济制度20.属于政治制度主要功能的是(B) P2132 / 6A.社会选择B.规范社会秩序C.实现社会化D.文化传承21.在社区研究中,社区全貌研究的代表性学者是(A) P229A.林德夫妇B.滕尼斯C.库利D.伯杰斯22.农民是我国改革以来分化最明显的社会群体,我国农民大体上可以分为(D) P264A.8个阶层B.9个阶层C.10个阶层D.12个阶层23.一个人一生中特别是其工作生涯里社会地位的变化是(A) P271A.代内流动B.自由流动C.垂直流动D.竞争式流动24.个人地位获得模式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C) P273A.索罗金B.伦斯基C.布劳和邓肯D.霍曼斯和布劳25.在默顿的目标-手段适应方式类型中,为了追求社会鼓励的目标,采用了不被社会认可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手段,这种方式是(B) P287A.形式主义B.创新者C.退缩主义D.反叛26.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C) P296A.微观控制B.非制度化控制C.内在控制D.积极性控制27.社会问题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建立社会规范和秩序,重建社会的均衡体系,这种对社会问题的解释是(B) P305A.社会病理学B.社会解组理论C.价值冲突理论D.社会建构理论28.与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毒品走私一起并称为“国际社会四大恶”的是(A) P309 A.恐怖主义B.腐败C.家庭暴力D.自然灾害29.在社会预警系统中,及时了解、分析社情、民意,为决策部门提供情况和建议的是(A) P324 A.调查研究机构B.监测系统C.社会干预中心D.社会支持网30.按照社会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社会变迁可以分为(D) P3313 / 6A.社会进化与社会倒退B.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C.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D.自发变迁与有计划变迁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社 会变迁理论基础知识

社 会变迁理论基础知识

社会变迁理论基础知识社会变迁,这是一个贯穿人类历史长河的永恒主题。

从远古时代的石器使用到现代的高科技数字化生活,从简单的部落群居到复杂的全球城市网络,社会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

要理解这一复杂且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深入探究社会变迁的理论基础知识。

社会变迁的概念首先需要被清晰地界定。

简单来说,社会变迁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它不是孤立的、偶然的事件,而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

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众多,其中经济发展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当新的生产技术出现,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结构随之发生改变,这必然会带动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例如,工业革命带来了机器大生产,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还促使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加精细,新的职业和社会阶层应运而生。

科技进步也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强大力量。

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传播变得瞬间可达,人们的交流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甚至娱乐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子商务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远程教育让知识获取不再受时空限制。

政治制度的变革同样对社会变迁起着重要作用。

一个民主、开放、稳定的政治环境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和引导。

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如教育政策、环保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运行。

文化因素在社会变迁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新的文化观念的传播,都可能引发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例如,对于性别平等观念的逐渐接受,推动了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地位提升和角色转变。

社会变迁的模式也多种多样。

渐进式变迁是一种常见的模式,它是通过逐步的、缓慢的调整和改进来实现社会的变化。

这种模式相对平稳,社会的震荡较小,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实现显著的变革。

与之相对的是激进式变迁,它是在较短时间内对社会进行大规模、根本性的改革。

这种模式可能会带来快速的变革效果,但也伴随着较大的社会风险和不确定性。

《社会学概论》第十四章考点手册

《社会学概论》第十四章考点手册

2021年-2022年
《社会学概论》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
考点54 社会变迁的涵义与特征★★
1.【社会变迁】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2.社会变迁的特点:必然性;前进性;非直线式;全面性。

考点55 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
1.【社会改革】是人们有意识的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

2.【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变迁形式。

考点56 社会现代化理论★★
1.世界体系理论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有广泛影响的理论,以美国社会学家沃勒斯坦为代表。

2.“信息社会论”认为,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3.“后工业社会论”由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其代表作《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首先提出。

考点57 全球化的涵义与特征★★
1.【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换关系进一步加强、彼此之间的依存性、关联性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二、社会变迁的基本类型 (一)按照社会变迁的发展方向 分为:社会进化和社会倒退 (二)按照社会变迁的性质与特点 分为: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 社会改革:使人们有意识的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的社 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 社会革命:是一种急剧的、对整个社会进行根本改造的社会 变迁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根本变革社会制度,改变生产关系。 (三)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 分为:整体变迁(如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局部变迁(如经 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方面的变化) (四)按照变迁的人为参与和控制程度 分为:自发变迁和有计划变迁
• 四、全球化与中国 • (一)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 • (二)面对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பைடு நூலகம்
• • • •
(一)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 (从经济、政治、文化、安全四方面阐述) 1.中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贸易。 在经济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居支配地位, 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 位。发达国家建立的现行的国际经济秩序反映 了自身的利益,它们必然会从主观上忽视,甚 至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作为最大的发 展中国家,在这个秩序中不可避免要受到损害。
• • • •
3、社会变迁的特点有 A.群体性 B.必然性 C.全面性 D.前进性 E.非直线式
BCDE
名词解释题 • 社会现代化
简 述
• • • • 1、简述社会变迁的内容。 2、简述全球化在一般意义上的特征。 3、简述全球化对中国的冲击和挑战。 4、简述现代化的特征。
论 述
• 联系中国实际试述全球化与中国的关系。
• (二)面对全球化的应对策略
• 首先,必须明确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位置,以 此为制订全球战略的前提。 • 其次,要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展自己。 • 第三,增强综合国力以确保国家安全。 • 总之,要以客观、务实的精神积极融入全球化的 潮流,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促成更加公平、平等的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
•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 •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 第三节 全球化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变迁
• • • • • 一、社会变迁的涵义和特征 (一)概念: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内容: ①社会关系的基本制度,既社会行为基本规范体系。 ②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结构、阶级结构、 职业结构 • ③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即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 式。 • ④人与自然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 (二)特点:①必然性;②前进性;③非直线性;④ 全面性
• 4.国家安全方面,目前还存在着霸权主义、强权 政治等影响世界和平的因素,我们所面临的国际 安全环境并不乐观。 • 再者,国家安全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事与 政治安全,而是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 军事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有机统一。与发达国家相 比,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 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第二节 社会现代化
• 一、社会现代化的内涵与特征 • 1.概念: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 程,是在社会分化的基础上,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先导, 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和知识化等为主要内容, 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变迁过程。 • 2.主要内容:①工业化,②城市化,③民主化,④管 理科层化,⑤社会结构分化,⑥人的现代化,⑦生活 方式的世俗化。 • 3.特征 • ①现代化是一项社会领域的革命进程 • ②是一项长期的、有阶段的历史过程 • ③是一场持续的国际竞赛,包括不同国家追赶、达到 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以及国内社会生活、 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 二、全球化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 • 1. 四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开始阶段、起飞阶段、 增强阶段。 • 2.当前全球化的表现: • ①金融全球化日益凸显 • ②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 ③交通与通讯的全球化 • ④信息全球化 • ⑤政治的多极化 • ⑥文化多元化。
• 三、全球化的理论争论
• 2、在政治方面,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 的高速增长动摇了西方霸权的地位,引起它们的 恐慌。它们处处对我国施加压力、制造麻烦。
• 3.随着中国对全球化参与程度的加深,中国的文 化建设受到了两方面的挑战。 • 一是西方意识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挑战。 • 二是西方一些腐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 • • • • • • •
三、社会变迁的原因 ①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②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③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 ④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⑤观念的改变 ⑥人口状况的改变 ⑦外敌侵入、环境破坏、自然灾害等。
• 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 1.有计划社会变迁的性质 • 实质上就是对社会运行过程进行干预,对社会系统施 加定向影响。 • 2.社会发展计划 • 是对社会发展总的方向、大目标、主要步骤与重大措 施的设想。
• • • • • •
二、社会现代化理论 1.经典现代化理论: 2.依附理论: 3.世界体系理论:沃勒斯坦 4.信息社会论:让-雅克•赛尔旺-施赖贝尔 5.后工业社会论: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 来临》
• • • • •
三、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简单应用) 1.现代化起步阶段 (1840-1911) 2.局部现代化阶段 (1912-1949) 3.全面现代化探索期 (1949-1977) 4.全面现代化发展期(1978至今)
习 题
单 选
• 1、在社会现代化理论中,以美国社会学家 沃勒斯坦为代表的理论是 A • A.世界体系理论 B.信息社会论 • C.依附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 2、人们有意识地规划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 的社会局部调整或全面改良的过程被称为 • A.社会改革 B.社会革命 A • C.自发变迁 D.有计划变迁
第三节 全球化
• 一、全球化的涵义和特征 • 1.涵义:指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涉及政治、经济、文 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客观历史进程和趋势。同时也 是世界共同体的各个国家、社会彼此之间的交往和交 换关系的进一步加强以及依存性、关联性程度的不断 深化的过程。 • 2.全球化的特征 • ①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 ②全球化是一个多维度的过程 • ③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 要求 • ④全球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