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泵的结构原理
离心泵结构原理
离心泵结构原理
离心泵是一种通过离心力将液体从进口吸入并通过转子的转动将其推送到出口的机械设备。
其基本结构原理如下:
1. 泵壳:离心泵的外壳,用于容纳和支撑其他部件,通过进口和出口与管道连接。
2. 叶轮:离心泵的核心部件,位于泵壳内,在泵轴上旋转。
叶轮通常由多个弯曲的叶片组成,当叶轮旋转时,离心力将液体从进口吸入并推送到出口。
3. 泵轴:连接叶轮和驱动装置的轴,叶轮通过泵轴的旋转实现推送液体的功能。
4. 机械密封或填料密封:用于防止液体泄漏的装置,位于泵轴和泵壳之间。
5. 水力平衡装置:可以根据叶轮前后流道的压力差来平衡泵轴上的挤压力,减少轴的变形和泄漏。
6. 进出口管道:分别与泵壳的进口和出口连接,用于液体的进出。
工作原理:当泵轴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叶轮也会随之旋转。
在旋转的过程中,叶轮上的叶片将液体由进口吸入并随着叶轮的旋转推送到出口。
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会使液体获得很高
的速度和压力。
液体根据离心力的作用沿着叶轮叶片的流道流动,并通过出口管道排出。
离心式水泵结构、原理
一、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盒1、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叶轮在装配前要通过静平衡实验。
叶轮上的内外表面要求平滑,以减少水流的磨擦损失。
2、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
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3、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矩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主要部件。
4、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转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
转动轴承使用牛油作为润滑剂加油要适当一般为2/3-3/4的体积太多会发热,太少又有响声并发热!滑动轴承是使用的是透明油作为润滑剂的,加油到油位线。
太多油要沿泵轴渗出并且漂贱,太少轴承又要过热烧坏造成事故!在水泵运行过程中轴承的温度最高在85度一般运行在60度左右,假如高了就要查找原因(是否有杂质、油质是否发黑,是否进水)并及时处理!5、密封环又称减漏环。
叶轮进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会造成泵内高压区的水经此间隙流向低压区,影响泵的出水量,效率降低!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磨擦产生磨损。
为了增加回流阻力减少内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使用寿命,在泵壳内缘和叶轮外助结合处装有密封环,密封的间隙保持在0.25-1.10毫米之间为宜。
6、填料盒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
填料盒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封闭泵壳与泵轴之间的空隙,不让泵内的水流不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进到泵内。
始终保持水泵内的真空!当泵轴与填料磨擦产生热量就要靠水封管住水到1水封圈内使填料冷却!保持水泵的正常运行。
所以在水泵的运行巡回检查过程中对填料盒的检查是特别要留意!在运行600个小时左右就要对填料进行更换。
二、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离心泵过流部件有:吸进室、叶轮、压出室三个部分。
叶轮室是泵的核心,也是流部件的核心。
泵通过叶轮对液体的作功,使其能量增加。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离心泵的结构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离心泵的结构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水利、建筑、石化、农业、医药等行业。
它具有流量大、扬程高、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
那么,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构造是怎样的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将流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吸入阶段和排出阶段。
1、吸入阶段。
当离心泵启动时,叶轮开始旋转,使得流体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从而产生负压区域。
流体在这个负压区域内被吸入到泵内,然后进入叶轮。
2、排出阶段。
随着叶轮的高速旋转,液体被向周围扩散,产生一定的离心力,使其受到向外的压力,从而被排出到排空管道中。
二、离心泵的构造离心泵主要由吸入口、泵体、叶轮、引出管和驱动装置等几部分组成。
1、吸入口。
它通常设置在泵体中央位置,是泵入口。
通过它来使流体进入泵体内部,进行离心泵的工作。
2、泵体。
它是离心泵的主体部分,由压力壳体和泵底座组成。
压力壳体由前壳体、后壳体和蜗壳组成,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3、叶轮。
它是泵体内部的旋转部件,主要由叶片、叶轮盘和轴承组成。
其作用是将流体吸入泵内,然后通过叶片的旋转推动流体从泵体内部排出。
4、引出管。
它是用来将流体从泵体中输送出来的管道,它连接在泵体的出口处,通过管路系统将流体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5、驱动装置。
它主要由电动机、减速机、联轴器和轴承等组成,通过电动机的转动来驱动叶轮进行旋转,进而实现泵的工作。
总之,离心泵的结构简单、运行平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机械设备。
通过对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运用它的优点,为各个行业输送流体提供便捷和高效的服务。
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流体泵,它基于离心力将液体从入口吸入泵内,经过离心运动,最终从出口处排出。
离心泵的主要工作方式是使用一个旋转的叶轮,通过离心力将液体推向泵的出口。
与其他类型的泵相比,离心泵的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使用,并且在一些特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如水处理,油田开采,化工和建筑等领域。
下面将对离心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结构离心泵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泵轴:泵轴是和泵轴承配对的中心轴,同时也是连接泵壳和电机的组件。
2. 泵壳:泵壳是包裹叶轮和进口的静态部分,根据泵的类型和模型不同,泵壳也有不同的构造设计。
3. 叶轮: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组件,其形状和大小取决于泵壳的大小和流量要求。
当叶轮旋转时,离心力会推动液体流向排出口。
4. 前盖和后盖:前盖和后盖是叶轮和泵轴之间的密封件,可以防止液体泄漏。
它们通常位于泵轴的一侧。
5. 轴承:轴承是支撑泵轴的组件,分为前后两个轴承。
前置轴承通常位于前盖与泵轴之间,后置轴承通常位于后盖与泵轴之间。
工作原理当电机启动时,泵轴开始旋转,叶轮随之旋转。
液体通过进口处进入泵壳,进入叶轮,并夹带叶轮的旋转动力。
绕着叶轮旋转的液体产生离心力,液体被推向泵壳的出口处。
在推进液体的时候,离心力会将液体压缩以增加流体压力。
压缩后的液体最终流出泵壳的排放口。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离心泵的过程中,流量和扬程是最重要的指标。
流量是指泵每单位时间内输送的液体体积,而扬程是指泵能提供的液位高度差。
泵的总扬程等于泵之前的高度差和泵内部的压力差。
总结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机械泵,其结构简单,维护容易,在水处理、油田开采、化工和建筑等领域都有应用。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旋转的叶轮产生的离心力将液体推向泵的出口。
流量和扬程是离心泵运行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对于离心泵的选择和使用至关重要。
离心泵的应用范围很广,适用于各种流体输送场合,如水、废水、油、化工品等。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场景:1. 水泵系统在自来水厂、工业用水和污水处理等场合,离心泵经常用于输送水或废水。
离心泵的大体构造是由六部份组成的
一、离心泵的大体构造是由六部份组成的离心泵的大体构造是由六部份组成的别离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
1、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份,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叶轮在装配前要通过静平衡实验。
叶轮上的内外表面要求滑腻,以减少水流的摩擦损失。
2、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
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3、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距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主要部件。
4、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转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
转动轴承利用牛油作为润滑剂加油要适当一般为2/3~3/4的体积太多会发烧,太少又有响声并发烧!滑动轴承利用的是透明油作润滑剂的,加油到油位线。
太多油要沿泵轴渗出而且漂贱,太少轴承又要过热烧坏造成事故!在水泵运行进程中轴承的温度最高在85度一般运行在60度左右,若是高了就要查找原因(是不是有杂质,油质是不是发黑,是不是进水)并及时处置!5、密封环又称减漏环。
叶轮入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会造成泵内高压区的水经其间隙流向低压区,影响泵的出水量,效率降低!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摩擦产生磨损。
为了增加回流阻力减少内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利用寿命,在泵壳内缘和叶轮外援结合处装有密封环,密封的间隙维持在~之间为宜。
6、填料函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
填料函的作用主如果为了封锁泵壳与泵轴之间的间隙,不让泵内的水流不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入到泵内。
始终维持水泵内的真空!当泵轴与填料摩擦产生热量就要靠水封管住水到水封圈内使填料冷却!维持水泵的正常运行。
所以在水泵的运行巡回检查进程中对填料函的检查是特别要注意!在运行600个小时左右就要对填料进行改换。
二、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离心泵的过流部件有:吸入室,叶轮,压出室三个部份。
叶轮室是离心泵的核心,也是流部件的核心。
泵通过叶轮对液体的作功,使其能量增加。
叶轮按液体流出的方向分为三类:(1)径流式叶轮(离心式叶轮)液体是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流出叶轮。
离心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流体机械设备,主要用于输送流体,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结构:
离心泵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 泵壳:由进口和出口两个端口组成,用于容纳并导向流体。
b) 叶轮:固定在泵轴上,其叶片以离散的方式排列,通过旋
转来产生离心力。
c) 泵轴:连接电机和叶轮的部分。
d) 密封件:用于防止泵内外流体泄漏。
2. 工作原理:
当离心泵启动后,电机带动泵轴旋转,叶轮也随之旋转。
流体通过进口进入泵壳,被叶轮的叶片迅速卷起,并随着叶轮的旋转产生离心力。
离心力使得流体获得能量,并形成一个高速旋转的涡流。
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使得流体被推向泵壳的出口。
最后,流体从出口排出,完成泵的输送功能。
总结起来,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旋转的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流体加速并生成高速旋转的涡流,从而使流体获得能量并被推向出口。
离心泵的结构设计使其具有高效、可靠、稳定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等领域。
离心泵工作原理
离心泵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建造、农业灌溉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的作用,通过旋转的叶轮将液体吸入并以高速抛出,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离心泵由主要部件包括泵体、叶轮、轴和密封装置等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及其各个部件的功能。
一、工作原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离心力的作用。
当泵启动时,机电带动泵轴旋转,叶轮也随之旋转。
叶轮的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液体在叶轮的中心形成低压区域,液体被吸入泵体内。
随着叶轮的旋转,液体被迅速推向叶轮外缘,形成高压区域,液体被抛出泵体,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二、泵体泵体是离心泵的主要承载部件,负责固定和支撑其他部件。
泵体通常由铸铁、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泵体内部有一个流道,液体通过流道进入泵体,然后被叶轮抛出。
泵体还配有进出口管道,用于连接输送介质的管道系统。
三、叶轮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它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吸入并抛出。
叶轮通常由铸铁、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叶轮通常由数个叶片组成,叶片的形状和数量会影响泵的性能。
叶轮的旋转速度越高,离心力越大,泵的输送能力也就越大。
四、轴轴是将机电的旋转动力传递给叶轮的部件。
轴通常由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轴的一个端部连接叶轮,另一个端部则与机电相连。
当机电启动时,轴带动叶轮旋转,从而实现液体的吸入和抛出。
五、密封装置密封装置用于防止泵体内的液体泄漏。
离心泵通常采用机械密封或者填料密封。
机械密封通过两个旋转的密封面之间的接触来防止液体泄漏。
填料密封则在轴和泵体之间填充密封材料,阻挠液体泄漏。
六、其他辅助部件离心泵还可能配备其他辅助部件,如轴承、冷却系统、排气装置等。
轴承用于支撑轴的旋转,减少磨擦和能量损耗。
冷却系统用于降低泵体的温度,保护泵的正常运行。
排气装置用于排除泵体内部的气体,确保液体的顺畅输送。
总结: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的作用,通过旋转的叶轮将液体吸入并抛出,实现液体的输送。
离心式水泵结构、原理
一、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盒1、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叶轮在装配前要通过静平衡实验。
叶轮上的外表面要求平滑,以减少水流的磨擦损失。
2、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
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3、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矩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主要部件。
4、轴承是套在泵轴上支撑泵轴的构件,有转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种。
转动轴承使用牛油作为润滑剂加油要适当一般为2/3-3/4的体积太多会发热,太少又有响声并发热!滑动轴承是使用的是透明油作为润滑剂的,加油到油位线。
太多油要沿泵轴渗出并且漂贱,太少轴承又要过热烧坏造成事故!在水泵运行过程中轴承的温度最高在85度一般运行在60度左右,假如高了就要查找原因(是否有杂质、油质是否发黑,是否进水)并及时处理!5、密封环又称减漏环。
叶轮进口与泵壳间的间隙过大会造成泵高压区的水经此间隙流向低压区,影响泵的出水量,效率降低!间隙过小会造成叶轮与泵壳磨擦产生磨损。
为了增加回流阻力减少漏,延缓叶轮和泵壳的所使用寿命,在泵壳缘和叶轮外助结合处装有密封环,密封的间隙保持在0.25-1.10毫米之间为宜。
精彩文档6、填料盒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
填料盒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封闭泵壳与泵轴之间的空隙,不让泵的水流不流到外面来也不让外面的空气进进到泵。
始终保持水泵的真空!当泵轴与填料磨擦产生热量就要靠水封管住水到水封圈使填料冷却!保持水泵的正常运行。
所以在水泵的运行巡回检查过程中对填料盒的检查是特别要留意!在运行600个小时左右就要对填料进行更换。
二、离心泵的过流部件离心泵过流部件有:吸进室、叶轮、压出室三个部分。
叶轮室是泵的核心,也是流部件的核心。
泵通过叶轮对液体的作功,使其能量增加。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离心泵是一种利用动能将液体向外循环的机械设备。
它有两个主要部分:旋转机械部件(转子)和固定机械部件(壳体),在外壳的内壁上设有多个进口,多个出口,以及吸入口和排出口。
液体被吸入容器内,并在外壁上转动而沿容器外壁向外流动,最后从出口处抽出,实现液体循环。
转子把机械能转换为流体内能,将压力转换成流动内力,即液体离心力,从而产生液体循环,并将液体带到较高位置。
离心泵的结构由外壳、转子、轴承、密封和叶轮等组成。
外壳是泵体,由最高处的排出口和最底部的吸入口以及中间的一系列出口和入口构成,多数时候外壳是可分离的,只有拆开外壳才能拆卸转子和叶轮。
转子是泵的核心部分,由轴头(轴心)、主轴筒、动叶片和定叶片组成,轴头上安装有衬套和轴承,以传递转子的转动动能。
转子的转动的转动能传到叶轮上,由叶轮向离心力传递,从而使液体产生流动。
轴承是传递转子转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等,它不仅传递转动能,还支撑转子,密封用来密封转子和外壳之间的连接部位,防止机械污染物混入容器内,叶轮用来承受离心力的作用,它的结构有内渗式、外吐式、内浸式、外植柱式等,其形状也不同。
离心泵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五、离心泵的结构
离心泵的品种很多,各种类型泵的结构虽然不同,但主要零部 件基本相同,主要有泵壳、泵盖、泵体、叶轮、密封环、泵轴、机 封或填料函、联轴器、轴承等。
1. 单级单吸离心泵
单级单吸离心泵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易于加工制和维护保 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离心泵。
单级单吸离心泵有前开门式和后开门式两种。前开门式为叶 轮前面为泵盖,后面为泵壳;而后开门式与前开门式相反,叶轮 前面为泵壳,后面为泵盖。
3. 密封环
从叶轮流出的高压液体通过旋转的叶轮与固定的泵壳之间的 间隙又回到叶轮的吸入口,称为内泄漏,如图1—17所示。
为了减少内泄漏,保护泵壳,在与叶轮入口处相对应的壳体 上装有可拆换的密封环。
密封环的结构形式有三种,如图1-18所示。
图1-18(a)为平环式,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密封效果差;
多级离心泵除了具有单级离心泵的优点之外,它最大的优点 就是扬程高。
本车间的反应进料泵(2215-P-101A/B)、高压胺液泵 (2215-P-103A/B)、锅炉给水泵(2213-P-103A/B)就是多级离 心泵。
六、离心泵的主要零部件
1. 转子
转子是指离心泵的转动部分,它包括叶轮、泵轴、轴套、轴 承等。
2. 按叶轮数目分:
(1)单级离心泵 泵中只有一个叶轮,单级离心泵是一种应用广泛的
泵。由于液体在泵内只有一次增能,所以扬程较低。如 图1—2所示为单级单吸离心泵。 (2)多级离心泵
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叶轮的离心泵称为多级离心泵。 级数越多压力越高,这种泵的叶轮一般为单吸式。
3. 按泵的扬程分:
(1)低压泵:扬程≤20m;
(2)泵轴
离心泵的泵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动力,支承叶轮保持在工作位置正 常运转。它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动机轴相连,另一端支承着叶轮作旋转 运动,轴上装有轴承、轴向密封等零部件。
离心泵结构原理
离心泵的基本构造是由六部分组成的,分别是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填料函。
①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分,它转速高出力大,叶轮上的叶片又起到主要作用,叶轮在装配前要通过静平衡实验。
叶轮上的内外表面要求光滑,以减少水流的摩擦损失。
②泵体也称泵壳,它是水泵的主体。
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③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矩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机械能的主要部件。
④滑动轴承使用的是透明油作润滑剂的,加油到油位线。
太多油要沿泵轴渗出,太少轴承又要过热烧坏造成事故!在水泵运行过程中轴承的温度最高在85度,一般运行在60度左右。
⑤密封环又称减漏环。
⑥填料函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产生的离心力来工作的,离心泵的核心部分是叶轮,而叶轮由一系列弯曲叶片组成,该叶轮安装在护板内属于全封闭样式,叶轮始终浸没在水中。
离心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
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后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进泵壳内,叶轮通过不停地转动,使得水在叶轮的作用下不断流入与流出,达到了输送水的目
的。
离心泵工作原理与结构形式
离心泵工作原理与结构形式一、工作原理工作原理离心泵结构示意2-1-11—吸入室;2—叶轮;3—轴;4—轴封;5—蜗室;6—压出室被送液体经吸入室进入泵内,并充满泵腔,原动机驱动轴带动叶轮旋转,叶轮的叶片带动被送液体与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送液体由叶轮中心向叶轮边缘流动,其速度(动能)逐渐增大,在流出叶轮的瞬间其速度最大,然后进入蜗室,被送液体速度逐步降低,将大部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再经压出管进一步降低速度,被送液体的压力继续升高,达到需要的压力后将液体压入泵的排出管路。
当液体由叶轮中心流向叶轮边缘后,叶轮中心呈现低压状态,泵外的液体在泵外与叶轮中心部分的压差作用下进入泵内,再由叶轮中心流向液轮边缘。
如此叶轮连续旋转,泵连续地吸入和压出被送液体,完成对液体输送。
只有在泵腔内充满液体时,液体从叶轮中心流向边缘后,在叶轮中心部分才能形成低压区,泵才正常和连续地输送液体。
为此离心泵启动前,必须将泵内充满液体,排净空气,称作灌泵。
二、结构(一)主要结构型式1.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在炼油化工生产装置中应用的数量最多,一般用于炼油化工生产的进料泵、回流泵、循环泵和产品泵等。
2.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在炼油化工生产中常用作回流泵、塔底泵及冷却塔水泵等。
图2-1-2卧式单级单吸离心泵图2-1-3 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1—支撑;2—泵轴;3—托架;4—轴封;5—泵盖;6—叶轮;7—泵壳3.卧式多级离心泵在炼油化工生产中主要用于锅炉和废热锅炉给水泵,高压液氨输送泵, 高压甲铵泵和铜氨液泵等。
4.立式离心泵立式离心泵其安装基础的顶面为 NPSH 计算准面,故可得到较大的NPSHA值,有利于防止汽蚀。
炼油化工生产中,立式离心泵主要用于输送液氨、液态烃( 甲烷、乙烷、乙烯、丙烯等 ),以及液氧、液氮等物料的产品泵、给料泵、塔底泵和回流泵等。
图2-1-4 分段式多级离心泵图2-1-5水平剖分式多级离心泵图2-1-6 筒式多级离心泵5.液下泵液下泵属于立式离心泵的一种(见图2-1-8)。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流体输送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民用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
本文将从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工作过程和应用领域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离心泵的工作原理1.1 离心力的产生:离心泵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中心向外推动。
当液体进入离心泵的进口处,叶轮的旋转将其加速,并使其获得离心力。
离心力的大小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和几何形状。
1.2 压力差的形成:离心泵内部存在一个流体压力差,即进口处的低压区域和出口处的高压区域。
离心力将液体推向叶轮的出口处,从而形成一个压力差。
这个压力差使液体沿着泵的流道流动,并最终被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1.3 转换动能:离心泵将液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
当液体通过叶轮的旋转运动,它的动能会逐渐增加。
随着液体从进口到出口的流动,动能逐渐转化为压力能,使液体能够克服管道阻力和重力,顺利地输送到目标地点。
二、离心泵的结构组成2.1 叶轮:离心泵的核心部件是叶轮,它由多个叶片组成,呈弯曲状。
叶轮的转动产生离心力,推动液体流动。
叶轮的形状和数量会影响离心泵的性能。
2.2 泵壳:离心泵的外壳称为泵壳,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泵壳的作用是固定叶轮和流道,同时保护内部零部件不受外界损坏。
2.3 流道:流道是液体流动的通道,它连接叶轮的进口和出口。
流道的形状和尺寸对离心泵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通常,流道的截面积逐渐减小,以增加液体的流速和压力。
三、离心泵的工作过程3.1 进水阶段:当离心泵开始运转时,液体从进口处进入泵壳。
进水口通常位于泵壳的中心,液体会通过进水口进入叶轮的进口。
3.2 加速阶段:液体进入叶轮后,叶轮的旋转将其加速。
液体在叶轮的作用下,逐渐获得离心力,并从叶轮的出口处排出。
3.3 出水阶段:经过叶轮的作用,液体获得了足够的动能和压力能,可以顺利地从离心泵的出口处排出。
出口通常位于泵壳的侧面或顶部,液体会通过出口进入管道系统。
离心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液体输送设备,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泵体:离心泵的主体部分,由一段曲线形的管道组成。
泵体常用的材质有铸铁、不锈钢等,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强度。
2. 叶轮:离心泵的核心部件,由一系列的叶片组成,通常叶轮外缘有弯曲状,叶轮内部通道形状呈箕斗状。
叶轮的作用是将泵入口处的液体带动并加速,形成离心力。
3. 泵轴:连接电动机和叶轮的部件,传递电动机的动力给叶轮,使其转动。
4. 密封装置:用于保持泵体与泵轴之间的封闭,并防止液体泄漏。
常见的密封方式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如下:
1. 在泵的进口处,液体进入泵体,经过泵体的吸力作用,形成一定的真空区域。
2. 根据泵体内部的曲线形状,液体会沿着曲线逐渐加速,并将动能转化为离心力,使液体产生向外的压力。
3. 经过叶轮的张力作用,液体被扔到泵壳和泵体之间的泵壳和泵体间隙。
在此之后,液体经过排液管道被输送到需要的地方。
4. 对于多级离心泵,液体在经过第一级叶轮后,会进入第二级叶轮,继续加速,压力进一步增大。
如此类推,液体可以在多个级别上提升压力和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离心泵需要通过电动机等不同的驱动装置来提供动力,使得流体能够被输送。
离心泵的结构和原理
离心泵的结构和原理
离心泵是一种常用的动力泵,其作用是将液体通过旋转叶轮的离心力来提高液体的压力和流动速度。
离心泵的结构和原理如下:
结构:
1. 泵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管道组成,通过泵体将液体引入进口并通过出口排出。
2. 叶轮:位于泵体内部,通常为弯曲型的叶片,固定在轴上,并与泵体腔室的内壁之间有一定的间隙。
3. 泵轴:连接驱动设备,带动叶轮旋转。
4. 导向装置:位于叶轮的出口,用于引导液体流向出口。
原理:
1. 进水口:液体从进口进入泵体。
2. 叶轮旋转:驱动设备带动泵轴旋转,进而带动叶轮旋转。
3. 离心力生成:当叶轮旋转时,液体也开始随之旋转,由于叶轮的弯曲叶片形状,液体被迫向离轴的方向移动。
这导致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
4. 压力增加:离心力使液体流动速度增加,并且压力随之增加。
5. 出口排液:液体通过叶轮的转动和泵体的导向装置被引导到出口,然后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离心泵的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液体的黏度、泵体和叶轮的设计等。
为了提高离心泵的效率,还可以通过优化叶轮形状、增加叶片数量和使用高效节能的驱动设备等措施。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水泵的日常保养及维护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水泵的日常保养及维护一、离心泵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1、离心泵水泵是依靠叶轮的高速旋转来使流体获得较大的动能,并依靠流道口的蜗壳断面变化使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压力能,水流在叶轮中的流动主要是收到离心力的作用。
离心式泵工作示意图2、离心泵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包括:叶轮、泵轴、泵壳、泵座、填料盒(轴封装置)、轴承座等。
几种典型离心泵二、水泵的日常保养及维护1、经常检查轴承润滑的数量和质量,及时补充油量和变质的油,同时要按规程定期更换润滑油,及时清洗补油器内外。
2、检查填料(机封)磨损情况。
使填料的滴水在30-60m1∕min,机封无漏泄漏现场。
同时集水槽排水应畅通,不存在积水现象。
3、经常检查地脚螺栓和管道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现象,并及时紧固,处理不了应及时上报。
4、测量水泵机组震动情况和轴承温度。
5、检查阀门的密封,做到不漏水、不漏油、不漏气、无锈迹。
6、经常注意仪表的指示是否正确,发现仪表失灵或损坏应及时上报。
7、设备外观做到防腐有效,铜铁分明,无锈蚀,不漏水,不漏油,不漏电。
8、各部零件应完整,设备铭牌、标志牌应清洁明晰。
♦保持架断裂三、离心泵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启动后不出水的原因及排除方法3、水泵功率消耗过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故障摩因掉除方决I 水第、电机的地脚・桂松动拧素地,・母叶轮擅坏或局部堵东更排叶融,清K杂物泵”学■或轴承担坏校正累M,支典轴承取轴■的时中性Ie,新校∙收触・噢水水位大高.见水系统篇■,***<久性樊高发水池水位,幢鹿址水系统的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叶轮平皆性於"登速行♦平街送*叶轮螺母松动_______________ ——.5、轴承发热的原因及排除方法6、填料函发热或漏水过大的原因及排除方法7、运行中突然停止出水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简述离心泵的结构特点与原理
简述离心泵的结构特点与原理:
结构特点:
1.离心泵的基本构造由六部分组成,包括叶轮、泵体、泵轴、轴承、密封环和填料函。
其中,叶轮是核心部分,由叶片和轮毂组成。
2.泵体也称泵壳,是水泵的主体,起到支撑固定作用,并与安装轴承的托架相连接。
3.泵轴的作用是借联轴器和电动机相连接,将电动机的转矩传给叶轮,所以它是传递
机械能的主要部件。
4.密封环又称减漏环。
5.填料函主要由填料、水封环、填料筒、填料压盖、水封管组成。
工作原理:
1.离心泵是利用叶轮旋转而使水产生的离心力来工作的。
核心部分是叶轮,其叶片通
常是弯曲的,叶轮始终浸没在水中。
2.离心泵在启动前,必须使泵壳和吸水管内充满水,然后启动电机,使泵轴带动叶轮
和水做高速旋转运动。
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叶轮外缘,经蜗形泵壳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压水管路。
3.水泵叶轮中心处,由于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出后形成真空,吸水池中的水便在
大气压力的作用下被压进泵壳内。
4.叶轮通过不停地转动,使得水在叶轮的作用下不断流入与流出,从而达到输送水的
目的。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输送设备,它利用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
离心泵通常由一个旋转的叶轮和一个静止的壳体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 叶轮:离心泵的核心部件是叶轮,它通常由多个叶片组成。
当泵启动时,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
叶轮的设计使得液体能够进入泵的中心,并沿着叶片的曲线方向旋转。
2. 离心力:叶轮旋转时,液体被甩到离心力作用下,产生一个向外的力。
这个力使得液体从叶轮的中心被甩到叶轮的外缘。
离心力的大小取决于叶轮的旋转速度和液体的密度。
3. 壳体:叶轮旋转时,液体被甩到壳体的内壁上。
壳体的作用是将离心泵的进口和出口隔离开,并引导液体流动的方向。
壳体通常具有一个进口口径较大的吸入口和一个出口口径较小的排出口。
4. 压力增加:当液体被甩到壳体的内壁上时,离心力将液体压缩,使其压力增加。
液体在离心泵中的压力增加是由于离心力的转化而来的。
5. 排出液体:压力增加后,液体通过出口被排出离心泵。
排出口通常连接到输送管道或其他设备,将液体输送到目标位置。
总结: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叶轮的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
离心泵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叶轮和壳体,叶轮通过旋转产生离心力,壳体将液体引导并增加其压力,最终将液体排出离心泵。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等。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离心泵是一种常见的流体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和家庭等领域。
它通过旋转叶轮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实现液体的输送和增压。
下面将详细介绍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1. 结构组成离心泵主要由叶轮、泵壳、轴承、密封装置和电动机等组成。
其中,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部件,它通过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将液体推向出口。
泵壳则起到导向和固定叶轮的作用,同时通过进口和出口通道使液体流动。
轴承支撑叶轮和轴承座,保证泵的稳定运转。
密封装置用于防止泵内液体泄漏。
电动机则提供动力,驱动叶轮旋转。
2. 工作原理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基于离心力和动量守恒原理。
当电动机启动时,通过轴传动使叶轮高速旋转。
液体从进口进入泵壳,在叶轮的作用下,液体被迅速带到叶轮的出口。
在叶轮旋转的过程中,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而产生压力增加。
具体来说,液体进入叶轮后,由于叶轮的旋转,液体被甩到叶轮的外缘。
在叶轮的离心力作用下,液体被迫改变运动方向,并随着叶轮旋转一起流出。
由于液体的质量守恒,离心力的作用使得液体的动能增加,从而产生动能增加的压力。
液体在离心泵内不断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压力逐渐增加,最终被推向出口。
3. 性能参数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流量、扬程、效率和功率等。
流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泵的液体体积,通常以立方米/小时或升/秒来表示。
扬程是指液体从泵的进口到出口所需的总高度差,通常以米来表示。
效率则是指泵的能量转换效率,即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比值。
功率表示泵所需的电力或机械功率。
4. 应用领域离心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工业领域,离心泵用于输送液体、增压供水、循环冷却等。
在农业领域,离心泵用于灌溉、水产养殖等。
在建筑领域,离心泵用于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等。
在家庭领域,离心泵用于供水、排污等。
5. 维护与保养为了保证离心泵的正常工作,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
首先,要定期检查泵的轴承和密封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转。
其次,要保持泵的清洁,避免泵内积聚杂质,影响泵的工作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泵?
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
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
泵主要用来输送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液体,也可输送液、气混合物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泵通常可按工作原理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和其他类型泵三类。
除按工作原理分类外,还可按其他方法分类和命名。
如,按驱动方法可分为电动泵和水轮泵等;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按用途可分为锅炉给水泵和计量泵等;按输送液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和泥浆泵等。
泵的各个性能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赖变化关系,可以画成曲线来表示,称为泵的特性曲线,每一台泵都有自己特定的特性曲线。
2、泵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泵的种类繁多,按工作原理可分为:①动力式泵,又叫叶轮式泵或叶片式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对液体的动力作用,把能量连续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动能(为主)和压力能增加,随后通过压出室将动能转换为压力能,又可分为离心泵、轴流泵、部分流泵和旋涡泵等。
②容积式泵,依靠包容液体的密封工作空间容积的周期性变化,把能量周期性地传递给液体,使液体的压力增加至将液体强行排出,根据工作元件的运动形式又可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
③其他类型的泵,以其他形式传递能量。
如射流泵依靠高速喷射的工作流体将需输送的流体吸入泵后混合,进行动量交换以传递能量;水锤泵利用制动时流动中的部分水被升到一定高度传递能量;电磁泵是使通电的液态金属在电磁力作用下产生流动而实现输送。
另外,泵也可按输送液体的性质、驱动方法、结构、用途等进行分类。
3、泵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表征泵主要性能的基本参数有以下几个:
1、流量Q
流量是泵在单位时间内输送出去的液体量(体积或质量)。
体积流量用Q表示,单位是:m3/s,m3/h,l/s等。
质量流量用Q m表示,单位是:t/h,kg/s等。
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的关系为:
Q m=ρQ
式中ρ——液体的密度(kg/m3,t/m3),常温清水ρ=1000kg/m3。
2、扬程H
扬程是泵所抽送的单位重量液体从泵进口处(泵进口法兰)到泵出口处(泵出口法兰)能量的增值。
也就是一牛顿液体通过泵获得的有效能量。
其单位是N·m/N=m,即泵抽送液体的液柱高度,习惯简称为米。
3、转速n
转速是泵轴单位时间的转数,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r/min。
4、汽蚀余量NPSH
汽蚀余量又叫净正吸头,是表示汽蚀性能的主要参数。
汽蚀余量国内曾用Δh表示。
5、功率和效率
泵的功率通常是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支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为轴功率,用P表示;泵的有效功率又称输出功率,用Pe表示。
它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送出去的液体在泵中获得的有效能量。
因为扬程是指泵输出的单位重液体从泵中所获得的有效能量,所以,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就是单位时间内从泵中输出的液体所获得的有效能量——即泵的有效功率:
P e=ρgQH(W)=γQH(W)
式中ρ——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
γ——泵输送液体的重度(N/m3);
Q——泵的流量(m3/s);
H——泵的扬程(m);
g——重力加速度(m/s2)。
轴功率P和有效功率Pe之差为泵内的损失功率,其大小用泵的效率来计量。
泵的效率为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用η表示。
4、什么叫流量?用什么字母表示?如何换算?
单位时间内泵排出液体的体积叫流量,流量用Q表示,计量单位:立方米/小时(m3/h),升/秒(l/s), L/s=3.6 m3/h=0.06m3/min=60L/min
G=Qρ
G为重量ρ为液体比重
例:某台泵流量50 m3/h,求抽水时每小时重量?水的比重ρ为1000公斤/立方米。
解:G=Qρ=50×1000(m3/h·kg/ m3)=50000kg / h=50t/h
5、什么叫扬程?用什么字母表示?用什么计量单位?和压力的换算及公式?
单位重量液体通过泵所获得的能量叫扬程。
泵的扬程包括吸程在内,近似为泵出口和入口压力差。
扬程用H表示,单位为米(m)。
泵的压力用P表示,单位为Mpa(兆帕),H=P/ρ.如P为1kg/cm2,
则H=(lkg/ cm2)/(1000kg/ m3)
H=(1kg/ cm2)/(1000公斤/m3)=(10000公斤/m2)/1000公斤/m3=10m
1Mpa=10kg/cm2,
H=(P2-P1)/ρ (P2=出口压力P1=进口压力)
6、什么叫汽蚀余量?什么叫吸程?各自计量单位表示字母?
泵在工作时液体在叶轮的进口处因一定真空压力下会产生汽体,汽化的气泡在液体质点的撞击运动下,对叶轮等金属表面产生剥蚀,从而破坏叶轮等金属,此时真空压力叫汽化压力,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米标注,用(NPSH)r。
吸程即为必需汽蚀余量Δh:即泵允许吸液体的真空度,亦即泵允许的安装高度,单位用米。
吸程=标准大气压(10.33米)-汽蚀余量-安全量(0.5米)
标准大气压能压管路真空高度10.33米。
例如:某泵必需汽蚀余量为4.0米,求吸程Δh?
解:Δh=10.33-4.0-0.5=5.83米
7、什么是泵的特性曲线?
通常把表示主要性能参数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或特性曲线,实质上,离心泵性能曲线是液体在泵内运动规律的外部表现形式,通过实测求得。
特性曲线包括:流量-扬程曲线(Q-H),流量-效率曲线(Q-η),流量-功率曲线(Q-N),流量-汽蚀余量曲线(Q-(NPSH)r),性能曲线作用是泵的任意的流量点,都可以在曲线上找出一组与其相对的扬程,功率,效率和汽蚀余量值,这一组参数称为工作状态,简称工况或工况点,离心泵最高效率点的工况称为最佳工况点,最佳工况点一般为设计工况点。
一般离心泵的额定参数即设计工况点和最佳工况点相重合或很接近。
在实践选效率区间运行,即节能,又能保证泵正常工作,因此了解泵的性能参数相当重要。
8、什么叫泵的效率?公式如何?
指泵的有效功率和轴功率之比。
η=Pe/P
泵的功率通常指输入功率,即原动机传到泵轴上的功率,故又称轴功率,用P表示。
有效功率即:泵的扬程和质量流量及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Pe=ρg QH (W) 或Pe=γQH/1000 (KW)
ρ:泵输送液体的密度(kg/m3)
γ:泵输送液体的重度γ=ρg (N/ m3)
g:重力加速度(m/s)
质量流量Qm=ρQ (t/h 或kg/s)
9、什么是汽蚀现象?
液体在一定温度下,降低压力至该温度下的汽化压力时,液体便产生汽泡。
把这种产生汽泡的现象称为汽蚀。
汽蚀时产生的汽泡,流动到高压处时,其体积减小以致破灭。
这种由于压力上升汽泡消失在液体中的现象称为汽蚀溃灭。
10、泵气蚀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泵在运转中,若其过流部分的局部区域(通常是叶轮叶片进口稍后的某处)因为某种原因,抽送液体的绝对压力降低到当时温度下的液体汽化压力时,液体便在此处汽化,产生大量蒸气,形成气泡,当含有大量气泡的液体向前经过叶轮内的高压区时,气泡周围的高压液体致使气泡急剧地缩小以致破裂。
在气泡凝结破裂的同时,液体质点以很高的速度填充空穴,在此瞬间产生很强烈的水击作用,并以很高的冲压频率打击金属表面,冲击应力可达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严重时会将壁厚击穿。
在水泵中产生气泡和气泡破裂使过流部分遭受到破坏的过程就是水泵中的汽蚀过程。
水泵产生汽蚀后除了对过流部件产生破坏作用以外,还会产生振动和噪音,并导致泵原性能下降,严重时会使泵中液体中断,不能正常工作。
11、防止离心泵汽蚀措施有哪些?
1、对于在苛刻条件下运行的泵,为避免汽蚀破坏,可使用耐汽蚀材料;
2、泵发生汽蚀时,应尽量把流量减小功降速运行;
3、防止长时间在大流量下工作;
4、在同样转速和流量下,采用双吸泵,因减小进口流速,泵不易发生汽蚀;
5、减小吸入损失hc,为此可设法增加管径,尽量减小管路长度、弯头和附件等;
12、启动后水泵不出水或出水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1. 泵壳内有空气,灌泵工作没做好
2. 吸水管路及填料有漏气
3. 水泵转向不对
4. 水泵转速太低
5. 叶轮进水口及流道堵塞
6. 低阀堵塞或漏水
7. 吸水井水位下降,水泵安装高度太大
8. 减漏环及叶轮磨损
9. 水面产生漩涡,空气带入泵内
10. 水封管堵塞
13、水泵机组振动和噪音的原因有哪些?
1. 地脚螺栓松动或没填实
2. 安装不良,联轴器不同心或泵轴弯曲
3. 水泵产生气蚀
4. 轴承损坏或磨损
5. 基础松软
6. 泵内有严重摩擦
7. 出水管存留空气
14、离心泵轴承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1. 轴承损坏
2. 轴承缺油或油太多(使用黄油时)
3. 油质不良,不干净
4. 轴弯曲或联轴器没找正
5. 滑动轴承的甩油环不起作用
6. 叶轮平衡孔堵塞,使泵轴向力不能平衡
7. 多级泵平衡轴向力装置失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