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形态的概念(environmental 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 of 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的完整的序列关系。
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
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 morphology、urban form或urban landscape 表达。
斯卢特(Schlter,1899)、索尔(Sauer,1925)、和康泽恩(Conzen,1960)对城市形态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其中索尔在“景观的形态”一文中指出:形态的方法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归纳和描述形态的结构元素,并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恰当的安排新的结构元素。
城市形态的概念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等学科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广义的城市形态研究包括社会形态和物质环境形态两个主要方面。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与层面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认识,在本文中城市形态可以被定义为一门关于在各种城市活动(其中包括政治、社会、经济和规划过程)作用力下的城市物质环境演变的学科。
在探讨城市形态研究自身的进一步整合以及城市形态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对广泛的相关理论研究作一回顾。
为了便于分析讨论,将之作以下归类:城市历史研究、市镇规划分析(town plan analysis)、城市功能结构理论(theories of urban functional structure)、政治经济学的方法(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ies)、建筑学的方法(architectural approaches)和空间形态研究(space morphology studies)。
近十年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DOI院10.13905/ki.dwjz.2019.04.004近十年国外城市形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VISUALIZATION ANALYSIS OF FOREIGN URBAN FORM RESEARCH IN THE PAST TEN YEARS董慰,吕美群,董禹,王乃迪(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06)DONG Wei,LV Meiqun,DONG Yu,WANG Naidi(School of Architecture,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ey Laboratory of Cold Region Urban and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Harbin150006,China)【摘要】城市形态是反映城市发展演变规律的重要表征,是城市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城市形态领域的学术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文中从文献发表量、国家分布、代表人物、研究热点和研究内容五个方面切入,对近十年间发表在国外期刊上的有关城市形态研究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追踪当前的热点问题和学术前沿,以期为我国城市形态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城市形态;Citespace;可视化【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864(2019)04-0010-05Abstract:Urban form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zation of reflecting urba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laws,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earching of urban studies.The progress of the study in the field of urban form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cuts into five aspects:literature publication volume,national distribution,repre原sentative figures,research focuses and research contents,to visualize the literature on urban morphology studies published in foreign journals in the past decade,tracking current hot issues and academic frontiers,so as to provide usefu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for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urban form in China.Key words:urban form;Citespace;visualization0引言城市形态研究一直是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历史和考古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_王如渊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王如渊(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因而也成为包括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
受实践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城市更新的初创时期,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建设反思为主,并辅以简单改造计划的提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的层面,地域上以西欧个别国家为主;20世纪初到二战末,各国城市更新实践受到战争影响,因而研究只是一些个别地区改造报告的提出;二战以来,各国城市更新的实践开展得十分广泛,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本时期加强了理论研究,特别强调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并且研究涉及的学科从单一的规划学拓展到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
关键词:城市更新;人本思想;人居环境中图分类号:TU09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65(2004)02-0001-06SUMMARY OF THE RES EARCHES ON THE URBAN RENEWAL IN WEAST-EN COUNTRIESW ANG Ru_yuan(School o f Land an d Resource,China West N ormal University,N anchon g637002,China)Abstract:Urban renew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n every country today.And therefore,many subjects including planning,geography,economics,sociology,political science,pay their attention to it.But in different times,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are different.In the early days of urban renewal,the emphases of re-search were placed on the rethinking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especially on th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for the lower classes.Physical rec onstructions were the major content.And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 h were concentrated in few countries,such as England,Germany etc.From the early20th century to1950s,the research was in stagnancy because of the wars.But since then,the urban rene wal steps have been into its.golden times,and the research has gone ahead,especially since1960s.In this period,the emphases are put on the theorization, the population,health and human settlements.Key words:urban renewal;Western countries;human-oriented idea;human settlements近现代的意义上的城市更新,起源于产业革命,迄今已经200余年的历史了。
康泽恩城市边缘带研究述评及其本土化运用探析
C i o ec s s b t e dt eajs dfr ie efcs I v w a dte rt a lc lai hn i s m a e , u n e b du t n s t.t r i n o i l ai t ni an o e o Ch a se e h e c o z o s
运 用 探析
口 王 敏 ,田银 生 ,陈锦 棠 ,龙 慧
[ 摘
要] 城市边缘带是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流派极为重要的研 究对象。 国外现有 的文献大多是从回顾其
理 念发 展 历 史 开 始 , 总 结边 缘 带 的 形 态 特 性及 其与 城 市 发展 特 殊 历 史 时 期 的关 联 性 ;且 对 边 缘 带 的研
彗
[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 7 0 6 0 1 9 ) 广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 项 目 ( 1 1 6 1 1 0 5 ) 5 8 8 8 、4 g 0 6 , 0 7 8 5 4 0 2 0 0 00
康 泽 恩城 市 边缘 带研 究 述评 及 其本 土 化
s i a toit g a ig Chn ’ n a n a u b nd sg e r s e t bih n i o i l it c r s r a in i f n e r t i as u d me t l r a e i nt o i , s a l ighs r s r t e e v t gn c i t n n f h e s t c d i p a o pa nn ue n g lt r ln ra d c p n g me t ln ig r lsa d r uao ypa s n s a e ma a e n . e o f l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研究综述及本土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 TU-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2-0001-04 收稿日期 2023-04-14摘 要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已经在西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对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遗失、管理混乱等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该文试图通过以中微观层面出发的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为理论基础,对其产生、发展及在中国的实践研究展开论述,重点分析谷凯、怀特汉德针对平遥古城展开的形态学研究,探讨该理论在中国的可适性与发展困境,为中国的历史城镇保护、城市边缘带演进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
关键词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研究综述 本土化Abstract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has formed a matur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e west,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loss and management chao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try to take Conzen's urban morphology from the micro level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attempt to discuss its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practical research in China. We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rphological research method of Pingyao Ancient city by Gu Kai and Whitehand, and discuss theKeywords Conzen urban morphology, Research review, LocalizationReview赵 瑞 | Zhao Rui郝占鹏 | Hao Zhanpeng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城市建设、旧城区改造、乡村振兴等城市改革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及观点综述
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及观点综述【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及观点综述】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跨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城市形象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国外学者们对于城市形象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国外城市形象研究的进展以及相关观点进行全面评估和综述,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城市形象构建与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城市形象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复杂而多维的概念,其研究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文化地理学和城市社会学领域。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景观、城市品牌和城市认同方面,强调城市的物质与非物质要素对于形象的构建和传播的影响。
然而,随着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不断深入和研究视角的拓宽,城市形象研究逐渐涵盖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城市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城市形象研究从传统的定性研究转向了更多基于数据的定量研究,如城市印象测量和城市形象评价模型的构建。
二、城市形象研究的深度与广度1. 深度研究视角在深度研究视角下,国外学者们通过对城市形象的内涵、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揭示了城市形象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
斯密斯(Smith)提出了"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理论框架,通过考察城市实践的参与主体、实践的空间和时间等维度,探讨了城市形象的本质与发展。
国外学者们还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探讨了城市形象与城市发展、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的关系。
他们认为城市形象不仅与城市的经济繁荣紧密相连,更与社会文化、城市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2. 广度研究视角在广度研究视角下,国外学者们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城市形象的差异、相似之处以及变迁规律。
通过对伦敦、纽约等国际大都市以及悉尼、巴黎等旅游热门城市的分析,他们发现城市形象的塑造与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政治、经济和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
国外学者们还对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形象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城市形象塑造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引言在战后20多年的经济增长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经历了数次经济衰退,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与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表现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
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城市和区域演化(urban and regional transformation)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
地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更为突出,表现在各个空间层面上。
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和区域演化的内在机制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包含了不同范畴中和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因果过程。
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和区域的结构重组(urban and regional restructuring)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地域实证研究是这个领域的主要课题。
本文将回顾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学科和地理学科的一些新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框架,并以西方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作为示例。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各个学科的研究角度不同,难以形成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
尽管如此,许多学者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Foley和Webber是试图建构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的早期学者之一。
根据Foley(1964年)的观点,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应该是多层面的。
首先,城市结构包括三种要素,分别是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第二,城市结构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两种属性,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是指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第三,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分别指城市结构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空间作用的模式;Fo1ey认为,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一历史时期,城市结构的演变还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在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中引入第四层面,即时间层面。
基于Foley的概念框架,Webber(1964年)的论述限于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
国外关于城市空间演变理论的研究综述 王文超
国外关于城市空间演变理论的研究综述王文超摘要:国外关于城市空间的研究历史渊源流长,成果丰富。
百余年来,国外学者从多学科多角度对城市空间予以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本文从城市规划、哲学、地理学三个角度对国外城市空间理论的研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和梳理,旨在为国内规划理论与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空间理论1 前言城市空间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容器和场所,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与否决定了城市生产的效率与城市发展的趋势,基于此,从上世纪初开始,国外学者针对城市空间做了大量了研究与探索,积累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城市空间的演变不仅包含了城市的物质属性,还包含了社会属性、经济属性、生态属性、文化属性等等。
因此哲学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规划学者等多学科从多角度对城市空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他们的研究成果的分类梳理,有助于全面了解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为城市空间优化的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石。
2 国外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概述2.1 规划学家的主张城市规划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空间地域规划,这种规划亦称---实体环境规划。
百余年来,规划学者们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入手,积累出了丰富的空间规划理论。
2.1.1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溯源国外学者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思索与研究。
主要可以从城市分散主义和城市集中主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空间集聚论的典型代表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建筑规划大师勒*柯布西耶,他主张城市应当向高空发展,通过建造高层摩天大楼的方式来增加城市中心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
分散主义理论恰恰相反,主张采取在城市外围建设若干个相同等级规模的城市组成城市群;或是在中心城市外围建设若干可以分担著称人口与功能的新城或卫星城等。
这些分散主义的发展思想虽然在实践当中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但同时也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值得思考的方法路径。
2.1.2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深化(1)沙里宁的有机疏散针对大城市在集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爆炸、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住房紧张等弊病,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中提出了对大城市空间进行“有机疏散”的思想: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将不适宜在城市衰败地区发展的城市功能剔除出来,按照预定的计划,转移到更适合它们发展的地方去,将原先大块密集得不到保护的紧密地城区转变成松散的、能得到保护的社区单元,使得衰败的地区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
场景理论与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新理论范式
场景理论与城市发 展
芝 加哥 学派 城 市 研 究 新 理 论 范 式
吴军
夏建 中 特里 ・ 克 拉 克
摘 要 : 以芝 加哥 大 学 终 身教 授 特 里 ・ 克拉 克 ( T e r r y Cl a r k)为 代 表 的 研 究 团 队提 出城 市 研 究 新 范 式 “ 场 景 理 论 ” 。该 理 论 把 对 城 市 空 间 的研 究 从 自然 与社 会 属 性 层 面 拓 展 到 区位 文 化 的 消 费 实践 层 面 。 他 们 对 纽 约 、 洛 杉 矶 、 芝加 哥 、 巴 黎 、 东 京 和 首 尔 等 国 际 大 都 市研 究后 发 现 , 都 市 娱 乐休 闲设 施 的 不 同 组 合 ,会 形 成 不 同 的 都 市 “ 场 景 ” , 不 同 的 都 市场 景 蕴 含 着 特 定 的 文 化 价 值 取 向 ,这 种文化价值取 向又吸 引着不 同的群体前 来进行 文化消 费实 践 ,从 而 推 动 着 区域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这 是后 工 业 化 城 市 发 展 的典 型 特 点 。该 理 论 为 我 国城 市发 展 和公 共 政 策 制 定
提 供 了一 种 全 新 的 理 论视 角 。
都 市 空 间结 构 的研 究 一 直 是 西 方 学 术 界城 市研 究 的 重 要领 域 之一 ,而 芝 加 哥 学 派 则 是 众 多研 究 中 的典 型 代表 ,其 中 比较 著 名 的有 帕 克 ( P a r k ,R. E )生 态
c ul t ur a l va l ue or i e nt a t i on. t he n t hi s c u l t ur a l v a l ue o r i e nt a t i on c oul d a t t r a c t di f f e r e nt g r oups w ho ca l l p r ac t i c e t he C t l l t ur a l c ons u mp t i on. The r ef or e,i t pr om ot e s r e g i o na l e c ono mi c a nd s oc i a l de v e l o pm e nt Thi s c onc l us i on i S ba s e d o n t he s ur ve y of i n t e r na t i o na l me t r opo l i s ,N e w Yo r k,L os A ng e l e s ,Chi c a g o,
(整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一、引言在战后20多年的经济增长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70年代经历了数次经济衰退,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与资本主义历史上的各次经济危机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表现为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和新一轮的国际劳动分工。
伴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组,城市和区域演化(urban and regional transformation)进入了一个活跃时期。
地域发展的不均衡状态更为突出,表现在各个空间层面上。
更为重要的是,城市和区域演化的内在机制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包含了不同范畴中和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因果过程。
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和区域的结构重组(urban and regional restructuring)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地域实证研究是这个领域的主要课题。
本文将回顾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学科和地理学科的一些新发展的基础上,阐述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框架,并以西方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演化作为示例。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发展城市空间结构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各个学科的研究角度不同,难以形成一个共同的概念框架。
尽管如此,许多学者对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Foley和Webber是试图建构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的早期学者之一。
根据Foley(1964年)的观点,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应该是多层面的。
首先,城市结构包括三种要素,分别是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第二,城市结构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两种属性,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是指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的空间特征;第三,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分别指城市结构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空间作用的模式;Fo1ey认为,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一历史时期,城市结构的演变还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在城市结构的概念框架中引入第四层面,即时间层面。
基于Foley的概念框架,Webber(1964年)的论述限于城市结构的空间属性,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
城市街区案例形态学分析-德国汉堡 Hafencity
规划总图
港口工业区的空间结构从二度平面布局和三度空间构成上决定了产业区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 同时也决定了产业区在整个城市空间结构中的地位。在港口工业区空间形态的演化中,提出 一个区域空间结构明晰化的目标是非常有意义的。 港口工业区空间结构的调整,要在充分 分析原有空间结构的特点和不足的基础上采用继承、调整、再生结合的设计方法进行,并利用 “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和“场所理论”对新城的功能可持续发展进行指导。
城市街区案例形态学分析
德国汉堡港口城市 Hafencity
目录
1.历史背景及区位分析 2.新城设计理念 3.新城地块划分 4.建筑规划功能分析 5.交通规划分析 6.绿化分析 7.公共空间分析
3 8 9 12 13 14 15
10.城市结构 11.滨水空间 12.总结 13.参考文献
18 22 24 24
8.建筑高度分析
9.标志性建筑分析
16
17
1.历史背景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全球海运及港口经济经历了根本性 的结构型转变,从而导致港口运营方式的全面重组,城市与港口之 间在功能上和空间上的紧密关系被进一步消解。狭窄的凸码头,以 及那些先前为了挡风遮雨而建的货仓,已经满足不了现今集装箱化 的货物转运需求。许多昔日的港口地区在失去其在货物转运中的重 要位置的同时,也失去了作为海运产业基地的重要地位。 60年代以来许多港口城市所经历的结构转变可以描述为以下的循环过程: — 现代化的港口区域从城市中心撤离; — 老港口地区(往往在近市中心位置)的荒废; — 旧建筑被空置; — 制定改造方案; — 方案的实施; — 老港口地区恢复活力,价值提升。
城市分区
Hafencity共分为10个区,每个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划与功能类型,根据每个区所处的地理位置 特点与所需要承载的规划任务所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点地块承载居住休闲功能为主,有的地块保持 历史风貌,开发公园绿化等。
西方城市形态发展
西方城市形态发展研究摘要: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对形成城市形态的控制因素,在当今的各研究领域依旧没有达成共识。
中国的学者还处在理论的探索阶段,对城市形态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认可的理论体系。
通过西方国家对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希望得到有益的提示,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引导。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形态;演变;可持续发展当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急剧发展,推进了区域都市圈的形成。
在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中,城市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人口、资金和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集聚。
它符合区域集聚效益理论,将带动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
当都市圈过度发展,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集聚的不经济。
伴随着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市政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都市病的发生,影响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发展规模做出科学的预测。
城市形态演变研究的实践性强,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组织、城市交通组织、城市绿地系统等方方面面。
在目前我国城市扩展迅速、规划实践空前发展的情况下,开展此项研究对规划管理和编制实践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但近代城市在移植和运用国外规划理论和方法时,同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结合不够,使这种传统未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中国近代的城市规划对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论证不足,规划方案主要着眼于土地分区、道路划分、市政工程等方面,一般没有作过详细规划和旧城改建规划。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条件下,城市规划方案即使制定出来和经过批准,绝大部分也都没有得到实现。
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
对形成城市形态的控制因素,在当今的各研究领域依旧没有达成共识:地理方面的学者认为是自然因素,交通方面的专家认为是交通因素,社会学家认为是社会因素等。
特别是在中国,对城市形态学的研究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的学者还处在理论的探索阶段,对城市形态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认可的理论体系。
21世纪国外空间结构完善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
21世纪国外空间结构完善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摘要城市设计是对于提高城市空间质量、改善城市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城市设计已经逐渐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相关领域中独立出来,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对于城市设计的实践活动已经在国内不同程度的展开,但是国内城市设计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国外尤其是西方的城市设计在长期的发展和积累中已经逐渐形成了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广泛地与其他相关领域融合研究。
纵观国外城市的发展,在21世纪之后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扩展,其原因在于价值观的转变。
对城市设计和城市空间的设计研究不再停留于物质空间视角,转而走向更广的社会、人文视角,从而指导物质空间更加完善的城市设计。
在城市设计逐渐发展的今天,通过对国外相关成熟的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和引进,对我国的城市设计理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外近20年城市设计理论的从不同研究视角进行归纳梳理,结合我国的背景和发展现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第一,多维动态的视角;第二,可持续的价值观;第三,城市设计角色转变;第四,中国特色城市设计理论。
关键词:城市设计,物质空间,国外理论IStudy on the theory of urban design withperfect spatial structure abroad in the21stcenturyAbstractUrban desig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urban space quality and urban life.Contemporary urban design has gradually separated itself from the related fields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and gradually formed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e practice of urban design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different degrees in China,but the theory of urban design in China still needs further construction.Foreign urban design,especially in the west,has gradually formed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and has been widely integrated with other related fields.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cities,there has been a great expansion after the21st century,and the reason lies in the change of values.The research on urban design and urban space design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space,but to a broader soci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o as to guide the more perfect urban design of physical space.Nowadays,with the gradual development of urban desig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design theory in China to learn from the relevant mature theories of urban design in other countrie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nd inspirations can be drawn by summarizing and combing the foreign urban design theories in recent20years and combining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a.Second,sustainable values;Third,the role of urban design changes;Fourth, the theory of urban desig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urban design,physical space,abroad theoryII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现状 (2)1.3.1国内研究现状 (2)1.3.2国外研究现状 (3)1.4研究内容和方法 (6)1.4.1研究方法 (6)1.4.2研究内容和框架 (6)第二章概念界定及基础研究 (8)2.1概念界定 (8)2.1.1建筑设计 (8)2.1.2城市规划 (9)2.1.3城市设计 (9)2.1.4城市空间 (10)2.2研究范围 (10)2.3基础研究 (10)2.3.1基础理论模型 (10)2.3.2城市设计的维度 (12)第三章城市设计发展的思想演变 (14)3.1十九世纪末以前关于艺术形式的探讨 (14)3.1.1奥斯曼的巴黎改建 (14)3.1.2城市美化运动 (15)3.2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中叶城市功能的探讨 (15)3.2.1田园城市和新城运动 (16)3.2.2赖特的广亩城市 (16)3.2.3柯布西耶的城市构想 (17)3.2.4Team X (17)3.2.5早期的社会学研究 (17)3.3二十世纪中叶之后的城市设计 (18)3.3.1行为主义 (18)3.3.2传统主义 (18)3.3.3后现代主义和文脉主义 (18)3.3.4城市村庄 (19)3.3.5新城市主义 (19)3.3.6城市设计新论 (19)3.4二十一世纪国外城市设计思潮 (20)3.4.1精明增长 (20)3.4.2新城市主义 (21)3.4.3紧凑城市 (21)3.4.4生态城市 (25)3.5本章小结 (26)第四章二十一世纪国外城市设计理论梳理 (27)4.1分类梳理的目的及方法 (27)4.1.1分类梳理的目的 (27)4.1.2分类梳理的方法 (27)4.2物质-形态领域的理论和研究 (29)4.2.1研究概述 (29)4.2.2道路交通模式 (29)4.2.3公共空间新研究 (32)4.3认知-意象领域的理论和研究 (33)4.3.1研究概述 (33)4.3.2场所感 (33)4.3.3认同感 (35)4.3.4安全感 (37)4.4环境-行为领域的理论和研究 (39)4.4.1研究概述 (39)4.4.2互动行为 (40)4.4.3步行行为 (44)4.5社会-功能领域的理论和研究 (50)4.5.1研究概述 (50)4.5.2包容性 (50)4.5.3多样性 (50)4.5.4公平性 (53)4.6其他城市设计理论概述 (54)4.7本章小结 (55)第五章二十一世纪国外城市设计理论思考与启示 (56)5.1国外城市设计理论研究趋势 (56)5.1.1视角趋于多维动态 (56)5.1.2价值观趋于可持续 (56)5.1.3城市设计角色转变 (56)5.2对我国城市设计理论的启示 (57)5.2.1学科交叉研究 (57)5.2.2中国特色的理论研究 (57)参考文献 (58)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62)致谢 (63)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哲学和宗教信仰。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一、引言城市形态学是研究城市空间形态、发展演变及其内在机制的学科。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形态学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国外城市形态学的研究进行简要概述,重点介绍其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
二、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
同时,环境问题、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城市形态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因此,国外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对城市形态学进行研究,以期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内容1. 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城市内部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 城市形态演变:分析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轨迹,揭示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因素。
3. 城市肌理与设计:关注城市微观层面的空间形态,包括街道、建筑、公共空间等,探讨城市肌理的形成机制及设计原则。
4. 城市与自然关系:研究城市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发展模式。
5. 城市社会空间:分析城市中不同社会群体、社区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探讨城市社会空间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规律。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研究动态。
2. 实地调查:通过现场观测、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深入了解城市空间形态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3. 计算机模拟: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城市发展过程和空间形态演变,为研究提供定量分析和可视化手段。
4. 多学科交叉:运用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多学科视角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
五、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跨学科整合: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体系,推动城市形态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城市形态理论
城市形态的理论与方法——探索全面与理性的研究框架作者:谷凯(原载《城市规划》2001年第12期)【摘要】城市形态(urbanmorphology)作为一门跨学科课题,虽然与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密切关系已得到广泛的认识,但城市形态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方探索全面与理形态的理法长期以来在学术领域还未有共识。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尝试建立新的理论研究框架。
在强调以政治经济学(politicaleconomy)为基础的“城市化过程”理论的体系内,“形态分析”(morphologicalanalysis)与“环境行为研究”(environmentalbehavior)被强调作为主要的城市形态的分析方法。
这一动态与开放的研究框架,将抽象的政治与社会经济因素与实体的物质环境、局部的建筑环境与整体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城市形态研究更趋于理性与客观。
同时阐述了建立系统与全面的城市形态研究框架对充实城市规划方法及建立和完善城市设计基础理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市形态;研究方法;理论框架形态的概念(morphologicalconcepts)根植于西方古典哲学性的研究框架论与方法思维和由其演生出的经验主义哲学(empiricism),其中包含两点重要的思路:一是从局部(components)到整体(wholeness)的分析过程,复杂的整体被认为是由特定的简单元素构成,从局部元素到整体的分析方法是适合的并可以达到最终客观结论的途径;二是强调客观事物的演变过程(evolution),事物的存在有其时间意义上的关系(chainofbeing),历史的方法可以帮助理解研究对象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内的完整的序列关系。
作为西方社会与自然科学思想的重要部分,形态的概念广泛的被应用于传统历史学、人类学和生物学研究。
形态的方法用以分析城市的社会与物质环境可以被称为城市形态学,在英文文献中以urbanmorphology、urbanform或urbanlandscape表达。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视角下住区研究的启示
【 关键词 】 康 泽恩 ; 城 市形态学 ; 住 区; 形态特征 ; 塑造者
【 中图 分 类 号 】 T U 9 8 4 . 1 2 【 文献标识码 】 A
0 前 言
我 国对 住 区( 住 宅 区) 的定 义 是住 宅 、 公建 、 道 路
上 拥有 着更 高 的统 一 性 , 表 现 出均 质 和 紧 凑 的 空 间 特 征 。在这 种认 知 下 , 形 态 学 学 者 发 现 了住 区更 多 的物质 空 间特 征 , 及 其 与 社会 经 济 的对 应 关 系 。本 文将介 绍这 些研 究 成 果 , 希 望 藉 此 总 结 出 一些 有益 于我 国城镇 住 区研 究 的启示 。
和绿地 等要素 , 通 过 一 定规 划结 构 组织 起 来 的 , 相对
独立 的各 种类 型与 规 模 的生 活 居 住 用 地 的统 称 ‘ 。 而且 , 住 区是居 民 间邻 里交 往 的 主要 空 间载 体 , 具 有
重要 的社 会意义 。然而 , 住 区作为 人类 聚 居 区的重要 组成部分 , 其本 身 会有 更 复 杂 的特 征 。在城 镇 中 , 由
a r y s t i a n @ s c a t . e d u . C n
C o m p l e x ) 。在 空 间层 面 上 , 地 平 面 会 以 形 态 框 架
( Mo r p h o l o g i c a l F r a m e ) 形 式约束 着 建筑 类 型 , 而 建筑 类 型也 会制 约着 建 筑 的功 能 用 途 。在 时 间层 面 上 , 早 期形 成 的形态 更 会 约 束 着 新 的形 态 , 通 过对 比研 究 就能 找 到前 者 的“ 痕迹 ” 。 在 这种研究框 架 的基础 上 , 形态学 学者 展开更 为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19世纪末,城市空间的组织基本上延续着由文艺复兴后形成的、经巴黎美术学院经典化并由豪斯曼巴黎改建所发扬光大和定型化了的长距离轴线、对称,追求纪念性和宏伟气派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经济利益的过分追逐,出现了死板僵硬的方格城市道路网、笔直漫长的街道、呆板乏味的建筑轮廓线和开敞空间的严重缺乏,因此引来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组织的批评。
因此,1889年西谛出来的《城市建筑艺术》一书,就被人形容为“好似在欧洲的城市规划领域炸开了一颗爆炸弹”,成为当时对城市空间形态组织的重要著作。
西谛考察了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许多优秀建筑群的实例,针对当时城市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城市空间艺术性的状况,提出“我们必须以确定的艺术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
我们必须研究过去时代的作品并通过寻求出古代作品中美的因素来弥补当今艺术传统方面的损失,这些有效的因素必须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这也就是他的这本书的任务和主要内容。
西谛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各泪构成要素,如广场、街道、建筑、小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探讨,揭示了这些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以及与交通、建筑群布置之间建立技术的和宜人的相互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强调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的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空间活动的有机构成。
西谛在当时强调理性和深受启蒙思想影响而全面否定中世纪成就的社会思潮氛围中,以实例证明并肯定了中世纪城市建设在城市空间组织上的人文和艺术成就方面的积极作用,认为中世纪的建设“是自然而然、一点一点生长起来的”,而不是在图板上设计完成了之后再到现实中去实施的,因此城市空间更能符合人的视觉感受。
而到了现代,建筑师和规划师却只依靠直觉、丁字尺和罗盘,有的对建设现场的状况都不去调查分析就进行设计,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满足于僵死的规则性、无用的对称以及令人厌烦的千篇一律。
”西谛也很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发生结构性变革的条件下,“我们很难指望用简单的艺术规则来解决我们面临的全部问题”,而是要把社会经济的因素作为艺术考虑的给定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来提高城市的空间艺术性。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西方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王如渊
【期刊名称】《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2
【摘要】城市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活动之一,因而也成为包括规划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受实践的影响,不同的时期又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城市更新的初创时期,研究主要是对城市建设反思为主,并辅以简单改造计划的提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质的层面,地域上以西欧个别国家为主;20世纪初到二战末,各国城市更新实践受到战争影响,因而研究只是一些个别地区改造报告的提出;二战以来,各国城市更新的实践开展得十分广泛,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本时期加强了理论研究,特别强调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并且研究涉及的学科从单一的规划学拓展到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
【总页数】6页(P1-6)
【作者】王如渊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1
【相关文献】
1.西方国家城市更新与开放空间设计 [J], 周晓娟
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城市更新研究综述 [J], 郭伟明[1]
3.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艺术研究综述 [J], 唐晔;王艺蒙
4.城市更新中的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研究综述 [J], 孙冰;田波;李轩
5.城市更新项目投融资模式的研究综述 [J], 梁语晨;黄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纲要邱国潮 段 进摘要:从三个不同方面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研究进展,逐渐形成三个主题。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传统城市形态学三大学派以及当代诸多流派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来深入剖析。
关键词:国外城市形态学 学派 发展 ISUF 整合 经典案例 剖析Compendium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Qiu Guochao Duan JinAbstract: Development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over one hundred years could be explored in three different aspects,which in turn formed three themes gradually:Conspectus of Study on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s and Their Development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and Analysis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of 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The first reflected in spatial dimension the outlines of research outcomes of several hundreds of urban morphological scholars in several dozens of countries;the second presented in temporal dimension the evolution of both ideas and theories of three international and traditional main schools of urban morphology having gained acknowledgement and many other current schools;and the last selected a dozen of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ies to analyze thoroughly, which were some nodes of large numbers interweaved spatio-temporally.Key words:foreign urban morphology school development ISUF integrate analyze representative case study1 引言1899年德国人文地理学家O.Schlüter发表的著名论文《城镇平面布局(Über den Grundriss der Städte)》,标志着城市形态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我们从2005年春季就开始比较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国外城市形态学进展。
收集和分析大量相关资料以及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之后,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来探究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进展,并逐渐形成三个主题:“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概论”从空间维度上反映数十个国家、几百位城市形态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概况,涵盖主要国家、主要学科、代表人物、核心思想以及典型方法;“国外城市形态学流派与发展”从时间维度上呈现国际性的城市形态学三大传统学派——英国Conzen学派、意大利Muratori-Caniggia学派和法国Versailles学派——以及诸多当代城市形态学主要方面的思想和理论的演进过程;“国外城市形态学经典案例剖析”则选择相互交织在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的许多节点上的一些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这样,我们通过“城市形态学发展历史”(后者的共同背景)和上述三个主题就可以系统地梳理国外城市形态学理论、发展和应用。
2 城市形态学发展历史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城镇平面图作为研究主题、二战之前的研究、二战以后的理论更新以及当代研究的整合等四个阶段(B.Gauthiez,2004:71-89;A.V.Moudon,1997:3-10)。
2.1 城镇平面图作为研究主题长期以来苦心地经营和传播可靠的城市地形图和平面图,就直接导致城市形态科学研究的蓬勃发展。
法国著名建筑理论家A.Q.Quincy早在1832年就提出研究平面图来更好理解城镇历史的有效性;德语国家的城镇平面图研究也沿着其他一些方向发展。
法国历史学家J.Fritz在1894年发表的《德国城镇设施(Deutsche Stadtanlagen)》当中首次研究城镇平面图,将城镇布局主要分成两类并进行解释,然后依照平面图类型对德国城镇进行分类。
这标志着J.Fritz在城镇平面图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他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对于城市形态学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和建筑师在它的强烈影响下对城市形态研究产生浓厚兴趣,直接导致城市形态学的新发展。
2.2 二战之前的研究在二战之前,尤其是在1899-1928年之内,城市地理学在德国城市形态学中占主导地位,O.Schl üter及其学生W.Geisler、R.Martiny和H.Bobek以及H.Hassinger等地理学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J.Kretzschmar、P.J.Meier、E.Schradar、W.Christaller、S.Passarge、R.Gradmann、O.Leixner、J.Gantner、W.Gerlach、H.Sauerteig和E.Lichtenberger等学者也对城市形态研究作出了一些有益的贡献,H.Louis1936年提出了城市边缘带(städtrandzone)概念。
J.Fritz的思想也影响了vedan、M.Poëte和J.Hugueney等法国学者;而意大利的研究也沿着类似的趋势发展,地理学家、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工作处在最前沿,一些地图集、著作和城镇规划文本都包含了大量的城镇平面图及其分析。
2.3 二战以后的理论更新二战以后的几十年既见证了德国传统研究的延续性;又见证了Conzen学派和Muratori-Caniggia 学派这两个新兴学派的同时发展,它们都相互独立地在本国促进了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德裔英国城市地理学家M.R.G.Conzen(1907-2000)和意大利建筑师S.Muratori(1910-1973)作为学派领袖人物而在城市形态学领域中显得特别突出,他们既创立了学派又积极传播自己的思想。
M.R.G.Conzen1971年退休以后,Conzen思想的传播与发展主要靠1974年成立的伯明翰大学城市形态研究小组(UMRG)来完成,M.R.G.Conzen、J.W.R.Whitehand、T.R.Slater、rkham、K.S.Kropf 和K.Lilley等学者成为小组核心成员。
G.Caniggia继承S.Muratori的研究传统,并发展为“发展类型学(process typology)”,他的特殊贡献在于:将建筑类型作为城市形态的要素根源而特别关注,并分析发生在理想类型中的变化。
象S.Muratori一样,G.Caniggia不仅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而且还将毕生精力投入建筑学和建筑的潜心研究当中。
自1987年以来,G.Cataldi、G.L.Maffei、M.G.Corsini、P.Maretto、G.Strappa 和其他学者一起继续延续这种传统。
法国城市形态学也在多方面取得进展,法国Versailles学派形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晚期,由建筑师P.Panerai和J.CasteX与社会学家J.-C.Depaule一起创建,声称起源于意大利建筑师S.Muratori以及C.Aymonino和A.Rossi,并深受社会学家H.Lefebvre的影响。
他们与意大利、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研究者建立起密切联系,而且J.CasteX和P.Panerai的早期刊物在整个欧洲建筑团体中影响相当大。
他们随后详细的城市形态研究,有助于在法国准备下一代城市形态学者。
另外,许多其他研究者也同样为更新、完善和创新城市形态学理论作出不同贡献,例如K.Lynch 的“心智地图”和好城市形态性能指标、A.Rapoport的环境行为、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结构、C.Alexander 为代表的结构主义、L.Mumford 为代表的城市历史研究、B.Hillier的空间句法、M.Batty和P.A.Longery的分形技术,等等。
2.4 当代研究的整合城市形态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Urban Form,ISUF) 1996年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城市形态学研究进入一个广泛交流和融合的新阶段:包括三大学派在内的ISUF谱系已经形成,城市形态学研究整合大势所趋,学派之间交流强度日益增加,新一代城市形态学者迅速形成,三个学派以及各流派之间的比较工作急待开展。
3 国外城市形态研究进展欧洲是城市形态学发源地。
城市形态学研究主要聚焦在早期德国(1928年以前)、英国、意大利和法国当中,它们的贡献尤其突出。
德国城市形态学研究历史悠久、成果丰硕、范围广泛。
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期以前;在二十世纪头三十多年内非常专注城市形态学研究,城镇平面图成为分析城镇布局和建筑构造(fabric)最重要的原始资料;城市形态形成研究成为英国Conzen传统的先驱。
随后几十年内就黯然失色,不过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再次作出许多创新性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城市形态形成传统;城镇布局、建筑类型、建筑构造以及城市边缘带等经典方法;城镇区域类型、大陆和次大陆尺度上文化形成的城市类型以及城市变化和保护等(B.Hofmeister,2004:3-12;H.Heineberg,2007:5-24)。
英国城市形态学研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比较独特,研究一直聚焦在地理学上,Conzen思想导致地理学家形成一些研究思路。
其中三条研究思路最为重要:城镇景观变化的性质和数量、与变化过程有关的行为主体(agent)以及对这些变化的管理。
此外,定量分析、类型形态学以及人文主义等方面的研究者也作出了巨大贡献(rkham,2006:117-141;A.Petruccioli,1998:16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