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风俗
烟台结婚风俗

烟台结婚风俗预定酒店烟台可举行结婚典礼的酒店就这么些,而结婚的人不断地增多,档次不断地提高,所以要尽早确定结婚典礼举行的日期,预定好酒店,提前一年半年都不为过,而且要交上定金,过段时间也要和酒店联系一下,否则酒店就是给重复安排了,到时候还要打官司,经不起折腾。
宾客确定新郎新娘应该在婚前1个月把准备请的亲朋先通知一遍,有什么人、多少人能去,应该心中有数。
如果在你的亲朋中彼此有矛盾的,最好不要安排坐到一起,谁知道他们酒后能不能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负责人员定位筹备婚礼非常麻烦,当然要请一些挚友帮忙。
领车、伴郎、司仪、主持、酒店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名单、当天手机号、时间安排,要尽早安排,开几次碰头会,列出责任分工安排。
特别是婚礼前一天,一定要最后磋商一次,确保没有丢漏的地方。
相关物品采购烟、酒、糖、茶、饮料等去批发可以省不少银子(婚礼当天:双方家里水饺、水果),档次按财力自己确定,用于:1、当天早晨双方帮忙的亲朋、打点司机(如果车是借的)。
2、婚宴用一些,打点大厨、服务员(还的提前给人家说,什么风气?)3、打点送亲大客和你觉得有必要的客人。
婚礼前一天,新郎服装到男方家,新娘服装到女方家,烟、酒、糖、饮料送入酒店并找一单间存放,此单间也用于新娘换衣、化妆。
需要重视的人员大客(告诉新郎,婚礼当天,最尊贵的莫过于女方的“送亲大客”了。
咱娘家有人!!)女方送亲大客为两人,应由女方家男亲出任,如舅、叔、哥、弟......无论是谁,都将是婚礼当天的至尊人物。
同时如女方送亲大客中有新娘长辈,到男方家后,男方必须也有一长辈陪同至宴会结束。
伴郎、伴娘各两人,机灵懂事、口齿伶俐并有福气的未婚青年。
司仪俗称大僚,须是手疾眼快、八面玲珑的男士。
司仪最好和双方都熟悉,且较有威望,如有不周之处谁也不会和他计较。
领车该角色同样非常重要,负责严格按预定时间、路线带领车队,支付各景点费用,如遇塞车,果断另选道路,保证按时抵达酒店。
酒店负责人需要细心地做好酒店方面宴前安排、宴后处理,物资管理工作。
烟台结婚风俗

烟台结婚风俗预定酒店烟台可举行结婚典礼的酒店就这么些,而结婚的人不断地增多,档次不断地提高,所以要尽早确定结婚典礼举行的日期,预定好酒店,提前一年半年都不为过,而且要交上定金,过段时间也要和酒店联系一下,否则酒店就是给重复安排了,到时候还要打官司,经不起折腾。
宾客确定新郎新娘应该在婚前1个月把准备请的亲朋先通知一遍,有什么人、多少人能去,应该心中有数。
如果在你的亲朋中彼此有矛盾的,最好不要安排坐到一起,谁知道他们酒后能不能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负责人员定位筹备婚礼非常麻烦,当然要请一些挚友帮忙。
领车、伴郎、司仪、主持、酒店负责人等相关人员名单、当天手机号、时间安排,要尽早安排,开几次碰头会,列出责任分工安排。
特别是婚礼前一天,一定要最后磋商一次,确保没有丢漏的地方。
相关物品采购烟、酒、糖、茶、饮料等去批发可以省不少银子(婚礼当天:双方家里水饺、水果),档次按财力自己确定,用于:1、当天早晨双方帮忙的亲朋、打点司机(如果车是借的)。
2、婚宴用一些,打点大厨、服务员(还的提前给人家说,什么风气?)3、打点送亲大客和你觉得有必要的客人。
婚礼前一天,新郎服装到男方家,新娘服装到女方家,烟、酒、糖、饮料送入酒店并找一单间存放,此单间也用于新娘换衣、化妆。
需要重视的人员大客婚礼当天,最尊贵的莫过于女方的“送亲大客”了。
(告诉新郎,咱娘家有人!!)女方送亲大客为两人,应由女方家男亲出任,如舅、叔、哥、弟......无论是谁,都将是婚礼当天的至尊人物。
同时如女方送亲大客中有新娘长辈,到男方家后,男方必须也有一长辈陪同至宴会结束。
伴郎、伴娘各两人,机灵懂事、口齿伶俐并有福气的未婚青年。
司仪俗称大僚,须是手疾眼快、八面玲珑的男士。
司仪最好和双方都熟悉,且较有威望,如有不周之处谁也不会和他计较。
领车该角色同样非常重要,负责严格按预定时间、路线带领车队,支付各景点费用,如遇塞车,果断另选道路,保证按时抵达酒店。
酒店负责人需要细心地做好酒店方面宴前安排、宴后处理,物资管理工作。
烟台有什么民风习俗

烟台有什么民风习俗来烟台旅游,我们就得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性。
山东烟台的民俗风情推荐给即将踏上路途的朋友们。
下面就随店铺一起来了解下吧!烟台民俗添喜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
婴儿降生,山东俗称"添喜",要在门口挂一块红布,还有红枣、栗子、花生等物。
标志添喜。
向产妇的娘家报喜是生育礼俗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前有身份的人家派佣人去,一般人家派弟兄去,现在多是女婿亲自前去。
一般在婴儿降生的第三天,也有当天或者第二天报喜的。
烟台的民间语言禁忌了解一个地方的风土民情,从语言入手应该是最直接的方法了。
春节饺子煮破皮,忌说“破了”、“碎了”、要说“挣了”。
馒头蒸裂了,忌说“裂了”,要说“笑了”。
百岁老人忌说实际年岁,总说99岁,老年人去世忌说“死了”,应说“老了”。
中年人报年龄忌说“41岁”。
冬至忌推磨(磨面),腊八忌碾米,春节忌说不吉利的话,俗语“冬不推,腊不轧,大年五更少说话” 。
春节期间(“接神”至“送神”之间)忌扫炕、扫地、往屋外倒水及杂物,忌借钱,忌打、骂孩子;戴重孝者忌拜年。
已婚妇女忌在娘家生孩子。
孕妇忌看死尸,忌探望产妇。
吃饭忌筷子放在碗上,忌翻扣碗、盘,忌反手添水、添饭。
客人忌翻鱼。
店铺算盘忌翻过来置放等。
烟台的文化传统烟台是全国著名的“京剧之乡”、“ 鲁菜之乡”、“田径之乡”、“书法之乡”。
海阳大秧歌、莱州蓝关戏、胶东大鼓和“ 八仙过海传说”等1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烟台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公共图书馆14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博物馆9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
2010年,烟台市共出版各类报纸11305.5万份,期刊978.6万册,烟台大剧院演出100余场次。
县级以上广播电台10座,对国内广播节目12套,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烟台结婚有哪些习俗?该注意些什么?

烟台结婚有哪些习俗?该注意些什么?•1、吃上轿饺子:女方在出嫁时要吃上轿的饺子•2、叫门:一般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要叫门,然后给喜钱。
•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新郎新娘鞠躬行礼。
•4、出门:由女方的长辈拿着一个用包袱包好的盆子,在女方上车后交给新娘。
好象是说拿聚宝盆过好日子。
女方还要带一对椅子,喻意是:带着椅子过日子。
•5、不放鞭:烟台的姑娘出嫁一般不放鞭。
•6、放鞭:婚车到男方家,先放鞭炮。
•7接椅子:婚车到男方家后,先由男方的长辈把椅子请回家,然后由一个女长辈接过女方带过的聚宝盆。
•8、叫门:女方到男方家前要先在门口叫门,声越大越好。
•9、吃莲子:进门前要吃莲子,喻意为早生贵子。
•10、改口:进门后改口叫爸妈,收改口钱。
•11、进洞房喝交杯酒:新人一起坐在预先铺好双方的被子上,喝交杯酒。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2、压床:找两个小孩上新人的床上压压床。
•13、上酒店,放鞭炮,准备结婚典礼。
•14、11.58分结婚典礼开始。
•来宾入席•主持人入席•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入席•男女宾相引新郎新娘缓步进场、入席(奏乐)。
•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新郎、新娘交换饰物,新郎亲吻新娘。
•证婚人致词•介绍人致词•来宾致贺词•主婚人致贺词•新郎、新娘致谢词、向来宾一鞠躬。
•向来集体宾敬酒。
•15、新娘换礼服,然后入席。
新娘在新婚当天是大客。
•16、新人由新郞的父亲领着向各桌来宾敬酒。
•17、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门口送客,并给来宾回礼。
•18、上闹洞房:新婚三天无大小。
亲朋好友新婚晚上会去新人洞房,吵闹一番,令新人终生难忘。
•仅供参考~~~~。
烟台风俗文化

简述烟台风俗文化一、烟台地名由来烟台名称,源于烟台山。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当地军民于临海北山上设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
发现敌情后,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为报警信号,故简称烟台。
烟台山由此得名,烟台市也因此而得名。
二、烟台特色小吃——焖子烟台的街头巷尾,你会见到这样的地摊:一个小小的炉灶,一口平底煎锅,几张小饭桌,几只小马扎,便是这个地摊的全部家当;盆里或桶里盛着地瓜淀粉或绿豆淀粉制作的粉块,小桌上摆着几样自制的调料,就是这种小吃的全部原料。
微风吹过,平底锅里传出吱吱啦啦的响声,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香味,这便是烟台著名的小吃——烟台焖子。
(如下图所示)图片来自烟台大众网在小桌前坐下,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一块块带着焦黄锅巴的粉块发出诱人的香味。
用铁丝小叉子叉上一块焖子填进嘴里,一股热乎乎、香喷喷、辣丝丝的味道立刻溢满口腔。
本来,那些看似凉粉的粉块,浇上芥末,便是凉粉——一种为人们所熟知的小吃。
而在烟台焖子的地摊上,因为有了油煎和焖的这道工序而变得与众不同:里面糯糯的,外面裹着一层简述家乡风俗文化焦黄的锅巴,软嫩而有咬劲儿,口感非同一般。
最为关键的恐怕要数那几样调料。
蒜泥,一定要是蒜臼里捣出的,其他方法加工的蒜泥绝出不来这种味道;麻汁,一定要是小磨磨出来的,香润而细腻;最为关键的是那份黑褐色的鱼油或虾油,这可是烟台的特产,也是烟台焖子的秘籍所在。
这种渔家在盐鱼、盐虾时衍生的浓缩液体,散发出来的那种浓浓的海鲜味道,绝非一般味精、鸡精之类的调味品所能调制出来。
再细细地品尝,粉块软而筋道,麻汁香而不腻,蒜泥辣而不麻,虾油鲜而不腥。
2.1烟台焖子的由来作为地方小吃,烟台焖子产生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一个比较普遍的传说是:100多年前,有门姓兄弟在烟台街上加工粉丝。
一次,兄弟俩将粉丝原料刚刚加工成粉胚,不巧碰上连阴雨,眼见得加工成半成品就要变酸,浪费。
情急之下,兄弟俩就将粉胚切块上锅煎焖,然后加上大蒜等调料,请街坊邻居们来吃。
山东烟台结婚风俗

山东烟台本地结婚风俗结婚之前的工作首先是看场或看家,经过多次见面和慎重考虑,男女双方及家长对这门亲事认可后,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许多地方称为“看场”或“看家”的过程,即于约定的时间到男家去相看,主要是看看男方的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条件,并拜见未来的公婆和亲朋挚友。
“看场”的中午饭通常都会特别丰盛,酒菜过后,女方通常要吃面条,意思是新人乍到,要用面条拴住腿脚,别再“溜”了。
晚饭要吃水饺,有团圆吉庆之意。
饭后女方要回去,男方当备好礼物,赠给女方和陪从人员一人一个提包。
至于里边装的什么东西,男方则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看家一般挑选在农历的双数日子,因为双数吉利,像初六初八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订婚。
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订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
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
有很多朋友好奇现在订婚的彩礼钱给多少,过去的一般是10001,是取万里挑一之意,现在的普通标准是38000,或者31780,或者31800,反正是三万多,取三家一起发之意,包含了1万1的订亲钱和2万的买首饰衣服的钱。
也有给20008的,最低保障线就是原来的10001。
“送日子”改口,男方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就是男方在基本确定结婚日期之后到女方家通知一下,然后双方商量确定最后日期。
送日子这天准新郎准新娘就要开始称呼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了。
准新郎准新娘改口的时间,对方父母就要给红包,红包金额不限,基本原则也都是偶数。
新娘婚礼前的准备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其实我们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一般老人家都挑这个,梳子、铜盆(脸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买鞋子。
红盆里面放上两个圆镜子(光面向外放),两把桃木梳子,两块香皂,两个香皂盒,一对莲子(或喜桃),枕巾一对,用红绳分别绑两个枣,花生,桂圆,莲子,板栗,红包一个。
最后,用红包袱把红盆包起来,俗称“包福”。
这个当你进婆家时,有人要从伴娘手里接过去的,叫“接福”。
家乡烟台的风俗习惯

家乡烟台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是美丽的山东烟台,是一个海边魅力城市,我热爱她,更加热爱她的风俗习惯,下面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烟台的风俗习惯!除夕,春节:中国传统的节日,但是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一定不一样,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当天,是一大家的人吃一顿非常丰盛的晚餐,海鲜,鸡鸭鱼肉数不胜数,然后大家一起在电视机前排排坐,一起看春节联欢玩会,说笑,玩乐,不亦乐乎,然后是一起进入新年的倒计时,进入新的一年后我们会到楼外放一些烟火,预兆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然后是蒸饺子,吃水饺,不得不说的是新年的第一天是吃水饺最多的一顿,因为,有风俗是在水饺里放硬币,据老一辈的人们说放硬币是为了让不爱吃的小孩多吃一点,后来慢慢演化成吃到硬币就预示着来年会发财。
还有糖预示着新的一年甜甜蜜蜜,还有很多东西放在水饺里如年糕预示着节节升高等。
每年都是喜庆迎新年!元宵节:正月十五,年后又一合家欢乐的一个节日,吃元宵,看灯,猜灯谜,看元宵玩会,这一天也是非常让人开心的。
清明节:农历三曰初八,我们当地的习俗跟大多地方的都一样,扫墓,踏青,缅怀去世的人们。
端午节:这一天,小朋友们都会在脚上手上系一个彩绳,还有能吃到特别好吃的粽子。
也是我们当地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这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相信每个地方都有,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烟台的习俗与很多地方一样,赏月,吃月饼。
一大家子的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
腊月:据老一辈的人们说腊月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我们当地的风俗是做腊八蒜,吃腊八粥等。
小年: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奠灶神的日子,家里的习俗是供奉灶王爷,从小就觉得很神秘的样子。
说完大多地方都有的风俗,下面说一下烟台特有的风俗习惯吧。
毓皇顶庙会:每年的正月初九,在毓皇顶公园会有一个庙会,里面会很热闹,这种民间工艺啊,小吃啊,民间的表演啦,民俗氛围很棒。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大家都知道正月十五是要放烟花的,但是在烟台,是不一样的烟花,海边绚丽的花火是烟台正月十五的一大特色,如果有幸在烟台过正月十五的话,一定要去海边观看烟花,那绝对是一场难得一见的视觉盛宴。
烟台渔民生活风俗

烟台渔民生活风俗渔民的吃、穿、行无不表现出特定的海上渔家风俗习惯。
渔民特定的生活习俗,就是一切都围绕“海洋”、“海岛”、“海味”,而且体现出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活特征。
一、渔岛海鲜食俗自古以来,渔民的生活就从来没有离开过一个“鱼”字。
渔民在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
而且,现在有不少鱼和海鲜的吃法,就是由古传今。
当时海边人家食鱼,最喜欢的还是用烩法,不仅制作更为精细,而且添以佐料。
鱼乍鱼,其实就是现今的醉鱼。
先将鱼肉切成薄片,在醉鱼的坛或甏内撒入盐、香料,浇以酒,然后,一层鱼片一层佐料,待鱼片层层叠满后密封坛口或甏口,置月余或二三月即可食之。
制食鱼鲞,古今皆颇盛行。
剖晒鱼鲞,春秋时代就已开始。
《吴地记》载,吴王在海上作战时曾令兵士大量捕捉石首鱼充军食,吃剩剖晒后带回。
“吴王归,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所司云:‘并曝干’。
王索之,其味美,因书美下着鱼,是为鲞字”。
鱼羹,是渔家海鲜饮食中一大风味食品。
鱼、蟹之肉,皆可为主料做羹。
有黄鱼羹、鲳鱼羹、鲈鱼羹和蟹肉羹等。
正因为鱼羹是海岛渔家的家常菜肴,又比较容易显露烹饪者的技艺,因此从古至今,渔姑、渔嫂总是把做鱼羹和织渔一样,作为自己必须要掌握的手艺。
渔家新媳妇在夫家,脱去新嫁衣,就要为公婆做一顿鱼羹。
要是谁家的新娘子鱼羹做得好,很快就会传遍渔村,受到渔家乡亲的赞扬和尊重。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鱼羹成为岛民一道美味佳肴。
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婚嫁喜宴,都有一道精制的鱼羹。
鱼粥、鱼饭,也是海鲜风味美食。
制作鱼粥和鱼饭,一般选用新鲜带鱼。
冬季带鱼汛,每逢头水带鱼上市或到冬至节时,东海一带渔岛上的渔户人家,总喜欢做满满一锅带鱼粥或带鱼饭,让家人尽情品尝。
做鱼粥、鱼饭,通常是选用0.5公斤至1公斤重的中条鲜带鱼,去头尾、内脏、洗净后,用利刃“批”下鱼肉,放进煮得八成熟的粥锅或饭锅,再加入些许葱花或青菜,这样,雪白的米粥,晶莹的鱼肉,还有葱香,异香醉人,令你食后永世难忘。
山东烟台结婚风俗

山东烟台结婚风俗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山东烟台本地结婚风俗结婚之前的工作首先是看场或看家,经过多次见面和慎重考虑,男女双方及家长对这门亲事认可后,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许多地方称为“看场”或“看家”的过程,即于约定的时间到男家去相看,主要是看看男方的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条件,并拜见未来的公婆和亲朋挚友。
“看场”的中午饭通常都会特别丰盛,酒菜过后,女方通常要吃面条,意思是新人乍到,要用面条拴住腿脚,别再“溜”了。
晚饭要吃水饺,有团圆吉庆之意。
饭后女方要回去,男方当备好礼物,赠给女方和陪从人员一人一个提包。
至于里边装的什么东西,男方则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看家一般挑选在农历的双数日子,因为双数吉利,像初六初八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订婚。
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订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
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
有很多朋友好奇现在订婚的彩礼钱给多少,过去的一般是10001,是取万里挑一之意,现在的普通标准是38000,或者31780,或者31800,反正是三万多,取三家一起发之意,包含了1万1的订亲钱和2万的买首饰衣服的钱。
也有给20008的,最低保障线就是原来的10001。
“送日子”改口,男方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就是男方在基本确定结婚日期之后到女方家通知一下,然后双方商量确定最后日期。
送日子这天准新郎准新娘就要开始称呼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了。
准新郎准新娘改口的时间,对方父母就要给红包,红包金额不限,基本原则也都是偶数。
新娘婚礼前的准备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其实我们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一般老人家都挑这个,梳子、铜盆(脸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买鞋子。
红盆里面放上两个圆镜子(光面向外放),两把桃木梳子,两块香皂,两个香皂盒,一对莲子(或喜桃),枕巾一对,用红绳分别绑两个枣,花生,桂圆,莲子,板栗,红包一个。
山东烟台结婚风俗

山东烟台本地结婚风俗结婚之前的工作首先是看场或看家,经过多次见面和慎重考虑,男女双方及家长对这门亲事认可后,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许多地方称为“看场”或“看家”的过程,即于约定的时间到男家去相看,主要是看看男方的家庭成员情况及家庭条件,并拜见未来的公婆和亲朋挚友。
“看场”的中午饭通常都会特别丰盛,酒菜过后,女方通常要吃面条,意思是新人乍到,要用面条拴住腿脚,别再“溜”了。
晚饭要吃水饺,有团圆吉庆之意。
饭后女方要回去,男方当备好礼物,赠给女方和陪从人员一人一个提包。
至于里边装的什么东西,男方则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看家一般挑选在农历的双数日子,因为双数吉利,像初六初八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订婚。
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订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
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
有很多朋友好奇现在订婚的彩礼钱给多少,过去的一般是10001,是取万里挑一之意,现在的普通标准是38000,或者31780,或者31800,反正是三万多,取三家一起发之意,包含了1万1的订亲钱和2万的买首饰衣服的钱。
也有给20008的,最低保障线就是原来的10001。
“送日子”改口,男方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就是男方在基本确定结婚日期之后到女方家通知一下,然后双方商量确定最后日期。
送日子这天准新郎准新娘就要开始称呼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了。
准新郎准新娘改口的时间,对方父母就要给红包,红包金额不限,基本原则也都是偶数。
新娘婚礼前的准备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其实我们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一般老人家都挑这个,梳子、铜盆(脸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买鞋子。
红盆里面放上两个圆镜子(光面向外放),两把桃木梳子,两块香皂,两个香皂盒,一对莲子(或喜桃),枕巾一对,用红绳分别绑两个枣,花生,桂圆,莲子,板栗,红包一个。
最后,用红包袱把红盆包起来,俗称“包福”。
这个当你进婆家时,有人要从伴娘手里接过去的,叫“接福”。
烟台民俗文化

■海阳大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海阳大秧歌的表演完全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隆隆的花鼓声与铿锵的锣鼓伴奏,60名秧歌手舞动起来,犹如万马奔腾,英雄气概尽显。
指挥者“乐大夫”、花鼓、小嫚、霸王鞭、货郎与翠花、箍漏匠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老头与老婆、相公与媳妇等等以及各类角色的舞者,各有各的妙,各有各的喜。
庙会上,海阳大秧歌“串”了好几个“场”,一路跳一路演,看得观众目不暇接。
据介绍,历经580多年传承与发展的海阳大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式和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朝初期,近年来更是走向世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上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如今俨然是烟台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胶东大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栖霞盲人曲艺队表演的胶东大鼓则令人在感悟历史文化中为之动容。
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胶东大鼓,是产生并流行于胶东半岛沿海各县的一种曲艺形式。
当日庙会上,盲人曲艺队先后给观众表演了《打黄狼》、《家有贤妇》、《劈老头》三部鼓书。
曲艺队中年龄最大的是68岁的王秀云老人,他说,这支盲人曲艺队从当年抗日时期的“盲人救国会”以及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发展而来,从爱国热情到如今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他很高兴,很自豪。
据介绍,胶东大鼓在整个胶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1923年,世界音乐大师克莱斯勒来到烟台,耳濡目染了胶东大鼓的神韵,随后,就创作了世界经典名曲《中国大鼓》,成为近百年来世界乐坛反映中国乃至亚洲的经典之作。
■只楚庙鼓(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咚,咚,咚咚,咚……”只楚庙鼓打起来,气势恢宏。
庙鼓手舞动槌穗、击鼓开场,边甩边打,击鼓震天如雷声,槌穗飞舞如闪电,节奏抑扬顿挫,表演威武强悍。
庙鼓的第二代传人、今年已经72岁的邹积沅说,只楚庙鼓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在旧社会,敲打庙鼓是村民祭祀祈雨以及赶庙会时必举行的活动。
烟台民俗丧葬

烟台民俗丧葬烟台的丧葬大体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段是绵延几千年的土葬年代,这方面的礼仪很多,俗话说:喜事要请,丧事要到。
在农村本家族和亲戚知道了,谁家的人死了,第一时间到死者家里送纸钱,在长者的灵堂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在死者家里帮忙干一些杂活,诸如,到外面亲戚家传丧、烧纸、打纸钱、记账、迎送客人、守灵等等,以示亲近,帮忙的多,丧主人的人缘好和家族大,主人家很有面子。
六十年代以前,烟台因为缺医少药,人的寿命很短。
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
那时人活到70岁已经很少了。
一般人在40岁以后,就准备好了寿合(即棺材),放在一个闲房子里,以备用急。
那时的寿合也是表示死者的身份的象征。
如果死者生前是做官的和大财主,寿合一般是楸木和柏木制做得,而且木头很厚,需要八个壮汉来抬。
那个年代,有身份的人死了,葬礼是十分隆重的。
常言道:看殡不怕殡大。
如果是冬天,有钱人可将遗体放个十天八日的,外面来送纸的都管吃管喝,请来和尚道士来念经作法事,出殡的时候,孝子贤孙披麻戴孝,本家本堂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女儿、女婿们摆上多道路祭,旗锣伞扇,乐队齐奏,好不热闹。
那个年代,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闲时无所事事,碰上红白喜事,围观的人特别多,这也是近日的主要话题与新闻了。
六十年代,国家提倡火葬。
烟台是1966年7月份建成并投入试用的殡仪馆。
那个年代正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的高潮。
旧的土葬礼仪被批判为牛鬼蛇神,即四旧。
在那个红色恐怖的年代里,死了人,必须从俭。
市里的人死了,拨个电话202是殡仪馆的讲明地址,当时殡仪馆就一个上海产的汽油三轮汽车,车斗里装着一口铁棺材和一个押车的老头,就按地址去了。
当时的南郊还是沙土路,人们戏称地瓜垅路。
尤其是殡仪馆的车五华里以外,人们就知道拉尸的车又来了,那个时候最多烧两刀纸就完事了。
这个从俭的方式一过就是20年。
到87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渐好,复古的思潮开始在社会上升温了。
大操大办在社会上愈演愈烈。
现在的丧事,基本上还是继承着老的传统习惯,再加点新的创意,土洋结合,古为今用,怎么做,怎么有理吧。
烟台的风土人情

烟台的风土人情
烟台是山东省的一个沿海城市,是一个富有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也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
1.海洋文化:烟台是中国著名的海滨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
当地人民热爱海洋,许多年轻人选择从事相关行业,例如渔业和航海业。
烟台的鱼类品种繁多,海产品的烹饪技巧也非常出色,是美食爱好者的好
去处。
2.端午文化:烟台是中国端午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端午节期间,
当地人会吃粽子、赛龙舟、贴艾草等,保持着传统的习惯和文化传承。
3.酿酒文化:烟台以其浓郁的酿酒文化而著名。
当地的烟台国窖
1573是中国白酒的代表品牌之一,深受内外消费者的喜爱。
4.民俗文化:烟台的民俗文化非常丰富多彩。
例如烟台的鱼灯,在每
年的元宵节期间会有各式各样的鱼灯展示,成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5.旅游文化:烟台拥有许多优美的景区,如蓬莱阁、雕塑公园、海滨
风景区等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烟台的旅游文化也因此逐渐
兴起,当地人会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提供舒适
的旅游体验。
总体来说,烟台的风土人情充满活力和魅力,充满了文化与传统,也
充满了未来的希望和梦想。
烟台民俗

烟台民俗除全国性的传统节庆活动以外,烟台还具有不少地方性的传统或新潮节庆活动。
毓璜顶庙会农历正月十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每逢这天,来毓璜顶公园祈求玉皇大帝保佑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京剧表演、大秧歌民间手工艺品和地方风味小吃等令人乐而忘返。
三月三塔山会农历三月初三,塔山梨花盛开,漫山遍野一片雪白,加之山巅有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太平庵,至此祈福者甚多,久之形成山会。
届时舞龙灯、耍狮子、地方戏剧表演、斗鸡羊表演等纷纷登台。
山会可持续一周左右。
莱阳梨花节莱阳盛产梨,举世闻名,素有“梨乡”之称。
四月的梨乡,连阡接陌的梨花,如皑皑白雪,似渺渺轻烟,漫步于梨花丛中,徘徊于梨树下,使人飘飘若仙。
每年4月20日举行的梨花节,请您观赏这“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梨乡景色。
莱州月季花节莱州是月季之乡,每年5月25日为“莱州月季花节”。
此时,正是月季盛开的季节,全市遍地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花香四溢,沁人心脾。
欢迎您光临这美的世界,花的海洋。
apec盛会 apec是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全称的缩写,是中国政府参加的最重要的国际多边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1997年6月烟台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迎来了亚太经合组织十八个成员及有关国际和地区的商流、物流、客流。
1998年10月烟台再次代表国家,承办了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
该届技术交流暨展览会,是我国首次以中小企业为题举行的大型国际会议。
烟台正以“新兴的亚太商贸城”的崭新姿态展现在世界面前。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
文化方面有跑旱船、跑驴、踩高跷、舞龙、胶东大秧歌等;日常生活习俗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烟台民俗文化概览海阳秧歌“海阳秧歌”是流行于胶东地区的另一种秧歌。
海阳秧歌结构严谨,秧歌队分指挥、演员、乐队三部分组成。
烟台端午节的习俗

烟台端午节的习俗烟台端午节的习俗我的故乡烟台,端午节这天,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在节前一天用五彩棉线搓製成细索,给小孩子系在手腕和脚腕上,这种绞合在一起五彩线称为"五索",也有另外一说:小孩戴“五索线”(用五色线配成,意是驱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毒”)。
端午节后下第一场雨的时候,将五索解下丢到水流里随水漂去以祛灾镶福……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端午节的起源,眾说不一,有的说源于夏商周的.“兰浴”(五月蓄兰为沐浴),有的说为纪念汉代孝女曹娥(其父死后她悲痛地这天跳江),有的说纪念屈原,但最终成为节日是源于东汉时期流传入民间的传说(包粽子扔江里后,蛟龙不敢吃,留给屈原)。
现在大家不再谈论为纪念谁,端午节包粽子、互相走动,只是为了增进乡情、团结邻里、缅怀歷史上的英雄人物。
戴五索线端午节这天清早,家长就给孩子的手脖、脚脖、手指系上五彩线(也叫长命线)。
意在避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
现在端午节仍有小孩戴五索线。
插艾蒿端午这天,家家门窗插艾蒿。
意在“避邪”。
也有的这天采捆艾蒿晒乾当药用。
至今,端午仍有插艾蒿者。
戴香布袋端午这天,妇女、小孩要戴“香布袋”。
香布袋有月牙形、元宝形等,里面装有艾蒿叶子、香料等,戴在身上香气四溢,意为“驱瘟避邪”。
20世纪60年代后此俗渐绝。
拉露水旧时,端午节这天日出前,人们就用手绢将植物叶上的露水珠接下来擦眼洗脸,说可“医眼病”。
现在此俗已绝。
饮食旧时,端午节要喝雄黄酒,用来“避虫蛇”。
现在仍有喝酒者,但已无此意。
20世纪80年代前,人们或赶吃新麦子馒头或吃饺子。
现在人们大都吃鸡蛋,粽子了。
顺便罗嗦一句,煮粽子的时候把鸡蛋房子里面一起煮,鸡蛋里面就会有粽叶的清香,很好吃的!。
烟台婚嫁习俗

烟台婚嫁习俗中国的民族众多,所以各地的结婚习俗很不同,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烟台婚嫁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烟台婚嫁习俗结婚之前的工作首先是看场或看家,经过多次见面和慎重考虑,男女双方及家长对这门亲事认可,就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婚姻关系正式确定下来,这就是许多地方称为“看场”或“看家”的过程,约定的时间到男方家,主要是看看男方的家庭成员情况,并拜见未来的公婆和亲戚“看场”的中午饭通常都会特别丰盛,酒菜过后,女方通常要吃面条,意思是新人乍到,要用面条拴住腿脚,别再“溜”了。
晚饭要吃水饺,有团圆吉庆之意。
饭后女方要回去,男方当备好礼物,赠给女方和陪伴人员一人一个提包。
至于里边装的什么东西,男方则区别对待,各有侧重。
看家一般挑选在农历的双数日子,因为双数吉利,像初六初八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订婚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订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
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
有很多朋友好奇现在订婚的彩礼钱给多少,过去的一般是10001,是取万里挑一之意,现在的普通标准是38000,或者31780,或者31800,反正是三万多,取三家一起发之意,包含了1万1的订亲钱和2万的买首饰衣服的钱。
也有给20008的,最低的线度还是原来的10001。
“ 送日子”改口,男方到女方家去“送日子”,就是男方在基本确定结婚日期之后到女方家通知一下,然后双方商量确定最后日期。
送日子这天准新郎准新娘就要开始称呼对方父母为爸爸妈妈了。
准新郎准新娘改口的时间,对方父母就要给红包,红包金额不限,基本原则也都是偶数。
新娘婚礼前的准备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年轻人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老的风俗是注重的。
梳子、铜盆(脸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公公买鞋子。
家里面有爷爷奶奶的也是需要的。
红盆里面放上两个圆镜子(光面向外放),两把桃木梳子,两块香皂,两个香皂盒,一对莲子(或喜桃),枕巾一对,用红绳分别绑两个枣,花生,桂圆,莲子,板栗,红包一个。
烟台民俗丧葬

烟台民俗丧葬烟台的丧葬大体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段是绵延几千年的土葬年代,这方面的礼仪很多,俗话说:喜事要请,丧事要到。
在农村本家族和亲戚知道了,谁家的人死了,第一时间到死者家里送纸钱,在长者的灵堂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礼。
在死者家里帮忙干一些杂活,诸如,到外面亲戚家传丧、烧纸、打纸钱、记账、迎送客人、守灵等等,以示亲近,帮忙的多,丧主人的人缘好和家族大,主人家很有面子。
六十年代以前,烟台因为缺医少药,人的寿命很短。
常言道:人到七十古来稀。
那时人活到70岁已经很少了。
一般人在40岁以后,就准备好了寿合(即棺材),放在一个闲房子里,以备用急。
那时的寿合也是表示死者的身份的象征。
如果死者生前是做官的和大财主,寿合一般是楸木和柏木制做得,而且木头很厚,需要八个壮汉来抬。
那个年代,有身份的人死了,葬礼是十分隆重的。
常言道:看殡不怕殡大。
如果是冬天,有钱人可将遗体放个十天八日的,外面来送纸的都管吃管喝,请来和尚道士来念经作法事,出殡的时候,孝子贤孙披麻戴孝,本家本堂大队人马浩浩荡荡的,女儿、女婿们摆上多道路祭,旗锣伞扇,乐队齐奏,好不热闹。
那个年代,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农闲时无所事事,碰上红白喜事,围观的人特别多,这也是近日的主要话题与新闻了。
六十年代,国家提倡火葬。
烟台是1966年7月份建成并投入试用的殡仪馆。
那个年代正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的高潮。
旧的土葬礼仪被批判为牛鬼蛇神,即四旧。
在那个红色恐怖的年代里,死了人,必须从俭。
市里的人死了,拨个电话202是殡仪馆的讲明地址,当时殡仪馆就一个上海产的汽油三轮汽车,车斗里装着一口铁棺材和一个押车的老头,就按地址去了。
当时的南郊还是沙土路,人们戏称地瓜垅路。
尤其是殡仪馆的车五华里以外,人们就知道拉尸的车又来了,那个时候最多烧两刀纸就完事了。
这个从俭的方式一过就是20年。
到87年以后,人们的生活渐好,复古的思潮开始在社会上升温了。
大操大办在社会上愈演愈烈。
现在的丧事,基本上还是继承着老的传统习惯,再加点新的创意,土洋结合,古为今用,怎么做,怎么有理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风俗
烟台历史悠久,文化源渊流长,生存在这一方热土上的先民们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内涵,创造产生了许多主题明确、内容简练、通俗易学、便于普及流行的民俗风情。
文化方面有跑旱船、跑驴、踩高跷、舞龙、胶东大秧歌等;日常生活习俗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
京剧
京剧本来是中国的国粹,是全国性的主要剧种之一。
清中叶以来,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的徽调、汉调相继进入北京,合流演变为京剧。
烟台是京剧之乡,历史上烟台的京剧票友在国内是很有影响的。
京剧票友的同乐处、同乐园非常活跃。
不少京剧大师到烟台唱戏,同烟台的京剧票友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烟台市民从呀呀学语的童稚,到八十多岁的老人,不分男女老少,很多人都喜欢京剧。
烟台的少年宫公园,每天都坐满了前来娱乐的人们,自带京胡、自由搭档,你方唱罢,我又登场,梅派、荀派、周派、程派,各派唱腔不绝入耳。
京剧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成了烟台人生活的一部分。
添喜
婴儿降生,山东俗称添喜,要在门口挂一块红布,还有红枣、栗子、花生等物。
标志添喜。
向产妇的娘家报喜是生育礼俗的重要组成部份,从前有身份的人家派佣人去,一般人家派弟兄去,现在多是女婿亲自前去。
一般在婴儿降生的第三天,也有当天或者第二天报喜的。
旧时胶县生男孩第三天报喜,女孩第六天报喜。
去时带1斤重的馒头20个,娘家必须全留下,否则小孩不好养;娘家要回上19个鸡蛋、4碗小米。
路上碰到的第一个人要送红鸡蛋,这叫做人人喜。
蓬莱县生男孩带公鸡去报喜,生女孩报喜用母鸡。
通常亲友和乡邻在看到挑红或者收到喜面后,就要给产妇送些鸡蛋、面粉、小米、点心等礼品,在过去这既是人情,也带有邻里相助的性质。
有些地方,主家要回赠几个红鸡蛋,以表谢意。
以后在婴儿满一月、百岁(一百天)和一周岁都有不同的庆贺活动。
渔民
沿海渔民有供奉龙王、海神娘娘之俗,每逢节日和出海前,摆设供品,点香烧纸,祈求平安。
新船下坞,船主择“黄道吉日”,船头披彩,船桅挂红旗,设供品,点蜡烛,焚香纸,鸣鞭炮,行大礼。
船主用朱砂笔为新船点睛、开光。
高呼“波静风顺”、“百事大吉”,送船入海。
出海捕鱼前,举行祭祀,鸣
鞭炮,焚香烧纸,敲锣打鼓,祈求平安。
每逢初一、十五,渔民家属于海边为亲人祈祷、祝福。
渔船满载归来时,于船桅挂“布挑子”,向乡亲报喜,乡亲们上船祝贺。
选好定婚日期,男方父母给女方父母1001或10001(有钱可以多给),然后定好结婚日期,男方给女方10000或20000有钱的话可以多给
是有订婚这一说的,不过好像名称不叫订婚,是叫看场!
和订婚的意思一样,
农村风俗有:看小场,看大场之说,就是双方父母,亲戚见一下面,表示双方都认同了.......
烟台订婚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8-14 18:36
我想今年结婚,但是不知道烟台这里需要办什么手续,还需要公司开什么证明吗?
提问者:fangzhaoshui - 试用期一级最佳答案
不用开证明,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去年办理的时候需要的是三寸的合影彩色照片,今年应该也是,你可以先电话问问,外地人也不用开证明的。
到你户口所在地即可!
山东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
在这几个步骤中,迎娶最为热闹,也最为有特色。
婚礼日早晨,吹鼓手最先来到主家大门口鼓吹一通,然后进洞房再吹。
稍事休息后,迎亲的花轿就要起程。
一般迎亲的花轿有两乘,新郎坐的叫"官轿",给新娘准备的叫"花轿"。
去迎亲的时候花轿不能空着,一般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压轿,俗称"压轿童子";轿内还要放上一只大公鸡,轿门上要巾"吉星高照"的红符,执事的大扇上也要写上"小登科"字样。
一切就绪,三声炮响后,迎亲队伍在锣鼓声中浩浩荡荡地起程了。
花轿来到女家门前,吹鼓手经过"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进入女家门内。
新郎先要拜女方的祖先和家长。
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
新娘由其兄弟用椅抬出闺房,送入轿中,意为脚不沾娘家的土。
博山一带,新娘是"抱"上轿的。
结婚那天,新娘的兄弟背着新娘跑,伴娘在后护卫。
新郎则带人追赶,经过一阵象征性争夺后,才把新娘请上轿子。
新娘上轿后,许多地方都有泼水的风俗,谓之"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待新郎、新娘在轿中坐稳后,轿头便喊号起轿,两顶轿子同时抬起,姑娘便随着娶亲的队伍出嫁了。
没什么特别的,烟台和海阳差不多,早晨接媳妇(你这远起码要5点起床)——吃饺子——到新房拜见公婆——游园——到酒店——婚礼仪式——中午大吃大喝一顿——下午送客——有的晚上还要搓一顿——入洞房
我说几句。
一般结婚前要先定亲,烟台人称谓通日,也就是定一下结婚的具体日期。
然后就可以商定结婚的一些习俗。
当然烟台有一些结婚和定亲的小风俗,你不一定要照着办,只要双方父母觉得好就可以。
如果就是想知道的话你可以给我留言。
我个人觉得还是新事新办好。
烟台有个土规矩,结婚是要穿红鞋的,其实我们都不喜欢红鞋,过后也没法穿,但是一般老人家都挑这个,梳子、铜盆、镜子、还有红包袱,这些是结婚当天要拿的,还要给新郎买衣服鞋子,给婆婆买鞋子.
准备个红盆,里面放镜子,梳子,肥皂盒,香皂,各一对。
再用红绳绑两个花生,两个板栗,两个桂圆,两个。
还有什么,偶忘记了。
盆里还放红包吧,忘记了。
最后,用红包袱把红盆包起来。
这个当你进婆家时,有人要从伴娘手里接过去的。
叫“接福”吧。
其实一个地儿一个风俗,没太多的讲究。
另外,还要有个红箱子吧,具体放什么东西,我都忘了。
只记得到了婆家后,公公用包着红布的擀面杖在箱子的四周敲敲打打后,再打开。
然后再把准备好的压箱钱放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