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科学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简介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是当今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们研究物质在分子层面的组装和性质,为跨学科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这两种研究方法既具有基础研究的价值,又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对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和应用进行简述。

一、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概念超分子化学是指物质在分子层面上自发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质的超大分子结构。

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和静电相互作用等,这些相互作用导致了分子之间的自组装。

分子自组装是指在无外加力作用下,分散的分子自然而然地自组装成为更大、更复杂的结构。

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实现途径,通过调节分子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性质,可以实现自组装的控制和序列化。

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是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它们共同构建了超分子材料领域的理论基础。

二、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1、分子组装的分级分子自组装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分子的排列方式和结构的形成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

分子组装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自组装是指单个分子自组装成为一个比单个分子大、更定向和有序的结构。

二级自组装是指多个单个分子组装成为更大的孤立分子或超分子。

三级自组装是指在大分子中形成的超分子结构。

2、分子组装的驱动力分子自组装的驱动力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些作用力通常包括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π-π堆积和金属配位等。

不同的相互作用力对自组装的形成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氢键作用使分子之间的距离缩短,范德华力能够使分子低能地堆积在一起。

因此,在分子组装的过程中,属于不同相互作用力的能量对比显得十分重要。

3、组装体系的设计分子组装的研究和应用通常需要设计具有特定空间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原料。

这些原料可以是单个分子或已经组成的超分子。

例如,在纳米电子学中,通过设计分子和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构建器件,可以实现分子电子器件的组装。

超分子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化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 词 超分子 生命科学 成像造影 剂 文 献标 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06 — 1
Th e Ne w De v e l o p me nt o f S u pr a mo l e c u l a r Ch e mi s t r y i n Li f e S c i e nc e s
域 。在 介 绍超 分 子 化 学 的基 本 概 念 、 发展历 史、 结 构 单 元和 基 本 功 能 的 基 础 上 , 综 述 了 超 分 子 化 学 在 医药 、 核磁 共振
成像 造影剂、 仿生等生命科 学领域的应用 , 并论述 了超 分子研 究的重要 意义及 其在 生命科 学领域 广阔的应 用前景 。
作 用形成 复杂 、 有 序 且有 特 定 功 能体 系 的化 学 , 是 分 子 化 学 的拓展 , 是 由简单 走 向复杂 的必 然过 程 , 其 主 要特 征 是 分 子 间的 自组织 、 自组 装和 自复制 。
地 提 出了超分 子 化学 ( S u p r a mo l e c u l a r c h e mi s t r y ) 的概 念 l 】 ~ , 并 因此 获得 1 9 8 7 年诺 贝尔化学 奖 。超 分子 结 构 突破 了传统 分 子结 构 中的共 价键 结合 , 是 化学 史上 的一 次重 大 飞跃 。超 分子体 系成 为 目前 国 内外 科学家 的研 究热 点l 2 ] 。
p l y i n g p r o g r e s s i n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i s r e v i e we d i n t e r ms o f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 me d i c i n e ,MRI c o n t r a s t a g e n t s a n d b i o n i c s .Th e

超分子有机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超分子有机化学的研究与应用

超分子有机化学的研究与应用超分子有机化学是以分子间相互作用为基础,研究分子自组装、分子识别、分子诱导、分子转运等现象的一门学科。

它在有机化学的基础上,注重研究和应用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制,为合成新颖的超分子功能材料和药物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

本文将介绍超分子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超分子有机化学的研究进展1. 非共价键超分子有机化学的核心是非共价键的作用。

非共价键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和π-π堆积等。

这些非共价键的作用可以调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分子自组装和分子识别等功能。

在超分子有机化学的研究中,人们通过设计合适的配体分子,可以构建出多种多样的超分子体系,如氢键自组装体、离子识别体系和π-π堆积结构等。

2. 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超分子有机化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受体-配体相互作用。

通过设计和合成不同结构的受体和配体分子,研究人员可以实现不同的分子识别和分子诱导反应。

例如,设计具有特定结构的受体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离子或分子的高选择性识别,这对于环境监测和药物分离纯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分子自组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有机化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设计分子结构,使其具有自组装能力,可以实现分子的有序堆积和组装,形成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超分子材料。

分子自组装可以用来构建纳米结构,例如纳米线、纳米球和纳米薄膜等。

这些纳米结构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纳米电子器件、生物传感、催化反应等领域。

二、超分子有机化学的应用前景1. 药物设计与传递超分子有机化学为药物设计与传递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合理设计和合成超分子结构,可以增强药物的水溶性、稳定性和靶向性,提高药物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同时,超分子结构还可以实现药物的缓释和控释,实现药物的长效疗效。

超分子有机化学在药物设计和传递方面的应用前景巨大,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功能材料超分子有机化学在功能材料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超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超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超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超分子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可以进行自组装、自修复和自适应等过程。

超分子材料具有高度可控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可以用于开发新型催化剂、光催化材料、传感器、电子元件和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超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应用前景。

一、超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超分子材料是指由分子或离子经过非共价的相互作用自组装成的材料,例如氢键、范德华力、离子-离子相互作用、金属配位等。

超分子材料可以通过这些非共价作用控制结构、形状、大小和性能等方面。

例如,适当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可以实现自组装形成均匀的多孔结构,从而赋予超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吸附性能和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等特性。

二、超分子材料的主要分类1. 超分子自组装体:由自组装分子形成,例如胶体、微粒子等,其优点是组成单位可以更小,可控性更强。

2. 超分子聚合物:由共价键联系起来的单位可以是单一的分子或离子,也可以是超分子自组装体。

其特点是化学稳定性比超分子自组装体高,能够形成导电、发光和磁性等性能良好的功能材料。

3.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是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自组装形成的结晶性材料,具有可调节的孔径大小、分子识别性和化学催化性能等特点,因此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反应和药物释放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三、超分子材料在催化剂领域的应用超分子材料在催化剂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稀土催化剂:超分子材料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促进稀土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吸附和分散,从而提高反应的效率。

例如,一些稀土催化剂被嵌入超分子聚合物中,能够在其表面形成大量的羟基,从而在吸附卤素或某些氧化剂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间氧化反应,提高催化反应的效率。

2. 纳米催化剂:超分子材料不仅可以控制催化剂的分散性和形貌,还能够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制备纳米催化剂时有着广泛应用。

例如,在聚丙烯膜中嵌入Fe3O4超分子自组装体,可以通过控制催化剂的靶向性和自组装性质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新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新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新进展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分子自组装、超分子动力学、自组装纳米结构、超分子材料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超分子化学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光电子学等各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一、新型超分子材料的研制随着人们对新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超分子材料的研究也日趋重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以有机分子为基础自组装为主的超分子材料,在光电子材料、光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特定有机分子进行微观的自组装,成功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催化材料。

该材料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并能够在可见光下催化分解有机物,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超分子材料,如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晶体等也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超分子聚合物可以通过分子间的作用力进行自组装,其材料性能与组成分子的特性有关,因此具有从软性材料到硬性材料的可调性。

而超分子晶体则具有结构细致、光学性质良好等优点,适用于光电子学、光学传感等领域。

二、超分子催化研究的新进展超分子催化是利用超分子体系构筑催化反应体系,实现催化反应的高效、选择性等性能。

目前,研究人员对超分子催化领域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在催化反应的选择性、环境友好性、反应条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例如,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超分子体系构筑金属催化剂可以在无溶剂条件下,实现催化活性的提高和催化选择性的调控。

同时,超分子体系也可以构建纳米催化剂,具有比传统催化剂更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并且对环境友好。

这些成果对于构建高效、环保的催化反应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生物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生物超分子化学是研究生命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包括蛋白质分子识别、酶催化、胶体化学等领域。

最近的研究表明,通过生物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可以深入探索生命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并实现在新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

例如,研究人员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成功制备出一种新型的纳米器材,该器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成像性,适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肿瘤靶向治疗和成像诊断等方面。

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与应用

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与应用

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与应用超分子化学是指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分子集合体,它与传统的分子化学相比,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为丰富的化学性质。

近年来,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材料科学、催化反应等领域。

本文将对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及其应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探讨。

一、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1. 人工超分子的制备人工超分子是指由人工合成的分子或离子作为构筑基础,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构成的自组装系统。

这种超分子材料具有自组装性、高可控性、可预测性、功能性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人工超分子的制备方法不断丰富和完善,例如化学合成法、界面化学法、生物合成法等。

2. 超分子识别和配位化学超分子识别是指过程中分子之间由于存在亲疏水作用、含氢键作用、金属配位作用等相互作用的力,从而识别并选择性地结合。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超分子识别配体被合成并应用于生物医药、环境监测、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成果。

3. 自组装纳米材料的制备自组装纳米材料是指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自组装成二维或三维的纳米结构,通常具有单分子厚度的纳米尺寸。

自组装纳米材料可以制备成各种形貌,例如纳米粒子、纳米线、纳米管、纳米片等。

这种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超分子化学的应用1. 超分子催化超分子催化是指以超分子化学中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分子为催化剂,实现其选择性变换和反应转化的催化过程。

通过超分子化学思想的应用,能够在催化领域上实现高效、高选择性和高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例如甲醛和水制乙醛、生物质转化等反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 超分子医药超分子识别和自组装纳米材料的应用也受到了医药领域的关注。

例如,一些药物分子可以通过超分子识别配体的识别过程,达到靶向作用,增加药效,减少副作用。

同时,自组装纳米材料也可以作为一种药物载体或药物催化剂,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超分子化学是化学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在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结构中涉及到自组装、分子识别、相互作用等过程。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不仅对理解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控制其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也推动了分子电子学、纳米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超分子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超分子系统的自组装超分子系统的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2019年,Wei郑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组装策略——用有机无机氢键协同构筑方法实现了对于共轭骨架材料的有序组装。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改变有机物的光电性质,同时又能够通过氢键相互作用实现自组装,可用于制备具有自组装性质的新型纳米材料。

二、分子识别研究分子识别研究是超分子化学的另一重要方向,其目标是开发新型选择性高的分子验证子。

颜建平研究组利用平面构型6-苯酰螺苯衍生物制备了具有选向性的气孔晶体,成功选择性吸收了各种分子的芳香族化合物,表明这种分子设计策略具有潜在的用途。

三、超分子催化超分子催化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又一热点领域,超分子催化剂的构建和催化性质的调控可以通过编程方法进行。

桂旭峰研究组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植物园”状超分子结构,该结构可在具有不同通道、孔隙和反应性质的区域中同步和不同程度地进行有机催化反应,可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的高效催化剂。

四、超分子分离技术超分子分离技术是利用分子识别、相互作用和自组装等现象,通过构筑超分子体系实现分离技术。

陶泽廷研究组使用芳香酰酸二元体系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分子识别分离材料,该材料在不同有机相中对有机分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结语:超分子化学研究在化学学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化学理论的发展,也为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为了实现超分子体系的自组装、分子识别、分离等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超分子化学是一门以化学反应中形成大分子为基础,运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和配位功能,建立起各种超分子体系的学科。

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智能材料、生物医学、催化反应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针对超分子化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一、智能材料在智能材料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超分子聚合物中的应用。

超分子聚合物基于μ-oxo或μ-hydroxo桥联的金属配合物聚集体,结构稳定且可预测,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信号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表现出响应性和智能性。

目前,研究人员利用超分子聚合物制作了响应性材料,并应用于化学传感器和智能窗帘等方面。

二、生物医学超分子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纳米药物的制备和控制释放、蛋白质和DNA的自组装和传递、诊断和治疗的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最新研究成果中,特别是在疫苗领域中,超分子化学有着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通过自组装方法,构建了一种含“纳米草莓”结构的超分子聚合物,该结构让疫苗产生更多的抗体,从而提高了免疫效果。

三、催化反应超分子化学在催化反应领域中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

研究人员通过超分子配合物的组装和反应机理的理解,设计出了一系列高效催化剂,应用于有机合成、CO2转化等领域,其中包括超分子金属-有机配合物和超分子剪切翻译催化剂等。

在新型金属有机框架领域,研究人员发现B-(3-氨基苯基)多硼烷基底是一种优良的拓扑结构,可以作为一种多功能的荧光超分子材料。

结语总体来说,在近几年的研究中,超分子化学在智能材料、生物医学和催化反应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充满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其中,也许会有更多新的超分子体系被发现,这也将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贡献。

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以分子为基础的多级结构组装过程,其研究涉及到化学、生物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近年来,超分子自组装研究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新型材料研发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理论、实验等方面系统介绍超分子自组装的研究进展。

一、理论的研究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理论计算成为了研究超分子自组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科学家们不断研究和发展了一些计算模型和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超分子自组装的行为。

例如,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来预测不同物质的自组装行为,进而开发新的材料。

同时,一些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也为超分子自组装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这些研究为实验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超分子自组装所涉及的物理和化学过程。

二、超分子自组装在材料领域的应用超分子自组装可以帮助生成各种各样的有序结构,这些结构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能量转换和储存方面,超分子自组装材料可用于制造高效电池和超级电容器。

在通信和光学应用领域,超分子自组装可以用于制造高效的光电器件。

此外,超分子自组装还可以用于制造纳米粒子,并制备一些高性能的材料。

三、超分子自组装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了解超分子自组装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

过去的研究表明,许多有机和无机分子都可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自组装成为一些具有规则结构的纳米级物质。

与此同时,该研究还进一步证明,这种自组装行为不仅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发生,而且在高分子、生物大分子和纳米颗粒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中也存在着普遍的应用。

例如,通过配制交替堆积的螺旋行列式,可以形成一些纳米级疏水管道,这种结构可以在分离分子时发挥极好的效果。

此外,许多具有优良机械性能的材料,也可以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实现。

总的来说,超分子自组装因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在材料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入探究其内在机制和规律,以实现更好的材料突破和应用。

超分子组装和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组装和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组装和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超分子组装和自组装技术是一种将分子自然地排列和组装起来形成各种不同体系的技术。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还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介绍一些超分子组装和自组装技术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组装技术超分子组装技术是通过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排斥力来将分子有序排列成为一种有规律的结构。

有许多种超分子组装技术,例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依靠热诱导自组装的金属颗粒聚集体,以及语义分子识别等。

SERS是一种通过在光学基底或纳米颗粒表面结构添加不同化学物质形成的复合材料,来增强检测物体的光谱信号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生物医学和食品安全等,目前已有许多的应用实例。

除了SERS,热诱导组装也是一种常见的超分子组装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将纳米颗粒分散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中,通过温度或光的作用将颗粒聚集起来形成不同的结构。

这种技术在新能源存储、光催化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自组装技术自组装技术是指无需外部引力,分子间的自然相互作用来实现分子间有序排列成为特定结构的过程。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分子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纳米材料制备、化学传感等。

在纳米领域,自组装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生产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通过热力学过程自组装的自组装磁性微球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和磁性记录材料等领域。

另外一种常见的自组装技术是基于界面吸附的油-水分相法,这种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纳米颗粒。

在化学传感领域,自组装技术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通过将特定的分子通过自组装成为具有特殊性质的结构,可以用来检测特定的化学物质和生物分子。

例如,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生物薄膜可以用于荧光检测和电化学检测。

总结超分子组装和自组装技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纳米领域。

这种技术既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实现新型纳米材料的重要手段。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超分子化学是研究物质由多个分子或离子组成的超分子体系的性质、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化学科学领域中较为新兴的研究领域,旨在探索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变化规律,进而为构建新型材料和提供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打下基础。

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出现了许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和理论成果。

本文将从超分子化学的现状、研究成果和未来方向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领域的发展。

一、超分子化学的现状目前,随着不断增加的分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不同,使超分子化学在化学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超分子化学中较为常见的结构有配位化合物、自组装分子等。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周围的配体形成的,其组成的分子结构具有稳定性和结构可控性等特点;自组装分子是指具有亲水(或疏水)性的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一系列自组装现象,通过调控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与排斥力,实现对组装体结构和性质的精细控制。

超分子化学在化学和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自组装分子和配位化合物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

例如,自组装分子可用于生产软性材料、仿生材料和药物传递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配位化合物则常用于荧光分析、催化反应和材料科学等研究领域。

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成果超分子化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许多前沿研究成果的产生。

其中,由英国科学家吉布斯夫妇发现的“蒂昂-金”现象是超分子化学的里程碑。

该现象描述的是卟啉分子在Zn2+离子存在下形成的抗原体-抗原结构,它由分子间的氢键、范德华力和金属配位键等相互作用力驱动。

这一发现证明了分子自组装的概念,并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材料科学、医学和能源等各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利用氟、氧和氯等原子引入的化学修饰,能控制自组装组态;自组装的纳米结构在储能、存储、传感、催化和分离等方面的应用;单分子探针技术增强了分子成像、荧光生物标记和分子识别的灵敏度等等。

超分子自组装体研究进展

超分子自组装体研究进展

超分子自组装体研究进展自组装是一种基本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导致分子和物质自发地组装成特定的结构,这些结构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表现出与它们的组分不同的性质。

在超分子化学领域,自组装现象被广泛研究,因为它对材料科学、能源技术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超分子自组装体研究的最新进展。

1. 超分子自组装体的概念超分子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自组装体。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包括疏水性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离子键等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疏水性相互作用和氢键。

超分子自组装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性质,例如高度可控性、可重复性、可预见性、选择性和可逆性等。

2. 超分子自组装体的分类超分子自组装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单一分子组成的自组装体,如高分子聚合物和脂肪酸。

另一类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组成的自组装体,如自组装单层膜、自组装微胶束、自组装纳米粒子和自组装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

3. 超分子自组装体的应用超分子自组装体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化学传感器、能源技术等众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自组装单层膜被广泛应用于表面修饰、涂料和涂层等领域。

自组装微胶束则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传递和表面科学等领域。

自组装纳米粒子则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可控释放和烟雾控制等领域。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则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分离、催化和传感器等领域。

4. 超分子自组装体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超分子自组装体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例如,一个被称为“志留温差法”的新方法被开发出来,可以通过控制溶液温度来实现自组装纳米粒子的精确控制。

这项技术具有高度选择性和可重复性,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纳米颗粒。

另外,一项名为“超分子多相催化”的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多孔催化剂。

此外,新的自组装单层膜和自组装微胶束也被发现,并被应用于具有高精度的分子影像和先进的荧光传感器等领域。

总之,超分子自组装体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很多潜在的应用。

超分子化学的现代发展与应用

超分子化学的现代发展与应用

超分子化学的现代发展与应用超分子化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前沿科学,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等多个领域,研究一些类型具有自组装性质并形成结构稳定的分子集体,即超分子体系。

在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分子化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例子,介绍一些超分子化学方面的发展和应用。

一、超分子推动新一代纳米材料研究超分子化学与纳米材料密不可分,在新材料开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超分子化学通过自组装方式制备出独特的纳米材料,在材料科学领域广泛应用,如高效药物输送、高性能电子器件、高性能催化剂等。

例如,通过超分子自组装方式制备的磁性纳米颗粒,在医学领域中可作药物载体,可通过磁场驱动粒子将药物精确地运输至病变部位,从而实现精准治疗。

二、超分子化学在高效分离与分析中的应用超分子化学在高效分离和分析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超分子化学家庭的天然母体β-环糊精,结构独特,具有良好的分离效能。

β-环糊精在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

例如,β-环糊精通过超分子包合作用可分离糖分、氨基酸、色素等各种化合物。

超分子化学相似的母体γ-环糊精,通过功能化修饰,目前应用范围更广。

我们可以用γ-环糊精制作超分子材料,这些材料可以用于各种色谱实验,如亲水和疏水的物质,有机和无机的化合物,生物和非生物的化合物等等。

三、超分子化学在药物设计中的应用超分子化学在药物设计和开发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如利用脂环醚,环糊精或双氢青霉烷等新型助溶剂材料,设计出一些高药物利用度的新药,比如抗癌药依托泊司。

利用超分子化学中的离子-离子相互作用、氢键、疏水作用等,设计出一些选择性药物、复合药物、剂型优化等。

通过超分子化学药物设计,实现了药物的理想化和优化,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四、超分子化学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超分子化学在环境治理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水处理、有机毒物的去除等。

例如,利用超分子化学中的包合作用和电吸附作用,可以高效地清除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农药等。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与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与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与进展超分子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领域,它涵盖了化学、物理、生物学等各种学科,研究的是尺度大于分子但小于微观物体的化学体系和过程。

超分子化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分子自组装、母体合成、超分子识别、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在同行业中获得了极高的评价。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化学家还没有发现自组装体这一概念。

1956年,英国学者J.F. Hallworth首次提出了自组装的概念,之后,化学家们对自组装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逐渐发现分子自组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自组装的过程中包括非常多的因素,如非共价键、氢键、范德华力等,它们共同建立了不平衡和动态的稳态,此时产生了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的主要成果之一是模拟生命体系,由于生物体系都是有机体,有机高分子也是超分子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例如,根据DNA的双螺旋结构特征,科学家可以合成出一类具有DNA自组装特征的小分子,这种小分子主要是通过氢键构成的,通过小分子自组装,化学家成功地将分子的信息转换成了结构上的规律,由此,实现了从分子到结构,从化学到生命的跨界发展。

近年来,在超分子化学领域中,许多有趣的研究成果得以问世。

其中一个值得一提的研究成果便是超分子催化。

超分子催化是通过调控有机催化剂达到种类选择性甚至立体选择性的目的,从而实现手性有机反应的选择性催化。

例如,许多糖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生理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超分子化学的催化方式来合成。

此外,超分子化学在金属催化、电子转移、光化学等领域的应用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应用方面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超分子化学可以应用于制备新型材料、纳米器件、催化剂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应用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环境治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超分子化学在肿瘤治疗、控释药物等医学领域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此外,超分子化学还可以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超分子化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前沿研究进展超分子化学是研究超分子化合物的性质、结构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超分子化学的发展源于对碳链化合物并不完全满足描述化合物相互作用和自组装的需要。

超分子化学探索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涵盖了分子识别、自组装、分子识别催化、分子仿生和分子装置等多个方向。

本文将介绍超分子化学的前沿研究进展。

一、超分子自组装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指根据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自发过程形成具有空间有序性的超分子体系。

在自组装过程中,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静电作用、范德华力、氢键、金属配位作用等。

超分子自组装在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纳米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自组装的研究重点之一是设计新颖的超分子自组装体系。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配体和金属离子,可以形成具有特定拓扑结构的金属有机自组装体系。

这种金属有机自组装体系可以用于催化反应、分子传感和药物输送等领域。

二、超分子识别超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超分子识别是指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实现对特定分子的选择性识别和配位。

超分子识别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和化学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种常见的超分子识别方法是基于氢键相互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配体,可以选择与特定底物发生氢键作用,从而实现对底物的选择性识别。

此外,疏水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和π-π相互作用等也可以用于超分子识别。

三、超分子催化超分子催化是利用超分子化学原理设计和构建催化剂。

超分子催化具有高度活性、高选择性和可回收性等特点,在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超分子催化的研究重点之一是开发新的催化反应。

例如,通过合理设计超分子催化剂,可以实现对手性有机分子的不对称催化反应。

此外,超分子催化还可以用于合成高分子材料和药物分子等。

四、分子仿生分子仿生是借鉴生物体系的特点和机制,通过超分子化学方法构建人工功能体系。

分子仿生研究的目标是实现人造系统与生物体系的相似性和相互作用。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和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 Chemistry)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逐渐成为化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

自从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让-马里·勒纳指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配位化学的联系,超分子化学就开始受到高度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配位化学的发展。

本文将通过对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的探讨,为读者们带来一份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一、超分子化学的定义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范畴在于相互作用较弱、结构稳定并可调节的化学结构,主要涉及非共价键的形成及其结构、性质、稳定性等基本特性。

通常情况下,超分子化学是围绕“主体”(Guest)和“宿主”(Host)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的。

这种相互作用机制类似于钥匙和锁之间的关系,宿主通过不同的结构和空间构型来与主体分子发生特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超分子体系。

二、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现状在当前的化学界,许多领域都应用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方法和技术。

如在纳米科技领域,超分子化学可用于合成纳米材料,并从设计与合成材料的微观结构着眼,实现对材料的表面性质及其应用的精确控制。

在能源材料增强领域,超分子化学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通过构建复杂的超分子结构(如金属-有机骨架)来提升功能材料的物理性能。

此外,近几年来,人们对新型的化学及生物传感器的需求越来越大,超分子化学的结构可针对性地设计为传感器的信号响应部分,以实现对生物分子的检测。

目前,超分子化学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超分子体系的结构及其性质:利用各种实验手段,如结晶学技术、核磁共振、光谱学技术等,对超分子体系的结构和稳定性进行研究,并探究其物理化学性质。

2、超分子材料的设计与制备:通过基于配位化学的理论,设计与制备各类新型超分子体系和材料,开发新型功能材料,并探索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环境保护和能源研究中的应用。

3、开展分子识别及分子响应反应:研究超分子体系的识别机制,规定宿主分子对特定guest分子的选择性及识别性质,并通过分子响应反应,将这些超分子体系转化为有效的传感器。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进展超分子化学是一门研究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质以及应用的学科。

通过组装分子之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超分子化学可以构筑出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分子组装体,为实现许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对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1. 超分子自组装超分子自组装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通过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分子可以自发地组装成为特定的结构。

例如,著名的六角蜂窝结构是由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结构在物理、化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2. 超分子材料的研究超分子材料是超分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利用超分子自组装原理,可以构建具有特殊功能的材料。

例如,一些自愈合材料可以通过分子间的自组装修复受损部分,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另外,超分子材料在光电器件、催化剂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3. 人工酶的设计超分子化学在人工酶设计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通过构建超分子酶模型,可以模拟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实现类似酶催化的功能。

这种人工酶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和选择性,可以应用于有机合成、药物合成等领域。

4. 超分子药物传递系统超分子化学在药物传递系统方面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构建超分子组装体,可以实现药物的控释和定向传递,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例如,一些新型的药物纳米粒子可以通过超分子自组装形成,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效。

5. 超分子传感器的研究超分子传感器是利用分子之间的非共价作用力识别和检测特定物质的装置。

通过合理设计和组装分子,可以实现对特定物质的灵敏检测。

例如,一些荧光传感器可以通过与靶分子的结合导致发光信号的变化,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总结起来,超分子化学在自组装、材料、酶设计、药物传递系统以及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超分子化学将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为解决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实际应用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与应用研究

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与应用研究

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与应用研究超分子化学是研究相互作用力及其对分子和集合物性质的影响的科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分子化学的研究也在不断进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新进展和应用研究三个方面来探讨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和应用。

一、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超分子化学主要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及其在宏观物质中的集体效应。

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是“超分子”,它指的是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如氢键、静电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等)将两个或多个分子稳定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大分子体系。

相比于共价化学中的化学键,超分子体系的非共价相互作用更加弱,但却决定了超分子体系的性质和功能。

二、超分子化学的新进展在超分子化学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新的超分子体系的设计和合成、新的相互作用力的研究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应用等。

1. 新的超分子体系的设计和合成通过设计和合成新的超分子体系,可以实现对分子的精确控制和调控,从而获得具有特定性质和功能的材料。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如杂环化合物、金属有机框架等新的超分子体系,成功实现了气体的吸附和储存、分子的识别和传感、药物的控释等应用。

2. 新的相互作用力的研究超分子化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深入研究。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的相互作用力,如离子-π相互作用、卤素键、环面扭转作用等,并利用这些相互作用力设计和构筑了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体系。

3. 新的分析方法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表征超分子体系,研究人员不断提出和应用新的分析方法。

例如,扫描隧道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高分辨率显微镜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和表征超分子体系的形貌和结构,在研究超分子自组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超分子化学的应用研究超分子化学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研究。

以下为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药物传递系统超分子化学可以用于构筑药物传递系统,通过将药物包裹在超分子体系中,实现对药物的控释和靶向输送,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超分子化学前沿研究

超分子化学前沿研究

超分子化学前沿研究超分子化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分子组成的复合体。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超分子化学也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当今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旨在探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性质,发掘这些性质在物质的合成、纳米科技、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从而推动科技发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自组装法和模板法。

自组装法是指化学分子自发地组装成超分子结构,在无机、有机复合材料、药物制剂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模板法则是在靶分子的指导下,将其他分子有序组装起来,以产生确定的催化活性和结构特性,常用于制备具有孔洞结构的材料。

通过这些研究方法,超分子化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反应性能,包括具有生物、电化学、光学、能量传递等各种性质的超分子材料。

生物医药领域中的超分子化学在生物医药领域中,超分子化学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人员通过超分子化学的方法,可以控制药物的结构、载药量、释放模式和靶向性,使药物更加精准地作用于特定部位,从而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

例如,一项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超分子化学技术制备的纳米载体可以有效地输送siRNA(RNA干扰技术)到肿瘤细胞中,实现了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治疗,具有远高于传统治疗的疗效。

超分子化学还被用于制备仿生材料,如蛋白质酶、DNA以及酶类分子。

这类复合体的制备过程涉及到超分子化学的自组装法和模板法,能够获得更加优良的理性设计的纳米材料、生物传感器、多功能药物等,从而大大提高了药物的效果和临床应用的能力。

超分子化学在能源科学中的应用除了生物医药领域,超分子化学也在能源科学领域得到了应用。

例如,利用超分子化学的自组装原理,研究人员可以制备出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材料,用于光电化学水解水制氢等反应过程。

同时,超分子化学方法也被用于实现柔性太阳能电池、高效液态锂离子电池等电子器件的制备,从而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总结超分子化学是当今最为活跃的科学研究领域之一,与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实际应用息息相关。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和进展

超分子化学的研究和进展

一、摘要: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

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文介绍了超分子化学的发展历程、基本理论、概念和性能,论述了其化合物的分类和应用。

关键词:超分子化学性能化合物分类应用二、前言自从1967年C.J.Pederson发表了关于冠醚的合成和选择性络合碱金属的报告,揭示了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形态对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D.J.Cram基于在大环配体与金属或有机分子的络合化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配体(受体)为主体,以络合物(底物)为客体的主客体化学;J.M.hn模拟蛋白质螺旋结构的自组装体的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大环与主客体化学而进入了所谓“分子工程”领域,即在分子水平上制造有一定结构的分子聚集体而起到一定的特殊性质的工程,并进一步提出了超分子化学即“超越分子的化学”的概念,他指出:“基于共价键存在着分子化学领域,基于分子组装体和分子间键而存在着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它主要研究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配位键、亲水键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生成的分子聚集体的组装、结构与功能。

超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它是一个交叉学科,涉及无机与配位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由于能够模仿自然界已存在物质的许多特殊功能,形成器件,因此它的潜在应用价值已倍受人们青睐。

超薄膜、纳米材料、高分子有机金属材料、非线性光学材料及高分子导电材料等已成为国内许多研究机构热点。

此外,超分子化学在生物传感器、润滑材料、防腐蚀材料、膜材料、黏合剂及表面活性剂等方面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除了冠醚外,环糊精、环芳烃、索烃、旋环烃、级联大分子等作为新的超分子实体,引起广泛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

本文介绍了近几年超分子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和基本问题,愿为我国超分子科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自然界亿万年的进化创造了生命体,而执行生命功能是生命体中的无数个超分子体系。

对超分子的认识一直到20世纪中叶,特别是C. J. Pedersen、J. M. Lehn和D. G. Cram等人合成了大环分子(冠醚、穴状配体等),这些大环化合物能基于非共价键作用选择性地结合某些离子和有机小分子,这一主客体的创新成果获得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8年法国科学家J. M. Lehn等超越主客体化学的研究范畴,首次提出了“超分子化学”这一概念,他指出:“基于共价键存在着分子化学领域,基于分子组装体和分子间键而存在着超分子化学”[1]。

超分子化学是基于分子间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它主要研究分子之间的非共价键的弱相互作用,如氢键、配位键、亲水/疏水相互作用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而生成的分子聚集体的组装、结构与功能。

两个世纪以来,化学界创造了2 000万种分子,原则上都可在不同层次组装成海量的、取决于组装体结构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体系,由此可见,超分子化学开拓了创造新物质与新材料的崭新的无限的发展空间。

事实上,自然存在着亿万个超分子体系居于生命体的核心位置,例如,在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都由特定超分子体系来执行,像DNA与RNA的合成、蛋白质的表达与分解、脂肪酸合成与分解、能量转换与力学运动体系等。

因此超分子科学是研究生物功能、理解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起源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与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等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中,超分子化学已发展成了超分子科学,被认为是21世纪新概念和高技术的重要源头之一[2,3]。

国际上超分子科学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和日本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超分子科学方面的研究与开发。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较早地开展了超分子科学研究,并做出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工作。

我们结合今年9月在长春举办的超分子国际香山科学会议及部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结果来介绍超分子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基本问题,供国内同行参考。

1 层状超分子组装体生物膜是细胞的关键组分,又是高效、神奇的超分子体系。

它的模拟物就是层状组装体(包括单层膜、多层膜、复合膜等)。

层状结构容易表征,是研究分子间作用力及组装方法最好的模型,又是走向实用化的器件原型,所以层状组装超薄膜的构筑与功能化一直是超分子科学研究的热点[2]。

1991年,G.Decher及其合作者报道了基于阴阳离子静电作用的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制备,称为静电组装技术,拉开了层状组装薄膜研究的序幕[4]。

静电组装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构筑结构和功能可控的有机、无机和有机/无机复合薄膜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层状组装多层膜的构筑中,引入含有刚性介晶基团的双头离子能提高多层薄膜的稳定性和改善层间界面的有序度。

基于静电组装技术,实现了包容卟啉、酞菁等有机分子,特殊的齐聚物、有机和无机微粒、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病毒以及树状分子等在内的物质的多功能较稳定复合薄膜的构筑。

一种由金属烷氧基化合物来制备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组装技术,称为表面溶胶 凝胶技术。

这一技术利用金属烷氧基化合物的组装、漂洗和水解活化步骤来制备多层薄膜,这类金属氧化物薄膜能很好地实现对精细纳米结构的复制。

层状组装复合膜在化学修饰电极、传感器、微反应器、光电转换器件和电致发光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层状组装体的成膜驱动力除了静电力之外,还有亲水力/疏水力、配位健、范德瓦尔斯力、偶极 偶极相互作用等等。

氢键的强度适中,且有方向性和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基于氢键的薄膜组装技术使层状超分子体系的构筑可在非水介质中实现,这种薄膜的结构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调控。

层状插层组装体是另一类有机功能分子插入无机有序层次结构中的性能优异的层状组装体,由于其结构和性能的特殊性与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引起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关注,某些成果已处于实用化阶段。

任何层次结构的体系都是在一定界面组装起来的,表面经过修饰能够适应各种作用力组装的要求。

层状结构可分解为Z方向的多层交替膜、XY平面图案化结构和Z方向的沉积与XY 平面上组装两者有机结合三个问题。

图案化界面的组装通常用特定分子的溶液涂到特定界面上去,溶剂挥发后,分子或微粒借分子间作用力在界面形成特殊的图案。

这一看起来很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包含分子或微粒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溶液在界面选择吸附和界面相结构与相分离与后处理效应等。

人们希望跟踪分子或微粒及其聚集体从液相转到界面的过程,以达到调控界面图案结构的目的。

合成含有介晶基团的双头双亲分子,由于介晶基团对超分子聚集体的稳定作用,借助原位扫描探针技术,可以研究聚集体从液/固界面转移到气/固界面上的过程。

表面沟槽结构也可用单分子膜在很低表面压力下,快速转移至云母或硅片上形成。

这种微纳级图案界面对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具有重要的意义[5]。

将Z方向与XY平面有机结合的组装方法与技术,有多种途经与创新空间,一个成功的实例是将可光交联基团引入静电沉积的多层复合膜,在特定模板屏蔽下光照诱导层间反应,然后洗去未反应部分形成有图案的层状结构。

还有将层状结构与微印刷技术结合的方法和电场定向的层状组装方法等。

层状组装薄膜是超分子科学从实验室走向实用化的一个窗口,如用层状复合膜修饰的隐性眼镜、改性保鲜膜、防再堵塞冠脉支架等。

2 多维结构与特殊功能超分子化学是基于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制备具有复杂和高级有序结构及特殊功能的超分子组装体材料的工具。

以碳、硅、氧化物与有机分子、齐聚物、共聚物做构筑基元,通过组装可以构筑纳米点、线、管、带及其阵列以及中空胶囊、核壳微粒、螺旋体、多股螺旋体等,并赋予这些材料以特种功能,且不同的结构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功能也随之变化。

随着人们对分子识别过程中各种作用力本质的逐渐深入理解,人们已经从制备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构筑基元出发来组装具有多维和高级有序结构的复杂超分子体系。

以环糊精、大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构筑基元,可以组装出具有开关功能的套环状组装体。

J. M. Lehn提出,如果超分子组装体在外界信号的刺激下能发生形状变化,从而引起组装体的可逆收缩运动,便能获得一种超分子组装体的线性运动马达。

含有杂环(如吡啶、嘧啶)的聚合物在溶液中与铅离子(Pb2+)的可逆络合而产生的螺旋/解螺旋过程证实了上述设想的可行性。

合成化学是制备超分子构筑基元的好方法,为超分子组装体制备提供了原材料的保障。

超分子自组装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分子尺度,纳米和微米、甚至厘米尺度的物体在适当的条件下也能通过自组装形成高度有序结构的聚集体。

将尺度在几百个纳米的聚合物或无机胶体微粒组装,形成不同方式排列,如六方密堆积的膜材料,能实现对光的调制,这为用组装方法制备光子晶体提供了一条思路。

具有纳米尺度的物质通过组装,同样可以形成宏观尺度的超分子组装体材料。

手性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运用超分子科学的方法,以手性化合物为模板,非手性的构筑基元可以组装出具有手性的超分子组装体;运用非手性组分在特定空间的位阻效应,也可以组装出有手性的超分子体系;将手性材料进行组装,可以进一步组装出更为复杂的手性组装体材料,如从含有手性基团的聚合物出发,可组装出具有螺旋手性的组装体。

超分子手性组装可以用来模拟生命过程中的手性识别与手性的相互作用。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基于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超分子化学可以构筑复杂和多维的超分子组装体材料,这些材料用传统的共价键有机合成法是很难制备的。

由于超分子的自组装是自发进行,所以超分子组装体材料的制备在温和的条件下就可完成。

3 生物与仿生的微体系生物体与生命过程是亿万年进化的产物,各种生物分子通过不同层次的组装,由微观到宏观,自发地形成了复杂但精确的组装体系,执行着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功能。

病毒是生命体最简单的形式之一,其颗粒虽然远小于细菌,结构也比细菌简单,但却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

近年来流行的重大传染病,如艾滋病、SARS、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人们对病毒的感染与复制等关键问题知之甚少,影响了人们有效地控制与制服病毒。

从病毒的组装与解组装,病毒样颗粒的组装与解组装入手,研究组装过程中诱导因子的作用与机理,病毒样颗粒的结构与免疫机理的关系,设计和组装具有高效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复合体、聚合物 DNA复合体,研究细胞中生物超分子体系与病毒关键蛋白的作用机制,可为确定新抗病毒方案打下基础。

生物超分子体系是执行特殊功能的机器,这些机器尺寸虽然很小,但高效又神奇,例如,生物马达。

天然的生物马达,如驱动蛋白、RNA聚合酶、肌球蛋白等,在生物体内的诸多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超分子组装的手段来模拟天然的生物马达工作的机制,制备纳米和亚微米尺度的分子马达,可以实现生物体内的血液有害物质清除和细胞修复等工作。

以生物分子马达为基础,还可以开发更为复杂的纳米机器,能直接将生物体的生物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

如将镍纳米棒制成的螺旋桨连接到ATP中轴上,以为细胞内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ATP为能源,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制作有价值的分子马达和纳米机器。

生物马达仿生研究,可以启发出很多研究思路。

在模拟生物方面,通过在纳米与微米尺度实现分子和超分子的组装与复合,可望在模拟酶和分子反应器、新型免疫的微体系--病毒与疫苗、医用仿生表面与界面设计、结构仿生材料、胶囊智能微体系和生物马达仿生等方面取得突破。

超分子体系的仿生研究可以为现代科学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发展空间。

4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本质及其协同效应超分子组装体构筑的驱动力包括氢键、配位键、π π 相互作用、电荷转移、分子识别、范德瓦尔斯力、亲水/疏水作用等。

研究表明,超分子组装体形成的驱动力往往不是单一的,多数情况下是以某一种作用力为主,几种作用力协同作用的结果。

正是由于驱动力具有多样性和协同性的特点,以及每一种作用力的强度都不是很大,才为人们提供了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组装体结构进行调节、控制的可能性,才有了组装体丰富多样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功能。

研究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本质,以及不同层次有序分子聚集体内和分子聚集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是如何通过协同效应组装形成稳定的有序高级结构,是认识超分子组装体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制备超分子组装体功能材料的关键。

研究上述问题,既需要在理论和实验上独辟蹊径,发展新的方法论,也需要借鉴成熟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