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13章《分子热运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第13章《分子热运动》教案 (公开课)2022年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宾客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讨论交流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建立情境]: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课件展示]: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 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到达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多年。

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学生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肉眼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1〕、定义:[提出问题]: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过渡]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

精品练习(附答案)《分子热运动》(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3)

精品练习(附答案)《分子热运动》(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3)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培优基础练第十三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单选题1.下面四种现象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荷花飘香B.雪花飞扬C.落叶纷飞D.柳絮飘舞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将一块糖放入一杯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有甜味B.香水瓶盖打开后,在周围可闻到香味C.扫地时卷起灰尘D.墙角里长期堆放着煤,墙壁里面都变黑了3.通过可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物理规律,这是物理学常用的探究方法,小明观察到以下的现象,并进行了初步推测,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A.破镜难圆---分子之间存在斥力B.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摘较大的水银---分子间有引力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分子间存在空隙D.施制鸭蛋,盐分子能进入蛋中---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其中,分子之间的斥力大小F斥随着分子间距离r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分子之间斥力的大小()A.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B.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减小D.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5.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的是()A.春天里,柳絮纷飞B.夏天里,白云飘荡C.秋天里,丹桂飘香D.冬天里,雪花飘飘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水墨画中墨迹粘在宣纸上B.远远闻到炒菜的香味C.秋风中落叶缤纷D.拔丝地瓜丝丝相连7.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端午节粽子飘香,是扩散现象B.盐放到热汤里,“化”得更快一些,说明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C.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总体积小于100 mL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8.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C.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D.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9.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13.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1)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在运动中碰撞,改变方向和速度。

(3)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质的分子运动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

答案:物体受热时,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导致物体体积膨胀。

2.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夏天饮料容易溢出。

答案:夏天温度高,饮料中的分子运动加剧,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饮料体积膨胀,容易溢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相关知识,如分子动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分子的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分子的热运动

樟脑丸使衣橱充满臭味(升华属于扩散)
液气扩散:炖鸡汤满屋子的香味(汽化属于扩散)
大量的扩散现象---验证了:分子动理论
1. 常见的(科学已知范围内的物质)物质是由极其 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间存在间隙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任何条件下都可以)
做无规则(运动没有固定方向,四面八方随心所欲) 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 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物态 固态
微观特性
分子
分子间
间距
作用力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的 热运动 (共37 张PPT)
宏观特性
有无固 有无 定形状 固定
体积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的 热运动 (共37 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的 热运动 (共37 张PPT)
(填“加剧”或
“减慢”)
6、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 力。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破镜的接触分子间距

,分子间作用力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扩散现象
4、如图,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要 ,
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3.1-分子的 热运动 (共37 张PPT)
5、刚装修完的房屋,我们常常会闻到一种刺鼻的
气味,主要是材料中的甲醛这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能闻到气味说明甲醛分子在做
运动。这种
运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
13.1 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作用力
用注射器压缩一段水柱 思考:分子间还存在什么作用力? 总结: 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有存在斥力 注意: 引力与斥力始终同时存在;不存在单独的引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分子运动模型、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分子运动的无处不在。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状况,分析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分子运动模型,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单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分子间有空隙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版)

第十三章 内能 第1节分子热运动(人教版)

第1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精析1.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概览1.考点解析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物质分子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并以选择题居多。

从历年中考来看,从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等。

2.中考题型分析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进行判断等。

此部分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分值在1-3分之间,平均分值在1.5分左右。

本节考点在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中出现概率还会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分子无规则热运动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一般考点分子之间作用力选择题和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对组成物质的分子理解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对物质结构的理解典例精析★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典例一:(2018·东营)水煎包是东营特色名吃,其特色在于兼得水煮油煎之妙,色泽金黄,一面焦脆,三面嫩软,皮薄馅大,香而不腻。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13.1《分子热运动》教案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我设计这节《分子热运动》的物理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同时,我希望通过这节课,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器材、温度计。

2. 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2. 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3. 实验:分组进行分子热运动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温度下分子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热水会冒汗。

五、活动重难点1. 重点: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2. 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能正确操作,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是否能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分子的其他运动形式,如振动、旋转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深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速度的关系,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从中感受到物理学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分子热运动的概念1. 我向学生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热运动(人教版16.1全课ppt+flash)

分子热运动(人教版16.1全课ppt+flash)
返回
1.物质由分子构成
原因及条件
分 子
2.分子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的运动
扩散 影响因素:温度


分子之间的距离
分子之用力
稍大 表现为引力(引力〉斥力)
较小 表现为斥力(斥力〉引力)
本节小 结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 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结论: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 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 则运动叫做 分子热运动。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 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 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 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分子之间有间隙

还证明了
。2
分 返回
练习二
7.镜子打碎后,即使将它们对接好,压紧, 他们仍然不能粘接在一起,说明: 玻璃破碎处的分子距离较大,分子力很微小

但将玻璃加热变软后再拼放在一起压紧,却 可以粘玻接璃在分一子起距,离这很又小说,有引力的缘故 明:
。 所以“破镜重圆”用物理知识是解释不通 的
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引力和斥力。
2.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 C、物体密度的大小
❖ D、物体机械能的大小
3、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D )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4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

《分子热运动》 教案 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 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2〕通过学习,领略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体会物理科学认识世界的奇妙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1、教学重点: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2、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法和学法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分析的方法组织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愿学、想学、乐学,活泼课堂气氛,以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意引入新课创设情景,进行新课我们生活的的自然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证实了古人的猜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物质的内部世界:请看书思考而后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你对分子有哪些了解?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3、什么是扩散?生活中的扩散有哪些?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4、用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5、分析物质三态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二〕、教师点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板书〕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巨大,体积有非常小,目前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间接观察分子的活动,这也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集体备课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的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及其与温度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夏天冰淇淋融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子热运动有什么关系?2. 知识讲解:(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引力使得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得分子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3)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4)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分子间碰撞是随机、非弹性碰撞,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布朗运动、蒸发等。

4. 随堂练习:(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画出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示意图。

(3)解释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半导体、超导体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2.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分子间的碰撞和碰撞定律七、作业设计1. 复习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特点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 思考生活中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现象,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2022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说课稿

《分子热运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分子热运动》是人教社新课标九年级物理全册中第十六章《热和能》的第一节。

从所在位置来看,它被直接安排在《机械能》之后,作为内能的根底知识,讲述了内能的本质,引出一种区别于机械能的另一种主要形式的能量——内能。

其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通过宏观的扩散现象验证物质微观世界的分子热运动本质,二是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材一开始复习了本册教材第十一章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

接下来,以香皂的香味引出扩散现象,再由扩散现象引出分子的热运动,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接着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演示实验说明了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

然后,用一句“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导出分子间的作用力。

整节内容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根据教材安排及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同时参考初中生特别是我所在的农村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2、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初步认识分子动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2、通过对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实验和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重点是分子的热运动,因为他揭示了内能的本质,将是下一节内能学习的前提;教学难点:难点让学生明白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如何同时存在的。

二教学方法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制定的三维目标,以及所针对的不同知识要求,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安排:对于“分子热运动〞,主要以转换法为主;而在“分子间的作用力〞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类比法。

另外,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的主动性还不是十分让人满意,大局部学生只对“有趣〞的东西感兴趣,而且他们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开展的过程中,因此,实验探究法将做为一个常用方法贯穿始终,为每一个知识点铺路。

1【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1【核心素养】人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 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正是这种引力才使得固体、液体保持一定的体积,使它们里面的分子不至于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
教师演示实验:压缩铅块、压缩装满水的矿泉水的瓶子.请学生观察并分析为什么固体、液体难被压缩,然后得出结论.
生:物质处于固态和液态时,分子间还存在斥力,使得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
师是不是其他状态下分子间就没有引力和斥力呢?
生讨论,师引导,作答:气体分子之间同样有引力和斥力,只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小.
师(教师出示与弹簧连接的2个小球)请大家阅读教材P5第1自然段,类比老师手中的两个与弹簧连接的小球(如图),理解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析分子之间的引力与斥力如何变化?
学生根据小球间距离的变化,体会分子之间作用力的表现方式.
师就学生回答进行整理、归纳.
固体:分子间距离小,分子之间作用力较大,不易被压缩和拉伸,
所以固体既有一定体积又有一定形状。

气体:分子间距离很远,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所以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

液态:分子间距离比气体的小,比固体的大,分子间作用力也比气体的大,比固体的小,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

3.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
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我们在物态变化的章节学习中知道了物质通常有几种状态?
生: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师那么同种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具有的物理性质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不同.例如水,当温度降低时,水结冰,温度升高时变成水蒸气.水结冰后变硬,有一定的形状;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明显增大.而且液态水。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精品课件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分子热运动》精品课件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5.如图所示,当放入蚊香片的电热驱蚊器工作时,我们会闻到蚊香的气 味,这是扩__散__现象;这种现象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_高___时,现象 越剧烈。
6.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 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了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 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所示,这表明( )B A.分子间存在斥力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间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5.(2018·抚宁县期末)气体容易被压缩,是由于气体分子间的___间_较隔大;但 气体也不能无限制地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斥__力的缘故。有些房间是用 一种含有甲醛的板材装饰的,甲醛是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进入这种房间就 会闻到甲醛的气味,表明甲醛已扩散,这说明甲醛分子 是__不__停__地__做__无__规__则__运_的动。所以人们要选用环保材料装饰房间。
3.(2017·济南)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C) A.春天,植物园百花争艳 B.夏天,小清河波光粼粼 C.秋天,大明湖荷花飘香 D.冬天,千佛山银装素裹 4.下列现象中能说明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D) A.水从高处流向低处 B.房间几天不打扫就会有一层灰尘 C.放在空气中的铁块过一段时间生锈了 D.在一杯开水中加盐,水变咸了
(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无__规__则___的运动。 这种__无__规__则__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4.分子之间既有引__力__,又有_斥__力_,且这两种力是同时存在, 同时消失的。 5.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大量的___分__子__、__原__子__构成的;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__停__地做_热___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__引__力和__斥__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1《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主要介绍了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分子热运动的应用:如蒸发、扩散现象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显微镜、分子模型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蒸发、扩散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并通过实例解释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显微镜观察分子模型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结构,进一步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知识拓展:介绍分子热运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3. 分子热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运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个扩散现象。

2. 答案:(1)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扩散现象是分子间相互渗透、混合的过程,如香水扩散、食物变质等。

新人教《分子热运动》

新人教《分子热运动》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模拟演示的结果与讨论
展示分子热运动的现象
通过模拟演示,可以展示出分子热运动的现象,如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和扩散等。
分析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
通过对模拟结果的讨论,可以分析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因素,如温度 、压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探讨模拟演示的局限性
模拟演示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子热运动,但也有其局限 性,如无法完全模拟真实情况等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气体状态方程
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 力下,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即满足 状态方程。
实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步骤一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气压计、温度计、烧杯、热水等。
步骤二
将气压计和温度计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一个烧杯中加入热水, 另一个为室温。
生物膜通透性
生物膜两侧的分子热运动差异可以影响膜的通透性,从而影响物质 进出细胞。
生物传感技术
利用分子热运动原理发展出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生物分子和环境 污染物。
04
分子热运动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探究气体分子无规则 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 度的关系。
了解分子热运动的特 性。
验证气体状态方程。
实验原理
06
分子热运动的展望
当前研究现状与挑战
研究现状
当前对分子热运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其基本理论、实验验证和 应用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挑战
然而,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性和复杂性,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和需要进一步研 究的问题,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分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等。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实验和理论的结合,通过高精度的实验测量和先进的理论模型,深入揭示分子热运动的奥秘 。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On the way to struggle, time always flies quickly.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and troubles are many, but as long as you don’t forget your original intention and step by step towards your goal, the final outcome will be determinedby tim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热运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3《热学》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的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分子动理论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学说,是宏观与微观本质间联系的纽带,是热学的基础。

“分子的热运动”是构成分子动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本节课在__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高中阶段物理教学中非重点知识中的重点。

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实验基础,对分子热运动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布朗运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因此,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知道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性,是学好本节课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观察其特点,分析其产生原因。

(2)学习用统计的观点分析问题,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对宏观现象作微观解释。

(3)知道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

2.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培养学生通过物理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气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液体之间 及固体之间。 •气体之间扩散最快,固体之间扩散最慢。
思考:你能否使扩散速度由慢变 快么?分子扩散快慢跟什么因素 有关?
演示实验: 墨水在冷水与热水中的扩散速度比较
• 实验现象:墨水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 中的扩散的速度更快。 结论:扩散的快慢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 ,分子运动越剧烈。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 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 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面光滑、干 净的铅柱吸引 在一起,下挂 钩码也不能把
他们拉开
拓展实验:体验分子间引力
问题1: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
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
思考: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二)分子热运动 • 实验1:硫酸铜溶液与清水之间的接触
第二天 第四天 第六天
六天后, 硫酸铜 与清水 之间的 界面模 糊不清
• 实验2:铅片与金片之间的接触
铅块
金块 实验前
铅块 金块
铅块 金块
叠放在一起
五年后
彼此扩 散一毫

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叫做扩散。
6.通过学会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技 巧,进一 步提高 化学计 算的能 力。
7.人生的苦难和挫折,实在是对人生的 一种造 就,战胜 挫折和 苦难就 会赢得 财富。
8.今天我们领悟了昌耀的人生体验,明 天我们 也要像 他那样 用自己 的顽强 意志去 直面挫 折,即使 身处孤 绝之境 ,也要 笑对人 生,走 向成功 的彼岸 !
分子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 由大量的分子、 原子构成的。
物质内的分 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
分子之间存 在引力和斥 力。
三、归纳小结
1.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 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因为种群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每 个个体 的细胞 中都有 成千上 万个基 因,这 样,每 一代就 会产生 大量的 突变。
2.有翅的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和无翅 的突变 类型, 这类昆 虫在是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类 昆虫却 因为不 能飞行 而避免 了被海 风吹到 海里淹 死。
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问题2: 既然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压
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
☆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要点: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
力表现为 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
大时,作用力表现为
。引力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r0 引力 < 斥力 • 当r>10r0 无作用力
《第十三章 内能》
一、新课引入
分子热运动
二、新课讲解
(一)物质的构成
如果把杯子打破,碎片还是玻璃。 经过多次分割,颗粒越分越小,如果不断的分 割下去,有没有一个限度呢?
保持物质原来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做分子。
分子到底有多小
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为头发丝直径的 百万分之一。
一滴水有多少分子呢?10亿人来数, 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3万年。
四、强化训练
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 下列正确的是( B )
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C.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中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解析】墨水在0℃的水中照样要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 是比在常温的水中慢一些而已,A不合题意;扩散是由分子不 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产生的,B符合题意;扩散在气体、液体、 固体间都可以进行,C不合题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会随温度 的升高而变快,温度越低,扩散会越慢,D不合题意.
4.当一个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时,它产 生的变 化的磁 场不仅 在邻近 的电路 中激发 出感应电动势,同样也在它本身激 发出感 应电动 势。 这种现象称为自感 ,由于自感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自 感电动 势。
5.通过学习并理解盖斯定律的内容,能 用盖斯 定律进 行有关 反应热 的简单 计算,培 养宏观 辨识与 微观探 析的核 心素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