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预期是宏观经济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
被作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执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弗里德曼和菲尔普斯
首先将预期运用于菲利普斯曲线,随后卢卡斯进一步研究预期,并在
此基础上建立了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公众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形成具有
动态反馈的预期。在现代货币政策理论框架中,预期同样在货币政策
效率决定中发挥核心作用。鲁德布施(Rudebusch,1996)研究认为,
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预期在通货膨胀过程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帕
洛维塔和维伦(Paloviita和Viren,2005)在对欧盟的通货膨胀进行
实证研究中就强调了这一点。欧菲尼德斯和威廉姆斯(Or-phanides和Willianms,2004)在对美国货币政策历史进行分析时也得出同样结论。所以,维持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环境,关键在于引导通货膨胀预期的
政策框架效率。当前,因为我国逐渐进入经济增长新常态,各种因素
错综复杂,加大了我国公众形成合理通胀预期的难度,在对未来通胀
预期时不可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只能利用有限的过去和当前的信息
做出有限理性预期。这种有限理性预期既可能与货币政策目标一致,
也可能相背离,使心理预期对货币政策的效应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转轨时期我国公众预期的特殊性加以研究,辅之以相
对应的措施加以准确引导,以减少其负面影响,并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
一、预期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理论基础
预期是普遍存有的,在进行经济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公众都是依据所
掌握的相关信息,在预期的支配下,做出消费、储蓄、投资等决策行为。
(一)传统预期理论发展传统预期理论主要建立在传统经济学完全理
性人基础之上,认为人们具有完全的理性在跨期选择中实现效用最大化。目前主要经历静态预期理论、外推型预期理论、适应性预期理论
及理性预期理论等四个理论阶段。其中静态预期理论认为人们在预期
时主要根据过去所获得的信息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主要是凭经验办事。外推型预期理论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对公众情绪的考虑,认为任何时期
的预期都等于前一时期的变量水平加上(或减去)一定比重的前两个
时期的该变量水平之差。适应性预期理论认为公众能够根据以前的预
期误差水准对每一时期的预期进行修正,改进之处在于加入隐含动态
调整假设,但是未考虑未来因素对预期的影响,当宏观经济突然上涨
至较高水平而呈现出不稳定时,适应性预期就暴露出未考虑到利用当
前信息的缺陷。穆斯、卢卡斯等人提出了理性预期理论克服了该缺点,认为公众在做出经济决策的过程中,会根据各种经济信息对当前的决
策相关的经济变量的未来值进行预期。罗伯特和卡罗尔(Robert和Carroll)提出了粘性预期的概念;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李亚拉结合中国
实际提出了粘性预期理论,修改了理性预期学派的完美假设,把“经
济人”分为两组,一组是适应性预期,一组是理性预期,两组人群相
互作用导致预期对行为影响产生粘性。
(二)货币政策异象分析根据理性预期学派观点,货币政策即使在短
期内,对产量和就业也是没有影响的。他们认为因为货币当局提升货
币供给时,总需求曲线右移,具有完全理性预期的公众完全了解这个
信息并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升对一般价格水平的影响,随即货币工资
应该提升,总供给曲线也会右移,结果市场很快再次出清,产量和就
业就保持在自然率水平上未发生变动,仅仅价格上涨了而已。但是按
照此说法,公众认识到提升工资会损害企业的长期发展时,具有理性
预期的公众,为了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合理”的做法应该是不会
要求提升工资或者按比例提升工资。虽然说工资提升会降低企业单位
利润,但是如果总需求扩大了,则企业利润并不一定会减少,而且从
长远看,即使利润减少了,如果市场份额扩大了,企业一般也是乐意的。如果伴随着通胀水平和工资的提升,劳动生产率也在提升,且幅
度超过了工资上涨的幅度,总供给曲线反而会右移,这些现象都与理
性预期学派观点相左。
(三)行为经济学对预期理论的延伸及扩展行为经济学有限预期理论
建立在行为人“有限理性”假设基础之上,与粘性预期理论有一定的
相似性,都认为人的预期不是理性预期,但是区别在于行为经济学有
限理性预期理论认为社会人没有完全的理性和完备的信息,预期的形
成不可避免要受到自身认知偏差和各种偏好的影响,作者认为这会形
成一种有限的粘性预期,社会中并不能清楚地划分适应性预期人群和
理性预期人群,即社会中所有参与者均为有限理性的“社会人”。公
众预期对决策的影响主要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具体
要受各种启发式偏差及框架依赖的影响。1.启发式偏差。启发式偏差
是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将复杂的信息处理和概率运算转化为简单的认
知判断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处理问题的一种信息
处理方式和决策过程。因为每个问题具体情境不同,因而利用自己过
去的经验来处理不同情境下的问题经常会造成错误的判断。如人们利
用大脑中已有事物的特点对眼前所见的事物进行归类会产生代表性偏差;人们在判断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时,还会根据该件事情回忆的水
准来判断,从而认为容易回忆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比较大,不容易回忆
的事情发生的概率比较小,这样就产生易得性偏差等。2.框架依赖。
框架依赖是指个体在面临一些不确定问题时做出的决策会受到它的经验、习惯、知识结构及所生活的环境等框架的影响。在框架依赖情况下,人们面对本质相同但是表现形式不同的问题也会做出不同的决策
或解决方法,因为框架依赖所造成的人们在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有很多
种表现形式。首先是损失厌恶。卡内曼和特韦尔斯基(Kahne-man和Tversky,1974)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面临等量的损失和等量的收益时,人们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同等损失和收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2.5:1,也就是说人们是损失厌恶(LossAversion)的。另外还会导致公众
自我控制问题,人们的时间偏好并不完全一致。在决策早期时,会希
望推迟该决策,而到投资决策晚期时,又会迫切地做出决策。
二、我国公众通胀预期特征及作用机理
理性预期条件在我国来说并不成立。理性预期要求人们利用过去、现
在和未来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以做出准确的判断,但是对于我国
这个飞速发展、经济结构快速调整的国家来说,公众要面对持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