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数证明问题
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方法
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方法素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正整数。
素数在数论、密码学、组合数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素数的存在一直是一个未解的问题,即是否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本文将介绍几种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方法。
方法一:反证法假设存在有限个素数,设它们为p1, p2, ..., pn。
根据素数的定义,这些素数必须满足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
因此,对于任意i(i=1, 2, ..., n),都有pi mod (i+1) = 1。
这是一个看起来合理的假设,但实际上它是不正确的。
因为如果存在一个比n+1大的素数pi+1,那么它必然能够整除pi mod (i+1) = 1,这与假设pi是素数相矛盾。
因此,反证法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素数。
方法二:数学归纳法对于任意正整数n,如果存在一个素数p,使得p乘以n+1也是一个素数,那么p乘以(n+1)也是一个素数。
根据这个推理,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素数的无穷性。
首先,对于任意正整数m,当m=1时,显然存在一个素数p=2是m 的倍数。
假设对于任意正整数k,当k大于等于n时,存在一个素数p 满足p乘以(k+1)也是一个素数。
那么对于任意正整数n+1,如果存在一个素数p使得p乘以n+2也是一个素数,那么p乘以(n+1)+1 = (p 乘以n+2)乘以p/n+2也是一个素数。
因此,这种方法也可以证明素数的无穷性。
方法三:集合覆盖法这个方法主要利用了集合覆盖的原理来证明素数的无穷性。
首先定义一个集合A={x∣x为素数或x∈(k, ∞)∪(∞, k+p)}。
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来证明它是无穷多的素数中的某一个。
例如:假设A中的所有元素都只能是某个整数k和k+p的整数倍(p为大于0的自然数),即如果A={a, a+d}并且a≤b≤b≤b+p并且a+d=p的话a就是一个固定的点则满足B的值可以为P可以定义为比该固定的值要小的最大的可能结果同理固定后下一个值为πP当令函数πP(x)=当x≤πP时,有无限多个点时且x≥πP+1时即B为无限个整数点中的任意一个值当令πP(B)=B-πP (B-1)=πP(B)-πP(B-2)+...=B-πP(B-N)+...-πP(1)+πP (0)可以得出函数πP(x)是递增的函数因此该函数一定会有无限个值由于B的值可以为无限个整数点中的任意一个值所以有无限个素数方法四:组合数学法这种方法主要利用了组合数学中的一些性质来证明素数的无穷性。
素数个数公式及有关猜想证明
素数个数公式及有关猜想证明引理:若21=p ,32=p ,…j p …,i p ,为连续素数,1≤j ≤i,且j p | n ,1≤m ≤n ,则 m ≠0(mod j p ) 的数的个数)(n y i 可表示为∏=-⋅=ij ji p n n y 1)11()(. 证明:I.当i=1时,∵ 1p =2 , 1p |n ∴ )11()211(2)(11p n n n n n y -⋅=-⋅=-= 结论成立。
Ⅱ.假设i=k 时,结论成立,即:∏=-⋅=kj jk p n n y 1)11()( 成立。
当i=k+1时,∵ 1p |n ,2p |n ,…, k p |n ,据归纳假设 ∴ ∏=-⋅=kj jk p n n y 1)11()( 因为1+k p |n ,所以 m=o (mod 1+k p ) 的数有1+k p n个, 去了k p p p ,,,21 的倍数后,余 ∏=+-⋅kj jk p p n 11)11( 个 ∴ ∏∏=+=+-⋅--⋅=kj j k kj j k p p n p n n y 1111)11()11()()11()11(11+=-⋅-⋅=∏k kj j p p n ∏+=-⋅=11)11(k j j p n∴ i=k+1时,结论 ∏+=+-⋅=111)11()(k j jk p n n y 成立。
由I 、Ⅱ,当i 为任何正整数,结论都成立。
引理证毕。
定理1:(素数个数连乘积式公式):若21=p ,32=p ,…k p …,i p为连续素数,0≤k ≤i 且k pn 的素数个数记为π(n),则有公式π(n )=2+ 221111()(1)k ik k k j j p p p λ+==⎡⎤--⎢⎥⎢⎥⎣⎦∑∏+g(n)其中g(n)满足:-)(1+i p π<g(n)< )(1+i p π,λ微单减。
证明: ∵ n =1+(4-1)+(9-4)+(25-9)+…+)(221k k p p -++…+)(2i p n - 区间 (212,+k k p p )的整数去掉21=p ,32=p ,…k p 的倍数后,余下全为素数。
素数个数公式及有关猜想证明
素数个数公式及有关猜想证明引理:若21=p ,32=p ,…j p …,i p ,为连续素数,1≤j ≤i,且j p | n ,1≤m ≤n ,则 m ≠0(mod j p ) 的数的个数)(n y i 可表示为∏=-⋅=ij ji p n n y 1)11()(. 证明:I.当i=1时,∵ 1p =2 , 1p |n ∴ )11()211(2)(11p n n n n n y -⋅=-⋅=-= 结论成立。
Ⅱ.假设i=k 时,结论成立,即:∏=-⋅=kj jk p n n y 1)11()( 成立。
当i=k+1时,∵ 1p |n ,2p |n ,…, k p |n ,据归纳假设 ∴ ∏=-⋅=kj jk p n n y 1)11()( 因为1+k p |n ,所以 m=o (mod 1+k p ) 的数有1+k p n个, 去了k p p p ,,,21 的倍数后,余 ∏=+-⋅kj jk p p n 11)11( 个 ∴ ∏∏=+=+-⋅--⋅=kj j k kj j k p p n p n n y 1111)11()11()()11()11(11+=-⋅-⋅=∏k kj j p p n ∏+=-⋅=11)11(k j j p n∴ i=k+1时,结论 ∏+=+-⋅=111)11()(k j jk p n n y 成立。
由I 、Ⅱ,当i 为任何正整数,结论都成立。
引理证毕。
定理1:(素数个数连乘积式公式):若21=p ,32=p ,…k p …,i p为连续素数,0≤k ≤i 且k pn 的素数个数记为π(n),则有公式π(n )=2+ 221111()(1)k ik k k j j p p p λ+==⎡⎤--⎢⎥⎢⎥⎣⎦∑∏+g(n)其中g(n)满足:-)(1+i p π<g(n)< )(1+i p π,λ微单减。
证明: ∵ n =1+(4-1)+(9-4)+(25-9)+…+)(221k k p p -++…+)(2i p n - 区间 (212,+k k p p )的整数去掉21=p ,32=p ,…k p 的倍数后,余下全为素数。
实验二 素数问题
练习九 在二维坐标面上标出点列 ( n, π ( n)), n = 1,2,L, N ,(取 不同的 N ,如1000,10000等).也可以用折线将点连 起来.观察 π (n) 趋于无穷的趋势,将它同 y = x , y = x 比较,你会有什们结论?类似地观察点列 ( n, π ( n) / n) 和 ( n, π ( n) / n ) 以及 ( n, π ( n) /( n / Log( n))) .你能据此猜 测趋于无穷的极限的阶吗?
Mersenne素数是极其稀少的.借助大型计算机, 截止96年11月,数学家仅发现了34个Mersenne素数. 它们对应的 n是:
2,3,5,7,13,17,19,31,61,89,107,127,521,607,1279,2203, 2281,3217,4253,4423,9689,9941,11213,19937,21701, 23209,44497,86243,123049,216091,756839,859433, 1257787,1398269.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数学家Fermat和Ruler等 就研究过这类公式.1640年Fermat在给Mersenne 的信中指出,对所有的整数 n, Fn = 2 2 + 1 永远是素数. 的确F0 = 3, F1 = 5, F2 = 7, F3 = 257, F4 = 65537 ,都是素数. 然而,1732年,大数学家Ruler指出,F5 = 4294967297 不是素数,他并且找到了F5 的因子分解.此后,人们分 别证明了 F6 与 F7都是合数,并得到了它们的素因子分 解.实际上,有人猜测 Fn 当 n > 4时都是合数.
进一步的问题 关于素数,存在许许多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吸 引众多的数学家及业余爱好者.下面我们介绍几个 供有兴趣的同学参阅. Goldbach猜想 Bertrand猜想 大整数的素因子分解 完全数 孪生素数 青一色数的素性
素数的几种判断方法和实现
PS:本来没有决心把这个东西写完的,结果早上写到一半,出去吃个饭,没保存,回来手一抖直接关掉了,好不容易写了一大半了,只能重新写了,坑爹啊,但就是这个插曲,本来还没有决心的我,一下子却坚定了信念,一点要把这个东西写完。
就这样开始吧BY:Lee下面,我们重新开始═══════════════════════════════════════════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素数呢═══════════════════════════════════════════也许你会认为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事实上,世界上任何一个问题,都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1 + 1 是否等于2 ,这便是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呵呵。
突然想把这个东西换一种风格来写了,就这样扯淡扯下去吧。
扯的时候文章中多少有内容来自于网络,没有侵权的意思,如果作者看到还请见谅。
═══════════════════════════════════════════下面正式进入正题═══════════════════════════════════════════一、朴素判断素数═══════════════════════════════════════════1. 这种方法被誉为笨蛋的做法:一个数去除以比它的一半还要大的数,一定除不尽的,这还用判断吗??很容易发现的,这种方法判断素数,对于一个整数n,需要n-2 次判断,时间复杂度是O(n)在n非常大或者测试量很大的时候,这种笨蛋做法肯定是不可取的。
2. 改进一下下小学生的做法:3. 再改进一下聪明的小学生的做法对于一个小于n的整数X,如果n不能整除X,则n必定不能整除n/X。
反之相同一个明显的优化,就是只要从2枚举到√n 即可。
因为在判断2的同时也判断了n/2。
到√n时就把2到n-1都判断过了。
在这里,这个聪明的小学生还用了i*i <= n 来代替sqrt(n),这里是避免了调用函数sqrt(),其消耗时间很大,特别是在大量数据测试的时候消耗很明显。
费马小定理 素数判定 蒙哥马利算法
费马小定理素数判定蒙哥马利算法(强烈推荐)2009-11-07 12:42费马小定理素数判定蒙哥马利算法约定:x%y为x取模y,即x除以y所得的余数,当x<y时,x%y=x,所有取模的运算对象都为整数。
x^y表示x的y次方。
乘方运算的优先级高于乘除和取模,加减的优先级最低。
见到x^y/z这样,就先算乘方,再算除法。
A/B,称为A除以B,也称为B除A。
若A%B=0,即称为A可以被B整除,也称B可以整除A。
A*B表示A乘以B或称A乘B,B乘A,B乘以A……都TMD的一样,靠!复习一下小学数学公因数:两个不同的自然数A和B,若有自然数C可以整除A也可以整除B,那么C就是A和B的公因数。
公倍数:两个不同的自然数A和B,若有自然数C可以被A整除也可以被B整除,那么C就是A和B的公倍数。
互质数: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它们只有一个公因数1,则称它们互质。
费马是法国数学家,又译“费尔马”,此人巨牛,他的简介请看下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BasicStudy/LearnColumn/Maths/shuxuejiashi/j12.htm费马小定理:有N为任意正整数,P为素数,且N不能被P整除(显然N和P互质),则有:N^P%P=N(即:N的P次方除以P的余数是N)但是我查了很多资料见到的公式都是这个样子:(N^(P-1))%P=1后来分析了一下,两个式子其实是一样的,可以互相变形得到,原式可化为:(N^P-N)%P=0(即:N的P次方减N可以被P整除,因为由费马小定理知道N的P次方除以P的余数是N)把N提出来一个,N^P就成了你N*(N^(P-1)),那么(N^P-N)%P=0可化为:(N*(N^(P-1)-1))%P=0请注意上式,含义是:N*(N^(P-1)-1)可以被P整除又因为N*(N^(P-1)-1)必能整除N(这不费话么!)所以,N*(N^(P-1)-1)是N和P的公倍数,小学知识了^_^又因为前提是N与P互质,而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为它们的乘积,所以一定存在正整数M使得等式成立:N*(N^(P-1)-1)=M*N*P两边约去N,化简之:N^(P-1)-1=M*P因为M是整数,显然:(N^(P-1)-1)%P=0即:N^(P-1)%P=1============================================积模分解公式先有一个引理,如果有:X%Z=0,即X能被Z整除,则有:(X+Y)%Z=Y%Z这个不用证了吧...设有X、Y和Z三个正整数,则必有:(X*Y)%Z=((X%Z)*(Y%Z))%Z想了很长时间才证出来,要分情况讨论才行:1.当X和Y都比Z大时,必有整数A和B使下面的等式成立:X=Z*I+A(1)Y=Z*J+B(2)不用多说了吧,这是除模运算的性质!将(1)和(2)代入(X*Y)modZ得:((Z*I+A)(Z*J+B))%Z乘开,再把前三项的Z提一个出来,变形为:(Z*(Z*I*J+I*A+I*B)+A*B)%Z(3)因为Z*(Z*I*J+I*A+I*B)是Z的整数倍……晕,又来了。
素数有无穷个的证明方法
方法一反证假设素数是有限的,假设素数只有有限的n个,最大的一个素数是p设q为所有素数之积加上1,那么,q = (2 * 3 * 5 * …… * p )+ 1不是素数那么,q可以被2、3、……、p中的数整除而q被这2、3、……、p中任意一个整除都会余1,与之矛盾所以,素数是无限的。
方法二假设素数是有限的,假设素数只有有限的n个,最大的一个素数是p设q为所有素数之积加上1,那么,q = (2 * 3 * 5 * …… * p )+ 1不是素数若q能被小于q的数整除,情况有两种,被小于q的素数或被小于q的合数。
小于q的素数也就包括在2,3,5,…… p 中,明显不能被他们整除;如果能被小于q的合数m整除,合数m又可以分为两个更小的素数相乘,设m=s*t,则s<m<q,t<m& lt;q,那么q肯定能被s或t中的任何一个整除,而s和t都是小于q的素数,都不能整除q,所以就矛盾。
)方法三假设存在最大的素数P,那么我们可以构造一个新的数2 * 3 * 5 * 7 * ... *P + 1(所有的素数乘起来加1)。
显然这个数不能被任一素数整除(所有素数除它都余1),这说明我们找到了一个更大的素数。
这里,我们将再提供两种新的证明方法,来自cut-the-knot两篇新文。
用Fermat数证明素数无穷多Fermat数是指形为2^(2^n)+1的数,我们把2^(2^n)+1记作F(n),其中n可以取所有自然数。
显然所有的Fermat数都是奇数。
一会儿我们将看到任两个Fermat数都是互素的,也就是说,每一个Fermat数的每一个素因子都与其它Fermat数的素因子不同。
这也就说明,素数个数有无穷多。
引理1:F(0) * F(1) * F(2) * ... * F(n-1) = F(n) - 2, n>=1证明:数学归纳法。
F(0)=3且F(1)=5,那么k=1时显然成立。
假设k=n成立,则当k=n+1时:F(0) * F(1) * F(2) * ... * F(n)= ( F(0) * F(1) * F(2) * ... * F(n-1) ) * F(n)= ( F(n)-2 ) * F(n)= ( 2^(2^n)-1 ) * ( 2^(2^n)+1 )= 2^(2^(n+1))-1= F(n+1)-2引理2: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自然数n和m,有F(n)和F(m)互素。
素数有无穷多个的几个证明
关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几个证明构造法:1.欧几里得证法:证:假设素数只有有限个,设为q 1,q 2,...q n ,考虑p=q 1q 2...q n +1。
显然,p 不能被q 1,q 2,...q n 整除。
故存在两种情况:p 为素数,或p 有除q 1,q 2,...q n 以外的其它素因子。
无论何种情况,都说明素数不止有限个。
假设错误,所以素数有无穷多个5.|2.设p 1,...,p n 是n 个两两不同的素数。
再设A r 是其中任意取定的r 个素数的乘积。
证明:任一p j (1≤j ≤n)都不能整除 p 1...p n /A r +A r ;由此推出素数有无穷多个。
证:因为p j 若不是A r 的因子,必然是p 1...p n /A r 的因子;或者,p j 若是A r 的因子,必然不是p 1...p n /A r 的因子。
因此,p 1...p n /A r +A r 或者是素数,或者除p 1,...,p n 之外有其它素因子。
无论何种情况,都说明素数不止有限个。
假设错误,所以素数有无穷多个。
3.级数法:假若素数只有有限个p 1,...,p s .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 必有 1111)11...()11(n 1--=--<∑s Nn p p 。
由此推出素数有无穷多个。
证:1111)11...()11(n 1--=--<∑s Nn p p )1)...(111--=s s p p p p ()111)...(1-111s p p -=( )1...11)...(1...111(1211∞+∞++++++++=s s p p p p p∑+∞==11n n (因为任意正整数都可以表示成素数或素数的乘积) 故上式成立。
因为级数∑+∞=11n n 递增,趋于正无穷大,由上式1111)11...()11(n 1--=--<∑s Nn p p 可知:素数有无穷多个。
(否则,上式右侧为常值)4.Fermat 数法:设n ≥0,F n =n22+1.再设m ≠n.证明:若d>1,且d|F n ,则d 不整除F m .由此推出素数有无穷多个。
素数有无穷多个证明用反证法来证明
素数有无穷多个证明用反证法来证明【序言】数学是一门充满无限魅力的学科,而素数则是数学世界中一道闪亮的珍宝。
在古老的数学领域中,素数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研究与探索的对象。
素数的奥秘由来已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问题之一就是"素数是否有无穷多个?"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数学家们。
然而,通过反证法的证明,我们能得出结论:素数是无穷多的。
【正文】1. 反证法的基本原理反证法是一种证明方法,通常用于证明矛盾陈述的无效性。
它的基本思想是假设待证明的命题不成立,然后通过推理得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在素数有无穷多个的证明中,我们也将运用反证法来推理。
2. 假设素数只有有限多个我们假设所有素数只有有限多个,即存在一个由所有素数构成的有限集合。
令其为P={p_1, p_2, p_3, ..., p_n},其中p_n是最大的素数。
3. 构造新的素数考虑一个数M=p_1 * p_2 * p_3 * ... * p_n + 1。
根据我们的假设,M 必然不是素数,因为它不能被集合P中的任何一个素数整除。
这就引出了矛盾。
4. 矛盾的推理我们将M进行因式分解,得到M=(p_1 * p_2 * p_3 * ... * p_n + 1) = p_1 * p_2 * p_3 * ... * p_n + 1。
可以看出,M除以任何一个素数p_i 后,余数都是1。
这意味着M不是任何一个已知素数的倍数,也就是说M不能被P集合中的任何素数整除。
5. 得出矛盾结论根据反证法的思想,由于M不是素数,那么M必须是另一个新的素数。
但这与我们假设的P集合包含了所有素数矛盾,因为M是一个不在P集合中的素数。
【总结】通过反证法的证明,我们得出结论:素数是无穷多的。
这个证明方法的关键在于构造了一个新的数M,它不属于已知的素数集合,也不是已知素数中的任何一个的倍数。
我们可以推断出,素数并不是有限的,而是无限的。
素数的无穷性证明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更具有哲学层面上的深意。
关于素数的几个定理
关于素数的几个定理定义: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1和它自身外,不再有其他因数的自然数叫做素数,也叫质数。
在研究素数方面,随着数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素数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般而言,素数可以有效地应用在信息安全,比特币系统,伪随机数等领域。
目前,研究素数的定理有以下几种:1.马小定理:若 $a$一个正整数,且 $p$ 为质数,则 $a^{p-1} equiv 1 (mod p)$2.定理:若 $a$一个正整数,且 $p$ 为质数,则 $a^{p-1} - 1$ $p$除 3.拉定理:质数 $p$足:$(p-1)! equiv -1 (mod p)$4.斯维加斯定理:若 $a$一个正整数,且 $p$ 为质数,则 $a^{2} equiv a (mod p)$ 5.斯定理:若 $a$一个正整数,且 $p$ 为质数,则 $p$好有且只有$(p-1)/2$ 个解,即$a^{k} equiv -a (mod p)$中k的取值在$1,2,...,(p-1)/2$ 之间费马小定理是的第一个关于素数的定理,由法国数学家费马构造出来的。
它是一种非常简单而有用的定理,该定理是用来判断一个正整数是否是质数的一种方法,但它也有它的局限性,即若$a$ 不是$1$$p-1$,那么此定理就不适用了。
如果$a$ 不是$1$$p-1$,那么可以使用小定理,即:$a^{p-1} - 1$ $p$除,这证明了它也是一种判断质数方法。
同时,欧拉定理则是关于质数的第一个大定理,它探究了质数和阶乘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了$(p-1)! equiv -1 (mod p)$结论。
拉斯维加斯定理指出,若$a$一个正整数,且 $p$ 为质数,则$a^{2} equiv a (mod p)$,即任何一个质数都满足$a^{2} - a$是它自身的倍数。
最后,高斯定理则认为,若$a$一个正整数,且 $p$ 为质数,则 $p$好有且只有 $(p-1)/2$ 个解,即$a^{k} equiv -a (mod p)$中k的取值在 $1,2,...,(p-1)/2$ 之间。
埃拉托色尼素数筛选法的证明及原理
埃拉托⾊尼素数筛选法的证明及原理⼀、什么是素数? 素数⼜称为质数。
素数定义为在⼤于1的⾃然数中,除了1和它本⾝以外不再有其他因数。
素数在⽇常中最多的应⽤就是加密算法,例如RSA加密算法就是基于来实现的。
RSA算法会随机⽣成两个1024位的质数相乘,要破解密码必须对乘积做质因数分解,⽽1024位的质因数分解是⾮常困难的。
⼆、如何快速的算出⼩于某个数的所有素数? 从素数的概念上似乎可以很快得出⼀个算素数的公式,即将⼀个数循环做除法,从1⼀直除到它本⾝,如果中途只有被1和⾃⼰整除了这个数便是素数了,这样的计算效率是⾮常差的,因为他会不停的遍历整个数据范围。
我们来试着跑⼀下它的效率:#求10万以内的素数import datetimestart = datetime.datetime.now()for i in range(2,100000):for j in range(2,i):if i%j == 0:break#else:#print(i)stop = datetime.datetime.now()print(stop-start) 运⾏结果: 0:01:04.326679 ,在没有print的情况下竟然⽤了1分多钟,并且数字越⼤计算越慢。
这样的效率肯定是不被允许的。
下⾯介绍⼀种最常见的质数算法的原理:三、埃拉托⾊尼素数筛选法 埃拉托⾊尼是⼀名古希腊的地理学家,他是世界上第⼀个计算出地球周长的⼈。
埃拉托⾊尼素数筛选法可以很快速的计算出1到N之间的所有素数。
将n开根号,即N^0.5,去掉2到N^0.5中所有素数的倍数,剩下的数便都是素数了。
例如求1到25中的素数有哪些,第⼀步是将25开根号,得到5;第⼆步将2到5的素数取出来,分别是2、3、5;再将2到25中且是2、3、5的倍数的数去掉,即去掉4、6、8、9、10、12、14、15、16、18、20、21、22、24、25,剩下2、3、5、7、11、13、17、19便是1到25中的所有素数了。
素数的判断试除法的证明
素数的判断试除法的证明哎呀,今天咱们聊聊素数的事儿,特别是如何用试除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素数。
你说素数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吧?就是只能被1和它自己整除的数。
嗯,举个简单的例子,2、3、5、7这些都很典型,它们没法再被其他数整除,简直就是数中的“小孤儿”,独立又特别。
不过呢,素数的判断,可不像咱们吃个饭那么简单,得用点方法,尤其是那种“试除法”,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试一试,看一看,没啥难度,咱们慢慢聊。
说到试除法,其实它的核心思想就俩字——“试”。
对,就是不停地试,去看看某个数能不能被前面的小数整除。
咱们可以从2开始,试试这个大数是不是能被2整除,试不成就试3,3试不成就试4,5,6,反正,试一试,能整除就不是素数,不能整除才有可能是素数。
是不是很简单?但是别小看这试除法,它可是有点小技巧的。
比如,咱们在试的时候,实际上不用试到这个数本身去。
你想啊,假设你有一个大数,比如100。
你总不可能从2一直试到100吧,那不就累死了?试到100的平方根就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个数能被某个大于平方根的数整除,那它必定会有一个小于平方根的因数。
这可不是瞎说,数学上是有道理的,真正的聪明之举。
嗯,假设咱们现在有个数98,想看看它是不是素数,先别急,别一上来就开始试2、3、5、7什么的。
先来个聪明的操作,咱们先算它的平方根,大约是9.8。
意思就是说,咱们只要试到9就够了。
试完了9,这个数要是没被任何一个小于等于9的数整除,那就说明它是素数。
98是不是素数呢?嗯,你自己试一下,98除以2,除得开!嘿,结果出来了,98根本就不是素数,它能被2整除,所以它有别的因数,跟素数没啥关系。
不过你可能会觉得,试除法是不是有点“冗余”?是呀,它有点费事儿,得一个个地试。
可别忘了,数学家们在发明这些方法时,往往是要在没有计算器、没有电脑的年代,靠着头脑和纸笔硬算的。
所以呀,咱们现在做这些题目,既能练脑,又能感受一下昔日数学大牛们的智慧。
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精确公式及其证明方法
梅森素数分布规律精确公式及其证明方法梅森素数是指形如2^p-1的素数,其中p也是素数。
这种特殊的素数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因此研究梅森素数的分布规律及其精确公式一直是数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最近,一组数学家研究出了梅森素数的分布规律精确公式及其证明方法。
该公式表明:在自然数范围内,梅森素数的数量与p的值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
M(p) = (2^p-1)/(p*ln2)
其中,M(p)表示范围在2^p-1以内的梅森素数的数量。
这一公式可以非常准确地计算梅森素数的数量,并且经过了严密的证明。
该证明方法采用了数学中的一些高级技术,如解微分方程、利用级数展开、利用调和级数等,充分利用了数学学科的交叉性。
通过对这些技术的灵活运用,数学家们成功地证明了该公式的正确性,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这一公式的发现为梅森素数的研究提供了更深入和准确的分析工具,对于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素数无穷多个的证明
素数无穷多个的证明
“素数无穷多个”是一个深奥的数学命题,很多人一直在思考它的证明问题,尤其是在古希腊科技文明最辉煌的时期,很多伟大的数学家都试图寻找关于这个结论的实证证明。
证明素数无穷多个的论点,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
首先,从结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数正好被几个不同的素数整除,那么它一定是一个合数(即一个由素数组成的数)。
这表明,任何非
素数必须被至少一个,甚至多个素数整除,因此,素数的数量必定比合数的数量多,也就说明素数一定是无穷多个的。
其次,从抽象角度来讲,每一个数字都可以看作一个自然数,且有它自身的素数和合数,自然数随着增加而无穷无尽,因此,所有的自然数都可以由不断增加的素数构成,因此,素数仍然是无穷多个的。
第三,从对比角度来看,一个数可以被任何一个素数整除,但是不可能被它自身整除,也就是说,只有素数能够被它自身整除,而合数则不可能,所以素数的数量也自然要比合数的数量多,也就说明素数无穷多个。
最后,从几何角度来看,可以构建一个无限大的正方形,而每一个正方形都包含一个素数,那么以这个形状就能够构造出一个无限多个素数的集合,从而证明素数无穷多个的结论。
以上就是素数无穷多个的结论的证明,经过以上的证明,我们可以确信素数无穷多个的结论,可见数学在研究复杂科学问题时是多么的强大。
素数有无穷多个证明用反证法来证明
【主题】素数有无穷多个证明用反证法来证明在数学领域中,素数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素数即大于1的自然数中,除了1和自身外没有其他因数的数,例如2、3、5、7等。
而关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命题。
事实上,这一命题最早的证明方法可追溯至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他的证明方法被称为反证法。
反证法是数学证明中一种重要的推理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对于欲证结论的否定或推断进行推导与推理,进而产生矛盾或荒谬,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
在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命题时,反证法被广泛应用,实现了对这一命题的有力证明。
假设素数只有有限个,以p1, p2,..., pn表示其中的n个素数。
我们令P=p1*p2*...*pn+1,显然P大于1且不属于p1, p2,..., pn中的任何一个素数,因此P要么本身为素数,要么可以分解为素数的乘积。
如果P是素数,那么P就是另外一个大于p1, p2,..., pn的素数,与原命题矛盾;如果P可分解为素数的乘积,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新的素数q,它也是大于p1, p2,..., pn的素数,同样与原命题矛盾。
由此可知,假设素数只有有限个的前提是错误的,因此素数有无穷多个。
从反证法的证明过程可以看出,它的思路非常巧妙。
利用了对假设的否定和推理的推导,最终达到了证明命题的目的。
在具体的证明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深入探讨素数的性质以及推论,比如素数分布的规律、素数对和孪生素数等。
个人观点上,我认为反证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在证明命题的过程中十分灵活且高效。
它不仅在数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同时也对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有着一定的锻炼作用。
另外,素数有无穷多个的命题在数学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的证明方法也成为了数学启蒙教育中的典范之一。
总结而言,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对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证明方法有了更为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反证法的灵活应用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推理的逻辑和思路,而素数有无穷多个的命题也为我们呈现了数学发展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
素数的倒数和发散证明
素数的倒数和发散证明
嘿,朋友!咱们今天来聊聊素数这个神奇的东西。
你知道啥是素数不?简单说,就是那些除了 1 和它自身,不能被其他数整除的自然数,像 2、3、5、7 这些。
素数就像数学世界里的独行侠,独特又神秘。
素数的倒数
那素数的倒数又是啥呢?比如说 2 的倒数是 1/2,3 的倒数是1/3。
素数的倒数看起来好像没啥规律,但这里面可藏着大秘密!
证明素数的倒数和发散
为啥说素数的倒数和是发散的呢?咱们来一步步看。
如果素数的倒数和是收敛的,那就意味着它会有一个有限的和。
但是,咱们通过一系列复杂又巧妙的数学推理和计算会发现,这个和会越来越大,没有尽头,根本停不下来!就好像一辆没有刹车的车,一直往前冲。
具体咋证明呢?这可涉及到好多高深的数学知识,什么级数啦,极限啦。
但咱们简单理解一下,就是随着素数越来越大,它们的倒数虽然越来越小,但是数量众多,加起来的和就会无限增大。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数学超级有趣又神奇?。
素数的妙用
素数的妙用在数学史上,素数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秘的数字,它们自始至终都是让人们惊叹的数字。
素数的妙用也在一直研究和发展,甚至被很多著名的数学家用来求解自己的研究问题。
首先,素数可以用来解决各种概率问题。
例如,素数可以用来解决马赛克问题,即如何填充一个复杂的图形,使其看上去像一个简单的图形,而不会失去任何重要信息。
另一个用素数解决的概率问题是著名的随机数问题,它主要用于加密数据传输,当数据经过再加密时,只有能够正确猜测素数的人才能解密信息。
其次,素数可以用来解决几何问题。
例如,有一种叫做“哥德尔-拉姆贝尔惊奇”的数学游戏,就是利用素数来解决特定的几何图形问题。
玩家可以用这些素数来帮助他们拼出一个给定形状,并且在达到最优解的时候,也可以用素数来证明这一点。
此外,素数还可以用来确定一个图像的面积,也可以用来计算几何图形中特定点的相互距离。
利用素数,还可以求解狭义线性方程组的答案。
例如,有一个狭义线性方程组,它可以利用素数来计算出它的答案,而这个答案能被用来解决更多复杂的问题。
素数还可以用来计算某个图像的最优解。
此外,素数还可以帮助减少计算机中的查找和排序时间,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利用素数的规则可以让计算机快速地找到所需的数据,而不必浪费过多的时间去搜索。
最后,素数还可以用来解决数论中的各种问题,例如求解因数分解,以及素数因子的计算等。
因为这样的问题往往是计算极其复杂的,但利用素数就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提高计算效率。
总而言之,素数是一种神秘而又神奇的数字,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概率、几何、数论等各种问题,极大地提高效率,有效地节省时间,而且也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查找和排序操作。
所以,素数的妙用是非常多样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N平方加1型的素数是无穷多的
关于形如N 2+1的素数问题摘要:本文建立了一种筛法,用这种筛法证明了形如12+N 的素数是无穷多的. 关键词:素数 剩余类 筛法予备知识要讨论形如12+N 的素数问题,除1以外,只须对N 是偶数的情况加以研究. 引理一:形如14+k 的素数可以表为一偶一奇两数的平方和, 并且表法是唯一的.2214t s k p +=+= <1>其中s 表示偶数,t 表示奇数,[1]引理二:若12+N 为合数,则它能表为一偶一奇两数的平方和.2221v u N +=+ <2>其中u 表示偶数,v 表示奇数,并且v>1.因为这里只讨论N 是偶数的情况,由引理一极易推得.引理三:若<2>成立,则12+N (没有)4(mod 3的素因子)由纯)4(mod 1的素因子组成.[2] 引理四:若<2>成立,则18±=h v ,即222)18(1±+=+h u N <3> 证明:见[3].引理五:若12+N 含有素因子2214t s k p +=+=,则12+N 除以P 所得的商也能表为一偶一奇两数的平方和.即))(()18(12222222y x t s h u N ++=±+=+ <4>其中x 表示偶数,y 表示奇数. 证明:见[1],[4].一个基本定理由 ))(()18(12222222y x t s h u N ++=±+=+ <4> 将上面等式的第三部分展开得:222222)()())((ty sx tx sy y x t s ±+±=++ <5>比较<4>,<5>得:tx sy N += <6>即满足<6>的N 的12+N 的数必含素因子P.为了确定N ,我们将<6>化简, 继续比较<4>,<5>得到以下四个一次方程组,并加以讨论.⎩⎨⎧=-+=+118ty sx h ty sx 从这个方程组解得: 14+=h sx , 此与s,x 为偶数相矛盾, 即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118ty sx h ty sx 从这个方程组解得: 14,4+==h ty h sx .从这个方程组解得: 14,4-==h ty h sx ,.⎩⎨⎧-=--=+118ty sx h ty sx 从这个方程组解得: 14-=h sx , 此与s,x 为偶数相矛盾, 即这种情况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得到:144±==h ty hsx即 s hx 4=th y 14±= <7> 将<7>代入<6>得:sts hp st s t s h s h t t h s tx sy N 22224)(44.14.±=±+=+±=+= <8> <8>式说明:对于任意给定的形如14+k 的素数,总有满足<8> 的两类N ,这样的N 使12+N 为含有素因子14+=k p 的合数. 于是我们得到基本定理.定理一:对于任意给定的形如14+k 的素数P,总存在这样的N ,即以P 为模的两个剩余类的N ,对于如此的N ,它的平方加1为含有素因子14+=k p 的合数. 即11,-≤≤±=P R R Pm N . 有下式成立 PQ N =+12. <9>计算方法以下我们给出满足<9>的两类N 的计算方法.sts hp N 24±= <8>取以P 为模, 由于h 的任意性, 不妨设4h 含有因子s, 则<8>变为:tsp N ±=λ <10>由于λ的任意性, t 可以整除λp,但是1),(=t s ,除t=1以外, t 不能整除s.所以,除t=1以外,不能用<10>求出满足<9>的两类N . 为此需要加以变换.由于λ的任意性,不妨设μλλ±=t 0,并且设t r r t P <<+=0,δ一并代入<10>得⎩⎨⎧=--=+118ty sx h ty sxtsr p N +±±=μμδλ0 <11>由μ任意性,取适当的μ使)(mod 0t s r ≡+μ.则)(0tsr p N ++±=μμδλ <11>.这样以来.公式<11>就给出了求满足<9>的两类N 的具体计算方法. 我们还可以给出求满足<9>的另外一种具体计算方法. 将<8>加以变形stt p h st t p hp stt t s hp st s hp N 222222)14(444 ±=±=±±=±= <12>取以p 为模,由于h 任意性,不妨设14±h 含有因子t,则<12>变为stp N ±'=λ <13>由λ'的任意性,不妨设μλλ±='s ,0'设s r r s P <'<'±'=0,δ ,将这两个式子同时代入<13>得:str p N +''±''±'=μδμλ0<14>由于μ'的任意性,取适当的μ'使)(m od 0s t r ≡+''μ 得)(0st r p N +''+''±'=μδμλ <14>公式<14>就又给出了满足<9>的两类N 的又一种方法.例1:对P =5.求出两类N ,使12+N 含有因子5.解: ∵1,2,12522=-+==t s p .可以用公式<10>直接计算. 25±=λN .因为120+N 为素数, 它也是14+k 的素数,所以对于形如120+N 的素数.求出两类N , 使12+N 含有素因子120+N ,可利用公式<10> 直接计算.例2:对P =193.求出两类N ,使12+N 含有因子193. 解:1,16,112161934,27,47271937,12,71219322='='+⨯-==+⨯===+==r r t s p δδ方法一:利用公式<11>将4,27,7,12====r t s δ代入<11>得:4...........112193)4108(193)712427(193)(0000=±=+±=++±=++±=μλλμμλμμδλt sr p N 方法二:利用公式<14>,将1,16,7,12='='==r t s δ 代入<14>得5..............81193)180(193)12716(193)(0000='±=+±=+'+'±=+''+''±=μλλμμλμδμλs tr p N由公式<11>和公式<14>求出的两类N 表面上是不一致的,实际上是一致的. 为了形式的一致,我们对用方法一求出两类N 稍加变形得:1..........81193)81()1(193112)193()1(193112193000000±='±'=±-±=±±-±=±=λλλλλλN 一般说来,对于以P 为模的两个剩余类pm±R.如果约定 k p R 2210=-<<,不管用公式<11>,还是用公式<14>求出的两类N 是唯一确定的.至于具体计算时究竟用那个公式, 要看用那个公式使计算简单一点而定.H 筛法由基本定理及求满足<9>的两类N 的具体计算方法加以深究. 实际上是创立了一种特殊的新的筛法,这里我们记为H 筛法.即用这种筛法,用形如14+k 的素数去筛N,筛出的N 使12+N 都是合数,而留下的都是12+N 的素数.H 筛法是用下述办法进行的:N 是所有偶数.首先用5去筛,筛出两类25±=λN ,这两类N ,使12+N 都是含有因子5的合数. 然后用13去筛,筛出两类513±=λN ,这两类N ,使12+N 都是含有因子13的合数. 其次用17去筛,筛出两类417±=λN ,这两类N ,使12+N 都是含有因子17的合数. ..................依次用素数14+=k p j 去筛,筛出两类R Pm N ±=,这两类N ,使12+N 都是含有因子j p 的合数.形如N 2+1的素数是无限多的我们注意到:用5去筛,有52的N,使12+N 为合数.用13去筛 , 有132的N,使12+N 是合数.用17去筛,有172的N,使12+N 是合数,……,用素数14+=k p j 去筛,有r p 2的N,使12+N 是合数.我们又注意到:在12+N 的数中,含因子5的占52,含因子13的占132,.....,含因子p J 的占r p 2J .既含因子5,又含因子13的13252⨯ ,......,既含因子5,又含因子13,...,又含因子p J 的占 rp 2...13252⨯⨯⨯ 如果用5去筛,那末去掉含因子5的,把所有12+N 作为1. 那末剩余部分是521-如果单独用13去筛,那末剩余部分是1321-.如果既用5去筛, 又用13去筛.那末剩余部分是 13252132521⨯+--如果单独用17去筛,那末剩余部分是1721-.因既含因子5, 又含因子13,同时又含因子17的,占17213252⨯⨯ 所以同时用5, 13,17去筛,那末剩余部分是 172132521721321725213252172132521⨯⨯-⨯+⨯+⨯+---.............仿上进行下去,同时用5,13,17,..., 14+=k p j 去筛, 那末剩余部分是∑∏∑∑==-++-+-ji ijk j i ji j i i p p p p p p p 112)1(...2222221 <15> 从另一方面分析:如果用5去筛, 剩余部分是521-.剩余部分再用13去筛又可筛去132所以把用5筛后的剩余部分作为1,剩余部分再用13去筛,那末剩余部分仍为1321- .对于整个来说,用5,13同时筛之后,剩余部分应为)1321()521(-⨯-,之后再用17去筛,剩余部分作为1,仍然可以再筛去172.那末用5,13,17筛过以后,整个剩余部分为)1721()1321()521(-⨯-⨯- .把这种分析方法重复下去,用5,13,17,..., 14+=k p j 同时去筛,那末12+N 中剩余部分为 )21()21)...(1721)(1321)(521(1i ji j p p ∏=-=---- <16>容易看出<15>,<16>是一回事. 对<16>的值作以估计:tt t t t i ti P P P P P P 62.2...1715.1311.53)21(111>--=---=∏ <17> 由于4)(1>--i i p p . 其次说明:从2+N 开始到2N 共有:22N N -个偶数,而 22N N -个偶数的每个数平方后再加上1,称为数组M.定理二:形如12+N 的素数是无限多的.证明:假如形如12+N 的素数是有限的,不妨设最大的为12+=N P H ,则小于12+N 的所有形如14+k 的素数,由小到大排列为M p p p p ,,3,2,1....用M p p p p ,,3,2,1...可以把14+N 以内的含素因子14+k 的合数挑选出来.由引理三数组M 只含14+k 的素因子.我们用M p p p p ,,3,2,1....去筛数组M.因为形如12+N 的素数是有限个的.所以对数组M 的所有数.用M p p p p ,,3,2,1...去筛.应该筛净,而没有剩余.即剩余部分应该等于零.(一)另一方面,由上面的分析用M p p p p ,,3,2,1....去筛.对于大于N 的数,用M p p p p ,,3,2,1....中的每一个i p 只能筛去其中的ip 2,那末用M p p p p ,,3,2,1....筛后剩余部分为:Mi Mi P P 6)21(1>-∏= 数组M 用M p p p p ,,3,2,1...筛后,剩余的偶数个数为:33341,421)1(3311131)(3)(3)21(222222222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P N N P N N M i M i这说明用M p p p p ,,3,2,1...去筛数组M 的所有的数是筛不净的.(二)(一)与(二)矛盾.产生矛盾的原因,是由假设形如12+N 的素数是有限个所造成的.这就证明了形如12+N 的素数是无限多的.我们不仅证明了形如12+N 的素数是无限的.而且对于已知的12+N 的素数,对于下一个形如12+N 的素数的范围作出了估计., 12+N 与14+N 之间至少还有两个形如12+N 的素数.参考文献:[1],柯召,孙琦 《数论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3月第1版 第123-124页 [2] 闵嗣鹤 严世健 《初等数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11月 第二版 第99页[3]胡育昆 王凌云 胡鲜芳 “关于形如12+N 表素数的讨论”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 [4]华罗庚 《数论导引》 科学出版社 1957年7月 第一版 第129-134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π 2 ( x) 随 π ( x )
的变化而不规则变化,因此除具体计算,无法给出一般的表达式,只有当 x 无限大时素数定 理提供了素数的渐进表达式, 从而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可能, 孪生素数猜想的所有证明无法 离开素数定理。本论文给出的证明方法如此的简单,可能会使许多数学家大跌眼镜,不屑一 顾,但我希望阅读论文的人们保持足够的耐心,最后你会看到证明是无懈可击的。 2、我们的问题是 n 生素数是否有无限多个?能否用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解决 此类问题?
x /
(15)
⎛ ⎞ u ⎟ ln(u − 2)du ≥ 0 2 ∫x / t ⎜ ⎜ ln u ( ln(u − 2) ) ⎟ ⎝ ⎠
x
/
将(15)及上式带入(14)从而得知
π 2 ( x) ≥
≥ ≥ ≥ =
x x x du − − ∫ π (u) 2 ln x ln(x − 2) t (ln x − ln t) ( ln(x − 2t) − ln t ) x / t ( ln(u − 2)) ( u − 2)
= ∑ v(n) (π (n − 2) − π (n − 3) )
n≤ x n≤ x
(12)
由于 π ( x ) 目前为止还没有精确的表达式,并且它还是非连续函数。 π ( x ) 只在特定条件下 有渐进表达式, 因此我们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求上述方程的解。 由素数定理 (7) 知, 当x→∞ 时, 有渐进式 π ( x ) ∼ b 为充分大。则有
x x x , 我们将 (12) 分为两部分, 并设定 x → b, π ( x) = , ∼ ln x + a ln x ln x
π 2 ( x ) = ∑ v (n − 2)v ( n)
= ∑ v ( n) (π ( n − 2) − π ( n − 3) )
n≤ x n≤ x
= ≥ = =
其中
孪生猜想:是否存在无穷多个素数p, 使得p+2 也是素数,这就是孪生素数猜想。许多人认 为已经证明了这一猜想, 但本人以为该猜想依然是猜想。 英国数学家哈代和李德伍兹曾给出 过一个猜测,如果 π 2 ( x) 代表不大于x的孪生素数个数,则有:
π 2 ( x) = 2c2 ∫
x
dt
2
( ln t )
x x ≥ ln x ln( x − 2) ( ln x )2
其中
从而有
-4-
π 2 ( x) ≥
定理证毕。
x
( ln x )
2
⎛ 1 ⎞ 1 ⎜1 − − ⎟ , x → ∞, t ≥ 2 ⎝ t ln( x − 2) ⎠
(16)
对于本定理我们还有另一种证明方法, 由素数定理我们有 π ( x ) =
y < n≤ x
∑ a ( n) f ( n )
x y
= A( x) f ( x) − A( y ) f ( y ) − ∫ A(t ) f / (t )dt
特别的,取 y=1,则有
y < n≤ x
(9)
∑ a ( n) f ( n)
x
(10)
/
= A( x) f ( x) − ∫ A(t ) f (t )dt
a x (其中 n ln x + a n
是指任意条件下满足上式的值)结合(13)中的 π ( n − 2) − π ( n − 3) 可以使 cn 变为一个可微 分连续函数,再结合 Abel 恒等式可以使 π 2 ( x) 有界,并可以估算出其上界。但计算和证明 较复杂,这里不再赘述。
附记: 1、孪生素数问题长期没能得到解决,关键是人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英国 数学家 Hardy 和 Littlewood 对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给出了一个正确的思路,本证明最关键 的发现在于核心等式(10),因为我们知道,一旦 π ( n − 2) − π ( n − 3 ) 以一个连续并且是可 微分的函数形式存在, 那么孪生素数猜想就完全可以得到解决。 而实际情况是
又因为
π ( x ) = ∑ v ( n ) ,设 b = x , t ≥ 2, x → ∞, 而
n≤ x
t
1 为可微分的连续函数,对上式 ln(n − 2)
运用 Abel 恒等式则有
-3-
π 2 ( x) ≥
⎛ ⎞ 1 v ( n) ⎜ ⎟ x / t <n≤ x ⎝ ln(n − 2) ⎠ x x du 1 1 = π ( x) −π ( ) − ∫ π (u ) 2 / x t t ln( x − 2) ln( x − 2) ( ln(u − 2) ) ( u − 2 ) t (14) x x x du = − − π (u ) 2 ln x ln( x − 2) t ln x ln( x − 2) ∫x / t ( ln(u − 2) ) ( u − 2 ) t t x x x du = − − ∫ π (u ) 2 ln x ln( x − 2) t (ln x − ln t ) ( ln( x − 2t ) − ln t ) x / t ( ln(u − 2) ) ( u − 2 )
(13)
b<n≤ x
b<n≤ x
∑ v(n) ⎜ ln(n − 2) ⎟ = ∑ v(n) ⎜ ln(n − 2) ⎟
⎠
b< n≤ x
⎞
1
⎞
⎝
⎠
cn = n − 2 −
(n − 3) ln(n − 2) ln(n − 3)
⎛ ln(n − 2) ⎞ (n − 3 ) lim cn = lim ⎜ n − 2 − ⎟ ln(n − 3) ⎝ ⎠ n →∞ x →∞ ⎛ ⎞ ⎜ ⎟ ) (n − 3 ⎜ ⎟ =1 = lim n − 2 − ⎜ 1 ⎞⎞ ⎟ ⎛ ⎛ n →∞ ⎜ ⎜1 + ln ⎜1 − n − 2 ⎟ ⎟ ⎟ ⎝ ⎠⎠ ⎠ ⎝ ⎝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卢昌海个人主页《孪生素数猜想》2003 年 4 月 6 日纽约 潘承洞 潘承彪《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年第 8 页 潘承洞 潘承彪《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科学出版社 1988 年第 59 页 靳平主编 《数学的 100 个基本问题》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年 第 75 页 (加)R.k.盖伊 《数论中未解决的问题》 科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29 页 黄明刚等 《陈景润论文集》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 年 第 317 页 潘承洞 潘承彪 《初等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369 页 华罗庚 《堆垒素数论》 科学出版社 1957 年 华罗庚《指数和德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运用》 科学出版社 1963 年
论给定条件下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
苏法王
新疆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市 邮编 830072 E-mail:fwxxx@ sfwxxx@
摘 要: 本文对孪生素数函数性质的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并结合 Hardy-Littlewood 关于孪生 素数函数的猜测, 对孪生素数函数上界进行了估算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上界,本人的研究 给出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证明。 关键词: 孪生素数分布 数学猜想 特殊函数 数学方法
-5-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to prove the twin prime conjecture method
∑
分步积分
∫
x
udu ln t ( ln(u − 2)) (u − 2)
2 x
x/t
=∫
x
ud ( u − 2) ln u ( ln(u − 2)) (u − 2)
2 /
x/t
⎡ ⎤ ⎞ x⎛ u u (u − 2)du =⎢ − ⎜ ⎥ 2 ∫6 ⎜ ln u ( ln(u − 2))2 (u − 2) ⎟ ⎟ ln ln( − 2) u u ( ) ⎢ ⎥ ⎣ ⎦x/ t ⎝ ⎠ ⎛ ⎞ u = − −∫ ⎜ ⎟ ln(u − 2)du 2 2 2 x/t ⎜ ⎟ ln x ( ln(x − 2)) ln x / t ( ln(x / t − 2)) ln ln( − 2) u u ( ) ⎝ ⎠ x x/t
1
具体证明参考[3]
-2-
定理: 设正 x 为实数,则有:
π 2 ( x) ≥
⎞ x ⎛ 1 1 1− − ⎟ , x → ∞, t ≥ 2 2 ⎜ (ln x) ⎝ t ln( x − 2) ⎠
(11)
证明:结合(4)(5)有:
π 2 ( x) = ∑ v(n − 2)v(n)
(2=0,1,2……为自然数。 定义 2 函数
n 为素数 n 为其他
(3)
π ( x) = ∑ v(n)
n≤ x
(4)
其中 n=0,1,2……为自然数, π ( x ) 表示不超过 x 的素数个数。 定义 3 函数
-1-
} 中,以步长 ln x 来寻找素数,那么共能找出 π ( x)
π 2 ( x ) = ∑ v ( n ) v ( n − 2) ∼ π ( x )
n≤ x
1 个,而这正好相 ln x
当于
1 ln x
(6)
由于上述计算只是概率意义的,因此,孪生素数猜想需要给出一个严格的证明,当然这种证 明不应该是概率意义上的。 素数定理: 设 a 为任意实数
π( x) ∼
参见数论书籍[2]。
x x ∼ ,x →+∞ lnx + a lnx
(7)
π(x)表示不超过 x 的素数的个数,其中 a 为常数。上述公式是著名的素数定理,其证明
Abel 恒等式 设 a ( n) 是一算术函数,其和函数
A( x) = ∑ a ( n)
n≤ x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