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①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宁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②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

今言青苗之害者。

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民之羸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

”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仁宗宝元初,年甫冠,中进士甲科。

治平元年,诏刺陕西义勇二十万,民情惊挠,而纪律疏略不可用。

光抗言其非,持白韩琦。

琦曰:“兵贵先声,谅祚①方桀骜,使骤闻益兵二十万,也不震慑?”光曰:“兵之贵先声而后实,为无其实也,独可能之于一琦曰:“君但见庆历间乡兵刺为保捷,忧今复然,已降敕榜与民约,永不充军戍边矣。

吾在此,君无忧。

”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不十年,皆如光虑。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

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

”许之。

因论高居简奸邪,乞加远窜。

章五上,帝为出居简,尽罢寄资者。

既而复留二人,光又力争之。

张方平参知政事,光论其不叶物望,帝不从。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

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元佑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赐碑曰“忠清粹德”。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注]①谅祚:夏毅宗李谅祚,西夏第二位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B.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C.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D.光曰/公长在此地/可也/异日他人当位/因公见兵/用之运粮戍边/反掌间事耳/琦默然/而讫不为止/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冠,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

司马光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司马光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司马光好学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

司马光好学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司马光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希望能帮到你。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温公尝言④众兄弟既成诵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5.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题答案1.①担心②等到③曾经④已经2.D3.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4.C5.韦编三绝《司马光好学》文言文参考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

(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读书不能不背诵。

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看了“司马光好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能帮到你。

《司马光传》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

”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

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

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B.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C.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D.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文言文阅读训练(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训练(2)李仕才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宋史》选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

少苦学,治《左氏春秋》。

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

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

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

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

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

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

习致仕..,衎东归养亲。

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

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

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

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知温诸子不慧,衎劝令以家财十万余上进。

晋祖嘉之,归功于衎。

俄迁都官员外郎,充东都留守判官,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

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痹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

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

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

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

丁父忧,哀毁甚。

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

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

开运末,授左谏议大夫,权判河南府,召拜御史中丞。

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

尝上言:“才除御史者,旋授外藩宾佐,复有以私故细事求假外拜,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渐恐四方得以轻易,百辟无所准绳。

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

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

”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

复抗表求侍养,改户部侍郎。

衎又坚乞罢免,诏书褒许,即与其母东归。

汉乾祐末,丁忧..。

服除,诏郓州高行周津遣赴阙,衎辞以足疾,不至。

周广顺初,起为尚书右丞,俄充端明殿学士。

太祖征兖州,驻城下,遣衎往曲阜祠文宣王庙。

城平,以衎权知州事。

归朝,权知开封。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曾主编过《资治通鉴》。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dài:等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患记问不若人②众兄弟既成诵③温公尝言④乃终身不忘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译文: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译文:5.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6.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

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3.①担心②已经③曾经④才4.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5.D6.“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司马温公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温公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温公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司马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司马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宋史•司马光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吕惠卿言:“先王之法,有一年一变者,‘正月始和,布法象魏’是也;有五年一变者,巡守考制度是也;有三十年一变者,‘刑罚世轻世重’是也。

光言非是,其意以风朝廷耳。

”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

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公卿侍从皆在此,愿陛下问之。

三司使掌天下财,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执政侵其事。

今为制置三司条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苟用例,则胥吏矣。

今为看详中书条例司,何也?”惠卿不能对,则以他语诋光。

帝曰:“相与论是非耳,何至是。

”光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

”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

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

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

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材料二: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

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

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

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

于是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

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邪,则固民是尽。

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以变更祖宗旧法,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阅读及答案理解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阅读及答案理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阅读及答案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司马光传》专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专题复习--《宋史--司马光传》专练

《宋史--司马光传》专练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以为贤于荀悦《汉纪》,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田夫野老皆号为司马相公,妇人孺子亦知其为君实也。

帝崩,赴阙临,卫士望见,皆以手加额曰:“此司马相公也。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

起光知陈州,过阙,留为门下侍郎。

苏轼自登州召还,缘道人相聚号呼曰:“寄谢司马相公,毋去朝廷,厚自爱以活我。

”元祐元年复得疾,诏朝会再拜,勿舞蹈[注]。

免朝觐,许乘肩舆,三日一入省。

光不敢当,曰:“不见君,不可以视事。

”辽、夏使至,必问光起居,敕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

”光自见言行计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

”为之益力。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舞蹈:古代臣子朝拜帝王时做出特定的舞蹈姿势,是一种礼节。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省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B.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C.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D.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还正确的一项是( )A. 丁内外艰,丁内艰是母亲死了守制,丁外艰是父亲死了守制。

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宋史·司马光传》

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宋史·司马光传》

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

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同知谏院。

仁宗遗赐直百余万,光率同列三上章,谓:“国有大忧,中外窘乏,不可专用乾兴故事。

若遗赐不可辞,宜许侍从上进金钱佐山陵。

”不许。

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金以遣舅氏,义不藏于家。

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光代之,光言:“陶由论宰相罢,则中丞不可复为。

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

”许之。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

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凡居洛阳十五年,天下以为真宰相。

.帝崩,赴阙临。

所至,民遮道聚观,马至不得行,曰:“公无归洛,留相天子,活百姓。

”后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

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

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

洛中有田三顷,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司马光传宋史阅读答案翻译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甫冠,性不喜华靡甫:开始、刚刚B.病革,不复自觉革:通“亟”,指病重C.每往夏县展墓展:修缮D.必过其兄旦过:探望答案:C展:省视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具体表现司马光之“直”与“俭”的一组是(3分)A.①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②闻喜宴独不戴花B.①御史中丞王陶以论宰相不押班罢②光乃以所得珠为谏院公使钱C.①臣愿俟既押班,然后就职②丧妻,卖田以葬,恶衣菲食以终其身D.①欲以身徇社稷,躬亲庶务,不舍昼夜②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答案:CA①表现其孝B①说的是王陶被罢D①表现其“勤”②是对他的概括评价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司马光认为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光,宇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

服除,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充媛董氏薨,辗朝成服,葬给卤簿..,光言:“董氏秩本微,病革方拜充媛。

卤簿本以赏军功,未尝施于妇人。

”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做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

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士。

赵滋为雄州,表以猛得治边,光论其不可。

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难州李中药为不材、将代之,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来督,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手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口故边臣管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

宜救边火、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

”以端明殿学士知水兴军。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相,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光极言: “公私困敞,不可举事,而原兆一路皆内郡,继治非急。

宣抚之令,皆未收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于是一路独得免。

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回非司马光不可。

又将以为东宫师傅。

《资治通鉴》未就,帝尤重之,数促使终篇。

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元祜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太皇太后闻之恸,与帝即临其丧,赠太师、温国公,谥曰文正。

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

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尽像以祀,饮食必祝。

建炎中,配飨..哲宗庙庭。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B.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C.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疑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畀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天曰/非司马光不可D.元丰五年/忽得语涩疾/凝且死豫作遗表置卧内/即有缓急/当以界所善者上之官制行帝/指御史大夫曰/非司马光不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汉之后并非天子专用。

文言文《宋史王安石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湖北七市州高三3月联考)

文言文《宋史王安石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湖北七市州高三3月联考)

2022年湖北省七市(州)高三年级3月联合统一调研测试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韩琦,以琦为社稷臣。

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乃听之。

富弼以格青苗①解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于鲧。

唐埛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奏对极论其罪,谪死。

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

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遏其奏出彦博守魏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传》有删改)(二)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

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

”安石曰:“常衮辞堂馔②,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

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

”争议不已。

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疏其利害。

迩英殿进读,讲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注】①青苗:青苗即青苗法,下文中的“市易”也即“市易法”,都是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司马光好学文言文阅读答案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③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曾主编过《资治通鉴》。

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

③迨dài:等到。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①患记问不若人②众兄弟既成诵③温公尝言④乃终身不忘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译文:②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

译文:5.本文中能表现主旨中心思想的句子是2分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6.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一人苦读。

我们学过一些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请你列举一个:。

2分3.①担心②已经③曾经④才4.①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②读书不可以不会背诵,有时在马上,有时在半夜未睡时或睡不着时。

5.D6.“凿壁偷光”或“悬梁刺股”“韦编三绝”“囊萤映雪”等。

司马温公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温公却独自放下帷幕刻苦读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温公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再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司马光传答案谢吽烨

司马光传答案谢吽烨

司马光传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回家)为家人讲,即了(懂得)其大指(通“旨”,主要意思)。

自是(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刚刚)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是成人仪式)。

性(生性)不喜华靡(豪华奢侈),闻喜宴(唐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曲江亭,又名曲江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除(授予)奉礼郎,时(当时)池在杭,求签(任命)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

丁内外艰(特指官员的父母死了官员回家守制,百姓只说守孝),执丧累年,毁瘠(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如礼。

服除(守丧期满),签书武成军判官事(从事),改(改为)大理评事,补(替补)国子直讲。

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

中官麦允言死,给(给予)卤簿(古代帝王驾出时扈从的仪仗队)。

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

允言近(亲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

”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

加(任命)集贤校理。

从庞籍辟(征召,特指皇上征召来授予官职),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成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巡视),光建(建议):“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粮食)贱(价钱低),亦可渐纾(缓和)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离开)。

光三上书自引咎(把过失归于自己),不报。

籍没(死后),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贡纳)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即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祥瑞之兆),愿还其献。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宋史·司马光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当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①上之名,内怀附之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

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其狂直,庶有补于国家。

若徒以禄位荣之,而不取其言,是以天官私非其人也。

臣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之患,是盗窃名器以私其身也。

陛下诚能罢制置条例司,追还提举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虽不用臣,臣受赐多矣。

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

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

夫民之贫富由勤惰不同惰者常乏故必资于人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

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

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

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者矣。

又尽散常平钱谷,专行青苗它日若思复之,将何所取?富室既尽,常平已废,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民之赢者必委死沟壑,壮者必聚而为盗贼,此事之必至者也。

”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

”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

”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

宣抚使下令分义勇成边,选诸军骁勇士,募市井恶少年为奇兵;调民造干糒②,悉修城池楼橹,关辅骚然。

光极言:“公私困敝,不可举事,而京兆一路皆内郡,缮治非急。

宣抚之令,皆未敢从,若乏军兴,臣当任其责。

”于是一路独得免。

徙知许州,趣入勤,不赴;请判西京御史台归洛,自是绝口不论事。

《宋史·司马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宋史·司马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宋史·司马旦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司马旦字伯康。

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

以父任...校书郎,历...,为秘书省郑县主簿..。

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

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

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

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

吏捕蝗,因缘搔民。

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

”后着为令。

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

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

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举监在京百万仓,时祁隶太原,以太原留,不召。

通判乾州,未行,举监在京杂物库。

知宜兴县,其民嚣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

市贯大溪,贾昌朝所作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

旦澹薄无欲,奉养苟完,人不见其贵。

与弟光尤友爱终始,人无间言。

光居洛,旦居夏县,皆有园沼胜.概。

光岁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

凡光平时所与论天下事,旦有助焉。

及光被门下侍郎召,固.辞不拜。

旦引大义语之曰:“生平诵尧、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时可而违,非进退之正也。

”光幡然就位。

方是时,天下惧光之终不出,及闻此,皆欣然称旦曰:“长者之言也。

”英宗即位,例以亲属入贺得官,时旦在梁山,诸孙未仕者皆不遣,惟遣其从兄子禀。

旦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

尝有以罪免官贫不能存者,月分俸济之,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

旦惊谢.之,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

旦生于丙午,与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为同年会,赋诗绘像,世以为盛事,比唐九老。

(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上下易.之,自是惊服易:轻视B. 皆有园沼胜.概胜:优美的C. 固.辞不拜固:坚决D. 旦惊谢.之谢:感谢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

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

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

宋史司马光阅读答案【篇一:王安石材料题】lass=txt>18.(2010年11月江苏南通高三期中25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材料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

兵不威于外而敢娇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什么观点?(2分)(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几个?(4分)19.(2009年广东高考31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问题:(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2分) 20.(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宋史司马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上书自引咎,不报。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

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

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氏春秋》即《春秋》,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为儒家经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
..,光力辞。

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
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卿有文学,何辞为?”对曰:“臣不能为四六
..。

”帝曰:“如两汉制诏可也;且卿能进士取高第,而云不能四六,何邪?”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

英宗悦之,命置
局秘阁,续其书。

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
....》,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

迩英进读,至曹参代萧何
.....事。

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

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问光,光曰:“布法象魏,布旧法也。

诸侯变礼易乐者,王巡守则诛之,不自变也。

刑新国用轻典,乱国用重典,是为世轻世重,非变也。

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

”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


它日留对,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光曰:“然。

陛下当论其是非。

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惠卿以为是耳,陛下岂能独与此三人共为天下邪?”帝欲用光,访之安石。

安石曰:“光外托劘上之名,内怀附下之实。

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

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

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元祐元年复得疾。

是年九月薨,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B.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C.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D.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

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故有“内相”之称。

B.四六,即四六文或骈体文。

其文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并注重藻饰和用典。

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宋神宗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名《资治通鉴》。

D.曹参代萧何,指萧何死后曹参任国相,推翻萧何在任时立下的规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国家的体系,且取得成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光自幼聪颖,手不释卷。

因读书多见识广,故能关键时刻砸缸救人,成就佳话,并为他后来步入仕途打下基础。

B.宋神宗要把司马光提拔为翰林学士,司马光却以自己不能作四六文为由加以推辞。

然而终究推辞不掉,只好赴任。

C.司马光认为治理天下就好比住房子,房子坏了就修补一下;没有倒塌就不要另造新房。

吴申认为司马光所言切中要害。

D.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书陈述利害。

当皇帝要重用司马光时,王安石以韩信树汉赤色旗为喻,表示反对。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

(2)帝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


二、10. 【答案】D (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A项,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讲述两件事情,应分开;B项,父池/天章阁待制,讲的是司马光父亲司马池的官职,它是个判断句,中间应分开;C项,爱之退/为家人讲,理解有误,应为“爱之/退为家人讲”,意为“喜爱它(左氏春秋),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

)
11.【答案】D(考查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项中“推翻萧何在任时立下的规矩而自立一套治理国家的体系”错,应是按照萧何当年立下的规矩治理国家,“萧规曹随”是也。


12. 【答案】A(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强加因果,此项中所讲司马光读书多见识广、关键时刻砸缸救人以及后来步入仕途这三件事之间均不能构成因果关系。


13.(1)汉武帝采取高祖变乱更易规定的措施,(结果)盗贼布满了半壁天下;元帝更改孝宣帝时的政策,汉朝的王业从此就衰落了。

(2)皇帝说:“现在天下一片混乱,这大概就是孙叔敖所说的‘国家现在执行的政策,是民众所厌恶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