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厂锡矿

合集下载

广西南丹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

广西南丹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

广西南丹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模式探讨作者:何儒芳冯宁来源:《地球》2013年第03期[摘要]南丹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处华南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上,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

出露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为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其中赋矿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

区内多期次的岩浆活动、赋矿构造活动与相关的成矿活动伴随着有规律地形成了一套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组合,同时也相应表现为复杂的区域化探异常、复杂的次生晕与原生晕地球化学异常且其异常具有分带性,探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对扩大深部找矿效果和寻找周边同类型矿产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探讨南丹县[中图分类号] P618.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3-70-20引言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广西南丹县南东部大厂镇-车河镇一带,主要由长坡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巴里-龙头山锡石-硫化物多金属矿床、鱼泉洞-铜坑和黑水沟矽卡岩型锌铜矿床、拉么-龙箱盖矽卡岩型锌铜矿床、茶山锑钨矿床、灰乐及坑马锡多金属矿床组成。

其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前人多有叙述,现在主要从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式角度进行总结探索。

1区域地质背景南丹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位于右江前陆盆地四级构造单元,地处华南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上,处于古特提斯构造域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部位。

出露泥盆系至三叠系地层,为一套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其中赋矿地层主要为中、上泥盆统,为一套富含有机质的黑色页岩、泥晶灰岩、硅质岩和粉砂岩组成。

下石炭统黑色页岩也有一些矿化。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以燕山晚期中酸性浅成岩为主,岩石种类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石英安山玢岩等,呈岩枝、岩墙、岩脉产出,多分布于龙箱盖、大厂及芒场一带。

区域主构造线方向为NW向,除NW向基底断裂外,还有近SN向断块构造,盖层构造以NW向丹池大背斜和丹池大断裂为主。

广西锡矿资源

广西锡矿资源

广西锡矿资源广西保有资源储量的锡矿矿产地45处,主要分布在河池市,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区的77.84%。

此外,桂林市、柳州市有一定分布,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区的7.06%和6.59%。

其中1988年以来勘查评价的有11处。

大厂100号矿体:位于南丹县大厂镇巴力—龙头山一带,面积1.9平方公里。

矿体处于丹池褶断带北段,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三叠系砂岩、泥岩、灰岩和硅质岩,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和闪长岩隐伏岩体或出露地表。

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与隐伏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裂隙和层间构造带中。

共有8个矿体,其中100号为主矿体。

除100号矿体为透镜状外,其余均为板脉状。

100号矿体长1240米,宽105-240米,厚0.33-33.0米。

矿石中成矿元素有锡、铅、锌、锑、硫、银、砷等,均达到独立矿床的工业要求,铟、镉、铋、金可综合利用。

矿石平均品位锡2.87%,锌10.58%,铅5.55%,锑4.86%,银164.22×10-6,砷3.11%,硫25.45%。

成矿元素以高品位为特征,主要矿种均属罕见的特富矿。

伴生元素品位铜0.04%,镉0.08%,铟0.022%,铋0.12%,金1.91×10-6。

矿石矿物种类繁多,其中金属矿物有锡石、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毒砂、白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黝锡矿、硫锡矿、硫锑铁矿、银黝铜矿、辉锑银矿、硫锑铅矿、硫锑铜银矿、辉锑铅银矿、锑银矿和自然银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萤石等,含量较少。

矿石具自形、他形、填隙、固溶分离、溶蚀、反应边、压碎等结构,呈块状、细脉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生物残余、角砾状等构造。

经选矿试验,选别最终回收率为锡精矿91.36%,铅锑精矿73.23-86.86%,锌精矿93.67%(附带铟精矿回收率84.13%),砷精矿93.36%,硫精矿24.07%。

该矿成因属沉积热液改造充填型矿床。

根据储量计算,100号矿体锡、铅、锌等均达到特大型矿床规模。

广西锡矿资源概述

广西锡矿资源概述

广西锡矿资源广西保有资源储量的锡矿矿产地45处,主要分布在河池市,保有资源储量占全区的77.84%。

此外,桂林市、柳州市有一定分布,保有资源储量分别占全区的7.06%和6.59%。

其中1988年以来勘查评价的有11处。

大厂100号矿体:位于南丹县大厂镇巴力—龙头山一带,面积1. 9平方公里。

矿体处于丹池褶断带北段,出露地层为泥盆系—三叠系砂岩、泥岩、灰岩和硅质岩,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和闪长岩隐伏岩体或出露地表。

矿体赋存于泥盆系与隐伏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附近裂隙和层间构造带中。

共有8个矿体,其中100号为主矿体。

除1 00号矿体为透镜状外,其余均为板脉状。

100号矿体长1240米,宽105—240米,厚0.33—33.0米。

矿石中成矿元素有锡、铅、锌、锑、硫、银、砷等,均达到独立矿床的工业要求,铟、镉、铋、金可综合利用。

矿石平均品位锡2.87%,锌10.58%,铅5.55%,锑4.86%,银164.22×10-6,砷3.11%,硫25.45%。

成矿元素以高品位为特征,主要矿种均属罕见的特富矿。

伴生元素品位铜0.04%,镉0.08%,铟0. 022%,铋0.12%,金1.91×10-6。

矿石矿物种类繁多,其中金属矿物有锡石、磁黄铁矿、脆硫锑铅矿、铁闪锌矿、黄铁矿、毒砂、白铁矿,少量黄铜矿、方铅矿、黝锡矿、硫锡矿、硫锑铁矿、银黝铜矿、辉锑银矿、硫锑铅矿、硫锑铜银矿、辉锑铅银矿、锑银矿和自然银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方解石、萤石等,含量较少。

矿石具自形、他形、填隙、固溶分离、溶蚀、反应边、压碎等结构,呈块状、细脉状、浸染状、条带状、晶洞、生物残余、角砾状等构造。

经选矿试验,选别最终回收率为锡精矿91.36%,铅锑精矿73.23—86.86%,锌精矿93.67%(附带铟精矿回收率84.13%),砷精矿93.36%,硫精矿24.07%。

该矿成因属沉积热液改造充填型矿床。

根据储量计算,100号矿体锡、铅、锌等均达到特大型矿床规模。

锡资源分布情况

锡资源分布情况

立志当早,存高远锡资源分布情况1 世界锡资源及特点世界锡矿的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在东南亚、南美中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地区和前苏联远东地区,其次是欧洲西部和非洲中南部地区。

锡矿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有中国、印度尼西亚、秘鲁、巴西、马来西亚、玻利维亚、俄罗斯、泰国和澳大利亚等。

全世界锡金属资源约为490 万吨,它分布在中国(30.5%)、印度尼西亚(16.3%)、巴西(14.5%)、玻利维亚(8.1%)、俄罗斯(7.1%)、秘鲁(6.3%)、马来西亚(5.1%)、澳大利亚(4.9%)、泰国(3.5%)。

全球锡资源储量不断变化,随着开采消耗而减少,又随着加大勘查投入而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渐深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后势强劲,锡矿消耗量维持高位。

近10 年来全球锡矿经济可采储量稳步下降。

2 中国锡资源及特点中国锡矿资源十分丰富,锡矿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4,是世界上锡矿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

2012 年全国矿产储量数据显示,中国锡资源主要分布在云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和内蒙古等省区,六省区基础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98.8%,六省区储量约占全国储量的88.4%。

个旧市是我国最大的产锡基地,被称作中国锡都,锡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0%。

近年来,中国相继开拓了一批找矿新区。

新疆祁漫塔格找矿远景区发现了一批大中型矿床,其中白干湖钨锡矿估算钨锡资源量为20 万吨,钨锡远景资源量为200 万吨;湖南发现位于郴州市千里山–骑田岭一带的特大锡矿,已探明资源储量50 万吨,潜在资源量近70 万吨。

中国锡资源分布具有以下特点:1)储量丰富,分布较为集中。

主要矿床有云南个旧锡矿、云南都龙锡矿、广西大厂锡矿、广西珊瑚锡矿、广西水岩坝锡。

广西大厂锡矿田100号矿体成矿模型的建立

广西大厂锡矿田100号矿体成矿模型的建立
t n w t e g a i n e f i so e l a i tp , u p u oo e, y r g n i t p , x g n ioo e, e i m o o e n e d s o o h h e l o o s l h ri tp h d o e s o e o y e s tp h l s o u i tp ,h s
Ab ta t I r e n i lrd p s r b d 0 t e oe—c n r l n o sr cu e o rb d 0 t e rl — s r c :n o d rt f d s a e o i t oe o y 1 0,h r oi mi to o tol g c n t t r o e o y 1 0,h ea i u f
质岩( :及生物礁灰岩( 。其中, D) D) 中泥盆统纳标
组 下部 巨厚生 物礁 灰岩 ( 是 主要 含矿 层位 。 D) 龙头 山生 物礁位于大 厂巴里 ~龙头 山之间 , 大 居
厂背斜核部。地表仅见礁体顶部 , 据钻孔资料 , 礁体 为长轴呈北北西向的椭圆形穹丘 , 顶界面等高线如图
e f me t n , n d lo O r el so e a d t e mo e r —f r t n o r b d 0 s b i . i h f e omai o o y 1 0 i u h o f e Ke r s: e mo e f o e—fr t n r e i so e o b d 0 t r e st d c a g i a g i y wo d t d l o r h omai e fl o met n r o y 1 0 e i O dp i n e o ah n n Gu x n
维普资讯

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中基性火山岩的发现及意义
刘陈明 , 秦德 先 , 燕永锋
( 昆明理工大学 矿产地质研究所 ,云南 昆明 609 ) 50 3

要: 笔者 近年在广西大厂锡矿泥盆纪地层 中发现 了中基性火 山岩 , 这一发现对解释有关大厂锡矿床 的形成 机制
和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报道 了新发现 的火 山岩 的地质 特征和岩 石学特征 , 并初 步探讨 了火 山岩 与成
中图分类号 : 58 1 ; 6 1 1 P 8 .4 P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0 5 4 2 1 )1 0 7 — 6 10 —6 2 (0 2 0 — 0 3 0
Th ic v r ft e i e m e a e a d b sc v l a c r c s i h c a e d s o e y o h nt r di t n a i o c ni o k n t e Da h ng o e d p st r e o i ,Gu n x ,a d is g o o i a i n fc nc a g i n t e l g c ls g i i a e
c tst a h r p in e vrn n ft ev la i rc si e ce .Th n ls h wst a h r lsl a e h tt eeu t n i me t h oc nc o k saf is o o o S a ea ay i s o h tt eo ei co ey s S
第3卷 1
第1 期







V0. 3 , No 1:7 1 1 . 3~ 7 8
21 0 2年 1 月
ACTA PE TROL OGI A ET M I C NERAL0GI A C

广西大厂矿区铜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广西大厂矿区铜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广西大厂矿区铜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许远清;范森葵;吴喜松;罗光克;李大亮;黄雄【摘要】广西大厂是世界著名的锡多金属成矿区,矿田内生产规模最大的是铜坑矿,矿床空间分带特征明显,从地表到深部赋存有北东向裂隙脉型、细脉带型、细脉交代型(91 #)、网脉浸染型(92 #)和矽卡岩型锌铜矿体.在矿山生产实践中,根据物探、化探、坑探及钻探等成矿信息分析,认为铜坑矿深边部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对找矿靶区进行了部分工程验证,表明铜坑矿找矿潜力巨大,实践证明在老矿山周边找矿是增加储量资源快速有效的途径.【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年(卷),期】2012(064)004【总页数】5页(P37-41)【关键词】大厂;铜坑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作者】许远清;范森葵;吴喜松;罗光克;李大亮;黄雄【作者单位】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广西南丹547205;广西215地质队有限公司,广西柳州545006;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广西南丹547205;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广西南丹547205;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广西南丹547205;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广西南丹5472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大厂铜坑矿从1978年建矿,主要开采锡矿资源,国内外许多专家在此进行了大量研究,如陈毓川[1]、韩发[2]、秦德先[3]、蔡明海[4]、杨晓坤[5] 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矿床成因、成矿作用等理论方面,研究成果为大厂铜坑矿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使矿山地质工作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矿床地质和开展新增资源储量工作,维持矿山的可持续发展[6]。

铜坑矿由于多年开采,细脉带矿体及91#富矿体储量消耗殆尽,2005年启动了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在东岩墙以东成功探获了锌铜矿体。

受此成功经验的启示,近几年来,铜坑矿在老矿区加强了探边摸底的找矿工作,陆续开展了几个深边部找矿项目,在几个预测靶区进行了部分工程验证,发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矿体。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l 矿 床 地 质 概 述
大 厂锡矿 床位 于 江南 古陆南 西 部 的丹池 锡 一多 金属成 矿 带 中段L 。矿 区 主构造 为 NNw 向复 式褶 1 ] 皱, 断裂 主要 由 NNw 向逆 断 层 及 NE 向横 向 断 裂
地幔 , 来源 于 地 球早 期 的壳 一 幔 分 离 作 用 。7 ~ 5 8 的大 陆地 壳物 质在 太 古 宙 就从 地 幔 析 出( w— 5 De e y和 Wide ,9 1 李 曙 光 等 , 9 0 , 后 期 的 地 n ly 1 8 ; 19 ) 在 质 演化 过 程 中 , 壳 活 动 的 主要 方 式 是 对 先 存 地 壳 地 的各种 改造 作 用 ( 陆松 年 ,9 7 。因此 , 19 ) 只有 那 些 具
组成 。地 表 出露 有 花 岗 斑岩 ( ; 脉 、 岩 脉 , 部 有 大规 模 W , n高 丰度 初始 地壳 的地 区才有 可 能形 ) 玢 深 S 为 黑云母 花 岗岩 (, 隐伏 岩体 。接 触 带 顶部 为 夕 卡 成 超 大型 矿床 。大厂地 处 我 国华南 W , n高 背景 区 )) ; S 岩 锌铜 矿床及 钨 、 锑脉 状矿 体 , 岩体 外缘 为锡 石 硫 化 物矿 床 , 外 为汞 矿床 , 现分 带性 。岩 体西 侧 大 厂 再 呈 背斜 为主 要锡 矿床 产 出部位 , 矿物 组成 复 杂 , 其 形态 多样 , 规模 巨大 。东 侧矿 体 则规 模较 小 , 矿物 组 分相
. 超 大型 矿床 的形 成 是 各 种 成 矿 因素 优 化 组 合 的 结 2 1 丰 富 的 矿 质 来 源
2 成 矿 地 质 条 件
果 , 矿 需要 长 时期 的多重 富集 作用 。 成
矿产 空 间分 布 的不 的研 究 认 为 矿 质 从 根 本 上 主 要 来 源 于

大厂锡矿92号矿体矿化富集规律与矿产经济研究

大厂锡矿92号矿体矿化富集规律与矿产经济研究

大厂锡矿92号矿体矿化富集规律与矿产经济研究广西大厂是中外著名的锡产地,92号矿体是大厂矿田规模最大的锡多金属矿体。

本文应用现代成矿理论对92号矿体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

地质统计学作为一种先进的储量计算方法,已在国内外矿业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次运用地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为工具,建立了92号矿体的矿床数学经济模型,矿体数学经济模型的建立对于实现矿山生产的动态管理,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研究成果如下:研究表明,92号矿体为喷流热水沉积—改造成因。

矿体赋存在D<sub>3</sub><sup>1</sup>硅质岩中,呈似层状与地层整合产出,与围岩同步褶曲,主要由层状矿和脉状矿构成。

前期海底喷流热液作用在矿区北东部和下部形成层纹条带状矿,后期构造改造作用形成了矿区西部和上部的细(网)脉状矿和大脉状矿。

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海底喷流作用,与燕山期花岗岩没有明显的物源关系,花岗岩主要为后期改造成矿提供了能量和动力。

92号矿体可划分为上、中、下三层矿。

上、下两层为Sn、Pb、Zn矿,中层为Zn、Pb矿,上层矿矿化最好,下层矿一般,中层矿较差;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和地层。

成因规律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大厂锡矿的成矿理论,而且为正确圈定矿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建立了92号矿体原始资料数据库,库中共有516个探矿工程,25000件样品,近90000个Sn、Pb、Zn、Sb、Ag化验分析数据和三维坐标,并对其进行了基本统计分析,结果表明:Sn、Pb、Zn品位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变化系数依次为196%、153%、101%。

数据库可供矿山生产动态管理随时调用。

计算并拟合了92号矿体五个方向的变异函数,各变异函数曲线均为跃迁型,分别建立了Sn、Pb、Zn三元素的品位变化的数学模型,结构分析表明92号矿体呈带状各向异性变化。

交叉验证表明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探讨[摘要]铜坑锡多金属矿床是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中一个规模大、特征典型的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对矿床成矿地质特征、92号矿体地质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矿床的成矿规律及控矿因素。

[关键词]矿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控矿因素中图分类号: p641.4+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丹(南丹)—池(河池)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江南古陆南缘北西构造带和东西构造带的复合部位。

地层为泥盆、石炭、二叠纪硅质岩和碳酸盐岩建造。

主要矿化产于旋回中上部台沟—台地过渡带硅质建造中。

矿带走向为北西,长约100km,宽约20~30km,从北西至南东分布有五个矿田,即麻阳汞矿田,芒场锡石—硫化物矿田,大厂锡石—硫化物矿田,北香铅锌矿田和芙蓉场铅锌矿田。

大厂矿田位于丹池成矿带中部,受北西向丹池复式大背斜控制。

丹池成矿带是海西—印支期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北部的一个断裂凹陷盆地。

印支—燕山运动使本凹陷带构造形变和强烈的岩浆活动使矿带内产有丰富的锡、铅、锌、锑、铜、汞、钨等多种矿产。

2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

矿区的主要构造是北西向的大厂断裂和大厂背斜。

大厂断裂是丹池断裂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显压扭性,断裂面在走向和倾向上呈舒缓波状,走向南北,总体倾向北东,倾角40°~75°,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大厂背斜是一位于大厂断裂北东侧、轴向与之近平行的倒转背斜,背斜西翼较陡,倾角大于70°,局部直立,甚至倒转;东翼较平缓,倾角小于40°。

背斜轴迹为330°,向北部转为300°,向北西倾伏。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均呈脉状产出。

花岗斑岩脉产于矿床东则,又称“东岩墙”,呈左侧雁列式或“川”字型排列;闪长玢岩脉产于矿床西则,又称“西岩墙”,它与花岗斑岩岩墙呈大致平行排列,断续分布。

广西大厂矿区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探讨

广西大厂矿区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探讨
地质探究
L o W C A R B o N W o R L D 2 0 1 3 , 5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3 ) 1 0 — 0 1 2 4 — 0 2
广西大厂矿区 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探讨
石川 页 勇( 广西 有色金属 集团 资源勘查有限公司, 广 西 南宁 5 3 0 0 2 1 )
而, 在 层 间矿 体 当 中, 其赋 存 部 位 主要 集 中于短 轴 背斜 处 , 这 主
其物理 性 质和 化 学性 质 是 矿 体 规 模 稍 大 一 些 的 主要 有 三 个 . 即9 1 号和 9 2号 层 状 矿 体 、 要 是 由于在 泥 盆各 组 或 者是 断 岩 层 , 有所 不 同 的 , 而且 , 在 形 成褶 皱 时 , 岩层 接 触 界 面极 易产 生 强烈 1 0 0号 龙 头 山矿 体 。 而 在 广 西 大 厂锡 一 多金属矿田 中, 包含 很 层 间错 动 , 再 经 过很 多次 的活动 , 便 逐 渐形 成 了层 间破 碎 带 。 多切 层 次 生呈 现 脉状 的矿 体 。 除此之外 , 在 龙 箱 盖矿 体 中也 可
存 的 极 其 有利 的
2 . 1 . 2 构 造 特 点
条带状。同时, 在 这矿 体 中 , 与 锡石 共 生所 得 到 的 硫 化 物 的 量
最 多的 为 黄铁 矿 , 其 次 为 闪锌矿 , 最 少的是 磁 黄铁 矿 。
2 . 2 _ 2 其 它 层状 锡 矿 体 地 质 特点
成 层 间构 造 . 并 且 其 化 学 性 质便 于 交代 舍 矿 热 液 。 除此 之 外 , 上 部 的 黑 色页 岩 又具 有 挡 板 功 效 。 所以, 此 套地 层 对 矿 藏 的储

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分析

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分析

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潜力分析摘要:拉么锌铜矿床作为广西大厂矿床的重要矿床,在广西大厂锡矿田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本篇文章通过对于广西大厂矿山曾经工作人员的总结资料,具体的了解到了其影响矿床控矿、成矿上的规律的一些因素如矿床的地层、岩浆岩、围岩蚀、构造等。

其总结的认为在控矿、成矿上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的,并利用这些规律在其矿区的范围寻找新的矽卡岩型矿体与陡倾斜脉状矿有着很大的帮助。

并总结了矿床成因型应属岩浆热液型矿床。

关键词:广西、大厂、锌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作为我国重要的锌多金属生产基地广西大厂矿田的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是中国地学界的重要关注的地方,其地质学家对其做了当量的实践研究工作,研究了许多新的成功,但是对于广西大厂拉么锌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规律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做出详细的总结。

伴随着广西大厂矿厂的不断的开采,地质学家们以此发现了与地质有关方面的现象。

这无疑加强了对于这类矿床的成矿规律的研究,不仅对于观与地质方面的探究有所帮助,又对于寻找矿产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广西拉么锌铜矿床的地质概况拉么锌铜矿床是广西大厂矿田的重要一个部分,分为两个矿段笼箱盖与鱼泉洞,出露有泥盆系一石炭系地层,其主要的分成碳酸岩与碎屑岩,其厚度有2600米到3000米,其控矿的地方主要分布在泥盆系上的五指山组的扁豆状灰岩及其榴江组呈带状的硅质岩。

矿区的位置位于丹池复式背斜次级笼箱盖不对称背斜东翼的一部分,其矿区的构造比较的复杂,有三向的断裂SN向、NM向、NE向断裂。

在笼箱盖有纵向逆断层、六里沟横向逆断层、拉么横向逆断层、杉木冲横向断层及层间错动。

在单斜构造中存在着小型的揉皱、扭曲的发育,其范围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

其围岩侵蚀变化有大理石岩化、高岭土化、矽卡岩化、绢云母化、与碳酸盐化等等;矿区的类型是有矽卡岩型缓倾斜似层状锌铜多金属矿体与陡倾斜大脉状矿体等等。

陡倾斜脉状锌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特征如下:陡倾斜脉状锌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SN向的构造当中,其倾角大约大于70度左右。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大厂矿田跨越广西南丹、河池两县(市),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区。

据史料记载,采锡始于宋朝。

矿区最早地质调查首推1928 年两广地质调查所乐森王寻的调查,此后陆续做过一些地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对该区做了大量地质测量、普查和勘探工作。

1958 年提交了《广西大厂锡矿区砂锡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94001t、铅162666t、锌89856t、锑97830t、铟500t。

1958 年11 月提交了《广西南丹大厂锡矿原生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141900t、锌514569t、铅216555t、锑109729t、铜20975t,等等。

矿田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为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

区内褶皱发育,呈北西向紧密线状分布(下图),断裂以北西纵向逆冲断层为主,矿带北东侧有龙箱盖隐伏黑云母花岗岩株,侵入于龙箱盖背斜轴部,其后有花岗斑岩、白岗岩及闪长玢岩脉、岩枝或岩床产出。

锡矿床与花岗斑岩脉在空间上紧密相依。

矿带北端主要沿背斜倾没部紧密及倒转侧翼次级褶皱形成层间剥离和裂隙破碎带矿体;在背斜轴部逆掩断层上盘形成层间剥离、滑动破碎带层间矿体;在性脆易碎、层理发育的硅质岩及条带状灰岩、黑色页岩等层内或层间则形成似层状网脉浸染交代为主的矿体。

矿带南端的矿床则受下伏生物礁体(中泥盆统下层)的控制,礁体内部的断裂、裂隙带及其盖层间叠瓦状虚脱构造内形成充填交代为主的矿床,矿体形态复杂,矿化一般极富。

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矿石成分复杂,已知矿物百余种,除锡石及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等大量常见的铁、锌、砷等硫化物外,以富含银、锡、铜等的锑、铋硫盐矿物为显著特征。

主要含锡矿物是锡石,此外,锡还存在于硫盐或硫化物中,如黄锡矿、蔷薇黄锡矿、硫锡矿、硫锡铅矿、辉锑锡铅矿等。

矿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都表现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锡矿床的蚀变带。

广西大厂锡矿成因研究进展

广西大厂锡矿成因研究进展

广西大厂锡矿成因研究进展邵主助;彭振安;蔡明海;刘嘉兴;张含;胡志戍【摘要】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床是我国著名的超大型锡矿床,也是中国锡多金属矿业的重要基地.文章从成岩成矿年代学、成矿流体特征、同位素地球化学等三方面论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大厂锡矿成因研究进展,大厂矽卡岩型锌铜矿形成于95~98Ma,略早于锡多金属成矿年龄91~95Ma,龙箱盖花岗岩成岩年龄主要集中在93~96Ma,略早于岩脉形成年龄(91±1) Ma,表明区内成岩成矿为燕山晚期同一构造—岩浆热事件的产物.综合近期的野外地质调查,笔者认为大厂锡矿属于岩浆热液成因,成矿与燕山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与岩浆作用有关的上地壳,但也显示出地幔物质显著参与成矿,该矿床是燕山期壳幔相互作用的产物.【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8(009)006【总页数】7页(P1172-1178)【关键词】大厂锡多金属矿床;岩浆活动;成矿;广西【作者】邵主助;彭振安;蔡明海;刘嘉兴;张含;胡志戍【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南宁530004;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南宁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4位于桂西北丹池成矿带中部的大厂锡矿是国内外著名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锡多金属产出地,由于矿床规模之巨大、成矿元素组合之复杂、产出形式多样化、成矿分带之明显、矿物组合之复杂等特征,长期以来备受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地质学者在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但在成矿时代、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可将分歧归纳为以下3类:① 矿床属于岩浆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形成于燕山晚期,成矿与龙箱盖花岗岩有关(陈毓川, 1964;陈毓川等,1985;1993;李锡林和章振根, 1981;梁珍庭和苏登岸, 1985;叶绪孙, 1983;Fu et al., 1991;王登红等, 2004;蔡明海等, 2004);② 矿床属于同生热水喷流沉积型或与海底火山喷发有关的矿床,矿床形成于泥盆纪,成矿与花岗岩无关(蔡宏渊等, 1983;韩发和Hutt, 1990;韩发等,1997;廖宗廷等, 1994;高计元,1999;秦德先等, 2002;Yan Yongfeng et al., 2013);③ 认为早期喷流沉积成矿,后期受到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热液改造,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曾允孚等, 1982;涂光炽, 1984;陈骏, 1988;丁悌平等, 1988)。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

中国锡矿发展简史

RESOURCES /075■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锗储量全国第一。

储量1,600万吨,占全国已探明总储量的30%。

■内蒙古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

■内蒙古石墨的远景储量约为3—5亿吨,居全国首位。

在西起阿拉善右旗,东至乌兰察布盟兴和县长1,000公里的地带,成矿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

其中兴和县石墨矿的产品,鳞片大,柔韧性好,是我国三大石墨生产基地之一。

■内蒙古哲里木盟是我国最大的铸造砂和玻璃生产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储量约为550亿吨。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宝山玛瑙矿储量2,775吨,居全国第一。

■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

■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平顶山的中华麦饭石在国内品质最佳。

它含有59种元素,其中18种是人体营养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日本著名矿物学家、医学博士高仑熙称其为“世界稀有的药石,是质量最佳的纯真货”。

■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泉群由48眼泉组成,有温泉、热水泉和冷泉。

是从深达2,800—3,500米的火山岩断裂带深循环上升的矿泉水,系氡锂锶偏硅酸热矿水。

泉中的氡元素含量为每升11—60埃曼,居全国各温泉之首。

■内蒙古准格尔煤田(薛家湾区)的煤系硬质高岭土,从储量、品位到开采条件都堪称世界之最。

■内蒙古吉兰泰盐场是我国最大的机械化湖盐场、湖盐区,最大的碘盐加工基地和最大的天然胡萝卜素生产基地。

云南个旧早在公元前就已开采锡矿。

清朝乾隆以来,锡业渐兴,迄清末民初,锡业大盛。

据海关记录,从1889年至1939年,个旧共出口锡300,766t 。

广西、湖南产锡历史也较长,据载,宋元丰元年产锡2,321,898斤,其中贺州年产锡878,950斤。

大厂在宋朝采银,至清初采锡。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

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 及J.Deprat 、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1941年顾功叙等在个旧老厂进行了电法物探试验。

广西大厂矿田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锡石LA-MC-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广西大厂矿田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锡石LA-MC-ICP-MS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锑、 钨、 银 等金 属 矿 产 及 铟 、 镓、 镉、 硒等稀有元 素。 前 人对 矿床 的研 究 已经 取 得 了 非 常 多 的成 果 , 但 对
多金属 矿床 9 2号 层 状 矿体 的锡 石 进 行 U — P b定 年 ,
在 对 区 内层状 矿 体成矿 时代 进行 精 确厘定 的基础 上 进 一步 探讨 了矿 床成 因 。
通过 石英 A r / A r 法、 透长石的激光原位 A r / ” A r 法及石 英 R h. s r 等时线 法获得 的年龄 ( 9 1 . 4 ±2 . 9~ 9 4 . 5 2± 0 . 3 3 )M a在误差范围 内一致 , 说 明通过锡石 原位 L A — MC — I C P — MS U — P b法定年在该类型矿床 的年代学研究行 之有效 。
大 厂锡 多金 属 矿 田位 于 桂 北南 丹 县 境 内 , 是 国 内外 著 名 的 超 大 型 锡 矿 田 , 同 时伴 生 有 铜 、 铅、 锌、
2 0 1 4 ;C h e t r X i a o e u i e t a 1 . , 2 0 1 4) 。本 文 采 用 L A— MC — I C P — M S定年方 法 , 首 次 对 大 厂西 矿 带 的铜 坑锡
同时 , 通过年代学佐证 了锡的成矿与龙箱盖岩体第二 阶段侵位 ( 9 6 . 6— 9 3 . 8 6 Ma ) 为 同一 时期 , 认 为成 矿与岩浆 作用
关 系 密切 。
关键 词 : 锡石 ; L A . MC — I C P . MS U . P b年龄 ; 长坡一铜坑矿 床
l 1
霄 地 质A L R E V I E W V J o u 1 . l y 6 1 2 N 0 o . 1 4 5

2023年全球锡行业供给大观报告

2023年全球锡行业供给大观报告

2023年全球锡行业供给大观报告1 锡是全球稀缺资源锡(Stannum)金属元素,元素符号Sn,是一种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的低熔点金属,可用于航空航天、国防、高科技产品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

锡在地壳中平均含量只有0.004%,已知含锡的独立矿物有50种,主要的锡矿物有20多种,具有经济意义的主要为锡石,其次为黄锡矿。

锡矿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两岸,大型锡矿床较少。

从全球锡矿格局看,锡矿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东西两岸,此外,南美洲安第斯锡矿带、非洲中部、澳大利亚等地也有锡矿分布。

根据《全球锡矿资源现状及供需分析》,全球锡矿资源中大型和特大型锡矿床资源相对较少,中、小型锡矿床数量偏多,已落后技术生产的小型锡矿产量占总产量的40%。

全球锡矿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其次是采砂船及水枪-沙砾泵采砂锡矿,硬岩矿物露天开采较少。

根据SMM,全球从事锡矿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国家(地区)有70多个,全球现有锡矿山为218座,其中资源量大于1万吨的矿山有61座,资源量大于10万吨的有16座。

图表1:世界大中型锡矿分布图资料来源:《锡的地球化学性质与华南晚白垩世锡矿成因》,中邮证券研究所传统产锡大国仍居主导地位。

根据USGS,2022年全球锡储量为460万吨,产量为31万吨,储采比仅为14.84,主要集中在中国(15.65%)、印尼(17.39%)、澳大利亚(12.39%)、俄罗斯(9.35%)、巴西(9.13%)等国。

产量方面,中国、印尼、缅甸、秘鲁是传统产锡大国,CR4为73.87%。

但经过长期开采,现有矿山资源逐渐枯竭,新增矿山较为有限。

根据美国地调局统计的全球70个锡矿勘查和开发项目中,仅有4个锡矿是1985年以后新发现的,未来锡矿供给并不乐观。

图表2:2022年全球锡矿储量/产量(万吨)资料来源:iFind,USGS,中邮证券研究所锡矿完全成本提升大势所趋,2027年或达3.38万美元/吨。

长期开采迫使现有矿山开采更低品位矿石,采用成本更高的技术保证其产量,成本提升难以避免。

锡矿介绍

锡矿介绍

锡tin (stannum)一、性质锡(Sn)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其在常温下呈银白色。

随温度变化锡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在13.2~161℃为β锡(白锡),161℃以上为γ锡(脆锡),13.2℃以下为α锡(灰锡),剧冷则变为粉末状。

β锡(密度为7.31g/cm3(20℃),α锡为5.75 g/cm3(13.2℃)。

锡熔点231.968℃,沸点2270℃,硬度3.75。

锡具有展性强、防锈、耐腐蚀等特性。

锡能够同其他金属及类金属形成各种合金,易于镀在许多金属表面。

特别是锡的表面耐蚀不锈,同有机酸及其盐类反应的生成物无毒。

二、用途锡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制马口铁的锡约占锡消费量的50%,另50%是用锡的合金及化合物来使用的。

锡在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焊锡31%,镀锡板29%,化学制品16%,其他合金24%。

纯锡与弱有机酸作用缓慢,可用于制造镀锡薄板,可作食品包装材料,也可用于某些机械零件的镀层。

锡易于加工成管、箔、丝、条等,也可制成细粉,用于粉末冶金。

锡能同许多金属形成合金,如巴比特合金、焊锡、锡青铜、铅锡轴承合金,活字合金等。

还有许多含锡特种合金,如锆基合金,在原子能工业中作核燃料包装材料。

钛基合金用于航空、造船、原子能、化学、医疗器械等工业;铌锡合金可作超导材料;锡银汞合金用作牙科材料;系的化合物分别用于陶瓷的瓷釉材料、印染丝织品的煤染剂、所料热稳定剂,也可用作杀菌剂和杀虫剂。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锡的用途将越来越广泛。

据《世界矿产资源年评》,近代世界精炼锡的年消费量为36万吨,世界矿山锡年产量为35万吨,世世界精炼锡年生产量为35万吨,库存约7万吨。

国际市场锡的供需基本平衡。

三、主要矿物在自然界中锡主要呈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氧化物、亲氧化物、硫化物、硫盐、硅酸盐、硼酸盐等形式存在。

目前已发现锡矿物和含锡矿物50余种,其中具有工业意义的主要矿物见下表。

四、矿床类型锡矿床主要类型有:①矽卡岩型锡矿床,产于花岗岩类岩体与碳酸盐岩石内外接触带,远离岩体出现各种似层状、沿层透镜状、脉状矿床(体)。

广西大厂长坡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广西大厂长坡锡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矿化富集规律
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水平 以及垂 向分带 特征 , 面上从 岩体 中心 向外 依次 为 Z , u ( , 平 nC 一 W S ) s ,n S b 一 n z — n多 金 属 一 ( b Z , ) 垂 向 上 自下 而 上 依 次 为 Z , u S , n S P , n Ag ; n C — n Z — n多 金 属 一
( b Z , )③ 长 坡 锡 多 金 属 矿 床 矿 化 富 集 与构 造 关 系 密 切 , 其 是 次 级 构 造 部 位 , 化 富 集 程 P ,n Ag ; 尤 矿 度 高 。夕 卡 岩 型 锌 铜 矿 富 集 受 花 岗 岩体 影 响 明显 , 近 花 岗岩 体 矿 化增 强 。 靠 关键词 : 长坡锡多金属矿床 ; 矿床 地 质 ; 化 富 集 ; 西 壮 族 自治 区 矿 广
司在 长 坡 锡 石 一 硫 化 物 型 矿 床 的 深 边 部 新 发 现 了 具
大 型规模 的 黑 水 沟 一大 树 脚 夕 卡 岩 型 锌 铜 矿 。 因 此, 长坡锡 多金 属矿 床 的垂 向矿 化分带 更加 清 晰 、 完
位 于桂 西北 南丹县 境 内的大 厂锡 多金属 矿 以其 整 。本文 将在 阐述 长坡锡 多金 属矿 床地质特 征 的基
收 稿 日期 : 2 l 3 1 ; O O0 — 2 改 回 日期 : 2 1 —8 O 0 10 8
基 金项 目 : 国土 资 源 部危 机矿 山接 替 资 源 勘 查 项 目( 编号 :0 5 5 2 ,0 8 9 63 、 西 有 色 金 属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地 质 找 矿 科 研 项 目( 2 0 4 0 2 20 9 4 ) 广 编
资源 储量 巨大 、 种 齐全 、 物组 合 复 杂著 称 于世 。 矿 矿

广西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中两种黄铁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广西大厂长坡-铜坑锡多金属矿床中两种黄铁矿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样 品 2 采 自大厂 一铜 坑 东 付井 , 有 典 型 的 , 具
条 带 状 构 造 , 铁 矿 顺 层 分 布 呈 带 状 和 沿 节 理 或 黄

过对矿 床 中广泛 分布 的黄铁矿 的元素地 球化学特
征 进行分 析 , 来探讨 矿床 的成 因 。

具有 重要 的工 业价值 , 一直倍 受地质 学界 的重
视 。长期 以来 , 矿床 地 质学 家 和矿 区地 质 工 作者 针 对矿床 地质特征 和成矿 规律做 了大量 的研究工 作, 对矿床成 因提 出 了不 同 的 矿 田, 于江 南古 陆 西南 位
因l ; 2 热水沉 积 成 矿 和岩 浆 热液 叠 加 再 富集 两
侧 的晚古 生代 一中生代右 江盆地 丹池次级裂 陷深
水 盆地 内( 1 。出 露 的地 层 主要 为泥 盆 系 、 图 ) 石
期成矿作 用 复合 而 成¨ ; 5 层状 和块 状 矿体 的形
Vo . No 1 37 .4
A u .2 0 g 01
[ 章 编 号]17 —7 7 2 1 )40 1-7 文 6 19 2 (0 0 0 4 20
广西大厂长坡 一铜坑 锡多金属矿床中 两种黄 铁 矿 的元 素地 球化 学特 征
林 丽 庞艳 春 马 叶 情 马 莉 燕 苏 楠
以下 的 看 法 : 积 、 山 沉 积 和 花 岗 岩 浆 热 液 叠 加 沉 火 的 结 果 l ; 气 沉 积 及 后 期 的 变 形 、 质 成 _ 喷 1 变
1 矿 床 地 质 概 况 及 样 品 特 征
1 1 矿 床 地 质 概 况 .
广 西 大 厂 成 矿 带 呈 北 西 ~ 南 东 向 展 布 , 厂 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床学课程设计
矿床的分带性
五层分带模式——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可分为五层 。 一层: 裂隙脉型锡石一硫化物矿体; 二层: 裂隙充填交代细脉带锡石一硫化物矿体; 三层: 细脉、网脉浸染交代似层状锡石一硫化物 矿体; 四层:层状、似层状交代锌矿体; 五层: 透镜状矽卡岩锌一铜矿体。 综合起来
矿床学课程设计
矿床学课程设计
构造
丹池大断裂和丹池复背斜是成矿带的骨干构 造, 亦呈NW฀ SE 展布。丹池断陷盆地受丹池 大断裂控制, 在加里东褶皱基底上形成, 呈北西狭 长带状展布, 海西晚期以张性为主, 发生了海底喷 流热水沉积成矿; 印支-燕山期以压性为主, 形成 紧密褶皱、逆冲断裂及燕山期的花岗岩。大厂锡 多金属矿田的成矿具有多旋回构造演化和多期成 矿的特点。北西向的大厂断裂( F1)、大厂断倒背 斜是大厂矿田主要的控矿构造。
0.01% 0.01% 0.012 — 0.019 % 0.022 — 0.04.12%
钙铁榴 斧石 石
0.33— 2.41% 0.22— 0.31%
钙铝榴 黑柱石 符山石 绿泥石 砂硼钙 石 石
0.3% 0.28% 0.01% 0.01% 0.003 %
矿床学课程设计
最后一次砂锡矿富集阶段形成砂锡矿
此阶段明显地反映出已经形成的锡石一硫化物 矿床, 汞矿床,经风化剥蚀、侵蚀、搬运或残留原 地, 形成岩溶河谷冲洪积砂锡矿、残坡积砂锡矿、 铁帽和残积辰砂矿,富集于原生矿距离不远的第四 系中。
矿床学课程设计
总结
从大厂矿田成矿演化六个阶段来看, 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 的过程, 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自身主导地质作用, 波及范围大小亦有不 同。 初始阶段主要是富含硫、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如Hg、As、Pb、Zn、 Mo、Ni等的泥盆纪沉积环境,范围涉及整个盆地; 第二次是区域构造 应力作用, 地层产生褶皱, 成矿溶液在摺皱过程中迁移富集, 范困却 限于背斜成矿;第三次是黑云母花岗岩侵入的热力作用和残余岩浆气液 流体与沉积围岩作用。一般来说, 成矿热液活动都是环绕岩体周引进行的; 第四次成矿活动是沿着断裂破碎带,由地下水与岩浆气液流休相混合。 通过垂直对流循环多次沸腾发展形成锡石一硫化物矿床。一般只限于沿 主断裂带宽不大于一公里范围内;第五次主要是琳滤改造原来富含钨的 热变质岩与围岩卤水淋滤出来的锑相混合, 通过脉状垂直对流循环自成 系统, 一般限于热变质角岩附近成矿; 最后一次是通过风化、侵蚀、搬 运作用, 将原生矿床物质搬运到新的第四纪环境沉积下来,一般靠近原 生矿不超过3——5公里范围。上述情况可以得出不同的地质条件可能找 到特定类型的矿床。这是一个重要的找矿标志, 是预测各类型矿床的基 础。
矿床学课程设计
第四次锡矿富集阶段形成锡石—硫化 第四次锡矿富集阶段形成锡石 硫化 物矿床
随着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作用的减弱,结晶分异 作用的加强,岩浆期后气液流体, 沿断裂破碎带和 地下水混合, 而向上运移聚集在相对封闭的地质条 件下(背斜轴部), 当聚集的能量超过临界限值, 短暂时间克服静压力(岩石和地下水) 上升运动, 由于多次聚集,断裂扩张充填, 因而存在不同亚阶 段成矿脉动和重叠现象。
矿床学课程设计
第五次钨锑矿富集阶段
此阶段赋存矿床部位主要靠近花岗岩热变质角岩带, 有明显的分带 现象。一般上部为锑矿;下部为钨矿。若单以锑矿物划分, 上部为辉锑 矿;下部为辉锑铁矿。矿石有三种组合:(1) 白钨矿—— 萤石;(2) 辉锑矿—— 石英或辉锑矿、辉锑铁矿一石英;(3)铁闪锌矿、方铅矿、 黄铜矿、黑钨矿、白钨矿, 有时伴有辉锑铁矿和石英, 矿脉延伸到花岗 岩即尖灭。蚀变弱, 为绢云母化、硅化、碳化。测温结果为฀ 120— —265℃ , 包裹体气体占20%,液体占80%,成分中一般Na离子大于 K离子,个别K离子 超过 Na离子“,Ca离子大于Mg离子,F离子大于 Cl离子,CH₄、H₂、CO₂值都低。 因此推断为另一个成矿热液流体系 统。 钨以WO₃F₂离子络合物迁移形式, 当与CaCO₃作用时形成白钨矿和萤 石。 物质来源为早期富含钨矿化矽卡岩和角岩, 被晚期气液流体琳滤而 来, 或是来自岩体的残余溶液。而锑元素却来自沉积岩淋滤卤水加入。 因此, 该阶段是较晚的一次成矿改造发展形成的。矿脉带的范围亦比前 四个阶段愈来愈窄。
矿 床 学 课 程 设 计 大厂锡矿矿床综合地质图计算机绘制
矿床学课程设计
一、 区域地质概况
地层概述 构造 岩浆岩
矿床学课程设计
地层概述
区内出露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泥盆系是主要控矿层位, 由 下向上为: 泥盆纪下统 :下部以灰白色细粒砂岩为主,上部为深灰至黑色泥岩、 页岩夹砂岩, 总厚度>890m。 泥盆纪中统下段纳标组 :生物礁灰岩, 厚度约270m , 赋存100 # 、 105 # 矿体;上段罗富组:以泥岩、矽卡岩与基性层状火山岩为主, 总厚度 120~ 270m ,赋存94# 、95# 、96# 层状、似层状矿体。 泥盆纪上统溜江组下段 :以薄层状- 条带状硅质岩为主,厚度20~ 80m , 赋存92# 层状、似层状矿体; 中段五指山组 :下部宽条带灰岩, 厚度17~ 26m;中部细条带灰岩, 厚度18~23m , 赋存91# 层状矿体; 上部扁豆状灰岩, 厚度80~ 110m; 上段同车江组:主要由泥岩、页岩组 成, 厚度340~ 370m , 是大脉状、细脉带矿体的赋矿层位。
矿床学课程设计
矿体特征
矿体形态——矿体呈脉状、条带状、似层状产出。 构造特征——构造的基本特征是西北向褶断构造成带, 北东向断裂和
挠曲构造成行,带行纵横交错成网, 交汇控矿.矿体赋存在与主断裂相交 , , . 的低次序构造中, 是进行构造预测找矿的基础。具有构造型式分带性: 上部主要以张扭性、扭性、压扭性裂隙控制着矿体。中部转化为以压 扭性构造为主, 产生一系列层间滑动, 形成雁行式层间似层状矿体或层 间剥离矿体:深部及近花岗岩体部位, 由于岩浆侵入作用与构造应力 作用密切联系的接触构造控制着矿体的展布, 矿化宽度增大。按照成 矿区段所处构造位置, 形成不同的控矿构造组合型式。如长坡式、巴 力一瓦窑山式, 龙头山式、龙箱盖式、大福楼式等。
泥盆纪初富含硫和金属元素沉积环境。 第二次成矿富集阶段。 第三次成矿富集阶段。 第四次锡矿富集阶段。 第五次钨锑矿富集阶段。 最后一次砂锡矿富集阶段。
矿床学课程设计
成矿温度与成矿阶段
矿床学课程设计
泥盆纪初富含硫和金属元素沉积环境
自加里东运动之后, 丹池地区受北西向的超壳深大断裂 (据重力资料) 的影响不断下降, 形成地堑式边缘坳陷盆地。 泥盆纪本区处于半封闭式海盆环境。沉积了一套硅质岩,生 物礁灰岩和大量富含炭质细碎屑岩、泥灰岩和膏盐层。海水 比较平静,生物繁盛, 竹节石、菊石、三叶虫、海百合, 层 孔虫及珊瑚发育。因富含大量有机质, 它们能吸附一部分金 属元素, 如 Hg 、Pb、Zn、Sb、As 等沉积成矿。由于沉 积环境变化,有机质解体, 生成大量CH₄ 、CO₂和 H₂O 、 CH₄ ‘和膏盐层作用生成H₂S,有利于硫化物的沉淀。
矿床学课程设计
广西大厂锡矿
矿床学课程设计
广西大厂锡矿
• • • • 区域地质概况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及探讨 参考文献
矿床学课程设计
一、 区域地质概况
广西大厂锡矿位于江南古陆西南缘的丹 池成矿带中。该成矿带总体成NW - SE 狭长 状展布, 长约100km , 宽30km , 是海西期印支期右江被动陆缘裂谷盆地中的一个断裂 凹陷盆地。
锡元素与花岗岩的亲缘关系说明锡元素来自花岗岩残余岩浆 溶液。
矿床学课程设计
成矿期
矿床可分为三个成矿期: 矽卡岩锌一铜成矿期 锡石一硫化物成矿期
又可分四个阶段:
锡石— 石英、 锡石一硫化物、 锡石一方解石、 辉锑锡铅矿一方解石
钨锑成矿期
矿床学课程设计
成矿阶段
大厂矿床的成矿阶段, 可以根据区域地质环境和 成矿的演化来论述。 从现有资料基本上能分成六 个成矿阶段。
矿床学课程设计
岩浆岩
矿田内岩浆活动频繁, 有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长英岩、白 岗岩、闪长玲岩等侵入体。黑云母花岗岩呈岩株产出, 后四种则属岩 脉、岩枝和岩床。花岗岩侵入时代,经K-Ar、U-Pb、Rb-Sr法年龄测 定为73—115百万年。 与矿有成因关系的黑云母花岗岩, 其岩石化学特征是:酸度大、 SiO₂高于70%以上,偏碱性,K₂O+Na₂O>7.6%,且K₂O+Na₂O 近一倍左右,属铝过饱和系列, Al₂O₃>(K₂O+Na₂O+CaO),CaO <1%。暗色矿物含量低, 普遍含电气石、萤石。Sn 、Pb、 Zn、 Sb 、Cu等成矿元素含量一般高于克拉克值1---26%;微量元素Rb、 Be、 Li 含量高;F 、B等挥发组份高,对成矿有利。
矿床学课程设计
第三次成矿富集阶段形成含锡矽卡岩
由于黑云母花岗岩侵入, 当侵入岩体与沉积岩接触部位, 特别是与碳酸盐岩层接触, 产生强烈热变质。此阶段气液流 体主要环绕侵入体顶部接触带范围活动具有水平流动的特点, 沿碳酸盐岩层交代成矽卡岩。经研究含锡矽卡岩锌铜矿床与 晚期矽卡岩有关。锡石生成与绿泥石化、角闪石化、萤石化 关系密切。锡的赋存状态主要为硅酸盐中的锡和锡石中的锡。 锡石的生成决定于后期热液蚀变强度。后期热液改造次数愈 多, 锡石富集愈好。从流体包裹资料说明, 流体的高浓度 卤盐与低密度的蒸气共存。 蚀变岩温度468℃ , 成矿渡度 273 ℃、硫同位素(S³⁴%)值接近O值, 说明流休是原生 岩浆成因的。
矿床学课程设计
第二次成矿富集阶段形成辰砂矿床
自三叠纪后, 本区受印支—燕山构造运动,地层产生 强烈褶皱,在构造隆起高点处形成较高温度。根据贵阳地化 所对沥青作反射率测定计算温度结果:大厂区最大温度 250℃ 250 ,丹池地区为235 ℃ , 这样高的温度足以能够使矿 235 液流体迁移富集。从区城来看, 在距离侵入体几十公里外, 于构造隆起部位形成Zn、Sb、Hg、As矿床, 有时还富集 硅酸钼、硅酸镍。 而次一级背斜部位形成汞矿化点。因此, 推断在构造应力驱动下可能富含盐度高的成矿卤水与周围围 岩的硫, 在有机质环境作用下富集成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