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单音词
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
![古代汉语单音词复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290242976bec0975f465e246.png)
• (二)要注意分辨两个连用的音节什么 情况下是两个单音词,什么情况下是一 个双音词。
•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 国策·齐策》)
• (2)于是相如前进缶。(《史记·廉 颇蔺相如列传》)
• 第二,词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相对。 • 1、词义相同:实同一词;同义词 • 2、相关:如:(1)凡藉物成事,所藉之物就是工具。
例如:右,右手;佑,用右手帮助人。(2)对象。例 如:鱼,鱼类;渔,捕鱼。(3)性质,作用。例如: 卑,卑贱;婢,卑贱的妇女。(4)共性。例如:崖, 山边;涯,水边。(5)特指。例如:献,进献;享, 以祭品进献给神。(6)行为者,受事者。例如:沽, 买卖;贾,买卖人。(7)抽象。例如:寤,睡醒;悟, 觉醒。(8)因果。例如:知,知识;智,多知。(9) 现象。例如:伏,趴倒;服,降服。(10)原料。例 如:屋,用帷幄做成的住所;帷,帷幄。(11)比喻, 委婉语。例如:趾,脚;址,地基,墙角。(12)形 似。例如:井,水井;阱,陷阱。(13)数目。例如: 四,数目;驷,一乘为驷,四马的集体。(14)色彩。 例如:皓,白;缟,白缯。(15)使动。例如:入, 进入;纳,使入。
夭》)
2.联绵词 • 联绵词是由两个不同音节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Biblioteka 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 个意义的词。
• 联绵词的特点: • (1)不可分割。
• 联绵词不能拆开来解释,不能按照书写 它的单字的意义理解。
• (2)写法不固定。
根据联绵词两个音节在语音形式上的联系, 可以有四种形式:
• 1.双声联绵词 • 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或相近。
• (15)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白头吟》)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a009ae2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5.png)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与复音词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与复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d1e236b1d0d233d4b14e69b5.png)
这种语素摇摆的现象甚至一直持续到现代 汉语中。
朋、友—朋友,道、路—道路,言、语—言语, 人、民—人民,树、木—树木,声、音—声音
买、卖—买卖,动、静—动静,开、关—开关, 忘、记—忘记,是、非—是非,好、歹—好歹
儿、子—儿子,妻、子—妻子,骨、肉—骨肉, 笔、墨—笔墨,斟、酌—斟酌,再、三—再三
最需要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由于现代汉语的 很多双音词是由古代汉语的单音同义词、反义 词或者意义相关的词复合而来的,因而双音词 在最初形成时,前后两个语素的独立性还很强, 属于自由组合,甚至语序可以颠倒。也就是说, 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是复合词,分开的时候 又各是单音词,这种情况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
社稷——国家政权 丹青——绘画 翰墨—— 书画、文章 纸笔——字据 布衣——平民 红娘——媒人 玉兔——月亮(通过借代)
第四,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只有 其中一个表示意义,另外一个失去意义, 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的“偏义复 音”。现代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如“月亮”、 “质量”、“忘记”等。古代汉语中的例 子有“风雨”“园圃”“郊社”“俘 馘”“得失”“缓急”“利害”“作 息”“出入”“存亡”“成败”“异 同”“出没”等。
然后扬节而上浮,陵惊风,历骇飙。乘虚 无,与神俱。(司马相如《上林赋》)
蒺藜 > 茨/荠(c í)。《说文·艹部》: “荠,蒺藜也。”并引《诗经》“墙有茨”。 徐灏注笺:“荠,蒺藜之合声。”蒺,上古属 从母质部([ʣɪĕ t̆ ]);藜,上古属来母脂部 ([liei]);茨,上古属从母脂部([ʣɪĕ i])。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
![张博《古代汉语》笔记和习题(含真题)详解(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3517ffc6d4d8d15abe234e5e.png)
通论七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7.1 复习笔记一、单音词与复音词1.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地、大”等。
2.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包括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等;如:“君子、巧克力”等。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则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双音节词居多,与复音词相比,单音词的义位较多,具有显著的多义性特征。
二、复音词的发展1.在上古汉语中,不少单音词本身的义位过多,再加上新词累增和语音系统简化所造成的严重的同音同形现象,必然会影响语言信息的有效传递。
2.由于表义清晰化和精密化的需求,汉语词汇逐步走上了复音化的道路。
后起的复音词比起与之对应的单音词来说,不但意义明确,而且表达的内容更加精细。
三、单音词转变为复音词的方式古代的单音词变为后代的复音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原单音词与一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时——时间、时候、时辰、时机、时常、时代、时势、当时、及时2.原单音词之外的两个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术——道路、途径、方法、手段、技艺、学说3.原单音词之前或之后附加词缀,构成派生词;例如:头——石头、前头、苦头、念头4.原单音词重叠,变为叠音词;例如:常常、渐渐、偏偏、稍稍、舅舅四、单音词复音词的关系1.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音词,是由古汉语中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构成的词组逐渐凝固而成的,它们的意义与古汉语中的词组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例如:“知道”指通晓自然与人事规律,凝固为复音词后,意义相当于古代的“知”。
2.古汉语中由单音词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与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词正好同形,而二者的意义相去很远甚至毫无关系;例如:“夫人”与现代汉语尊称他人之妻所用的“夫人”音义皆不同,它指“这个人”,是一个偏正词组,其中“夫”读fú,是指示代词。
7.2 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填空题1.须臾、逍遥等属于复音词中的______。
单音词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单音词名词解释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4fe01039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5c.png)
单音词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单音词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语,它在古代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单音词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常用于表示实物、抽象概念、动作、状态等。
下面将对几个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词进行解释。
首先是“人”。
人是古代汉语中最基本的单音词之一,表示人类。
它的意义广泛,可以指代任何具有人的特征和行为的存在。
在古代汉语中,人除了表示人类本身,还可以用来表示亲属关系、身份、职业等。
其次是“心”。
心是指人的思维和感情的内在器官,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词之一。
心在古代汉语中不仅表示人的心理活动,还常用于表示意愿、态度、情感等方面。
例如,“心甘情愿”表示心甘情愿地接受或做某事,“心疼”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感到痛心。
再次是“手”。
手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人的上肢末端器官的单音词,也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
手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人的用
力、劳动、技能等方面。
例如,“动手”表示开始做某事,“手艺”表示某人的技能或手工制作的作品。
最后是“口”。
口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人的口腔器官的单音词,也是用于表示语言、咀嚼食物等方面的常见词语。
口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说话、表达意思、交流等方面。
例如,“开口”表示开始说话,“一口咬定”表示坚决认定某事。
总结来说,单音词是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词语形式,它们简洁明了,表达力强,常用于表示实物、抽象概念、动作、状态等方面。
在古代汉语中,人、心、手、口等单音词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用于表达人类的特征、思想、情感和行为等。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https://img.taocdn.com/s3/m/5c568be2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d0.png)
能会发生变化或扩大。
形态变化
03
一些单音词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添加或
删除某些部分。
02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 词。
特点
与单音词相比,复音词具有更丰富的表意功能, 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概念和事物。
例子
如“天地”、“江湖”、“风雨”等。
古汉语词汇概说
•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 古今汉语词汇对比 • 古汉语词汇的特殊现象 •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01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表示一个 词,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和多音词相 对。
特点
古汉语单音词通常比较简单,意义明 确,易于记忆和使用。
同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 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同义词, 以增强表达效果。
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丰富
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反义词,这些词意义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反义关系辨析
反义词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需要通过语境和上下文进行辨析, 以准确表达意思。
反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反义词,以增 强表达效果。
复音词的分类
并列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如“天地”、“山水 ”、“动静”等。
偏正式
由一个修饰词和一个中心词组成,如“江山”、“风雨”、“人烟” 等。
支配式
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如“饮酒”、“写字”、“唱歌”等。
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根和一个表示具体概念的词缀组成,如“子 丑”、“阿爷”、“老虎”等。
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a2a333f3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4.png)
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中有单音词和双音词,但是单音词居多。
而现代汉语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的一个显著不同。
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单音词指的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单音词的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
有时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
例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妻子,男子配偶。
子:子女。
《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地:土地。
方:方圆。
《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可以。
以:凭借。
《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局势。
成:形成。
《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其:他,代词。
实:实质,实际上。
《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品行。
为:做为,成为。
文言文中的双音词双音词指的是有二个音节的词,文言文中的双音词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单纯的双音词,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拆开来解释。
单纯的双音词包括:1、联绵词,双声或者叠韵。
例如:踌躇、萧瑟、玲珑,辗转、彷徨、须臾、窈窕、披靡等。
2、译音词。
例如:单于、可汉、葡萄等。
3、叠音词。
例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二、合成的双音词,从结构上区分有以下几种。
1、联合式。
例如:社稷、旌旗、首领、干戈、倾覆等。
2、偏正式。
例如:天子、布衣、足下、横行等。
3、附加式。
例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4、偏义复词。
这类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
例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远近”只取“远”的意思。
《石钟山记》:“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浅深”只取“深”的意思。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只取“姥”的意思。
双音词的古今异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变迁,古今的双音词意义和用法发生了较大差异,这种古今异义的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c0d68cbff121dd36a32d82f7.png)
• 我们常常犯的错误:由于习惯于现代汉 语的双音节词,往往也把古代汉语的两 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去理解。 • 《周易· 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 应乎人。” •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 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 实味不同。”
• 《韩非子· 五蠹》:“古者文王处丰、镐 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遂 王天下。” • 《汉书· 霍光传》:“党亲连体,根据于 朝廷。” •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 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苏新春《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动因》 (1991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 • 皮鸿鸣《汉语词汇双音化演变的性质和 意义》(1992年1期《古汉语研究》) • 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杨琳《汉 语词汇与华夏文化》等都谈到词汇双音 化的原因。
同义词 一、同义词的类别
1 什么是同义词 • 同义词是指语言中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词。同义词的本质特性,就是“有 同有异”,即在其指称意义(概念意义、理性意 义)或附加意义(语意轻重、感情色彩、语体风 格等)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 • 学习同义词,我们既要明其“同”,更要求其 “异”。
• 同义词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 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角度来分类:1、本 义相同的同义词 • 徒:步: 本义皆为“步行”。 • 舍车而徒。 《周易· 贲卦》 • 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 《庄 子· 田子方》
• “徒”引申为“步兵、门徒”等, “步” 引申为“脚步”。成语“亦步亦趋”。 • 顶:颠: 《说文· 页部》:“顶,颠 也。”“颠,顶也。”本义都指“头 顶”。如: • 过涉灭顶,凶,无咎。 《周易· 太过》 •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诗· 秦风· 车 邻》
• 转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其复合词的意义既不同于两个 词素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两个词素义 的简单相加,出现词义转化的现象,这 种复合词叫做转义复词。
第一节 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一节 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867765e7aef8941ea76e058a.png)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 霍光传》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二)、合成复音词 1、分类 偏正式 天下 宇内 布衣 黎民 百姓 联合式 干戈 国家 社稷 朋友 膏腴 动宾式 将军 执事 司命 知府 稽首 主谓式 人定 冬至 月食 霜降 口吃
2、偏义复词
①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 非攻上》 ②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 汤问》 ③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 玉藻》 ④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 《战国策· 韩策》 ⑤骂其妻曰:“生子不生男,有缓急,非有益也。” 《史记· 文帝本纪》 ⑥宫中府中,具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 ⑦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⑧ 今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项羽本纪》 ⑨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荀子· 天论》
十年春,齐师伐鲁,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左传· 庄 公十年》)
40个字,39个词
《墨子· 修身篇》:“志不强者知不达,言不信 者行不果”
《诗经》:90.3%;《左转》:89% 《史记》:80%
2、单音词的多义性
欧阳修: “其义本谓‘考击’,故人相殴, 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造金银器,亦谓
①以九职任万民, 一曰三农,生九谷;二曰 园圃,毓草木。《周礼· 天官· 大宰》
②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 汤问》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cae858d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a.png)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学古代汉语需要掌握词汇相关的知识,有三个需要掌握的关键点:单音词和复音词词本义和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异同以下是我自己听课后总结的重点,如有错误,感谢指出修正。
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该文章也会逐渐补充完整。
今天先来说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单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尤其是在古汉语中。
复音词:由多个音节构成。
复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占优。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双音词多由古代单音词构成。
切记不要把两个古代单音词当成一个现代双音词。
不要把古汉语的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成后世的单音词。
单音词细说: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等。
第二种是加上词头词尾。
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
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儿子”。
古代单音节词很多,可以认为和词一样死了;但作为语素,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存在的。
如:“虑”字,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存留在“顾虑”、“考虑”等复音词里,或者出现在“深谋远虑”、“沉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像古代汉语里《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诗经·小雅·雨无正》:”弗虑弗图。
“里一样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复音词细说:古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举例: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上)*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叫圃。
这里只有“园”起作用,“圃”字无意义。
很多人没有得失就活不下去。
(《史记·刺客列传》)*人多了不能无失。
“得”字无意义。
也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或偏义组合)”。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合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用)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ad405c7fd5360cba1adb3f.png)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汉语的单音词1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情况很不相同。
只要翻阅任何一篇文言作品,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特点。
例如:《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篇短文共140个字,其中双音词仅12个,即:河伯(出现2次)、欣然、天下、北海、面目、望洋、以为、且夫、仲尼、伯夷、大方。
其余都是单音词,共116个。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这些单音词中有许多词就必须用双音词来表示。
2 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比较拿古汉语的单音词同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从古代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至——到来以——认为视——观看殆——危险②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一个实义语素,合成现代的双音词:秋——秋天流——水流灌——灌注道——道理叹——感叹③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词头或词尾:虎——老虎果——果子石——石头3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古汉语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有时候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相同,如果以现代双音词的意义去粗粗解释,而不细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讲得通,但实际上却错解了古书的含意。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细加辨别。
例如:①虽然——《墨子·公输》:“王曰:‘善哉!雖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中的“虽然”是“尽管这样”、“虽然如此”之意,是个词组,“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不同于现代的转折连词“虽然”。
②然而——《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汉语通论(二) 单音词,
![古汉语通论(二) 单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d9ae3ec65fbfc77da269b147.png)
• 在第三阶段,即复音词阶段: • (1)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可 以认为已经死去了;但作为词素看,它们 还留存在复音词里。 • 例:“虑 ”—古代单音词。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弗虑弗图。(小雅•雨无正) • 现在“虑”字只作为词素留存在“顾虑”、 “考虑”等复音词或“深谋远虑、深思熟 虑”等成语里,不能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 了。
辨析方法
• 1、设置反义词。 贫—富 穷—达 • 2、探源的方法: 对汉语的早期词义加以分析,就会发现词 义的内部实际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因素:一 种是词的表层使用意义;另一种是词的深 层词源意义。
• 词源的深层意义来源于造词的理据。 • 观察上表同源词,可以看出使用义与词源 义的关系:同源词的使用义不论怎样不同, 包含在其中的意义特点,即词源意义,是 没有改变的。而且,词源意义虽然不在使 用中直接实现,但它对使用意义的特点有 决定作用,非同源的同义词,只在使用意 义上相同,词源意义却不可能相同,用这 个方法可以辨析同义词。
• • • • •
婆娑。 辟易。 (4)非双声叠韵: 滂沱 梧桐
B.结构构词法
• 采用语词组合方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 素组合起来,代表一个概念,构成新词, 这种结构构词词法是最简便的构词方式, 也是最能产的构词方式。
• a.联合式构词法 把两个意义相类或相反的语素,联合 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表示一个新的意 义。 它是先秦复合词最能产的构词方式。 • (1)名+名—〉名词
• 在联合式中,谓词性语素组合成的复合词 远比名词性语素组合成的复合词多,这是 由于谓词的语义比名词更具有模糊性特点 所决定的。 • 例如“疾”和“病”都指生病,但有轻重 之分,然而轻重的界限是模糊的,“疾病” 连用,泛指一切病痛,已不考虑轻重之分。 • “伤—悲”“荒—芜”“穷—困”都存在 界限模糊的特点,这正是一种“析言则异、 浑言则同”的现象,也是谓词性联合语素 比名词性联合语素容易凝固成词的原因。
古汉单音词的名词解释
![古汉单音词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861554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88.png)
古汉单音词的名词解释古汉单音词是指古代汉语中只有一个音节的词语,这些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些单音词多数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词汇,它们简短、精练,既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揭示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对几个代表性的古汉单音词进行名词解释。
1. 月 (yuè)“月”字指代着月亮,同时也是古代时间计算单位的名称。
在农历中,“月”用来表示一个月份。
古人以月亮的自然变化来计算时间,从而形成了中国农历的体系。
古代人们会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开始和结束,以及耕作、种植、收获的时机。
因此,“月”不仅仅是一个单音词,还代表着古代人们对时间、气候和物候变化的观察和认知。
2. 鸟(niǎo)“鸟”字指代着鸟类动物,是古代人们对鸟儿的普遍称呼。
在古代,鸟类在农田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通过觅食、迁徙等行为与农业紧密关联。
古代人们通过对鸟类的观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掌握灾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鸟类的飞行路径确定安全和祥瑞的征兆。
因此,“鸟”不仅仅指代鸟类动物,还在古代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紧密相连。
3. 山(shān)“山”字指代着大地上的山脉。
在中国,山脉众多,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义。
在古代,山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人们崇拜山神,认为山脉中有灵气、有神灵驻留。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山为题材作诗、写书,山与诗歌、文学创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山脉对于农业、水源的调节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山”不仅仅是地理概念,还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
4. 天(tiān)“天”字指代天空,是古代人们对宇宙间的广袤空间的称呼。
在古代汉语中,“天”既有对自然天空的描述,也是古代宗教、哲学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古代人们相信天象的变化能够预示人间的吉凶祸福,因此对天空的观察极为重要。
另外,“天”还代表了古代人们对宇宙奥秘和宇宙秩序的探索与思考。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c0d68cbff121dd36a32d82f7.png)
• 寻常 原来是两个表示长度单位的意义相 对的单音节词,“寻”是八尺,“常” 是十六尺。 • 后来“寻常”由短语变成复合词,同时 意义也发生了转化,被用来表示“平常、 普通”的意思。
• 消息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 “消”指消亡,“息”指生长。如《周 易· 彖辞》:“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丰· • 后来“消息”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表 示“音讯”。蔡琰《悲愤诗》:“有客 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 复非乡里。”
• 荀子:“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 兼。” • 汉代以后的训诂家不再象《尔雅》那样 主要以单音词训释单音词,而是经常采 用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训释单音词, 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 其次,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 在词义的发展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 体现在多义词的产生。过多的单音多义 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汉语双音词比 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一个单音词有 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 就单一了。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 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 转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其复合词的意义既不同于两个 词素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两个词素义 的简单相加,出现词义转化的现象,这 种复合词叫做转义复词。
• 春秋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单音节词, 分别指“春季”和“秋季”。如《礼 记· 王制》:“春秋教以《礼》《乐》, 冬夏教以《诗》《书》。” • “春秋”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同时意义 发生了变化,被用来表示“光阴、岁月” 的意思。
• • •
•
2、本义和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 这类同义词原本不同义,后来一方经过 引申便变得与另一方同义了。 官:吏: “官”本义指“官署”,即 政府办公和收藏文书的地方。后来引申 指“官员”才与“吏”同义。“吏”本 义“官员” 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 《韩非子· 八说》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
![古代汉语讲义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https://img.taocdn.com/s3/m/4e4c494d172ded630a1cb637.png)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67cecd61195f312b3069a58c.png)
真正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里比较 少见,但也占一定的数量。
注意:当我们阅读古书的时候,遇着同 义词连用时,不要轻易地看成复音词;遇 着连绵字时,千万不要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来讲。
三、古汉语同义词辨析 1.概念的不同
概念的内涵:如:“府”和“库”。
“府”:收藏文书和财物的地方, “库”:收藏兵器和战车的地方。 概念的外延不同:如“人”和“民”。
注意:连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 纯复音词的两个音节,不可把连绵字拆成 两个词当作词组来解释。如:
“披靡”:草木随风偃仆的样子,也 用来比喻军队的溃败。
《史记·项羽本纪》:“汉军皆披靡”。 张守节正义云:“靡,言精体低垂。”
“辟易”:倒退的样子。
《史记·项羽本纪》:“人马俱惊,辟 易数里”。
张守节正义云:“言人马俱惊,开张 易旧处,乃至数里。”
《礼记·儒行》:“其交友有如此者。”
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 意义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主要有三种 情况:
第一,两个语素仍保持着它们原 有的意义。如上述的恐惧,恭敬等。
第二, 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只 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失去其 意义,只是作为陪衬。→偏义复词。
例如: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上)
3.感情色彩的不同。如: “杀”和“弑” “杀”:指一般的杀死,中性词。 “弑”:指下杀上,含有对杀人者的 谴责,贬义词。 《礼记檀公下》:臣弑君,凡在官者杀 无赦;子弑父,凡在官者杀无赦。
4.使用条件的不同。如:
“能”和“得”,古代都表示可能的 意义,都用作助动词,但它们的使用条件 有所不同。
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连 绵字中的两个字仅仅代表单纯复音词的两 个音节,它只有一个语素(词素)。如:
古代汉语第六讲(一)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第六讲(一)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f449d936f111f18583d05af7.png)
① 重言词
有的重言词的含义与记录该词的字的含义有关。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诗经·召南·草虫》) (忡忡,忧愁之貌;忡,忧虑不安貌) 有的重言词的含义与记录该词的字的含义无关。 萧萧马鸣,悠悠旆旌。(《诗经·小雅·车攻》) (萧萧,马鸣之声;萧,艾蒿)
重言词与词的重叠的区别
重言词与词的重叠的意义与组成它的单 字的意义无关;而词的叠用却和原来的 单字意义有关。
其实——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 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其实——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 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非常——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 与将立之而卒。又问焉, 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肸死矣。 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 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母亲——(袁)绍母亲为婢使,绍实微贱。
树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 禁止——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 地方——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 一。
知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生理——吾辈无生理矣。 身体——故圣人以身体之。 责备——尧有不慈之名,舜有卑父之谤,汤武有 放弑之事,五伯有暴乱之谋,是故君子不责备 于一人。
二、古汉语单音词
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单音词在古代汉语中占优势,特别是在 先秦汉语里这一点尤其明显。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 词
阴谋——且赵与诸侯阴谋久矣 衣裳——东方未明, 颠倒衣裳 虽然——王曰:善哉!雖然,公输般为我为 云梯,必取宋。
然而——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所以——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 可以——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dc04c11a37f111f0855b2d.png)
“第” 始见于汉代,用在数次之前,表次序:
第一、第二、第三……
於是孝文帝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
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史记·陈丞相世家》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史记》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7
上古语言于动词前加“爰、曰、言、薄、于、 聿 。”等,尤以《诗经》最为多用。如:
冉冉(柔弱)孤竹生。 《古诗十九首》
仓庚喈喈。
《诗·小雅·出车》
鸡鸣喈喈。
《诗·郑风·风雨》
鼓钟喈喈。
《诗·小雅·鼓钟》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1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例如: 双声复合词:亲戚 将军 股肱 叠韵复合词:刚强 人伦 中庸
上面的词都可以拆分为两个语素,是合成词。
17.01.2020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平之世而刀剑不离于身。”
②小船。《诗·卫风·河广》:“谁谓河广,曾不容
刀。”后造“舠”字表小船。吴均《赠王桂 阳》:
“行衣侵晓露,征舠犯夜湍。”
夫①成年男子。贾谊《论积贮疏》: “一夫不耕,
或受之饥。”
②指示代词“那”。《战国策·齐策四》:“乃歌 夫
长铗归来者也。” 17.01.2020
古代汉语单音词的特点
![古代汉语单音词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6f238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1.png)
古代汉语单音词的特点
古代汉语单音词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多义性: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往往具有多个意义,一个词可能兼有多个功能或表示多个概念。
例如,“辞”这个字就有好几个义项。
2. 灵活性:单音词的含义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具体所指却有时并不明确,特别是在表示抽象概念时。
例如,“严”这个字可以表示“认真”、“一丝不苟”等多种意思,是一个形容词。
3. 能产性:在古代汉语中,大多数单音词具有构成复合词的能力。
例如,“兵”字可以组成“兵法”、“兵役”、“兵部”等复合词。
4. 占优势: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优势,特别是在先秦的文献中,单纯复音词较少。
这与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的情况有所不同。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单音词的特点,与现代汉语相比,其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都有所不同,需要细心体会和理解。
文言文单音节词举例
![文言文单音节词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341f0e3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22.png)
文言文单音节词举例穿越时空,仿佛置身文言文典藏之中,我们不禁为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惊叹不已。
文言文单音节词以其时尚且有着独特韵味的词语,令人回味无穷。
每一个单音节词都能够概括出文言文文化的内涵,成为文言文文字文化的精髓。
首先,我们来看看文言文单音节词的有趣特点。
首先,它们可以把复杂的观念简化为一个字,就像“曰”就可以表达“说”的意思。
此外,单音节词可以表达非常多的意思,比如“咨”可以表示“劝”,“咨询”,“咨文”等等。
而且,它们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词语之间的关系,就像“以”可以表示“借此”,“由此”之类的概念。
这种形式也使文言文变得更加优雅,更易于记忆,更容易理解。
其次,我们来看看文言文单音节词的例子。
常见的单音节词有“曰”、“咨”、“以”、“谓”等,这些词语在古典文学中使用非常频繁,其中“曰”是一种意象词,表达“说”的意思,而“咨”则是一个动词,表示“劝”、“咨询”之类的概念,而“以”则是一种连词,表示“借此”、“由此”之类的关系,而“谓”则是一个代词,用来指示其他名词。
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单音节词,如“兹”、“彼”、“既”等,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也各具特色。
最后,我们来看看文言文单音节词的重要性。
文言文单音节词不仅让文言文更加优雅,而且也极大地拓宽了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它们使文言文不再浅薄,而是变得丰富多彩,足以传达各种各样的意思。
它们的出现,使得文言文更容易理解,更易于记忆,而且还为文言文文化增添了浓浓的韵味。
因此,文言文单音节词不仅是文言文的精髓,也是每个文言文爱好者必不可少的重要要素。
综上所述,文言文单音节词对于维护文言文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不仅拓宽了文言文的表达能力,还为文言文文化增添了浓浓的韵味。
文言文单音节词应该得到我们更多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让文言文文化更加的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黄琼传》
(其,代词,他的;实,实际情况。
副,相称,符合。“名副其实”)
⑧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孟子·滕文
公上》
(虽,连词,虽然;然,代词,这样)
⑨愿公虚心以请击之,公(曰自:,“介微词夫,人从之,力由不;及己此,。代”词《,左自传己·僖。公)
[2]从意义上看,表示连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 整体,不可拆开解释。
[3]从书写形式上看,联绵词写法比较自由。
[4]重言联绵词与单音词的重叠形式是不同的。
2、外来词
玻璃 来自梵语。古书又作玻琍、波梨、颇犁、玻黎。 浮屠 来自梵语。古书又作浮头、佛图、浮图、佛陀。 单于 来自匈奴语。 骆驼 来自匈奴语。古书又作橐托、橐它。 可汗 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可寒、合罕、汗。 箜篌 来自突厥语。古书又作空侯、坎侯。 葡萄 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蒲桃、蒲陶、蒲萄、葡陶。 苜蓿 来自大宛语。古书又作目宿、牧蓿、木粟。 喇嘛 来自藏语。古书又作剌麻。 衚衕 来自蒙古语。古书又作胡同。 达鲁花赤 来自蒙古语。古书又作达噜噶齐。 巴图鲁 来自满语。
(4)重言联绵词: 摹拟声音: 坎坎 所所 溅溅 潺潺 淙淙 辚辚 萧萧 嘤嘤 关关 喈喈 描绘状貌: 夭夭 灼灼 蚩蚩 劳劳 冉冉 漠漠 历历 萋萋 悠悠 依依
(5)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芙蓉 玛瑙 珊瑚 陵迟 铿锵 滂沱 狼狈 跋扈 狼藉 跳踉
关于联绵词,应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语音方面看,绝大多数连绵词前后两个音 节在语音上有联系。
第一节 古汉语的单音词 和复音词
一、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二、单音词 三、复音词
一、 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异词同字现象如: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甚倨。《史记·廉蔺列传》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③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④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易·离》 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王风·硕鼠》 ⑥唯闻女叹息。《木兰诗》
艰—艰难 恐—恐惧 知—
将—将军
⑶洪、—原洪单水音减词—换减成少词形道全、异路的—复道音路词朋、友—朋友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池—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双音词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之曰能。(同上)
(二)、合成复音词
1、分类
偏正式 天下 宇内 布衣 黎民 百姓 天子 小人 诸侯 寡人 先生 联合式
干戈 国家 社稷 朋友 膏腴 祭祀 斟酌 嫉妒 正直 纯粹 动宾式 将军 执事 司命 知府 总角 稽首 摄政 食言 祭酒 当道 主谓式 人定 冬至 月食 霜降 口吃
异字同词现象如:
①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②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③ 将军身被坚执锐。《史记·陈涉世家》 ④ 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记王忠肃公翱事》 ⑤ 遂开门纳众。《赤壁之战》
二、单音词
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
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 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 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 “自始合,苟有险,吾必下推车。子岂识之?—— 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 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 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 吾子勉之!”(《左传·成公二年》)
思考:(池,水池;塘,堤岸。《庄子达生》;“被发行
歌,而游于塘下。“防坊堤隄塘唐坟坋”在堤坝这 个意义上同义。)
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②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③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
(消,消亡,减少;
多不息辩,,生何长也,?增”加。《()韩身非,子亲·自外;储体说,左实上践》。今有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负” 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③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④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⑤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①用背部背 ②承担 ③依仗 ④违背 ⑤辜负
3、单音词向复音词的发展
⑴、在原单音词上加词头或词尾
爷—阿爷 一—第一 夏—有夏 母—阿母 ⑵欣、—成以欣复原然音单词音燕词—为燕一子个石语—素石,头再加率一—个率相尔关语素构
语“身体力行” 义即“事必躬
④后元二年二月,亲上”疾)病,遂立昭帝为太子,年八岁。
《汉书·昭帝纪》
(疾,疾病;病,病 情严重。)
(可,可以;以,介词,凭借。) ⑤终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⑥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
表》
(卑,出身卑微;鄙,见识浅陋)
⑦《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
三十年》
(夫,指示代词,那个。夫 人,那个人,指秦穆公。)
三、复音词
(一)、单纯复音词
1、联绵词
(1)双声联绵词: 参差 仿佛 伶俐 陆离 坎坷 犹豫 唐突 匍匐 踌躇 倜傥
(2)叠韵联绵词: 窈窕 彷徨 依稀 从容 须臾 蹉跎 徘徊 龙钟 逶迤 逍遥
(3)双声兼叠韵联绵词: 辗转 缤纷 缱绻 优游 燕婉
2、单音词的多义性
欧阳修在谈到“打”的音义时说: “其义本谓‘考 击’,故人相殴,以物相击,皆谓之‘打’,而工 造金银器,亦谓之‘打’,可矣,盖有槌击之义也。 至于造舟车者曰‘打船’、‘打车’,网鱼曰‘打 鱼’,汲水曰‘打水’,役夫饷饭曰‘打饭’,兵 士给衣粮曰‘打衣粮’,从者执伞曰‘打伞’,以 糊粘纸曰‘打粘’,以丈尺量地曰‘打量’,举手 试眼之昏明曰‘打试’,至于名儒硕学,语皆如此, 触事皆谓之‘打’。”(《归田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