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
.....
皮也找不到
.....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
得一棵一棵地摸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就可以体会到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四、总结提升,迁移运用。
引导学生交流总结,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这一环节要给予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理性加工的机会,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在充分总结的基础上适时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设计有层次、多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依托阅读材料,实现阅读方法的顺向迁移。
如《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全文和每段都有中
心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总结强调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优美。
接着提问: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可从内容、表达方法上谈。每个特点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最后进行拓展延伸:除了这些,对于和田维吾尔族,你还有哪些了解?这样的民族你想用什么形式来表达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略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的引导不可过多。这就要求简化教学环节,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性阅读和交流。教师的引导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辅助杆,不应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交流对话的氛围更自由民主,教学的环节更大气简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