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答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试卷及答案(含单元期中期末全套)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试卷及答案(含单元期中期末全套)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整式的乘除(复习)单项式整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整式运算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温馨提示: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954aaa=+ B. 33333aaaa=⋅⋅C. 954632aaa=⨯ D. ()743aa=-=⎪⎭⎫⎝⎛-⨯⎪⎭⎫⎝⎛-20122012532135.2()A. 1- B. 1 C. 0 D. 19973.设()()Ababa+-=+223535,则A=()A. 30abB. 60abC. 15abD. 12ab4.已知,3,5=-=+xyyx则=+22yx()A. 25. B 25- C 19 D、19-5.已知,5,3==ba xx则=-bax23()A、2527B、109C、53D、52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①(2a +b )(m +n ); ②2a (m +n )+b (m +n ); ③m (2a +b )+n (2a +b ); ④2am +2an +bm +bn ,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A 、①②B 、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 )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 的一次项,则m 的值为( ) A 、 –3B 、3C 、0D 、18.已知.(a+b)2=9,ab= -112 ,则a ²+b 2的值等于( )A 、84B 、78C 、12D 、6 9.计算(a -b )(a+b )(a 2+b 2)(a 4-b 4)的结果是( ) A .a 8+2a 4b 4+b 8B .a 8-2a 4b 4+b 8C .a 8+b 8D .a 8-b 810.已知m m Q m P 158,11572-=-=(m 为任意实数),则P 、Q 的大小关系为 ( )A 、Q P >B 、Q P =C 、Q P <D 、不能确定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将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填在空格处! 11.设12142++m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_______。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件是 添加 还 格除颜色 要 的条 c (件)123 第 3D 第 7AD一、细心填一填(每小题 2 分,共计 20)1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1. 计算: x 2 ⋅ x 3 =; 4a 2b ÷ 2ab =.c A . a 5 + a 5 = a 10 B . a 6 ⨯ a 4 = a 24aC . a 0 ÷ a -1 = aD . a 4 - a 4 = a 02. 如果x 2 + kx + 1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是.3. 如图,两直线 a 、b 被第三条直线 c 所截,若∠1=50°,∠2=130°,则直线 a 、b 的位置关系是 .13.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bA. 若a ≠ b,则a 2 ≠ b 2C .若a 2 = b 2,则a = ±bB. 若a > b , 则a 2 > b 2D .若a > b , 则1 > 1BE C第 14a b4.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谈到解决“三农”问题时说,2006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 的支出将达到 33970000 万元,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万元.14. 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 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EDC ,则∠C 的度数是() A .15°B .20°C .25°D .30°5. 一只蝴蝶在空中飞行,然后随意落在如图所示的某一方格中(每个方 S (千米)外完全相同),则蝴 16. 观察一串数:0,2,4,6,….第 n 个数应为()蝶停止在白色方格中的概率是 .30A .2(n -1)B .2n -1C .2(n +1)D .2n +16. 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 10㎝,一边长是 6㎝,则它的周长是 O7. 如图,已知∠BAC=∠DAE=90°,AB=AD ,要使△ABC ≌△ADE ,需2 第 9 题t (小时).17.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 (a - b )2= a 2 - b 2C . (a + b )2= a 2 + b 2B. (a + b )(a - b )= a 2 - b 2 D. (a + b )2= a 2 - 2ab + b 2A18. 如图表示某加工厂今年前 5 个月每月生产某种产品的产量 c (件)与时间 t (月)之间的关系, E则对这种产品来说,该厂()A .1 月至 3 月每月产量逐月增加,4、5 两月产量逐月减小B .1 月至 3 月每月产量逐月增加,4、5 两月产量与 3 月持平第 59.某物体运动的路程 s (千米)与运动的时间 t (小时)关系如图所示,则当 t=3 小时时,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为千米.C .1 月至 3 月每月产量逐月增加,4、5 两月产量均停止生产D . 1 月至 3 月每月产量不变,4、5 两月均停止生产19.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O(月)第 18 题10. 某公路急转弯处设立了一面大镜子,从镜子中看到汽车的车辆的号码如图所示, 则该汽车的号码是 .二、相信你的选择A .等腰三角形B .线段C .钝角D .直角三角形20. 长度分别为 3cm ,5cm ,7cm ,9cm 的四根木棒,能搭成(首尾连结)三角形的个数为()A .1B .2C . 3D .4.O 21 3345y(元)21. 2(y6 )2 -(y4 )3 ;22.先化简(2x -1)2 -(3x +1)(3x -1)+ 5x(x -1),再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数代替 x,并求原代数式的值. 29.如图所示,要想判断AB 是否与CD 平行,我们可以测量那些角;请你写出三种方案,并说明理由.B四、认真画一画(23 题 4 分,24 题 4 分,共计 8 分)23.如图,某村庄计划把河中的水引到水池M 中,怎样开的渠最短,为什么?(保留作图痕迹,不写30.乘法公式的探究及应用.D 第29 C作法和证明)M (1)如左图,可以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写成两数平方差的形式);(2)如右图,若将阴影部分裁剪下来,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宽是,长是理由是:. 第23 ,面积是(写成多项式乘法的形式)25.在“五·四”青年节中,全校举办了文艺汇演活动.小丽和小芳都想当节目主持人,但现在只有一个名额.小丽想出了一个办法,她将一个转盘(均质的)均分成6 份,如图所示.游戏规定:随意转动转盘,若指针指到3,则小丽去;若指针指到2,则小芳去.若你是小芳,会同意这个办法吗?为什么?第25 题第30 题(3)比较左、右两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可以得到乘法公式(用式子表达). (4)运用你所得到的公式,计算下列各题:六、生活中的数学(第27 小题4 分,第28 小题5 分,共计9 分)①10.3 ⨯ 9.7 ② (2m +n -p)(2m -n +p)28.某种产品的商标如图所示,O 是线段AC、BD 的交点,并且AC=BD,AB=CD.小明认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他的思考过程是:八、信息阅读题(6 分)31.一农民朋友带了若干千克的土豆进城出售,为了方便,他带了一些零26在△ABO 和△DCO 中⎧AC =BD A D 20钱备用.按市场售出一些后,又降价出售.售出土豆千克数 x 与他手中10⎪⎨∠AOB =∠DOC⎪AB =CD −→∆ABO ≅∆DCO 持有的钱数y(含备用零钱)的关系如图所示,结合图像回答下列问 5 0⎩30 x(千克)你认为小明的思考过程正确吗?如果正确,他用的是判定三B 角形全等的哪个条件?如果不正确,请你增加一个条件,并说明你的思考过程. C第28 题题:(1)农民自带的零钱是多少?abbaEA(2)降价前他每千克土豆出售的价格是多少?第31(3)降价后他按每千克 0.4 元将剩余的土豆售完,这时他手中的钱(含备用的钱)是26 元,问他一共带了多少千克的土豆?。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2题图nmba70°70°110°第3题图CBA2112第六题图DCB A 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考试卷一、填空题(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横线上,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1)(1(+-x x = 。

2、如图,互相平行的直线是 。

3、如图,把△ABC 的一角折叠,若∠1+∠2 =120°,则∠A = 。

4、如图,转动的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指向黑色区域的概率是 。

5、汽车司机在观后镜中看到后面一辆汽车的车牌号为 ,则这辆车的实际牌照是 。

6、如图,∠1 =∠2 ,若△ABC ≌△DCB ,则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

7、将一个正△的纸片剪成4个全等的小正△,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4个更小的正△,…如此下去,结果如下表:所 剪 次 数 1 2 3 4 … n正三角形个数 471013…an则=na 。

8、已知412+-kx x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的值为 。

9、近似数万精确到 位,有 位有效数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

10、两边都平行的两个角,其中一个角的度数是另一个角的3倍少20°,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

二、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刮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11 ( )A . a 2+ a 2=a 4B. 211aa a =÷- C. 226)3(x x = D. 222)(y x y x +=+学校 姓名 班级 考号--------------------密---------------封---------------线---------------内---------------答---------------题---------------无---------------效--------------------第1页 共4页DCBA DC B A FEDC B A EDCBA12、在“妙手推推推”游戏中,主持人出示了一个9位数 ,让参加者猜商品价格,被猜的价格是一个4位数,也就是这个9位数从左到右连在一起的某4个数字,如果参与者不知道商品的价格,从这些连在一起的所有4位数中,猜中任猜一个,他猜中该商品的价格的概率是 ( )A.91B. 61 C. 51 D. 31 13、一列火车由甲市驶往相距600㎞的乙市,火车的速度是200㎞/时,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 (单位:㎞)随行驶时间t (单位:小时) 变化的关系用图表示正确的是 ( )14、如左图,是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长边中点的连线对折两次后得到的图形,再沿虚线裁剪,展开后的图形是 ( )15、教室的面积约为60m ²,它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 ( )A. 小拇指指甲盖的大小B.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C. 课桌面的大小D. 手掌心的大小16、如右图,AB ∥CD , ∠BED=110°,BF 平分∠ABE,DF 平分∠CDE,则∠BFD= ( ) A. 110° B. 115°° D. 130° 17、平面上4条直线两两相交,交点的个数是 ( ) A. 1个或4个 B. 3个或4个C. 1个、4个或6个D. 1个、3个、4个或6个 18、如图,点E 是BC 的中点,AB ⊥BC , DC ⊥BC ,AE 平分∠BAD ,下列结论: ① ∠A E D =90° ② ∠A D E = ∠ C D E ③ D E = B E ④ AD =AB +CD ,四个结论中成立的是 ( )A. ① ② ④B. ① ② ③C. ② ③ ④D. ① ③ ④876954521第2页 共4页乙甲BA OEDA三、解答题(共66分)19、计算(每小题4分,共12分)(1)201220112)23()32()31(-⨯--- (2)的值求22,10,3b a ab b a +==-(3)〔225)2)(()2(y y x y x y x -+--+〕÷()2y20、(6分) 某地区现有果树24000棵,计划今后每年栽果树3000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 三角形含答案(综合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 三角形含答案(综合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四章三角形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5题,共计45分)1、如图,一定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是()A.①与②B.①与③C.②与③D.以上答案都不对2、如图所示,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即可固定,这里所用的几何原理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垂线段最短.C.两定确定一条直线D.三角形具有稳定性3、如图,△ABC≌△AED,点 E 在线段 BC 上,∠1=48º,则∠AED 的度数是()A.66°B.65°C.62°D.60°4、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周长相等的锐角三角形都全等B.周长相等的直角三角形都全等C.周长相等的钝角三角形都全等D.周长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都全等5、如图,△ABC和△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B,C,D在一条直线上,点M是AE的中点,下列结论:①tan∠AEC=;②四边形CGMH是矩形;③△EGM≌△MHA;④S△ABC +S△CDE≥S△ACE;⑤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10对.正确结论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③⑤6、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是()A.∠A:∠B:∠C=3:4:5B.∠A ∠B= ∠CC.∠B=50°,∠C=40°D.a=5,b=12,c=137、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1cm,2cm,3cmB.2cm,3cm,8cmC.5cm,12cm,6cm D.4cm,6cm,9cm8、如图,在等边中,,点在上,且,点是上一动点,连结,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要使点恰好落在上,则的长是()A. B. C. D.9、若△ABC∽△A'B'C',∠A=30°,∠C=110°,则∠B'的度数为()A.30°B.50°C.40°D.70°10、如图,中,于D,下列条件中:① ;②;③ ;④ ;⑤,⑥ ,一定能确定为直角三角形的条件的个数是()A.1B.2C.3D.411、如图,,,,,则A.27°B.54°C.30°D.55°12、如图,在△ABC中,∠C=40 ° ,按图中虚线将∠C剪去后,∠1+∠2等于().A.140°B.210°C.220°D.320°13、已知m是整数,以4m+5、2m-1、20-m这三个数作为同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则满足条件的三角形个数有()A.0个B.1个C.2个D.无数个14、如图,矩形ABCD中,AB=3,AD=9,点E在边AD上,AE=1,过E、D两点的圆的圆心O在边AD的上方,直线BO交AD于点F,作DG⊥BO,垂足为G.当△ABF与△DFG全等时,⊙O的半径为()A. B. C. D.15、如图所示,在中,,于,,则线段的长是()A.3B.4C.8D.1二、填空题(共10题,共计30分)16、下列关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说法:①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②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有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腰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一定全等.其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17、如图,△ABC中,∠ACB=90°,沿CD折叠△CBD,使点B恰好落在AC边上的点E处.若∠A=22°,则∠ADE=________°.18、如图,AB=AC,AD=AE,∠BAC=∠DAE,点D在线段BE上.若,∠2=30°,∠3=55°则∠1=________.1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0,腰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如图,中有6个条形方格图,图上由实线围成的图形是全等形的有哪几对________21、如图,△ABD与△AEC都是等边三角形,AB≠AC.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①BE=CD;②∠BOD=60º;③△BOD∽△COE.22、已知,如图,AC=AE,∠1=∠2,AB=AD,若∠D=25°,则∠B的度数为________.23、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cm和7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cm.24、如图,在△ABC中,已知D,E,F分别为边BC,AD,CE的中点,且,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cm2.25、三角形的一边是5,另一边是1,第三边如果是整数,则第三边是________.三、解答题(共5题,共计25分)26、如图,AB∥CD,AB=CD,CE=BF.请写出DF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7、如图,△ABC中,∠ACB=90°,AC=6,BC=8。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数是质数?A. 21B. 23C. 27D. 302.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5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可能是多少厘米?A. 3厘米B. 17厘米C. 23厘米D. 26厘米3.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4.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5,8,那么这个数列的第四项是多少?A. 7B. 10C. 11D. 125. 下列哪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两个质数的和一定是偶数。

()2.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3. 任何两个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的。

()4. 一个等差数列的相邻两项之差是常数。

()5. 任何两个等腰三角形都是相似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一个数的因数是______和______。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______度,顶角是______度。

3.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______厘米,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4. 一个等差数列的公差是______,它的第10项是______。

5.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等差数列的定义。

2. 简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 简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4. 简述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

5. 简述勾股定理的定义。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2,5,8,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

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是10厘米,腰长是12厘米,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3.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10厘米,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4.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对角线长是12厘米,另一条对角线长是16厘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期末试卷测试卷附答案一、解答题1.已知直线AB//CD,点P、Q分别在AB、CD上,如图所示,射线PB按逆时针方向以每秒12°的速度旋转至PA便立即回转,并不断往返旋转;射线QC按逆时针方向每秒3°旋转至QD停止,此时射线PB也停止旋转.(1)若射线PB、QC同时开始旋转,当旋转时间10秒时,PB'与QC'的位置关系为;(2)若射线QC先转15秒,射线PB才开始转动,当射线PB旋转的时间为多少秒时,PB′//QC′.2.已知AB//CD.(1)如图1,E为AB,CD之间一点,连接BE,DE,得到∠BED.求证:∠BED=∠B+∠D;(2)如图,连接AD,BC,BF平分∠ABC,DF平分∠ADC,且BF,DF所在的直线交于点F.①如图2,当点B在点A的左侧时,若∠ABC=50°,∠ADC=60°,求∠BFD的度数.②如图3,当点B在点A的右侧时,设∠ABC=α,∠ADC=β,请你求出∠BFD的度数.(用含有α,β的式子表示)3.已知:直线AB∥CD,直线MN分别交AB、CD于点E、F,作射线EG平分∠BEF交CD 于G,过点F作FH⊥MN交EG于H.(1)当点H在线段EG上时,如图1①当∠BEG=36 时,则∠HFG=.②猜想并证明:∠BEG与∠HFG之间的数量关系.(2)当点H在线段EG的延长线上时,请先在图2中补全图形,猜想并证明:∠BEG与∠HFG之间的数量关系.4.已知:直线AB ∥CD ,M ,N 分别在直线AB ,CD 上,H 为平面内一点,连HM ,HN . (1)如图1,延长HN 至G ,∠BMH 和∠GND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求证:2∠MEN ﹣∠MHN =180°;(2)如图2,∠BMH 和∠HND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①请直接写出∠MEN 与∠MHN 的数量关系: ;②作MP 平分∠AMH ,NQ ∥MP 交ME 的延长线于点Q ,若∠H =140°,求∠ENQ 的度数.(可直接运用①中的结论)5.已知,//AB CD .点M 在AB 上,点N 在CD 上.(1)如图1中,BME ∠、E ∠、E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如图2中,BMF ∠、F ∠、FND ∠的数量关系为: ;(不需要证明)(2)如图 3中,NE 平分FND ∠,MB 平分FME ∠,且2180E F ∠+∠=,求FME ∠的度数;(3)如图4中,60BME ∠=,EF 平分MEN ∠,NP 平分END ∠,且//EQ NP ,则FEQ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化,求出么FEQ ∠的度数.二、解答题6.[感知]如图①,//40130AB CD AEP PFD ∠=︒∠=︒,,,求EPF ∠的度数.小乐想到了以下方法,请帮忙完成推理过程.解:(1)如图①,过点P 作//PM AB .∴140AEP ∠=∠=︒(_____________),∴//AB CD ,∴//PM ________(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30PFD ∠=︒,∴218013050︒︒∠=-=︒,∴12405090︒∠=+︒+∠=︒,即90EPF ∠=︒.[探究]如图②,//,50,120AB CD AEP PFC ∠=︒∠=︒,求EPF ∠的度数;[应用](1)如图③,在[探究]的条件下,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则G ∠的度数是_________º.(2)已知直线//a b ,点A ,B 在直线a 上,点C ,D 在直线b 上(点C 在点D 的左侧),连接AD BC ,,若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且BE DE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 .设(),ABC ADC αβαβ∠=∠=≠,请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7.(1)光线从空气中射入水中会产生折射现象,同时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也会产生折射现象,如图1,光线a 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再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形成光线b ,根据光学知识有12,34∠=∠∠=∠,请判断光线a 与光线b 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2)光线照射到镜面会产生反射现象,由光学知识,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如图2有一口井,已知入射光线α与水平线OC的夹角为40︒,问如何放置平面镜MN,可使反射光线b正好垂直照射到井底?(即求MN与水平线的夹角)(3)如图3,直线EF上有两点A、C,分别引两条射线AB、CD.105BAF∠=︒,65DCF∠=︒,射线AB、CD分别绕A点,C点以1度/秒和3度/秒的速度同时顺时针转动,设时间为t,在射线CD转动一周的时间内,是否存在某时刻,使得CD与AB平行?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时间t.8.已知,如图①,∠BAD=50°,点C为射线AD上一点(不与A重合),连接BC.(1)[问题提出]如图②,AB∥CE,∠BCD=73 °,则:∠B= .(2)[类比探究]在图①中,探究∠BAD、∠B和∠BCD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用平行....线的性质....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如图③,在射线BC上取一点O,过O点作直线MN使MN∥AD,BE平分∠ABC交AD于E点,OF平分∠BON交AD于F点,//OG BE交AD于G点,当C点沿着射线AD方向运动时,∠FOG的度数是否会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这个不变的值.9.如图,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含有30°、60°的三角板如图放置,PA、PB与直线MN重合,且三角板PAC,三角板PBD均可以绕点P逆时针旋转.(1)①如图1,∠DPC=度.②我们规定,如果两个三角形只要有一组边平行,我们就称这两个三角形为“孪生三角形”,如图1,三角板BPD不动,三角板PAC从图示位置开始每秒10°逆时针旋转一周(0°<旋转<360°),问旋转时间t为多少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孪生三角形”.(2)如图3,若三角板PAC的边PA从PN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3°/秒,同时三角板PBD的边PB从PM处开始绕点P逆时针旋转,转速2°/秒,在两个三角板旋转过程中,(PC转到与PM重合时,两三角板都停止转动).设两个三角板旋转时间为t秒,以下两个结论:①CPDBPN∠∠为定值;②∠BPN+∠CPD为定值,请选择你认为对的结论加以证明.10.综合与探究综合与实践课上,同学们以“一个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和两条平行线”为背景开展数学活动,如图,已知两直线a ,b ,且//a b ,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90BCA ∠=︒,30BAC ∠=︒,60ABC ∠=︒操作发现:(1)如图1.148∠=︒,求2∠的度数;(2)如图2.创新小组的同学把直线a 向上平移,并把2∠的位置改变,发现21120∠-∠=︒,请说明理由.实践探究:(3)填密小组在创新小组发现的结论的基础上,将图2中的图形继续变化得到图3,AC 平分BAM ∠,此时发现1∠与2∠又存在新的数量关系,请写出1∠与2∠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三、解答题11.(1)如图1所示,△ABC 中,∠ACB 的角平分线CF 与∠EAC 的角平分线AD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点F ;①若∠B =90°则∠F = ;②若∠B =a ,求∠F 的度数(用a 表示);(2)如图2所示,若点G 是CB 延长线上任意一动点,连接AG ,∠AGB 与∠GAB 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 ,随着点G 的运动,∠F +∠H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其值.12.如图①,AD 平分BAC ∠,AE ⊥BC ,∠B=450,∠C=730.(1) 求DAE ∠的度数;(2) 如图②,若把“AE ⊥BC ”变成“点F 在DA 的延长线上,FE BC ⊥”,其它条件不变,求DFE ∠ 的度数;(3) 如图③,若把“AE ⊥BC ”变成“AE 平分BEC ∠”,其它条件不变,DAE ∠的大小是否变化,并请说明理由.13.Rt △ABC 中,∠C=90°,点D 、E 分别是△ABC 边AC 、BC 上的点,点P 是一动点.令∠PDA=∠1,∠PEB=∠2,∠DPE=∠α.(1)若点P 在线段AB 上,如图(1)所示,且∠α=50°,则∠1+∠2= °;(2)若点P 在边AB 上运动,如图(2)所示,则∠α、∠1、∠2之间的关系为: ;(3)若点P 运动到边AB 的延长线上,如图(3)所示,则∠α、∠1、∠2之间有何关系?猜想并说明理由.(4)若点P 运动到△ABC 形外,如图(4)所示,则∠α、∠1、∠2之间的关系为: . 14.如图,△ABC 和△ADE 有公共顶点A ,∠ACB =∠AED =90°,∠BAC =45°,∠DAE =30°. (1)若DE //AB ,则∠EAC = ;(2)如图1,过AC 上一点O 作OG ⊥AC ,分别交A B 、A D 、AE 于点G 、H 、F . ①若AO =2,S △AGH =4,S △AHF =1,求线段OF 的长;②如图2,∠AFO 的平分线和∠AOF 的平分线交于点M ,∠FHD 的平分线和∠OGB 的平分线交于点N ,∠N +∠M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度数;若改变,请说明理由.15.如图,直线//PQ MN ,一副直角三角板,ABC DEF ∆∆中,90,45,30,60ACB EDF ABC BAC DFE DEF ︒︒︒︒∠=∠=∠=∠=∠=∠=.(1)若DEF ∆如图1摆放,当ED 平分PEF ∠时,证明:FD 平分EFM ∠.(2)若,ABC DEF ∆∆如图2摆放时,则PDE ∠=(3)若图2中ABC ∆固定,将DEF ∆沿着AC 方向平移,边DF 与直线PQ 相交于点G ,作FGQ ∠和GFA ∠的角平分线GH FH 、相交于点H (如图3),求GHF ∠的度数.(4)若图2中DEF ∆的周长35,5cm AF cm =,现将ABC ∆固定,将DEF ∆沿着CA 方向平移至点F 与A 重合,平移后的得到''D E A ∆,点D E 、的对应点分别是''D E 、,请直接写出四边形'DEAD 的周长.(5)若图2中DEF ∆固定,(如图4)将AB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分钟转半圈,旋转至AC 与直线AN 首次重合的过程中,当线段BC 与DEF ∆的一条边平行时,请直接写出旋转的时间.【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1)PB′⊥QC′;(2)当射线PB 旋转的时间为5秒或25秒或45秒时,PB′∥QC′【分析】(1)求出旋转10秒时,∠BPB′和∠CQC′的度数,设PB′与QC′交于O ,过O 作OE ∥AB ,根解析:(1)PB ′⊥QC ′;(2)当射线PB 旋转的时间为5秒或25秒或45秒时,PB ′∥QC ′【分析】(1)求出旋转10秒时,∠BPB ′和∠CQC ′的度数,设PB ′与QC ′交于O ,过O 作OE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得∠POE 和∠QOE 的度数,进而得结论;(2)分三种情况:①当0<t ≤15时,②当15<t ≤30时,③当30<t <45时,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角的关系,列出t 的方程便可求得旋转时间.【详解】解:(1)如图1,当旋转时间30秒时,由已知得∠BPB ′=10°×12=120°,∠CQC ′=3°×10=30°,过O 作OE ∥AB ,∵AB ∥CD ,∴AB∥OE∥CD,∴∠POE=180°﹣∠BPB′=60°,∠QOE=∠CQC′=30°,∴∠POQ=90°,∴PB′⊥QC′,故答案为:PB′⊥QC′;(2)①当0<t≤15时,如图,则∠BPB′=12t°,∠CQC′=45°+3t°,∵AB∥CD,PB′∥QC′,∴∠BPB′=∠PEC=∠CQC′,即12t=45+3t,解得,t=5;②当15<t≤30时,如图,则∠APB′=12t﹣180°,∠CQC'=3t+45°,∵AB∥CD,PB′∥QC′,∴∠BPB′=∠BEQ=∠CQC′,即12t﹣180=45+3t,解得,t=25;③当30<t≤45时,如图,则∠BPB′=12t﹣360°,∠CQC′=3t+45°,∵AB ∥CD ,PB ′∥QC ′,∴∠BPB ′=∠BEQ =∠CQC ′,即12t ﹣360=45+3t ,解得,t =45;综上,当射线PB 旋转的时间为5秒或25秒或45秒时,PB ′∥Q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第(1)题关键是作平行线,第(2)题关键是分情况讨论,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2.(1)见解析;(2)55°;(3)【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解答即可;(2)①如图2,过点作,当点在点的左侧时,根据,,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的度数;②如图解析:(1)见解析;(2)55°;(3)1118022αβ︒-+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解答即可;(2)①如图2,过点F 作//FE AB ,当点B 在点A 的左侧时,根据50ABC ∠=︒,60AD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BFD ∠的度数;②如图3,过点F 作//EF AB ,当点B 在点A 的右侧时,ABC α∠=,ADC β∠=,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BFD ∠的度数.【详解】解:(1)如图1,过点E 作//EF AB ,则有BEF B ∠=∠,//AB CD ,//EF CD ∴,FED D ∴∠=∠,BED BEF FED B D ∴∠=∠+∠=∠+∠;(2)①如图2,过点F 作//FE AB ,有BFE FBA ∠=∠.//AB CD ,//EF CD ∴.EFD FDC ∴∠=∠.BFE EFD FBA FDC ∴∠+∠=∠+∠.即BFD FBA FDC ∠=∠+∠, BF 平分ABC ∠,DF 平分ADC ∠, 1252FBA ABC ∴∠=∠=︒,1302FDC ADC ∠=∠=︒, 55BFD FBA FDC ∴∠=∠+∠=︒.答:BFD ∠的度数为55︒;②如图3,过点F 作//FE AB ,有180BFE FBA ∠+∠=︒.180BFE FBA ∴∠=︒-∠,//AB CD ,//EF CD ∴.EFD FDC ∴∠=∠.180BFE EFD FBA FDC ∴∠+∠=︒-∠+∠.即180BFD FBA FDC ∠=︒-∠+∠,BF 平分ABC ∠,DF 平分ADC ∠,1122FBA ABC α∴∠=∠=,1122FDC ADC β∠=∠=, 1118018022BFD FBA FDC αβ∴∠=︒-∠+∠=︒-+.答:BFD∠的度数为11 18022αβ︒-+.【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3.(1)①18°;②2∠BEG+∠HFG=90°,证明见解析;(2)2∠BEG-∠HFG=90°证明见解析部【分析】(1)①证明2∠BEG+∠HFG=90°,可得结论.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解析:(1)①18°;②2∠BEG+∠HFG=90°,证明见解析;(2)2∠BEG-∠HFG=90°证明见解析部【分析】(1)①证明2∠BEG+∠HFG=90°,可得结论.②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2)如图2中,结论:2∠BEG-∠HFG=9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即可.【详解】解:(1)①∵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BEG=36°,∴∠HFG=18°.故答案为:18°.②结论:2∠BEG+∠HFG=90°.理由:∵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2)如图2中,结论:2∠BEG-∠HFG=90°.理由:∵EG平分∠BEF,∴∠BEG=∠FEG,∵FH⊥EF,∴∠EFH=90°,∵AB∥CD,∴∠BEF+∠EFG=180°,∴2∠BEG+90°-∠HFG=180°,∴2∠BEG-∠HFG=90°.【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4.(1)见解析;(2)①2∠MEN+∠MHN=360°;②20°【分析】(1)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即解析:(1)见解析;(2)①2∠MEN+∠MHN=360°;②20°【分析】(1)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即可得证.(2)①过点H作GI∥AB,利用(1)中结论2∠MEN﹣∠MHN=180°,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性质、邻补角和为180°,角与角之间的基本运算、等量代换等得出∠AMH+∠HNC=360°﹣(∠BMH+∠HND),进而用等量代换得出2∠MEN+∠MHN=360°.②过点H作HT∥MP,由①的结论得2∠MEN+∠MHN=360°,∠H=140°,∠MEN=110°.利用平行线性质得∠ENQ+∠ENH+∠NHT=180°,由角平分线性质及邻补角可得∠ENQ+∠ENH+140°﹣1(180°﹣∠BMH)=180°.继续使用等量代换可得∠ENQ度数.2【详解】解:(1)证明:过点E作EP∥AB交MH于点Q.如答图1∵EP∥AB且ME平分∠BMH,∴∠MEQ=∠BME=12∠BMH.∵EP∥AB,AB∥CD,∴EP∥CD,又NE平分∠GND,∴∠QEN=∠DNE=12∠GN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MEN=∠MEQ+∠QEN=12∠BMH+12∠GND=12(∠BMH+∠GND).∴2∠MEN=∠BMH+∠GND.∵∠GND+∠DNH=180°,∠DNH+∠MHN=∠MON=∠BMH.∴∠DHN=∠BMH﹣∠MHN.∴∠GND+∠BMH﹣∠MHN=180°,即2∠MEN﹣∠MHN=180°.(2)①:过点H作GI∥AB.如答图2由(1)可得∠MEN=12(∠BMH+∠HND),由图可知∠MHN=∠MHI+∠NHI,∵GI∥AB,∴∠AMH=∠MHI=180°﹣∠BMH,∵GI∥AB,AB∥CD,∴GI∥CD.∴∠HNC=∠NHI=180°﹣∠HND.∴∠AMH+∠HNC=180°﹣∠BMH+180°﹣∠HND=360°﹣(∠BMH+∠HND).又∵∠AMH+∠HNC=∠MHI+∠NHI=∠MHN,∴∠BMH+∠HND=360°﹣∠MHN.即2∠MEN+∠MHN=360°.故答案为:2∠MEN+∠MHN=360°.②:由①的结论得2∠MEN+∠MHN=360°,∵∠H=∠MHN=140°,∴2∠MEN=360°﹣140°=220°.∴∠MEN=110°.过点H作HT∥MP.如答图2∵MP∥NQ,∴HT∥NQ.∴∠ENQ+∠ENH+∠NHT=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MP平分∠AMH,∴∠PMH=12∠AMH=12(180°﹣∠BMH).∵∠NHT=∠MHN﹣∠MHT=140°﹣∠PMH.∴∠ENQ+∠ENH+140°﹣12(180°﹣∠BMH)=180°.∵∠ENH=12∠HND.∴∠ENQ+12∠HND+140°﹣90°+12∠BMH=180°.∴∠ENQ+12(HND+∠BMH)=130°.∴∠ENQ+12∠MEN=130°.∴∠ENQ=130°﹣110°=2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邻补角,等量代换,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算,辅助线的作法,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综合性较强.5.(1)∠BME=∠MEN−∠END;∠BMF=∠MFN+∠FND.(2)120°(3)∠FEQ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30°.【分析】(1)过E作EHAB,易得E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解析:(1)∠BME=∠MEN−∠END;∠BMF=∠MFN+∠FND.(2)120°(3)∠FEQ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30°.【分析】(1)过E作EH//AB,易得E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过F作FH//AB,易得FH//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求解;(2)根据(1)的结论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BME+∠END)+∠BMF−∠FND=180°,可求解∠BMF=60°,进而可求解;(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推知∠FEQ=12∠BME,进而可求解.【详解】解:(1)过E作EH//AB,如图1,∴∠BME=∠MEH,∵AB//CD,∴HE//CD,∴∠END=∠HEN,∴∠MEN=∠MEH+∠HEN=∠BME+∠END,即∠BME=∠MEN−∠END.如图2,过F作FH//AB,∴∠BMF=∠MFK,∵AB//CD,∴FH//CD,∴∠FND=∠KFN,∴∠MFN=∠MFK−∠KFN=∠BMF−∠FND,即:∠BMF=∠MFN+∠FND.故答案为∠BME=∠MEN−∠END;∠BMF=∠MFN+∠FND.(2)由(1)得∠BME=∠MEN−∠END;∠BMF=∠MFN+∠FND.∵NE平分∠FND,MB平分∠FME,∴∠FME=∠BME+∠BMF,∠FND=∠FNE+∠END,∵2∠MEN+∠MFN=180°,∴2(∠BME+∠END)+∠BMF−∠FND=180°,∴2∠BME+2∠END+∠BMF−∠FND=180°,即2∠BMF+∠FND+∠BMF−∠FND=180°,解得∠BMF=60°,∴∠FME=2∠BMF=120°;(3)∠FEQ的大小没发生变化,∠FEQ=30°.由(1)知:∠MEN=∠BME+∠END,∵EF平分∠MEN,NP平分∠END,∴∠FEN=12∠MEN=12(∠BME+∠END),∠ENP=12∠END,∵EQ//NP,∴∠NEQ=∠ENP,∴∠FEQ =∠FEN −∠NEQ =12(∠BME +∠END )−12∠END =12∠BME ,∵∠BME =60°,∴∠FEQ =12×60°=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作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6.[感知]见解析;[探究]70°;[应用](1)35;(2)或【分析】[感知]过点P 作P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AEP ,∠2+∠PFD=180°,求出∠2的度数,结合∠1可得结果;解析:[感知]见解析;[探究]70°;[应用](1)35;(2)2αβ+或2βα-【分析】[感知]过点P 作PM ∥AB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1=∠AEP ,∠2+∠PFD =180°,求出∠2的度数,结合∠1可得结果;[探究]过点P 作PM ∥AB ,根据AB ∥CD ,PM ∥CD ,进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求∠EPF 的度数;[应用](1)如图③所示,在[探究]的条件下,根据∠PEA 的平分线和∠PFC 的平分线交于点G ,可得∠G 的度数;(2)画出图形,分点A 在点B 左侧和点A 在点B 右侧,两种情况,分别求解.【详解】解:[感知]如图①,过点P 作PM ∥AB ,∴∠1=∠AEP =4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 ,∴PM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PF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PFD =130°(已知),∴∠2=180°-130°=50°,∴∠1+∠2=40°+50°=90°,即∠EPF =90°;[探究]如图②,过点P 作PM ∥AB ,∴∠MPE =∠AEP =50°,∵AB ∥CD ,∴PM ∥CD ,∴∠PFC =∠MPF =120°,∴∠EPF =∠MPF -∠MPE =120°-50°=70°;[应用](1)如图③所示,∵EG 是∠PEA 的平分线,FG 是∠PFC 的平分线,∴∠AEG =12∠AEP =25°,∠GFC =12∠PFC =60°,过点G 作GM ∥AB ,∴∠MGE =∠AEG =2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 (已知),∴GM ∥CD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GFC =∠MGF =6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G =∠MGF -∠MGE =60°-25°=35°.故答案为:35.(2)当点A 在点B 左侧时,如图,故点E 作EF ∥AB ,则EF ∥CD ,∴∠ABE =∠BEF ,∠CDE =∠DEF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ADC αβ∠=∠=,∴∠ABE =∠BEF =12α,∠CDE =∠DEF =12β, ∴∠BED =∠BEF +∠DEF =2αβ+;当点A 在点B 右侧时,如图,故点E 作EF ∥AB ,则EF ∥CD ,∴∠DEF =∠CDE ,∠ABG =∠BEF ,∵BE 平分ABC DE ∠,平分ADC ∠,,ABC ADC αβ∠=∠=,∴∠DEF =∠CDE =12β,∠ABG =∠BEF =12α, ∴∠BED =∠DEF -∠BEF =2βα-;综上:∠BED 的度数为2αβ+或2βα-.【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公理及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7.(1)平行,理由见解析;(2)65°;(3)5秒或95秒【分析】(1)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3与∠4的补角相等,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a ∥b ;(2)根据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反解析:(1)平行,理由见解析;(2)65°;(3)5秒或95秒【分析】(1)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求出∠3与∠4的补角相等,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判定a ∥b ;(2)根据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可得∠1=∠2,然后根据平角等于180°求出∠1的度数,再加上40°即可得解;(3)分①AB 与CD 在EF 的两侧,分别表示出∠ACD 与∠BAC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②CD 旋转到与AB 都在EF 的右侧,分别表示出∠DCF 与∠BAC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③CD 旋转到与AB 都在EF 的左侧,分别表示出∠DCF 与∠BAC ,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1)平行.理由如下:如图1,∵∠3=∠4,∴∠5=∠6,∵∠1=∠2,∴∠1+∠5=∠2+∠6,∴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如图2:∵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与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相等,∴∠1=∠2,∵入射光线a与水平线OC的夹角为40°,b垂直照射到井底,∴∠1+∠2=180°-40°-90°=50°,∴∠1=1×50°=25°,2∴MN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5°+40°=65°,即MN与水平线的夹角为65°,可使反射光线b正好垂直照射到井底;(3)存在.如图①,AB与CD在EF的两侧时,∵∠BAF=105°,∠DCF=65°,∴∠ACD=180°-65°-3t°=115°-3t°,∠BAC=105°-t°,要使AB∥CD,则∠ACD=∠BAC,即115-3t=105-t,解得t=5;如图②,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右侧时,∵∠BAF=105°,∠DCF=65°,∴∠DCF=360°-3t°-65°=295°-3t°,∠BAC=105°-t°,要使AB∥CD,则∠DCF=∠BAC,即295-3t=105-t,解得t=95;如图③,CD旋转到与AB都在EF的左侧时,∵∠BAF=105°,∠DCF=65°,∴∠DCF=3t°-(180°-65°+180°)=3t°-295°,∠BAC=t°-105°,要使AB∥CD,则∠DCF=∠BAC,即3t-295=t-105,解得t=95,此时t>105,∴此情况不存在.综上所述,t为5秒或95秒时,CD与AB平行.【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光学原理,读懂题意并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要注意分情况讨论.8.(1);(2),见解析;(3)不变,【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再求出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作∥,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 (3)运用解析:(1)23︒;(2)BCD A B ∠=∠+∠,见解析;(3)不变, 25FOG ∠=︒【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50A DCE ∠=∠=︒,再求出BCE ∠的度数,利用内错角相等可求出角的度数;(2)过点C 作CE ∥AB ,类似(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三个角的关系;(3)运用(2)的结论和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出FOG ∠的度数,可得结论.【详解】(1)因为CE ∥AB ,所以50A DCE ∠=∠=︒,B BCE ∠=∠因为∠BCD =73 °,所以23BCE BCD DCE ∠=∠-∠=︒,故答案为:23︒(2)BCD A B ∠=∠+∠,如图②,过点C 作CE ∥AB ,则A DCE ∠=∠,B BCE ∠=∠.因为BCD DCE BCE ∠=∠+∠,所以BCD BAD B ∠=∠+∠,(3)不变,设ABE x ∠=,因为BE 平分ABC ∠,所以CBE ABE x ∠=∠=.由(2)的结论可知BCD BAD ABC ∠=∠+∠,且50BAD ︒∠=,则:502BCD x ∠=︒+.因为MN ∥AD ,所以502BON BCD x ∠=∠=︒+,因为OF 平分BON ∠, 所以1252COF NOF BON x ∠=∠=∠=︒+. 因为OG ∥BE ,所以COG CBE x ∠=∠=,所以2525FOG COF COG x x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通过等量代换等方法得出角之间的关系.9.(1)①90;②t 为或或或或或或;(2)①正确,②错误,证明见解析.【分析】(1)①由平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可得:从而可得答案;②当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解析:(1)①90;②t 为3s 或6s 或9s 或18s 或21s 或24s 或27s ;(2)①正确,②错误,证明见解析.【分析】(1)①由平角的定义,结合已知条件可得:180,DPC CPA DPB ∠=︒-∠-∠从而可得答案;②当//BD PC 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PA BD 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关系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AC DP 时,有两种情况,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关系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AC BD 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与角的和差关系求解旋转角,可得旋转时间;当//AC BP 时的旋转时间与//PA BD 相同;(2)分两种情况讨论:当PD 在MN 上方时,当PD 在MN 下方时,①分别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CPD BPN ∠∠,从而可得CPD BPN∠∠的值;②分别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CPD BPN ∠∠,得到BPN CPD ∠+∠是一个含t 的代数式,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1)①∵∠DPC =180°﹣∠CPA ﹣∠DPB ,∠CPA =60°,∠DPB =30°,∴∠DPC =180﹣30﹣60=90°,故答案为90;②如图1﹣1,当BD ∥PC 时,∵PC ∥BD ,∠DBP =90°,∴∠CPN =∠DBP =90°,∵∠CPA =60°,∴∠APN =30°,∵转速为10°/秒,∴旋转时间为3秒;如图1﹣2,当PC ∥BD 时,PC BD∠PBD=90°,∵//,∴∠CPB=∠DBP=90°,∵∠CPA=60°,∴∠APM=30°,∵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180°+30°=210°,∵转速为10°/秒,∴旋转时间为21秒,如图1﹣3,当PA∥BD时,即点D与点C重合,此时∠ACP=∠BPD=30°,则AC∥BP,∵PA∥BD,∴∠DBP=∠APN=90°,∴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90°,∵转速为10°/秒,∴旋转时间为9秒,如图1﹣4,当PA∥BD时,∵∠DPB=∠ACP=30°,∴AC∥BP,∵PA∥BD,∴∠DBP=∠BPA=90°,∴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90°+180°=270°,∵转速为10°/秒,如图1﹣5,当AC∥DP时,∵AC∥DP,∴∠C=∠DPC=30°,∴∠APN=180°﹣30°﹣30°﹣60°=60°,∴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60°,∵转速为10°/秒,∴旋转时间为6秒,AC DP时,如图1﹣6,当//AC DP,//∴∠=∠=︒,DPA PAC90∠+∠=︒-︒+︒=︒,DPN DPA1803090240∴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240︒,∵转速为10°/秒,∴旋转时间为24秒,如图1﹣7,当AC∥BD时,∵AC∥BD,∴∠DBP=∠BAC=90°,∴点A在MN上,∴三角板PAC绕点P逆时针旋转的角度为180°,∵转速为10°/秒,当//AC BP 时,如图1-3,1-4,旋转时间分别为:9s ,27s .综上所述:当t 为3s 或6s 或9s 或18s 或21s 或24s 或27s 时,这两个三角形是“孪生三角形”;(2)如图,当PD 在MN 上方时,①正确,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BPM =2t ,∴∠BPN =180°﹣2t ,∠DPM =30°﹣2t ,∠APN =3t .∴∠CPD =180°﹣∠DPM ﹣∠CPA ﹣∠APN =90°﹣t ,21802,BPN CPD t ∴∠=∠=︒- ∴1.2CPD BPN ∠=∠ ②∠BPN +∠CPD =180°﹣2t +90°﹣t =270°﹣3t ,可以看出∠BPN +∠CPD 随着时间在变化,不为定值,结论错误.当PD 在MN 下方时,如图,①正确,理由如下: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BPM =2t ,∴∠BPN =180°﹣2t ,∠DPM =230,t -︒ ∠APN =3t .∴∠CPD =360CPA APN DPB BPN ︒-∠-∠-∠-∠()360603301802t t =︒-︒--︒-︒-=90t ︒-21802,BPN CPD t ∴∠=∠=︒-∴1.2CPD BPN ∠=∠ ②∠BPN +∠CPD =180°﹣2t +90°﹣t =270°﹣3t ,可以看出∠BPN +∠CPD 随着时间在变化,不为定值,结论错误.综上:①正确,②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角的动态定义(旋转角)的理解,掌握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10.(1);(2)理由见解析;(3),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平角定义求出∠3=42°,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B 作BD ∥a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2+∠ABD =180°,∠1=∠ 解析:(1)242∠=︒;(2)理由见解析;(3)12∠=∠,理由见解析.【分析】(1)由平角定义求出∠3=42°,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2)过点B 作BD ∥a .由平行线的性质得∠2+∠ABD =180°,∠1=∠DBC ,则∠ABD =∠ABC−∠DBC =60°−∠1,进而得出结论;(3)过点C 作CP ∥a ,由角平分线定义得∠CAM =∠BAC =30°,∠BAM =2∠BAC =60°,由平行线的性质得∠1=∠BAM =60°,∠PCA =∠CAM =30°,∠2=∠BCP =60°,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1 148∠=︒,90BCA ∠=︒,3180142BCA ∴∠=︒-∠-∠=︒,//a b ,2342∴∠=∠=︒;图1(2)理由如下:如图2. 过点B 作//BD a ,图22180ABD ∴∠+∠=︒,//a b ,//b BD ∴,1∴∠=∠DBC ,601ABD ABC DBC ∴∠=∠-∠=︒-∠,2601180∴∠+︒-∠=︒,21120∴∠-∠=︒;(3)12∠=∠,图3理由如下:如图3,过点C 作//CP a , AC 平分BAM ∠,30CAM BAC ∴∠=∠=︒,260BAM BAC ∠=∠=︒,又//a b ,//CP b ∴,160BAM ∠=∠=︒,30PCA CAM ∴∠=∠=︒,903060BCP BCA PCA ∴∠=∠-∠=︒-︒=︒,又//CP a ,260BCP ∴∠=∠=︒,12∠∠∴=.【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平移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平角的定义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平移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1.(1)①45°;②∠F =a ;(2)∠F+∠H 的值不变,是定值180°.【分析】(1)①②依据AD 平分∠CAE ,CF 平分∠ACB ,可得∠CAD=∠CAE ,∠ACF=∠ACB ,依据∠CAE 是△ABC解析:(1)①45°;②∠F =12a ;(2)∠F +∠H 的值不变,是定值180°. 【分析】(1)①②依据AD 平分∠CAE ,CF 平分∠ACB ,可得∠CAD=12∠CAE ,∠ACF=12∠ACB ,依据∠CAE 是△ABC 的外角,可得∠B=∠CAE-∠ACB ,再根据∠CAD 是△ACF 的外角,即可得到∠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 )=12∠B ;(2)由(1)可得,∠F=12∠AB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H=90°+12∠ABG,进而得到∠F+∠H=90°+12∠CBG=180°.【详解】解:(1)①∵AD平分∠CAE,CF平分∠ACB,∴∠CAD=12∠CAE,∠ACF=12∠ACB,∵∠CAE是△ABC的外角,∴∠B=∠CAE﹣∠ACB,∵∠CAD是△ACF的外角,∴∠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12∠B=45°,故答案为45°;②∵AD平分∠CAE,CF平分∠ACB,∴∠CAD=12∠CAE,∠ACF=12∠ACB,∵∠CAE是△ABC的外角,∴∠B=∠CAE﹣∠ACB,∵∠CAD是△ACF的外角,∴∠F=∠CAD﹣∠ACF=12∠CAE﹣12∠ACB=12(∠CAE﹣∠ACB)=12∠B=12a;(2)由(1)可得,∠F=12∠ABC,∵∠AGB与∠GA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H,∴∠AGH=12∠AGB,∠GAH=12∠GAB,∴∠H=180°﹣(∠AGH+∠GAH)=180°﹣12(∠AGB+∠GAB)=180°﹣12(180°﹣∠ABG)=90°+12∠ABG,∴∠F+∠H=12∠ABC+90°+12∠ABG=90°+12∠CBG=180°,∴∠F+∠H的值不变,是定值18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的综合运用,熟练运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1)∠DAE =14°;(2)∠DFE =14°;(3)∠DAE 的大小不变,∠DAE=14°,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求出∠ADE的度数,利用∠DAE=90°-∠ADE即可求出∠DAE解析:(1)∠DAE =14°;(2)∠DFE =14°;(3)∠DAE 的大小不变,∠DAE =14°,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求出∠ADE的度数,利用∠DAE=90°-∠ADE即可求出∠DAE的度数.(2)求出∠ADE的度数,利用∠DFE=90°-∠ADE即可求出∠DAE的度数.(3)利用AE平分∠BEC,AD平分∠BAC,求出∠DFE=15°即是最好的证明.【详解】(1)∵∠B=45°,∠C=73°,∴∠BAC=62°,∵AD平分∠BAC,∴∠BAD=∠CAD=31°,∴∠ADE=∠B+∠BAD=45°+31°=76°,∵AE⊥BC,∴∠AEB=90°,∴∠DAE=90°-∠ADE=14°.(2)同(1),可得,∠ADE=76°,∵FE⊥BC,∴∠FEB=90°,∴∠DFE=90°-∠ADE=14°.(3)DAE∠=14°∠的大小不变.DAE理由:∵ AD平分∠ BAC,AE平分∠BEC∴∠BAC=2∠BAD,∠BEC=2∠AEB∵∠BAC+∠B+∠BEC+∠C =360°∴2∠BAD+2∠AEB=360°-∠B-∠C=242°∴∠BAD+∠AEB=121°∵∠ADE=∠B+∠BAD∴∠ADE=45°+∠BAD∴∠DAE=180°-∠AEB-∠ADE=180°-∠AEB-45°-∠BAD=135°-(∠AEB+∠BAD)=135°-121°=1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3.(1)140°;(2)∠1+∠2=90°+α;(3)∠1=90°+∠2+α,理由见解析;(4)∠2=90°+∠1﹣α.【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邻补角的定义,得出∠1+∠2解析:(1)140°;(2)∠1+∠2=90°+α;(3)∠1=90°+∠2+α,理由见解析;(4)∠2=90°+∠1﹣α.【详解】试题分析:(1)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邻补角的定义,得出∠1+∠2=∠C+∠α,进而得出即可;(2)利用(1)中所求的结论得出∠α、∠1、∠2之间的关系即可;(3)利用三角外角的性质,得出∠1=∠C+∠2+α=90°+∠2+α;(4)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邻补角的性质可得出∠α、∠1、∠2之间的关系.试题分析:(1)∵∠1+∠2+∠CDP+∠CEP=360°,∠C+∠α+∠CDP+∠CEP=360°,∴∠1+∠2=∠C+∠α,∵∠C=90°,∠α=50°,∴∠1+∠2=140°,故答案为140;(2)由(1)得∠α+∠C=∠1+∠2,∴∠1+∠2=90°+∠α.故答案为∠1+∠2=90°+∠α.(3)∠1=90°+∠2+∠α.理由如下:如图③,设DP与BE的交点为M,∵∠2+∠α=∠DME,∠DME+∠C=∠1,∴∠1=∠C+∠2+∠α=90°+∠2+∠α.(4)如图④,设PE与AC的交点为F,∵∠PFD=∠EFC,∴180°-∠PFD=180°-∠EFC,∴∠α+180°-∠1=∠C+180°-∠2,∴∠2=90°+∠1-∠α.故答案为∠2=90°+∠1-∠α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外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1)45°;(2)①1;②是定值,∠M+∠N=142.5°【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2)①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GH,HF,再证明AO=OG=2,可得结论.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解析:(1)45°;(2)①1;②是定值,∠M+∠N=142.5°【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即可.(2)①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GH,HF,再证明AO=OG=2,可得结论.②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M,∠N(用∠FAO表示),可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AB∥ED∴∠E=∠EAB=90°(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BAC=45°,∴∠CAE=90°-45°=45°.故答案为:45°.(2)①如图1中,∵OG⊥AC,∴∠AOG=90°,∵∠OAG=45°,∴∠OAG=∠OGA=45°,∴AO=OG=2,∵S△AHG=12•GH•AO=4,S△AHF=12•FH•AO=1,∴GH=4,FH=1,∴OF=GH-HF-OG=4-1-2=1.②结论:∠N+∠M=142.5°,度数不变.理由:如图2中,∵MF,MO分别平分∠AFO,∠AOF,∴∠M=180°-12(∠AFO+∠AOF)=180°-12(180°-∠FAO)=90°+12∠FAO,∵NH,NG分别平分∠DHG,∠BGH,∴∠N=180°-12(∠DHG+∠BGH)=180°-12(∠HAG+∠AGH+∠HAG+∠AHG)=180°-12(180°+∠HAG)=90°-12∠HAG=90°-12(30°+∠FAO+45°)=52.5°-12∠FAO,∴∠M+∠N=142.5°.【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知识,最后一个问题的解题关键是用∠FAO表示出∠M,∠N.15.(1)见详解;(2)15°;(3)67.5°;(4)45cm;(5)10s或30s或40s 【分析】(1)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2,过点E作EK∥MN,利用平行线性解析:(1)见详解;(2)15°;(3)67.5°;(4)45cm;(5)10s或30s或40s【分析】(1)运用角平分线定义及平行线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如图2,过点E作EK∥MN,利用平行线性质即可求得答案;(3)如图3,分别过点F、H作FL∥MN,HR∥PQ,运用平行线性质和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出答案;(4)根据平移性质可得D′A=DF,DD′=EE′=AF=5cm,再结合DE+EF+DF=35cm,可得出答案;(5)设旋转时间为t秒,由题意旋转速度为1分钟转半圈,即每秒转3°,分三种情况:①当BC∥DE时,②当BC∥EF时,③当BC∥DF时,分别求出旋转角度后,列方程求解即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生活中地轴对称(附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生活中地轴对称(附答案)

word 整理版七年级(下)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练习题一、选一选,牛刀初试露锋芒!(每小题 3 分,共30 分)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A.4 个 B .3 个C.2 个 D .1 个2.下列分子结构模型平面图中,有一条对称轴的是()ABE 22.5C 3.如图1,将长方形ABCD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C D BC 交AD于E,若DBC 22.5°,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图1 则图中45 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的个数是()A.5 个 B .4 个 C .3 个 D . 2个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两个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一定能够完全重合C.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其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它们的对称轴D.平面上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不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学习参考资料5.如图2,△AOD关于直线l 进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BO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DAO=∠CBO,∠ADO∠=BCO B .直线l 垂直平分AB、CDC.△AO D和△BOC均是等腰三角形 D .AD=BC,OD=OC6.将一个正方形纸片依次按图 a ,图b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 c 中的虚线裁剪,图2 最后将图d 的纸再展开铺平,所看到的图案是().a b c dA B C D7.如图3,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BC=10cm,△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CD的周长图3 为()A.10 cm B .12cm C .15cm D .20cm8.图4 是小明在平面镜里看到的电子钟示数,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2:01 B .10:51 C .10:21 D .15:10图4 9.把两个都有一个锐角为30°的一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 5 所示的图形,两条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个.A.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个10.如图6,AB AC ,BAC 120 ,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那么DAC 的度数为().A.90 B .80 C .70 D .60图6图5图7二、填一填,狭路相逢勇者胜!(每小题 3 分,共30 分)11.在一些缩写符号:①SOS,②CCTV,③BBC,④WWW,⑤TNT 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是(填写序号)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 4 倍,则顶角的度数为.13.如图7,公路BC所在的直线恰为AD的垂直平分线,则下列说法中:①小明从家到书店与小颖从家到书店一样远;②小明从家到书店与从家到学校一样远;③小颖从家到书店与从家到学校一样远;④小明从家到学校与小颖从家到学校一样远. 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1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字形结构体现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如“王、中、田”,请你再举出三个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笔画的粗细和书写的字体可忽略不记).学习参考资料word 整理版15.如图8(下页),AD是三角形ABC的对称轴,点E、F 是AD上的两点,若BD=2,AD=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6.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看见某车车牌的后 5 位号码是,则该车的后 5 位号码实际是.17.下午2 时,一轮船从A处出发,以每小时40 海里的速度向正南方向行驶,下午4 时,到达 B 处,在 A 处测得灯塔 C 在东南方向,在 B 处测得灯塔 C 在正东方向,则B、C之间的距离是.18.如图9,在ABC 中,ABC ACB,AB=25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 C E的周长为43cm,则底边BC的长为.19.如图10,把宽为2cm的纸条ABCD沿EF,GH 同时折叠,B、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PFH 的周长为10cm,则长方A形ABCD 的面积DE PGAD 为.CBF H图10图8 图920.在△ABC中,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在下列结论中:①∠C=72°;②BD是∠ABC的平分线;③∠BDC=100°;④△ABD 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三、想一想,百尺竿头再进步!(共60 分)学习参考资料图1121.(7 分)如图11,在△ABC中,∠C 90 ,AD 平分∠BAC ,DE ⊥AB,如果DE 5cm,∠CAD 32 ,求CD 的长度及∠B的度数.22.(7 分)如图12,已知AB⊥CD,△ABD、△BCE都是等腰三角形,如果CD=8cm,BE=3cm. 求AE的长.图1223.(8 分)如图13,校园有两条路OA、OB,在交叉口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D,学校准备在这里安装一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离两块宣传牌一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一样远,请你帮助画出灯柱的位置点P,并说明理由.图1324.(8 分)如图14,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1)画△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不写画法);(2)若网格上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BC的面积.25.(10 分)(1)观察图15①~④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2)借助图15⑤的网格,请设计一个新的图案,使该图案同时具有你在解答(1)中所写出的两个共同特征.(注意:新图案与图14①~④的图案不能重合).图1526.(10分)如图16,在△ABC中,已知AB=AC,∠BA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ADC=125°. 求∠ACB和∠BAC的度数.27.(10分)如图17,在等腰△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点E、F 分别是边AB、AC上的中点,且EF∥BC.(1)试说明△AEF是等腰三角形;(2)试比较DE与D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7答案一、选一选,牛刀初试露锋芒!1.B.点拨: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2.A.点拨:选项A有1 条对称轴,选项B、C各有2 条对称轴,选项D有6 条对称轴. 3.A.点拨:图中45 的角分别是:CBC , ABE, AEB, C ED, C DE .4.B.点拨: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也可能在对称轴上.5.C.点拨:△AO D和△BOC的形状不确定.6.D.点拨:可动手操作,或空间想象.7.C.点拨:由题意得,AD=BD. 故△ACD的周长=AC+CD+AD=AC+BC=15cm8.B.点拨:镜子中看到的时刻的读数与实际时刻的读数关于镜子成轴对称.9.C.点拨: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等腰三角形有△EPQ、△BPR、△PAD. 10.A.点拨:可求得 B BAD 30 .二、填一填,狭路相逢勇者胜!11.③,④.12.120°. 点拨:设底角的度数为x,则顶角的度数为 4 x,则有x +x +4 x =180. 13.②、③. 点拨: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4.本,幸,苦. 点拨:答案不惟一,只要是轴对称图形即可.15.3.点拨:利用转化思想,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直角三角形ABD的面积. 16.BA629. 点拨:这 5 位号码在镜子中所成的像关于镜面成轴对称.17.80 海里. 点拨:画出示意图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8.18cm.点拨:由BE+CE=AC=AB=2,5可得BC=43-25=18(cm).19. 220cm .点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BC的长即为△PFH的周长.20.①②④⑤. 点拨:∠ABC =∠C=∠BDC =72°;∠CBD=∠ABD=∠A=36°.三、想一想,百尺竿头再进步!21.因为AD 平分∠BAC ,DE⊥AB,DC ⊥AC ,所以CD DE 5cm.又因为AD 平分∠BAC ,所以∠CAB 2∠CAD 2 32 64 ,所以∠B 90 64 26 .22.因为△ABD、△BCE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BD,BC=BE.又因为BD=CD-BC,所以AB= CD-BC=CD-BE=8cm-3cm=5cm,所以AE=AB-BE=2cm.学习参考资料23.如答图 1 所示. 到∠AOB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到宣传牌C、D 的.距离相等的点则在线段C D的垂直平分线上,故交点P 即为所求24.(1)如答图 2 所示. 点拨:利用图中格点,可以直接确定出△ABC中各顶点的对称点的位置,从而得到△ABC关于直线MN的对称图形△ A B C .(2)S ABC 9. 点拨:利用和差法.答图 1答图 225.(1)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都是4).(2)答案不惟一,如答图 3 所示.答图 326.因为AB=AC,AE平分∠BAC,所以AE⊥B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因为∠ADC=125°,所以∠CDE=55°,所以∠DCE=90°-∠CDE=35 °,又因为CD平分∠ACB,所以∠ACB=2∠DCE=70°.又因为AB=AC,所以∠B=∠ACB=70°,所以∠BAC=180-(∠B+∠ACB)=40°.27.(1)因为EF∥BC,所以∠AEF=∠B,∠AFE=∠C .又因为AB=AC,所以∠B=∠C,所以∠AEF=∠AFE,所以AE=AF,即△AEF是等腰三角形.(2)DE=DF.理由如下:方法一:因为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上的高,所以AD也是∠BAC的平分线.又因为△AEF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 G是底边EF上的高和中线,所以AD⊥EF,G E=G F,所以AD是线段E F的垂直平分线,所以DE=DF.方法二:因为AD是高,所以BD=CD(三线和一);又因为点E、F 分别是边AB、AC上的中点,所以BE=CF,又因为∠B=∠C,所以△BDE≌△CDF(SAS),所以DE=DF.学习参考资料学习参考资料。

新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章末复习(含答案)

新教材【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变量之间的关系-章末复习(含答案)

(新教材)北师大版精品数学资料期末复习(三) 变量之间的关系01 知识结构本章知识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要求掌握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三种方法,学会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预测.02 典例精讲【例1】 下面的表格列出了一个试验的统计数据,表示将皮球从高处落下时,弹跳高度b 与下降高度d 的关系,下面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式子是(C )A .b =d 2B .b =2C .b =d2D .b =d +25【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用图表表示的关系,可以看出d 是b 的2倍,即可得关系式.【方法归纳】 利用表格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其对应值清晰明了,但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明朗,要结合数据加以分析才能发现潜在的规律.从表示自变量与因变量的表格中辨识自变量与因变量,一般第一栏为自变量,第二栏为因变量.【例2】 下列四幅图象近似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请按图象顺序将下面四种情景与之对应排序(D )①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②向锥形瓶中匀速注水(水面的高度与注水时间的关系);③将常温下的温度计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计的读数与时间的关系);④一杯越来越凉的水(水温与时间的关系). A .①②④③ B .③④②① C .①④②③ D .③②④①【思路点拨】 观察图象的走势,并与实际情景相联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方法归纳】 解决此类题重在观察图象并对图象上的数量关系和走势进行分析,抓住图象的转折点,这些转折点往往是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相互的数量关系发生改变的地方.【例3】 如图所示,圆柱的高为10 cm ,当圆柱的底面半径变化时,圆柱的体积也发生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圆柱的底面半径是自变量,圆柱的体积是因变量;(2)请你求出圆柱的体积V(cm 3)与圆柱的底面半径R(cm )之间的关系式; (3)R 的值能为负值吗?为什么?(4)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从2 cm 变化到5 cm 时,圆柱的体积变化了多少?(最后结果保留π)【思路点拨】 (1)题目中有两个变量,主动变化的量是圆柱的底面半径,随之变化的是圆柱的体积;在(2)中,根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即可求出V 与R 之间的关系式;由于R 为圆柱的底面半径,所以(3)中R 不能为负值;在(4)中,分别求出R 1=2 cm 和R 2=5 cm 时圆柱的体积,其差值即为体积的变化量. 【解答】 (2)因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所以V =πR 2×10=10πR 2.(3)因为R 为圆柱的底面半径,所以R>0,因此R 不能为负值.(4)因为10πR 22-10πR 21=10π·52-10π·22=10π·(52-22)=210π,所以圆柱体积增加了210π cm 3. 【方法归纳】 当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图形形式表示时,可根据图形特点寻找有关变量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关系式.值得注意的是,为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在求出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后,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03 整合集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小亮以每小时8千米的速度匀速行走时,所走路程s(千米)随时间t(小时)的增大而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 A .8和s ,t 都是变量 B .8和t 都是变量 C .s 和t 都是变量 D .8和s 都是变量2.已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2 cm 2,则它的底边a(cm )与底边上的高h(cm )之间的关系为(D ) A .a =4h B .h =4a C .a =h 4 D .a =4h3.对关系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 .x 看作自变量时,y 就是因变量B .x ,y 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表格表示C .x 在非负数范围内,y 的最大值为2D .当y =0时,x 的值为-24.如图所示y =2-x 是某市某天的气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观察可知,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 .这天15时气温最高B .这天3时气温最低C .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是13℃D .这天有两个时刻气温是30℃5.2017年1月4日上午,小华同学接到通知,他的作文通过了《我的中国梦》征文选拔,需尽快上交该作文的电子文稿.接到通知后,小华立即在电脑上打字录入这篇文稿,录入一段时间后因事暂停,过了一小会,小华继续录入并加快了录入速度,直至录入完成.设从录入文稿开始所经过的时间为x ,录入字数为y ,下面能反映y 与x 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C )6则表中a 的值为(B )A .21.5B .20.5C .21D .19.57.一个大烧杯中装有一个小烧杯,在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浮子(质量非常轻的空心小圆球)后再往小烧杯中注水,水流的速度恒定不变,小烧杯被注满后水溢出到大烧杯中,浮子始终保持在容器的正中间.用x 表示注水时间,用y 表示浮子的高度,则用来表示变量y 与x 之间关系的选项是(B )8.(衡阳中考)小明从家出发,外出散步,到一个公共阅报栏前看了一会报后,继续散步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如图描述了小明在散步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米)与散步所用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下列信息错误的是(A )A .小明看报用时8分钟B .公共阅报栏距小明家200米C .小明离家最远的距离为400米D .小明从出发到回家共用时16分钟9.贝贝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程序,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那么,当输入数据8 A.861 B.863 C.865 D.86710.如图所示,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 ,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则变量S 与t 的大致图象为(A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1.圆的周长C 与圆的半径r 之间的关系式为C =2πr ,其中常量是2,π.12.一蜡烛高20厘米,点燃后平均每小时燃掉4厘米,则蜡烛点燃后剩余的高度h(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之间的关系式是h =20-4t .13.如图是某个计算y 值的程序,若输入x 的值是32,则输出的y 值是12.14.(义乌中考)小明从家跑步到学校,接着马上原路步行回家.如图是小明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t(分)的图象,则小明回家的速度是每分钟步行80米.15.下面由小木棒拼出的系列图形中,第n 个图形由n 个正方形组成,请写出第n 个图形中小木棒的根数S 与n 的关系式S =3n +1.三、解答题(共50分)16.某校一课外小组准备进行“绿色环保”的宣传活动,需要制作宣传单,校园附近有一家印刷社,收费y(元)与印刷数量x(张)之间关系如表:(1)(2)从上表可知:收费y(元)随印刷数量x(张)的增加而增大; (3)若要印制1 000张宣传单,收费多少元?解:(1)上表反映了印刷数量和收费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印刷数量是自变量,收费是因变量. (3)由上表可知:印刷数量每增加100张,收费增加15元,所以每张的价格是0.15元. 所以收费y(元)与印刷数量x(张)之间的关系式为y =0.15x. 当x =1 000时,y =0.15×1 000=150(元). 故要印制1 000张宣传单,收费150元.17.(10分)青春期男、女生身高变化情况不尽相同,下图是小军和小蕊青春期身高的变化情况.(1)上图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2)A,B两点表示什么?(3)小蕊10岁时身高多少?17岁时呢?(4)比较小军和小蕊青春期的身高情况有何相同与不同.解:(1)反映了身高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自变量是年龄,因变量是身高.(2)A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1岁时身高都是140厘米,B点表示小军和小蕊在14岁时身高都是155厘米.(3)小蕊10岁时身高130厘米,17岁时身高160厘米.(4)相同点:进入青春期,两人随年龄的增长而快速长高,并且在11岁和14岁时两人的身高相同;不同点:11岁至14岁间小蕊的身高变化比小军的快些,14岁后小军的身高变化比小蕊的快些.18.(10分)如图所示,在△ABC中,底边BC=8 cm,高AD=6 cm,E为AD上一动点,当点E从点D沿DA向点A运动时,△BEC的面积发生了变化.(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2)若设DE长为x(cm),△BEC的面积为y(cm2),求y与x之间的关系式.解:(1)ED长度是自变量,△BEC的面积是因变量.(2)y与x的关系式为y=4x.19.(10分)新成药业集团研究开发了一种新药,在试验药效时发现,如果儿童按规定剂量服用,那么2小时的时候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接着逐步衰减,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随时间x(小时)的变化如图所示.当儿童按规定剂量服药后:(1)何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是多少微克?(2)A点表示什么意义?(3)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为2微克以上时在治疗疾病时是有效的,那么这个有效期是多长?解:(1)服药后2小时血液中含药量最高,最高是4微克.(2)A点表示血液中含药量为0.(3)有效期为5小时.20.(10分)如图,用一段长为60 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长方形菜园ABCD,设与墙平行的篱笆AB的长为x m,菜园的面积为y m2.(1)试写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2)当AB 的长分别为10 m 和20 m 时,菜园的面积各是多少?解:(1)因为与墙平行的篱笆AB 的长为x m , 所以长方形的另一边长为60-x2 m ,则长方形的面积为60-x2·x m 2.所以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为: y =60-x 2·x =-12x 2+30x. (2)当x =10时,y =-12×102+30×10=250(m 2);当x =20时,y =-12×202+30×20=400(m 2).21.(12分)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 ),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 ),图中的折线表示y 与x 之间的关系.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900km ; (2)请解释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 (3)求慢车和快车的速度.解:(2)图中点B 的实际意义是:当慢车行驶4 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 (3)由图象可知,慢车12 h 行驶的路程为900 km , 所以慢车的速度为90012=75(km /h ).当慢车行驶 4 h 时,慢车和快车相遇,两车行驶的路程之和为900 km ,所以慢车和快车行驶的速度之和为9004=225(km /h ),所以快车的速度为225-75=150(km /h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
做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课本的练习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
做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课本的练习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习题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一)
第15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二)
第17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三)
第19页
解:(1)原式=m•m-m•2n+2n•m-2n•2n=m²-2mn+2mn-4n²=m²-4n².
(2)原式=2n•n-2n•3+5•n-5×3=2n²-6n+5n-15=2n²-n-15.
(3)原式=(x+2y)(x+2y)=x•x+x•2y+2y•x+2y•2y=x²+2xy+2xy+4y²=x²+4xy+4y².
(4)原式=ax•cx+ax•d+b•cx+b•d=acx²+(ad+bc)x+bd.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本答案(四)
第21页
解:(1)原式=a²-2²=a²-4.
(2)原式=(3a) ²-(2b) ²=9a²-4b².
(3)原式=(-x) ²-1²=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1.6完全平方公式-章节测试习题(1)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1.6完全平方公式-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题文】化简求值.()求的值,其中.()若,求的值.【答案】(1)22;(2)6【分析】(1)根据平方差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然后和合并同类项后把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得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然后和合并同类项后,把已知式子的值整体代入即可得解;【解答】解:(),,,∵,∴原式,,.(),,,∵,∴,∴原式.2.【题文】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图形,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例如:由图1可得到(a+b)²=a²+2ab+b².图1 图2 图3(1)写出由图2所表示的数学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由图3所表示的数学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结论,解决下面问题:已知a+b+c=11,bc+ac+ab=38,求a²+b²+c²的值.【答案】(a+b+c)2=a2+b2+c2+2ab+2ac+2bc (a-b-c)2=a2+b2+c2-2ab-2ac+2bc 45【分析】(1)根据数据表示出矩形的长与宽,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写出等式的左边,再表示出每一小部分的矩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即可写出等式.(2)根据利用(1)中所得到的结论,将a+b+c=11,bc+ac+ab=38,作为整式代入即可求出.【解答】解:(1)根据题意,大矩形的面积为:小矩形的面积为:(2)由(1)得3.【题文】已知,求:(1)的值;(2)的值;(3)的值.【答案】(1)-30;(2);(3)【分析】(1)提公因式,然后将a+b=5和ab=-6整体代入求值;(2)将原式利用配方法转化为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来解答;(3)将原式利用配方法转化为两根的和与两根的积来解答.【解答】解:(1)∵,∴;(2);(3),故.4.【题文】利用图形中面积的等量关系可以得到某些数学公式.例如,根据图甲,我们可以得到两数和的平方公式:(a+b)2=a2+2ab+b2.你根据图乙能得到的数学公式是怎样的?写出得到公式的过程.【答案】(a﹣b)2=a2﹣2ab+b2.【分析】根据图形,左上角正方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两个矩形的面积,然后加上多减去的右下角的小正方形的面积.【解答】解:∵大正方形的面积= a2还可以表示为5.【题文】先化简,再求值:(1)(9x3y-12xy3+3xy2)÷(-3xy)-(2y+x)(2y-x),其中x=1,y=-2;(2)(m-n)(m+n)+(m+n)2-2m2,其中m、n满足方程组【答案】(1) -2x2-y,0;(2) 2mn,-6.【分析】(1)根据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和平方差公式化简,然后代入求值;(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化简,然后解方程组求出m、n的值后再代入求值.【解答】解:(1)原式=-3x2+4y2-y-4y2+x2=-2x2-y.当x=1,y=-2时,原式=-2+2=0.(2)①+②,得4m=12,解得m=3.将m=3代入①,得3+2n=1,解得n=-1.故方程组的解是(m-n)(m+n)+(m+n)2-2m2=m2-n2+m2+2mn+n2-2m2=2mn,当m=3,n=-1时,原式=2×3×(-1)=-6.6.【题文】已知a2+b2=1,a-b=,求a2b2与(a+b)4的值.【答案】【分析】把目标代数式化成包含已知代数式的形式.【解答】解:因为a2+b2=1,a-b=,所以(a-b)2=a2+b2-2ab.所以ab=- [(a-b)2-(a2+b2)]=.所以a2b2=(ab)2=.因为(a+b)2=(a-b)2+4ab.=,所以(a+b)4=[(a+b)2]2=.7.【题文】请认真观察图形,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条件,用两种方法表示两个阴影图形的面积的和(只需表示,不必化简);并由此得到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用等式表示;(2)如果图中的a,b(a>b)满足a2+b2=53,ab=14,求:①a+b的值;②a-b 的值.【答案】(1)a2+b2=(a+b)2-2ab;(2)①9;②5.【分析】(1)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用阴影部分面积相加和用总面积减去非阴影部分面积来表示。

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解析(北师大版) 一、单选题1.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A.△1=12△BAC B.△1=12△ABC C.△1=△BAC D.△1=△ABC2.两根长度分别为2 10的木棒若想钉一个三角形木架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A.13B.10C.7D.63.如图给出的三角形有一部分被遮挡则这个三角形可能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4.如图从旗杆AB的顶端A向地面拉一条绳子绳子底端恰好在地面P处若旗杆的高度为13.2米则绳子AP的长度不可能是()A.13米B.13.3米C.14米D.15米5.利用直角三角板作△ABC的高线下列作法正确的是()A.B.C.D.6.若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锐角为40° 则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是()A.60°B.50°C.40°D.30°7.如图AD BE CF是△ABC的三条中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BC=2AD B.AB=2AF C.AD=CD D.BE=CF8.如图用四个螺丝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形状不限)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的距离依次为3 4 5 7 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9B.8C.7D.69.将一个三角形纸片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能()A.都是直角三角形B.都是钝角三角形C.都是锐角三角形D.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10.如图若△ABC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相交于点I 过I作DE△AI分别交AB AC于点D E 则图中与△ICE一定相等的角(不包括它本身)有()个.A.1B.2C.3D.4二、填空题11.如图AD 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B=50°∠C=70°则∠BAD=度∠EAD=度.12.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 x 13 若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有个.13.已知△ABC中△A=12△B=13△C 则△ABC是三角形.14.同一平面内有A B C三点A B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cm点C到直线AB 的距离为2cm且△ABC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上述条件的点C有个.三、作图题15.用圆规和直尺作图:已知△AOB(如图)求作:△AOB的平分线OC.(要求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过程).四解答题16.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CE是△ADC边AD上的高若△BAC=80° △ECD=25° 求△ACB的度数.17.已知a b c是△ABC的三边长若b=2a−1c=a+5且△ABC的周长不超过20cm 求a范围.18.如图在△ABC中AD△BC 垂直为D △1=△B △C=67° 求△BAC的度数19.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请写出这些三角形并指出所有以E为顶点的角.20.如图在△ABC中CE BF是两条高若△A=70° △BCE=30° 求△EBF与△FBC的度数.21.如图求△A+△B+△C+△D+△E的大小.22.如图1 AB与CD相交于点O 若△D=38° △B=28° △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 相交于点P 并且与CD AB分别相交于M N.试求:(1)△P 的度数;(2)设△D=α △B=β △DAP= 13 △DAB △DCP= 13 △DCB 其他条件不变 如图2 试问△P 与△D △B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用α β表示△P ) 直接写出结论.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解答】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12△BAC故答案为: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解即可.2.【答案】B【解析】【解答】解:设第三边的长度为x则10−2<x <10+2 即8<x <12 则x =10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设第三边的长度为x 根据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列出不等式组 求解可得x 的取值范围 从而一一判断即可得出答案.3.【答案】B【解析】【解答】解:由图形可得:该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故答案为:B.【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图中的三角形有两个锐角 且第三个角也小于90° 据此可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4.【答案】A【解析】【解答】解:∵旗杆的高度为AB =13.2米又∵AP >AB∴绳子AP 的长度不可能是:13米. 故答案为:A.【分析】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斜边大于直角边 据此解答即可.5.【答案】C【解析】【解答】解:由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可知:A 作法不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B 作法不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C 作法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D 作法不符合题意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逐项判断即可。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附答案)

最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生活中的轴对称(附答案)

ABE C 'DC22.5图1七年级(下) 第五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 练习题一、选一选,牛刀初试露锋芒!(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2.下列分子结构模型平面图中,有一条对称轴的是( )3.如图1,将长方形ABCD 纸片沿对角线BD 折叠,使点C 落在C '处,BC '交AD 于E ,若22.5DBC ∠=°,则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 则图中45︒的角(虚线也视为角的边)的个数是( ) A .5个B .4个C .3个D .2个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两个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图形一定能够完全重合B .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一定在对称轴的两侧C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其对应点的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它们的对称轴D .平面上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不一定关于某直线对称图 2图3图45.如图2,△AOD 关于直线l 进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BOC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DAO=∠CBO ,∠ADO=∠BCOB .直线l 垂直平分AB 、CDC .△AOD 和△BOC 均是等腰三角形 D .AD=BC ,OD=OC6.将一个正方形纸片依次按图a ,图b 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c 中的虚线裁剪,最后将图d 的纸再展开铺平,所看到的图案是( ).a b c d7.如图3,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cm ,BC=10cm , △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ACD 的周长 为( )A .10 cmB .12cmC .15cmD .20cm8.图4是小明在平面镜里看到的电子钟示数,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 .12:01B .10:51C .10:21D .15:10 9.把两个都有一个锐角为30°的一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5所示 的图形,两条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有( )个. A .1个B .2个C .3个D .4ABCD图5图7图6个10.如图6,AB AC=,120BAC∠=︒,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D,那么DAC∠的度数为().A.90︒ B.80︒ C.70︒ D.60︒二、填一填,狭路相逢勇者胜!(每小题3分,共30分)11.在一些缩写符号:① SOS,② CCTV,③ BBC,④ WWW,⑤ TNT中,成轴对称图形的是(填写序号)1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底角的4倍,则顶角的度数为 . 13.如图7,公路BC所在的直线恰为AD的垂直平分线,则下列说法中:①小明从家到书店与小颖从家到书店一样远;②小明从家到书店与从家到学校一样远;③小颖从家到书店与从家到学校一样远;④小明从家到学校与小颖从家到学校一样远. 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14.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字形结构体现人类追求均衡对称、和谐稳定的天性.如“王、中、田”,请你再举出三个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笔画的粗细和书写的字体可忽略不记).15.如图8(下页),AD 是三角形ABC 的对称轴,点E 、F 是AD 上的两点,若BD=2,AD=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 16.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看见某车车牌的后5位号码是,则该车的后5位号码实际是 .17.下午2时,一轮船从A 处出发,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正南方向行驶,下午4时,到达B 处,在A 处测得灯塔C 在东南方向,在B 处测得灯塔C 在正东方向,则B 、C 之间的距离是 .18.如图9,在ABC ∆中,ABC ACB ∠=∠,AB=25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点D ,交AC 于点E ,若B C E ∆的周长为43cm ,则底边BC 的长为 . 19.如图10,把宽为2cm 的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PFH 的周长为10cm ,则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 .20.在△ABC 中,已知AB =AC ,∠A =36°,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 在下列结论中:①∠C =72°;②BD 是∠ABC 的平分线;③∠BDC=100°;④△ABD 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 .(填写序号) 三、想一想,百尺竿头再进步!(共60分)A E PD GHFBA CD 图10图8图9图1221.(7分)如图11,在ABC △中,90C =∠,AD 平分BAC ∠,DE AB ⊥,如果5cm DE =,32CAD =∠,求CD 的长度及B ∠ 的度数.22.(7分)如图12,已知AB ⊥CD ,△ABD 、△BCE 都是等腰三角形,如果CD =8cm ,BE =3cm. 求AE 的长.23.(8分)如图13,校园有两条路OA 、OB ,在交叉口附近有两块宣传牌C 、D ,学校准备在这里安装一盏路灯,要求灯柱的位置P 离两块宣传牌一样远,并且到两条路的距离也一样远,请你帮助画出灯柱的位置点P ,并说明理由.24.(8分)如图14,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图13(1)画△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不写画法); (2)若网格上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求△ABC 的面积.25.(10分)(1)观察图15①~④中阴影部分构成的图案,请写出这四个图案都具有的两个共同特征;(2)借助图15⑤的网格,请设计一个新的图案,使该图案同时具有你在解答(1)中所写出的两个共同特征.(注意:新图案与图14①~④的图案不能重合).26.(10分)如图16,在△ABC 中,已知AB =AC ,∠BAC 和∠ACB 的平分图15线相交于点D,∠ADC=125°. 求∠ACB和∠BAC的度数.27.(10分)如图17,在等腰△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高,Array点E、F分别是边AB、AC上的中点,且EF∥BC.(1)试说明△AEF是等腰三角形;(2)试比较DE与D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图17答 案一、选一选,牛刀初试露锋芒!1.B .点拨:可利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判断.2.A .点拨:选项A 有1条对称轴,选项B 、C 各有2条对称轴,选项D 有6条对称轴. 3.A .点拨:图中45︒的角分别是:,,,,CBC ABE AEB C ED C DE '''∠∠∠∠∠. 4.B .点拨: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也可能在对称轴上. 5.C .点拨:△AO D 和△BOC 的形状不确定. 6.D .点拨:可动手操作,或空间想象.7.C .点拨:由题意得,AD=BD. 故△ACD 的周长=AC+CD+AD=AC+BC=15cm 8.B .点拨:镜子中看到的时刻的读数与实际时刻的读数关于镜子成轴对称.9.C .点拨: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故等腰三角形有△EPQ 、△BPR 、△PAD. 10.A .点拨:可求得30B BAD ∠=∠=︒. 二、填一填,狭路相逢勇者胜! 11.③,④.12.120°. 点拨:设底角的度数为x ,则顶角的度数为4x ,则有x +x +4x =180. 13.②、③. 点拨: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4.本,幸,苦. 点拨:答案不惟一,只要是轴对称图形即可.15.3. 点拨:利用转化思想,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直角三角形ABD 的面积. 16.BA629. 点拨:这5位号码在镜子中所成的像关于镜面成轴对称. 17.80海里. 点拨:画出示意图可知,△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18.18cm . 点拨:由BE+CE=AC=AB=25,可得BC=43-25=18(cm ). 19.220cm . 点拨: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BC 的长即为△PFH 的周长. 20.①②④⑤. 点拨:∠ABC =∠C=∠BDC =72°;∠CBD=∠ABD=∠A=36°. 三、想一想,百尺竿头再进步!21.因为AD 平分BA C ∠,DE AB ⊥,DC AC ⊥,所以5CD DE cm ==.又因为AD 平分BA C ∠,所以223264CAB CAD ==⨯︒=︒∠∠, 所以906426B =︒-︒=︒∠.22.因为△ABD 、△BCE 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B=BD ,BC=BE.又因为BD=CD -BC ,所以AB= CD -BC=CD -BE=8cm -3cm=5cm , 所以AE=AB -BE=2cm.答图223.如答图1所示. 到∠AOB 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而到宣传牌C 、D 的距离相等的点则在线段CD 的垂直平分线上,故交点P 即为所求.24.(1)如答图2所示. 点拨:利用图中格点,可以直接确定出△ABC 中各顶点的对称点的位置,从而得到△AB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图形△A B C '''. (2)ABC S ∆9=. 点拨:利用和差法.25.(1)都是轴对称图形;它们的面积相等(都是4). (2)答案不惟一,如答图3所示.26.因为AB =AC ,AE 平分∠BAC ,所以AE ⊥BC (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因为∠ADC =125°,所以∠CDE =55°,所以∠DCE =90°-∠CDE =35°, 又因为CD 平分∠ACB ,所以∠ACB =2∠DCE =70°.又因为AB =AC ,所以∠B =∠ACB =70°,所以∠BAC =180-(∠B +∠ACB )=40°.27.(1)因为EF ∥BC ,所以∠AEF =∠B ,∠AFE =∠C .又因为AB =AC ,所以∠B =∠C ,所以∠AEF =∠AFE ,所以AE =AF ,即△AEF 是等腰三角形.答图1(2)DE=DF.理由如下:方法一:因为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上的高,所以AD也是∠BAC的平分线.又因为△AEF是等腰三角形,所以A G是底边EF上的高和中线,所以AD⊥EF,G E=G F,所以AD是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所以DE=DF.方法二:因为AD是高,所以BD=CD(三线和一);又因为点E、F分别是边AB、AC上的中点,所以BE=CF,又因为∠B=∠C,所以△BDE≌△CDF (SAS),所以DE=DF.。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答案【篇一: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txt>一、填空题(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横线上,每小题3分,共30分)1、计算(x?1)(x?1)。

2、如图,互相平行的直线是。

aDbmn第2题图第3题图cbC第六题图5、汽车司机在观后镜中看到后面一辆汽车的车牌号为,则这辆车的实际牌照是。

6、如图,∠1 =∠2 ,若△abc≌△dcb,则添加的条件可以是。

7、将一个正△的纸片剪成4个全等的小正△,再将其中的一个按同样的方法剪成4个更小的正△,?如此下去,结果如下表:则an? 。

8、已知x2?kx?1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的值为。

9、近似数25.08万精确到位,有位有效数字,用科学计数法表示是。

(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入刮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第1 页共4 页()a. a2+ a2=a4b. a?1?a?1a2 c. (3x)2?6x2d. (x?y)2?x2?y212、在“妙手推推推”游戏中,主持人出示了一个9位数 257651489,让参加者猜商品价格,被猜的价格是一个4位数,也就是这个9位数从左到右连在一起的某4个数字,如果参与者不知道商品的价格,从这些连在一起的所有4位数中,猜中任猜一个,他猜中该商品的价格的概率是()a.1111b.c. d. 965313、一列火车由甲市驶往相距600㎞的乙市,火车的速度是200㎞/时,火车离乙市的距离s(单位:㎞)随行驶时间t (单位:小时) 变化的关系用图表示正确的是 ()abcd14、如左图,是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沿长边中点的连线对折两次后得到的图形,再沿虚线裁剪,展开后的图形是()abcd15、教室的面积约为60m2,它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 ()a. 小拇指指甲盖的大小b.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c. 课桌面的大小d. 手掌心的大小a. 1个或4个b. 3个或4个f四个结论中成立的是()dba. ①②④b. ①②③c.②③④d. ①③④ec第2页共4页三、解答题(共66分)19、计算(每小题4分,共12分)(1)(?)20、(6分)某地区现有果树24000棵,计划今后每年栽果树3000棵。

(1)试用含年数x(年)的式子表示果树总棵数y(棵);(2)预计到第5年该地区有多少棵果树?21、(8分)小河的同旁有甲、乙两个村庄(左图),现计划在河岸ab上建一个水泵站,向两村供水,用以解决村民生活用水问题。

乙(1)如果要求水泵站到甲、乙两村庄的距离相等,甲水泵站m应建在河岸ab上的何处?(2)如果要求建造水泵站使用建材最省, ab水泵站m又应建在河岸ab上的何处?13?223?()2011?(?)2012 (2)a?b?3,ab?10,求a2?b2的值 3222、(8分)超市举行有奖促销活动:凡一次性购物满300元者即可获得一次摇奖机会。

摇奖机是一个圆形转盘,被分成16等分,摇中红、黄、蓝色区域,分获一、二、三获奖,奖金依次为60、50、40元。

一次性购物满300元者,如果不摇奖可返还现金15元。

(1)摇奖一次,获一等奖的概率是多少?(2)老李一次性购物满了300元,他是参与摇奖划算还是领15元现金划算,请你帮他算算。

第3 页共4页 ) 解:∵ab=ac ∴∠a b c =∠a c b (又∵bd = ce ( ) bc = cb ()∴△bcd≌△cbe ( )cb---------------效--------------------23、(8分)如图,已知△abc中,ab = 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bd = ce,如何说明ob=oc呢?∴∠() = ∠( )∴ob = oc ()。

(1)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写出来; (2)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25、(8分)星期天,玲玲骑自行车到郊外游玩,她离家的距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玲玲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是什么时间?离家多远?(2)她何时开始第一次休息?休息了多长时间?(3)她骑车速度最快是在什么时候?车速多少?(4)玲玲全程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与bd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第4页共4页七年级数学(下)期末考试卷答案一、二、三、3119、 7.5 , 29,x?y 20、y?24000?3000x,22x?5时,y?3900021、如图:122、p一等奖=,16111603+503+403=2020﹥15 ∴选择摇奖。

841623、等边对等角、已知、 sas 、∠ dcb 、等角对等边。

24、图略,(1)农村居民纯收入不断增加,特别是进入2000年后增幅更大;(2)200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3865元;(3)200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是1990年的5倍多;(供参考)25、(1)12点,30千米(2)10:30 , 30 分钟(3)13~15点, 15千米/小时【篇二:(最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卷及答案】p class=txt>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b?2a b、a?a?a c、a?a235442310、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6cm,那么它的周长为() a.16cm b.17cm c.16cm,17cm, d.11cm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a d、??a?623??a6 11、计算:1002?998?2、下面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 它们能摆成三角形的是() a、5, 1, 3 b、2, 3, 4 c、3, 3, 7 d、2, 4, 23、如果两个不相等的角互为补角,那么这两个角() a、都是锐角b、都是钝角c、一个锐角,一个钝角d、以上答案都不对 4、用科学计数法表示0.0000907的结果正确的是()a、9.1?10?4b、9.1?10?5c、9.0?10?5d、9.07?10?55、如图,已知:∠1=∠2,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c=∠d b.ad∥bcc.ab∥cd d.∠3=∠4 6、下列各式中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x?y)(?x?y) b、(?x?y)(?x?y) c、(?x?y)(x?y)d、(x?y)(?x?y) 7、给出下列说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8、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2?a2?b2 b.?a?b??a?b??a2?b2c.?a?b?2?a2?b2d.?a?b?2?a2?2ab?b29、一定在△abc内部的线段是() a.任意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二条角平分线、三条高 b.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一条角平分线 c.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 d.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12、若4a2+ka +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13、??x5y2?4?14、一个角与它的补角之差是20o,则这个角的大小是.15、.如图1,∠ead=∠dcf,要得到ab//cd,则需要的条件(填一个你认为正确的条件即可)aeb图1 c 图2 be cf 图3则∠2=________度. 17、如图3,已知∠b=∠def,ab=de,请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则需添加的条件是18、五段线段长分别为1cm、2cm、3cm、4cm、5cm,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共可以组成________个三角形. 1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2:2:1,这个三角形是_________三角形. 20、在三角形abc中,∠a=400,o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则∠boc=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2分)?8xy????2xy? (4)20052?2007?2003122、(6分)已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这个角的余角的4倍, 求这个角的度数。

23、(8分)化简再求值:x?x?2y???x?1?2?2x,其中x?125,y??25。

24、(6分)已知:∠?。

请你用直尺和圆规画一个∠bac,使∠bac=∠?。

(要求:要保留作图痕迹。

)四、推理说明题(共18分) 25、(8分)已知:如图,ab∥cd,∠a = ∠d,试说明 ac∥de 成立的理由。

26、(10分)如图,已知:ad∥bc,ad=cb,ae=cf,(1)请问∠b=∠d吗?为什么? (2)不改变其他条件,提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并说明理由?ad efbc五、探索题(大题10分)27、图a是一个长为2 m、宽为2 n的长方形, 沿图中虚线用剪刀均分成四块小长方形, 然后按图b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

(1)、你认为图b中的阴影部分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___________(2)、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求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方法1:方法2:图b(3)、观察图b,你能写出下列三个代数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代数式:?m?n?2,?m?n?2, mn . 2(4)、根据(3)题中的等量关系,解决如下问题:若a?b?7,ab?5,则(a?b)2= 。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期中测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c;4、d;5、c;6、a;7、c;8、d;9、c; 10、c;二、填空题;三、解答题21、(1)4;(2)5a 2– 6ab;(3)、x – 3x2y3 + 4;(4)4 22、解:设这个角的度数为x,则180-x=4(90-x),解得x=600 23、解:原式=2xy – 1 代人得 -3. 24、(略)四、推理说明题25、解:∵ab∥cd;∴∠b=∠dce;又∵∠a=∠d;∴∠acb=∠e;∴ac∥de26、(1)∠b=∠d, ∵ad∥bc,∴∠a=∠c, 又∵ae=cf,∴ae+ef=cf+ef ,∴af=ce, 又∵ad=bc ,∴△adf≌△cbe(sas) , ∴∠b=∠d. (2) 不唯一(略)五、探索题(1)m – n ;(2) (m- n)2; (m + n)2– 4mn ;(3) (m - n)2 = (m + n)2 – 4mn ;(4) 29.3【篇三: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测试题期末题大全带答案】class=txt>单项式整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零指数幂负指数幂整式的加减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整式的除法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第1章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温馨提示: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答案选出来!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a4?a5?a9b. a3?a3?a3?3a3c. 2a4?3a5?6a9d. ??a3?4?a7201220122.??5???13??????23??5???()a. ?1b. 1c. 0d. 19973.设?5a?3b?2??5a?3b?2?a,则a=()a. 30abb. 60abc. 15abd. 12ab4.已知x?y??5,xy?3,则x2?y2?()a. 25. b ?25c19 d、?195.已知xa?3,xb?5,则x3a?2b?()1a、2725 b、910 c、35 d、526. .如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给出了四 a b a种表示该长方形面积的多项式: m①(2a+b)(m+n);②2a(m+n)+b(m+n); n③m(2a+b)+n(2a+b); ④2am+2an+bm+bn,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有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m的值为() a、–3 b、3 c、0d、18.已知.(a+b)2=9,ab= -112 ,则a2+b2的值等于()a、84b、78c、12d、69.计算(a-b)(a+b)(a2+b2)(a4-b4)的结果是() a.a8+2a4b4+b8 b.a8-2a4b4+b8 c.a8+b8 d.a8-b810.已知p?715m?1,q?m2?815m(m为任意实数),则p、q的大小关系为()a、p?qb、p?qc、p?q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将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填在空格处!11.设4x2?mx?121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