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论文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7b1673e53a580217fcfe5c.png)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关于通信原理实验教学论文1解决思路探讨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并不局限于教会学生具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
曾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当你忘记一切所学到的东西之后所剩下的东西……是你学习新事物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先生在近期来校的一次“其实你可以”的报告告诉了所有人,人的潜能远未被开发,人们应该有信心、有能力学习。
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多注意学生行为,引导他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针对遇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
1.1梳理信息,树立信心教师试做过相应的实验会发现实验的难点在哪儿,结果怎么样。
根据实验难度区分讲解的程度:对容易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摸索,鼓励学生胆大细心地使用设备,不要怕实验中出问题,出了问题,也不要惊慌,寻找问题的原因;对难度高的实验项目,提示学生哪里可能出问题,有哪些解决思路,如果有必要,则进行简要演示。
1.2加强预习,加强过程监督预习报告是实验的必备环节,如何去写呢?不少同学认为是把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抄写一遍。
在第一次实验时,就专门讲解本课程实验的预习方法,如何写预习报告等。
比如告诉学生需写出实验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计算,信号在系统的每个模块的图形应该是什么等。
实验过程中,考虑到实验室的空间、实验箱的配备以及学生的合作精神,我校的通信原理实验项目主要是二人一组完成,个别同学一人一组,有些同学就利用二人一组的“漏洞”进行投机取巧,比如老师没有走到该实验台面前时,做其他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实验过程中,老师需要记录下每一个学生的实验工作态度,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考核评价中。
1.3软件仿真及多媒体教学我校的理论课程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方案,实验教学已经部分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掌握大量的运算及深刻理解其原理,具有一定的难度;通信原理是一门基础而要重要的课程,前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经出现了很多软件专门针对通信的原理进行探讨、分析[3]。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69d5b250508763230121210.png)
通信技术发展综述(2015级电信二班王杨林)摘要:近几十年来,通信行业迅速发展。
我们从1G快速发展到4G,5G风暴也近在眼前。
我们见证了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
几十年前砖头手机“大哥大”,不仅价格昂贵通信质量也极其差,携带也很不方便。
经过短短数十载的发展我们习惯用智能手机,体验各种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
无人超市、智慧城市、无人驾驶技术、智慧医院等等都是通信与垂直行业的有机结合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科技世界。
本文将阐述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带领大家一起回顾一下世界通信技术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这一历程。
关键字:通信、智能、科技、发展、历程。
abstracts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recent decades,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Our rapid development from 1 g to 4 g, 5 g storm is imminent. We have witnessed the power to change the wor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cades ago brick phone \"big brother\", not only expensive communication quality is also very poor, also is not very convenient to carry. After decades of development, we use smart phones, experience a varie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ngs us convenience. No supermarket, the wisdom city, self-driving technology, wisdom, hospital and so on are all communication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vertical industry for us to create a beautiful worl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ead the review of worl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ogether from scratch, from simple to complex of this course.引言:科技引领社会的变革,通信行业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各种的便利。
通信导论论文(合集五篇)
![通信导论论文(合集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a29d1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c.png)
通信导论论文(合集五篇)第一篇:通信导论论文对通信工程的认识通信,顾名思义就是信息在人、地点和机器之间进行的有效传送,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汉语字典中对通信的解释是,通:设有阻碍,可以穿过,能够达到;懂得,彻底明了;传达;往来交接;普遍、全。
信:诚实,不欺骗;不怀疑,认为可靠;崇奉;消息;函件;随便,放任;物体的中心部分。
百度中对通信的解释是:通信在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解释,在出现电波传递通信后通信被单一解释为信息的传递,是指由一地向另一地进行信息的传输与交换,其目的是传输消息。
然而,通信是在人类实践过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传递消息的要求不断提升使得人类文明不断进步。
在各种各样的通信方式中,利用“电”来传递消息的通信方法称为电信,这种通信具有迅速、准确、可靠等特点,且几乎不受时间、地点、空间、距离的限制,因而得到了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现今因电波的快捷性使得从远古人类物质交换过程中就结合文化交流与实体经济不断积累进步的实物性通信被人类理解碍。
通信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等几个主要方面,尽管他们在传递信息形式、工作方式和设备体制等方面有差别,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信息的传递。
信息传输是人类社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古代的烽火到近代的旗语,都是人们寻求快速远距离通信的手段。
以下是通信的发展简史(经上网查得): 1837年,美国人摩斯发明电报机。
1857年,横跨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完成。
1875年,贝尔发明史上第一支电话。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同时成功研制了无线电接收机。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在巴黎首映第一部电影。
1912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无线电救了700多条人命。
1920年代,收音机问世。
1920年代,英国人贝尔德成功进行了电视画面的传送,被誉为电视发明人。
196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启电视卫星传送的时代。
《通信原理》范文
![《通信原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08b4b84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9.png)
《通信原理》范文通信原理依托于信息传输的基本原理,通过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的形式来实现远距离传输,为人类信息交流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它是对信号传输、噪声抑制、调制解调等过程进行建模和分析的科学方法的总和。
通信原理的核心是信号传输的过程。
信号传输可以分为模拟信号传输和数字信号传输。
模拟信号传输是指通过连续的模拟波形来传输信息,而数字信号传输则是将信息转化为离散的数值序列进行传输。
通信原理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传输信号,以及如何对传输过程中的噪声进行抑制和纠正。
它包括了信号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与纠错、多路复用等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在信号调制与解调方面,通信原理研究如何将信息信号转化为适合在传输媒介中传播的信号。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是指将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发展和改进,直接影响着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容量。
另一方面,在信道编码与纠错方面,通信原理研究如何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
常用的编码方式有奇偶校验、海明码和卷积码等。
通信原理还研究如何在接收到有错误的信号时,进行纠错处理以恢复原始信息。
纠错码的设计和应用是提高通信系统抗干扰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多路复用是指将多个信号通过同一传输媒介进行同时传输的技术。
它是提高传输效率和容量的关键手段。
通信原理研究如何通过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等技术,将多个信号在时间、频率或编码上进行划分,以实现有效的多路信号传输。
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和模型,为各类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指导思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通信原理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从传统的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再到如今的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通信,通信原理始终是通信技术研究的基石。
总之,《通信原理》涉及的内容繁多,其中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信道编码纠错、多路复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论文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57d3a9cdd88d0d233d46a9b.png)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目录一、课程设计目的 (3)二、课程设计题目 (3)三、课程设计原理 (3)3.1、吉布斯效应的定义 (4)3.2、PM与FM调制 (4)四、课程设计题目仿真 (6)4.1、验证周期信号的合成 (6)4.1.1、Matlab编程: (6)4.1.2、Matlab建模: (8)4.2、FM与PM调制 (12)五、课程设计总结 (14)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吉伯斯效应,FM、PM的了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同时在熟悉MATLAB基础上应用simulink仿真,通过反复调试和理解,基本掌握该仿真软件的使用。
二、课程设计题目设一周期为4,幅度高度为1的周期矩阵脉冲信号,用编程和建模两种方法来验证该周期信号可由单频正余弦信号叠加而成,并在合成波形中说明吉布斯效应。
并采用一次谐波与二次谐波的和成波作为调制信号,编程实现FM、PM。
调相、调频可采用函数pmmod fmmod三、课程设计原理MATLAB仿真简介:利用MATLAB 提供的可视化工具Simulink 可以建立了扩频通信系统仿真模型。
Simulink 是MA 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集成环境,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它包括一个复杂的由接受器、信号源、线性和非线性组件以及连接件组成的模块库,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或者创建自己的模块。
Simulink 的主要特点在于使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和拷贝等命令建立起直观的系统框图模型,用户可以很随意地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并可以马上看到改变参数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方便、快捷地建模和仿真的目的。
3.1、吉布斯效应的定义将具有不连续点的周期函数(如矩形脉冲)进行傅立叶级数展开后,选取有限项进行合成。
当选取的项数越多,在所合成的波形中出现的峰起越靠近原信号的不连续点。
当选取的项数很大时,该峰起值趋于一个常数,大约等于总跳变值的9%。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网络综合设计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网络综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27d604333d4b14e84246882.png)
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MATLAB/S IMULINK的简介 (1)1.2通信技术的介绍 (2)第二章课程设计的要求、目的及内容 (4)2.1课程设计的要求 (4)2.2课程设计的目的 (4)2.3课程设计的内容 (4)第三章设计原理及介绍 (5)3.1BPSK的调制原理 (5)3.2BPSK的解调原理 (6)3.3倒Π现象及实现方法 (7)第四章 SUMLINK模型的建立和仿真 (9)4.1编程设计 (9)4.2抽样定理的仿真 (14)4.3BPSK调制系统仿真设计 (16)4.4数字幅度调制的抗噪声性能 (18)第五章总结与心得 (22)参考文献: (23)第一章绪论1.1 MATLAB/Simulink的简介MATLAB,取自矩阵和实验室两个英文单词的前三个字母,意即“矩阵实验室”。
它是一种以矩阵作为基本数据单元的程序设计语言,提供了数据分析、算法实现与应用开发的交换式开发环境,历经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
Matlab是一种解释性执行语言,具有强大的计算、仿真、绘图等功能。
由于它使用简单,扩充方便,尤其是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不同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不停的在自己的科研过程中扩充Matlab的功能,使其成为了巨大的知识宝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哪怕是你真正理解了一个工具箱,那么就是理解了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知识。
科研工作者通常可以通过Matlab来学习某个领域的科学知识,这就是Matlab真正在全世界推广开来的原因。
目前的Matlab版本已经可以方便的设计漂亮的界面,它可以像VB等语言一样设计漂亮的用户接口,同时因为有最丰富的函数库(工具箱),所以计算的功能实现也很简单,进一步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欢迎。
另外,,Matlab和其他高级语言也具有良好的接口,可以方便的实现与其他语言的混合编程,进一步拓宽了Matlab的应用潜力。
可以说,Matlab已经也很有必要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掌握这门工具对学习各门学科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通信毕业论文(5篇)
![通信毕业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4dc83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11.png)
通信毕业论文(5篇)通信毕业论文(5篇)通信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放射超宽带(uwb)信号最常用和最传统的方法是放射时域上很短的脉冲。
这种传输技术称为“冲激无线电”(impulse radio,简写为ir)。
信息数据符号对脉冲进行调制,其调制方式可以有多种。
脉冲位置调制(ppm)和脉冲幅度调制(pam)是最常用的两种调制方式。
除了要对脉冲进行调制外,为了形成所产生的信号的频谱,还要用伪随机码或伪随机噪声(pn)对数据符号进行编码。
一般是,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引起脉冲在时间轴上的偏移,这就是所谓的跳时超宽带(th-uwb,time-hopping uwb)。
直接序列扩谱(ds-ss)就是编码后的数据符号对基本脉冲的幅度进行调制,这在冲激无线电(ir)中被称为直接序列超宽带(ds-uwb,direct-sequence uwb),这种调制方式好像特别有吸引力[1]。
对于超宽带信号,也可以通过很高的数据速率来产生而根本不需要具备脉冲的特性。
只要uwb定义所要求的相对带宽或最小带宽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得到满意,那么,靠放射高速率数据而不是窄脉冲所产生的具有uwb射频带宽的系统,就不应当被排解在uwb系统之外。
诸如正交频分复用(ofdm),在数据速率适当的状况下也可产生uwb信号。
因此,ofdm也是一种超宽带的调制方式。
本文主要争论th-uwb、ds-uwb和ofdm调制方式。
4.1 ppm-th-uwb 调制方式4.1.1 跳时超宽带信号的产生在结合了二进制ppm的th-uwb(二进制ppm-th-uwb或者ppm-th-uwb)中,uwb信号的产生可以系统地描述如下(参见图4-1描绘的放射链路) [1]。
shape \* mergeformat图4-1 ppm-th-uwb信号的放射方案给定待放射的二进制序列b=(…,b0,b1,…,bk,bk+1,…),其速率rb=1/tb (b/s),图4-1中的第一个模块使每个比特重复ns次,产生一个二进制序列:(…,b0,b0,…,b0,b1,b1,…,b1,…,bk,bk,…,bk,bk+1,bk+1,…,bk+1,…)=(...,a0,a1,…aj,aj+1,…)=a新的比特速率rcb=ns/tb=1/ts (b/s)。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3e67fc77f1922791788e81e.png)
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题目:移动通信原理论文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任课老师:班级:成绩:目录移动通信原理结课论文 (1)目录 (2)一、移动通信概述 (2)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3)三、移动通信的特点 (4)四、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5)4.1信源编码和调制解调技术 (5)(一)信道编码 (5)(二)各种移动通信系统所采取的调制方法 (5)(三)信源编码作用: (6)(四)信道编码分类: (6)(五)性能指标: (6)4.2调制技术 (6)4.3、分集技术 (7)4.4蜂窝组网技术 (8)4.5、多址接入技术 (10)参考文献 (13)一、移动通信概述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
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采用的频段遍及低频、中频、高频、甚高频和特高频。
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台、基台、移动交换局组成。
若要同某移动台通信,移动交换局通过各基台向全网发出呼叫,被叫台收到后发出应答信号,移动交换局收到应答后分配一个信道给该移动台并从此话路信道中传送信令使其振铃。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1) 空间系统;(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
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
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
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
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f9acf71a26925c52cc5bf34.png)
目录前言 (1)工程概况 (1)正文 (1)3.1设计目的和设计意义 (1)3.1.1设计目的 (1)3.1.2设计意义 (2)3.2基带信号传输系统的设计内容及原理 (2)3.2.1软件介绍 (2)3.2.2数字基带信号介绍 (2)3.2.3设计内容 (3)3.3程序设计与仿真结果 (5)3.3.1仿真结果 (5)3.3.2结果分析 (6)致谢 (6)前言与模拟通信相比,数字通信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它的主要缺点就是设备复杂并且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数字系统的设备复杂程度和技术难度大大降低,同时高效的传输压缩技术以及光纤等大容量传输介质的使用正逐步使带宽问题得到了解决。
因此,数字传输方式日益受到欢迎。
通信原理计算机仿真实验,是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仿真。
仿真工具是MATLAB程序设计语言。
MATLAB是一种先进的高技术程序设计语言,主要用于数值计算及可视化图形处理。
特点是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图形、图像处理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极易使用的交互式环境中伪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学科提供了一种高效率的编程工具。
运用MATLAB,可以对数字基带传输系统进行较为全面地研究。
为了使本科类学生学好通信课程,我们进行了试点,通过课程设计的方式针对通信原理的很多内容进行了仿真工程概况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是采用Matlab仿真实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研究。
首先要求对Matlab软件有着较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掌握一些Matlab软件的基本函数的书写以及用法,对Matlab软件进行绘图仿真,例如:用Matlab软件仿真输入数字信号的波形。
同时利用Matlab软件也能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验证,在Matlab软件下分析相关仿真图形然,与书本上的仿真图形进行对照分析和比较。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的技术对我们通信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
正文3.1设计目的和设计意义3.1.1设计目的熟悉无码间串扰的时域和频域条件,掌握典型的无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升余弦滚降系统。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
![网络通信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122a21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5.png)
⽹络通信原理论⽂⽹络通信原理论⽂ 通过⽹络,我们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
下⾯是⼩编推荐给⼤家的⽹络通信原理论⽂,希望⼤家有所收获。
篇⼀:⽹络通信原理论⽂ 摘要: ⽆线蜂窝⽹从第⼀代模拟⽹络演进到4G(LTE和LTE-A)⽹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的推动作⽤。
据统计截⾄2011年第2季度,全球各种制式的⽆线⽤户数已达到57亿,其中GSM最为成功,⽤户数达到51亿;随着数据需求的不断发展,包括WCDMA、CDMA2000等在内的3G 系统和LTE为代表的4G系统也逐步发展。
在可见的发展期内,各种⽆线制式将长期存在,共同促进⽆线通信的发展。
1 传统⽆线通信技术遭遇技术“瓶颈” 到⽇前为⽌的各代通信技术,每⼀代演进都伴随着基础技术的不断发展。
相应的基础技术包括信号传播、编码和⽹络架构等。
在信号传播⽅⾯,1G为模拟技术,2G以后为数字技术;2G多址技术包括时分(如GSM)和码分(如CDMA),3G则为宽带码分,⽽到了4C则是以正交频分复⽤(OFDM)为代表的LTE。
每⼀代技术发展都以提升频谱效率、扩展可⽤带宽和提升速率为⽬标,满⾜不断发展的⽤户通信需求。
然⽽传统的⽆线通信技术发展到今天逐渐遇到了“瓶颈”。
传统⽆线通信频谱效率的最⼤能⼒取决于⾹农定理,当前的各种技术的频谱效率提升已经逐步逼近了⾹农极限。
如图1所⽰。
在传统理论下,进⼀步提升频谱效率相对困难,因此新技术的发展似乎遇到了困境。
近⼏年,通信业内提到LTE-A⼤多提到的是更多的天线(MIMO)、更⾼的带宽和⼩区间的相互协作等等,看不到什么新技术发展。
对于5G的技术选择,似乎除了量⼦通信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
然⽽量⼦通信还不成熟。
量⼦通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前已经实现了部分实验情况下的长距离传输,但距离真正的产业化应⽤可能还需要5~10年,甚⾄更长时间。
当然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认为技术的发展会停顿下来,19世纪未曾有科学家认为经典理论已经⽐较完善,今后的科学家只是做实验来验证前⼈的理论。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1383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7.png)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传输信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信原理的研究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原理的发展历程以及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
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通过信号的传输和处理,实现信息的传递和交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通信原理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解调和接收等过程,是通信系统中最基本的部分。
通信原理的研究内容包括信号的特性、信道的特性、调制解调技术、编解码技术等。
通信原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电信号的传输,还包括了无线通信、光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通信原理的发展历程。
通信原理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的电信技术,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通信原理也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
20世纪初,无线电技术的出现使通信原理得到了革命性的发展,随后,调频调相技术的应用使通信原理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0世纪末,数字通信技术的出现使通信原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信原理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等方面。
21世纪以来,通信原理的研究已经涉及到了量子通信、光通信、卫星通信等多种新兴通信技术领域。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通信原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现代通信系统已经涵盖了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光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而这些通信方式的实现都离不开通信原理的支持。
在固定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通信系统的传输距离、传输速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在移动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多用户接入等功能;在卫星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卫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全球覆盖、大容量传输等功能;在光通信系统中,通信原理的研究使得光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高速传输、大带宽等功能。
总之,通信原理是现代通信系统的基础,通信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信原理》课程论文(设计)
![《通信原理》课程论文(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56efd7b14e852458fb578d.png)
《通信原理》 课程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Matlab 的数字调制仿真系 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 业 学 号姓 名 指导教师2011年 10 月 18 日装 订 线目□□录(另起一页,“目录”两字中间空两格,居中三号黑体、与正文空一行)□□一☆☆☆(小三号宋体)…………………………………×□□1.1☆☆☆☆(四号宋体)………………………………………………×□□1.2☆☆☆☆………………………………………………………………×………………□□参考文献(小三号宋体)…………………………………………×□□附录(小三号宋体)………………………………………………×(目录中行距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倍,目录不标页码)装订线基于Matlab 的数字调制仿真摘 要数字调制是通信原理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数字调制技术的改进也是通信系统性能提高的重要途径。
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调制系统的五中基本调制方法,然后,运用Matlab 及附带的图形仿真工具——Simulink 设计了这几种数字调制方法的仿真模型。
通过仿真,观察了调制解调过程中各环节时域和频域的波形,并结合各个环节对调制性能的影响及仿真模型的可靠性。
最后,在仿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各种调制方法的性能,并通过比较仿真模型与理论计算的性能,证明了仿真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数字调制 分析与仿真 Matlab SimulinkMATLAB-based simulation of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sABSTRACTDigital modul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communication theory, one digitalmodulation technique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system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way.In this paper, five usual methods of digital modulation are introduced firstly.Then their simulation models are built by using MATLAB’s simulation tool, SIMULINK . Through observing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apability of the digital modulation system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imulation models are analyzed. And then,the capability of three digital modulation simulation models,2-FSK,2-DPSK and MSK,have been compared,as well as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and theory. At last,the conclusion is gotten:The simulation models are reasonable.Key words :Digital modulatio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MATLAB SIMULINK装 订 线一□□☆☆☆☆☆(另起一页、居中小三号黑体)1.1☆☆☆(顶格、四号黑体) 1.1.1☆☆☆(顶格、四号黑体)□□☆☆☆☆☆☆☆☆☆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 图1-2□□×××试验中心组织结构图□□☆☆☆☆☆☆☆☆☆☆☆☆☆(一级层次之间另起一页)宋体五号居中,位于图下 图与下文空一行实验中心计算机部物理学部化学学部多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无机化学二□□☆☆☆☆☆(居中、小三号、黑体)2.1☆☆☆(顶格、四号黑体) 2.1.1☆☆☆(顶格、四号黑体)□□☆☆☆☆☆☆☆☆☆正文(空两格、小四号宋体)表2-3□□☆☆☆×××××××××××× ××× ××× (宋体五号,水平、垂直居中)××× ×××××××××(表与正文空一行) □□☆☆☆☆☆☆☆☆☆宋体五号,居中,位于表上1 正文开始页脚处标注页码, 小五号宋体,居中装 订 线参考文献(顶格、四号黑体)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 □□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或期号:起~止页码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 □□作者.书名(译音). 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以上,编号用中扩号,与文字之间空两格。
【论文】通信原理实践论文
![【论文】通信原理实践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5c9b084afe04a1b071def0.png)
【关键字】论文目录通信系统 (3)分类 (3)一、调制原理 (4)1.调制 (5)2.解调 (7)3.调幅、抑制载波调幅及其解调波形 (7)收音机 (8)一. 最简单收音机原理 (8)二.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8)三. 9018-2袖珍型收音机电路的工作原理 (10)① 输入调谐电路 (10)① 变频电路 (11)① 中频缩小电路 (11)① 检波和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12)① 前置低放电路 (12)① 功率缩小器(OTL电路) (12)①检波原理 (12)收音机焊接 (13)一、焊接器材 (13)二、安装说明 (13)1. 元件说明 (13)2.安装顺序 (13)三、电路调试 (15)心得体会 (16)参考文献 (16)通信系统通信系统(communication system)至少包含发送和接收两大部分,用于可靠地传输和/或交换信息的系统。
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用以完成信息传输过程的技术系统的总称。
现代通信系统主要借助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或在导引媒体中的传输机理来实现,前者称为无线通信系统,后者称为有线通信系统。
当电磁波的波长达到光波范围时,这样的电信系统称为光通信系统,其他电磁波范围的通信系统则称为电磁通信系统,简称为电信系统。
由于光的导引媒体采用特制的玻璃纤维,因此有线光通信系统又称光纤通信系统。
一般电磁波的导引媒体是导线,按其具体结构可分为电缆通信系统和明线通信系统;无线电信系统按其电磁波的波长则有微波通信系统与短波通信系统之分。
另一方面,按照通信业务的不同,通信系统又可分为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传真通信系统和图像通信系统等。
由于人们对通信的容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通信的业务要求越来越多样化,所以通信系统正迅速向着宽带化方向发展,而光纤通信系统将在通信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自信源的消息(语言、文字、图像或数据)在发信端先由末端设备(如电话机、电传打字机、传真机或数据末端设备等)变换成电信号,然后经发端设备编码、调制、缩小或发射后,把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传输媒介中传输的形式;经传输媒介传输,在收信端经收端设备进行反变换恢复成消息提供给收信者。
通信原理论文
![通信原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a36995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a.png)
通信原理论文通信原理是指在通信系统中,信息的传输和处理的基本原理。
它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接收、解调等一系列过程,是通信工程中的基础理论。
本文将从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调制技术、信道编解码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通信原理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首先,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是理解通信系统的基础。
通信系统是指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成电信号,通过信道传输到接收端,再将电信号转换成信息的系统。
通信原理涉及到信号的产生和调制,信道的传输和接收,以及解调和信息的提取。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信号的频谱特性、功率谱密度、信道的传输特性等,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其次,调制技术是通信原理中的重要内容。
调制是指将信息信号转换成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调制信号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包括调幅、调频、调相等。
调制技术的选择与应用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通信场景选择合适的调制方式,并进行相应的信号处理和解调操作。
另外,信道编解码也是通信原理中的关键环节。
信道编解码是为了提高信道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通过纠错码和检错码等技术,对发送的信息进行编码,接收端进行解码,以保证信息的正确传输。
在信道编解码中,需要考虑码率、纠错能力、解码复杂度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传输效果。
总之,通信原理是通信工程中的基础理论,涉及到信号的产生、调制、传输、接收、解调等一系列过程。
在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中,需要充分理解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调制技术、信道编解码等内容,以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推动通信原理的发展与应用。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4446b2be1e650e53ea993d.png)
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论文[摘要]通信原理是通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干基础课。
对通信原理课程体系特点的研究,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一些创新性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途径将会给通信原理课程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教学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随着通信的效率、内容与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远距离通信方式从上世纪末的以书信,固定电话为主的方式转变为今天的以移动电话、网络视频等为主的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的畅通无阻,信息的交流更加的方便。
通信行业也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一个关键行业,作为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通信原理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通信人才的理论基础,影响到我国通信产业的竞争力。
因此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1]-[7]意义重大。
本文从多方面对通信原理课程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做出创新与改革。
1教材的选取教材要对课程内容全面的涵盖,同时还需要表述清晰条理,结构完善,因此是课程的根本。
经过对众多国内优秀教材的比较和分析,笔者最终选用了张辉主编的优秀经典教材《现代通信技术与原理》(第二版)[8],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容全面,难易适中,习题丰富,例题详细,是本课程教材的首选。
2教学内容改革课程的课时是非常有限的,而通信原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相当广,在有限的课时内把所有的内容都讲透彻明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可以通过设立重点内容,对不同的内容合理分配课时来解决此问题。
笔者在保证内容的系统性的同时,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具体特点与要求,紧跟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方向,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
例如,随着近年来数字通信的蓬勃发展,可以考虑重点内容设定在数字通信上面,重点讲述数字基带、频带传输系统;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现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特别是QAM正交振幅调制,OFDM调制等目前较为流行的调制解调技术;以及数字通信当中特有的同步技术和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通信论文(9篇)
![通信论文(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2a5ecd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5.png)
通信技术论文篇一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通信系统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意义更加突出,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主要对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推动我国电子通信系统的深化发展作出努力。
关键词:通信系统论文随着电子通信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通信系统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中,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因此,本文针对电子通信系统关键技术问题的分析可以分别从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这两方面的关键技术问题展开。
1电子通信系统分析2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问题在电子通信系统的推动下,人们开始享受移动通信所提供的快捷、方面的服务,生活质量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例如,移动通信采用分布式天线使传统通信信号弱、易受干扰等不足得到有效的弥补。
这主要是通过在区域范围内安装多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使其产生的传播距离相比载波波长距离更大,在每个无线信号处理单元对信号接收变频和预处理等方面的功能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对各基本单元信息进行初步预处理、收发和变频操作,以此保证核心处理单元处理功能的实现。
当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到信息时,通过连接的光纤、同轴光缆使信息处理得以完成。
现阶段,分布式移动通信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形式来实现:①所有信息接收单元都发射可以与其他单元对应的上行链路信号,而区域范围内安装的信号单元在接收信息并对接收单元进行处理时全部发射下行链路信号,核心接收单元在接收到信号的同时会完成信号处理。
这种实现的方式具有简单、实用性突出的优势,但由于其信号传输过程较复杂,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干扰,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系统容量的增加,因此,应用的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②增加信号接收系统的数量,实现同时处理、分析全部无线电信号。
这是将数据全程接收、处理和应用的一种方式,其相比上一种实现方式,复杂度明显提升,且对无线电信息接收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依赖性很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的传递更是越来越广泛和快捷,现代通讯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因为数字通信不仅能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功能。
PCM 编码就是一种将模拟信号数字化以及数字信号模拟化的实现过程,编码过程就是将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后变为数字信号的过程,译码是其反变换。
本文通过仿真软件MATLAB 强大的仿真功能实现了其编译码的过程,通过编译码图形对比分析了误差,并提出了进一步缩小误差的方案。
PCM 原理常应用于现代语音通信中。
工程概况PCM 的概念是在1937年法国工程师维纳斯提出。
PCM ——脉冲编码调试是一种将模拟信号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PCM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是先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编码,经过信道和新稻种的干扰后再进行译码再经过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
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是概念上最简单、理论上最完善的编码系统,是最早研制成功、使用最为广泛的编码系统,但也是数据量最大的编码系统。
PCM 的编码原理比较直观和简单,下图为PCM 系统的原理框图:图中,输入的模拟信号m(t)经抽样、量化、编码后变成了数字信号(PCM 信号),经信道传输到达接收端,由译码器恢复出抽样值序列,再由低通滤波器滤出模拟基带信号m(t)。
通常,将量化与编码的组合称为模/数变换器(A/D 变换器);而译码与低通滤波的组合称为数/模变换器(D/A 变换器)。
前者完成由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变换,后者则相反,即完成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变换。
PCM 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它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
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
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我国采用了A 律方式,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 13 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
正文3.1 设计目的和设计意义3.1.1设计目的1.进一步学习PCM 编译码器原理;抽样量化编码信道干扰m(t)m s (t)m sq (t)A/D 变换译码低通滤波m sq (t)m(t)2.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平台上,采用M文件设计A律PCM码译码器;3.学会利用MATLAB对PCM编码这种实际问题进行处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4.对设计项目进行调试,对译码器进行仿真;5.对仿真结果结合编译码理论进行分析。
3.1.2设计意义通过本课程设计实验使我们掌握通信原理和matlab的基本设计及学习方法。
培养我们的实际应用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提高我们对这门课的了解深度,把理论知识和实践仿真相结合,增强了个人的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也为以后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加深对PCM编码的原理的理解,提高系统编程、系统测试以及系统分析的能力。
4.1设计方案及原理4.1.1 PCM编码函数设计流程图开始语音信源PCM编码调制,加噪声,解调PCM解码结束图4.1 主函数流程图4.1.2 PCM编码函数设计流程图开始输入信号判断符号归一化和量化段落判断段内判断输出结束图4.2 编码函数4.1.3 PCM译码函数设计流程图开始输入码组提取符号判断段落位置判断段内位置判断符号位输出结束图4.3译码4.2 设计原理4.2.1 PCM 编码原理脉冲编码调制(PCM )是现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
利用MATLAB 语音实现语音信号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仿真展示了PCM 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并加以进行分析。
PCM 即脉冲编码调制,在通信系统中完成将语音信号数字化功能。
PCM 的实现主要包括三个步骤完成:抽样、量化、编码。
分别完成时间上离散、幅度上离散、及量化信号的二进制表示。
根据CCITT 的建议,为改善小信号量化性能,采用压扩非均匀量化,有两种建议方式,分别为A 律和μ律方式。
本设计采用了A 律方式。
由于A 律压缩实现复杂,常使用13折线法编码,采用非均匀量化PCM 编码示意图如图4.1所示。
图4.1 PCM 原理框图下面将介绍PCM 编码中抽样、量化及编码的原理: (a ) 抽样所谓抽样,就是对模拟信号进行周期性扫描,把时间上连续的信号变成时间上离散的信号。
该模拟信号经过抽样后还应当包含原信号中所有信息,也就是说能无失真的恢复原模拟信号。
它的抽样速率的下限是由抽样定理确定的。
(b ) 量化从数学上来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度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度值的有限数集合。
模拟信号的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由于均匀量化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论抽样值大小如何,量化噪声的均方根值都固定不变。
因此,当信号()m t 较小时,则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也就很小,这样,对于弱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就难以达到给定的要求。
通常,把满足信噪比要求的输入信号取值范围定义为动态范围,可见,均匀量化时的信号动态范围将受到较大的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均匀量化。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对于信号取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v ∆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它与均匀量化相比,有两个突出的优点。
首先,当输入量化器的信号具有非均匀分布的概率密度(实际中常常是这样)时,非均匀量化器的输出端可以得到较高的平均信号量化噪声功率比;其次,非均匀量化时,量化噪声功率的均方根值基本上与信号抽样值成比例。
因此量化噪声对大、小信号的影响大致相同,即改善了小信号时的量化信噪比。
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通常使用的压缩器中,大多采用对数式压缩。
广泛采用的两种对数压缩律是μ压缩律和A 压缩律。
美国采用μ压缩律,我国和欧洲各国均采用A 压缩律,因此,PCM 编码方式采用的也是A 压缩律。
(c )编码话音输入低通滤波瞬时压缩抽 样量 化编 码信 道再 生解 码解 调瞬时扩张低通滤波话音输出所谓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信号变换成代码,其相反的过程称为译码。
当然,这里的编码和译码与差错控制编码和译码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属于信源编码的范畴。
在现有的编码方法中,若按编码的速度来分,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低速编码和高速编码。
通信中一般都采用第二类。
编码器的种类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三类:逐次比较型、折叠级联型、混合型。
在逐次比较型编码方式中,无论采用几位码,一般均按极性码、段落码、段内码的顺序排列。
(d )译码PCM 译码器是实现PCM 编码的逆系统。
其中各模块功能如下:D/A 转换器:用来实现与A/D 转换相反的过程,实现数字量转化为模拟量,从而达到译码最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最起码的步骤。
瞬时扩张器:实现与瞬时压缩器相反的功能,由于采用 A 律压缩,扩张也必须采用A 律瞬时扩张器。
低通滤波器:由于采样脉冲不可能是理想冲激函数会引入孔径失真,量化时也会带来量化噪声,及信号再生时引入的定时抖动失真,需要对再生信号进行幅度及相位的补偿,同时滤除高频分量,在这里使用与编码模块中相同的低通滤波器。
4.2.2 A 律压缩律原理理想对数压缩:)ln(11x k y +=需对0→x 的小信号段进行修正。
A 律修正思想:.过原点做)(x f y =的切线,切点b; .切线ob 段+曲线bc ——A 律压缩曲线。
A 压缩律是指符合下式的对数压缩规律:101ln()1ln()1,11ln()Axx A A y Ax x A A ,⎧<≤⎪+⎪=⎨+⎪≤≤⎪+⎩式中,x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入电压;y 为压缩器归一化输出电压;A 为常数,决定压缩程度。
A 压缩律中的常数A 不同,则压缩曲线的形状也不同,它将特别影响小电压时的信号量噪比的大小,在实用中,选择A 等于87.6。
4.2.3 13折线近似的原理A 律压缩表示式是一条连续的平滑曲线,用电子线路很难准确的实现。
现在由于数字电路技术的发展,这种特性很容易用数字电路来近似实现,13折线特性就是近似于A 压缩律的特性,其曲线见图4.24.2 A压缩律特性曲线图中横坐标x在0~1区间中分为不均匀的8段。
2/1~1间的线段称为第8段;4/1~2/1间的线段称为第7段;8/1~4/1间的线段称为第6段;依此类推,直到0~128/1间的线段称为第1段。
图中纵坐标y则均匀的划分为8段。
将这8段相应的坐标点(x,y)相连,就得到了一条折线。
4.2.4 PCM编码规则输入信号x进行A律压缩,取A=87.6.采用13折线近似,在第一象限,输出x端点对应:x=(111111101128643216842,,,,,,,,),图形表示如图1.在13折线法中采用的折叠码有8位。
其中第一位C1表示量化值的极性正负。
后面的7位分为段落码和段内码两部分,用于表示量化值的绝对值。
其中第2~4位(C2~C4)是段落码,共计3位,可以表示8种斜率的段落;其他4位(C5~C8)为段内码,可以表示每一段落内的16种量化电平。
段内码代表的16个量化电平是均匀划分的。
所以,这7位码总共能表示128种量化值。
0.20.40.60.8100.10.20.30.40.50.60.70.80.91 A 律13折线近似非线性压缩输入信号x非线性压缩输出信号yA 律压缩特性折线近似A 律图4.3 A 律曲线与13折线近似在实际中,A 律13折线应用比μ律13折线用得广泛。
表5.1列出了计算x 值与13折线时的x值的比较。
表4.1 计算值x 与A 律13折线时x 值的比较y0 81 82 83 84 8586 87 1 x0 1281 6.601 6.301 4.151 79.71 93.31 98.11 1 按折线 分段时的x 0 1281 641 321 161 81 41 21 1 段落 123456 78斜率1616842121 41表5.1中第二行的x 值是根据87.6A =时计算得到的,第三行的x 值是13折线分段时的值。
可见,13折线各段落的分界点与87.6A =曲线十分逼近,同时x 按2的幂次分割有利于数字化。
A 律压扩特性是连续曲线,A 律不同压扩特性也不同,在电路上实现这样的函数规律是相当复杂的。
实际中,往往采用近似于A 律函数规律的13折线(87.6A =)的压扩特性。
这样,它基本上保持了连续压扩特性曲线的优点,。
本设计中所用到的PCM 编码正是采用这种压扩特性来编码的。
5.1 仿真结果与分析5.1.1仿真结果图5.1 PCM编码前与译码后的比较图5.2 PCM编码前与译码后频谱的比较5.1.2结果分析根据以上的波形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编码译码后信号的失真小,这可以说明PCM编码和译码过程中不会出现信号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