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学风格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玉恒教学风格分析
万州区电报路小学甘脆
对于人才辈出,新星满天的今天,支玉恒的名字似乎经随着身体逐渐衰老,然而他那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却永远定格在了教师们的心中。他于1939年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原是一名体育教师,后改教语文。在短短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他大胆探索,勇于奋斗,在中国语文教坛迅速声名鹊起,乃至家喻户晓。
几年来,我拜读支老师的有关教学文章、聆听他的课堂教学、翻阅他的教学实录,每每陶醉,心中时常涌动一股惊叹与佩服之情。有人说支老师的教学功底是深厚扎实,敢放能收,灵活机智,游刃有余;有人说支老师的教学策略是自主发展,自读自悟,注重整体,入情入境;有人说他的教学风格是举重若轻,挥洒自如,亦庄亦谐,返璞归真。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支老师不愧为一代名师,一位能引领我们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的特级教师。我想结合部分课例从三个方面,对支老师的教学风格进行赏析。
一、“活”
支老师像一泓源头活水,随时都能将知识的琼浆注入学生的心田。他的课非常“活”,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语言的活跃,甚至动作的活跃。一个简单的朗读训练环节,不仅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景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会、想象、思考,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而且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优美意境的体会融为一体,将各种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切实地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很多老师都听过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匆匆》一课,一般老师们在上这课时,都采用了常规的教学策略,从导入开始,整体感知,细细品悟,指导朗读,升华感情,拓展阅读。可支老师以读代讲,借着“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诉说”三个环节,循序渐进,引导着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以说,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是支老师深入解读文本,与朱自清心灵产生共振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的结果。教学策略的最优化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有一次支老师要上一节作文课《有趣的活动》,上课前,利用门前小憩时看报纸,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讨论学生为什么不喜欢校服的事。支老师顿生灵感:为什么不让学生自己设计校服啊,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设计思路,各显神通撰写实际方案、产品说明,临时改上《创意校服》。这节课,学生讨论热烈,繁衍积极、气氛活跃,学校效果非常好。
2002年4月,支老师应邀到浙江象山石浦镇上作文公开课,很多老师希望听他上《创意校服》,可是,当他踏上石浦镇的一刹那,他立即被眼前那碧海蓝天、千帆竞发的景象索震撼,于是他临时改成《我眼中的石浦巷》。果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讲述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当一个女孩出海打渔,家人等待的焦急心情时竟然情不自禁地哭了。这节课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二、“趣”
支老师的课总是那么富有情趣,这情趣是支老师用教学的机智与创新挥洒出的充满智慧的情趣,情趣的背后总蕴藏无数的教学理念。以《晏子使楚》为例。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紧张吗?
生:不紧张。
师:不紧张?好,那谁敢到黑板上写几个字?(学生无人举手)
师:你们不是说不紧张吗?(有一个学生举起手)
师:好,你过来。我就喜欢勇敢的孩子!(学生走上来)请你把今天要学的课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写字,但“晏子使楚”四个字写得大小不匀,台下学生哄堂大笑)
师:你们别笑,也许他这样写是有所考虑的。我们今天学的这一课里主人公是谁?(生答“晏子”)所以嘛,他把“晏子”两个字写得很大!(众笑)你讨厌不讨厌楚王这个人?(生答:讨厌)所以他把“楚”字写得最小!(众笑)
这一段对话,不可能是备课时设计好的,是一种“即兴”之作。但是,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既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表现自我的勇敢精神,表现了“师之愿”;又巧妙地抚平了哄堂大笑给这个写字的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和损害,表现了“师之爱”;不但幽默地把一种偶然现象(该生写字大小不匀)转换为写字与情感的内在联系(虽然该生并无此意),启示了一种心理付之行为的必然,这是“师之趣”;而且机智地渗透,甚至点明了对课文人物的认识,这是“师之情”;其次所有这些都是在一瞬间即兴发挥,表现了“师之智”。
竟然就是这么一个细节,支老师处理得如此之妙,折射着支老师如此之多的教学理念,教学之情,教学之智慧,我们不禁为之叫绝。
支老师虽已经年迈,但是他有一颗未泯的同心。在课堂上他有时会像孩子一样与学生一起游戏表演。教学曼谷的小象时,有学生问“潇洒”的意思是什么。支老师没有直接讲解。他用动作演示。他用右臂做象鼻,直挺挺地垂于胸前,两肩耸起,一边拖小步向前挪动,一边问学生:“这个样子潇不潇洒”?学生纷纷说不潇洒。“太拘束太僵硬,不自然。”支老师又用手臂很自然地模仿小象鼻子,屈伸自如,迈大步向前,然后问学生潇不潇洒,学生笑着回答:“是,这样很大方很神气。”这样的教学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是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
三、“实”
支老师的语文课,是名符其实的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读书课。学生在“读”中明理,“读”中悟情,读中发展语言能力。在他执教《第一场雪》后,曾在成都灰常上引起了轰动。这一节课的重点段(第二、三段),他基本上没讲什么,所有的问题(如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剖析、对结构的认识、对情感的领会,对内蕴的领悟,对表达方法的学习等,都是通过读来解决的。学生学到的东西‘都是他们智力劳动和情感体验的实实在在的成果。他的课堂没有任何形式主义走过场,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美丽的雪景,但怀疑学生所说的是事前所准备的,他立刻停止了这项活动。这种坚决的糗事态度和断然改变原来的计划的教学作风,在一千多人的公开教学背景下几乎是绝无仅有的。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带来了实在的教学效,反映了老师务实、求实、朴实的一贯教学风格。
教学是学又是艺术。教学艺术也许是对教学的更高要求,但是任何艺术之花必须根植于肥沃的土壤上。支老师有扎实的基本功,靠的是他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第一场雪》有两处用了“簌簌”这个词,他查阅词典,请教同事,课堂上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作者使用这个词的不同意义。他对文中“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等许多作者独具匠心的句子,都煞费苦心地钻研琢磨,课上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这一点一滴无不体现着语文教学“工具性”这一特点。基于只一点来说,他的课堂唯实。
只字片言很难尽述支老师教学的精髓,总之,他的教学风格真正做到了“活”与“实”的统一,“智”与“趣”的统一,“庄”与“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