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报告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一)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知道瞬时速度的意义,在具体问题中识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初步体会极限的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本章概述一、教材分析1.本章教学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讲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质点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具体实例《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及规律等知识。
在物理技能方面,本章主要涉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用文字、公式、图像三种方式表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对公式的合理选择;使用打点计时器、频闪照相或其他方法测量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等技能。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应用图像探索和表述物理规律的方法、物理模型方法、极限思想、微积分的思想、以及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
2.本章的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能角度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是高中物理课程运动学中的重要学习内容,本章的三个核心概念(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后面学习解决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础;另外,本章是为学习“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等做准备、打基础的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描述运动的物理量,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图象表述,并能应用运动规律求解有关问题,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动力学和比较复杂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也为学习电荷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等内容奠定了基础;本章所培养的学生的基本技能,对于今后的物理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有意识渗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微积分的思想方法、图像的方法。
这些方法对学习力学,乃至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方法对于将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素养;而微积分的思想方法和图像的方法,对于将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则是必备的专业素养。
从本章的教学内容的安排顺序上看,既注意了知识的系统性,又注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探究问题从生活实践和物理实验出发。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自2004 年以来,新一轮高中物理课程改革已于2004 年秋季在广东省、ft东省、海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实验,现大部分省市已实施。
我省初中已实施新课程改革多年,明年将在高中阶段实施。
我所分析的教材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新编制的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
新教材与我们现在正使用的根据物理教学大纲编制的人教版教科书(以下简称旧教材)相比:就知识点来看新旧教材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内容安排顺序上发生较大变化;就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新教材安排比较合理,每一个知识点都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每一部分都能形成一个体系使知识网络化;新教材每一部分的要求都是一步到位,这虽然给学生造成了学习上的暂时困难,但学生最终还是可以适应的。
具体来说,我认为新教材整体上体现了一个“新”字,出现了一些以往教材所没有的特点。
一、版面扩大,教材内容更充实版面的扩大使教材的内容更加充实,增加了许多彩色插图、演示实验的插图,形象直观,从而大大改善教材的视觉效果,刺激学生的视觉中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材一共有 7 节新增加的内容: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追寻守恒量、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向心加速度的运动学推理、抛体运动的规律、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教材在很多地方利用了极限的概念,提供的内容有: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匀变速位移的求解、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变力的功。
教材中“科学漫步”“科学足迹” “说一说” “STS”等栏目也是旧教材没有的。
虽然拓展了知识宽度,但适当降低了知识难度,对一些传统的知识,如追及、相遇等问题尽可能的降低要求或根本不讲,予以删减,同时也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行为等合乎时代潮流的内容。
更新了教学内容,大量引进现代信息。
如“STS”栏目——“航天事业改变着人类生活”中,列举了诸多航天跟人类生活相关的事例,从气象卫星到大气预报;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到我国西部开发的整体规划;从军用卫星到现代防备;从火箭到微重力实验室等等。
高中物理 教材分析—整体说明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整体说明《新课程标准》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促进可持续发展,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一)结构安排93年编写了一套试验教材,这套教材在结构上的主要变化是:一、将几何光学放在高一的开始,试图解决初高中台阶过大的问题;二、将机械波、电磁波、光波等波动的内容放在一起,组成一篇,以加强学生对波动知识的整体认识。
从试验的结果来看,对这种结构的变化,持赞成意见和反对意见的都有,后者更多,而且比例较大。
经过对试验情况的分析认为,以往高中教材结构上的安排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反馈的意见至少说明像前面所说的结构调整,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
因此这次教材编写,在没有成熟经验的情况下,基本上仍保持了原来教材大的框架结构。
以往,“力”放在开始学习,学生学习受力分析较为困难。
为了降低过高的台阶,教材特意作了处理,减缓了坡度。
在第一章只讲常见的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在学生了解了三种力的简单规律、接触了一点简单的受力分析、熟悉了一些方法之后,学习第二章运动学。
学生对矢量的分析和运算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开始学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安排较为难一些的有关静力学中的受力分析。
这样就将学生搭好刚上高一就遇到的拦路虎“受力分析”,分散在力学的各个部分,降低高一开始时的难度。
(二) 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按照国家教委的意见,学习两类不同课程的学生在高一使用同样的教材,高二后再分开。
这样,高一教材的编写就要同时考虑两类学生的需要,处理好两类课程的兼顾问题。
教材无论在知识的要求还是在能力的要求上都要有所区别,有所不同。
为了体现这种弹性,在教材中通过增设栏目、小字补充等手段,将教学内容分为必学和选学。
必学内容是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也是全体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选学内容不作考查, 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例如,在讲到环绕速度时,用小字介绍了黑洞的问题;增加了阅读材料的数量;每章后配有A、B两组练习题。
高中物理教案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教案教材分析
一、教材概述
本节课将使用教材《高中物理第二册》,该教材是按照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编写,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模块,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教材之一。
本节课将着重讲解光学部分中的光的全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光的全反射的定义、原理和条件。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光的全反射的应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兴趣,激发思维,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光的全反射的定义、原理和条件。
2. 教学难点:光的全反射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
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光的全反射现象,引起学生兴趣。
2. 讲授法:教师简要介绍光的全反射的定义、原理和条件。
3. 实验法: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光的全反射现象。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光的全反射的应用案例,激发思维。
五、教学内容安排
1. 光的全反射的定义和原理讲解。
2. 实验演示光的全反射现象。
3. 光的全反射的条件。
4. 光的全反射的应用案例分析。
5. 总结讨论。
六、教学评估
1. 教师自评: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和反馈意见,评估教学效果。
2.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结果,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理解程度。
3. 教学反馈: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做出改进。
七、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高中物理第二册》
2. 实验装置和道具
3. 讲义、课件
4. 实验记录表
以上为教案教材分析范本,供参考。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简介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和特点,以帮助教师和学生
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教材。
内容概述
高中物理教材是中学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力学、
光学、电磁学、热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该教材以系统性和渐进性
为特点,旨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教材内容广泛,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操作、问题解答等方面,贴近学生的实际
生活和研究需求。
特点分析
以下是高中物理教材的主要特点:
1. 系统性:教材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保证研究的连贯性和可理解性。
2. 渐进性:教材难度逐渐增加,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研究能力,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
3. 实践性:除了理论知识,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问题解答等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创新精神。
4. 应用性:教材将物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结
高中物理教材是一份系统性、渐进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教材。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研究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以上为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高中物理必修1)高中物理必修1是高中物理知识与初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所讲知识是高中段较为简单易懂的,全书共分为四个章节: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相互作用、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节和初中知识联系紧密,路程、速度等初中知识点在本章节中也有介绍。
建立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这些物理名词,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质点的应用,如:在研究地球的公转问题中我们能不能把地球看作是一个质点?火车过桥问题中依据具体的情况我们能不能把火车看成是一个质点?参考系的选取在本章乃至以后的做题分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人坐在列车上看不同的风景,这些风景在不同的位置上,展现给他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车外的树是运动的、车上对面坐着的人是静止的……在介绍回忆路程、速度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出了“矢量”这一新的物理名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位移”便是这一物理名词最好的介绍,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区别于路程。
由此引来的速度就区别于初中阶段所学的速度,这里的速度就是矢量,是一个有方向的物理量。
本章节最后介绍了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在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必修灵活掌握,在以后的实验及考试中会涉及详细的操作步骤及其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本章节探讨并总结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V 是运动物体的末速度、a 是加速度、t 是加速所用时间、v 0是运动物体在经历加速时间t 后的末速度、s 是在时间t 内物体经过的位移。
v =v 0+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x =v 0t +a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1 v2−v 02=2a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上述三个公式是运动学中最基本的公式,在高考中会结合一些问题作为一道大题出现在卷面上。
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受加速度为g 。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高中物理内容可概括为四个部分分别是:1. 力和运动 2. 动量和能量 3. 电磁场4. 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没学好高中物理肯定学不好。
一方面在高中学习中主要是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这部分的学习是这2者的基础;另一方面力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物理题目的能力,思维模型的建立很有帮助,力学是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
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学习扎实。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匀变速直线运动特例自由落体(a =g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规律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性质: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F 1-F 2|≤F 合≤F 1+F 2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 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3.动力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4.曲线运动(必修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
近几年在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天体运动(必修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教材分析
关于图像
〔3〕匀变速直线公式〔包括自由落体运动公式〕的运用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很大作用,但学生能力的提高 要注意循序渐进,切不可一步到位。在应用运动学规律解 决问题的过程中,应逐步使学生明确解决运动学问题的根 本方法和步骤,并注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的矢量性、公 式选择的适宜性和结果的合理性。
④不要求用平均力计算变力的功和利用F-l图象
求变力的功;
极限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方法、一种观念。 要让学生掌握用这种思想去分析问题方法 。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教学不宜一步到位〕
〔1〕 位移: 指出它叫做矢量----大小、方向。
〔2〕思考与讨论: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中发,向北走 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 ……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 结出矢量相加的法那么吗?〔此时还不 要求得出这个法那么,但要思考。〕
高中物理必修1必修2 教材分析
学科指导意见的修改及增加的条目:
必修1 〔1〕第一章第四节〔学生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增加 7.会借助传感器测速度。 〔2〕第四章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增加4. 会用力传感器研究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必修2 〔1〕第五章第八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修改⒊不要求分析与计 算两个物体联结在一起(包括不接触)做圆周运动时的问题。 〔2〕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修改⒉不要求用机械能 守恒定律求解两个及两个以上物体〔包括需要确定重心的链 条、绳子、流体等〕的问题。
2.怎样进展矢量教学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本章在继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之后,内容与知识上与上一章进行了紧密的衔接,其研究方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接近物理教学与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
本章内容在难度上有所提高,逐步由具体简单的概念上升至抽象的逻辑思维,介于上一章的铺垫,本章内容充分利用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强化了思维锻炼,为以后的学习也做了比较好的铺垫.第一节实验:探究小车运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内容与重点:1、进行实验2、数据处理3、做出速度—时间图像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利用上一章所学习的打点计时器,得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作图等方法描述小车的运动规律。
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作为第一章的第一节,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自主、简单的认识生活中的物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前面所学知识,不但强化了基本知识点,还让学生再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了锻炼.第二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三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四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内容与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v+att+—at2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x=v2=2ax1、位移与速度关系式:v2-v三维目标分析:这三节内容充分利用第一节所进行的实验,分别研究了速度与时间、位移与时间、位移与速度的定量关系,所学习内容从简单的概念到简单的公式,然后通过抽想推到得到较为复杂的公式,并且能让同学们在学习这块内容上有大的能力提升。
第五节自由落体运动内容和重点:1、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三维目标分析:本节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其核心内容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些内容的学习会加深同学们对之前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让同学们从生活中发现与认识所学知识。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新教材分析与解读(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物理新教材分析与解读一、高中物理新教材结构及其分析说明1. 教材结构图2.教材结构分析说明(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运动、相互作用及运动规律、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同时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做准备。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
(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还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等选学有关内容。
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可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
二、普通高中新教材内容的整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为了让学生科学的形成概念、掌握规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更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新课标教材的新结构。
下面来具体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的结构(只分析山东高考必考内容)。
《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建立为描述物体的运动所必须有的几个基本概念:质点、参考系、坐标系、时刻、时间、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及标量和矢量。
2.初步认识理想模型及其意义。
3.理解速度:描述物理(质点)运动的状态参量之一;描述质点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和方向,即位置的时间变化率。
4.理解加速度:描述物体(质点)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即速度的时间变化率。
5.会测速度。
《必修1》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从实验入手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从中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三个关系。
3.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及其在物理学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封面(2010至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题目人教版高中物理课标及教材分析(光学)科目课标与教材分析姓名帅震应专业学科教学(物理)入学年月20XX年9月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教材分析-----对选修3-4光学部分的课标及教材分析根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4下第三部分(光)进行课标分析和教材分析。
(一)首先是对课标在光这部分内容的要求进行分析。
1.内容标准(1)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这部分是对光的折射的要求,要通过实验“理解”光的折射定律,在课标中的要求是知识理解层次,那么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是一个重点。
在教学中要着重学习。
(2)测定材料的折射率。
这部分是对技能的要求,测定材料的折射率,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材料折射率测定后要能形成对于材料折射率的测定这一技能。
(3)认识光的全反射现象。
初步了解光导纤维的工作原理和光纤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光纤技术对经济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
例1 演示光沿水柱(或弯曲的玻璃柱)的传播。
例2 观察光缆的结构。
对这部分的要求是“认识”和“初步了解”的层次,要求相对是比较轻松的,那么就该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努力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课标中给出的两个例子在结合本地情况下教学中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无法演示那也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出来。
(4)观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
知道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
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例3 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
这部分内容对知识、技能、体验性都有所要求。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要求是经历水平,对产生干涉、衍射现象的条件是知识了解水平,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是能够独立操作水平。
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要形成学生的技能,动手能力。
(5)了解激光的特性和应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一、教学要求必修一模块是高中物理共同必修模块,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完成这一模块的学习。
本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其具体的教学要求如下:(一)运动的描述[内容标准]1.通过史实,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1.质点认识质点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模型。
在具体事例中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2.参考系和坐标系知道参考系概念,通过实例的分析了解参考系的意义。
在具体问题中正确选择参考系,利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不要求介绍“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体会研究物理问题中建立参考系的重要性,体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3.时间(间隔)和时刻通过实例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
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4.路程和位移理解位移的概念。
通过实例,了解路程和位移的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用坐标系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
5.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意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和矢量性,知道速率的概念。
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并用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认识有关显示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仪表。
高中物理单元教材分析-相互作用
4,四四二高效课堂提出“三讲”“三不讲”,基于老师怎么讲也不会的情况,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不占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课下自我阅读。
关于思想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指导的设计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加工和知识的建构以及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本课设计从以下方面实现:
一)教学思路:
1,由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并及时将教学目投影在课件上。
2,学生独立解答导学案中
“自主学习筑牢基础”题目,并与对子互相检测,力图达到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3,由导学案上布置的任务,凭借给定素材,小组一共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2、本单元的价值:
本单元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本节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发生形变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
重点、难点与关键
重点:
力的图示的绘制,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
难点: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影响重心位置的确定
关键:
通过学生思考、观察、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本文试就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的编写修订作简要说明,并逐节对教材进行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一、整体结构《课程标准》指出: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为此,教科版《必修2》将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章来展开: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作出上述安排,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1.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前移,有利于体现教材的逻辑联系。
对照《课程标准》必修2的内容安排:一、“机械能和能源”;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三、“经典力学的成功与局限性”(含“万有引力”)。
教科版《必修2》是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放在了“机械能和能源”之前。
《必修1》模块主要是两块内容: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力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看,中间插入能量再回到曲线运动,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学生在《必修1》中刚刚学习了力的分解与合成,这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理解抛体运动中的运动合成与分解。
而万有引力定律也涉及了力与运动的问题,又与曲线运动相关。
学完了运动,对各种不同运动中速度的理解,又将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
2.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后移,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总结拓展。
对照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含“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教科版《必修2》是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单独列为一章,而且放在了教材的最后。
最后以“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作为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模块全部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力学内容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经典力学。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1. 引言高中物理教材是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的重要工具。
本分析报告旨在深入研究高中物理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期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教材结构分析我国高中物理教材通常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
必修部分主要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基本内容;选修部分则包括现代物理、天体物理、生物物理等拓展内容。
不同版本的教材在结构上略有差异,但总体保持一致。
3. 教材内容分析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覆盖了物理学的基本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
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包括理论阐述、实例分析、问题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既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又关注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学方法分析高中物理教材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和探究来获得物理知识。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问题和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价体系分析高中物理教材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面。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6. 教材使用建议为了更好地使用高中物理教材,教师和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把握物理规律;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做好课后练习,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4. 关注物理学的发展动态,了解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7. 结语高中物理教材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对教材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材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分析,本报告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运用教材,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高中生必读新版物理教材评析
高中生必读新版物理教材评析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高中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选择适合的物理教材,对于高中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版物理教材进行评析,旨在帮助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一、教材内容丰富全面新版物理教材以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相较于传统教材更为全面和丰富。
首先,教材的思维拓展部分设置了许多有趣且实用的应用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教材的原理阐释部分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物理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易于理解。
最后,教材还增加了一些新兴领域的内容,如量子物理、相对论等,使学生对物理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二、教材语言简洁明了新版物理教材在语言风格上更加注重简洁和明了,采用了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避免了过多的专有名词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这种语言风格不仅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教材还通过图表和实验示意图等形式,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使学习更加直观和有趣。
三、教材注重培养实践能力新版物理教材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题,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问题。
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结构合理新版物理教材采用了分层次、循序渐进的结构,使教学内容更易于组织和掌握。
教材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将物理知识按章节进行了系统划分,并在每个章节中设立了重点、难点和习题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各章节之间也合理地设置了联系和衔接,使学生能够有机地连接不同的知识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新版物理教材在内容、语言风格、实践能力培养和结构等方面都具备了许多优势。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是高中生物理学习的关键一步,希望本文的评析能够对大家在选择物理教材时提供一定的帮助,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分析(1)
——从v-t图求a,发现a不随t而变,从而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
——求斜直线方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 ——从匀速直线运动中的x=vt相当于v-t图线下的“面积”获得启发, 遵循“无限分割、化变为恒”的方法,求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方程。
五 编写理念
探究实验共同特点
实验:探究加速度 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探究 探究意识
重视实验
编
信息技术
写
理
念
质点动力学模块教材分析
3内容标准 2内容标准
4逻辑线索 5编写理念
1课程目标
6三大建议
教 材 分 析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六 教学建议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初
中
简单
物
理
具体
高
复杂
中 物
抽象
理
现象
本质
定性
定量
标量
矢量
状态
过程
六 教学建议
充分挖掘、利用教 材资源,进行探究 合作
参考系
经
坐标系
典
力
学
物体
时
空
观
质点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空间
变化量
位置X
位移ΔX
位置随时间变化率
速度V
变化量
速度变化量Δ V
平均速度Δ x/ Δt
瞬时速度
运动学
速度 随时 间变 化率
加速度a= Δ V/ Δt
变化量
时刻t
时间Δt
力学
时间
四 质点动力学模块逻辑线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 20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科分析
高中物理主要考查学生五部分能力分别是: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和初中相比在内容的广度上区别不大,但是在深度上有很大的区别。
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延伸。
初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试侧重的大都是记忆类的知识点,但是高中物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试侧重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扩展运用。
因此在初学高中物理在思维上一下子转变不过来,往往刚开始学物理成绩比较差。
另外一个造成学生学习物理障碍的我觉得就是教材。
和以前相比教材削减了很多内容,而且还分必修和选修,这会让学生对选修内容在主观上造成忽视。
教材简单了,考试内容却没有相应的简单。
因此会出现这种情况:书本上的全部会了,可考试还是考不好。
下面是我对高中物理知识点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
一:高中物理知识体系
高中物理内容可概括为四个部分分别是:
1. 力和运动 2. 动量和能量 3. 电磁场
4. 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二:高中物理高考考点分析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
力和运动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没学好高中物理肯定学不好。
一方面在高中学习中主要是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这部分的学习是这2者的基础;另一方面力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物理题目的能力,思维模型的建立很有帮助,力学是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
所以这部分内容必须学习扎实。
1.运动学(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难点:追及、相遇问题 2.静力学(必修1 第二章:力 ; 第四章:物体的平衡)
直线运动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
规律
at v v t +=0,202
1at t v s +=as v v t 22
02=-,t v v s t 20+=
重点:弹力、重力、摩擦力; 难点:物体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3.动力学(必修1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重点:牛顿第二定律; 难点: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4.曲线运动(必修2 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圆周运动。
近几年在高考题中,常与动能定理、电磁场综合考察)
重点: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 难点: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力
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存在。
效果:
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 使物体发生形变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分类
效果:拉力、动力、阻力、支持力、压力
性质:
重力: 方向、作用点(关于重心的位置) 弹力: 产生条件、方向、大小(胡克定律) 摩擦力:(静摩擦与动摩擦)产生条件、方向、大小
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
|F 1-F 2|≤F 合≤F 1+F 2
曲
线
运动
条件:F 合与初速v 0不在一条直线上 特例 方向:沿切线方向 平
抛运动
匀速
圆周
运动
条件:只受重力,初速度水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规律: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条件:F 合与初速v 0垂直
特点:v 、a 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 描述:v 、ω、T 、a 、n 、f
天体运动(必修2 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第二部分:能量
能量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考察的重点,学生必须全面、系统掌握。
物理过程往往比较复杂,而且好几个过程结合在一起的,这也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地方。
但是正确运用能量定理将会使问题简单化,尤其是在复杂的计算题中运用非常多。
这部分学习的好将会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上有一个档次上的提高。
1.功和能(必修2 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
动能定理的综合应用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
重点:动能定理;难点: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第三部分:电磁场
电磁场这一部分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知识,是高考考察的重中之重,高考对电磁场的考察综合性很强,学生必须对第一部分:力和运动、第二部分:动量和能量熟练掌握,才能够学好这部分知识。
电荷和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
电场力的性质
场强E=F/q 矢量电场线
匀强电场E=U/d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
电场能的性质
电势:φ=ε/q标量等势面电势差:U AB=U A—U B=Δε/q =w AB /q
电场力
F=E·q(任何电场)F=Kq1q2/r2(真空中点电荷)电势能:ε=QφΔεAB=qU AB
电场力的功W=qU AB=ΔεAB做功与路径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平衡直线加速偏转电场中的导体静电感应静电平衡电容器电容:C=Q/U
1.电场(选修3-1 第一章:静电场。
近年高考在选择题、计算题中均有考察)
重点:带点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难点: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
2.恒定电流(选修3-1 第二章:恒定电流。
电学实验是近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
)
重点:测电阻,电动势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电动势
3.磁场(选修3-1 第三章:磁场。
近几年高考在选择题、计算题中均有考察)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是各省的压轴计算题,而且在选择题中也会出现,因此带电粒子的在磁
场中的运动规律非常重要。
重点: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难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4.电磁感应(选修3-2 第四章: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的综合题型是近几年高考的必考题型)重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难点:电磁感应的综合题型
5.交流电(选修3-2 第五章:交变电流。
近几年高考在交流电这部分设置的题目难度不高。
)
重点:交流电的产生、远距离输电
第四部分:近代物理、振动和波
这部分题目对学生要求不是很高,主要理解记忆就可以了,不需要深入了解。
题目也比较简单。
(1)光的折射、光的全反射 (2)光的色散 (3)光的干涉 (4)光的衍射 (5)光的电磁说 (6)光电效应 重点:光的全反射、光的干涉、光电效应
1. 原子物理(选修3-4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十九章:原子核)
(1)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 (2)玻尔原子能级结构 (3)衰变 (4)核能 重点:玻尔原子能级结构
3.振动和波(选修3-4 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
重点:振动图像和波的图像
高中物理主要知识点和重难点就是这些。
总之高中物理不是很难,但是千万不能靠死记硬背学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就是 态度+理解+方法+适当的训练=成功。
周期:g L
T π2= 机械振动 简谐运动
物理量:振幅、周期、
频率 运动规简谐运
动图阻尼振动 无阻尼振动 受力特回复力:F= - kx 弹簧振子:F= - kx
单摆:x L mg F -=
受迫振动 共振 在介质中
的
传播
机械波 形成和传播特点 类型 横波 纵波
描述方法 波的图象 波的公式:vT =λ x=vt
特性 声波,超声波及其应用 波的叠加 干涉 衍射 多普勒效应 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