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16.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3.16《辛弃疾词三首》同步试题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毗邻(pí)吮.吸(shǔn)蓦.然(mù)B.机杼.(zhù) 斡.旋(wò) 阑.珊(lán)C.崔嵬.(wéi) 恪.守(kè) 挞.伐(dà)D.罹.难(lí) 髭.须(zī) 挟.制(xiá)解析:A项,“蓦”读“mò”;C项,“挞”读“tà”;D项,“挟”读“xié”。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B.宝马雕车香满路C.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D.蛾儿雪柳黄金缕解析:A项,用江水比喻“行人泪”;B项,把抽象的“香”比喻为可知可看的具体的事物,隐含比喻,也运用了通感;C项,把满天的烟花比喻为星、雨;D项,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当时女性头上的名贵装饰品,此处代指女性。
前三项都用到了比喻,D项是借代。
答案:D3.下列各项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解析:B项,结合诗句作者的身世经历可知,为喜悦之泪;A、C、D三项均为伤心之泪。
答案:B4.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
(1)东风夜放花千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2)凤箫..声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箫的美称(3)笑语盈盈..暗香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仪态美好(4)壮岁旌旗拥万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统领人数众多的部队二、阅读提升(一)课内赏析5.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辛弃疾词三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6 辛弃疾词三首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
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采纳。
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
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的。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醉里挑灯看剑),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辛弃疾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课内挖掘】辛弃疾活捉叛徒: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
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
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
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
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
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
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
2016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练习题及答案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单元检测锲而不舍(qi6) 栈道(jian) 人影幢幢(chudng) 阑珊(ldn shfin)• •相濡以沫(边)■個偻(9du)■缠绵缱绻(quan) 解析B 项中“栈”应读“zhdn” .C 项中“肄”应读“yi”。
D 项中“個”应读“汕”.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是() A 、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B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C 、 却将万字平戒策,换得东家种树书.D 、 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
答案B 解析A 项风一凤。
C 项戒-戎。
D 项必一毕.3、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颇有意蕴,苴中的'‘无数山”蕴涵的寓意就是:各种造 成中原未能收复的因素.解析由作者写作背景及她的性格特点可得知除了表面意思还应有所寄托。
这句词的表面意 思就是向四北望长安却望不到,因为重重的山邮把视线阻挡了。
结合写作背景应就是指收复 中原失地困难重重。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而这首词,完成旷5题。
鹅占鸟天[南宋]辛弃疾欲上髙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髙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4、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光流逝的感慨,国土沦丧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悲哀,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
5、“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髙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胖艦舟,载不动、许多 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就是写愁的划句,请简要赏析。
1、 A 、 旌旗(jlng) ■ 楔子(xiO) ■ B 、 慨然(kdi) 憧憬(chdng) ■ C 、 肄业(si)■嗫嚅(rd)D 、 老妪(yti)■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就是() 恫吓(ddng)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都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的妙处,辛词赋予“愁”以人的行为(拟人),写出“愁”之如影随形,无法逃避;李词赋予“愁”以物的重量(拟物),用“载不动”写出“愁” 之深重。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3.16《辛弃疾词三首》同步练习
3.16 辛弃疾词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边陲锤炼捶打唾手可得B.彼此山坡波浪疲惫不堪C.颠沛嗔责缜密瞋目而视D.屹立起讫呓语自古迄今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委曲委屈求全无疑暴露无疑B.停止停滞不前传颂传诵诗文C.行迹形迹可疑法治健全法制D.扶养抚养小孩涣然焕然一新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
A.起用体味侧目B.起用体验刮目C.启用体味刮目D.启用体验侧目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喧嚣繁杂的都市生活和跟车轮一样单调压抑的忙碌令你满脸倦容的时候,朋友,请读一点泰戈尔吧,他会让阳光重新洒满你的胸膛。
B.一个人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的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恐怕不下于地质学家和历史学家追溯某个王朝的兴衰史和自然界的演化史所得到的乐趣。
C.据了解,这种碳酸饮料是专门为年轻时尚一族设计的,其发布活动也别出心裁地利用流行的身体彩绘来表达。
D.他有说不清的后悔,道不明的愧疚,怎么就和自己同患过难、共过生死的朋友分道扬镳了呢?6.用不超过20字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004年12月5日10时50分。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检测: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Word版含答案.doc
16 辛弃疾词三首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
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采纳。
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
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
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醉里挑灯看剑),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辛弃疾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课内挖掘】辛弃疾活捉叛徒: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
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
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
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
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
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
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
到达济州的那天晚上,张安国正和金朝的将领在中军帐中喝酒。
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6 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
16辛弃疾词三首课时训练16辛弃疾词三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毕竟:终究。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玉壶:精美的彩灯。
D.笑语盈盈..暗香去盈盈:轻盈。
答案:D解析:D项,盈盈:仪态美好。
2.填空。
辛弃疾,字,号稼轩, 人,著有。
答案:幼安济南《稼轩长短句》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解析:要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
这里描述的是船停下之景,小船像一只小鸟落在江面之上,词人的船停下来,江水也像住下来一样。
(2)词的上片说“侬也替江愁”,下片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矛盾。
上片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词人为之忧愁;下片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从“愁”到“笑”,表现了词人主观感受的变化。
词人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
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本词的主旨,分析上下片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怀,不难感知作者的情绪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6)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粤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辛弃疾词三首含答案
16辛弃疾词三首课时训练16辛弃疾词三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毕竟:终究。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玉壶:精美的彩灯。
D.笑语盈盈..暗香去盈盈:轻盈。
答案:D解析:D项,盈盈:仪态美好。
2.填空。
辛弃疾,字,号稼轩, 人,著有。
答案:幼安济南《稼轩长短句》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解析:要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
这里描述的是船停下之景,小船像一只小鸟落在江面之上,词人的船停下来,江水也像住下来一样。
(2)词的上片说“侬也替江愁”,下片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矛盾。
上片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词人为之忧愁;下片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从“愁”到“笑”,表现了词人主观感受的变化。
词人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
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本词的主旨,分析上下片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怀,不难感知作者的情绪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6)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自我小测 辛弃疾词三首
自我小测一、随堂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乾.坤朝.廷斡.旋翰.林铁戟.B.押.解狎.昵鸭.绒柙.笼木匣.C.忸.怩妞.妞枢纽.扭.曲按钮.D.苟.活佝.偻拘.束足够.枸.杞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既称为小品文,它必须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相对地说,篇幅不宜太长。
乐毅的《报燕惠王书》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以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不能不说是肺腑之言和性灵之作,但由于它们的篇幅长,就不能算作小品文。
有的文章虽短,而且具有一孔之见,如柳宗元的《读论语》和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是作者在篇中毕竟过多地诉诸理性而不是感情的自然流露,当然也不能居于小品之列。
A.短小精悍B.言简意赅C.肺腑之言D.一孔之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评价、浏览、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 000亿分钟。
B.据估计,日本地震和海啸可能造成大约1万余人死亡,40万人无家可归,1 669家企业遭受重创,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C.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973号决议决定,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着陆。
D.我相信,哲学是诗的守护神。
只有在哲学的广阔天空里,诗的精灵才能自由地、持久地飞翔。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当社会上流传着一片暴露个人隐私的光碟时,我感觉到被观看者内心的孤独感,在那样的时刻,她会跟谁对话?她有可能跟谁对话?她现在在哪里?她心里的孤独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心里旋绕了好久。
①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在所有事件的背后,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
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演练:第三单元16+辛弃疾词三首+Word版含解析.doc
,学生用书[P78])一、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词人苦苦追寻的“女子”有着怎样的性格?词中是用什么艺术手法塑造这一女子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首词中的女子形象、性格是通过反衬的手法塑造的,结合描写的景物、人物分析即可。
答案:女子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使用了反衬手法,元宵夜灯火越热闹,越显示出“那人”的孤高、淡泊、自甘寂寞;而穿戴华丽,坐着“宝马雕车”的妇女们,又进一步反衬、突出了那人的性格。
2.梁启超评论这首词说:“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结合词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首感慨自身遭遇、表达自己卓异品格的词。
“伤心人”是词人自己,“别有怀抱”是说这首词另有深刻含义。
要结合词人的抱负、品格、遭遇等分析。
答案:词中的女子象征词人自己不同流合污、与众不同的高洁人格。
这首词表面写一位不随波逐流的女子,其实是词人高洁操守的表现。
(答“比兴”手法或“以女子自比”皆可)(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3~4题。
鹧鸪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
春风不染白髭须。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高中语文粤教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学案:第三单元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含答案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学习目标1。
了解辛弃疾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2.认识辛词“婉约”类名作的特色.3。
初步体会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基本特点和爱国情怀。
4.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
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ònɡ",马笼头。
诗意解读上片前两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
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有趣。
下片前两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
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综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名句识记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考点演示词的下片描写了怎样的一个人?整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讲义:第三单元 第16课 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济南(今属山东)人。
在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始终存在着对金妥协屈服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所谓“和战之争”。
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有出将入相之才,智勇兼备。
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抗金复国之志,始终如一。
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长期都是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都不敢放手使用,使他怀抱利器,一生不得重用,抱憾而终。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豪放词的创作推向顶峰。
他的词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热情。
同时他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在以豪放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委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
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有《稼轩长短句》四卷。
《青玉案·元夕》这首词大约写于辛弃疾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之后。
这时距靖康之变已经有四五十年了,而划江而治的局面依旧。
敌虏还隔岸肆虐,虎视眈眈,令仁人志士寝食难安。
词人弃笔从戎,指望南宋统治者厉兵秣马,挥戈北上,收复失地。
可是当局只图偏安,不求收复;不记国破,只颂月圆;一味粉饰太平,灯节奢靡无度。
词人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只能饮恨而泣。
这首词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写成的。
《鹧鸪天》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小序中作了交代,显然是作者晚年被弹劾落职、闲居农村时的作品。
“戏作”,是自谦,也是自嘲,但实际是极其深沉、极其悲愤的浩叹,绝非儿戏的笔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词。
所怀的“古”,实际是40年前当朝的旧事。
据有关文献记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侵入江西,隆韦占太后从洪州(今江西南昌)沿赣江南逃,先乘船逃至造口,后转陆路流亡到赣州。
当时,金兵追太后御舟至造口时,对这一带地方大肆蹂躏,广大人民群众遭到血腥的劫掠和屠杀。
高二粤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练习:16.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doc
“有望”的误用“10日起,随着沿海槽东移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所加强,风向以西南风为主,气温又将上升,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持续高温日……”这是2012年7月9日《解放日报》第5版一则消息中的一句话,其中“有望”一词值得商榷。
有望,意思是有希望,即希望达到某种状况,或者盼望实现某种愿望。
所以,“有望”的事,总是符合人们意愿的。
例如:今年农作物长势良好,有望又一个丰收年。
最近他的竞技状态良好,这次比赛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持续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不利,一般是不受欢迎的,大家都不希望、不愿意过持续高温的日子。
所以,“有望”迎来持续高温的说法不当。
这个“有望”宜改为“有可能”。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屠林明走近作者(续上表)相关知识词韵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
诗曾是科举考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作诗不准出韵,要求很严。
而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唐代以及词最盛行的宋代,一直没有关于词韵的韵书。
唐代基本上是按诗韵填词。
宋代突破了诗韵的限制,倾向使用口语,叫“依声填词”。
明以后,开始有人总结宋词用韵的实际规律,编写词韵。
所以,实际上是先有宋词,后有词韵。
后编的词韵,当然想要尽可能地涵盖绝大多数宋词,但不可能涵盖百分之百。
清朝道光年间,戈载编著的《词林正韵》,较为精密,为后来词界所遵用。
识记字音蓦.然(mò)阑珊..(lán shān)旌.旗(jīnɡ)锦襜.突骑.(chān jì) 娖.(chuò)“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是三条横线,像空中浮游的云气。
本义为云气,引申为气候,又引申为人的气势、气质。
“气”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气”组成的字大都与气体有关,如“氛”“氢”“氟”“氤”“氲”等。
青玉案·元夕阅读《青玉案·元夕》,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技巧】(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物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2)“宝马雕车香满路”这句是从什么角度写元宵夜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019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16 辛弃疾词三首检测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16 辛弃疾词三首他才干出众,但他刚正不阿,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受到权臣排挤而遭贬,但他仍继续写文宣传抗金主张。
他写的《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字字珠玑,提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具体策略,并阐述了内修德政、广开言路等治国安民之道,却未被腐败而畏缩的南宋当权者采纳。
他是非分明,与朋友肝胆相照。
他很佩服弘扬德政的理学家朱熹,朱熹死后,朝廷严令禁止其朋友、门人到考亭会葬,辛弃疾义无反顾,不怕株连,亲去祭奠并作祭文,他用杜甫的诗称颂朱熹“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表现出他在是非面前的明确选择和做人原则。
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的。
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醉里挑灯看剑),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辛弃疾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课内挖掘】辛弃疾活捉叛徒:公元1161年,金国的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南下,想灭亡南宋,统一江南。
但这时中原地区的百姓因不堪金朝的压迫,纷纷起义。
当时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毅然率众起义,组织了有两千多人的队伍。
后来他又带领起义部队,投奔了在山东影响最大的农民起义军领袖耿京,受到耿京的器重,让他掌管全军的文件和大印。
1162年,完颜亮被杀,金世宗完颜雍即位。
辛弃疾力劝耿京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接受南宋朝廷的领导,与宋军配合作战。
耿京即派辛弃疾等十一人为代表,去和南宋朝廷联系。
宋高宗在建康接见了他们,并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天平军掌书记。
辛弃疾等人回山东复命,走到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却听到了一个坏消息:耿京的部下张安国、邵进等人在金朝的收买下,杀死了耿京。
辛弃疾既愤怒又悲伤,他立即约海州统制王世隆,带了五十名精锐人马直奔济州,捉拿张安国。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6 辛弃疾词三首 Word版含答案
16辛弃疾词三首课时训练16辛弃疾词三首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可怜:可惜。
B.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毕竟:终究。
C.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玉壶:精美的彩灯。
D.笑语盈盈..暗香去盈盈:轻盈。
答案:D解析:D项,盈盈:仪态美好。
2.填空。
辛弃疾,字,号稼轩, 人,著有。
答案:幼安济南《稼轩长短句》二、延伸阅读3.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1)~(2)题。
菩萨蛮北固题壁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么?(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中“住”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住”字写出了因看不见江水流动而产生的错觉,也形象地表现出水流平缓之状。
解析:要准确理解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一定要把它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
这里描述的是船停下之景,小船像一只小鸟落在江面之上,词人的船停下来,江水也像住下来一样。
(2)词的上片说“侬也替江愁”,下片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矛盾。
上片因同情江流被群山所阻,词人为之忧愁;下片看到山势孤立,不能阻挡自己的前行,乐观自信而笑。
从“愁”到“笑”,表现了词人主观感受的变化。
词人先为群山重叠似乎要截住江流而愁。
然后,又为青山毕竟截不住江流而喜,故笑。
解析:解答此题要联系本词的主旨,分析上下片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怀,不难感知作者的情绪变化。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2)题。
(导学号55010016)摸鱼儿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word练习题及答案
第16课辛弃疾词三首单元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旌.旗(jīnɡ)恫.吓(dònɡ)楔.子(xiē) 锲.而不舍(qiè)B.慨.然(kǎi) 栈.道(jiàn)憧.憬(chōnɡ) 人影幢.幢(chuánɡ)C.肄.业(sì) 阑珊..(lán shān)嗫嚅.(rú) 相濡.以沫(rú)D.老妪.(yù) 伛.偻(ɡōu)倦.怠(juàn) 缠绵缱绻.(quǎn)答案 A解析B项中“栈”应读“zhàn”。
C项中“肄”应读“yì”。
D项中“伛”应读“yǔ”。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B.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C.却将万字平戒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D.青山遮不住,必竟东流去。
答案 B解析A项风—凤。
C项戒—戎。
D项必—毕。
3.“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颇有意蕴,其中的“无数山”蕴涵的寓意是:各种造成中原未能收复的因素。
解析由作者写作背景及他的性格特点可得知除了表面意思还应有所寄托。
这句词的表面意思是向西北望长安却望不到,因为重重的山峰把视线阻挡了。
结合写作背景应是指收复中原失地困难重重。
二、拓展提升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4~5题。
鹧鸪天[南宋]辛弃疾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
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
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4.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光流逝的感慨,国土沦丧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悲哀,对逍遥自由生活的向往。
5.“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风住尘香》)都是写愁的名句,请简要赏析。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课时跟踪检测(十六)+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六)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①辛弃疾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曾识。
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两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
英雄事,曹刘敌。
被西风吹尽,了无陈迹。
楼观才成人已去②,旌旗未卷头先白。
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
[注]①作此词时,辛弃疾已年届40,是辛弃疾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
②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词中“过眼”是作者江行时对景物的感觉;“怪”是不能认定的惊疑感,往事虽然记得,却模糊,表现久别重逢的感触。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而深怀忧愤,而且也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表现江行所见东南一带景象之壮阔。
如此之山川,使作者想到三国英雄,尤其是立足东南北拒强敌的孙权,最令他钦佩景仰。
E.“旌旗未卷头先白”承前感伤,由己及人,“旌旗”指战旗,意言北伐事业未成,自己的头发却先花白了。
解析:选BE B项,“归隐田园”错误,应是“雄心壮志”。
E项,“由己及人”错误,应是“由人及己”。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答:参考答案:作者一方面觉得人生如梦,一方面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一方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匆匆过客,一方面又深深担忧国家民族的命运;一方面苦于世事,倦于宦游,想寄情山水,一方面又不愿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复国理想。
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管,一声吹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望”的误用“10日起,随着沿海槽东移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所加强,风向以西南风为主,气温又将上升,有望迎来新一轮的持续高温日……”这是2012年7月9日《解放日报》第5版一则消息中的一句话,其中“有望”一词值得商榷。
有望,意思是有希望,即希望达到某种状况,或者盼望实现某种愿望。
所以,“有望”的事,总是符合人们意愿的。
例如:今年农作物长势良好,有望又一个丰收年。
最近他的竞技状态良好,这次比赛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
然而,持续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不利,一般是不受欢迎的,大家都不希望、不愿意过持续高温的日子。
所以,“有望”迎来持续高温的说法不当。
这个“有望”宜改为“有可能”。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屠林明走近作者(续上表)相关知识词韵律诗押韵用诗韵;而词的押韵则是用词韵。
诗曾是科举考试的项目,诗韵是官定的,作诗不准出韵,要求很严。
而词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
唐代以及词最盛行的宋代,一直没有关于词韵的韵书。
唐代基本上是按诗韵填词。
宋代突破了诗韵的限制,倾向使用口语,叫“依声填词”。
明以后,开始有人总结宋词用韵的实际规律,编写词韵。
所以,实际上是先有宋词,后有词韵。
后编的词韵,当然想要尽可能地涵盖绝大多数宋词,但不可能涵盖百分之百。
清朝道光年间,戈载编著的《词林正韵》,较为精密,为后来词界所遵用。
识记字音蓦.然(mò)阑珊..(lán shān)旌.旗(jīnɡ)锦襜.突骑.(chān jì) 娖.(chuò)“气”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是三条横线,像空中浮游的云气。
本义为云气,引申为气候,又引申为人的气势、气质。
“气”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气”组成的字大都与气体有关,如“氛”“氢”“氟”“氤”“氲”等。
青玉案·元夕阅读《青玉案·元夕》,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技巧】(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物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2)“宝马雕车香满路”这句是从什么角度写元宵夜景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句是从什么角度写元宵节的热闹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答案:(1)从视角角度写元宵夜的灯光和烟火。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用“花千树”比喻满城灯火,用“星如雨”比喻满天烟火。
“千树”“如雨”都带有夸张的色彩,写出了烟火和灯光之多。
极为形象地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这句主要从视觉、嗅觉角度写的。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写了观众很多,前来看花灯的人,男的骑着高头大马,女的乘着雕花豪华车,男男女女的衣服都熏了香,怀里揣着香袋,过路的人多了,满路盈香。
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写出了元宵之夜一派奢华的景象。
(3)这句主要从听觉、视觉角度写的。
“玉壶光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玉壶”来比喻地上旋转的烟花。
这句描写箫鼓声声,动人心弦,彩灯飞转,令人眼花缭乱,整个夜晚都是“鱼龙舞”,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
生动形象地渲染出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们通宵达旦、载歌载舞的欢庆氛围。
2.【鉴赏诗词的意境】(1)在下阕中诗人用“蛾儿”“雪柳”等描写元宵佳节哪种女子?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怎样的特点?(2)作者在千百度的寻找和望眼欲穿的等待后终于找到了“那人”,不难看出诗人对此人倾注的无限深情,那么“那人”是怎样一个人?答案:(1)盛妆的贵族女子,写贵族女子,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写她们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身份的高贵。
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
三是写她们纷纷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飘散。
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2)她是词人的意中人。
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
3.【鉴赏诗词的技巧】(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这两句都运用了借代的手法。
“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当时妇女头上所戴的装饰品,这里用来指代元宵之夜上街游玩的贵族女子。
“暗香”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寂。
上阕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阕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
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只是陪衬。
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
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艺衡馆词选》),这首词中寄寓了诗人自己什么样的“怀抱”?答案: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是作者自己人格的写照。
写这首词的时候,词人已经四十多岁了,他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已经好几年了。
词里所谓“灯火阑珊处”,可能也就是作者那时在政治上被排斥的境地的写照。
“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地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王国维就曾把本词的最后一句话认为是做学问的最高境界,这三大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人间词话》)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对王国维这一说法的理解。
答案: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和自信,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会有瞬间的顿悟。
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鹧鸪天阅读《鹧鸪天》,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意境】请分析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上阕忆旧,描绘了一个带领义军,骑着健壮的快马,穿着锦绣的短衣,突破金兵防线,和金兵战斗的少年英雄形象。
2.【鉴赏诗词的语言】赏析词中“拥”字和“飞”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拥”字写出作者年轻时率部征战疆场的英姿和少年得志的意气风发;“飞”字写出义军回击敌人的力度和战斗的激烈。
3.【鉴赏诗词的意境】请分析词的下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答案:下阕刻画了一个晚年失意的末路英雄的形象。
少年英雄年岁已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只有用上万字的“平戎策”向人换“种树书”。
4.【鉴赏诗词的语言】下阕着一“叹”字引领,请结合诗句简析“叹”的内涵。
答案:“白髭须”言岁月已逝而壮志未酬;“春风不染”言语中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却又心有不甘的感叹;“却将”一句以典型的形象突出现实对理想的嘲弄,有“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沉痛之感。
光阴流逝的春愁、无人理解、报国无门、理想破灭的士愁。
5.【鉴赏诗词的情感】试分析“春风不染白髭须”一句的意境和所蕴含的情感。
答案:草木经春风的吹拂能重新变绿,人的须发在春风中却不能由白变黑,感叹青春不再,岁月虚度,表达了作者愁苦萦怀、英雄迟暮的落寞情绪。
6.【鉴赏诗词的技巧】试鉴赏本词所运用的一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答案:这首词主要运用对比手法。
上下阕今昔对照,用青年时代自己杀敌的壮举和抗敌的战斗,对比今天年老失意,不被重用,朝廷亦不采纳他的平戎之策,使他壮志沉埋,无法一展抱负的悲哀。
一“追”一“叹”,悲壮对照。
上阕激昂着对当年领导义军进行抗金的将士的赞美,豪情壮志溢于笔端,下阕感叹青春不再,韶华易逝,不甘心年老,对志不得伸的处境充满悲叹。
上阕雄壮,气盖万夫;下阕悲凉,心伤透骨。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阅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技巧】题目为“书江西造口壁”,为什么开篇从几百里路之外的“郁孤台”写起?答案:从郁孤台写起,下文又写“西北望长安”,是为了表达词人怀念中原、渴望收复中原的情感。
暗用典故。
词中的“长安”应代指汴梁。
2.【鉴赏诗词的语言】“中间多少行人泪”中“行人泪”的意蕴深广,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行人泪”指逃难民众的泪水。
用清江水比喻“行人泪”,写出了背离故园的无尽悲苦。
“行人泪”也包括了许多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的悲愤。
3.【鉴赏诗词的情感】“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句中“望”“可怜”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长安,代指汴梁,长安只能引颈以望,而且远望不到了!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视线,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望”“可怜”两个词写出了词人无限的忠诚,无限的惆怅,无限的愤慨!4.【鉴赏诗词的技巧】“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词中“青山”比喻压制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说“外族入侵者”也可)。
引用“青山”指代各种阻挠前进的势力。
词人希望收复中原,还都汴京,可惜有重重阻挠,理想不能实现。
东流的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的坚定意志,表达作者克服一切阻力,抵抗外敌,光复山河的坚定意志和信心。
5.【鉴赏诗词的意境】“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请分析“鹧鸪”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鹧鸪的叫声凄凉。
面对外敌入侵,朝廷一味妥协,久未收复中原,所以当诗人听到这个声音时内心充满愁苦,这一意象寄寓着词人对主和派阻挠收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6.【鉴赏诗词的情感】(1)结合全词,请简要概括“江晚正愁余”中“愁”字所包含的情感。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及下阕,是登台所望所感,一波三折,请具体分析是如何一波三折的。
答案:(1)怀念中原故土(沦陷区)之情,故园难回的义愤(忠愤)之情,对主和派阻挠收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之情。
(2)“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两句,写心系故园,而故园阻隔,充满忠愤。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写爱国志士恢复意志坚定,是任何阻碍也阻隔不住的,充满坚定的信心。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两句写现实中,因主和派的阻碍,收复大业无法实现的愤慨与愁苦之情。
忠愤→自信→悲愤,可谓一波三折。
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项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与众不同的一项是(B)A.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解析:B项,结合诗句作者的身世经历可知,为喜悦之泪;A、C、D三项均为伤心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