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绿地

合集下载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

2.2.2防护绿地现状与分析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防护绿地基本情况(2014年10月)G3类防护绿地现状分析表分类路段宽度(m) 面积(㎡)标准是否合格卫生隔离带沙湖污水处理厂20.11 3964 20-50 是中北路污水处理厂29.31 2794 20-50 是沙湖污水处理厂东湖路14.05 1537 20-50 否道路防护绿地中南路20 3356 10 是武汉大道14.94 2932 20 否中北路27.33 2663 10 是楚汉路(高架桥)65.98 24934 20 是武珞路铁路1 20 116000 30 否武珞路铁路2 33 19800 30 是省工商局宿舍对面63.75 13996 10 是东湖山庄-东湖名邸134.37 73736 20 是武金堤铁路21.34 76824 30 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武昌江滩体育运动中心123.61 197776 30 是武昌江滩高开闸口175.61 280976 30 是武昌江滩绿闸口90.29 108348 30 是下提闸口53.84 80760 30 是其他28.11 57907 30 否总计1068303㎡●防护绿地SWOT分析S优势分析:※防护绿地面积较多,不合格的防护绿带不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保护作用。

※沿江城市高压走廊两侧绿带较宽,大部分宽度超过50米,有效减少高压线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部分防护绿地景观在立面上体现密实性强的丰富多样性,具有一定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

W劣势分析:、※铁路附属绿地分布不均匀,断断续续,大部分铁路两侧防护绿地达不到30m的标准,防护效果差。

※部分防护绿地沿旧居住区紧密排列,宽度不够,不能起到很好的卫生隔离效果。

※缺乏大型厂区与紧邻居住区之间的隔离绿地。

※部分高架立交防护绿地缺失或绿地长势差防护绿地的树种过于单一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差,需要进行林分和树种的改造。

防护绿地设计方案

防护绿地设计方案

防护绿地设计方案
防护绿地是指为了减缓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而构筑的绿地系统。

其设计方案应从预防、搭建和维护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以提高绿地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

下面是一个防护绿地设计方案的示例:
1. 预防措施:
(1) 疏通河道和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预防雨水积聚和洪水暴发。

(2) 植被配置合理,避免植物过密和杂乱排列,减缓水流速度,增加土壤保持能力。

(3) 设置地势起伏和堤坝等地貌,以增加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

2. 搭建措施:
(1) 建造河流的警示设施,包括标识牌、提示牌和警示灯,提醒人们注意溢水和洪水的风险。

(2) 建造绿色围护墙,可以采用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的活体围墙或透水砖等材料建造的非活体围墙,以增加自然环境的美观性和安全性。

(3) 建设防洪护垸和抽水站,用于处理较严重的洪水和涝灾情况。

3. 维护措施:
(1) 定期检查设施的使用状态,包括警示设施的齐全性和可读性,围护墙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防洪护垸和抽水站的正常运行情况。

(2) 定期修整和管理植被,包括修剪树枝和花草,清理杂草
和干枯的植物,以保持植被的健康和美观。

(3) 定期清理河道和水渠,清理泥沙和杂物,保持水流通畅,防止积水和洪灾。

以上是一个防护绿地设计方案的示例,具体的设计方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确保绿地的防灾能力和抗灾能力。

第十章 防护绿地及生产绿地

第十章 防护绿地及生产绿地

1.物理遮挡作用:降低风速,减少 沙尘。 2.防治水土流失:固砂尘、固水土、 防止径流。 3.生态作用:光合作用、吸附作用、 遮荫作用、净化水土、杀菌、降温保湿、 发挥卫生防护作用。 4.美化作用:通过艺术性的营造, 防护林还可以美化城市,建成山水园林 城市。
三、防护绿地的类型
1、按‘防护功能或对象分:有防风、 防火、防噪林、治沙林、卫生隔离林等 2、按主要保护对象分:有道路防护 林、农田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交通防护 林等。 3、按防护林位置分:有环城防护林、 江河岸防护林、海防林、郊区风景林等。 这些防护绿地的作用往往是综合的。
c.通风结构 林带较窄,树冠紧密不透风,一部分气流从林 带上缘越过,另一部分气流从林带下层穿过,树干 的栏栅作用使风力略有增强,到一定距离后,气流 由于断面加大而辐散。同时与上部气流汇合,因速 度不同而产生涡流,使风速降低。透风系数大于 0· 5,适中疏透度0· 35左右。 ①.特点:树冠部分较紧密不透风,下面树干通 风、起栏栅作用。风→树干→会合→降速。 优点:降风范围大。 缺点:但绝对值小。 ②.适宜:平原农业区及北方寒冷区。
四、规划设计
(一)防风林 1、防护林的林带结构及其特点 林带结构:指林带的外部形态和内 部结构的总称。 a、紧密结构 带幅较宽、行数较多,由密度较大 的乔、灌木组成,形成多层林冠结构, 纵断面很少透光,透风系数小于0.3 。
①.特点:由于本结构不透风或少 透风,大部分气流由树冠上部越过, 在林带后产生涡流,最小风速发生在 林带的1H处,此风速相当于旷野风速 的仅10﹪(能降风速90﹪),在1520H处,降风速20﹪ 。 优点:降风显著. 缺点:降风范围小,风速恢复快. ②.适应范围:果园和种植园防护林, 重要建筑物、工程措施的防沙固沙林。

防护绿地实施方案

防护绿地实施方案

防护绿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所占用的土地面积逐渐扩大,大量的水泥建筑和道路的修建使得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并实施防护绿地方案势在必行。

二、防护绿地的种类1. 森林防护绿地:通过植树造林,形成自然的屏障,减少风沙侵袭,保护土壤,改善空气质量。

2. 湿地防护绿地:通过修建湿地公园,保护水资源,净化水质,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3. 草地防护绿地:通过种植草坪,形成绿色的屏障,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城市景观。

4. 花园防护绿地:通过打造花园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三、防护绿地实施方案1. 制定防护绿地规划: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护绿地的种类、分布和面积,合理规划绿地布局。

2. 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财政投入,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加强对防护绿地建设的投入。

3. 强化管理措施:建立健全防护绿地管理机制,加强对绿地的日常养护和保护,确保绿地的长期稳定运行。

4. 宣传教育:加强对防护绿地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全社会对防护绿地建设的支持力度。

四、防护绿地建设的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防护绿地的建设可以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保护土壤和水资源,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2.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防护绿地的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景观,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防护绿地的建设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五、结语防护绿地的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大对防护绿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规范城市防护绿地规范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绿地保护要求,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绿地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城市防护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是城市防护绿地规范的内容,总结如下。

首先,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建设范围和用途。

城市防护绿地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在城市各区域合理规划和布局,包括市中心、城市边缘、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根据防护功能和绿地用途,分为生态绿地、景观绿地、垂直绿化、防护林带等。

其次,明确城市防护绿地的功能和建设标准。

城市防护绿地的主要功能是防护城市环境、净化大气、调节气温、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居住环境等。

根据不同功能要求,分为防风防尘、减噪降温、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建设标准包括绿地面积、绿地比例、绿化覆盖率、植被种植密度等。

然后,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设计要求和工程技术规范。

城市防护绿地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交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因素,合理布局和设计。

工程施工应符合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要求,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材料,确保绿地的质量和安全。

再次,规定城市防护绿地的管理和维护要求。

城市防护绿地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和维护体系,包括绿地保护、绿地更新、绿化养护等方面。

绿地管理应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原则,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持绿地的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最后,加强城市防护绿地与其他城市设施的协同规划和建设。

城市防护绿地应与道路、建筑、水体等城市设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城市绿化系统。

同时,要加强城市防护绿地与城市水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衔接,形成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等多功能的城市防护绿地。

综上所述,城市防护绿地规范具有城市规划、绿地建设、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

各级政府和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应加强对城市防护绿地规范的落实和监督,确保城市绿地的质量和效益。

防护性质绿地的研究分析

防护性质绿地的研究分析

三、防护绿地防护绿地的含义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城市防护绿地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外两侧建筑物的退缩地带和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的不准建筑区,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流集散场地外,均应用于建造隔离绿化带。

其宽度分别为:城市干道规划红线宽度26米以下的,两侧各2米至5米;26米至60米的,两侧各5米至10米;60米以上的,两侧各不少于10米。

公路规划红线外两侧不准建筑区的隔离绿化带宽度,国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县(市)道各10米,乡(镇)道各5米。

(二)在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桥控制范围内,应当进行绿化。

(三)铁路沿线两侧隔离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20米。

四)高压线走廊下安全隔离绿化带的宽度,550千伏的,不少于50米;220千伏的,不少于36米;110千伏的,不少于24米。

(五)沿涌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5米,江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不少于30米;水源涵养林宽度各不少于100米;流溪河两岸防护绿化带宽度各为100米至300米。

焦作市防护绿地规划1.环城生态隔离带规划城东晋焦高速与中南路之间地带,规划建设生态隔离绿地,以生态景观林、林带为主要形式。

2.工业区生态隔离带规划在工业园区周边没有自然隔离、绿地隔离处,规划生态隔离绿化带,实现工业区与居住区等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隔离。

3.水系、水源地防护绿带规划城市内部水系防护带应与滨河景观绿地(滨水公园)相协调,在人流集中地段(节点)规划滨水公园,一般地段可配植防护绿地。

城市主要水系防护绿带宽度不小于10-30米,次要水系防护绿带宽度不小于5—10米。

4.道路(铁路、快速路)隔离防护绿带规划铁路两侧规划不小于30米的铁路防护绿地。

 城市快速干道防护绿带宽度不小于10-30米。

5.煤矿采空区防护绿地城西采煤沉陷区规划防护绿地96.17公顷,城东采煤沉陷区规划防护绿地32.60公顷,计128.77公顷。

莆田市防护绿地设计标准

莆田市防护绿地设计标准

莆田市防护绿地设计标准一、防护绿地的选址1. 地理位置:莆田市地处福建省中部,东临东海,南依溪湖,地势平坦,气候温和。

在选择防护绿地的地理位置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形地势和气候特点,选择地势较高、水源充足、气候适宜的地区,使得防护绿地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防护作用。

2. 生态环境:莆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护绿地的选址需要考虑到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确保防护绿地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需要将防护绿地的选址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避免在防护绿地选址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地区的自然状态,为防护绿地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空间和资源。

二、防护绿地的建设标准1. 设施规划:防护绿地的建设应考虑到城市的自然灾害情况,根据城市的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灾情况,科学规划防护绿地的建设标准和设施设置,包括护坡、防浪墙、护岸等防护措施,以有效地规避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危害。

2. 绿化要求:在防护绿地的绿化设计中,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植被资源,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和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布局,提高植被的密度和覆盖率,加强绿地的防护功能,形成生态防护系统。

3. 土壤改良:莆田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改良是防护绿地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防护绿地对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三、防护绿地的植被配置1. 植被种类:根据莆田市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合理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被种类,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提高防护绿地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 植被密度:在防护绿地的植被配置中,需要考虑到植被的密度和覆盖率,增加植被的密度,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加强防护绿地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3. 绿化管理:防护绿地的植被配置需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定期修剪、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工作,确保植被的健康生长和防护功能的发挥。

防护绿地名词解释

防护绿地名词解释

防护绿地名词解释
1. 防护绿地:指城市规划中设置的用于保护城市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的绿化带。

2. 绿化带:指在城市、乡镇等区域内设置的用于保护环境、美化城市、改善生态、提高居民居住环境品质和生活质量的绿化空间。

3. 生态廊道:指城市或自然景观中的自然走廊,用来维持生态系统间的自然联系,促进种群迁徙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4. 绿色屏障:指在城市或农村环境中与污染源隔离的绿化带,以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和过滤有害物质。

5. 城市森林公园:指在城市区域内依据生态理念、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建设的森林公园。

6. 绿覆盖率:指针对某一城市或某一地区范围内,绿地覆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例数值,以此反映地区的绿地资源利用率,也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防护绿地规划设计教案课件

防护绿地规划设计教案课件

四、铁路防护绿地
铁路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 : 1.在铁路两侧种植乔木时,应离开铁路外轨不
小于10M,种植灌木要离开外轨不小于6M,一般 采用内灌外乔的种植方式 。 2.在铁路路轨边坡上不能种植乔木 。 3.在公路与铁路平交时,应留50M的安全视距 。 4.铁路讯号发射点1200M距离内不可种植乔木 。
地形等景观时,则应充分利用这些立地自 然条件来创造具有特色的公路干道景观 , 留出适宜的透视线供司机 、乘客欣赏 。
(三) 城市道路防护绿地
在城市安排这类绿地时,要充分考 虑道路两侧用地状况,除按城市规划设置人 流集散场地外,其他地段均应规划为不准建 筑区,用于建设道路防护绿化带 。
道路绿地防护绿化带的宽度依不同的现 状条件、城市规模 、道路级别等而不同,一 般城市规模大 、道路级别高又位于城市新区 的道路可充分利用城市用地建设道路防护绿 地,反之则小 。可供参考的数值为5—30M。
绵远山 、壮阔水景 、江南风情 、塞北风雪 、 名胜古迹 、稻田花香,则应敞开不种林 木 , 以免遮挡视线,在同一景色过长时再 加以防
市公路干道防护绿地 、城市道路防护绿地 。
(一) 高速公路防护绿地 1.高速公路防护绿地每侧宽度为20-30M。
2. 高速公路防护绿地的种植形式目前多采用行 列排列的纯林种植,如果用地允许,可在靠近 车行道一侧先铺草坪,在种植花卉,然后灌木 、 小乔木 、大乔木, 由小到大 、由低到高,形成 多层次的植物景观 。
雾等,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
而防护林在满足防风固沙的同时,还能 起到解决上述问题的作用。
(3)吸收有害气体
城市防护绿地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特 别多,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氢,一氧化碳等 气体。 许多科学实验证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植物对有害气体有一定的吸收和净化作用。

第七章防护绿地规划

第七章防护绿地规划
第七章防护绿地的规划
防护绿地是为了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地。分为: 城市防风林带、卫生隔离带、安全防护林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地、城市组 团隔离带。 一、城市防风林带 城市防风林带是防止强风及其所带来的粉尘、砂土对城市的袭击所建造的 林带。 了解当地的风向规律,确定城市危害最大的风向,在城市边界建立与之垂 直的防风林带,如果受地形或其它因素限制,都不小于10m,林带 与林带距离为300-600之间。靠近市区越近,林带宽度越大,林带间距越 小。为阻挡从侧面来的风,每隔800-1000m左右建造一条与主林带相互垂 直的副林带,宽度不小于5m。 防风林可分为透风林、半透风林、和不透风林三种形式。 透风林由由林叶稀疏的乔灌木组成,或只用乔木,不用灌木。 半透风林在乔木组成的林带两侧种植灌木。 不透风林由常绿乔木、落叶乔木、灌木混合组成。 防风林带最佳组合形式:外层建透风林带,靠近居住区的内层建不透风林 带,中间设半透风林带。
城市组团隔离带
安全防护林带
安全防护林带
安全防护林带
四、城市组团隔离带 城市组团隔离带是在城市建成区内,以自然地理条件为 基础,在生态敏感区规划建设的绿化带。 功能特征:可有效缓解城市建成区过度拥挤的局面,保 护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为市民提供休闲去处,还可起 到保持区域绿色空间延续,保护其不受城市其它建设用 地的侵占。 以生态规划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最大限度 的改善环境,其次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并保证植物的 多样性,进行合理配植。
城市防风林带
城市防风林带
城市防风林带
城市防风林带
二、卫生防护林带 卫生防护林带是为了防止产生有害气体、气味、粉尘、噪声等污 染源的地区对城市其它区域的干扰而布置。 卫生防护林带的等级标准: 等级 林带总宽度(m) 林带数量 林带 宽度 距离 I 1000 3-4 20-50 200-400 Ⅱ 500 2-3 10-30 150-300 Ⅲ 300 1-2 10-30 150-100 Ⅳ 100 1-2 10-20 50 Ⅴ 50 1 10-20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
防护绿地设计规范是指对城市环境中的绿地进行规范化设计,以提高其防护功能和实用性。

以下是关于防护绿地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
1. 绿地规模:防护绿地的规模应根据周边环境和需求进行合理确定,一般应占地面积的10%-15%。

2. 绿地位置:防护绿地应尽量位于城市的森林、水体或其他自然屏障周边,以增强其防护效果。

3. 绿地布局:防护绿地应呈现丰富的布局,结合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特点,形成层次分明的绿地体系。

4. 绿地形式:防护绿地可以采用城市森林公园、护岸绿地、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需求。

5. 植物选择:防护绿地的植物应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抗灾能力和景观效果,可选择一些具有高度防护功能的树种,如杉木、柏树等。

6. 绿化景观:防护绿地的景观设计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注重营造自然、宜人的景观氛围。

7. 排水系统:防护绿地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避免水患和水土流失的发生。

8. 绿地设施:防护绿地可以设置休闲设施、健身路径等,以增加市民的使用率和舒适度。

9. 维护管理:防护绿地应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包括修剪植被、除草、补植等工作,以保持其良好的防护功能。

10. 环境保护:防护绿地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避免过度砍伐
或建设,尽量保留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总之,防护绿地设计规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以为城市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管理,防护绿地能够有效地防止自然灾害发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环境质量。

防护绿地的名词解释

防护绿地的名词解释

防护绿地的名词解释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防护绿地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防护绿地呢?防护绿地是指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建立起一种人工干预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绿化系统,以达到风沙、水源涵养、防洪排涝、生态修复等功能。

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防护绿地的定义、分类以及作用。

首先,防护绿地可分为自然防护绿地和人工防护绿地两类。

自然防护绿地是指城市周边或城市内部的自然环境,如山脉、湖泊、河流等自然形成的绿地,其主要作用在于风沙防护、水源涵养和生态修复。

而人工防护绿地则是依靠人工干预和设计建造而成的绿地,如城市公园、绿化带、生态园等,它们不仅具备自然防护绿地的功能,还能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观赏等多种服务。

其次,防护绿地的作用是多样的。

首先,防护绿地能够起到风沙防护的作用。

在沙尘暴频繁的地区,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防护绿地,可以降低沙尘暴对城市的侵蚀。

绿化带、森林公园等防护绿地不仅能阻挡沙尘暴的侵袭,还能捕获风沙颗粒,起到净化大气的作用。

其次,防护绿地有助于水源涵养。

城市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地表水被混凝土和建筑物所覆盖,无法渗入地下水层,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而防护绿地能够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促进土壤中的水分渗入地下水层,保持水资源的平衡。

另外,防护绿地还能够发挥防洪排涝的作用。

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水泥路面和建筑物使得雨水无法迅速排走,造成洪涝灾害。

而防护绿地通过增加土壤水分的蓄积和渗透能力,可以减少雨水径流的峰值,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

此外,防护绿地还具备生态修复的功能。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自然生态环境被破坏,物种多样性遭到极大威胁。

通过建设防护绿地,可以修复生态环境,恢复植被,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此,防护绿地的名词解释可以总结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建立起一种人工干预和自然规律相结合的绿化系统,以完成风沙防护、水源涵养、防洪排涝和生态修复等多种功能。

防护绿地的定义

防护绿地的定义

一、城市防护绿地分类的原则、依据1、原则:《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依据:以绿地的功能和用途作为分类的依据。

由于同一块绿地同时可以具备游憩、生态、景观、防灾等多种功能,因此,在分类时以其主要功能为依据。

二、防护绿地的定义1、姜来成在《论防护绿地的规划建设》中将防护绿地的定义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防护绿地广义上指为保护一切公益项目而营造的防护林带。

包括城市具有防护功用的其他绿地,诸如公共、生产、庭院绿地等和城郊野外、城乡结合部及国土绿化中保持水土、治理沙漠、荒山植树、防护路基免受侵害、保护农田水利而在河岸、山谷、坡地栽植的防护林带,可以包括国家防护林体系林业生态工程规划建设⋯。

防护绿地狭义上是指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而设的防护林,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一种形式,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中土地平衡用地范围之内的,建成区范围内的部分是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城市防风林,工厂与居住区之间的卫生防护距离中的绿化地带,以及建成区内防止风沙、保护水源、隔离公墓、掩蔽防空及城市公用设施防护为目的而营造的防护林⋯。

(注:广义的防护绿地涵盖了城市建成区外的林业防护林体系,而本文的研究对象城市防护绿地以建成区范围来划分的,无从属关系,但它们在功能和结构上有“交集”的部分。

)2、尹公等人在《城市绿地建设工程》(2001年1月)定义的防护绿地是具有多种不同防护功能的块状、片状和带状绿地,大体分为以下几类:防风(防沙)林、毒热防护林、噪音防护林、水源净化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

3、马锦义在《论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与分类》(2002年1月)的定义:防护绿地是指以改善城市自然条件、卫生条件及防灾避难为主要功能的绿地,具有独立的空间形态,即为限定性绿地空间。

通常呈片状或带状分布于城市周围或若干地段,对城市环境起到整体性或区域性保护,可以防止或减轻环境灾害的产生及显著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主要包括卫生隔离林、安全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各种防护性绿地。

防护绿地里可以建设哪些项目

防护绿地里可以建设哪些项目

防护绿地里可以建设哪些项目
在防护绿地中,可以建设以下项目:
1. 公园:建设公园可以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加绿色的城市
环境。

2. 体育设施:可以建设室外运动场地,如篮球场、足球场等,供市
民进行体育锻炼。

3. 休闲设施:可以建设休闲设施,如休闲花坛、凉亭、配套座椅等,为市民提供休息的场所。

4. 人工湖泊:可以在防护绿地中建设人工湖泊,提供观景、垂钓等
活动。

5. 文化设施:可以建设文化设施,如音乐喷泉、雕塑等,增加艺术
氛围。

6. 生态农业:可以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等农作物,供市民参观采摘,增加城市生态氛围。

7. 教育设施:可以建设一些教育设施,如室外课堂、实验园等,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8. 环保设施:可以建设环保设施,如太阳能、风能发电设备,供绿地自给自足。

需要注意的是,在建设项目时应考虑对防护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防护绿地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防护绿地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防护绿地建设规划方案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化过程中大量消耗了森林、草原、农田等自然资源,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和消除城市化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防护绿地在城市规划中被提出并被广泛应用。

防护绿地的定义和意义防护绿地是指通过种植植被并建造防护构筑物,通过人工方式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并形成具有一定生态环境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防护绿地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防风固沙:通过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等植物,形成防沙固土的作用,减缓城市沙尘暴的危害;2.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市规划中增加或保留绿地,有助于减少城市的洁白热效应,保持城市的气温;3.净化空气:通过植物的吸收和生物转化作用,减少空气中的污染物,提高城市空气质量;4.促进自然生态:在城市绿地中增加湖泊、溪流等水体,增加水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5.创造人文景观:通过人工方式凝练城市形象,提高市民对环境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防护绿地建设规划方案防护绿地建设规划方案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包括防护绿地的布局、面积、种植植物、设计风格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一个防护绿地建设规划方案的具体内容。

布局防护绿地的布局主要是在城市规划中进行布局,需要考虑到城市自然条件、城市道路网、城市土地类型等多个因素。

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适当引入一些山水景观,增加城市的美感。

同时,防护绿地与城市主要道路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将其作为缓冲带来利用,提高城市绿地利用率和生态功能。

面积防护绿地的面积应根据城市已有的绿地比例和城市的面积大小来决定,建议防护绿地的比例达到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

在城市绿地中,应以郊野绿地和公园为重点,通过绿地组团形式提高绿地的连通性和互补性。

种植植物城市绿地的种植植物应根据城市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

建议种植青草、花卉等植物,以增加绿地的美观性和生态功能。

同时,也可以选择具有防护作用的树木,例如常绿树种等,为城市提供防护作用和生态环境效益。

第九章 防护绿地规

第九章   防护绿地规

靠近市区越近,林带宽度越大, 而林带间距越小。另外,为了阻挡从 侧面吹来的风,每隔800-1000m左右 还应建造一条与主林带相互垂直的副 林带,其宽度不应小于5m。
对于防风林带起作用的距离一般在树高的20倍左右

1、根据城市防护绿地的防护需要, 通常把通常把林带结构划分为紧密结构、 疏透结构和通风结构三种形式。
谢谢!
④铁路讯号发射点1200m距离内不可种植乔 木; ⑤在铁路通过城市建设区,其防护林应为较 宽的不透防护林,宽度在50米以上为宜; ⑥铁路防护林结合每个地区的特色进行规划; ⑦为防止穿越铁速公路,现常用禁入护栏为 防护绿地的外围界限,也可以选用有刺植物 进行绿篱栽植; ⑧铁路两侧有比较优美的景色,则应敞开不 种林木,以免遮挡视线。
二、工业卫生防护绿地
在卫生防护林带里可以平行营造1-4条 主要防护林带,并适当布置垂直的副林带, 林带的间隔和宽度采用卫生防护林带布置 表。

卫生防护林带是为了防止产生有害气 体、气味、粉尘、噪声等污染源的地区 对城市其他区域的干扰而布置。城市污 染源通常有工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 理站等,严重威胁着人们。因此,在这 些区域与城市其他区域,尤其是与居住 区之间必须营造卫生防护林,护其他地 区不受或少受污染。
四、滨水防护林
• 城市的江河湖海等滨水区域,往往 是招风的区域、导风的廊道与文化的发 源地,是城市来赖以生存的源泉。
• 水岸林带 • 水岸林带有三条林带组成: • 第一条林带是防波浪冲击的地段,设置 在低于正常水位线以下的地方,宜选用 耐水灌木树种; • 第二条林带大致位于正常水位与最高水 位线之间,常内植耐湿乔木和喜湿性灌 木组成乔、灌混交林; • 第三条位于最高水位线之上的坡地地段, 有抗性较好的乔灌木组成混交林。

常见防护绿地的分类及植物配置应用

常见防护绿地的分类及植物配置应用

常见防护绿地的分类及植物配置应用防护绿地是指为满足城市对卫生、隔离、安全的要求而设置的绿化用地。

其功能是对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一定的防护或减弱作用,不宜兼作公园绿地使用。

一、防护绿地的功能作用防护绿地的建设,除了直接的遮挡带来的物理性作用外,还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所;带来的生态作用、生理病理性作用及美化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防护林植物群体的物理阻挡作用,如降低风速,减弱强风及强风所夹带的沙、尘等对城市的侵袭;植物根系对土壤的拉结和地被植物对土壤的覆盖可防止径流,起到固沙保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通过植物枝叶的光合作用、吸附作用、遮蔽作用等可吸收、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有害气体,吸滞烟尘,降低噪声,净化水体,净化土壤,颍病菌.降温保温,发挥卫生防护作用;通过艺术性的营造,防护林还可美化城市。

二、防护绿地的分类城市防护绿地按不同的划分依据可分为以下不同的类型:根据防护林的功能或主要防护的危害源种类分为防风林、治沙林、防火林、防噪林、防毒林、卫生隔离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根据主要的保护对象分为道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交通防护林(铁路、公路)等;根据防护林营造的位置分为环城防护林、江(或河、湖)岸防护林、海防林、郊区风景林、城市高压走廊绿带等。

城市防风林带主要作用是防止大风以及其所夹带的粉尘、沙石等对城市的袭击和污染,同时也可以吸附市内扩散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对郊区的污染,还可以调节市区的温度和湿度。

三、防风林结构紧密结构这种结构的林带是由主要树种,辅助树种和灌木组成的三层林冠,上下紧密,一般风通过面积小于5%。

林带比较宽,中等风力遇到林带时,基本上不能通过,大部分空气由林带上部越过。

在背风林缘附近形成静风区或弱风区,之后风速很快恢复到旷野风速,防风距离较短。

稀疏结构由主要树种、辅助树种或灌木组成的三层或两层林冠,林带的整个纵断面透风透光。

从上部到下部结构不太紧密,透光孔隙分布均匀。

防护绿地的概念

防护绿地的概念

防护绿地的概念防护绿地是指为了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而建设的具有保护和修复功能的绿化空间。

其本质是通过植被、水体、地形等方式,将灾害途径和灾害能量分散、吸收、减弱,达到减轻灾害影响、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目的。

防护绿地的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此后逐渐被广泛引入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自然灾害频发,防护绿地在城市规划、生态保护和灾害风险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防护绿地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绿地空间布局: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应根据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布局防护绿地,形成防护绿地网络。

绿地的分布应尽可能覆盖城市的高风险区域,如河流、山坡、滑坡区等,以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2. 植被的选择和配置:防护绿地的植被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灾能力较好的植物。

植物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同时,植物的树冠能够有效地减少暴雨对土壤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3. 水体的规划与利用:防护绿地中的水体是减轻洪水、风暴潮等灾害导致的冲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水体,可以起到分散、吸收灾害能量的作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规划河流、湖泊、水塘等水体的蓄水容量,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冲击。

4. 地形的塑造与利用:地形是防护绿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合理塑造地形,可以改变水流路径和速度,减缓灾害带来的危害。

例如,在山坡地区可以采取阶梯式露天种植,在不同高度植被之间设置水平坡地,增加水土保持能力。

此外,通过合理修筑堤坝、挖掘水渠等工程措施,可以将洪水引导到防护绿地中,减轻对城市的冲击。

5. 具有多功能性:防护绿地的建设应兼顾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

除了防灾减灾的作用,防护绿地还可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规划防护绿地时,应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生态农业等功能。

防护绿地标准

防护绿地标准

《防护绿地标准》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防护绿地标准。

你们知道吗?防护绿地就像是城市的绿色盾牌,能保护咱们呢。

那什么是防护绿地标准呢?简单说,就是规定防护绿地要多大、种什么样的树、怎么布局。

比如说,在公路旁边要有一定宽度的防护绿地,种上高高的大树,这样就能减少汽车的噪音和灰尘。

我给大家讲个例子,有个城市一开始没有注意防护绿地标准,公路边没有种树。

结果住在附近的居民天天被噪音吵得头疼,灰尘也特别大,出门一会儿身上就脏了。

再比如,工厂周围也得有防护绿地,能吸收工厂排出的有害气体。

要是不按照标准来,那对环境和咱们的健康都不好。

同学们,咱们要知道这些标准很重要,能让咱们的生活更美好。

《防护绿地标准》同学们,咱们来聊聊防护绿地标准这个事儿。

防护绿地就像城市的守护者,有了它们,咱们的生活才更舒服。

那这个标准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防护绿地该怎么做。

比如在河边,要有防护绿地,这样能保护河水不被污染。

我听说过一个地方,河边没有按照标准建防护绿地,结果有人往河里倒垃圾,河水都变臭了。

还有在学校周围,也得有防护绿地,让咱们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更好地学习。

如果没有标准,到处乱糟糟的,那可不行。

咱们要一起保护好这些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标准》同学们,防护绿地标准可重要啦。

防护绿地就像是咱们的绿色朋友,保护着我们。

那这个标准包括啥呢?有绿地的大小,树种的选择等等。

比如说,在山坡上,要有防护绿地,种上扎根深的树,这样能防止水土流失。

有个小村子,山坡上没弄好防护绿地,一下大雨,泥土就冲下来,把路都堵住了。

再比如,在居民区旁边的防护绿地,要种能隔音的树,让大家晚上能睡个好觉。

要是不遵守标准,咱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同学们,咱们要爱护这些防护绿地,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2防护绿地现状与分析
防护绿地是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化用地。

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防护绿地基本情况(2014年10月)
G3类防护绿地现状分析表
分类路段宽度
(m) 面积
(㎡)
标准是否
合格
卫生隔离带沙湖污水处理厂20.11 3964 20-50 是
中北路污水处理厂29.31 2794 20-50 是
沙湖污水处理厂东湖路14.05 1537 20-50 否道路防护绿地中南路20 3356 10 是
武汉大道14.94 2932 20 否
中北路27.33 2663 10 是
楚汉路(高架桥)65.98 24934 20 是
武珞路铁路1 20 116000 30 否
武珞路铁路2 33 19800 30 是
省工商局宿舍对面63.75 13996 10 是
东湖山庄-东湖名邸134.37 73736 20 是
武金堤铁路21.34 76824 30 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武昌江滩体育运动中心123.61 197776 30 是
武昌江滩高开闸口175.61 280976 30 是
武昌江滩绿闸口90.29 108348 30 是
下提闸口53.84 80760 30 是
其他28.11 57907 30 否
总计1068303㎡
●防护绿地SWOT分析
S优势分析:
※防护绿地面积较多,不合格的防护绿带不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保护作用。

※沿江城市高压走廊两侧绿带较宽,大部分宽度超过50米,有效减少高压
线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部分防护绿地景观在立面上体现密实性强的丰富多样性,具有一定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

W劣势分析:
、※铁路附属绿地分布不均匀,断断续续,大部分铁路两侧防护绿地达不到30m的标准,防护效果差。

※部分防护绿地沿旧居住区紧密排列,宽度不够,不能起到很好的卫生隔离效果。

※缺乏大型厂区与紧邻居住区之间的隔离绿地。

※部分高架立交防护绿地缺失或绿地长势差防护绿地的树种过于单一抵御病虫害能力较差,需要进行林分和树种的改造。

O机会分析:
※加大力度修整铁路附属绿地,完善铁路两侧防护绿地。

※充分利用高架、主要交通枢纽设置景观效果好的防护绿地,一方面可起到降低噪音、减少尾气、减弱眩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T威胁分析:
※防护绿地分布不均匀,卫生隔离带如果不进一步改善,不能起到很好的卫生隔离效果。

对人口密度大的中心城区影响大,对历史政治中心武昌形象不利。

※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林带的层次如果设计不合理,将不会起到实质作用,如道路防护绿带种类单一,缺乏层次、色彩变化等问题,其生态防护、卫生隔离、美化环境的功能尚未完全发挥。

5.2防护绿地 (G3)规划
5.2.1规划原则
城市防护绿地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近期防护绿地建设的依据,又是城市防护绿地远期发展的方向。

城市防护绿地规划设计必须遵循城市总体规划,在其指导下全面安排,合理布局,使之具有整体性。

具体原则为:
(1)突出生态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丰富防护林带资源,改变防护绿地植被种类单一,注重生物多样性体现,最大限度发挥生态效益。

(2)全局考虑原则
规划中结合城市用地性质,全面考虑不同用地见防护隔离的需要,新建道路防护林带,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卫生隔离带等,满足不同性质用地需求。

(3)因地制宜原则
针对现状城市公园绿地严重缺乏,同时防护林地分布广,面积大,成林效果好的特点,将部分滨水防护林地改建为滨水公园绿地,丰富绿地功能,体现防护,绿化、美化想结合的特征、缓解矛盾。

(4)远近结合原则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要求扩大绿地面积,提高绿化质量,但在一个城市中特别是旧城,不可能一下子划出很多土地作为防护绿地,只能在城市现有绿地的基础上,通过规划预留一些土地作为规划预留绿地,确定远景发展目标。

对新城建设需要有前瞻性,先期进行生态林带建设,随着时间推移,绿地效益越来越明显,城市优美生态环境带动投资环境,滨水绿城效益通过时间累计才得以显现。

(5)结合生产原则
防护绿地占地面积大,又是栽植各种高低搭配的树木,可以在不影响防护功能的前提下栽植用材树木(如杉木、红松)、果树、药用和油用植物,不但可达到防护功能,又能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

部分林下空间可以结合农业生产,种植油菜,青菜等粮食经济作物,成为丰产景观。

5.2.2规划内容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结构和用地功能安排,依托主城区方格型的道路网体系,结合城市高压走廊、铁路、江滩、湖滨、堤岸等,因地制宜,构筑城市防护绿地系统。

城市道路防护绿带依据现有条件予以控制,绿带宽度一般为:一环线8米,
二环线15—20米,中环线50—200米;城市景观路、窗口路20米;城市主干道约10米;新区主干道约20米。

铁路防护绿带在城区控制在30米以上,在城镇建成区以外控制在50米以上。

湖滨、堤岸、江滩绿带宽度控制在30米以上,有条件的地方可控制在50-100米以上。

在工厂与住宅区之间,规划控制20-50米以上的卫生隔离防护带,以确保居民生活不受污染影响。

G3类防护绿地规划一览表
分类路段宽度
(m) 面积(㎡)
卫生隔离带沙湖污水处理厂20-50 9964
中北路污水处理厂20-50 5794
沙湖污水处理厂东湖路20-50 5467
其他20-50 68000
道路防护绿地中南路10-20 3356
武汉大道20-30 5887
中北路27.33 2663
楚汉路(高架桥)65.98 24934
武珞路铁路1 30-50 290000
武珞路铁路2 33 19800
省工商局宿舍对面63.75 13996
东湖山庄-东湖名邸134.37 73736
武金堤铁路30-40 14400
岳家嘴立交桥30-50 69000
和平大道与二环线交叉
路口立交桥
50 98000
其他10-50 560000
城市高压走廊绿带武昌江滩体育运动中心123.61 197776
武昌江滩高开闸口175.61 280976
武昌江滩绿闸口90.29 108348
下提闸口53.84 80760
其他30-50 115800
总计2048657㎡
7.3.2防护绿地树种规划
防护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带
等。

分类路段宽度
(m)
树种
卫生隔离带(主要用于阻隔有害气体、气味、噪声等不良因素对其他城市用地的骚扰,因此,树种应兼有抗性强、能够降低噪声、降低有毒气体含量的重要
作用。


沙湖污水处理厂20-50 木槿、丁香、构树、泡桐、
柿树、连翘、山楂、紫薇、
火炬树、大叶黄杨、合欢、
乌桕、棕榈、蚊母树、珊瑚
树、枸骨、夹竹桃、女贞、
桧柏、龙柏、广玉兰榆树、
刺槐、悬铃木、刺槐等。

中北路污水处理厂20-50
沙湖污水处理厂东湖路20-50
其他20-50
道路防护绿地(一方面担负道路防噪、防尘、抗污染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景观功能。

树种选择应结合道路性质和城市景观进行可供选择的道路防护选滞尘力强的
树种)
中南路10-20 广玉兰、女贞、榆树、珊瑚
树、棕榈、榉树、臭椿、悬
铃木、刺槐、朴树、泡桐、
桧柏、龙柏、紫薇、石榴、
蜡梅、小叶女贞;龙柏、广
玉兰、构树、朴树、悬铃木、
丁香等。

武汉大道20-30
中北路27.33
楚汉路(高架桥)65.98
武珞路铁路1 30-50
武珞路铁路2 33
省工商局宿舍对面63.75
东湖山庄-东湖名邸134.37
武金堤铁路30-40
岳家嘴立交桥30-50
和平大道与二环线交叉
路口立交桥
50
其他10-50
城市高压走廊绿带(主要用来减少高压线在安全、景观等方面对城市的不利影响,因此树种规划上应以小乔木、灌木为主,并对其高度实行限
制。

)武昌江滩体育运动中心123.61 杜英、樟树、鸡爪槭、紫叶
李等。

武昌江滩高开闸口175.61
武昌江滩绿闸口90.29
下提闸口53.84
其他30-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