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初中美术《中国书法》教案1
浙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 10中国书法 教案设计
中国书法教学设计简介:本课第一部分主要书法的演变发展。
教室四周的墙壁以及古典音乐,让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从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走入书法欣赏。
揭示课题后,明确书法概念,把学生日常书写与书法进行比较分析,然后开始书体的演变发展。
在书体的类别区分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积极探索,仔细观察,最后用奖励老师作品的方式来考察学生书体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围绕鲁迅先生的三句话展开对书法的欣赏。
形美的赏析是从学生非常熟悉的中国印进入,然后理解舞蹈动作与书法的关系,以及匀称、穿插。
音美是按照笔画、字、篇章逐个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关于字形的想象,最后是意美,通过两个书法大师的比较,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把线条与精神、心情、个性等融入意境大氛围中,并提醒学生通过文字内容来理解只是一种方法。
学生练习是采用名片书写的方式,学生全体参与,后一个练习是给基础稍好的学生一个表现的机会。
欣赏课学生不但动脑、动嘴,还动手,更利于学生理解的深刻。
最后结尾联系湖笔文化节的亲身参与,使学生认识到传统书法在当今社会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号召他们努力把书法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
2 了解书法欣赏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书法表现形式构成的要素,体会书法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书法的“音美”“形美”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相关的书法资料。
(教师)从甲骨文至宋代的图片资料、学生名片、国画作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生问好师生一起书写名字,学生在纸上,教师在黑板上用篆书书写。
教师出示已准备好的学生的名字(有多种书体)让学生说说它们书体的名称,并引导进入中国书法的演变欣赏。
二.中国书法的演化过程。
多媒体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教师分析其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书法演变的内在动力(书写的便捷、个性的张扬等)教师出示几幅书法作品,学生辨认书体,并以奖励的形式给学生。
中国书法初中教案
中国书法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各种书体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掌握书法基本技巧,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历史与发展2. 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术语3. 书法的各种书体及特点4.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训练方法5. 书法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以及各种书体特点;掌握书法基本技巧,提高书法创作能力。
2. 难点:书法技巧的掌握和运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历史、发展、书体特点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3.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书法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4. 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书法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术语,介绍各种书体的特点。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书法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4.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进行书法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欣赏:学生欣赏优秀书法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书法技巧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书法作品的创意和艺术表现力。
4. 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资源:1. 书法教材、参考书。
2. 毛笔、墨、纸、砚等书法用品。
3. 优秀书法作品图片或视频。
八、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九、教学建议:1. 课后鼓励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巩固所学技巧。
2. 组织书法比赛或展览,展示学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3. 结合其他艺术形式,如诗词、绘画等,进行书法创作,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4.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书法家的作品,了解书法的最新发展动态。
初中美术《书法》教案
初中美术《书法》教案年级:初中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材:《初中美术教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提高学生的书法素养。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 通过对书法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教学重点:1. 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练习方法。
教学难点:1. 书法的审美标准和艺术价值。
2. 书法的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书法作品、书法用品(如毛笔、墨、纸、砚等)和参考资料。
2. 学生准备书法用品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书法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书法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的了解和印象。
二、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
2. 教师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练习方法。
三、示范(5分钟)1. 教师现场示范书法创作过程,讲解运笔、用墨、构图等方面的技巧。
2.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关键步骤。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书法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点评学生的书法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2.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书法练习心得。
二、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书法的审美标准和艺术价值。
2. 教师讲解书法的创新和个性化表达。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书法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2. 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给予建议和鼓励。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继续学习的意义。
2. 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表示将继续努力。
初中美术_书法教案
教案:初中美术·书法课程名称:初中美术·书法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和审美能力。
2.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毛笔,掌握书法的笔法、结构、章法等基本要素。
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教学内容:1. 书法的基本概念:书法的定义、书法的种类、书法的历史发展等。
2. 书法的技法:毛笔的使用、笔法的掌握、字结构的安排、章法的布局等。
3. 书法作品的欣赏: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现代书法作品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书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书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书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二、讲解书法技法(15分钟)1. 教师讲解毛笔的使用方法,强调笔法的重要性。
2. 教师示范书法的基本笔划,如横、竖、撇、捺等,并讲解笔划的特点和书写要领。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基本笔划,教师巡回指导。
三、书法练习(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本,进行书法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书法技法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评价。
二、讲解书法作品的欣赏(15分钟)1. 教师展示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欣赏现代书法作品,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三、书法创作(15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进行书法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书法作品的欣赏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书法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书法的基本概念和技法的掌握程度。
八年级下册美术中国书法教案
一、教案内容:课题:《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与历史》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如书法的定义、书体、书写工具等。
2. 使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不期的书法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的基本概念。
2. 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1. 书法艺术的特点及欣赏方法。
2. 不期书法风格的区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书法基本概念和书法历史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知识点。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书法有什么了解?步骤二: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10分钟)1. 讲解书法的定义:书法是指用毛笔、墨和纸张,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以汉字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活动。
2. 介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3. 讲解书写工具:毛笔、墨、砚、纸等。
步骤三:介绍书法的历史发展脉络(10分钟)1. 商周时期:甲骨文、金文等。
2. 秦汉时期:隶书的出现,书法艺术初具规模。
3. 魏晋南北朝:楷书、行书的形成,书法艺术日益成熟。
4. 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
5. 宋元时期:书法风格多样化,注重意境。
6. 明清时期:书法流派众多,个性鲜明。
步骤四:欣赏书法作品(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期的书法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习书法,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案内容:课题:《楷书的基本书写方法》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楷书的特点及书写要求。
2. 使学生掌握楷书的基本书写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楷书的兴趣和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 楷书的特点。
2. 楷书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楷书笔画的书写顺序。
浙美版初中书法教案
浙美版初中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书法的基本概念、演化过程及其艺术价值。
2.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如执笔、运笔、结构布局等。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书法概述:介绍书法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书法基本技法:讲解执笔、运笔、结构布局等方法。
3.书法欣赏:分析古代书法名作,体会书法艺术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思考书法的定义和特点。
2.新课导入: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书法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书法基本技法讲解:(1)执笔方法:讲解正确的执笔方法,强调指力和腕力的运用。
(2)运笔技巧:讲解运笔的力度、速度和节奏,引导学生感受书法的韵律美。
(3)结构布局:讲解汉字的结构规律,如平衡、匀称、参差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
4.书法欣赏:分析古代书法名作,使学生体会书法艺术的美感。
引导学生从形式、内涵等方面分析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课堂实践:让学生动手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书法的基本概念、演化过程和艺术价值的理解程度。
2.学生掌握书法基本技法的熟练程度。
3.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书法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毛笔、墨汁、纸张等实践材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书法艺术,掌握书法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书法艺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10.中国书法-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0. 中国书法-浙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演变和发展历程;2.掌握基本的书法笔画和技法;3.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欣赏、欣赏、创作中国书法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中国书法的起源和演变历程;2.书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笔画;3.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的特点和区别;4.中国书法鉴赏和创作。
三、教学重点1.掌握中国书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笔画;2.了解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的特点和区别;3.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和创作能力。
四、教学难点1.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精准掌握书法的构成要素和笔画;2.如何让学生理解书法的发展和演变历程;3.如何让学生鉴赏和创作好的书法作品。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举例、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书法的构成要素、笔画和发展演变历程;2.合作探究法: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书法作品的创作任务,并指导学生相互检查、评价、自我反省和改进;3.教学实践法:组织学生到博物馆、文化街等地考察、体验和学习中国书法的历史文化及其艺术特点。
六、教学手段1.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2.书法字帖、毛笔、砚台等书法练习用具;3.外出实践考察的安排。
七、教学过程第一节中国书法的演变历程1.师生互动: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及演变历程;2.教师讲解:介绍中国书法的重要历史阶段及其特点;3.学生思考:讨论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并思考如何将书法艺术与生活相结合。
第二节书法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笔画1.师生互动:通过书法字帖、电子白板等方式介绍书法的构成要素和笔画;2.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不同书法的构成要素和笔画;3.教师辅导: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第三节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的特点和区别1.师生互动:通过图片、实物、电子白板等方式介绍楷书、隶书、行书和草书的特点和区别;2.学生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书法形式进行讨论、展示和比较;3.教师点评:就学生的讨论与展示情况,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中国书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第10课《中国书法》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五种基本字体的特点,并懂得如何区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2新设计
通过追溯历史、合作与分享、反思与感悟、拓展延伸、课堂升华、课外延伸等方法让学生对中国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
3学情分析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书法五种基本字体的特点。
2、重点了解楷书字体特点及其名人名作。
教学难点:
如何利用其字体特点来区别各种字体。
5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导入设计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毛笔、墨汁、宣纸、碟子。
二、导入设计:
同学们,初一时,我们共同学习了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与山水画画法,给大家介绍过,一幅完整的中国画作品应包括诗、书、画、印这四个部分,当时带大家领略了中国画的风采,而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来领略一下祖国的另一种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书法。
浙美版初中美术 《中国书法》课件1
五 书学鼎盛的唐代
隋代楷书,承传北朝墓志之精华,脱略更多的 锋棱而日趋温雅,若《龙藏寺》、《董美人》、 《贺若宜》、《苏孝慈》、《龙华寺》、《昭仁 寺》、《孟显达》等,已开唐人楷书之先。隋人章 草书《出师颂》,今见者有写本和拓本,其用笔简 率中兼得老到。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则承前启 后,为真草范本。
怀素狂草书,下笔连绵不绝,鼓荡而下,若《自叙帖》、《食鱼帖》、 《苦笋帖》,与张旭比肩,合称“颠张狂素”,至如其《圣母帖》、《小草 千字文》,则冲和雍雅,尚有几分章草馀意,可窥其草法变化之来源。 孙过庭墨迹《书谱》,既是草书法帖,又是空前的书论杰作。
李邕 李思训碑
此碑书法瘦劲,
凛然有势,结字取势
纵长,奇宕流畅,其
盛唐,书家群起,风格纷呈。
李邕行楷书平中见奇,优游不迫,若《叶有道》、《岳麓寺》、《云 麾将军》、《法华寺》等皆是。 张旭草书一出,彻底变革了“二王”草书的理路,纵横跌宕,若《肚 痛帖》、《古诗四帖》皆是,遂有“颠张”、“草圣”之誉。
颜真卿楷书熔铸古今,若《多宝塔》、《东方朔画赞》、《麻姑仙坛 记》、《颜勤礼》、《颜氏家庙》、《告身帖》等,雄浑豪迈,一幅盛唐气 象;至如其行草书墨迹,有著名的“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稿》、 《争座位》,以及《刘中使》、《湖州帖》、《送刘太冲》等,以楷法为基, 收放得宜,法度森严,为后世推崇,其中《祭侄稿》更被誉为“天下第二行 书”。
三 完成书体演变的魏晋书法
经由了隶书为主宰的两汉,
书法至魏晋,是一个空前的丰收季
节,至此,所有书体全面问世,尤 其是草书、楷书、行书的独立门户。 此一时期的书体变化也最为复杂多 端,几种书体大规模地交轨并行,
而不是单线发展。
四 民间书家大显身手的南北朝书法
初中美术课中国书法教案设计
初中美术课中国书法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初中美术课中国书法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书法的基本笔画和字体特点;2. 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和规范。
三、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常见的书法字体:楷书、行书、草书;3. 书法的基本笔画和构图;4. 书法的基本技法:用笔、用墨、用纸、用色。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书法作品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
2. 介绍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甲骨文、金文、篆文等。
3. 学生讨论和总结中国书法的特点和魅力。
第二课:常见的书法字体1. 导入:展示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字体的特点。
2. 介绍楷书、行书、草书等常见的书法字体,讲解其特点和应用领域。
3. 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不同字体的书写,提高对字体的理解和掌握。
第三课:书法的基本笔画和构图1. 导入:通过展示书法作品的笔画和构图,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介绍书法的基本笔画和构图原则,包括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的写法和组合方式。
3. 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基本笔画和构图,提高书写的准确性和美感。
第四课:书法的基本技法1. 导入:展示书法作品的墨色和纸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2. 介绍书法的基本技法,包括用笔的力度、用墨的浓淡、用纸的质地和用色的技巧。
3. 学生通过练习不同技法的书写,提高对技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书法作品的评价和展示;2. 学生对中国书法的理解和感悟的口头表达。
六、教学资源:1. 中国书法作品的图片或视频;2. 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3. 书法练习纸、毛笔、墨汁等。
七、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增加对书法艺术的感受和理解;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写书法,提高书写的技巧和美感。
八年级下册美术中国书法教案
八年级下册美术中国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认识书法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指导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范,培养学生的书法实践能力。
4. 引导学生从书法艺术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书法的基本概念和种类3. 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范4. 欣赏著名书法家的作品5. 书法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基本概念、种类、书写技巧和欣赏方法。
2. 教学难点:书法技巧的掌握和欣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书写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现场书写,学生跟随练习。
3. 欣赏法:展示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种类和书写技巧,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基本知识。
3. 示范:教师现场书写,学生跟随练习,体会书法的书写技巧。
4. 欣赏:展示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5. 实践:学生自主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书写错误。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书法,挑选一幅自己满意的作品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中国书法历史背景、基本概念和种类的学习情况。
2. 评价学生对书法书写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对书法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4. 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实地考察书法遗址,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的认识。
2. 开展书法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书法实践能力。
3. 邀请著名书法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教案初中
中国书法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 掌握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包括笔法、结体、章法和墨法。
3. 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2. 掌握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教学难点:1. 理解书法结构规则的含义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书法作品和图片。
2. 学生准备书法练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的认知和感受。
二、讲解书法的历史演变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 教师强调书法的特点,如平衡、匀称、参差、连贯、对比、动静等。
三、讲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10分钟)1. 笔法:教师讲解笔法的概念和种类,如平动、提按、绞转等。
2. 结体:教师讲解结体的概念和原则,如平衡、对比、变化等。
3. 章法:教师讲解章法的概念和原则,如开头、结尾、布局等。
4. 墨法:教师讲解墨法的概念和原则,如浓淡、干湿、枯润等。
四、书法欣赏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古代书法名作,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书法作品的感受和看法。
五、书法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书法练习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法结构规则进行创作。
2.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法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书法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或邀请书法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书法的了解和认识。
2. 鼓励学生参加书法比赛或书法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兴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特点和基本结构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册美术中国书法教案
美术中国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2. 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3. 书法的笔法、字法和章法4. 书法的审美特点和欣赏方法5. 书法作品的创作和展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历史背景、基本技巧和书写规则。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书法书写过程,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自主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
4.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书法历史、作品欣赏等内容。
2. 书法教材或指导书3. 毛笔、墨、纸、砚等书法工具和材料4. 书法作品展示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讲解书法的基本工具和材料,阐述书法的笔法、字法和章法。
3. 示范:教师现场演示书法书写过程,学生跟随模仿。
4. 练习:学生自主练习书法,教师个别指导。
5.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书法的重要性和美感。
7. 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书法。
六、书法的审美特点和欣赏方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书法的审美特点,学会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内容书法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等审美特点;欣赏方法:关注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用笔、用墨、构图等方面。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书法的审美特点。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分析作品的审美特点。
4. 教学准备教学PPT:包含书法审美特点和欣赏方法等内容。
书法作品展示板。
5.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书法的审美特点。
讲解:讲解书法的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等审美特点。
欣赏: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分析作品的审美特点。
中学美术教案:精心设计中国书法课程
中学美术教案:精心设计中国书法课程中国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独特风格的艺术表现。
为了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中学美术课程应该注重中国书法的教育。
一、中国书法的意义1. 传承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产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起来的。
书法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意味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传统和传承。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书法艺术的含义及历史在中华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介绍中国书法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点,可以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古代先贤们所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美好情感,从而引领学生走上了解更多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的路线,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中学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授中国书法技术和艺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通过结合中国书法和美术的多种技巧和艺术表现,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悟美的内涵和外在表现,这对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觉非常有助益。
二、设计中国书法课程的原则1. 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学美术课程时应该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表现形式。
这意味着师应该有效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作品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在当代艺术上的追求和创新。
2. 注意师生互动和专业论坛交流在设计中国书法课程时,应该注意师生互动和专业论坛交流的重要性。
学生应该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深入人心。
3. 教材内容要丰富多样教材是中国书法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内容应该丰富多样,既能够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又应该具有灵活性。
在教材设计中应该包含一些不同类型和时期的优秀书法作品,并注重体现书法作品的艺术与文化内涵。
三、具体实施方案1. 教学步骤中学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和分类,并介绍中国书法的艺术特点和技术要点。
初中中国书法美术教案模板
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和美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书法和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书法和美术技能。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和美术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 书法和美术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 书法和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2. 学生对书法和美术技能的掌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中国书法或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中国书法和美术的简要历史,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讲解1. 书法:(1)讲解书法的基本概念,如书法、书法艺术、书法史等。
(2)介绍书法的发展历程,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
(3)讲解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
2. 美术:(1)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如美术、美术史、美术流派等。
(2)介绍美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艺术形式。
(3)讲解美术的基本技巧,如色彩、构图、造型、线条等。
三、实践1. 书法:(1)教师示范书法基本笔画,学生跟随练习。
(2)学生尝试书写简单的汉字,教师点评指导。
2. 美术:(1)教师示范绘画或雕塑的基本技巧,学生跟随练习。
(2)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绘画或雕塑作品,教师点评指导。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书法和美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点评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书法和美术知识,巩固学生的记忆。
二、拓展1. 介绍书法和美术名家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
2. 讲解书法和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实践1. 书法:(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书法作品。
(2)教师点评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2. 美术:(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绘画或雕塑作品。
浙江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下册《中国书法》教案2
《中国书法》教案教材分析:书法是中国的国粹。
从古至今,世界上数千种文字仅止于记事传言,虽有写得美观、带有艺术意味的文字,但只有汉字的书写上升为一门特别高深的艺术。
书法有严格的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
中国书法历经数千年,已经形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体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学习本课是为了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培养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以文字、画面及有关声像资料使学生得到有关古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多姿多彩的风貌培养学生体验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丰富生活内容培养内心的艺术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行书为代表的五种常见的中国字体鉴赏。
难点: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1)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
(2)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2、新课导入。
(1)对中国古代文房四宝进行介绍。
(2)介绍中国书法发展的演化过程,揭示主题:《中国书法》。
3、讲授新课。
(1)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有进一步的了解。
4、欣赏要点:(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说一下自己评价书法作品的标准是什么。
(2)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5、学生作业。
(1)要求学生学习一种字体,然后创作一幅作品,教师进行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3)评价建议:学生是否体会到祖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6、课外拓展。
(1)收集相关背景资料,从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去赏析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的传世名作——《祭侄文稿》。
(2)说说生活中与书法之理相通的事例。
浙美版初中美术《中国书法》教案1
《中国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美”。
教学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图片(特别是绍兴地方的书法资料,如王羲之和兰亭)。
教学设计:
1、导入。
(1)录像放映绍兴兰亭风景区介绍短片,介绍“书圣”王羲之和兰亭,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2)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
(3)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讲讲你的理由。
2、新课讲解
(1)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部分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3、深入分析。
(1)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
(2)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
(3)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字体的艺术特点。
4、欣赏要点。
(1)展示书法名作“天下三大行书”,提问学生: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感悟、赏析。
5、课堂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的“书法”,并结合绍兴本地的名胜古迹搜集王羲之和书法的故事。
八年级美术《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初二学生已经对教材中的绘画、雕刻、建筑艺术和工艺美术等美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在美术的审美鉴赏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学好中国书法打好了一定的基础。但初二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不够,参与获得的主动性较差。对美术知识的系统不够明确,尤其是对中国书法及汉字的演变知识结构层次不是很健全。
PPT
汉字的构造
表格式图片导入
PPT,投影仪
书体的演变
学生参与,个体体验
制作书写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书面练习□制作作品□测验□其它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思考:书法与写字有什么不同?答:写字是为了把字写准确,便于表达与交流,而书法则是通过书写抒发情感、传递思想。
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摘要
学科
美术
学段
初中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教材版本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课程名称
中国书法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中国书法是以中国传统笔墨纸砚为工具的书写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2009作名录》。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书法,它渐渐成为一门中国独特的艺术。
作业:a、画具准备;b、期初作业(临写)—幅
六、备注
强调:横、竖是汉字的骨架,撇、捺是汉字的手足,点是汉字的眉目,学过了这些基本笔画后,汉字这个“人”便基本形成了。古人发现一个字就可以涵盖所有的基本笔画及组合方式,这个字就是“永”。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了解汉字书法的起源、发展;了解书法工具和写字姿势
A3微课 浙美版八年级下册第十课《中国书法》
通过自上而下飞入的动画效果展示给学生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篆刻案例。
无
通过自上而下飞入的动画效果展示给学生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篆刻案例。
古代印章就是篆刻的载体。今天我们用橡皮来刻一刻。
鼠标单击点击上 标题自左向右飞 入动画。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篆刻一件书法作品需要哪些步骤
鼠标单击点击上 标题自左向右飞 入动画。
2
这些水果上的字是印上去的还是画上去的还是怎么弄上去的呢?
通过自上而下飞 入的动画效果展示给学生一些案例。
3
无
幻灯片使用盒状展开切换,放大水果印在纸上的效果。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书法篆刻,利用最简单的橡皮工具,学一学篆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幻灯片使用盒状展开切换,放大标题,突出本节课教学内容。
无
通过自上而下飞入的动画效果展示给学生一些传统意义上的篆刻案例。
图片使用溶解动画出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了解书法篆刻之美及其理论知识。2.在借助橡皮的活动中,学会篆刻的基本动手能力。 3.进一步体会书法篆刻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对象
初中八年级
知识类型
知识与技能型
制作脚本(教学过程设计和实施思路)
序号
画面(草图或文字描述画面内容)
讲解
制作技巧
1
无
通过自上而下飞 入的动画效果展示给学生一些案例。
把刻好的字,白色部分挖掉
幻灯片使用从左 上抽出动画效果 切换。
涂上油彩,印到纸上
无
幻灯片使用盒状 收缩切换 ,同时 鼠标单击出现动 画呈现信息 。
无
幻灯片使用盒状 收缩切换 ,同时 鼠标单击出现动 画呈现信息 。
最后请同学们思考一下,除了在橡皮上,传统材料石头等物质上篆刻之外,还能在哪些东西上进行篆刻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法》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美”。
教学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图片(特别是绍兴地方的书法资料,如王羲之和兰亭)。
教学设计:
1、导入。
(1)录像放映绍兴兰亭风景区介绍短片,介绍“书圣”王羲之和兰亭,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2)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
(3)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讲讲你的理由。
2、新课讲解
(1)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部分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3、深入分析。
(1)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
(2)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
(3)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字体的艺术特点。
4、欣赏要点。
(1)展示书法名作“天下三大行书”,提问学生: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感悟、赏析。
5、课堂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的“书法”,并结合绍兴本地的名胜古迹搜集王羲之和书法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