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疗指南》定稿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提要本书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组织全国主要从事癫痫诊治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中医专家编写、审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全书共章,分别介绍了癫痫病的定义、分类、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癫痫持续状态及特殊癫痫人群的诊治策略、预后、伴随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中国传统医学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原则等。
本书可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基层医师诊治癫痫时作为依据和参考。
序()()前言领导小组名单编辑委员会名单(按标准本)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学分册编写说明为了规范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癫痫诊疗中的行为,提高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同时兼顾到医疗保险对癫痫诊治的给付标准,年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和卫生部有关司局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编写“癫痫诊疗指南”。
我们充分认识到指南的编写是一项极为严肃、重要的工作,在我国癫痫诊疗领域亦属首次。
因此,我们从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推选出余位学识高、造诣深、有较高知名度的癫痫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老、中、青结合的编写委员会,根据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对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数个权威性的指南文本,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拟稿。
内容和文字经过数次集体审阅、讨论和修改,最后又请国内癫痫学界权威专家进行了审阅并定稿。
因此,本指南在学术水平、涵盖内容、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诸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鉴于此次参与编写的人员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的专家成员,中华医学会所属该分会、学组同意与中国抗癫痫协会以“联合编写”的名义发布本指南。
经请示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华医学会,认为本指南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的编写要求和标准,在按中华医学会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临床诊疗指南》丛书序列,作为“癫痫分册”出版。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
通过制定和执行临床诊疗指南,医院可以确保医生在临床实 践中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诊疗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医疗 差异,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信心和满 意度。
指南制定过程与参与人员
制定过程
1. 需求调研:收集医生、患者和其他医疗工作者的意见和需求,了解当前临床诊疗 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
汇报人:XXX 2023-11-21
contents
目录
• 指南简介 • 临床诊断原则与方法 •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 特殊病症的诊疗指南 • 临床诊疗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 临床诊疗质量控制与改进
01
指南简介
指南目的和重要性
目的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的目的是规范医生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行为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保障患者的安 全和健康。
安全意识,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
医疗纠纷与法律责任
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质量等方式减少纠纷的发生,同时积极处 理发生的纠纷,保障患者和医院的合法权益。
法律责任与追究
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发生违法行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等。
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
隐私保护措施
01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隐私保护制度,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
资料等不被泄露,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信息安全制度
02
医院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采用合适的技术和管理手段,防止
患者信息被非法获取、篡改或破坏。
员工培训与意识提升
03
医院应对全体员工进行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第一章抗微生物药本章药物按照它们的化学结构或所作用的微生物分类为:①青霉素类;②头孢菌素类;③氨基糖苷类;④大环内酯类;⑤其他抗生素类;⑥磺胺类;⑦喹诺酮类;⑧硝基呋喃类;⑨抗结核药;⑩抗麻风药;⑩抗真菌药;⑩抗病毒药。
多数感染性疾病是由侵人机体并进行繁殖的微生物所引起。
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薄弱,不能将病原菌限于局部,以致病原菌及其毒素向周围扩散,经淋巴道或直接侵人血流,引起全身感染。
导致血液、心脏、肺、脑、肾、肝和肠道等的变化,进一步发展为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
抗微生物药可抑制或杀灭有关病原微生物,多用于治疗或预防相关微生物的各种感染。
抗菌药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各不相同,请参阅各类或个别药物品种的叙述。
抗菌药对控制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起了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广泛应用,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或耐药性愈来愈严重和复杂,已引起全世界高度重视。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接触抗生素后,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的酶;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改变,对有的抗生素到达靶位起到屏障作用;改变靶位蛋白,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或亲和力降低,或与靶位蛋白结合数量减少。
细菌耐药的机制非常复杂,许多细菌耐药往往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存,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严格掌握使用指征,避免滥用,对降低耐药菌的增长率和延长抗菌药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为此,我国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供参考,现将其重点概述于下。
1.选择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1)尽早确立病原学诊断,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确立先决条件。
1)采集标本送检:尽快采集临床标本送检,以获得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2)进行常规药物敏感试验:体外药敏试验是临床选用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治愈率可达80%以上。
(2)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作用和抗菌谱、药动学特征和不良反应;根据药物抗菌效应及疾病严重程度选择药物;根据药动学特点和感染部位选药。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诊疗指南是一种实用的临床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具体病例中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
本文将通过介绍临床诊疗指南的定义、作用和编写过程来详细说明这一主题。
首先,临床诊疗指南是一份根据现有科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编写的指导文件。
它旨在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正确的诊断,并针对不同疾病和病症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临床诊疗指南通常由专家组织或权威机构编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临床诊疗指南的作用不可小觑。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面对复杂的病例时,医生往往需要根据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做出决策,但这种做法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一致性。
而临床诊疗指南的存在可以弥补这一缺陷,使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更为客观和准确。
其次,临床诊疗指南可以帮助医生提高临床实践的质量和效果。
指南提供了针对特定病症和疾病的最佳实践建议,通过应用这些建议,医生可以更好地管理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危险和费用。
最后,临床诊疗指南可以促进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指南的编写需要依据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证,这就要求医学界不断开展研究,从而推动学术进展和医学知识的更新。
指南的发布和宣传也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帮助他们共同提高诊疗水平。
编写临床诊疗指南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确定编写的范围和目标。
这需要考虑到目标群体的需求、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当前的诊疗实践等因素。
然后,收集和评估科学证据。
这要求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并根据预定的标准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接下来,根据科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编写指南的具体内容。
这一步骤通常需要一个专家组织或者协作小组的共同努力。
最后,编写完毕后,需要对指南进行审稿和评估,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临床诊疗指南是一种实用的临床指导文件,它的作用包括提高医生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改善临床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临床诊疗指南_肾脏病学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编写说明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早期诊断、有效治疗,可以逆转或延缓其进展;如果恶化可以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
制定肾脏病的临床诊治指南,实施肾脏病的规范化诊治,对提高肾脏病诊疗水平、延缓肾脏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华医学会领导下,第七届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学会常委、委员和青年委员,以及部分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亲自执笔,编写了《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
本书编写强调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参考了国内外肾脏病临床指南、教科书、专著以及最新研究进展,力求与国际接轨,体现国内外肾脏病诊治的先进水平,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另一方面,本书编写中也同时强调实用性,顾及到我国各级医院肾脏病临床诊治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达到指导临床医生肾脏病诊治的作用。
希望能够通过本《指南》的普及和落实,提高我国肾脏病临床诊疗的规范化程度和诊治水平。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多方面征求了肾脏病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多次召开编委和编者会议,对书稿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由责任编者亲自修稿,共同定稿。
但由于肾脏病专业涉及病种较多,一些疾病目前在国际上缺少多中心、大样本、前瞻和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因此,本书编写更多地是汇集了专家们的诊疗经验和共识,难免存在不足,仅供同道参考。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凝集了全体编委和编者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和谐、协作和奉献的精神。
中华医学会主任委员肾脏病学分会2009 年8 月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编著者名单主编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常务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伏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学旺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余学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江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侯凡凡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梅长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编委(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国华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王莉主任医师四川省人民医院王汉民副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俭勤教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史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白光辉教授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邢昌赢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刘加林主任医师贵州省人民医院刘章锁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文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李荣山教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晓玫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海英主任医师西藏自治区第一人民医院吴华教授北京医院张玲教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张金黎主任医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张爱平教授济南军区总医院陈建主任医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陈孟华教授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苗里宁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林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赵久阳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郝丽教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胡昭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良宝教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袁伟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涂卫平教授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梦雅平教授内蒙古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龚智峰主任医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解汝娟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编者(以姓氏笔画排序)丁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梅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伟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毛海萍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伟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付平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必成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伏友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孙雪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文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李学旺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李荣山教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雪梅副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吴镝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何娅妮教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张宏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靖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江华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晓农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惠萍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林洪丽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季大玺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赵明辉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胡伟新教授南京军区总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黄锋先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梅长林教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谢院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责任编者(以姓氏笔画排序)丁小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力宁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健教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志红院士南京军区总医院李英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景红教授解放军第八十五医院余学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陈香美院士解放军总医院林珊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郑法雷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袁伟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顾勇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倪兆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黄颂敏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章友康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学术秘书蔡广研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谢院生教授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目录第一章急性肾炎综合征第二章急进性肾炎综合征第三章慢性肾炎综合征第四章肾病综合征第五章无症状血尿第六章无症状蛋白尿第七章微小病变肾病第八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第九章膜性肾病第十章IgA 肾病第十一章系膜增生性肾炎第十二章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第十三章膜增生性肾炎(附致密物沉积病)第十四章新月体性肾炎(附Goodpasture 综合征)第十五章狼疮性肾炎第十六章紫癜性肾炎第十七章系统性血管炎肾损害第十八章流行性出血热肾损害第十九章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附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第二十章HIV 相关性肾病第二十一章肝肾综合征(附肝硬变相关性肾损害)第二十二章血栓性微血管病第二十三章高血压肾损害第二十四章缺血性肾病第二十五章糖尿病肾病第二十六章肥胖相关性肾病第二十七章脂蛋白肾病第二十八章肾淀粉样变第二十九章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第三十章冷球蛋白血症肾损害第三十一章 Alport 综合征第三十二章薄基底膜肾病第三十三章Fabry 病第三十四章纤维样肾小球病第三十五章妊娠高血压肾损害第三十六章急性间质性肾炎第三十七章慢性间质性肾炎第三十八章马兜铃酸肾病第三十九章尿酸性肾病第四十章返流性肾病第四十一章梗阻性肾病第四十二章多囊肾病第四十三章肾小管性酸中毒第四十四章尿路感染第四十五章肾结核第四十六章尿路结石第四十七章急性肾衰竭第四十八章慢性肾衰竭(附慢性肾脏病)第四十九章肾移植的内科问题第五十章血液净化方式的选择及疗效评价第五十一章肾性贫血第五十二章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第五十三章慢性肾衰竭心血管并发症第五十四章水电解质紊乱第五十五章酸碱平衡失调第五十六章慢性肾衰竭的用药原则和给药方法第一章急性肾炎综合征【概述】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共同的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以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医院临床诊疗指南(常见病)
个南宁市邕宁区中和乡卫生院临床诊疗指南前言当前,医学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广大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给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和临床医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提高我院医疗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规范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势在必行,而《医疗事故处理条约》、《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又为《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赋予了新的内容。
《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写和面世旨在对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出具体要求,使临床诊断与治疗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使医务人员的临床诊疗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此举,将有利于提高我院广大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强对医疗卫生工作的管理;有利于为广大群众与患者提供同质化服务。
该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相关专业众多疾病的诊疗与技术操作规范,以科学性、权威性、指导性、可操作性为主旨,供我院各级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遵循。
为了高质量完成该书的编写,我院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2015年版的基础上,积极查阅国内相关疾病指南及规范,结合院、科工作实际,积极讨论,反复修改,力求使该书既能反映目前国内外医疗技术发展的水平,又能符合我院具体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由于编写时间有限,问题和不足在所难免,希望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广大临床医务人员对《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在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再版时修订,让该书籍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促进我院医疗工作的更快更好发展。
本《临床诊疗指南与技术操作规范(2016年版)》自2016年1月1日起执行,同时2015年版废止。
2015年12月目录一、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3)2、支气管哮喘 (12)3、呼吸衰竭 (18)4、肺炎 (26)(1)社区获得性肺炎 (34)(2)医院获得性肺炎 (39)5、心力衰竭 (44)(1)急性心力衰竭 (49)(2)慢性心力衰竭 (51)6、高血压病 (53)7、急性冠脉综合征 (57)8、稳定型心绞痛 (60)9、消化性溃疡穿孔 (68)10、上消化道出血 (79)11、急性胰腺炎 (44)12、肝硬化 (44)13、面神经炎 (44)14、坐骨神经痛 (44)15、脑梗死 (44)(1)脑血栓 (44)(2)脑栓塞 (44)二、骨科常见疾病 (44)16、颈椎病 (44)17、腰间盘突出症 (44)18、肩关节周围炎 (44)19、骨关节炎 (44)三、外科常见疾病 (44)20、急性阑尾炎 (44)21、急性肠梗阻 (44)22、急性酒精中毒 (44)23、多发伤 (44)24、颌面部软组织损伤 (4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临床诊疗指南
重要性意义
2.当代医药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在各 领域的广泛应用,临床诊疗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学习新 理论,掌握新技术,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是广大医务人员所面临的共同 任务,更是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整体水平的步,现代临床诊疗技术突飞猛进,《临床诊 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需要不断更新,根据等级评审要求, 《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需要每两年至少更新一次, 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临床诊疗指南》 《临Na床me技of术pr操es作ent规ati范on》培训
检验科
1.目的 2.意义 3.要求
目的
为了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规范诊疗行为和提高医疗质量。
重要性意义
1.《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 行为,可以提高医疗工作质量,可以保障医疗安全。
要求
1制订出符合我院实际情况的 《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2)内容力求明确、精简扼要和重点突出,符合科学性、 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3)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认真学习《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十堰市人民医院购书目录篇二:医院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
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2.各科室申报材料完善后15个工作日内,由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评审,并出具评审报告及建议。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内容提要本书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组织全国主要从事癫痫诊治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中医专家编写、审定的癫痫临床诊疗指南。
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了癫痫病的定义、分类、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癫痫持续状态及特殊癫痫人群的诊治策略、预后、伴随的社会心理问题及中国传统医学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原则等。
本书可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基层医师诊治癫痫时作为依据和参考。
序(1)(2)前言领导小组名单编辑委员会名单(按标准本)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学分册编写说明为了规范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癫痫诊疗中的行为,提高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同时兼顾到医疗保险对癫痫诊治的给付标准,2005年6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和卫生部有关司局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编写“癫痫诊疗指南”。
我们充分认识到指南的编写是一项极为严肃、重要的工作,在我国癫痫诊疗领域亦属首次。
因此,我们从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推选出30余位学识高、造诣深、有较高知名度的癫痫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老、中、青结合的编写委员会,根据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对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数个权威性的指南文本,结合我国临床实践的具体情况拟稿。
内容和文字经过数次集体审阅、讨论和修改,最后又请国内癫痫学界权威专家进行了审阅并定稿。
因此,本指南在学术水平、涵盖内容、权威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诸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鉴于此次参与编写的人员同时也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的专家成员,中华医学会所属该分会、学组同意与中国抗癫痫协会以“联合编写”的名义发布本指南。
经请示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中华医学会,认为本指南符合《临床诊疗指南》丛书的编写要求和标准,在按中华医学会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临床诊疗指南》丛书序列,作为“癫痫分册”出版。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3版)全文
肺癌的筛查
(4)个人肿瘤史:既往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可能携带异常基因突变,基因 突变可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对于肺癌基因筛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5)一二级亲属肺癌家族史:一级亲属被诊断为肺癌的个体患肺癌的风险 明显升高。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可能存在可遗传的肺癌易感位点。 (6)慢性肺部疾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和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 疾病患者肺癌发病率高于健康人群。支气管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及其在愈合 过程中的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可能发展成肺癌。
肺癌的筛查
(三)筛查频率(2A类推荐证据): ▪ 建议肺癌筛查的间隔时间为1年,不推荐间隔时间>2年的筛查模
式。年度筛查结果正常的,建议每1~2年继续筛查。 (四)筛查组织人员(1类推荐证据): ▪ 实施肺癌筛查的关键是必须有多学科专家共同协作的团队,推荐
进行肺癌筛查的医疗机构建立影像科、呼吸内科、胸外科、肿瘤 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
肺癌的筛查
3.多发结节的管理:
▪ 对于多发结节的随访频率应基于最大/最可疑的结节进行评估,且每个结节应独立进行评估, 除非病理学明确为转移。对于高度怀疑转移性病灶应考虑进行病理学活检。条件允许的情况 下可对多个病灶进行病理学评估。对于患者因多发结节导致治疗方案选择困难时,建议采用 多学科讨论方式确定治疗方案。
中华医学会肺 癌临床诊疗指 南(2023版)
前言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及世界各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 一。2022年中国的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中肺癌排名第1位,占18.06%,而肺癌 死亡人数占中国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3.9%,同样排名第1位。早期肺癌多无明显 症状,临床上多数患者出现症状就诊时已属晚期,晚期肺癌患者整体5年生存率在 20%左右。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定价:22元2009年2、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定价:118元2009年3、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定价:32元2009年4、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定价:70元2009年5、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定价:36元2009年6、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定价:24元2009年7、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8年8、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学分册定价:24元2008年9、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定价:40元2008年10、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8年11、临床诊疗指南-照顾护士学分册订价:54元2008年12、临床诊疗指南-免疫学分册定价:25元2008年13、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定价:31元2007年14、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定价:23元2007年15、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定价:20元2007年16、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定价:53元2012年17、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定价:19元2007年18、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7年19、临床诊疗指南-传抱病分册订价:27元2007年20、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定价:85元2007年21、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定价:39元2007年22、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订价:40元2007年23、临床诊疗指南-肉体病学分册订价:28元2007年24、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定价:45元2007年25、临床诊疗指南-骨质松散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定价:10元2007年26、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定价:26元2007年27、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分册定价:19元2007年28、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定价:30元2006年29、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订价:23元2006年30、临床诊疗指南-放射肿瘤学分册定价:16元2006年31、临床诊疗指南-精神病学分册定价:17元2006年32、临床诊疗指南-麻醉分册订价:14元2006年33、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定价:38元2005年34、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定价:77元2005年35、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分册订价:52元2005年36、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定价:19元2005年37、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外科学分册订价:24元2005年38、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定价:19元2005年定价:15元43、临床诊疗指南-整形外科学分册定价:32元2009年44、临床诊疗指南-辅助生殖技术与库分册订价:28元2009年45、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定价:67元2009年46、临床诊疗指南—激光学分册订价:24元39、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订价:45元2005年40、临床诊疗指南-结核病分册定价:17元2006年41、临床诊疗指南-打算生养分册订价:14元2005年42、临床诊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2010年47、临床诊疗指南-器官移植学分册2010年48、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2011年49、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营养学分册2012年定价:48元。
临床诊疗指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概述】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 CAP) 指在医院外环境中由于微生物入侵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在社区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因其他原因住院后发病者。
【临床表现】1.CAP 大多呈急性起病,但可以因病原体、宿主免疫状态和并发症、年龄等不同而有差异。
2.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大多伴有咳痰; 常有呼吸困难,胸痛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呼吸加快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咯血在CAP 并不少见。
免疫低下宿主肺炎的临床表现受免疫损害类型及其程度等因素影响,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者肺部炎症反应受抑,呼吸道症状很少或缺如。
3.全身症状绝大多数有发热和寒战,但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高热。
乏力很常见,其他常见症状有出汗、头痛、肌肉酸痛、厌食。
相对少见症状有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老人肺炎呼吸道症状少,而以精神不振、神志改变、活动能力下降和心血管方面改变为主。
4.体征常呈热性病容,重者有呼吸急促、发钳。
典型者胸部检查可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昕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可有湿啰音。
如果病变累及胸膜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出现胸腔积液则有相应体征。
注意胸部体征常随病变范围、实变程度、累及胸膜与否等情况而异。
心率通常加快,如并发中毒性心肌病变则可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心律失常和周围循环衰竭。
老年人心动过速比较常见。
军团菌病和动物源性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Q 热和鹦鹉热支原体肺炎时可有相对缓脉。
5.X 线征象影像学形态表现为肺部浸润性病变,呈云雾状、片状或斑片状,充分实变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分布可以是全叶的,亦可仅涉及段或亚段,或呈多叶段分布。
有时病变呈现细支气管腺泡渗出,以两下肺为主,称为支气管肺炎,多见于老年和伴随严重基础疾病如COPD 患者。
其他X 线表现尚可有间质性改变、粟粒或微结节改变、团块状改变、空洞形成等,但均少见。
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其X 线可以有不同表现。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编制说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目录一、任务来源 (1)二、工作组简况 (1)三、主要工作过程 (2)四、标准编制的原则 (5)五、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7)六、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0)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0)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附件1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11)附件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技术规范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5月3日专家论证会) (23)一、任务来源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结构,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计划,中医药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中医诊疗标准技术操作规范(任务编号:ZYYS-2008[0027]),资助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共性技术的研究。
通过3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的基础和条件,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及技术方法(任务编号:ZYYS-2011[0011]),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的撰写。
二、工作组简况(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协作单位: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程序和方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结构及最后的统审、定稿。
(二)工作组组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组由吕爱平为组长,多年从事中医标准化研究、管理工作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组由汪受传、赵霞、虞舜、陈争光、戴启刚、徐珊组成,东直门医院工作组由高颖为组长,参与过脑梗死指南编制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本书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与中华医学会委托中国抗癫痫协会,组织全国主要从事癫痫诊治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中医专家编写、审定的《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
全书共9章,分别介绍癫痫的定义、分类、诊断、药物治疗、外科治疗、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癫痫持续状态及特殊癫痫人群的诊治策略、预后、伴随的社会心理问题,以及中国传统医学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原则等。
本书可供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儿科、精神科及基层医师诊治癫痫时作为依据和参考。
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指南编写的背景第二节指南编写的目的和应用注意事项第二章癫痫的诊断第一节癫痫的定义第二节癫痫的分类第三节癫痫的诊断原则和方法第四节癫痫的鉴别诊断第五节癫痫的病因诊断第六节癫痫诊断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第三章癫痫的药物治疗第一节现状和总体评估第二节抗癫痫药物介绍第三节癫痫的药物治疗第四节循证依据和推荐等级第四章癫痫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开展癫痫外科治疗的条件要求与建议第二节癫痫外科的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第三节癫痫外科的术前综合评估第四节癫痫外科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相关问题第五节癫痫外科手术后的综合治疗与评估第五章脑电图的应用和结果判定第一节脑电图在癫痫领域中的应用第二节脑电图设备和技术的要求第三节脑电图的导联设置第四节脑电图描记程序第五节脑电图的分析第六节癫痫样放电与癫痫发作和癫痫综合征第七节脑电图判读标准第八节新生儿脑电图特征的描述第六章癫痫持续状态及特殊癫痫人群的诊治策略第一节癫痫持续状态第二节儿童癫痫的特点第三节女性与癫痫第四节老年人与癫痫第五节癫痫患者的认知障碍第六节癫痫患者的精神行为障碍第七章癫痫的预后第一节首次发作后再发的危险性第二节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第三节癫痫综合征的预后第八章癫痫伴随的社会心理问题第一节心理评估第二节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概述第三节癫痫患者的学习、就业建议第四节癫痫患者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导第五节癫痫患者的随访第六节癫痫患者的护理第九章中国传统医学对癫痫的认识和治疗原则附录一癫痫发作的分类方案(ILAE分类和名词委员会推荐,1981年)附录二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ILAE分类和名词委员会推荐,1989年) 附录三癫痫发作的类型和反射性发作的诱发剌激(ILAE-Engel,2001)附录四癫痫发作和癫痫诊断方案的建议(2001,Engel)附录五描述发作症状的术语(ILAE,2001)更多内容请参考:/book/html/?7630.html。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精选.doc
《临床诊疗指南(全套)》精选.doc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
然而一旦踏上了球场,你就必须集中注意力,独立面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并且承担一切后果。
也许,常常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刚刚还在为抓到一个小鸟球而欢呼雀跃,下一刻大风就把小白球吹跑了;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临床诊疗指南》1、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外科分册定价:22元2009年2、临床诊疗指南-病理学分册定价:118元2009年3、临床诊疗指南-放射学检查技术分册定价:32元2009年4、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定价:70元2009年5、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定价:36元2009年6、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定价:24元2009年7、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8年8、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学分册定价:24元2008年9、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定价:40元2008年10、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8年11、临床诊疗指南-护理学分册定价:54元2008年12、临床诊疗指南-免疫学分册定价:25元2008年13、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定价:31元2007年14、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定价:23元2007年15、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定价:20元2007年16、临床诊疗指南-核医学分册定价:53元2012年17、临床诊疗指南-血液学分册定价:19元2007年18、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定价:35元2007年19、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定价:27元2007年20、临床诊疗指南-创伤学分册定价:85元2007年21、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定价:39元2007年22、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定价:40元2007年23、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定价:28元2007年24、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定价:45元2007年25、临床诊疗指南-骨质疏松症和骨矿盐疾病分册定价:10元2007年26、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定价:26元2007年27、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分册定价:19元2007年28、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定价:30元2006年29、临床诊疗指南-泌尿外科分册定价:23元2006年有人形容高尔夫的18洞就好像人生,障碍重重,坎坷不断。
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
第一章院前急救 (10)第一节急救医学系统中急诊科的作用 (10)第二节生命体征评估 (14)第三节基础生命支持 (16)第四节人工气道及管理、氧疗 (19)第五节控制出血及休克处理 (22)第六节软组织伤害及包扎 (25)第七节肌肉损伤、脱臼及骨折处理 (27)第八节创伤处理 (30)第二章灾难医学 (32)第一节总论 (32)第二节各论 (68)第三章急诊症状 (107)第一节发热 (107)第二节头痛 (110)第三节胸痛 (112)第四节腹痛 (115)第五节呼吸困难 (117)第六节恶心和呕吐 (119)第七节腰痛 (121)第八节血尿 (123)第九节晕厥 (125)第十节眩晕 (127)第十一节惊厥 (130)第十二节昏迷 (132)第四章复苏 (135)第一节基础生命支持 (135)第二节高级生命支持 (138)第三节复苏后脏器功能支持 (140)第四节脑复苏 (142)第五章呼吸系统急危重病 (144)第一节咯血 (144)第二节支气管哮喘 (145)第三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48)第四节呼吸衰竭 (150)第五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152)第六节肺炎 (154)第七节肺栓塞 (157)第八节胸腔积液 (160)第九节自发性气胸 (164)第六章心血管系统急危重病 (166)第一节急性心力衰竭 (166)第二节慢性心力衰竭 (167)第三节急性冠脉综合征 (170)第四节致命性心律失常 (172)第五节高血压急症 (173)第六节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74)第七节心包积液与心包填塞 (175)第七章消化系统急危重病 (176)第一节急性出血性胃炎 (176)第二节消化性溃疡穿孔 (177)第三节肝性脑病 (179)第四节胆道感染 (181)第五节急性胰腺炎 (183)第六节急性腹膜炎 (186)第七节上消化道出血 (189)第八节下消化道出血 (192)第九节急性阑尾炎 (194)第十节急性肠梗阻 (196)第八章泌尿系统急危重病 (197)第一节阴囊肿痛 (197)第二节肾绞痛 (199)第三节急性尿漪留 (200)第四节尿路感染 (201)第五节急性肾衰竭 (203)第六节慢性肾衰竭 (205)第九章血液系统急危重病 (207)第一节急性出血性疾病 (207)第二节过敏性紫疲 (208)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10)第四节输血、输液反应 (212)第五节急性粒细胞减少症 (215)第六节急性溶血性贫血 (216)第十章肿瘤急危重病 (218)第一节癌性颅内高压 (218)第二节癌性胸腹水 (219)第三节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21)第十一章神经系统 (222)第一节脑梗死 (222)第二节脑出血 (225)第三节蛛网膜下腔出血 (226)第四节癫痛持续状态 (227)第五节周期性瘫痪 (229)第六节吉兰一巴雷综合征 (232)第七节急性感染中毒性脑病 (234)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235)第一节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235)第二节皮质醇增多症 (236)第三节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 (239)第四节勃液水肿性昏迷 (241)第五节低血糖危象 (243)第六节搪尿病酮症酸中毒 (244)第七节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247)第/又节痛风危象 (248)第十三章皮肤、五官急危重病 (250)第一节尊麻疹 (250)第二节重症药疹 (251)第三节急性丹毒 (252)第四节急性会厌炎 (253)第五节急性蜂窝织炎(下领及颈部) (254)第十四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255)第一节低渗性脱水 (255)第二节水中毒 (256)第三节低钠血症 (257)第四节高钠血症 (258)第五节低钾血症 (259)第六节高钾血症 (259)第七节代谢性酸中毒 (260)第八节代谢性碱中毒 (261)第九节呼吸性酸中毒 (262)第十节呼吸性碱中毒 (262)第十五章感染性疾病 (263)第一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263)第二节急性病毒性脑炎 (266)第三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68)第四节化脓性脑膜炎 (270)第五节结核性脑膜炎 (271)第六节重型病毒性肝炎 (273)第七节肾综合征出血热 (275)第八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76)第九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77)第十节破伤风 (280)第十一节细菌性痢疾 (280)第十二节狂犬病 (281)第十三节性传播性疾病 (282)第十四节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284)第十六章理化因素、意外伤害 (285)第一节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285)第三节亚硝酸盐中毒 (294)第四节百草枯中毒 (295)第五节急性酒精中毒 (297)第六节急性毒蘑菇中毒 (298)第七节急性镇静催眠药物中毒 (300)第八节抗抑郁药中毒 (301)第九节阿片类药物、毒品中毒 (303)第十节毒蛇咬伤 (304)第十一节鳌伤 (307)第十二节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309)第十三节淹溺 (310)第十四节电击伤 (311)第十五节中暑 (312)第十六节鱼胆中毒 (314)第十七节强酸中毒 (315)第十八节强碱中毒 (316)第十九节冻僵 (316)第二十节高原病 (317)第十七章休克 (318)第一节休克总论 (318)第二节心源性休克 (319)第三节感染性休克 (320)第四节过敏性休克 (321)第五节失血性休克 (322)第十八章创伤急救 (323)第一节多发伤 (323)第二节烧伤 (325)第三节颅脑损伤 (326)第四节颈部损伤 (340)第五节领面部损伤 (343)第六节胸部创伤 (345)第七节腹部创伤 (365)第八节泌尿生殖系统损伤 (373)第九节骨科创伤 (379)第十九章妇科急腹症 (414)第一节异位妊娠 (414)第二节黄体破裂 (416)第三节卵巢输卵管囊肿蒂扭转 (417)第四节卵巢囊肿破裂 (417)第五节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 (418)第六节子宫肌瘤红色变性 (418)第七节急性盆腔炎 (418)第二十章儿科急诊 (420)第一节小儿心力衰竭 (420)第二节小儿感染性休克 (423)第三节急性上呼吸道梗阻 (426)第四节脱水 (427)第五节新生儿窒息 (430)第六节小儿支气管哮喘 (432)第七节小儿支气管肺炎 (434)第八节小儿高热惊厥 (436)第九节小儿发热 (438)第十节小儿细菌性脑膜炎 (439)第十一节小儿感染性腹泻病 (441)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ISBN978一7一117一11969一61.临…汀.中…IH.①临床医学一指南②急诊一临床医学一指南IV.R4一62R459.7一62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ZOQg)第09性340号门户网:~·pmP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包虫病临床诊疗指南》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概述〕肝棘蚴球病(hepatic echinococcosis)又称肝包虫病(hepatic hydatidosis)是流行于世界畜牧业发达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
对人体构成危害的主要有两种包虫病类型,即由细粒棘球绦虫(亦称犬绦虫)虫卵感染所致肝囊性包虫病(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HCE)约占97%和由多房棘球绦虫(狐、狼绦虫)虫卵感染所致的肝泡性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约占3%。
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中东地区,中欧地区及北美阿拉斯加和日本北海道,中国西部属包虫病高发地区。
狗是犬绦虫的主要终末宿主,而羊、牛、马、人是中间宿主。
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虫卵随粪便排出。
人误食的虫卵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成六钩蚴脱壳而出,穿肠粘膜小静脉进入门静脉血流,首先在肝脏(约占75%)寄生,部分可随血流到肺脏(约占20%),通过肺循环进入体循环可播散至全身(腹腔、脾、肾、脑、骨、肌肉、眼眶等)寄生并发育成包虫,多脏器多发约占8%-10%。
包虫囊肿病理形态结构分为内囊和外囊,内囊为包虫的本体,其内层是较薄的生发层,可产生原头节和生发囊,外层是白色透明状多层角质层,状似粉皮样。
外囊则由于肝组织的免疫防御反应在内囊周围形成一层纤维包膜,病程久时外囊肥厚并常发生钙化。
〔临床表现〕可有流行病史或过敏反应病史,儿童及青年为好发年龄。
早期无明显症状,包虫增大产生压迫症候群:即上腹部胀满感,肝顶部巨大包虫使膈肌抬高,影响呼吸;肝门部包虫可压迫门静脉和胆道,引起梗阻性黄疸、脾肿大和腹水;肝左叶包虫压迫胃导致胀满不适。
主要并发症是包虫破裂和包虫感染。
各种外力所致包虫破裂最为常见,腹痛和腹部包块骤然缩小或消失,常伴有皮肤瘙痒,荨麻疹,腹膜炎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突发过敏性休克。
包虫破裂原头节随囊液播散种植形成多发性包虫病。
包虫囊破入肝内胆管可表现为类似胆石症征象;囊皮或子囊阻塞胆道可继发感染,表现为胆管炎的三联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严重者可演变为急性化脓梗阻性胆管炎。
包虫并发感染多因囊肿形成胆漏后继发细菌性感染,临床表现为肝脓肿,因纤维外囊较厚故中毒症状相对较轻。
肝顶部包虫感染可穿透膈肌破入肺内形成胆管—包虫囊—支气管瘘。
〔诊断要点〕1、包虫病的流行病学史或过敏反应史。
2、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可显示囊肿部位、大小和形态结构,囊肿的“双层壁”或周边“弧形钙化”是包虫囊肿的特征性影像。
X线亦能显示肝包虫囊肿外形和周边“弧形钙化”囊壁影,是肺包虫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此外,CT和MRI在包虫病的定位分型及大血管相互关系方面具有特殊的影像诊断价值。
3、免疫学检查:包虫病人的抗体检测是免疫学诊断的主要方法,常用方法有: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间接血凝法(IHA),点免疫法(Dot-ELISA),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法(Dot Immunogold Filtration Assay)等,目前趋向于使用包虫病组合抗原(含2-4种粗制和纯化抗原)以兼顾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0%以上,已完全替代已废止使用的Casoni 试验(包虫病囊液皮内试验)。
此外,夹心ELISA法检测人体循环抗原,补体结合试验等虽然诊断敏感性较低,但其诊断特异性和免疫随访仍具有一定价值。
〔鉴别诊断〕1、肝囊肿:囊壁较薄,无“双层壁”囊的特征,并可借助包虫病免疫试验加以区别。
2、细菌性肝脓肿:无包虫特异性影像,其脓肿坒相对较薄且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3、肝右叶包虫囊肿还应与右侧肾盂积水,胆囊积液相鉴别,除影像学特征外免疫检测是主要鉴别方法。
〔治疗原则〕手术摘除是包虫病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成为手术前后辅助治疗手段。
手术方法有: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包虫囊肿穿刺内囊摘除术,包虫囊肿内囊完整摘除术和肝部分切除术。
常用的抗包虫病药物有: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
B超引导下包虫囊肿经皮穿刺结合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多次手术已造成肝与腹壁粘连病例,不失为一种创伤小、操作简便的方法,目前国内外有数千例的大宗病例报道,其穿刺的过敏反应和休克以及囊液外溢导致包虫种植和播散不高于传统手术方法。
因而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包虫病诊断治疗纲要。
腹腔镜包虫囊肿穿刺内囊摘除术亦是临床初步探索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至今尚未解决囊液或囊内容物外溢的问题。
〔治疗方案〕1、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是避免囊液外溢和胆瘘的手术方法,应列为首选术式,但手术中外囊剥离具有一定难度,并受包虫囊肿的部位,大小和术后粘连的限制。
2、肝包虫囊肿穿刺内囊摘除术(约占70%),结合包虫头节杀虫剂局部应用,其特点是手术方法简单,创伤较小,已广泛推广应用,适用于绝大部分包虫囊肿,但存在囊内胆瘘感染需长期带管引流和术后包虫复发的弊端。
3、包虫内囊完整摘除术(约占10%),即轻柔的切开外囊,缓慢剪开扩大外囊切口,使内囊缓慢的由切口脱出。
4、肝部分切除术是包虫囊肿根治性手术方法,但要求一定的手术条件,手术创伤相对较大。
5、包虫囊肿破入肝内胆管需施胆总管引流及外囊残腔引流。
〔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概述肝泡性包虫,病因与临床表现与囊性包虫迥然不同,其预后较囊性包虫病差,好发年龄为青壮年。
因该类型的病灶是由众多的小囊泡呈外生浸润性生长具有直接侵犯肝组织,并可向肺、脑转移,故亦有“虫癌”之称。
诊断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待病灶增大,始出现右上腹包块伴胀痛不适,纳差消瘦,晚期出现梗阻性黄疸及门静脉高压症状。
流行病学接触史(狐、狼或犬)。
影像学检查(B 超、CT、MRI和X-ray)可显示肝脏占位性病灶,并以“坏死液化腔伴散在钙化灶和病灶周围贫血区”为影像学特征。
好发在肝右叶,以巨块型多见,亦有多发结节型占据全肝,罕见肺、脑转移病例。
所有囊性包虫病免疫检测方法均适用于泡性包虫病的免疫诊断,其中以Em2特异性诊断抗原ELISA法或金标渗滤法为常用诊断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大于90%。
治疗肝部分切除是根治性手术方法,但就诊患者多属晚期已失去根治时限,只能实施病灶姑息性不规则肝切除;肝移植则是该病终末期尤其伴布一恰氏综合症的唯一手段;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药物治疗是病灶姑息性肝切除或丧失手术机会或肝移植后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
B超引导下病灶周围多点无水酒精注射结合药物治疗亦不失为一种补充治疗手段。
《肝包虫病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肝棘球蚴病(肝包虫病)一、肝包虫囊肿外囊完整剥除术[适应症]原发性包虫囊肿部分突出肝表面者。
[禁忌症]1、原位复发性包虫与周围粘连紧密,难以剥离者;2、包虫囊肿紧贴肝门和主要血管胆管,而且分离困难者;3、包虫并发破裂、感染或胆瘘;4、“壳状钙化”包虫囊肿。
[操作方法及步骤]1、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2、切口:根据包虫所在部位的不同,取腹正中切口,右上腹直肌或右肋缘斜切口。
3、游离:充分暴露包虫囊肿。
4、剥除:在肝包虫外囊与肝实质交界处切开肝被膜,找出外囊与外膜之间的潜在间隙,逐渐将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
在剥离过程中仔细辨认肝包虫外囊与外膜以及被外囊压迫的肝内各管道,将外膜及各管道完整保留在肝实质一侧,避免损伤。
5、创面止血:剥离完成后用电凝将渗血点凝固止血,不必缝合创面。
6、引流:创面附近置管外引流。
[注意事项]1、术前应常规行B超、CT或MRI检查,确认包虫的位置与重要血管和胆道的关系。
2、充分暴露包虫囊肿部位,便于手术操作,要求动作轻柔。
3、外囊剥离过程中,恰当地把握解剖层次是技术的关键,既要尽可能保持外膜的完整性以减少术中出血,又要避免切破包虫外囊。
一旦发现外囊有小的破口,可在负压吸引下先行缝合,如破口较大且有内囊破裂囊液外溢时,应改行内囊摘除后再行外囊剥除。
4、靠近肝门剥离外囊壁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主要胆管或血管,粘连较紧时不要强行分离,若解剖关系不清时应改行内囊摘除,再行外囊剥除。
5、检查剥离面,有无胆漏,如见胆漏给于结扎修补。
二、肝包虫穿刺内囊摘除术〔适应症〕1、肝脏各种类型的囊性包虫病;2、手术后复发的囊性包虫病;3、已破裂或感染的囊性包虫病。
〔禁忌症〕全身情况不能耐受麻醉和手术的包虫病患者。
〔操作方法及步骤〕1、麻醉硬麻外或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位。
3、切口根据肝包虫囊肿部位可取正中切口、右腹直切口、右肋缘下斜切口。
4、显露进腹腔后经探查确定包虫部位和数量后,充分显露病灶在直视下完成手术,必要时可适当游离肝脏。
5、保护用大纱布垫隔离囊肿与腹腔及用纱布条保护穿刺周围肝脏,以防手术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囊液和原头节外溢。
6、穿刺吸引负压吸引条件下,在囊肿距肝脏最浅表部位穿刺,即可见清亮或黄色液体,迅速吸出包虫囊液,用Alice钳在穿刺部位提起外囊壁。
7、囊肿处理在两钳中间切开外囊壁,插入套管吸引头吸尽囊液,可见塌陷的内囊或子囊,注满20%高渗盐水,浸泡10分钟,其间可用卵园钳夹纱布块仔细擦拭外囊壁,以杀灭其皱壁间残存的原头节,吸出包虫残腔内的液体,夹出内囊及子囊,再用酒精纱块反复擦拭囊壁。
可适度剪去外囊壁以缩小残腔,缝合关闭外囊腔,对较小的残腔无胆汁漏可做开放处理。
8、残腔引流对无胆汁漏的外囊残腔缝合闭锁后,可不置管引流;对有胆汁漏的囊壁应缝闭瘘口并放置橡皮管外引流;对严重感染,应放置引流管。
各种内引流或大网膜填塞等消除残腔方式经长期临床实践表明效果不理想,并可能会引发相应并发症,目前已废止采用。
〔注意事项〕1、切口部位和长度要以充分显露囊肿为原则。
2、手术中抗过敏药物预防性使用氢化可的松(100mg)和准备抢救过敏休克,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的严重事件。
3、预防囊液外溢和原头节播散措施:①用浸有高渗盐水纱布包绕囊肿,做仔细的手术野保护;②在负压吸引下行囊肿穿刺,钳夹提起囊壁后再切开外囊,并用套管吸引器头迅速吸尽残腔囊液。
4、局部杀虫剂应用:①种类选择,杀灭原头节用15%-20%的高渗盐水或75%-95%乙醇溶液(双氧水或4%-10%甲醛溶液因杀原头节作用不完全或局部刺激较大导致硬化性胆管炎而废止采用)。
②囊腔内注入局部杀虫剂必须保留10分钟,方能达到有效杀死原头节目的。
③若使用乙醇溶液(酒精),应避免使用电刀,引起燃烧。
5、引流管应用:手术中吸出黄色液体时应检查外囊壁瘘口胆管,可用纱布仔细擦拭确认胆漏部位和瘘口大小。
若明显胆漏需缝合并置管引流;若合并严重感染者可置“双管对口引流”以缩短外引流时间;术后一周,若无胆汁样液,可尽早拔管以免逆行感染;严重感染的残腔,术中反复清洗并置外引流管则需延长引流时间,拔管指证应该是引流物尚清亮而且引流量每天应少于10ml。
6、建议:手术前3天和手术后一个月服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抗包虫药物利于预防包虫术后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