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郭锡良句子翻译重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eaa7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8.png)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复习要点
一、古代汉语的历史概述
1.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
2.古代汉语主要的历史阶段: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等
3.古代汉语的影响因素:民族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文化交流等
二、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
1.古代汉语的音系构成:音节、声母、韵母等
2.音韵变化规律: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
3.古代汉语的音变规律:声母变化、韵母变化等
三、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1.句子结构:主谓宾、主谓补、主谓状等
2.词类和词序: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3.时态和语气的表达方式: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四、古代汉语的词汇与用法
1.古汉字的部首和偏旁的意义与用法
2.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引申义、转义、借义等
3.古代汉语的规范用法:谦辞、礼貌用语、官方文书用语等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特点与修辞手法
1.古代汉语文学体裁的鉴赏与分析:诗、词、赋等
2.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比喻、夸张、对仗等
3.古代汉语的名句解析和背诵:《论语》、《红楼梦》等
六、古代汉语的阅读与翻译
1.古代汉语的阅读理解:古代文献、古籍、诗词等
2.古代汉语的翻译技巧与方法:考虑历史背景、文化差异等
七、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多读多背:阅读古代文献和经典著作,背诵经典名句
2.多写多练:模仿古代文体写作,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
3.多交流多讨论:与他人交流古代汉语学习心得,参加学习小组
以上是古代汉语郭锡良版本的复习要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与掌握,可以对古代汉语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并且提高自己的古代汉语水平。
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
![古代汉语笔记(郭锡良版)](https://img.taocdn.com/s3/m/fcd60c3e50e2524de4187ea8.png)
词类的活用〔一〕定义: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根本功能。
〔二〕分类1、使动用法〔1〕定义: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实质是以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了递系〔兼语句〕结构的内容。
格式:主语+使+宾语+名、动、形例:齐使田忌将而往。
?史记·孙膑?〔注:“使田忌将〞是递系结构。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膑?〔注:“将孙膑〞是使动用法。
〕〔2〕分类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A名词用作动词,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注:使死生〕而肉.骨也。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B作使动的名词后面也可省略宾语。
例: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节士?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所以用使动。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十三年?(注:使郑亡)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鸿门宴?(注:使之活)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起义?(注:使尉忿恚)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
柳宗元?封建论?(注:使之痛)△①使之活、使之痛、使尉忿恚,是递系结构。
②“活“可以扩展为动补结构“救活〞。
③古代汉语里,递系结构和动补结构比拟少见。
B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时,后面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例:养备而动时,那么天不能病.。
……养略而动罕,那么天不能使之全。
?荀子·天论?(注:不能病→不能使之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注:烧而走→烧而走之)C古代汉语里及物动词用作使动的情况比拟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带宾语,在形式上和使动用法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例: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郭锡良古代汉语
![郭锡良古代汉语](https://img.taocdn.com/s3/m/fcc52cf40242a8956bece4f0.png)
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①菜: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
”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
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
”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
到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
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碗一碗的端上来。
”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等。
“菜”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古义今义义素一蔬菜蔬菜义素二肉蛋奶等副食②睡:古义指打盹。
《说文·目部》:“坐寐也。
”《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苏轼《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
”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
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
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古义今义义素一打盹打盹义素二其它睡觉方式③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
《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为食,行道曰粮。
”后来泛指各种粮食。
《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
”《后汉书·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
”这两处的“粮”均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cbaf1179b89680202d82516.png)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考研复习要点古代汉语复习要点(郭锡良版)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分卷,依( )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 ),收字( )个,全书分( )卷,按( )排列。
6.《词诠》作者是( ),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5bc730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b.png)
1Aaronsun0468淘宝汉语言资料屋独家出售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说明:按照该提纲复习,基本通论知识点与词句部分可以熟练掌握,内部资料,请勿外传此版本教材是商务出版社的三册套教材,与现在的两册套教材可以通用,页数稍有出入,请使用者自行注意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臵、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824351f0066f5335b812128.png)
古代汉语郭锡良教材主要文选重点字词解释1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3(少)益耆食。
4老臣贱(息)舒祺。
5没死以(闻)。
6(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7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8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9非(弗)思也。
10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1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12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3恣君之(所)使之。
14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15(惊)姜氏16今京不(度)17无(生)民心18夫人将(启)之19(隧)而相见20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
21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子岂(识)之?然子(病)矣。
22不(介)马而驰之。
23从左右,皆(肘)之。
24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25以(劝)事君者。
26若(望)仆不相(师)。
27适足以见笑而自(点)耳。
28故祸莫(憯)于欲利。
29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
30(显)岩穴之士。
31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余欢32随而(媒孽)其短。
33(倡优)蓄之。
34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35则仆偿前辱之(责)。
36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37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38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9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40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4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4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43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4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45无(以),则王乎?4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47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48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49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50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译文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a8b62be2bd960590c6774e.png)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第一单元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
郭仲产云:“按地理志,巫山在县西南,而今县东有巫山,将郡县居治无恒故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
此山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晋太元二年又崩。
当崩之日,水逆流百余里,涌起数十丈。
今滩上有石,或圆如箪,或方似笥,若此者甚众,皆崩崖所陨,致怒湍流,故谓之新崩滩。
其颓岩所余,比之诸岭,尚为竦桀。
【译文】长江继续向东流,经过巫峡。
巫峡是杜宇王时派人凿开用来通江水的。
郭仲产说:“按照《汉书·地理志》,巫山在巫山县城西南,可是现在巫山在巫山县城的东边,这大概是郡县政府所在地不固定的缘故吧!”长江经过巫峡,往东流去,经过新崩滩。
这山在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崩塌过一次,晋太元二年又崩塌过一次。
崩塌的时候,水倒流一百多里,掀起几十丈高的浪头。
现在滩上的石头,有些圆的象箪,有些方的象笥,象这样一类的多得很,都是崩塌的山崖上滚落下来的,使得湍急的江水更是汹涌,所以叫它做新崩滩。
那崩塌的山崖剩下的部分,比起其他各个山岭,还算是高耸突出的。
其下十余里,有大巫山,非惟三峡所无,乃当抗峰岷峨,偕岭衡疑;其翼附群山,并概青云,更就霄汉辨其优劣耳!神孟凃所处。
《山海经》曰:“夏后启之臣孟凃,是司神于巴,巴人讼于孟凃之所,其衣有血者执之,是请生,居山上,在丹山西。
”郭景纯云:“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译文】新崩滩下去十多里,有大巫山,它的高不只是三峡所没有,而且可以跟岷山、峨眉山争高低,同衡山、九疑山相并列;它遮护统领周围的各个山峰,高与云平,还要到霄汉去衡量它们的高低啊!神入孟凃就居住在这大巫山上。
《山海经》记载:“夏朝君主启的臣子孟凃,这人在巴地主管神灵之事。
巴地的人到孟凃那里诉讼,孟凃把那衣服上有血的人抓起来了,被抓的人请求饶命,孟凃赦免了他,让他居住在这丹山的西边。
”郭景纯给《山海经》作注说:“丹山在丹阳,属巴地。
”丹山西就是巫山。
郭锡良 古代汉语 古文翻译一
![郭锡良 古代汉语 古文翻译一](https://img.taocdn.com/s3/m/724acdd6b14e852458fb579e.png)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就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感叹惊讶。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要对外界的人说啊!”
2、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了,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去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了,夸父又向北去喝大湖里的水。他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丢弃的手杖,顿时化为一片桃林。
3、女娲补天
远古之时,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坍塌了,大地开裂;天不能普遍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势蔓延而不能熄灭,水势浩大而不能停止; 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禽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 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原,用芦灰来堵塞洪水。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复了平静;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来。天圆地方众所周知,但为何是背地而不是背天呢?
古代汉语下(郭锡良)
![古代汉语下(郭锡良)](https://img.taocdn.com/s3/m/bf2d36f626fff705cc170a33.png)
孔子曰:“求!君子疾(讨厌)夫舍(回避)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借口)。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倾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使之来)之,则安(使之安)之。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借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安定,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今由与求也相(辅佐)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zhuan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用文治教化招致;国家支离破碎,却不能保全;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
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宫廷内部啊。
”谋攻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说:大凡指导战争的法则,使敌国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差一些;使敌人全军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军就差一些;使敌人全旅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旅就差一些;使敌人的百人之卒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百人之卒的兵力就差一些;使敌人一个伍全部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一个伍就差一些。
因此百战百胜,并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不战而使敌人降服,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克制)其忿而蚁附(像蚂蚁一样)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攻下)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https://img.taocdn.com/s3/m/7c15f22e770bf78a64295402.png)
郭锡良主编《古代汉语》文选部分注释商补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商务印书馆1999年修订本)是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
然而金无足赤,该书依旧存在一些不妥之处。
其文选部分注释中的“属引”“乃自强步”“盛气而揖之”“絺”“劝”尚存疑问,本文对其中解释存有未尽之处予以辨析。
标签:郭锡良古代汉语注释郭锡良等主编的《古代汉语》(以下简称“郭注”),是目前高校文科专业普遍使用的教材,具有广泛的影响。
然而金无足赤,郭注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妥之处。
笔者就其中一些问题提出个人意见,以就教于方家。
文中括号所标页码均出自郭注。
一、属引《水经注·巫山巫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郭注:“常常有山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呼叫,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歌曲非常凄凉特别。
属引:‘属音引调’的意思。
古时指人的歌唱,在此形容猿啸,是一种拟人写法。
”(20页)此处注释欠妥。
郭注增添了“音、调”二字,用“属音引调”偷换“属引”概念,并借拟人一说来迁就,而后得申其说为“叫声像一种悠长的歌曲”。
这样迂曲的解释,正是犯了古人所说的“增字为训”的错误。
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三一《通说下》“增字解经”条:“失其本训而强为之说,则阢陧不安。
乃于文字之间增字以足之,多方迁就而后得申其说,此强经以就我,而究非经之本义。
”从语源来看,《仪礼·既夕礼》中已出现了“属引”一词。
卷三十八“属引”下郑玄注:“属,犹着也;引,所以引柩车。
”指“用绳索拴在车前横木拉着前行”,即“牵引”,进而又引申为“接连不断”义。
上揭《巫山巫峡》中的“属引”一词,郭在贻《训诂学》认为北京大学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注释“谓猿声接连不断”,这个注解平实允当。
在词义上,“属”有“连属”义,“引”有“延长”义,翻译成“接连不断,无懈可击”。
从结构上看,“属引”是形容词性谓语动词,与“凄异”能组成联合结构。
语法上,“属引凄异”前省略了主语“长啸声”,将“属引”翻译成接连不断,可与之后的“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相呼应。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348e431eb91a37f1115ca3.png)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文选译文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文选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bf1b7a1e964bcf84b9d57b58.png)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散文、辞赋部分)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遗弃了他的手杖,化成桃林。
蝜蝂传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
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
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象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
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38d2ee998fcc22bcd10d1b.png)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古代汉语郭锡良句子翻译重点
![古代汉语郭锡良句子翻译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470d59f680203d8ce2f24a8.png)
古代汉语下册翻译三十题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2、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万物兴起不去干预,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靠它达到什么目的,功成而不自己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失去功。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4、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伯夷以辞让君王之位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这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以为河水广大一样吗?)5、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6、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
所以君子远离厨房。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要点
![郭锡良版古代汉语下册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523896bddccda38376baf09.png)
一、《子路曾皙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曲阜人,它是我国古代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
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
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论语》(论本义编辑)的最后成书约在战国初年,他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订的。
注释:2.一日:虚指一两天的意思。
日名词作状语。
3.尔:你们4.乎:介词,表比较5毋吾以也:宾语前置,不用我。
吾:作“以”的宾语,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以:动词,用。
翻译: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些,(人家)不用我了。
(二)不吾知也:宾语前置,不知吾也。
否定代词作宾语。
(三)何以哉:介词宾语前置,“以何”:怎么办。
(四)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注释:1.焉:这里作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2.如:或者3.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如不是按规定的时间去朝见叫做“会”,与众诸侯一起去朝见叫做“同”,后来两君相见也叫做“会”。
4.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穿礼服,名词作动词。
5.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6.愿:愿意;。
7.焉:兼词,于是,在这些场合里翻译:"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注释:1.莫:(mù)暮的本字,古今字。
莫春:晚春。
2.既:副词,已经。
3.成:稳定,指春服已经穿得住。
4.冠:古时男子二十岁为成年,束发加冠;5.浴乎沂:浴:洗澡;乎:介词,在,于;6.风乎舞雩:风:名词作动词,乘凉,吹风。
(介宾短语做补语)7.咏而归:而:连词,表并列。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9b3fb9c998fcc22bdd10d02.png)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第一册(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第二册(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五)同义词辨析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句读
![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句读](https://img.taocdn.com/s3/m/d50b810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4.png)
郭锡良古代汉语文选句读一、《红楼梦》1. "人有各样命运,也有各样痛苦,这是无法改变的。
"2. "夜幕降临,寂静的大地上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行走。
"3. "梦里的人和事仿佛真实,却又无法触摸。
"4. "红尘中的繁华只是过眼云烟,真正珍贵的是内心的安宁。
"5. "红楼梦中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悲欢离合,让人心生感慨。
"二、《论语》1.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巧言令色,鲜矣仁。
"5.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三、《庄子》1.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顺其自然,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2. "人生如梦,追求名利只是虚幻的幻象。
"3. "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的无知,不断追求真理。
"4. "天地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哪一个是独立存在的。
"5. "心静如水,方能体悟世间的真谛。
"四、《史记》1.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使人明理,读史使人明心,读史使人明志。
"2. "古人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3. "君子不器,人亦不器。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 "忧戚之中,无怨尤之心。
"五、《诗经》1.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2.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下册翻译三十题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2、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万物兴起不去干预,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靠它达到什么目的,功成而不自己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失去功。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4、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伯夷以辞让君王之位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这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以为河水广大一样吗?)5、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事。
(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6、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
所以君子远离厨房。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
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
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9、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地不怕麻烦呢?)10、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后稷教导百姓耕种收割,种植庄稼,庄稼成熟了,百姓得以生存繁殖。
)11、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如果顺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同,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
即使让身高五尺的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
)12、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所以说: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
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 13、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因此圣人不要求效法古代,不取法所谓永久适用的制度,而应研究当前的社会情况,并根据它制定符合实际的措施。
)14、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古时男子不须耕种,野生的果实就足够食用;妇女不须纺织,禽兽的毛皮就足够穿着。
)15、轻辞天子,非高也,势薄也;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古人轻易辞掉天子,不是品德高尚,是因为权势微薄;今人看重并争取做官和依附权势,不是品格卑下,是因为权势太重。
)16、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上古时在道德上争胜,中世时在智谋上角逐,现在便在军事实力上竞争了。
)17、共工之战,铁铦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是干戚用于古,不用于今也。
(在共工战斗的时候,兵器短的被敌人刺到,铠甲不坚固的伤到自己的身体,这说明持盾牌大斧跳舞来降服敌人的办法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
)18、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
故罚薄不为慈,诛严不为戾,称俗而行也。
(所以圣人要研究财物多少、考虑权势大小来制定他的政策。
所以说古代刑罚轻不算仁慈,现在责罚严也不算残暴,要适应社会习俗而行事。
)19、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20、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这应责备谁呢?)21、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我恐怕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宫廷内部啊。
)2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地方要乘坐它;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地方去陈列它。
使得百姓回到结绳记事这种原始的怡然的生活状态)23、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到郊外去旅行的人只要带三顿饭,吃完三顿饭就回家,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外去旅行的人,头天晚上就要舂米做好干粮;到千里外去旅行的人,要用三个月积聚干粮。
)24、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门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
)25、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宣王)说:“要有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 (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天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
”)26、曰:“是心足以王矣。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了。
老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吝啬。
我确实知道您是出于一种不忍的同情心。
”)27、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
)28、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作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2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呢?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各种色彩不够看呢?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呢?)30、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
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三十题:1、隶变:指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字型变圆形为方形,线条变弧线为直线,笔画变繁杂为简省。
隶变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是汉字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
2、异体字:异体字,又称又体、或体,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较普遍。
3、古今字:古今字是由于古汉语中多义词的某个义项在词义系统发展过程中,逐渐从原词的引申义列中分化独立而形成新词,或上古同音借用形成的同形词在汉语发展中分化出新词,在书面上为这些新词另造新字的现象。
记录原来词义的字就是古字,记录分化后形成的新词的字就是今字。
4、六书: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普遍采取的是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六书说是最早的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
5、《尔雅》:《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
“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6、《说文解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并在《说文解字叙》里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所谓“六书”学说。
全书共收录汉字9353个。
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7、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但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是与词形相应的能有文献资料证明的词的最古意义。
8、引申义: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9、偏义复词: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10、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11、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2、并提:所谓“并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
并提是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
13、互文:互文,亦称“互文见义”、“参互”,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用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的方法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14、笺:笺指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
15、疏:由于时代的变迁,前人的注解已经不再容易理解,出现了一种新的注解,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成为“疏”,也叫“正义”。
16、互训:两个字互相训释,即用甲解释乙,又用乙解释甲的训诂方式。
17、右文说:文字学上一种认为形声字声符有表义作用,并从声符探求字义的学说。
又因为形声字的声符大都在字的右边,因而被称为右文说。
17、十三经注疏:南宋年间,理学大家汇集唐宋之前最具权威性的“十三经”注、疏的合刊本,形成一整套经书及其注文,称为《十三经注疏》,即《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
18、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19、脱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20、反切:古汉语注音方法,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