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精选文档】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0d9fdeedcc7931b764ce15e7.png)
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1、输血科(血库)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血液入库、储存、出库、配型,对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业务素质,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开展工作,保证本院的用血安全.3、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份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的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4、临床需要输血、配血,应由经治医师提交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的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需要保存期短的血液或其他血液成分(洗涤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等),应提前三天通知输血科(血库),抢救用血立即定型和配血并保持联系。
(急诊输血除外)5、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完成后,仔细填写交叉配血报告单并详细核对结果,保留标本7天以上。
6、临床采血时应该详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严防采错血标本;标本送检中应严防损坏或污染。
7、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并做到科学、合理用血和成分输血.病人如有输血反应.应立即分析原因;对疑难血型定型及交叉配血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复查、处理.8、输血科(血库)应定期用紫外线消毒,严防输血感染.9、做好对受血者输血前如乙肝、丙肝、梅毒和HIV等必检项目的检测。
10、做好各项室内质控工作,维护血库冰箱良好运行状态,确保血液的质量。
1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认真核对验收。
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供血者姓名或条型码编号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日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等。
12、按A、B、O、AB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13、认真做好血液出入库、核对、领发的登记,有关资料需保存十年.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1、上班严肃认真,思想集中,不高声谈笑,不脱岗,不窜岗,仪表端正,挂牌服务,室内整洁,秩序优良。
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接收核对登记制度
![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接收核对登记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598dc2528ea81c759f57809.png)
输血前病人血液标本采集、送检、接收核对登记制度
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二、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三、要十分重视输血前送检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验收、保存、检测,避免错采、错收、污染、丢失。
四、接收标本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输血单和血样管、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临床诊断、输血史、妊娠史、申请全血或血液成分的品种、数量、预定输血日期、输血前必检测的结果、医生签字、血样管上必须贴有标签,记录受血者姓名、科别、床号、住院号。
合格后由输血科签字接收。
不合格申请单和标本需退回重送。
五、在核对输血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填写的输血申请单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并及时做好标本登记。
六、急诊输血标本要开绿灯,及时配血、核对、出报告。
七、检测后的各种标本,受血者和献血员配血标本需放冰箱保存一周,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和处理流程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和处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2706bc0d1f34693dbef3e0d.png)
输血管理安全制度、操作及处理流程(一)输血安全制度1. 接到输血医嘱后,两名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2. 由医院专门人员将血标本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
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 接到输血科通知可以取血后,有医务人员携带专用容器到输血科取血,执行《输血核对核查制度》中发血环节。
4. 血液取回到病房后,经两名医护人员进行再次查对。
5. 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持受血者病历、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共同核对:①血型检验报告单上的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②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交叉配血结果;③血袋采血日期、有效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封口是否严密,有无破损;④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受、供血者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
核对无误后,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
6. 输血时,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再次对上述项目进行核对,同时让病人自诉姓名及血型(包括Rh因子),有疑问时应再次查对。
核对无误后,开始输注。
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7. 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用盐水。
不得自行储血。
不得长时间放在温室中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
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能退回,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血液离开冰箱超过30分钟,由迹象表明血袋已被打开或有任何现象应当报废。
8.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连续输血时,输血器12小时更换一次。
9.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重新核对病历、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3)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输血科值班人员。
输血血标本的运送及交接制度
![输血血标本的运送及交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05bc2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f.png)
输血血标本的运送及交接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确保输血血液的安全、准确运送至患者手中,规范输血血标本的运送及交接流程,提高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二、职责和权限:1.送标本的责任人员:根据医嘱信息准备血标本并将其送至输血科;2.接收标本的责任人员:签收血标本并将其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3.输血操作责任人员:根据医嘱信息进行正确的输血操作;4.监测输血过程的责任人员:负责在输血过程中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输血反应。
三、运送及交接流程:1.送标本的流程:(1)责任人员收到医嘱后,核实患者信息并准备相应的血标本;(2)将被准备好的血标本放置于标本袋中,并确保标本袋密封完好;(3)将患者信息、标本种类和数量写在标本袋上,并在标本袋上签上姓名和日期;(4)将血标本交给输血科的责任人员。
2.接收标本的流程:(1)输血科责任人员接收到血标本后,核对患者信息并签收;(2)确保血标本袋密封完好,并查看标本袋上的患者信息与送标本的责任人员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3)将血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3.输血操作的流程:(1)实施输血操作前,核对患者信息并与输血科的标本信息核对;(2)根据医嘱要求和输血血液种类准备相应的输血器具;(4)实施输血操作,根据要求设定合适的输血速度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4.监测输血过程的流程:(1)监护责任人员根据医嘱和输血科提供的患者信息核对患者的身份、输血速度和输血血液种类;(2)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3)随时记录并报告任何异常病情变化或可能的输血反应;(4)在输血结束后进行输血结束记录和评估。
四、注意事项:1.运送过程中,血标本袋应放置在专用运输袋中,并妥善固定以防止破损;2.血袋在输血前应进行二次核对,确保患者信息和输血血液种类准确无误;3.输血操作人员应熟悉输血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做到娴熟操作,提高输血操作的安全性;5.输血操作和监测期间,如有异常情况发生,应立即报告相关责任人员并采取相应措施。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d6bf5ee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4.png)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一、背景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是确保输血准确、快速、安全的重要措施。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是指对输血科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检验、鉴定等过程进行规范管理的制度。
二、目的1. 确保输血科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符合规范,准确无误。
2. 避免输血科标本在采集、保存、运输过程中出现污染或失误,导致输血过程不安全。
3. 提高输血科标本管理的效率,节省时间和成本。
4. 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减少输血相关的风险和合并症。
三、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输血科所有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技术人员等,涉及到输血科标本采集、处理、运输、检验、鉴定等所有环节。
四、流程1. 输血科标本采集1.1 标本采集前,医务人员应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认真核对,并确保处于最佳状态。
1.2 采集标本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信息,包括病史、用药情况等。
1.3 采集标本应选择适当的位置和方法,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进行,避免感染和出血等风险。
1.4 采集完成后,及时做好标本标签,确保标本信息的准确性。
1.5 采集好的标本应及时送至相关部门,确保标本的新鲜度和准确性。
2. 输血科标本保存2.1 输血科标本室应根据标本性质和需求进行分类和保存,保持整齐、清洁和无污染。
2.2 标本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潮湿等环境,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质量。
2.3 标本保存期限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超过有效期的标本应及时处理。
3. 输血科标本运输3.1 标本运输时,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和工具,确保标本安全无损。
3.2 标本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晃动和碰撞,防止标本污染或破坏。
3.3 标本送达目的地后,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标本及时处理。
4. 输血科标本检验4.1 标本检验前,应对仪器和实验物品进行核对和准备工作,确保准确无误。
4.2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避免操作失误和污染。
4.3 检验结果应及时录入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3c455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b.png)
输血科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输血科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输血科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条输血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四条输血科实行主任负责制,由主任全面负责输血科的工作。
第五条输血科应当设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输血科质量管理工作。
第六条输血科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对输血科人员进行培训、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三章血液管理第七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入库、储存、发放管理制度,确保血液质量。
第八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报废管理制度,对不合格血液进行报废处理。
第九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追踪管理制度,对血液来源、流向进行追踪管理。
第十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血液信息管理制度,对血液信息进行登记、保管。
第四章输血管理第十一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申请管理制度,对输血申请进行审核。
第十二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前检查管理制度,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查。
第十三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记录管理制度,对输血过程进行记录。
第十四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输血后监测管理制度,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后监测。
第五章质量控制第十五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质量控制制度,对输血科各项工作进行质量控制。
第十六条输血科应当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对质量控制结果进行分析、改进。
第十七条输血科应当建立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对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第六章培训与教育第十八条输血科应当定期对输血科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
第十九条输血科应当对输血科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第七章监督与检查第二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输血科的监督、检查,确保输血科各项管理制度得到落实。
第二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输血科进行评审,对输血科工作进行评价、改进。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14becd7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0.png)
2024年输血科血液管理规章制度一、血源由市中心血站统一提供,血袋包装、运输、储存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
到血站取血时要写清楚取血联系单,以免取错血。
库血不够急诊取血时,电话通知血站时要详细说明血型及血量,送血的出租车费先由当班人员垫付,并在发票上签名(须有第二人核对签字)后交科主任到医院报回。
二、建立血液进出库核对登记及血库冰箱温度、室内卫生、消毒登记记录并做好统计工作。
合理储血(最佳库存量为周用血量的____%),科学管理,杜绝浪费、滥用。
三、输血申请单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连同病人血标本、会诊谈话记录、用血审核单提前一天送血库备血,急救用血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标本试管上贴上标签,写上病人姓名、病区床号。
血库人员在收到标本后,仔细核对,核查申请单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明确,联号是否一致,然后填上收到日期时间并签名,在标本接收记录本上登记。
对不符合要求的标本应退回重新留取,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靠。
四、第一次输注血浆的,需送定型血标本,以后输注血浆的免送标本。
特殊成分输注(如血小板、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等)需至少早一天通知血库,以便同血站预约。
五、遵守技术操作规程,配血时要同时检查受、供血者ABO正反定型及受血者Rh血型、聚凝胺交叉。
对可疑结果要重复检查核对,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严防差错事故。
发血前需核对付款登记手续,手续不完备的,不予发血(急诊抢救病人要优先处理、优先供给,可以先用血,后补办手续)。
六、发血时严格执行四查七对,血液质量如有任何异常,一律不得出库,待查明原因。
血液出库原则上不退还。
交叉配血后的病人与献血者标本保存____天,做好记录,以便查对。
七、积极推行成分输血,成分输血率应≥____%。
提倡、指导临床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
配合医院血液管理小组每年至少二次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用血知识培训。
八、用血原则:早先用、迟后用,以免造成浪费。
九、院外出诊需用血的,血库工作人员在接到通知后,要快速按要求的血型、血量准备好出诊箱(箱内放冰袋),填写出诊领血单,由出诊医生签字后随血液带走。
输血科标本采集制度
![输血科标本采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fa2740abed5b9f3f90f1cc7.png)
输血科标本采集制度一、严格遵守执行标本的采集、保存、登记、送检等流程,有效防止标本发生差错。
依据标本采集流程对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的标本进行采集,并明确相关责任。
患者住院号等信息具有唯一性。
二、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应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科别(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核对无误后方可采集血样。
采集血样时禁止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
三、进行血型(或新生儿溶血试验)检测时,血液标本采集应使用黄色真空试管,标签上注有“血型”字样,内有EDTA抗凝剂。
采集血样约3ml后,应颠倒混匀数次,以使血液充分抗凝。
四、进行备血,计划用血以及紧急用血时,血液标本采集应使用粉红色真空试管,标签上注有“交叉配血”字样,内有EDTA抗凝剂。
采集血样约3ml后,应颠倒混匀数次,以使血液充分抗凝。
五、血液采集后,应将试管条码在微机上录入,并用圆珠笔将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床号等信息书写在试管标签上。
六、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不得同时使用一个血液标本。
紧急输血患者采集血样时医护人员要两人核对相关信息,并在病程记录上双签名。
七、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临床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一天(紧急输血除外)送交输血科,血型标本需经交接方核对标签和微机信息一致后方可接受,否则拒接接收;备血标本需交接双方核对无误后再临床输血申请单双签名,并记录接收时间。
八、临床急救时,在对急救患者建立输液通道的同时,抽取两试管血液,一管留做输血前检测,另一管(粉红色“交叉配血”试管)须经微机条码录入并在标签上注明患者信息后连同申请单,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输血科备血,确保大出血时输血治疗的及时和安全;患者抢救后,要对具体程序进行规范。
输血科查对制度
![输血科查对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07afc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3b.png)
输血科查对制度引言概述:输血科查对制度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输血科对于输血制度的查对工作。
这一工作的目的是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和准确性,以避免输血错误和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输血科查对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建立完善的标本管理制度1.1 标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在输血科查对制度中,建立完善的标本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标本采集前,要确保采集工具的清洁和消毒,并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和输血需求。
同时,要确保采集到的标本数量充足,并正确标注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信息。
1.2 标本采集过程中的查对在标本采集过程中,输血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查对工作。
首先,要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病人匹配。
其次,要核对标本的标签信息,确保标本的采集时间和采集者的信息准确无误。
最后,要核对标本的数量,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标本进行后续的实验室检测。
1.3 标本存储和运输的管理在标本采集完成后,输血科人员要对标本进行妥善的存储和运输管理。
标本应存放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受到污染或变质。
同时,在运输过程中,要确保标本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标本的破损和丢失。
二、严格执行输血操作规范2.1 输血前的查对工作在输血前,输血科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查对工作,确保输血血袋的标签信息与病人匹配。
同时,要核对输血血液的类型和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2 输血过程中的查对在输血过程中,输血科人员要进行定期的查对工作,确保输血血袋的标签信息和输血血液的类型与病人匹配。
同时,要定期检查输血管路的通畅性和输血速度的控制,避免输血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2.3 输血后的查对工作在输血结束后,输血科人员要进行输血后查对工作,确保输血血袋的使用情况和病人的输血反应记录准确无误。
同时,要核对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输血效果,及时处理输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三、加强输血知识培训和技能提升3.1 输血知识培训为了提高输血科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知识的培训。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2aa593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1.png)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与流程一、管理制度1.1 为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本制度。
1.2 输血标本管理应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确保标本质量,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1.3 输血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和储存等环节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护人员负责,并遵循操作规程和规范。
1.4 输血科(血库)应有专人负责输血标本的接收、处理、储存和发放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1.5 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输血标本质量控制体系,对输血标本采集、处理、检测和储存等环节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输血安全。
二、流程2.1 输血申请2.1.1 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和输血指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2.1.2 《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审核签字后,提交至输血科(血库)。
2.2 输血标本采集2.2.1 责任护士凭《临床输血申请单》和取血通知单,到输血科(血库)领取血样。
2.2.2 责任护士与输血科(血库)发血人员共同查对患者信息,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
2.2.3 责任护士采集血样,确保采集过程中避免血液震动,以防红细胞破裂。
2.3 输血标本检测2.3.1 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正反定型、Rh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
2.3.2 输血科(血库)对输血标本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标本合格。
2.4 输血标本储存2.4.1 输血科(血库)负责输血标本的储存,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2.4.2 输血标本储存期间,应做好温度、湿度等环境的监控和记录。
2.5 输血标本发放2.5.1 输血科(血库)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发放符合要求的输血标本。
2.5.2 输血科(血库)发放输血标本时,应与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查对,确保标本无误。
2.6 输血标本使用2.6.1 临床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再次进行查对,确保输血标本无误。
2.6.2 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确保输血安全。
输血科血标本管理程序
![输血科血标本管理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3470ca0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1.png)
输血科血标本管理程序1.目的为规范对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送、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保证血标本的质量,依据《质量手册》要求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送、交接、检测、保存和销毁等工作环节的管理。
3.职责3.1护理部门3.1.1负责护士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3.1.2血标木采集前环境、设备、材料的准备。
3.1.3血标本采集前对受血者身份的核对、确认。
3.1.4 1.4负责血标本的采集、标识、运送、交接。
3.2输血科3.2.1负责护士血标本采集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3.2.2血标本的核对验收。
3.2.3血标本的检测。
3.2.4特殊血标本的对外送检。
3.2.5检测后血标本的保存和处理。
4.管理程序4.1血标本采集人员要求接收过血标本采集的培训,考核合格。
4.2血标本的要求4.2.1ABO、RhD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选推荐使用EDTAKz抗凝,血量23ml。
4.2.2疑难交叉配血的血标本要求送2管,1管EDTA∙K2抗凝,1管不抗凝,血量均23ml。
4.2.3交叉配血血标本采集时,前次输血在3-14天者,本次血标本应在输血前24h内采集:前次输血在15天以上者,本次血标本应在输血前72h内采集;长期重复性输血者,不要求每天采集血标本,但要每72h检测一次不规则抗体筛选。
4.3受血者血标本的采集4.3.1血标本采集前的核对(1)血标本采集前应取得受血者的知情同意。
(2)采集血标本时,采血护士必须认真核对受血者身份,如果患者是清醒的,应要求患者回答自己的姓名,若患者意识不清,通过问患者的亲属确认患者身份,并与《临床输血申请单》资料完全一致时方可采集血标本。
4.3.2血标本的采集采集血标本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正确穿刺。
4.3.3血标本的标识血标本采集后,采血护士必须在离开患者床边之前,检查患者的《临床输血申请单》上右下角的标签填写是否完整,标明患者姓名、病案号及血标本采集日期(应强制执行该项规定),后粘贴在血标本上。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3篇)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27e5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8.png)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
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
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
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为确保输血过程中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体系。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此管理制度中的要点:1. 输血科负责制定和实施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订相关政策和程序,确保工作的规范和标准。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d77c5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7a.png)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检验科标本管理制度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1、临床科室必须派医护人员送标本,家属及其他非医务人员不得送标本。
2、标本送到输血科后由送标本人在标本登记本上登记,内容包括:病人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抽血人、抽血时间、送血时间、送标本人签名。
3、输血科接收标本时,必须核查标本与输血申请单上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是否一致,核查无误后接收人签名,若有疑问,立即通知临床科室,标签空白的标本立即退回临床。
4、标本拒收准则:(a)由非护士(病人或其家属、护工等)送达的标本。
(b)试管上未标明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
(c)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注明病人的血型(病人刚入院未做血型除外)(d)交叉配血申请单上未标明血液制品的种类或数量。
(e)保存期超过输血前三天的标本不能用于交叉配血。
(f)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标本溶血(溶血性贫血除外)。
(g)申请单上无医生签名。
5、输血科接收标本后根据用血日期将标本编号,并将标本按急诊、治疗、手术备用、预约四类分类存放,分别处理。
6、实验前必须观察标本有无溶血、长菌等异常现象,标本有异常立即通知临床重新抽血。
7、必须是三天以内的标本方可用于配血。
当天的标本配血后放入当天的标本架的相应位置,以前的标本还回原标本架的相应位置。
8、所以标本(病人和献血员)置2~6℃冰箱内的标本盒内保存,发血后的标本保留七天方可丢弃,废弃标本卫生员作消毒处理。
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输血科管理制度标准化操作规程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SOPSX04.04 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第1页共1页1、输血科要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拟定安全技术规范,切实遵守,并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工作人员要熟悉电路总开关,灭火水龙头、灭火器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
2、各类血制品、实试剂,剧毒试剂及贵重仪器物品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检查。
3、对工作中可能发现的意外事故,如触电、失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烧伤、不慎中毒、传染标本的沾染等,实验室应有应急处理的方法,有关人员均应熟悉。
输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制度
![输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8a341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d.png)
输血标本采集、运送、交接制度L目的明确临床输血标本的采集、运送、交接流程及管理要求,保证临床医护人员正确采集、送检输血标本。
2.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临床科室和输血科;执行人员主要包括临床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
适用于临床输血标本采集、送检工作。
3.术语、缩略语和定义输血标本:指用于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患者血液标本。
4.目标输血标本采集、送检正确率100%。
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5.1临床医护人员负责按要求正确采集输血标本并及时送检。
5.2输血科工作人员负责核对、接收输血标本。
6.工作程序6.1与输血安全相关、需要采集患者血液标本的情况包括:(1)在本院无血型记录的患者入院后应采集血液标本进行首次血型检测,建立血型记录;(2)患者本次入院后首次申请输血、备血(包括申请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时,需采集血液标本进行首次血型复查和抗体筛查;(3)申请输注红细胞血液制剂,需采集血液标本进行交叉配血;(4)患者为疑难血型、疑难配血、抗体筛查阳性等情况时,需按输血科的具体要求采集血液标本做进一步检测。
说明:①即使患者在本院有既往血型记录,本次入院首次申请输血、备血时进行首次血型复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此为发现冒名顶替患者的重要途经,也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②禁止将首次血型鉴定和首次血型复查的血液标本同时采集,分两次送检。
③对已建立血型记录的患者,若首次申请输血的品种为红细胞制剂,则首次血型复查和交叉配血可为同一管标本。
6.2交叉配血标本应由本院管床医师或值班医师与值班护士共同采集。
医护人员应参加医院或临床科室组织的输血相关培训。
【注:各医疗机构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的规定不尽相同,读者应以本院规定为准,但应确保两名医务人员(非特殊、异常紧急情况下)共同采集交叉配血标本】(1)采集输血标本前必须先打印患者信息标签贴于标本试管再至患者床旁采血,禁止携带无患者信息标签试管至患者床旁采血。
(2)2名医护人员持《临床用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到床旁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室、病区和床号等信息。
医院输血科标本全处置制度
![医院输血科标本全处置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cba23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df.png)
医院输血科标本全处置制度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证输血科标本的质量和安全,减少误判、误输的可能性,确保输血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制定本标本全处置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输血科所有标本的采集、处理、保存、使用以及丢弃。
二、标本采集1.采集前准备(1)确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类型等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2)准备好采血器具,包括一次性采血针、试管、乙醇棉球、胶带等。
(3)患者应服从医生的相关指示,如需要空腹等。
2.采血操作(1)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确保采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穿戴好一次性手套,清洁采血部位,并用乙醇棉球消毒。
(3)插入采血针,将血液采集到试管中,并将采血针从患者体内拔出。
(4)收集足够的血液样本,确保标本数量和质量满足实验要求。
3.标本保存(1)将采集好的标本放入标本袋中,标注上患者信息和标本类型。
(2)将标本及时送往输血科或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处理。
三、标本处理1.标本验收(1)接收标本时,核对标本袋上的患者信息和标本类型与其它相关记录是否一致。
(2)检查标本袋是否完好无损,封口是否完整,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记录。
2.标本登记(1)登记标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类型、采样时间等。
(2)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防止标本混乱或遗失。
3.标本保存(1)将标本存放在指定的存储设备中,确保标本保存的温度和湿度符合要求。
(2)定期检查存储设备,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4.标本使用(1)根据医生的要求,将标本送往相应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2)确保标本使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操作,防止交叉污染。
四、标本丢弃1.准备(2)佩戴好一次性手套。
2.丢弃操作(1)将已使用过的标本放入一次性垃圾袋中,封好袋口。
3.处理和清理(1)垃圾袋应放置在指定的集中处置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2)定期清理集中处置区域,防止垃圾满溢和产生异味。
五、质量控制1.培训和教育(1)对于输血科工作人员,必须进行标本采集和处理操作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输血标本的管理制度
![输血标本的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030f3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3.png)
输血标本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输血标本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输血服务的质量,减少输血风险,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输血工作的医务人员,包括护士、医生、技术人员等。
三、输血标本的采集1. 输血标本的采集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标本应采集前进行标识,标明病人的姓名、住院号、床号、性别、年龄等信息。
2. 输血标本的采集应选择适当的部位进行,应该避免采集过量或者采集过少的血液。
四、输血标本的保存1. 输血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和分析,不得延迟。
2. 输血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或损坏。
3. 输血标本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避免暴露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下。
五、输血标本的转运1. 输血标本在转运过程中应妥善包装,避免破损或者泄漏。
2. 输血标本的转运应按照规定路线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3. 输血标本的转运应由专人进行,转运人员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六、输血标本的检测1. 输血标本在检测前应进行配对检查,确保标本信息与病人信息一致。
2. 输血标本的检测应由专业人员进行,不得擅自处理。
3. 输血标本的检测结果应准确无误,不得有误判。
七、输血标本的使用1. 输血标本检测结果应与病人的血液型匹配才能进行输血。
2. 输血标本的使用应按照医嘱进行,不得超量使用。
3. 输血标本的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按照规范操作程序进行。
八、输血标本的废弃1. 输血标本在使用后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废弃处理。
2. 输血标本废弃应进行专门处理,不得直接丢弃。
3. 输血标本废弃处理应按照相关环保政策进行,遵守环保法规。
九、输血标本监督1. 输血标本的采集、保存、转运、检测、使用及废弃等环节应有专人负责和监督。
2. 输血标本的管理工作应定期进行复核和检查,确保操作规范。
3. 输血标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十、输血标本管理制度的完善1. 根据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管理需求的变化,不断完善输血标本的管理制度。
医院输血科血标本接受与保存制度
![医院输血科血标本接受与保存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e842e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0.png)
输血科血标本接收与保存制度
一、输血科工作人员在接收血标本前须认真核对输血申请单、血标本信息是否正确无误,检查血样本是否合格,准确无误方可接收,交叉配血样本应及时有效保存。
二、用于检查的血标本一般以三天为限,血标本有污染、溶血等情况除外。
三、每次输血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标本必须密封或盖紧,保存于2~6℃至少7天。
四、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每日检查、对交叉血标本进行分类放置、清理交叉血标本。
五、血标本应视为感染性物质,输血科工作人员应做好生物安全保护。
废弃交叉血标本应按医院废物管理制度处置,由清洁工进行感染性垃圾出科登记,并进行双签后交医院统一处理。
六、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每日将当天已做交叉配血试验的交叉血标本与供血者样本保存于2-6℃普通冰箱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科标本管理制度
(采集、送检、接收登记、储存、无害化处理)
1 目的
有效地指导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采集、接收及保存,使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 标本适用的检验范围
适用于ABO血型和交叉配血标本的采集、接收及处理。
3 职责
3.1 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门诊病人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
因此,必须使临床医护人员明确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采集的要求及注意事项:检验人员有义务向患者解释标本采集中的相关问题和向临床提供检验此项目标本采集的类型,保存条件,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3.2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运送应由患者亲自或医护人员承担。
3.3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检验后血液标本由检验人员或检验科卫生员按相关程序进行处理。
4 工作程序
4.1 患者准备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由临床医护人员采集。
为了保证正确的标本采集,医护人员应根据血液检验项目的目的,口头和书面指导患者检查前的注意事项。
4.2 对项目申请者的指导
申请者必须对患者讲清楚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的目的,血样不能溶血。
4.3 申请单的填写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申请单的填写时,必须注意:①临床医生:应完整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字迹必须清楚,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采集标本的时间、申请检查的实验项目及特殊说明。
②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根据检验申请单所填写的检验项目,做好患者准备和标本采集。
③检验人员:必须在收到临床医生书面的检验申请单时,才可接收标本进行检验。
④检验申请单及检验结果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4.4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的容器
采集血样使用一次性加抗凝剂的真空试管(EDTA-K2抗凝剂)2ml。
送检血样上标本容器应用标签,并注明病人的姓名、科别、床号、采集标本的日期和时间及惟一标识。
4.5 血样的采集方法
一般情况下,由临床医护人员采取患者静脉血液。
4.6 血液标本的运送
4.6.1 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由检验科人员采集收取运送,住院患者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运送。
4.6.2住院患者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送到综合医技楼临检室。
4.6.3 血液必须保证运送过程中的安全,防止打碎。
破碎后应立即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本
4.7 血液标本的保存
血液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当天送检,必须采取保存措施。
可放到4℃环境中,第二天送检。
千万不要放入0℃以下环境冷藏,否则造成溶血。
4.8 血液标本的合格与接收
4.8.1实验室接收合格血液标本的标准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应清楚填写下列内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住院号、申请序号、标本类型、临床诊断或主要症状、采集标本时间、实验室接收时间及申请检查的实验项目。
血液标本容器标签填写内容应与实验申请单的内容完全一致。
血液标本量不能少于2.0ml。
4.8.2实验室拒收标本的标准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填写的内容需与标本标签填写内容完全一致,否则拒收。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与标本标签应填写清晰,易于辨认和识别,否则拒收。
标本溶血,标本少于2.0ml者,拒收。
实验申请单(化验报告单)和标本容器受标本玷污者,拒收。
4.9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输血: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和交叉配血,从人群中选择相同血型和交叉配血的供血者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完全相合才能输血。
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诊断母婴ABO血型和交叉配血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器官移植。
受者与供者必须在ABO血型和交叉配血相符时,才能进行器官移植。
4.10 血型和交叉配血急诊报告方案
接收急诊标本后,要离心分离血浆及血球,做ABO血型正、反鉴定。
在无特殊疑难血型时,接到标本后40分钟报告鉴定结果。
4.11 血型和交叉配血标本鉴定后的保存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后标本存放在2℃~8℃冰箱保存2周。
4.12 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后标本的处理
4.12.1 鉴定后的血型和交叉配血标本,超过保存有效时间后,由卫生员送医院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
4.12.2 经血型和交叉配血鉴定标本污染的各种废弃物:经卫生员统一收集并送医院垃圾处理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