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写景手法有哪些古代诗人们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
古诗中的写景手法丰富多样,包括形容词修饰、物象抒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中的写景手法。
一、形容词修饰形容词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通过描绘物体的色彩、形态、气息等特征来丰富景物描写。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形容了严寒的冬天中无人痕迹的山林,给人一种寒冷、荒凉的感觉。
《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用“明月光”、“地上霜”来形容夜晚的景色,增强了描绘的效果。
二、修辞手法运用古代诗歌中常用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艺术感。
比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使用了夸张法,通过将“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并列,形成明显的对比效果,突出了山河壮丽景色的壮丽和浩瀚。
三、抒情描写抒情描写是古诗中常用的手法,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情感。
例如,《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通过描述春天的自然景物,传达出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四、运用对比通过对比描写,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例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用“空山不见人”与“但闻人语响”形成对比,使人感受到山林的幽静与人类的繁忙对比,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感觉。
五、以物抒情古诗中常用景物作为情感的象征,通过物象抒情的手法来描绘丰富的情感。
例如,《忆江南》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江山”用来代指江南地域,抒发了对江南美景的敬仰之情和对英雄豪杰的向往之情。
六、通过节奏表现景物通过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来形象景物的气势和风貌。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运用抑扬格,形象地表现出枫树的丰姿和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
七、运用比喻通过对景物的比喻来丰富描写,使文学形象更加丰满。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蓬门今始为君开,琴弦已为语者断”通过将琴弦比喻为已经离散的亲友,来表达对乡音乡情的思念之情。
古诗表达技巧之描写(写景)手法1718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 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后两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 象。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 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 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 去蕊花,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 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 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 的幸福欢乐。
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 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 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 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 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衬托出人物 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指眼 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 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 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 某种思想感情。
虚实结合
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的神怪世界和梦境 2、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的过去情景 4、由此及彼的联想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诗中调动了哪些感觉?
七.全景与特写景: 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结合 (点面结合)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 “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
诗人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 体物,还写周围的联系物、背景, 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 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 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 里长。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也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借助自然界或人文环境的形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也可以通过对景物的选择、布局、渲染等方式来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运用语言的特殊方式来增强语言的表现效果和美感的方法,它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多种形式。
古诗词中,修辞手法是写景的常用手段之一,它可以使景物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的情感产生联系,从而达到借景抒情或寄寓寓意的目的。
例如:比喻: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从而突出后者的某种特征或品质。
比喻可以使景物更加具体化或抽象化,也可以使景物更加美化或丑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用银河落九天来比喻庐山瀑布,既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高度和壮观程度,又赋予了瀑布一种神奇和超凡的气质,从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向往。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里用火和蓝色来比喻江花和江水的颜色,既突出了江南风光的鲜艳和明亮,又暗示了诗人对江南的热爱和怀念。
拟人:拟人是指把无生命或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或行为,从而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拟人可以使景物更加活泼有趣,也可以使景物与诗人产生共鸣或对话,从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用花溅泪和鸟惊心来拟人化花和鸟,既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草木茂盛的景象,又折射出诗人对国家的忧伤和对亲友的思念。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古诗词写景技巧及作用答题方略
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景
物
描
写
的
作
用
写景句的作用
答题要注意层次,步骤。
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析,总结积累。
内容+作用(结构+情感)
写景句的作用题型示例
送人到松江 俞桂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作用:描绘了窗前槐树绿叶பைடு நூலகம்茂、室外榴花红艳似火耀人双目的初夏美景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和伤感.
答案:
(2013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shí】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谢谢指导,再见!
2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
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
4
借景抒情
5
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6
烘托了的思乡之离愁别恨(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7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
明确写景特色(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
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具体作答)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内容) 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
古诗词常见的描写手法(一)动静结合。
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动有静,或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1.《山居秋暝》王维(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大雨刚刚过去,深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下斑驳的倩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中传出洗衣姑娘的谈笑声,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顺流而下的渔船划破了荷塘的宁静。
任凭春天的芳草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尚可自由自在地留连观光。
此诗选择了初秋雨后终南山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景物,既有动态的清泉、青莲、渔舟,又有静态的明月、青松、翠竹、山石,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把景物和人物和谐、完美地配置在一幅画面上,描绘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和理想中纯洁美好的社会生活美。
文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很多人取名为“松月泉石图”,视觉、听觉、触觉,一应俱全,暖色、冷色、中和之色,交相辉映。
山泉清澈,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啊!又如唐代诗人杜甫《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河滩,船尾大鱼跳出水面发出拔刺的响声的情景,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二)点面结合。
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有点有面,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2.《江雪》柳宗元(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上,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人的踪影。
只见一条孤零零的小船上,坐着一个老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独自垂钓。
这首诗像电影的摄像头一样先从万里高空采摘“千山鸟飞绝”的雪景,从千山万壑遍查“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再从万里高空将镜头推向山上的小径,又从一个小径“摇”、“晃”飞掠过所有的小径,再将镜头锁定在寒江的波流,悄悄地聚焦在寒江之上的一叶孤舟,再缓缓推向孤舟中垂钓的蓑笠渔翁,然后镜头从俯视的角度调整为平视,再慢慢推进特写钓者的身形和神态,直到特写出钓者平和从容的身态,直到刻画出钓者恬淡怡然的心态,直到展现出诗人广阔畅达而丰富细腻的襟怀。
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一古诗中常见的表达技巧一修辞手法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4.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5.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6.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渲染孤寂、凄清的气氛,烘托游子的哀愁.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蟾宫曲,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9.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10.点化: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就是点化了范仲淹的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的句子.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点化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内容.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点化了韦应物的“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诗句的意境.11.双关:某一字、词,凭借其本身具有的语音或语意的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这种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含蓄、风趣.如韦庄的忆昔“昔年曾向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里不知秋.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号莫愁.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中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12.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二表达方式古诗词中主要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设题较多的是其中的抒情和描写.1.抒情手法:这是古诗中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亡妻的怀念之情.2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或借物抒情.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写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托物言志.诗人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如虞世南的蝉:“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诗中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注意乐景与哀景的关系:诗歌中只要有景语,就一定与作者的情感有关,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的鉴赏,关键在于情是何情,事实上也就是要求我们品味出景是何景——哀景、乐景、愁景一般情况下,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的写法.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2.描写方式1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2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的尾句与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3正侧结合: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是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方式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4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被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能有指出一点,隐托全面的效果.5细节描写: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像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以注意.文学作品中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见微而知着”的效果.6白描工笔: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明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崔道融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图,表达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和乐观的生活情趣.三表现手法1.渲染与烘托: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以突出形象.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对同一事物,可以从正面渲染,也可以从侧面烘托.2.衬托与对比: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突出主体.如白居易的长恨歌,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以美衬美.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等都是以闹衬静.对比就是把不同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其特性更加鲜明.用对比的方法,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3.比兴: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情感更浓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让人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4.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象征手法的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5.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大胆丰富的想象也常表现为夸张手法的运用.所谓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6.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如王勃的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7.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借古人抒发自己的抱负,表面回忆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四结构技巧1.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诗歌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直接点明题旨或表达情感.2.曲笔入题,造成悬念.诗歌开头先来一个开端,不直接触到本题,这样使作品有跌宕起伏之感,吸引读者.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不知亡国恨”就是曲笔,因为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的,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3.照应:这是篇章前后某点内容的衔接,又叫呼应.前面交代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面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代.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4.伏笔:即在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作品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5.抑扬关系: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如“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6.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奔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二几组概念的区分1.虚与实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仙境就是一个虚象.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在却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此时并不在眼前,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有时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阕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阕是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2.比喻与象征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及高山大河等,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屈原的诗歌也有这一特点,常以香草美人象征贤能,以燕雀乌鹊比喻小人.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诗经中的“国风”,杜甫、白居易的诗等.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如屈原、李白、李贺的诗歌就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三常用典故集锦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作者常反其意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6.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古诗歌鉴赏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上下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织运用的现象,比方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较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较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局部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比照的区别〔比照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构造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构造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构造一样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穿插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较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假设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大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多高考资讯,敬请关注腾讯微博gaokaoge、微信号80796072〔2〕侧面描写——衬托比照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效劳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比照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突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比照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古诗词的画面描写是指诗人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景物、情感和意境,是古代中国文学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古诗词中,画面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可以通过诗人的观察和想象,将自然界和人生的美好描绘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画面描写的技巧,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古诗词的画面描写注重细节。
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往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来表现出景物的生动和真实。
李白的《赠汪伦》中写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其中“桃花潭水深千尺”这一句,通过对水深的具体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那深不见底的水潭,体会到水深的那种恐惧和神秘。
古诗词的画面描写往往通过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进而深入地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古诗词的画面描写突出意境。
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往往通过意境的营造来达到情感的传达。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里用“明月”、“宫阙”等词托景,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心灵深处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古诗词中,画面描写不仅仅是为了表现景物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心境,突出所要表达的意境。
古诗词的画面描写追求意象的传递。
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往往通过对意象的传递来表现出诗人的感情和情感。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泊沙边,青松遮映,长桥空渡,萧瑟兮山光。
”其中“青松”、“长桥”等词语就是一种常用的意象,通过对这些意象的传递,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生命的感慨。
古诗词中通过意象的传递来表达情感和情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画面描写技巧。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感官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技巧50讲写景技巧|感官变化【笔记】1.感官变化(1)含义:描写景物的时候,不要只是动用某一种器官去感觉,而是充分打开我们的视觉(眼)、听觉(耳)、嗅觉(鼻)、味觉(舌)、触觉(身),描写其中两种以上的感觉。
(2)好处:使景物更加鲜活,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诗歌中的感官变化《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视觉:迟日江山丽,写江山沐浴在春天的阳光中,显得非常的美丽;(2)嗅觉:春风花草香,写春天的风中满满都是花朵和青草的芳香气息;(3)视觉:泥融飞燕子,写燕子忙着衔泥筑巢;(4)视觉+触觉:沙暖睡鸳鸯,写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写出了春天的温度。
3.歌词中的感官变化“醒在异乡的夜半,莫名的伤感。
雨后深邃的天边,一弯明月高悬。
藏在心底的思念,随夜曲又浮现,任凭记忆肆虐泛滥。
”(《月半小夜曲》)(1)视觉:雨后深邃的天边,一弯明月高悬;(2)听觉:一首夜曲浮现;(3)心理:伴随着看到的明月、听到的夜曲,人的心中跟着浮现出思念之情。
《雨霖铃》柳永(北宋词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杨柳岸,是作者看到的,属于视觉;(2)晓风,是作者感受到的,属于触觉;(3)残月,有视觉,也暗藏触觉,既看到月亮的形状,也感受到月光的清冷。
4.阅读中的感官变化“‘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触觉)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嗅觉)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听觉)”(选自朱自清《春》)5.考题中的感官变化2012年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阙题》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问: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进行分析。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_写景技巧|色彩变化
中小学古诗词鉴赏技巧50讲写景技巧|色彩变化【笔记】1.色彩变化(1)含义: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要尽量加入多种色彩描述或描写不同颜色的景物,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亮丽。
(2)好处:通过色彩变化技巧,可以营造诗歌画面中鲜明的色彩对比,从而增加情感的浓度。
2.诗歌中的色彩变化《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色彩变化:黄(黄鹂)、绿(翠柳)、白(白鹭)、青(青天);(2)作用:使得诗歌的画面感特别强,画中景物因此无比鲜活。
(3)其他诗句:①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②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进行对比)3.歌词中的色彩变化“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百褶裙上。
”《后来》这一句写白色的栀子花飘落,搭配女孩的蓝色百褶裙,呈现出一副青春美丽的画面。
4.阅读中的色彩变化“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
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选自鲁迅《雪》)若删掉色彩:“雪野中有宝珠山茶、单瓣梅花,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杂草”整个画面就变得暗淡起来。
5.考题中的色彩变化2016年浙江省舟山市的中考语文试卷江上【明】孙蕡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问: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分析:因为在初秋的时候,部分青色的枫叶逐渐变红,看起来就像是枫树上开出了红色的花一样。
附:《忆江南》(其一)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
古典诗歌中写景的七种方式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但写景因抒情的不同而方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一、正与侧的结合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正侧结合指的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秦罗敷美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不从秦罗敷的容貌写美,而从周围人看了她之后的反常行为入手,美最后不言而喻,这种写法就是侧面烘托。
《孔雀东南飞》中写刘兰芝“口如含朱丹,指如削葱根”,纤巧绝色的美人儿呼之欲出,这是正面描写。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再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第二节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句,写出了琵琶声节奏乐理的变化,这是正面描写。
最后一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音乐的效果和对听众的感染力来写音乐,则属于侧面烘托的手法。
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再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为之倾倒。
画面描写是古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古诗词画面描写的技巧。
一、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古诗词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是最常见也是最具表现力的一种描写手法。
古人喜欢用生动形象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以便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首先是运用色彩描绘画面。
例如《江南春》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通过对水光和山色的描述,使读者感受到江南春天的美丽和变幻。
其次是描写自然景物的形态和特征。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述山川和大地的辽阔宏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雄浑壮丽的景象。
还有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来增加气氛和情感色彩。
例如《秋夜将晓》中的“银汉无声转玉盘,低头弄得轻阴漫”,通过对银汉和轻阴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宁静祥和的秋夜。
二、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古诗词中对人物形象的描写是展现人物情感和性格特征的一种重要手法。
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和心理的描绘,使读者对人物的形象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理解。
首先是描写人物的面部特征。
例如《春江花月夜》中的“千里清风吹骚人,旧时月色依旧”,通过对面部特征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风采和情感。
其次是描写人物的着装和举止。
例如《观沧海》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通过对人物的着装和举止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威严和豪气。
还有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山居秋暝》中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通过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人物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三、对事件情节的描写古诗词中对事件情节的描写是古人表达情感和叙述故事的重要手法。
通过对事件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故事的发展和人物的命运。
首先是描写事件背景和环境。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夜晚环境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古诗词六种常见描写手法
古诗词六种常见描写手法高考常见的六种描写手法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可以渲染气氛,抒发情感,深化中心,推动情节发展。
我们欣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要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
描写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高考常见的描写鉴赏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种:(1)侧面描写———衬托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衬托是通过描写甲来使乙表现得更突出的方法。
衬托分映衬和反衬。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项脊轩志》中用“万籁有生”来反衬“庭阶寂寂”的。
(2)各种修辞手法如辛弃疾的《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词的上阕,作者在借景抒情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设问和比拟,诗文中运用修辞手法,大体和其他文体中的修辞作用一样。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谈谈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
谈谈古诗词中常见的表达技巧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十艮,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商女不知亡国十艮,应为:商女不知亡国恨,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飞鸟相与还这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在这里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已分不开哪是“景”,那是“情”。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绘画艺术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是其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而如何运用技巧来进行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是每一个诗词爱好者和研究者都应该掌握的重要知识。
本文将从语言运用、意境描绘、诗词结构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探讨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
一、语言运用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首先要注意的是语言的运用。
古诗词以言简意赅、情景交融为美,语言运用必须精炼、准确。
在画面描写中,诗人需要借助精炼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描绘来勾勒出画面。
比如在《水调歌头》里,苏轼运用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简练而贴切的语言,瞬间勾勒出了一幅月下饮酒的画面,给人以及时雨的感觉。
语言的运用是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巧。
二、意境描绘古诗词的画面描写需要通过意境来表现,而意境的描绘需要诗人对事物的把握和表现能力。
意境描绘主要包括景物描写、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
比如在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现了一个人在月光下思乡、寂寞之情,这是通过月光和床前的景物描写达到的。
在诗词中,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绘,表现出意境的美感,从而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三、诗词结构古诗词的结构对画面描写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古诗词中,通常采用对仗、押韵的方式,这就要求诗人在画面描写中要兼顾音律美和意境美。
比如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屋角枕冷莺初过,乱藤新秋怨别多”通过对仗的方式,使诗句音韵和意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在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时,要注意诗词结构的运用,既要符合音律美,又要表现出意境美。
四、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通过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使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都可以用来表现画面描写。
在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其中“浓睡不消残酒”就是通过拟人的手法,使睡意如酒般浓厚,画面更加鲜活。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 1、词的上片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 。实写:孤馆、斜阳。虚写:楼台、 津渡、桃源。表现了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惆怅凄 苦和对前途的渺茫感
破阵子·春景 晏殊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 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 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 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1.简要赏析词中“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 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的写景特色。
• 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 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色彩渲染、选取典型景物、远近结 合、高低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 合、俯仰结合、视觉、听觉、嗅觉、 触觉(描写角度)等;
• 答:①张诗前两句运用动静结合(以无声 衬有声、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 • ②施诗前两句运用细节描写。
相近题型注意比较
病因之:不扣诗歌,分析不准。
• 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 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 恰切。 • “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 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 动。 • 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 苍茫。
(1) “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 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 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4 分)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2分) 《泊江州》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 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3分) 《长安夜雨》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 达了诗人何种感情?(2分)
判断: • 示例一:想象,想象自己在琵琶亭下 乘坐月亮船……。 • 示例二:比喻,将月亮比作船,……。 • 示例三:借景抒情,……
• 示例四:用典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 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 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古诗词常常蕴含着丰富的画面描写,通过一些具体的形象和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古诗词中,画面描写的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思想以及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本文将从古诗词画面描写的意义和技巧两个方面来谈论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之技巧。
一、古诗词画面描写的意义1. 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画面描写作为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诗歌更加具体、生动、形象,增加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被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所感染。
2. 丰富诗歌的内容和意境:通过画面描写,诗人可以更好地展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使诗歌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从而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3. 增强读者的审美享受:画面描写可以为读者展现出美的景象,增强读者的审美享受,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并且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1. 以景入情:画面描写需要与情感相结合,将景物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通过描绘具体的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通过描绘岱宗的宏伟和齐鲁的青翠,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增强了整首诗的情感和表现力。
例子:江山如画,回望中华。
通过描绘江山如画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中华的热爱和眷恋之情,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3. 勾画细节:画面描写需要注重细节,通过细致的描绘来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被诗歌所展现的情景所感染。
例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运用比喻和排比:在画面描写中,可以适当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使诗歌的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例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通过运用比喻和排比的手法,使山高有仙、水深有龙的景象更加生动,增强了整首诗的感染力和艺术感染力。
例子: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通过对比描绘白日短短和百年苦易满的场景,增强了整首诗的对比效果和深度。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
品析古诗词画面描写之技巧【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瑰宝,常常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中画面描写的技巧,包括运用象征手法增强情境感、对比手法展现冲突与张力、比喻手法赋予意蕴、排比手法强化节奏感以及描写细节突出细腻表现。
这些技巧使得古诗词的画面更加丰富生动,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怀和艺术境界。
通过品析古诗词的画面描写技巧,不仅可以欣赏到古人对自然和人情的深刻抒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的画面描写技巧丰富多样,为读者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让人不禁为之赞叹古人的才华和智慧。
【关键词】关键词:古诗词、画面描写、技巧、象征手法、对比手法、比喻手法、排比手法、描写细节、丰富多样、意象世界、艺术境界1. 引言1.1 古诗词表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描写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其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成为人们品味和传颂的经典。
在古诗词中,画面描写是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的描绘,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古诗词表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描写,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月光和霜的交相辉映,勾勒出静谧的夜晚景象;《江南春》中“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浦霞”,则通过对桃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春天盛开的热闹景象。
这种色彩斑斓的画面描写不仅丰富了诗意,也使诗词作品更具生动感和感染力。
古诗词表现的画面如同绚烂多彩的画卷,让人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创作才华,也能体会到情感的真挚和世界的美好。
1.2 技巧丰富多样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除了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外,其丰富多样的画面描写技巧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
技巧的丰富多样使得古诗词中的画面描写更加生动、深刻,给读者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
在古诗词中,运用象征手法是一种常见的画面描写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词的上片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虚实结合 。实写:孤馆、斜阳。虚写:楼台、
津渡、桃源。表现了屡遭贬谪的失意者的惆怅凄 苦和对前途的渺茫感
破阵子·春景 晏殊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 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 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 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 1.简要赏析词中“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 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的写景特色。
• 二、拓展延伸、强化训练
• 浣溪沙·洞庭 • 张孝祥
•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 波平。 红蓼①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 注:①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 (2)词的下阕使用了何种描写手法,请作简要赏
析。
• 答:(2)答案: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 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以动 衬静。
• 3.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 泊江州
• 陶安
• 江云绀绿夕阳边,江水空明海气连。一点 远帆如白鸟,数声急鼓隔苍烟。
• 浔阳九派疑无地,庐阜千峰直造天。清夜 开樽酹司马,琵琶亭下月当船。
• 注释:江州:今江西九江。陶安:元末 明初诗人。
• 量词和比喻的运用,都突出了江面的寥阔 苍茫。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 表达了诗人何种感情?(2分) 《泊江州》
(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 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3分) 《长安夜雨》
(2)最后一联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表 达了诗人何种感情?(2分)
判断:
• 示例一:想象,想象自己在琵琶亭下 乘坐月亮船……。
• 示例二:比喻,将月亮比作船,……。 • 示例三:借景抒情,…… • 示例四:用典
(2)两首诗都写到了“消息”,张诗 的“问消息”和施诗的“无消息”的 具体内容有何不同?两首诗都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3)第二首诗中,思妇为什么要 “恨”卖卜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细节描写。(2)张诗 的“问消息”是要探问出征的丈夫身在何处,施 诗的“无消息”是不知道丈夫何时回家。两首诗 都表达了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3)诗 中思妇因思念丈夫而问卜,得到的是卖卜人惯用 的“好音讯”,因而她在寒灯下整夜频频回头期 盼丈夫归来,看到的却是自己孤独的身影。所以 长夜未眠的女子自然就“恨”卖卜人。以对卖卜 人的恨来衬托丈夫的思念之切。
审题不清。 书写骇人!
(1)诗人在秋风萧瑟的季节登高望远,请从首
联中找出能反映季节特征的意象(景物)。 残柳、老荷。(答案一定是名词状态,做 动词性描述不得分。)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泊江洲》
• 第一问:绀绿的江云围绕在夕阳的倒影旁, 江水空阔明亮,与水气相连。远处一只帆船, 黄昏的急鼓声在青霭中传过来。江州支流众 多,水面广阔,而远处的庐山的山峰直插云 霄。
相近题型注意比较
(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4分)
病因之:蜻蜓点水,未作分析。 病因之:乱箭齐发,泛化技巧
• ①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 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 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
• ②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 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泊江洲》
1.色彩渲染。“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 写出了春光的美好。 2.视听结合。“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 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清 新明丽的图景,充满闲情逸趣。
3.选取典型景物。“碧苔”“黄鹂”“飞絮”,点明是暮 春景象。
课堂小结
(1) “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 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 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4
(答案一定是描述场景状态,可以是动 词性描述、形容词性的描述。//不可是一 个简单的名词)
(3)这首诗描写了江州哪些景象,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泊江洲》
• 第二问: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了对 江州景色的赞美。
病因之:无中生有,任意拔高 。
比较鉴赏:
• 遥想公瑾当年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 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 酹江月。《念奴娇 赤壁怀古》作 者:苏轼
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周练之诗歌鉴赏讲评
一、分析病因、引以为戒
(1)两首诗开头两句描写手法有何 不同?(2分)
审题不清,方向错误。
诗词鉴赏常见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反复、排比、
夸张、对偶、比拟(拟人和拟物)等。
• 3、表现手法:衬托(反衬、正衬)、对比、 象征、想象、类比、烘托、渲染、比兴、 借古讽今、用典、映衬、烘托、典型意象、 悬念、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等。
• 踏莎行
• 秦观
•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 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 下潇湘去?
• 注: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 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 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
景物描写手法
• 动静结合、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 结合、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色彩渲染、选取典型景物、远近结 合、高低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 合、俯仰结合、视觉、听觉、嗅觉、 触觉(描写角度)等;
• 答:①张诗前两句运用动静结合(以无声 衬有声、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
• ②施诗前两句运用细节描写。
分)
病因之:不扣诗歌,分析不准。
(1) “一点远帆如白鸟”这句诗, 有人认为是量词用得好,有人认为是 比喻用得好,你的看法是什么?(4
分)
• 点:突出了远帆的“远”,因为远,远帆 细小,像一个小点一样,所以用“点”较 恰切。
• “如白鸟”,也是因为距离远,而江面又 是水天相连,感觉到远帆像一只白鸟在移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