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肾损害李素敏.pptx
合集下载
药物性肾损害课件
![药物性肾损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7a633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a.png)
35
Hale Waihona Puke 中药相关肾损害发生机制• 1 直接导致肾小管中毒性损伤 • 2 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肾缺血 • 3 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过敏反应以及激活多种
途径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等
36
含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草药及其经配伍制成的 主要的中成药
• 1关木通:龙胆泻肝丸、排石颗粒、导赤丸、分清五淋
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安阳精制膏、连翘败毒丸、大 黄清胃丸、跌打丸
胺甲恶唑 • J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
星
12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 K 抗结核类: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 酸、乙胺丁醇等
• L 抗病毒类:更昔洛韦、阿昔洛韦 • M 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 N 其他类:
13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 2 非甾体抗炎类及解热镇痛药 • 布洛芬、对氨基水杨酸、阿司匹林(近曲
30
中药
•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中药:近百种
• 1植物类:7类 • a 含生物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草乌、川乌、山慈
菇、秋水仙、益母草、蓖麻子、毒艹覃(xu)、钩吻、麻 黄等 • b 含蛋白类:巴豆、黑豆等
• c 含苷(甙)类:强心苷类(洋地黄、夹竹桃、海木亡果等 )、皂苷类(土牛膝、贯众等)、黄酮苷类(及己)蒽醌 苷类(芦荟)、其他苷类( 苍耳子、鸦胆子、使君子、 铁扁担、土三七等)
25
诊断
• 理论上:在患者肾组织或尿液者检出特点 药物、代谢产物、特异抗体或特定生物标 志物。
• 遗憾:药物在体内代谢反应复杂,迄今缺 乏检出药物的特异方法。
• 部分药物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了解患者用 药是否处在安全线以内。
26
诊断
• 根据与发病密切相关的服药史、 • 具有药物所致肾损害的主要临床特征、 • 停药后肾脏病变可恢复等,线索来做出临
Hale Waihona Puke 中药相关肾损害发生机制• 1 直接导致肾小管中毒性损伤 • 2 通过影响血流动力学导致肾缺血 • 3 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过敏反应以及激活多种
途径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等
36
含马兜铃酸类成分中草药及其经配伍制成的 主要的中成药
• 1关木通:龙胆泻肝丸、排石颗粒、导赤丸、分清五淋
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安阳精制膏、连翘败毒丸、大 黄清胃丸、跌打丸
胺甲恶唑 • J 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
星
12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 K 抗结核类: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 酸、乙胺丁醇等
• L 抗病毒类:更昔洛韦、阿昔洛韦 • M 抗真菌类:两性霉素B、灰黄霉素 • N 其他类:
13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药物
• 2 非甾体抗炎类及解热镇痛药 • 布洛芬、对氨基水杨酸、阿司匹林(近曲
30
中药
• 导致肾损害的常见中药:近百种
• 1植物类:7类 • a 含生物碱类:雷公藤、昆明山海棠、草乌、川乌、山慈
菇、秋水仙、益母草、蓖麻子、毒艹覃(xu)、钩吻、麻 黄等 • b 含蛋白类:巴豆、黑豆等
• c 含苷(甙)类:强心苷类(洋地黄、夹竹桃、海木亡果等 )、皂苷类(土牛膝、贯众等)、黄酮苷类(及己)蒽醌 苷类(芦荟)、其他苷类( 苍耳子、鸦胆子、使君子、 铁扁担、土三七等)
25
诊断
• 理论上:在患者肾组织或尿液者检出特点 药物、代谢产物、特异抗体或特定生物标 志物。
• 遗憾:药物在体内代谢反应复杂,迄今缺 乏检出药物的特异方法。
• 部分药物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了解患者用 药是否处在安全线以内。
26
诊断
• 根据与发病密切相关的服药史、 • 具有药物所致肾损害的主要临床特征、 • 停药后肾脏病变可恢复等,线索来做出临
药物肾损害课件
![药物肾损害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8ac59db0c22590102029dc0.png)
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明确应用NSAIDS药物史,用药过程中
或用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或原肾损害加 重 Nhomakorabea 与其他原因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相鉴别
治疗要点
1、透析指征时透析 2、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急性间质性肾炎 激素 3、预防
抗肿瘤药物
烷化剂
顺铂
• 肾功能损害发生在应用后1-2周 • 肾小管功能受损发生在应用5天内
临床: • 降低降血压药物作用 • 加重心衰,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 水钠潴留
高血压
• ACEI • β-阻滞剂 • 利尿药
降压效果↓
低肾素低醛固酮性高血钾
• 抑制肾素、醛固酮分泌 • 降低远端小管尿流率 • 糖尿病 • 合用潴钾利尿剂
肾病综合征
• 改变肾小球阴离子键 • 产生羟基过氧花生四烯酸 • 血管通透因子
• 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两性霉素B 羟苄西林 氨苄西林 大剂量青霉素 四环素
• 造影剂 • 抗肿瘤药 • 利尿药 • 其他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 青霉素族 • 头孢菌素 • 利尿剂 • 非甾体类抗炎药
渗透性肾病
• 甘露醇 • 白蛋白 • 低分子右旋糖酐
肾小球损害
肾小球肾炎 • 非甾体抗炎药 • 利福平 • 青霉素 • 青霉胺 肾小球血管炎 • 噻嗪类利尿剂
•
药物种类、药物应用的剂量、疗程、用药与肾损 害发生的间隔时间、停药后肾损害的恢复情况等; 相应的肾脏受损表现,包括尿检异常、肾功能减 退、肾脏影象学异常、肾脏病理学异常。 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Cystatin C\尿NAG、肾脏 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 KIM-1)
肾功能障碍
最新new药物性肾损害PPT课件
![最新new药物性肾损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ff217b748d7c1c709a14562.png)
drug-induced AIN HE 400
drug-induced AIN PA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0
drug-induced ATN HE 250
NSAID-induced AIN HE 250
治疗
及时停药 应用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 实验和临床资料显示 steroid and cytotoxic
病理表现
环孢素A
血压增高和肾功能损伤 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玻璃样变性
氟脲嘧啶、丝裂霉素
微血管病变和溶血性贫
血,酷似溶血性尿毒症 综合征。
肾血管病 变
丙基硫氧嘧啶、肼苯
哒嗪、别嘌呤醇、二 甲胺四环素、青霉胺、 苯妥英、异维甲酸和
系统性血管炎,致坏死 性肾小球肾炎和ARF
甲氨喋呤等。
ACEI
有效肾小球滤过压下降, 肾局部缺血、急性小管 坏死,肾前性ARF 。
马钱子、雷公藤、龙胆泻肝丸、朱砂莲等。
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断
用药史: 种类、剂量、疗程 全身表现:如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但一般药物性肾损害,
特别是慢性DIN,比较隐袭、不典型、易忽视。 肾脏表现:少尿和无尿,蛋白尿和管型尿,镜下或肉眼血尿,结
晶尿,原因不明的水肿,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 1. 尿酶增高、肾小管性蛋白尿是DIN早期敏感指标。 2. 近端小管功能障碍:糖尿、氨基酸尿和小管性蛋白尿等 3. 远端小管功能障碍:尿渗透压降低、多尿及低比重尿、碱性尿 肾活检 如临床表现不典型,无法确诊时,可考虑作肾活检。
临床和病理特点
与剂量无关,若再次使用同类药物症状会再发或加重。 用药后两周发生,也有报道在用药后2-60日内。 全身过敏反应:药物热,药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关节酸痛,血嗜酸性粒
警惕药物性肾损害PPT课件
![警惕药物性肾损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797a31231126edb6f1a10ba.png)
26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或独肾伴显 著的肾动脉狭窄。 糖尿病病人存在着肾脏微血管病变
老年病人
27
五、造影剂
(一)造影剂产生肾毒性的机制: 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引致肾髓质缺血性损伤。造影剂注入后开始 引起周身血管扩张,持续数秒钟随后为血管 收缩,此期间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注入造影剂后髓质血流下降,血流和氧 张力的下降导致髓质坏死, 肾小管阻塞:造影剂含电解质较多, 大部 分造影剂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尿酸结晶也 是肾小管阻塞的一个原因 免疫因素 28
(二)临床表现:
表现轻重不一,多在造影后48小时内出 现,轻者仅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酶尿及肾功能减低。重者可发生急性肾 功能衰竭 。
29
六、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目的是清除体内瘤 细胞及阻止其分裂繁殖。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 细胞在代谢上无根本性生化差异,抗肿瘤药物 的细胞毒性作用也可作用于正常细胞,况且药 物在体内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聚集于不同脏 器,大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故抗肿瘤药物可 对肾脏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20
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伴血管内溶血(发热、黄疸、血 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总胆红素增高、酱油 色尿、血红蛋白尿)伴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21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布洛芬、保泰松、 消炎痛、炎痛喜康、感冒通等。均具有解热镇痛作 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22
非甾体类抗炎药
30
七、甲亢药物
丙基硫氧嘧啶(PIU):可引起ANCA相关性小血管 炎。本病发生在甲亢病人服用PTU,9天—9年不等,可 能与长期用药及加量有关。
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
严重的双侧肾动脉狭窄或独肾伴显 著的肾动脉狭窄。 糖尿病病人存在着肾脏微血管病变
老年病人
27
五、造影剂
(一)造影剂产生肾毒性的机制: 造影剂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 引致肾髓质缺血性损伤。造影剂注入后开始 引起周身血管扩张,持续数秒钟随后为血管 收缩,此期间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 降。注入造影剂后髓质血流下降,血流和氧 张力的下降导致髓质坏死, 肾小管阻塞:造影剂含电解质较多, 大部 分造影剂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尿酸结晶也 是肾小管阻塞的一个原因 免疫因素 28
(二)临床表现:
表现轻重不一,多在造影后48小时内出 现,轻者仅有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酶尿及肾功能减低。重者可发生急性肾 功能衰竭 。
29
六、抗肿瘤药物
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目的是清除体内瘤 细胞及阻止其分裂繁殖。由于肿瘤细胞与正常 细胞在代谢上无根本性生化差异,抗肿瘤药物 的细胞毒性作用也可作用于正常细胞,况且药 物在体内可与血浆蛋白结合,可聚集于不同脏 器,大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故抗肿瘤药物可 对肾脏产生程度不同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20
利福平引起的急性肾衰
急性肾衰伴血管内溶血(发热、黄疸、血 浆游离血红蛋白增高、总胆红素增高、酱油 色尿、血红蛋白尿)伴消耗性血小板减少。
21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布洛芬、保泰松、 消炎痛、炎痛喜康、感冒通等。均具有解热镇痛作 用,还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作用。
22
非甾体类抗炎药
30
七、甲亢药物
丙基硫氧嘧啶(PIU):可引起ANCA相关性小血管 炎。本病发生在甲亢病人服用PTU,9天—9年不等,可 能与长期用药及加量有关。
药物性肾损伤ppt课件
![药物性肾损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51e22f30029bd64793e2c18.png)
抗血小板
氯吡格雷 血栓性微血管病
激素
皮质激素 代谢性碱中毒,高血压
肌松药
奎宁 血栓性微血管病 .
11
磺脲类
氯磺丙脲 低钠血症,综合征ADH分泌不良
❖临床表现
❖一般
❖GFR的降低导致的 S❖c体r和征BUN的升高 ❖❖肾使小用管放功射能造的影改剂变、 不NS伴A随ID肾s和小A球C滤EI过s患功者 能早的期改毒变性症状为降低的 尿量导致液体过载和高 血压
❖慢性肾脏病(CKD)为用药90天后出现的肾
脏损伤
.
6
❖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
.
7
❖药物引起肾损害的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变 性坏死
急性肾小管 坏死ATN
渗透性肾病
以免疫机制介导的 肾小管-间质炎症
反应为主
急性间质性 肾炎AIN
慢性间质性 肾炎CIN
不溶性钙盐在肾小 管沉积
肾钙质沉着 症
某些药物在肾小管 内结晶造成肾小管 内阻塞及肾小管-
❖Drug induced kidney disease(DIKD) ❖药物性肾损伤
❖2017-08-17
.
1
❖定 义
❖由药物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的损害,临 床表现称为药物性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毒 性反应、过敏反应、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尿 路机械性阻塞。
.
2
❖流行病学
❖社区AKI患者
❖30个每10万人(需透析)、522个每10万人(不需
四环素
急性肾小管坏死
氟哌啶醇 抗精神病 锂剂
横纹肌溶解 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球肾炎,横纹肌溶解症
抗惊厥药 苯妥英性姚 青霉胺
急性间质性肾炎,尿崩症 急性肾损伤 急性肾损伤 肾病综合征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课件
![小儿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3c8b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5.png)
参麦注射液
药物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损害 的治疗
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支持性治疗
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
原发病治疗
如何保障用药 的安全性
如何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确认孩子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 不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如何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 医生
肾功能监测的 方法
肾功能监测的方法
小儿药物性肾 损害的预防课
件
目录 药物性肾损害的概述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 的药物 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 如何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肾功能监测的方法 小结
药物性肾损害 的概述
药物性肾损害的概述
什么是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的分类
药物性肾损害的概述
药物性肾损害的症状和表现
药物性肾损害 的预防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 选择药物时要谨慎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控制用药的剂量和时间 监测肾功能指标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常见的引起药 物性肾损害的
药物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 普萘洛尔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五味子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
血肌酐检测 尿常规和尿液微量白蛋白检测
肾功能监测的方法
肾小球滤过率检测
小结
小结
药物性肾损害对儿童健康的影 响非常大,必须引起重视。 要避免孩子出现药物性肾损害 ,家长必须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
小结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孩子 出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告 知医生,不能瞒报或者自行处 理。
药物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损害 的治疗
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
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支持性治疗
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
原发病治疗
如何保障用药 的安全性
如何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确认孩子是否对某种药物过敏 不随意更改用药方案
如何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告知 医生
肾功能监测的 方法
肾功能监测的方法
小儿药物性肾 损害的预防课
件
目录 药物性肾损害的概述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 的药物 药物性肾损害的治疗 如何保障用药的安全性 肾功能监测的方法 小结
药物性肾损害 的概述
药物性肾损害的概述
什么是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性肾损害的分类
药物性肾损害的概述
药物性肾损害的症状和表现
药物性肾损害 的预防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了解孩子的身体情况 选择药物时要谨慎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控制用药的剂量和时间 监测肾功能指标
药物性肾损害的预防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常见的引起药 物性肾损害的
药物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
青霉素类药物 普萘洛尔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 五味子
常见的引起药物性肾损害的药物
血肌酐检测 尿常规和尿液微量白蛋白检测
肾功能监测的方法
肾小球滤过率检测
小结
小结
药物性肾损害对儿童健康的影 响非常大,必须引起重视。 要避免孩子出现药物性肾损害 ,家长必须做好相关预防工作 。
小结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孩子 出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告 知医生,不能瞒报或者自行处 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性肾损害
Drug-induced nephro-damage,D-IN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 李素敏
定义
• 由药物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的 损害,临床表现称为药物性肾损 害,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过 敏反应、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尿 路机械性阻塞。
为什么肾脏易遭受药物性损害
• 第一,肾血流量丰富。肾的重量仅为人体重的 0.5%~1% ,而从心脏搏出血液的大约20%~30% 流入肾脏,致使肾脏曝露于大量的药物之下。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有非 固醇类消炎药、ACEI、环孢素A、造影剂 等。
• 非固醇类消炎药对已有肾损害者或老年 人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转换酶抑 制剂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尤其双侧肾动 脉狭窄或移植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动 脉硬化者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
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间质性肾炎
• 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肾炎常伴有皮疹、关节痛、 发热等全身症状,但也可不伴上述症状。病人 可有肾脏肿大,肾间质有广泛细胞浸润,个别 情况下可伴有小管损伤。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 的药物以青霉素较为常见,尤以半合成青霉素 引起者最为常见,多于用药后1-2周发病。其 它如头孢菌素A、巯甲丙脯酸、青霉胺、利福 平、甲氰咪胍、别嘌呤醇、喹诺酮类、尹米配 能等也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任何其他可引 起过敏的药物均有可能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类型
•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 • 急性间质性肾炎 •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慢性间质性肾炎 • 肾小球疾病 • 肾小管功能损害 • 肾血管损害 • 其他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 1
• 是药物性肾损害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 药物性肾损害程度较轻时,表现为急性
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机制
• 肾毒性药物可直接损害肾小管的细胞膜,
其细胞毒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水溶性药物的 浓度随原尿在肾小管的浓缩而可提高至血药 浓度,如第三代头孢菌素钠,比第一代高而有 显著的肾毒性;氨基糖甙类可与肾小管细胞膜 表面刷状缘的磷脂相结合,导致线粒体和微粒 体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
药物性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
• 还有些药物能诱导细胞内的多种酶,如细胞色素 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等产生不稳定的过氧化物、 氢离子自由基,均能引起对肾损害。
• 某些药物作为半抗原,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沉积在肾小球致肾损害;还有些药物作为半 抗原则引起机体过敏反应 ,而致肾损害。
• 磺胺类药物可在尿内形成结晶,引起肾小管阻塞, 急性肾功能衰竭 ;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影响肾血 流动力学,使肾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损害肾。
肾小管功能损害
• 包括肾小管传输障碍所引起之电解质紊 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肾小管酸中毒等。
• 这类药物主要有:四环素、二性霉素、 环孢霉素A、ACEI、利尿剂(氨苯喋啶、 速尿等)、链脲霉素、重金属,以及其 他引起急、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均 可导致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
肾血管损害
• 引起的药物有:磺胺、甲氨喋呤、无环 鸟苷、造影剂、二甲麦角胺新碱等。这 些药物的结晶可阻塞肾小管或集合管, 造成“肾内阻塞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间质性肾炎
• 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 萎缩和局灶性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者 可伴有局灶或完全性肾小球硬化。
•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通过实验检查发 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 第二,肾具有尿浓缩功能,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随 着水分的吸收而在肾脏被高度浓缩。
• 第三,近曲小管存在药物转运系统及药物代谢 酶。在肾脏,药物除了从肾小球滤过外,还能从 近曲小管主动分泌和某种药物被重吸收(后述)。
为什么肾脏易遭受药物性损害
• 第四 ,肾脏消耗能量较多。在肾小管细胞,
水、电解质及各种有机物在进行充分的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有大量ATP消耗,因此,肾脏受 对能量代谢施加影响的药物及药物代谢产物的 影响较大。
• 如环孢素A等,可引起肾小动脉和毛 细血管损害,致血压升高和肾功能损 伤。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环孢素 A等药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溶血性贫 血,酷似溶血—尿毒综合征,有的药 物可引起系统性血管炎,致死性肾小 球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他
• 某些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苯妥 因钠、他巴唑等)可致狼疮样综合征,其表现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但累及肾脏者较少。
• 另外,肾小球特有的限外滤过功能、血流动 态特点等肾脏固有的机能却成为肾损害发生
的基础。
药物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 可有全身表现和局部泌尿系统的表现。其中全 身表现随药物类型不同而异,急性药物性肾损 害常有发烧、皮疹、关节疼痛、血尿;慢性药 物性肾损害发展缓慢,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而及时发现局部泌尿系统损害是早期诊断药物 性肾损害的主要方面。凡是用药后出现下列泌 尿系表现者,应怀疑药物性肾损害的可能:少尿 或无尿、蛋白尿、血尿、不明原因水肿、不明 原因的高血压。化验:尿酸增高,肾小管性蛋白 尿。
• 药物以止痛剂较为常见,其他如某些非类 固醇类抗炎药。某些金属制剂(顺铂、锂、 铅、汞、镉等)、环孢素A、硝基化合物、 甲氨喋呤等也可引起。
肾小球疾病
• 药物引起的慢性或急进性肾小球疾病有 以下几种:①微小病变型肾病:引起的 药物有转换酶抑制剂、非固醇类抗炎:如青霉胺、转换 酶抑制剂、金制剂、汞制剂等引起。④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如青霉胺、碳氢化 合物等引起。
肾小管损伤,损伤较重时表现为急性肾 小管坏死。 • 同一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可以急性肾小管 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同时并存,或在 受损早期表现以急性肾小管损伤为主, 受损晚期以肾小管坏死为主。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2
• 急性肾小管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 肿胀、空泡变性、脱落和细胞凋亡。
• 药物中以氨基糖甙类引起者最为常见。其他 如头孢菌素、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造影 剂、重金属(汞、铅等)、顺铂等也可引起。 急性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均表现为 急性肾功能衰竭。
Drug-induced nephro-damage,D-IN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 李素敏
定义
• 由药物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的 损害,临床表现称为药物性肾损 害,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过 敏反应、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和尿 路机械性阻塞。
为什么肾脏易遭受药物性损害
• 第一,肾血流量丰富。肾的重量仅为人体重的 0.5%~1% ,而从心脏搏出血液的大约20%~30% 流入肾脏,致使肾脏曝露于大量的药物之下。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药物有非 固醇类消炎药、ACEI、环孢素A、造影剂 等。
• 非固醇类消炎药对已有肾损害者或老年 人可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转换酶抑 制剂可引起肾动脉狭窄(尤其双侧肾动 脉狭窄或移植肾动脉狭窄)、严重肾动 脉硬化者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
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间质性肾炎
• 药物引起的急性间质肾炎常伴有皮疹、关节痛、 发热等全身症状,但也可不伴上述症状。病人 可有肾脏肿大,肾间质有广泛细胞浸润,个别 情况下可伴有小管损伤。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 的药物以青霉素较为常见,尤以半合成青霉素 引起者最为常见,多于用药后1-2周发病。其 它如头孢菌素A、巯甲丙脯酸、青霉胺、利福 平、甲氰咪胍、别嘌呤醇、喹诺酮类、尹米配 能等也可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任何其他可引 起过敏的药物均有可能伴发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类型
•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 • 急性间质性肾炎 •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梗阻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 慢性间质性肾炎 • 肾小球疾病 • 肾小管功能损害 • 肾血管损害 • 其他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 1
• 是药物性肾损害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 药物性肾损害程度较轻时,表现为急性
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机制
• 肾毒性药物可直接损害肾小管的细胞膜,
其细胞毒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水溶性药物的 浓度随原尿在肾小管的浓缩而可提高至血药 浓度,如第三代头孢菌素钠,比第一代高而有 显著的肾毒性;氨基糖甙类可与肾小管细胞膜 表面刷状缘的磷脂相结合,导致线粒体和微粒 体功能障碍,引起细胞死亡;
药物性肾脏损害的发生机制
• 还有些药物能诱导细胞内的多种酶,如细胞色素 氧化酶,黄嘌呤氧化酶等产生不稳定的过氧化物、 氢离子自由基,均能引起对肾损害。
• 某些药物作为半抗原,在体内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沉积在肾小球致肾损害;还有些药物作为半 抗原则引起机体过敏反应 ,而致肾损害。
• 磺胺类药物可在尿内形成结晶,引起肾小管阻塞, 急性肾功能衰竭 ;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影响肾血 流动力学,使肾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损害肾。
肾小管功能损害
• 包括肾小管传输障碍所引起之电解质紊 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肾小管酸中毒等。
• 这类药物主要有:四环素、二性霉素、 环孢霉素A、ACEI、利尿剂(氨苯喋啶、 速尿等)、链脲霉素、重金属,以及其 他引起急、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均 可导致肾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损害。
肾血管损害
• 引起的药物有:磺胺、甲氨喋呤、无环 鸟苷、造影剂、二甲麦角胺新碱等。这 些药物的结晶可阻塞肾小管或集合管, 造成“肾内阻塞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间质性肾炎
• 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间质纤维化,肾小管 萎缩和局灶性淋巴单核细胞浸润。严重者 可伴有局灶或完全性肾小球硬化。
• 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往往通过实验检查发 现慢性肾功能衰竭。
• 第二,肾具有尿浓缩功能,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随 着水分的吸收而在肾脏被高度浓缩。
• 第三,近曲小管存在药物转运系统及药物代谢 酶。在肾脏,药物除了从肾小球滤过外,还能从 近曲小管主动分泌和某种药物被重吸收(后述)。
为什么肾脏易遭受药物性损害
• 第四 ,肾脏消耗能量较多。在肾小管细胞,
水、电解质及各种有机物在进行充分的转运, 在转运过程中有大量ATP消耗,因此,肾脏受 对能量代谢施加影响的药物及药物代谢产物的 影响较大。
• 如环孢素A等,可引起肾小动脉和毛 细血管损害,致血压升高和肾功能损 伤。如氟脲嘧啶、丝裂霉素、环孢素 A等药引起的微血管病变和溶血性贫 血,酷似溶血—尿毒综合征,有的药 物可引起系统性血管炎,致死性肾小 球肾炎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其他
• 某些药物(如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苯妥 因钠、他巴唑等)可致狼疮样综合征,其表现 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似,但累及肾脏者较少。
• 另外,肾小球特有的限外滤过功能、血流动 态特点等肾脏固有的机能却成为肾损害发生
的基础。
药物性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 可有全身表现和局部泌尿系统的表现。其中全 身表现随药物类型不同而异,急性药物性肾损 害常有发烧、皮疹、关节疼痛、血尿;慢性药 物性肾损害发展缓慢,表现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而及时发现局部泌尿系统损害是早期诊断药物 性肾损害的主要方面。凡是用药后出现下列泌 尿系表现者,应怀疑药物性肾损害的可能:少尿 或无尿、蛋白尿、血尿、不明原因水肿、不明 原因的高血压。化验:尿酸增高,肾小管性蛋白 尿。
• 药物以止痛剂较为常见,其他如某些非类 固醇类抗炎药。某些金属制剂(顺铂、锂、 铅、汞、镉等)、环孢素A、硝基化合物、 甲氨喋呤等也可引起。
肾小球疾病
• 药物引起的慢性或急进性肾小球疾病有 以下几种:①微小病变型肾病:引起的 药物有转换酶抑制剂、非固醇类抗炎:如青霉胺、转换 酶抑制剂、金制剂、汞制剂等引起。④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如青霉胺、碳氢化 合物等引起。
肾小管损伤,损伤较重时表现为急性肾 小管坏死。 • 同一药物引起的肾损害可以急性肾小管 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同时并存,或在 受损早期表现以急性肾小管损伤为主, 受损晚期以肾小管坏死为主。
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肾小管损伤2
• 急性肾小管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 肿胀、空泡变性、脱落和细胞凋亡。
• 药物中以氨基糖甙类引起者最为常见。其他 如头孢菌素、二性霉素B、万古霉素、造影 剂、重金属(汞、铅等)、顺铂等也可引起。 急性肾小管损伤和急性肾小管坏死均表现为 急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