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15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培优教案
《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84857ae83d049649b665881.png)
无现象
⑶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插入稀硫酸中
锌片不断溶解,
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⑷锌片和铜片之间连电流表插入稀硫酸中
同上且
电流表发生偏转
[设疑]①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的现象是什么?
②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铜片上为什么有气泡产生?
③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H+)如何变化?
吸氧腐蚀:
负极:2Fe –4e-= 2Fe2+
正极:2H2O+O2+ 4e-= 4OH-
析氢腐蚀:
负极:Fe –2e-= Fe2+
正极:2H++ 2e-= H2↑
[练习]1.X、Y、Z都是金属,把A浸入C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C析出,A与B组成原电池时,B为电池的负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设问]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找到那位格林太太的病因了吗?
[学生回答]略
[小结]
[练习]1、对下面四个装置 ,
①哪种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
②正、负极各为什么物质?两极上各发生什么变化?
③电子的流动方向如何?
结论:A、B、C可形成原电池
2、设计原电池,要求(1)铁作正极,(2)铁作负极,则另一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如何选择?
1.干电池
[展示干电池实物]
[学生讲述]学生通过预先准备好的拆开的干电池介绍干电池的构造(正、负极以及电解质溶液)
随着用电器朝着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要求,对电池的发展也提出了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的要求。体积小、性能好的碱性锌-锰电池应运而生。这类电池的重要特征是电解液由原来的中性变为离子导电性更好的碱性,负极也由锌片改为锌粉,反应面积成倍增长,使放电电流大幅度提高。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https://img.taocdn.com/s3/m/ef32c08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d.png)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原电池
教学目标:
1. 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组成结构;
2.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和应用;
3. 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重点:
1. 原电池的定义和基本结构;
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 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
教学难点:
1. 掌握原电池中离子传递的过程;
2. 理解原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反应过程。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灯泡等;
2. 实验材料:铜、锌等金属片;
3. 手册、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作用,引出原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讲解原理(15分钟)
1. 原电池的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原电池的组成:正极、负极、电解质和电池壳;
3.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正极反应、负极反应和离子传递过程。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实验一:利用铜、锌片制成原电池;
2. 实验二:观察原电池的工作过程,测量电压和电流值。
四、分析讨论(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和离子传递规律。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探讨不同类型的原电池。
教学反馈:
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检查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
作业布置:
1. 完成思考题;
2. 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原电池实验结果。
教学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调整和反思,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9ed6b4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29.png)
高中化学必修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o学生能够掌握原电池的组成要素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
o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及其应用。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原电池产生电流的过程。
o学生能够运用原电池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简单的原电池装置。
o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热情。
o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池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o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勇于尝试新事物。
二、教学内容4.重点内容:o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o原电池的组成要素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o常见原电池的类型及其应用。
5.难点内容:o理解原电池内部电子转移和离子移动的过程。
o书写复杂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o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原电池装置。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原电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原电池的组成要素和电极反应。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原电池产生电流的过程。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原电池的应用实例,加深理解。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实验过程。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投影仪。
-实验器材:铜片、锌片、稀硫酸、导线、电压表、烧杯等。
-多媒体资源: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实验视频、课件。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机会,指定小组长负责协调讨论和记录。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保持安静等,对违规行为及时提醒和处理。
3.激励策略:对积极参与讨论、实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在课堂结束时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3941cbc8d376eeaeaa3147.png)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原电池原理、构成条件、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
②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2)方法与过程:通过模拟动画、观察探索原电池的形成及原
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分析思维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电池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通过对常见原电池的学习,
感受化学给社会带来的进步和文明,激发学习热情。
2、教学重点: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电极反应物的确定及反应式的书写
4、教学方法:
启发-探究-建构
二、教学过程:
大屏幕展示: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利于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
板书课题,-----------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活动与探究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引入:锌片插入稀硫酸中在锌表面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能否让它。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cfb119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3.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方法、电极反应类型。
3. 能够分析原电池的应用实例,理解原电池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和组成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方法4.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类型5. 原电池的应用实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工作原理、正负极判断方法、电极反应类型及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微观过程,电极反应类型的判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原电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形象地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 结合实际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原电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 开展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机、遥控器等含有原电池的物品,引发学生对原电池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掌握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3.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利用多媒体展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原电池的工作过程。
4. 讲解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5. 讲解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类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电极反应,并能判断实际例子中的电极反应类型。
6. 分析原电池的应用实例: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各种设备中的应用,体会原电池的重要性。
7. 开展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原电池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原电池定义、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点的掌握。
原电池原理和应用 教案
![原电池原理和应用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629c2f2f60ddccda38a045.png)
《原电池原理和应用》教案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原电池原理,学会形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设计:[引言] 前几节我们学习了有关金属的知识,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医学史上的故事:有一个女病人,长期头疼失眠,十分痛苦,做了许多检查,也没有查明病因,后来,一位细心的医生发现这位病人有蛀牙史,换了两颗牙齿,一颗金的,一颗不锈钢的,这位医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位病人的症状都是因这两颗牙齿引起的。
为什么两颗不同材质的牙齿会使病人寝食难安呢?学习了本节课以后想念同学们能找到答案。
[板书] 第四节原电池原理和应用(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排在氢前面,可和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反应中Zn发生氧化反应,发生还原反应;铜排在氢后面,不能各稀硫酸反应置换出氢气。
)2. 锌片和铜片上端连接在一起插入稀硫酸,铜片上上产生什么气体?(氢)电子从何而来,是Cu还气)氢气是怎么生成的?(溶液中的H+得电子生成H2是Zn失去的电子?(提出假设:Zn失电子,经由导线流向Cu或Cu失电子)如何证明呢?(学生讨论)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伴有放热、发光等现象,说明在这个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那么,在实验3、4中化学能转变为哪种能呢?[学生回答] 电能。
[老师总结] 我们把这种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板书] 一、原电池的定义: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讲述] 这一装置早在1799年被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伏打捕捉到并加以研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
上面的装置可以叫做铜锌原电池。
[观看flash动画] 铜锌原电池的模拟动画[提问]在铜锌原电池中哪一极为正极,哪一极为负极呢?[学生讨论]在铜锌原电池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
判断的根据和方法为:1.用干电池和铜锌原电池做对比实验,根据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确定铜锌原电池的正负极。
原电池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原电池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784ef3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a5.png)
原电池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能根据氧化还原原理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会分析和设计典型的原电池,提高实验设计、搜索信息、分析现象、发现本质和总结规律的能力。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快乐和成功喜悦,增强学习的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科学探索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强化环境保护意识以及事物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哲学观念。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难点】原电池原理的理解;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法【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几个实验小组,准备原电池实验仪器及用品。
实验用品有:金属丝、电流表、金属片、水果。
先将各组水果处理:A组:未成熟的橘子(瓣膜较厚),B组:成熟的橘子(将瓣膜、液泡搅碎),C组:准备两种相同金属片,D组:准备两种不同金属片。
【教学过程】[师]:课前我们先作个有趣的实验。
请大家根据实验台上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将金属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水果中,将电流表串联入线路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教师巡视各组实验情况)。
[师]:请大家总结:有什么现象发生?[生]:总结:出现两种结果:①电流表指针偏转②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师]: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什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生]:说明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装置就叫做原电池。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原电池。
请大家列举日常使用的原电池都有哪些?[展示干电池]:我们日常使用的电池有下面几种,大家请看:[播放幻灯片]:化学电池按工作性质可分为:一次电池(原电池);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铅酸蓄电池。
其中:一次电池可分为:糊式锌锰电池、纸板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扣式锌银电池、扣式锂锰电池、扣式锌锰电池、锌空气电池、一次锂锰电池等。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d6710db90d6c85ed3ac601.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使学生理解原电池的化学原理2.掌握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的书写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3.常识性介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化学电源和新型化学电池●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总结方法。
2.培养观察能力。
3.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德育目标:增强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难点:原电池装置的科学设计。
教学方法启发式、实验探究法实验――观察――思考――讨论――总结教学用品铜片、锌片、碳棒、稀硫酸、乙醇、电流计、检流计、导线、烧杯、桔子、干电池等教学过程设计【引入】水果电池(橙子)这说明我们刚才的装置就相当于一个小电池,为什么橙子和金属片能组成一个小电池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原电池的世界。
【板书】第四节原电池的原理及其应用【投影】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屏幕的提示,完成这几组实验:【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提问】解释 A.B.C的现象。
【引导】A.B.C的现象我们容易理解, D 实验中,我们看到铜片上有气泡存在。
说明 H+得到了电子,那么,H+得到的电子从哪里来?是铜提供的吗?Zn ZnCBA DCu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稀硫酸Cu【回答】电子不是铜提供的,铜是氢后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置换氢气。
所以 H+ 得到的电子,不是来自铜,只能来自锌。
【设问】锌传递电子是通过溶液还是导线呢?【讲述】比较C、D,可以知道电子不是从溶液中传递的,只能是沿着导线传递给铜的。
【过渡】这只是我们的推断,大家能想办法印证它吗?【引导】电流计。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设问】大家一起告诉我,我们的推断正确吗?【引导】实验印证了我们的推断,从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我们可以知道装置中产生了电流,从物理学上我们已经知道,电流的产生都是由于其它形式的能量转化成了电能,这个装置把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能转变成了电能,象这样能够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我们称之为原电池。
高二化学15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培优教案
![高二化学15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培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467c477232f60dccca106.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网上课堂[本讲主要内容]原电池,化学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学习指导]1.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变电能的装置。
现以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为例,来认识原电池。
(1)教学演示,组装原电池。
下面这个表是在教学中,选用250mL烧杯,内装1:4的稀硫酸,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锌片和铜板做电极,两根铜导线,电流计,主要分4个步骤。
使学生认识消耗化学物质,产生电能,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操作反应现象及离子方程式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锌片被腐蚀,由银白色变黑色在锌片表面(液面下部分)冒气泡Zn+2H+=Zn2++H2↑锌还原性较强,H+能氧化Zn,所以Zn和H+接触顺利发生了氧化还原以应。
锌片被腐蚀,铜片无变化,液面下的锌片上冒出气泡Zn+2H+=Zn2++H2↑锌与H+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产生H2。
H+不能氧化铜,或说Cu还原性弱,不能还原H+,所以Cu无变化。
锌片被腐蚀,也有气泡放出,但明显减少,铜片表面无变化,但是有较多气泡从铜片上冒出,Zn+2H+=Zn2++H2↑Zn与Cu片对顶接触(交叉接触也可以),Zn被氧化失去的电子流入到Cu片上,H+在Cu片上获得Zn失的电子被还原,在Cu片上有H2放出。
锌片被腐蚀,大量气泡从铜片上冒出,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Zn+2H+=Zn2++H2↑已经构成了比较规范的教学原电池,Zn片被氧化,电子经导线流过电流计,电流计指针偏转,经导线流入Cu片,H+在Cu片上获得电子,放出H2。
浸在电解质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能跟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术语(仍以Cu、Zn稀H2SO4原电池为例)负极:还原性强的金属。
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输出极,如Zn。
正极:还原性强的金属(或C)。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如H2SO4中的H+)在正极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或者是发生还原反应。
是电子输入极。
电极反应式,在极板上分别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叫极板反应,极板反应的方程式叫电极反应方程式。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d00107763231126edb1128.png)
教学
环节
情境问题设计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引
课
由生活中电热水器“镁失踪了”的实际问题,实物展示引入。
观看实物及图片
给学生以最直观感受,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原电池的原理
探究实验: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模拟电热水器内部防腐蚀原理,并板书给出原电池的定义。
观察现象并思考提出问题
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达到层层深入思考的目的。
依据探究实验一原理设计铜锌原电池,进行探究实验二。
通过探究实验二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记录实验现象
环环相扣、紧密衔接、
呈现主题,通过小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原电池的原理
通过动画提出问题、分析原电池的原理及实质,并板书电极反应方程式。
学生讨论、
回答问题
通过动画模拟实验过程使学生更易接受。
回顾热水器易被腐蚀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原电池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积极思考
交流讨论
确立优案解决问题
把一系列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自行选择,培养其思维能力,巩固知识,消除学习上的惰性,并使其体验学有所用的愉悦感。
课堂练习
展示识
小结
小结本节知识点
归纳整理
巩固知识
展望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前景
整理
再一次提升学生学习原电池的兴趣并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作业
布置实际调查作业及课后作业
记录
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的习惯
思考并提出可行方案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巩固知识点并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依据所给材料设计并完成探究实验三,分层次讨论原电池的形成条件。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c65cb3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9.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及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电池的定义与组成2.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3. 原电池的分类及特点4. 原电池的应用实例5. 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体会原电池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手机、遥控器等常见设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设备中使用的电源是什么。
2. 讲解原电池的定义与组成:介绍原电池的概念,讲解原电池的组成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3. 讲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详细阐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原电池放电过程。
4. 讲解原电池的分类及特点:介绍原电池的分类,讲解各类原电池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5. 讲解原电池的应用实例:以实际案例为例,展示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总结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及工作原理。
2.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原电池应用实例,并分析其工作原理。
3. 思考原电池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原电池与充电电池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原电池与充电电池的原理及应用,认识到两种电池的优缺点。
2. 探讨原电池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原电池在环保方面的作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请学生回答原电池的定义、组成及工作原理。
2. 讨论:分组讨论原电池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各自的想法。
3. 问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解答。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原电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023最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1bb2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5.png)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优秀6篇】篇一:《原电池原理》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高二必修一化学原电池教案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构成原电池的原理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2、经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思维碰撞的乐趣。
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够写出电极方程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引入】学生阅读教材70页,解答电化学定义及电化学研究的内容,使学生在整体上了解本章知识点。
【播放视频】以塑料杯、铁钉、铜丝、白醋、二极管等生活中常见基本器材所做的有关原电池的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二极管发光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展示问题】1、什么是原电池?2、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什么?3、原电池的正负极和电子流向如何判断?4、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将原电池内容进行细分,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研究,给学生五分钟时间,阅读课本71—72页,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是学生对于整体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方便之后的学习)【提问】什么是原电池【学生回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追问】那么构成原电池需要什么条件呢?接下来通过实验探究来进行了解。
【实验探究一】【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一: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
并通过讨论,进一步确定,活泼性较强的做负极,而活泼性较弱的做正极。
【实验探究二】【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二:电极必须插进电解质溶液中。
【实验探究三】【结论】前一个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后一个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得出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之三:必须要形成闭合回路。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89547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a.png)
高中化学原电池优秀教案【知识目标】1.了解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原电池中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3.了解原电池的分类及应用。
【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原电池中的电子传递过程。
2.能够分析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反应,并计算电子传递的数量。
3.能够设计原电池实验,验证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3.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提高。
【教学重点】1.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3.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1.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的理解和分析。
2.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原电池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对原电池感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原电池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三、实验设计(20分钟)1.选取不同金属杆作为正负极,放入电解质中,观察电子传递过程。
2.设计实验验证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操作(3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
2.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五、结果分析(15分钟)1.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不同金属对电压的影响。
2.讨论正负极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六、课堂讨论(10分钟)1.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分享实验心得。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七、课后延伸(10分钟)布置实验报告作业,让学生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电子传递过程,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在实验中发挥各自的特长,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6e1c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9.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教案第一章:原电池的定义与分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定义及作用。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的分类及特点。
培养学生对原电池的基本概念的认识。
1.2 教学内容原电池的定义及其作用。
原电池的分类:酸性电池、碱性电池、中性电池、锂电池等。
原电池的特点:电压、容量、寿命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原电池的基本概念。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电池。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原电池的理解。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电池定义、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原电池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培养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子转移、化学反应等。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电压法、电流法、极性指示剂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利用示意图、动画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了解其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原电池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使学生掌握原电池选型和使用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对原电池应用的认识。
3.2 教学内容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手机电池、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等。
原电池选型和使用注意事项:电池类型、容量、电压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原电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利用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原电池的应用。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原电池应用的理解。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原电池应用的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原电池应用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课程《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14512d6de80d4d8d15a4fef.png)
《原电池原理及应用》教学设计【引导】写出铜锌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并比较其与锌片直接跟稀硫酸反应有何异同。
总反应方程式为:Zn+2H + =Zn 2+ +H 2↑ 相同点:总反应方程式相同不同点:电子转移途径不同【过渡】原电池的实质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那么构成原电池要有哪些条件呢?【板书】3. 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实验习题】请用实验验证下列哪些装置构成原电池?并据此对比分析,讨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生活动】实验并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④、⑥、⑦构成原电池【学生讨论】(通过对比分析、讨论和补充、修改,最后得出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学生甲:从①、②、③不构成原电池可知,构成原电池必须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作电极。
从⑧不构成原电池可知,要组成原电池还必须构成闭合回路学生乙:⑤不构成原电池,是因为酒精不是电解质溶液。
学生丙:⑦也能构成原电池,说明构成原电池不一定要酸溶液,也可以是盐溶液,结合⑤可知,构成原电池电极材料必须与电解质溶液接触。
学生丁:从④可知,电极材料也可以是象石墨这样能导电的非金属。
【学生小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①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作电极②电极材料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练习】对于上述能组成原电池的装置,分析正负极和发生的电极反应(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正极材料本身并未发生变化,负极和电解质溶液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追问】假如把上述③装置的电极改为Cu 和Ag ,能组成原电池吗?【学生回答】不能,要构成原电池,负极和电解质溶液之间必须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练习】请同学结合组成原电池的条件,将氧化还原反应:Fe+Cu2+ =Cu+Fe2+设计成一个原电池。
【学生回答】负极:铁正极:铜电解质溶液:硫酸铜【学生补充】正极材料还可以是石墨或比铁不活泼的其他金属,电解质溶液中必须含Cu 2+,除硫酸铜外,还可以是氯化铜、硝酸铜等。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29116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2.png)
高二化学原电池教案(优秀9篇)必修二原电池教案化学必修二原电池知识点篇一1、了解原电池的定义;了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极其工作原理;并学会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学会判断该装置是否是原电池装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3、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世界和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进一步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并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解决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上老师的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极发生什么变化,电子流动方向。
)讲授法、演示实验法【板书】化学能与电能教师导入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式各样的电器进入我们的生活。
使用电器都需要电能。
那么,我们使用的电能是怎么来的呢?学生答: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
.。
.。
.。
教师:我们来看看我国发电总量构成图吧教师:由图看出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首位、其次还有水力发电。
.。
.。
.教师:我们来看这幅图思考一下火力发电过程能量是怎样转化的?【学生思考】让学生思考1分钟。
教师:通过燃烧煤炭,使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涡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烧蒸汽发电机【投影】化学能→热能→机械能(涡轮机)→电能教师:但是煤炭发电有很多缺点,大家一起来说说。
学生:污染大、转化率低、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
教师:那么是否可以省略中间的过程直接由化学能→电能?【实验一】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上有气泡(h2),zn片逐溶解;cu片无明显现象。
【板书】zn片上发生反应:zn + 2h+ == zn2+ + h2↑【实验二】将铜片和锌片用导线与电流表连接,并插入稀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现象】zn片逐渐溶解但无气泡;cu片上有气泡(h2);电流计指针偏转。
【设疑】为什么只在铜片和锌片上连接了一条导线,反应现象就不同了呢?思考一下。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08dc4d69eae009581bec0a.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湖南资兴市立中学化学组蒋华春〘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及构成原电池的条件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思想目标:进行对立统一规律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教材分析]⑴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利用它的原理制成的多种电池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方面都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我国首创的铝、空气、海水电池为能源的航标灯就是一项比较好的思想教育素材;⑵虽然原电池反应是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但由于长期受还原剂直接把电子转移给氧化剂的思维定势干扰,造成学生较难理解为什么氧化剂不直接从负极获得电子,而间接地从正极获得。
⑶由于锌片不纯,实验易造成(两极)均出现较多的气泡,给学生观察直观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利用电脑演示就可以消除这些影响。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总结、应用等过程,诱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探究。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教学用品〙铁片、铜片、稀硫酸、灵敏电流计、导线、烧杯、苹果、食盐溶液、酒精溶液、多媒体电脑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置疑问,激发兴趣[动画演示说明:有一位女士,她曾经因为蛀牙补过一次颗黄金假牙,后来,她又因为车祸补了一颗不锈钢的假牙。
可自那以后,她就经常出现头痛、失眠、心情烦躁等症状。
奇怪的是,众多的医学专家为她检查后,都找不到病因,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就来为这位女士找出病因。
〖投影字幕〗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讲述〗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往往伴有能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化学能常常与热能、光能等相互转化。
比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
那么化学能能不能转化成电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下面的实验。
[学生实验]----- 培养实践技能和观察能力①把一块锌片和一块铜片平行地插入盛有稀硫酸溶液的烧杯里,可以看到什么现象?②再用导线把锌片和铜片连接起来,观察铜片上有没有气泡产生?在导线中间接入一电流计,观察指针是否偏转?[评价]请一位学生描述观察到现象,并予以评价,给予鼓励。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高二全册)一课的教学设计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高二全册)一课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41c44df6137ee06eff91829.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高二全册)一课的教学设计丹凤中学A5-2子课题组佘建平一、教学策略本章教材的前几节介绍的都是有关金属的知识,分别介绍了铁和铜的性质。
铁和铜在一些酸的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化学性质,但是如果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放入酸的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本节教材以这个实验为引子,引出原电池这一课题。
本节教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教材地位:前面曾介绍过电解法冶炼金属,用电解法冶炼金属,实际上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而原电池则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利用原电池原理制成多种电池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方面都在广泛的用途。
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体现了学以治用,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训练作用,所以本节内容既是本章的难点,又是本章的重点。
2、教材特点:本节教材以实验事实入手来介绍铜一—锌原电池的化学原理,然后简单介绍几种化学电池,再以原电池原理来探讨金属腐蚀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来寻找金属防护的方法。
这样,由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同时通过一系列对照实验,增强说服力,更具直观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3、教学中应注意:(1)要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索原电池反应的化学原理。
(2)[实验4—14]应边做边讲,由学生观察叙述出铁丝、铜丝分别放入酸中时的现象,以及铁丝和铜丝上端接触到一起放入酸中时的现象,教师归纳,并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并对不同的实验现象质疑,引入新课。
(3)[实验4—15]应按教材介绍的步骤逐步进行,在实验过程中,随时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A、把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B. 提出问题:“把上端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同时浸入稀硫酸中,现象将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联系实验4—14预测现象,然后演示。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59f77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b.png)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教案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原电池实质,原电池装置的特点,形成条件,工作原理
2、了解干电池、铅蓄电池、锂电池、燃料电池
3、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二、知识重点、难点
原电池原理、装置特点、形成条件、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三、教学过程
引入:你知道哪些可利用的能源?电池做为能源的.一种,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它利用了哪些原理?你知道金属是如何生
锈的吗?
新授: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4-15:①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②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报告实验现象。
③将与铁锌铜片相互接触或用导线连接起来插入稀硫酸中报
告实验现象。
④在③中把锌片和铜片之间连上电流计,观察其指针的变化。
结论:①锌片能和稀硫酸迅速反应放出H2
②铜片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③铜片上有气体生成
④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在两金属片间有电流产生
结论:什么是原电池?(结论方式给出)它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原电池定义: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形成条件:
①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电路
讨论:1、Zn|H2SO4|Cu形成装置后有电流产生,锌片上发生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网上课堂[本讲主要内容]原电池,化学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学习指导]1.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变电能的装置。
现以锌铜稀硫酸构成原电池为例,来认识原电池。
(1)教学演示,组装原电池。
下面这个表是在教学中,选用250mL烧杯,内装1:4的稀硫酸,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锌片和铜板做电极,两根铜导线,电流计,主要分4个步骤。
使学生认识消耗化学物质,产生电能,基础是氧化还原反应。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用导线相连着的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浸在电解质溶液中,至少有一种金属能跟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术语(仍以Cu、Zn稀H2SO4原电池为例)负极:还原性强的金属。
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或电子输出极,如Zn。
正极:还原性强的金属(或C)。
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如H2SO4中的H+)在正极上获得电子被还原,或者是发生还原反应。
是电子输入极。
电极反应式,在极板上分别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叫极板反应,极板反应的方程式叫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Zn-2e-=Zn2+正极:2H++2e-=H2↑有时要写原电池的电池反应方程式或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把两个极板反应式加起来,就可得电池反应式。
Zn+H2SO4(稀)=ZnSO4+H2↑或Zn+2H+=Zn2++H2↑通过电池反应式可以看出,能产生电流,是消耗了化学物质Zn和H2SO4,那么正极Cu起什么作用呢?Cu 片只做电子的栖存“公寓”,并不参加反应。
没有这所“公寓”,Zn 丢的电子杂乱无章地被H +获得,不能形成稳定的电流,电能无法利用起来。
而组装成原电池以后,电能可以被利用。
2.化学电源:教学原电池,是为认识原电池的原理,实用起来有诸多不便。
现在介绍几种实用电池。
” (1)干电池:手电筒使用的干电池,叫锌——锰干电池,电压1.5V 。
除图上注明的物质之外,还有调成糊状的氯化铵,做为电解质溶液。
放在多孔纸和锌筒之间。
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2e -=Zn 2+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电池总反应:Zn+2NH 4+=Zn 2++2NH 3+H 2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会用过大小号不同的干电 池,是否发生过NH 3外逸,或者气体把电池冲破的现 象呢?不会有这种现象。
原因是,电池里已经备有了 吸收NH 3和H 2的物质。
H 2被MnO 2吸收,2MnO 2+H 2=Mn 2O 3+H 2ONH 3被Zn 2+吸收,Zn 2++4HN 3=[Zn(NH 3)4]2+所以电池里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Zn+4NH 4Cl+2MnO 2=[Zn(NH 3)4]Cl 2+ZnCl 2+Mn 2O 3+H 2O (2)铅蓄电池:汽车上的电池,也叫电瓶负极是铅,正极是二氧化铅,30%的H 2SO 4做电解质溶液。
铅畜电池电压稳定,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又可以循环使用。
电极反应:负极:Pb-2e -+SO 42-=PbSO 4正极:PbO 2+4H ++SO 42-+2e -=PbSO 4+2H 2O总反应方程式:Pb+PbO 2+2H 2SO 4=2PbSO 4+2H 2O所谓循环使用是指,在Pb+PbO 2+2H 2SO 4 2PbSO 4+2H 2O反应中,正向是放电反应,就是原电池产生电流的反应,逆向是充电反应,是电解反应,是消耗电流的反应,这部分内容到高三再学。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干电池”也是可充电电池。
它是一种银锌蓄电池,电解质溶液是KOH 溶液。
负极:Zn+2OH -—2e -=Zn(OH)2正极:Ag 2O+H 2O+2e - 2Ag+2OH -电池总反应式:Zn+Ag 2O+H 2O=Zn(OH)2+2Ag 正向为原电池,产生电流,为放电。
逆向为电解池,消耗电流,为充电。
(3)锂电池:锂的密度是0.53g ·cm -3,是金属中最小的,做电池的负极,跟用同等质量的其它金属做负极相比,它使用的寿命大大延长。
有一种锂电池中,锂为负极,碳为正极,电解质溶液由四氯化铝锂(LiAlCl 4)溶解在亚硫酰氯(SOCl 2)中组成电池。
电池的总反应为:8Li+3SOCl 2=6LiCl+Li 2SO 3+2S(4)新型燃烧电池:放电充电燃料电池不需要把还原剂和氧化剂都储存在电池里,而是在工作中,不断输入,把产物不断排出。
因此,燃料电池是名符其实的把能源中的燃料燃烧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器”①氢氧燃料电池:氢氧燃料电极用具有很高催化活性材料,如铂电极或活性炭电极。
电解质溶液一般为40%的KOH溶液。
负极:H2催化剂===2H 2H+2OH-—2e-=2H2O电极反应式正极: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 2H2+O2==2H2O氢氧燃烧电池除了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可持续使用优点外,而且对环境无污染。
②甲烷燃料电池,该电池用金属铂片插入KOH溶液中为电极,又在两极上分别通入CH4和O2。
负极:CH4+10OH-—8e-=CO32-+7H2O电解反应式正极: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式:CH4+2O2+2KOH=K2CO3+3H2O还有一种原种电池,叫铝海水空气电池,已应用在导航事业上。
铝为原电池负极,空气为正极,海水为电解质溶液。
负极:Al-3e-=Al3+电极反应正极:O2+2H2O+4e-=4OH-电池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金属腐蚀的本质,是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的过程。
也就是说,金属在腐蚀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1)化学腐蚀:金属跟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反应引起的腐蚀。
例如:2Fe+3Cl2∆==2FeCl3,输原油钢管被石油里含的硫化合物腐蚀等等。
(2)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绝对纯的金属很少,空气中总有水蒸气,所以电化学腐蚀很普遍。
同学们几乎都骑过自行车,也会发现自行车被雨淋过以后,被腐蚀很快,甚至一夜之间,某些部位就出现了锈斑,为什么?原来在冶炼或炼钢中,都有碳,钢属于铁碳合金,车淋过雨,车表面有一层水膜,O2在水中有微量溶解。
这样就构成了无数的小的原电池。
原电池的负极是铁,正极是碳,H2O是电解质,获得铁失去的电子的物质是溶在水中的O2。
负极:Fe-2e-=Fe2+电极反应正极:O2+2H2O+4e-=4OH-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Fe+O2+2H2O=2Fe(OH)2电化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讨论铁锈是怎么生成的。
我们学过Fe(OH)2还原性很强,易被O2氧化,当有微量的Fe(OH)2生成时,就迅速被O2氧化,发生4Fe(OH)2+O2+2H2O=4Fe(OH)3的反应。
氧化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
生成的Fe(OH)3会分解、生成Fe2O3·xH2O。
就是我们看到的红色锈斑。
4.金属的防护:金属被腐蚀,就本质来讲,是它本身易失去电子,如何不给它失电子的机会,是人们要寻找保护金属的措施。
如果金属里含不活泼的金属或碳少一些,也就是说金属纯度大一些,形成的小电池就少,金属使用寿命就长一些。
把金属制成合金,抗腐蚀能力也提高,比如医院用手术刀,是铁铬合金,抗腐蚀。
与金属接触的介质关系也大,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接触腐蚀性气体和电解质溶液,被腐蚀就快。
那么就不让金属接触它们。
加保护层如喷漆、电镀、涂油,烧搪瓷等方法与介质隔离。
精密仪器关键部件加环境保护气(如He气)防止氧化等等。
大的金属闸门还采用电化学保护法,就是在闸门上通有电流,压制金属不能丢电子,消耗电能保持金属不腐蚀。
[例题精讲]1.下面4个实验装置,其中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的是()分析:电流计指针偏转,说明有电子流过,那么这个装置就是原电池。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必须是用导线连接着的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主要指C)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否则不是原电池。
A选项,相当于把Zn置于稀H2SO4中,构不成原电池。
B符合构成原电池条件,Zn为负极,Fe为正极,Zn与HCl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Fe虽然也能跟H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Zn还原性强于Fe,Zn优先失电子,电子负载在铁板上,铁不能再失电子了。
C选项中,酒精是非电解质,不符合构成原电池条件,不会有电流产生。
D选项中,符合构成原电池条件。
Zn为负极Cu为正极。
Zn能与CuS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选择BD。
2.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c为负极;a、c相连时c为正极;b、d相连时b为正极。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A.a>b>c>d B.a>c>d>bC.a>c>b>d D.b>d>c>a分析:在原电池的结构中,负极是活泼性强的金属,正极活泼性弱于负极。
在a、b电极中 a>b在c、d电极中 c>d在a、c电极中 a>c在b、d电极中 d>b连接4个不等式得 a>c>d>b选择B.3.下图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变慢的顺序是A.V a>V b>V c B.V b>V c>V aC.V c>V a>V b D.V b>V a>V c分析:海水是电解质溶液,b、c看成是原电池,反应情况,可以参考金属的腐蚀。
b装置:Fe为负极,电极反应是Fe-2e-=Fe2+,Sn是正极,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是溶在海水中的O2,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
同样逆理,c装置也是原电池,负极反应:Zn-2e-=Zn2+Fe为正极,极板反应:O 2+2H 2O+4e -=4OH -。
而a 装置构不成原电池,它被腐蚀是铁内部的杂质与铁、海水形成小的原电池,被腐蚀部位是临海水液面下接近液面处,因为只有在这个部分,接触O 2机会多些。
如何比较Fe 被腐蚀的快和慢,形成人为原电池的(b 、c)被腐蚀速度大于非人为因素形成微小原电池的腐蚀速度,在形成人为原电池的b 、c 两装置中,Fe 被腐蚀的快慢,要比较负极和正极化学活泼性差别的大小。
换言之,看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相距位置的远和近,远之,被腐蚀得快;近之,相对慢些。
所以,Fe 被腐蚀速度b>c 。
选择B .(二)网上能力训练题[基础性训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中,能构成原电池的是( )2.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的活泼性强的是( ) 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 B .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 C .甲能跟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 D .将甲、乙做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为负极3.由铜、锌、稀H 2SO 4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变化情况是( ) A .不变 B .先变小后变大 C .逐渐变大 D .逐渐变小4.氢氧燃料电池是将H 2和O 2分别充入电池,穿过浸有40%的KOH 溶液的多孔碳电极,其电极反应式为:H 2+2OH --2e -=2H 2O 和21O 2+H 2O+2e -=2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