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细菌形态观察和染色实验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了解细菌的基本特征。
3. 熟悉细菌的分类方法,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等特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以及鞭毛、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初步判断其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工作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无菌操作台、无菌试管、酒精灯、火柴、镊子、滴管、染色液(结晶紫、碘液、番红)等。
四、实验步骤1. 细菌涂片制作(1)取无菌试管,加入适量的细菌培养液。
(2)用无菌镊子取少量细菌培养液,滴于载玻片上。
(3)用无菌盖玻片轻轻压在细菌培养液上,使细菌均匀分布。
(4)用酒精灯对载玻片进行轻微加热,使细菌固定。
2. 细菌染色(1)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结晶紫染液于载玻片上的细菌涂片上。
(2)染色约1分钟,然后用滴管滴加适量的碘液。
(3)染色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4)用番红染液复染约1分钟,用蒸馏水冲洗载玻片上的染色液。
3. 细菌观察(1)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调整光圈和焦距,使视野清晰。
(2)观察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形态结构。
(3)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菌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染色特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革兰氏阳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2. 革兰氏阴性球菌:呈球形,直径约1~2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红色。
3. 革兰氏阳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染色后,菌体呈紫色。
4. 革兰氏阴性杆菌:呈杆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为2~5微米,排列成单行、双行或链状。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一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引言: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类非常小的微生物,其形态结构一直是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可以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甚至为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提供辅助依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绘制不同种类细菌的形态特征,并对其进行描述和分析。
材料和方法:1.细菌样本:从环境中采集的细菌样本,使用无菌技术制备细菌涂片;2.显微镜:高性能光学显微镜;3.其他实验工具:无菌培养皿、无菌移液器、无菌盖玻片、无菌镊子等。
实验步骤:1.细菌准备:在无菌实验台上,取一块无菌盖玻片,用无菌镊子取一小滴待观察的细菌悬浮液在盖玻片上;2.细菌涂片制备:将另一块无菌盖玻片,倾斜放在含细菌悬浮液的盖玻片上,使两个盖玻片接触并自然扩散,制备细菌涂片;3.固定细菌:将细菌涂片在微火上加热,使细菌固定在玻片上;4.染色:将固定的细菌涂片浸入甲醇中进行固定,并在甲醇中静置3-5分钟;5.除染:将固定染色的细菌涂片置于水龙头下轻轻冲洗,冲洗到水清澈;6.贴片:将染好的细菌涂片倒置在无菌盖玻片上,用手指轻轻压实;7.观察:将贴好的细菌涂片放在显微镜下,逐个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8.绘制:选取有代表性的细菌形态,在实验记录本中进行绘制和注释。
结果和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观察到了不同细菌的形态结构,如以下几个典型细菌的形态特征描述。
1. 球菌(cocci):球形或近球形的单细胞菌,如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形态特征:球形,直径约0.5-1微米,聚集在一起呈葡萄状、串珠状。
2. 杆菌(bacilli):长形的单细胞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形态特征:长棍状,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3. 弯曲菌(spirilla):弯曲或螺旋形的细胞,如鲍曼不动杆菌(Vibrio cholerae)。
形态特征:螺旋形,直径约0.5-1微米,长度约2-6微米。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观察
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精红选等ppt课酸件性染料染色。
5
二、实验原理---简单染色
•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一是杀 死细菌并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 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 两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
精选ppt课件
6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hristainGram氏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 将所有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 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大类。革兰氏染色 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
精选ppt课件
14
2. 革兰氏染色
2、干燥与固定:方法同(一)中2,3 步骤
3、染色:
结晶紫染色1-2分钟--水洗--碘液媒 染1-2分钟--水洗--酒精脱色15-20秒-水洗--番红复染色2-3分钟--水洗-干燥--镜检记录。
精选ppt课件
15
染色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精革选p兰pt课氏件 染色结果
实验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 形态观察
精选ppt课件
1
球菌
精选ppt课件
杆菌
2
弧菌
精选ppt课件
3
实验一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 观察
• 一、实验目的
• 1、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细菌抹片的制备方法 • 2、学习掌握单染色的操作技术 • 3、了解革兰氏染色机理,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 4、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
• 革兰氏染色法所以能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 和革兰氏阴性,是由这两类细菌细胞壁的结 构和组成不同决定的。
精选ppt课件
7
精选ppt课件
8
二、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
细菌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3. 了解细菌的特殊结构,如鞭毛、荚膜、芽孢等。
4. 培养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具有多种形态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为细菌的分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菌样本、革兰氏染色液、芽孢染色液、水浸片、盖玻片、载玻片等。
2. 仪器:光学显微镜、酒精灯、载物台、切片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细菌样本(1)将细菌样本滴在载玻片上,用盖玻片封口。
(2)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2. 革兰氏染色(1)将革兰氏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革兰氏分类。
3. 芽孢染色(1)将芽孢染色液滴在细菌样本上,用酒精灯加热。
(2)观察染色后的细菌,判断其芽孢存在与否。
4. 观察细菌特殊结构(1)观察细菌是否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通过水浸片观察细菌的运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菌样本的基本形态结构(1)观察到的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基本结构。
(2)部分细菌具有鞭毛、荚膜等特殊结构。
2. 革兰氏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阳性,细胞壁较厚,不易着色。
(2)部分细菌呈现革兰氏阴性,细胞壁较薄,易着色。
3. 芽孢染色结果(1)部分细菌存在芽孢,呈圆形或椭圆形。
(2)部分细菌无芽孢。
4. 细菌特殊结构观察结果(1)部分细菌具有鞭毛,呈螺旋状。
(2)部分细菌具有荚膜,呈透明状。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2. 观察了细菌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特殊结构,了解了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3. 培养了对细菌形态结构的识别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注意事项1. 使用显微镜时,注意调节光圈和焦距,确保观察清晰。
微生物学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染色、特殊形态观察、细菌分布
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细胞壁的比较
细胞壁 质地 厚度 肽聚糖层数 肽聚糖含量 糖类含量 脂类含量 磷壁酸 外膜
G+菌 坚韧 20-80nm 15-50 50-80%(干重) 约45% 1-4%
+ —
G-菌 疏松 10-15nm 1-2 5-20%(干重) 15-20% 11-22%
实验结果
(1) 绘图:画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 形态图。如果染色结果不理想,请分析原因。 (2) 思考: 进行革兰氏染色的意义?
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细胞质 四、核质
细菌的特殊形态结构
• 芽孢:休眠体,不利环境下产生,耐受各 种极端环境。
• 荚膜:多糖,包裹在菌体外围,保护菌体 • 鞭毛:运动,菌落形态。
实验一、细菌的革兰染色、特殊形态观察、细菌分布
实验目的
• 学习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原理和方法
• 了解细菌的特殊形态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 了解细菌在环境(空气、污水),人体(皮肤、 口咽腔)中的分布
革兰氏染色法基本原理
•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 C.Gram所创立的。革兰氏染色法可将所有 的细菌区分为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 阴性菌(G—)两大类,是细菌学上最常用的 鉴别染色法。 G+ -紫色 G- - 红色
细菌荚膜的观察
主要成分是多糖、 多肽或蛋白质, 尤以多糖居多。
荚膜
细菌鞭毛的观察
菌毛
芽胞
肉毒梭菌
破伤风芽孢杆菌
了解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 空 气: 每组一个琼脂培养皿 污 水: 每组一个琼脂培养皿
了解细菌在人体中的分布 皮 肤: 2人一个琼脂培养皿红 1min——水洗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染色与形态观察第一部分:显微镜的使用一、目的要求1.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油镜的使用原理和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2.学会正确使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构造。
3.了解各种显微镜的主要特征。
二、实验原理(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微生物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它的构造可分为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的机械部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目镜、镜筒、基座回转器、物镜、载物台、光圈、聚光器、光源、镜臂、细调节器、粗调节器等。
2、光学部分:目镜、物镜、聚光器、光圈、光源。
(二)放大倍数标本首先经物镜放大,在目镜的焦距平面上形成一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成最终的虚像。
总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物镜的放大倍数愈大,其工作距离(物镜镜头到标本片之间的距离)愈短,这时光圈就要打开得愈大。
显微镜的性能受物镜的分辨距离或分辨力所限制。
分辨距离即透镜所能分辨的两个物点之间的最小距离,分辨距离愈小,透镜的分辨力愈高,物像也就愈清晰。
因此常以分辨距离来衡量显微镜的分辨力。
R=0.61λ/N.A式中:R-----分辨距离;λ------作用光的波长;N.A------数值口径。
一些介质的折射率介质折射率空气水玻璃香柏油1 13 55 1.56三、实验内容(一)材料: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
(二)方法:细菌很小,须使用油镜方可观察到。
油镜是显微镜上最重要的部件之一,观察时与玻片非常接近,稍不小心即可压碎玻片,更严重的是损坏镜头,故必须极其仔细地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1、为使低倍镜取得最适之光源,可将低倍镜头调节到离载物台约1cm的高度,将聚光器提高,光圈完全打开,然后调节电压旋钮至视野最合适。
2、滴一滴香柏油,固定于载物台上,用推动器调节到载物台正中。
在双目侧视下,下旋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入油中几乎与标本片相接触。
然后眼睛从目镜观察(如光线不足,可适当增大电源电压),徐徐上旋粗调节器至看到模糊物像之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节以使物像清晰。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和观察方法。
2.通过实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显微镜使用技巧。
二、实验原理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具有多种形态和类型。
根据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将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本实验将通过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以加深对细菌的了解。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显微镜、细菌样品(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酸菌等)、细菌染色液、载玻片、盖玻片。
2.将细菌样品分别涂抹在载玻片上,用染色液进行染色。
3.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并记录观察结果。
4.清理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实验结果(见下表)通过观察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可以发现以下规律:(1)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直径大小不一,无芽孢和鞭毛。
其中,葡萄球菌属的细菌菌落较大、隆起、边缘整齐,呈金黄色;链球菌属的细菌菌落较小、平坦、边缘不整齐,呈灰白色。
(2)杆菌:呈圆柱状或略扁,有长、短鞭毛。
其中,大肠杆菌的菌落较大、湿润、有光泽,边缘整齐;沙门氏菌的菌落较小、干燥、无光泽,边缘不整齐。
(3)螺旋菌:呈螺旋状或弯曲状,有鞭毛。
其中,幽门螺杆菌呈螺旋状,长可达6μm,有4-8根鞭毛。
此外,从实验结果还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存在差异,这与其生物学特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大肠杆菌是肠道中的主要菌群之一,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肠道中生存和繁殖;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化脓性球菌,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乳酸菌则是一类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益生菌,其形态和结构特点使其能够在肠道中定植并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不同类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观察方法。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显微镜使用技巧。
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和染色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 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
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 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 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 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 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 (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 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 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 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
基本原理
(一)简单染色法原理 (二)革兰氏染色法原理 (三)抗酸染色原理 (四)芽孢染色原理 (五)荚膜染色原理 (六)鞭毛染色原理
5. 用低倍物镜,旋转粗调和微调
作。
来进行对焦。
12. 观察完毕,下降载物台,取下载物台上
6. 调节双目镜筒间距和视度差。
的载玻片,将4×的目镜对准载物台,
7. 再适当调节照明度。
再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然后用擦
8. 8. 9.
使焦点正确地对准标本。 调节孔径光阑。 依次用低、中、高倍镜观察。
镜纸沾取少量乙醇/水擦去残留的油, 最后用擦镜纸擦去残留的乙醇/水。
.
奥林帕斯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 接通电源。 2. 打开主开关。
10. 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 下降载物台,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 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再细调至看
3. 转动光强调节钮,使亮度适中。 清物象为止。
4. 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
11. 换片:另换新片,必须从第9条开始操
.
实 验 材 料Ⅰ
(一)菌种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染液
1.简单染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2.革兰氏染色:草酸铵结晶紫染液、革氏碘液、 95%乙醇、蕃红染液。
.
实验材料Ⅱ
(三)标本
细菌三型、四联球菌、荚膜、芽孢。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观察细菌的菌落特征 掌握简单染色法和细菌涂片方法 在油镜下观察细菌个体的形态特征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的差不多 原理 形态观察要紧包括群体的形态和个体的形态观察。
细菌的差不多形态要紧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大类,近年 还发现星状和四方形细菌等。细菌形态受培养时间、培养基成 分、浓度、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等发生变化。
【四】实验步骤
思
对各种来源的样品进行对比,如平板菌落数和菌落类型等? 饭前为何要洗手? 如何防止培养物的污染与防止细菌的扩散方面?
考
题
实验四 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
1.熟悉玻璃器皿的洗涤和灭菌前的准备。 2.掌握培养基和无菌水的制备方法。
3.掌握高压蒸气灭菌技术。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的差不多
3.观察标本时,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
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
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4.观察
时,两眼睁开,养成两眼能够轮换观察的适应,以免眼睛
疲劳,同时能够在左眼观察时,右眼注视绘图。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 细菌的简单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一、实验原理简单染色采用一种染料对菌体进行染色,常用结晶紫、美蓝、碳酸复红等碱性染料。
染色后,菌体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在显微镜下很容易被识别。
通过简单染色方法可以观察细菌的菌体形态特征和菌体的排列方式。
观察菌体形态 简单染色(只用一种染料) 观察菌体排列方式染色方法 革兰氏染色鉴别鉴别染色 抗酸性染色(利用两种染料) 芽孢染色观察特殊结构 荚膜染色鞭毛染色二、实验步骤:涂片 干燥 固定 染色 水洗 干燥 镜检三、思考题1、制备细菌染色标本时,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答;(1)涂片:开始所加无菌水液滴不要太大,否则不易干燥;取菌量要适宜且要涂抹均匀,避免过大造成堆积,而难以看清细胞个体形态同时也应避免取菌量太少而难以在显微镜视野中找到细胞。
(2)无菌操作取菌:一定要等接种换冷却后再取菌,以免高温使菌体变形;(3)干燥固定:干燥后加热固定,可避免加热时间过长,否则细胞会破裂或变形;(4)固定:菌膜一面朝上,通过酒精灯微火三次。
注意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菌体形态则会发生改变。
(5)水洗:倾去染色液后,用水沿着菌膜四周冲洗,注意勿使水流直接冲洗菌膜部位,水流不宜过急,过大,至流出水无色为止;2、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才能用油镜观察?答:使用油镜时,物镜与标本间的介质为香柏油(N=1.515),不仅增加了透明度,而且会提高了分辨率。
若制片不完全干燥后,就用油镜观察,则N 会减小,分辨率D 也会变小。
而且还会造成油水两相不互溶,所以制片要求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3、如果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将会出现什么问题?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又会怎样呢?答:加热固定的作用是使细胞质凝固,使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这种加热处理还可以杀死大多数细菌而且不破坏细胞形态,而且还可增加细胞对染料亲和力。
(1)如果图涂片未经加热固定,则细胞无法固定在载玻片上,在染色水洗后会被水流冲走。
(2)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时间太长,则会使细菌形态发生变化甚至破裂。
实验一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
实验一 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涂片制作及染色法 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 实验学时: 2学时一、目的要求1.了解、熟悉油镜的使用和使用原理。
2.掌握细菌抹片的制备及美蓝和革兰氏染色方法。
3.能够识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染色特征。
4.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学特征和特殊构造。
二、知识背景细菌个体微小,无色透明,在一般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用适当的染料使其着色后,才能看到其形态、排列和结构。
某些细菌因有特殊的染色性,更可借特殊的染色方法加以鉴别。
因此染色技术是细菌鉴定中的基本技术之一。
检查微生物标本,需要使用显微镜。
比较多用的是普通光学显微镜。
根据不同要求,可使用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前几种显微镜用可见光线或紫外光线作照明光源,它们都属于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则是用电子流代替照明光源,与光学显微镜不同。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称生物显微镜)的构造,使用与保护方法,已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材中讲过,这里概述油镜的原理和使用要点:检查细菌标本,多用油镜进行,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95-100倍)的物镜,一般都标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和特别标记,以便识别。
国产镜多用“油”字表示,国外产品则常用“Oil 或“HI”作记号。
油镜上还常漆有黑环或红环,而且油镜镜身比高倍镜和低倍镜长,镜片最小,这也是识别的另一个标志。
油镜头的晶片细小,进入镜中的光量也较少,其视野比用高倍镜时为暗。
当油镜头和载玻片之间为空气层所隔时,因为空气的折光指数与玻璃的不同,故有一部分光线被折射而不能进入镜头之内,使视野更暗;若在镜头与载玻片之间放上与玻璃的折光指数相似的油类,如香柏油等,使光线不致于因折射而大为损失,则可使视野充分照明,并能使操作者清楚地进行观察和检查(图l )。
实验室中几种常用物质的折光指数 品名 玻璃 檀香油香柏油 加拿大树胶二甲苯 液体石蜡松节油甘油 水 折光指数 1.52-1.59 1.52 1.51 1.52 1.49 1.48 1.47 1.47 1.33进行油镜检查时,应先对好光线,但不可直对阳光,采取最强亮度(升高集光器,开大光圈,调好反光镜等)。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形态的观察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油镜的使用,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形态,以掌握细菌鉴定的基础方法。
实验原理:革兰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染色方法,用于分辨细菌的结构和形态。
该染色方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染成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细菌的平皿和无菌的玻璃,使用酒精灯对玻璃杯进行灭菌处理。
2.取一根无菌的铂丝,沾取扩展细菌后在培养基平皿上划线接种。
3.将接种的培养基平皿在37°C恒温箱中培养12小时。
4.取出培养基平皿,使用吹泡沫取一点接种,放到滴眼瓶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
使用吹泡沫轻轻吹散细菌。
5.取一个无菌玻璃片,将油镜放在玻璃片上,使其与玻璃片连接。
6.使用无菌的锡夹夹取一小滴被吹散细菌的生理盐水,滴在油镜上。
7.将另一个无菌玻璃片放在油镜上,用力按压,使细菌均匀散布在油镜上。
8.将油镜取下,并将其放在培养基平皿上。
将油镜根据标记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放置一个培养基平皿。
9.将培养基平皿放入37°C恒温箱中,培养12小时。
10.将培养基平皿取出,观察细菌在油镜上的生长情况。
11.取一个干净的玻璃片,将油镜放在玻璃片上。
12.使用吸水纸轻轻将油镜上的细菌液吸干,并用培养基液洗净。
13.将玻璃片放在烘箱中烤干。
14.使用革兰氏染色方法对油镜上的细菌进行染色处理。
15.将革兰氏染色后的油镜进行形态观察,使用显微镜进行放大观察细菌结构。
实验结果分析:观察油镜后,革兰氏染色能够将细菌染成紫色或红色。
紫色堆状或链状的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红色的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
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可以判断细菌的形状、大小、胞内结构等特征。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无菌操作非常重要,要使用无菌工具,注意无菌条件。
2.实验后要及时消毒处理,避免细菌污染。
3.实验中需要按照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避免危险发生。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细菌形态结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有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有的则会引发疾病。
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对于研究其生长、繁殖和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细菌的形态结构,以便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特征和功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细菌培养物: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细菌,分别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显微镜: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3. 准备细菌样品:从培养物中取一小滴,涂抹在玻片上,待其干燥。
4. 染色:将干燥的细菌样品用甲基蓝染色,以增强细菌的对比度。
5. 观察:将染色后的细菌样品放在显微镜下,逐渐增大倍数,观察并记录细菌的形态结构。
实验结果:1. 大肠杆菌:观察到大肠杆菌为一种长而细的细菌,呈现出弯曲的形态。
通过放大倍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菌的细胞壁和胞质。
细胞壁呈现出扁平的形态,胞质则呈现出透明的特征。
2.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呈现出圆形的形态。
观察到细菌表面有许多小颗粒,这些颗粒是细菌产生的黄色素,使其呈现出金黄色的外观。
讨论:1. 细胞壁结构:大肠杆菌的细胞壁呈扁平形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没有明显的扁平特征。
这可能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功能有关。
大肠杆菌常生长在肠道中,需要扁平的细胞壁以适应肠道内的环境。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则常生长在皮肤和黏膜表面,其细胞壁结构可能更加圆形以适应不同环境。
2. 胞质特征:通过观察细菌的胞质,我们可以发现大肠杆菌的胞质呈现出透明的特征,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胞质则没有明显的透明度。
这可能与它们的代谢活动有关。
大肠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许多代谢酶,使其呈现出较高的透明度。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胞质内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核酸,使其胞质较为浑浊。
3. 颗粒特征: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小颗粒是其产生的黄色素,这种黄色素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帮助金黄色葡萄球菌抵御外界环境的侵袭。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观察及革兰氏染色
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低倍镜对光。最大光圈 2、低倍镜观察(寻找观察目标)。适当缩小光圈 3、高倍镜观察(选取理想的观察目标)。 4、油镜观察:高倍镜观察后- 上升镜筒-油镜转至正下方,在
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油-小心地下降镜筒使镜头浸在油里-用粗 螺旋将镜筒缓慢上升,寻找目标(物象)用细螺旋调节,使 物象清晰-观察记录。最大光圈 5、观察完毕。上升镜筒,转动物镜转换器,使油镜物镜偏位。 用干净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迹,再取一张擦镜纸醮上二甲 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一张干净的擦镜纸擦 去残留在镜头上的二甲苯。 6、将显微镜各部分还原,放回箱中。
– 画图 – 文字描述
• 分析和讨论 • 思考题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教学目标或要求:
※巩固和掌握显微镜油镜的正确使用; ※学习细菌制片和单染色技术; ※对 人 体 微 生 物 染 色 检 查 , 初 步 建 立 无 菌 操
作的概念。 ※学习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方法
细菌的制片与染色
单染色 复染色
染料
多数染料都是中性有机盐。据着色基的不同可分为 以下类型:
①碱性染料(basic dye)—带正电染料。其阳离子部
分为发色基团,可与细胞中带负电的组分结合。如结晶紫 沙黄, 甲基蓝,碱性复红等。
②酸性染料(Acid dye)—带负电染料。其阴离子部
分为发色基团,可与细胞中带正电的组分结合。如刚果红、 酸性复红 等。
涂片——干燥——固定
结晶紫1min——水洗
95%乙醇脱色约10~20s——水洗
I-KI 1min——水洗
沙黄或石炭酸复红 1min——水洗
干燥——镜检
革兰氏染色注意事项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细菌的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细菌的形态,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并学习基本的细菌形态分类方法。
实验材料和仪器:细菌培养基、显微镜、玻璃片、染色剂、移液管、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
1.准备好细菌培养基,用移液管抽取适量的细菌悬液,滴在平净的玻璃片上。
2.在实验室准备的高档显微镜下,用40倍的目镜观察玻璃片上的细菌悬液,记录细菌的形态特征。
3.从不同的培养基中分别观察细菌,比较其不同菌种形态差异。
4.对细菌进行染色处理,为了更好的观察和鉴别不同菌种之间的形态特征,以及细胞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采用最常见的革兰染色法。
将细菌涂在玻璃片上,然后放在染色液中,定时取出,洗去过剩的染色剂,然后使用油浸目镜放大观察。
5.观察完成后,将玻璃片清洗干净,妥善保存。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细菌的形态特征具有多样性。
其中,球菌如气球般圆润,革兰氏阳性球菌一般呈紫色,革兰氏阴性球菌则呈红色。
链球菌呈链状或串珠状排列,螺旋菌呈螺旋状生长,分枝杆菌则呈分枝状,与其它菌种相比,杆菌细长,球菌小巧玲珑,又可以排成链,链球菌较短,但可成串。
结论:
不同菌种之间的形态特征差异较大,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容易辨别出不同菌种。
细菌形态分类是分析微生物的重要方法。
对细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菌的生物学特征,检测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次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实践机会,对细菌形态分类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和结构观察与革兰氏染色法一、显微镜的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
以往最简单的显微镜仅由几块透镜组成,而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组成。
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倍。
(一)显微镜的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机械装置,一为光学系统,这两部分很好的配合,才能发挥显微镜的作用。
1、显微镜的机械装置显微镜的机械装置包括镜座、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推动器、粗动螺旋、微动螺旋等部件(1)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它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在它上面连接有载物台和镜筒,它是用来安装光学放大系统部件的基础。
(2)镜筒镜筒上接接目镜,下接转换器,形成接目镜与接物镜(装在转换器下)间的暗室。
从物镜的后缘到镜筒尾端的距离称为机械筒长。
因为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筒长度而言的。
镜筒长度的变化,不仅放大倍率随之变化,而且成像质量也受到影响。
因此,使用显微镜时,不能任意改变镜筒长度。
国际上将显微镜的标准筒长定为160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3)物镜转换器物镜转换器上可安装3—4个接物镜,一般是三个接物镜(低倍、高倍、油镜)。
Nikon显微镜装有四个物镜。
转动转换器,可以按需要将其中的任何一个接物镜和镜筒接通,与镜筒上面的接目镜构成一个放大系统。
(4)载物台载物台中央有一孔,为光线通路。
在台上装有弹簧标本夹和推动器,其作用为固定或移动标本的位置,使得镜检对象恰好位于视野中心。
(5)推动器是移动标本的机械装置,它是由一横一纵两个推进齿轴的金属架构成的,好的显微镜在纵横架杆上刻有刻度标尺,构成很精密的平面座标系。
如果我们须重复观察已检查标本的某一部分,在第一次检查时,可记下纵横标尺的数值,以后按数值移动推动器,就可以找到原来标本的位置。
(6)粗动螺旋粗动螺旋是移动镜筒调节接物镜和标本间距离的机件,老式显微镜粗螺旋向前扭,镜头下降接近标本。
新近出产的显微镜(如Nikon显微镜)镜检时,右手向前扭载物台上升,让标本接近物镜,反之则下降,标本脱离物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操作步骤
涂片 涂成薄膜
现场演示
自然干燥
干燥
1-2min
Hale Waihona Puke 固定1min通过火焰2~3次
结晶紫初染
碘液媒染
2min
乙醇脱色
至流出的乙醇无紫色
番红复染
油镜镜检观察。
混合涂片涂色
按上述方法,在同一载玻片上, 以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或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 萄球菌作混合涂片、染色、镜检进行比较。
注意:
五、实验报告
结果 列表简述3 株细菌的染 色观察结果。 画出各菌的 形状和革兰 氏染色颜色 反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G+)
变形杆菌(G-)
枯草芽孢杆菌(G+)
大肠杆菌(G-)
六、思考题
你认为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
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 现有一株细菌宽度明显大于大肠杆菌的 粗壮杆菌,请你鉴定其革兰氏染色反应。 你怎么运用大肠杆菌来证明结果的正确 性? 热固定的目的是什么?
1 载玻片要洁净无油迹;滴生理盐水和取菌 不宜过多;涂片要涂抹均匀,不宜过厚; 2 热固定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改变甚至破 坏细胞形态; 3 染色时,每一步骤后都要立即水洗; 4 革兰氏染色结果是否正确,乙醇脱色是革 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 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被误 染成阴性菌,脱色时间一般20~30S。
原理
细胞壁肽聚糖层呈网状,壁厚、类 脂含量低,乙醇脱色时细胞壁脱水、 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结 晶紫—碘的复合物仍保留在细胞内 细胞壁肽聚糖层薄、类脂含量高, 乙醇脱色时类脂质被乙醇溶解,细 胞壁透性增大,结晶紫—碘的复合 物较易洗脱出来
三、器材
菌种 大肠杆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枯草芽孢杆菌12~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染色剂 革兰氏染色液。 仪器或者其他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 玻片,接种环,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 甲苯),擦镜纸,生理盐水等
实验一
细菌形态观察和染色实验
一、目的要求
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基本技术和无菌操 作技术; 初步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巩固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革兰 氏染 色程 序 革兰 氏阳 性菌 (G+) 革兰 氏阴 性菌 (G-) 结 晶 紫 初 染 蓝 紫 色 蓝 紫 色 碘 液 媒 染 蓝 紫 色 蓝 紫 色 乙 醇 脱 色 蓝 紫 色 无 色 番 红 复 染 蓝 紫 色 红 色 最 终 结 果 蓝 紫 色 红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