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宋元时期元

合集下载

瓷器发展历程是哪些

瓷器发展历程是哪些

瓷器发展历程是哪些
瓷器发展历程悠久而丰富多样,以下是其中几个重要阶段:
1. 原始瓷器:最早的瓷器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商朝晚期至周朝早期。

这些原始瓷器通常采用棕色或灰色陶土制成,具有简单的装饰纹样。

2. 商代青铜器陶瓷:商代(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陶瓷制作水平显著提高,瓷器的质地更坚硬,釉色更加丰富,形状更加多样化。

这是中国瓷器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

3. 元青花瓷:元代(公元1279年至1368年)是中国瓷器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元代的青花瓷以其明亮的蓝色釉和精致的纹饰而闻名,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经典之作。

4. 明代景德镇瓷器:明代(1368年至1644年)是中国瓷器史
上的黄金时期。

特别是在景德镇,窑瓷的瓷器制造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世界上最早的瓷器艺术产业区域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5. 清代瓷器:清代(1644年至1912年)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又
一个辉煌时期。

清代的瓷器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创新,各种不同风格和特点的瓷器纷纷问世,如粉彩瓷、斗彩瓷等。

除以上所述的几个阶段外,中国瓷器的发展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时期,如唐代、宋代、元代等。

每个时期的瓷器都有其
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共同构成了中国瓷器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历程。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陶瓷之美远近闻名。

如今的景德镇已经成为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鉴赏和陶瓷文化展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全球化进程中,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在逐渐走向世界,并且演变出新的发展方式。

一、古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自唐代起,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此后陆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瓷器种类,如青花瓷、白瓷、黑瓷、红瓷、绿瓷等。

此外,景德镇还是亚洲最古老的陶瓷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在宋代,景德镇瓷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不仅色彩斑斓、造型美观,而且釉面润滑,光泽明亮,质地细腻,瓷器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五代、金、元、明、清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的瓷器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繁荣。

二、当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演变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是在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在设计、临摹、釉料、装饰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在市场上的取向上也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外销模式向内销和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的方向转变。

首先,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由惟利是图的工具向弘扬文化主旨发展。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注重创意、风格与时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及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文创园区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多个场馆中均可见到,大大丰富了观赏者的学习与娱乐。

其次,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品市场方向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外销市场向内销市场转变,成为了更多居民日常生活的装饰品。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已经注重实用价值、环保、物美价廉,不仅以廉价型产品进入大众市场,逐渐形成了既具有与民族文化共同属性,同时也满足城市白领家居装饰需求的中等消费类陶瓷产品。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除了一些传统的技术问题和工艺问题,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陶瓷制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缺乏人才,影响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景德镇陶瓷茶具介绍景德镇陶瓷茶具的品种很多,按材质化分可分为两种:瓷质茶具,陶质茶具。

其中瓷质茶具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

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1.陶质茶具在陶质茶具中,紫砂茶具最为著名。

它兴起于北宋之初(然而有明确文字记载的紫砂茶具则见于明代正德年间),后来逐渐成为别具一格的名优茶具,并盛行于明、清两个朝代。

提梁紫砂壶茶具的由来有个动听的故事,相传,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喜好饮茶,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的时候,为了方便在外出时煮茶、饮茶,专门请人烧制了由他自己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后人便把这种壶命名为“提梁壶”或“东坡壶”。

这种“提梁壶”外观精美又古朴是陶瓷礼品中的佳品。

提梁壶一直在中国茶文化、茶具家族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摆放在普通百姓家八仙桌上基本是提梁壶,因其造型美观大方、经济实用,走进许多普通家庭。

紫砂壶-茶具套装--天下茶具,尽在茶具之家苏轼曾在诗中写道,“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足以看出他对紫砂茶具是十分赞赏的。

与普通的陶器不一样,紫砂茶具的内部和外部皆不敷釉,而是使用独特的陶土,也就是紫泥、红泥和团山泥经过抟制和焙烧制作而成的。

紫砂茶具的成品,紫似熟透的葡萄、赤似红色的枫时、黄似成熟的柑橙、赭似怒放的墨菊,华丽多姿,千变万化,它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造型,正所谓“方非”一式,圆无一相”,而且制作工艺精深,色泽质补无华。

能工巧匠或名人大家在壶体上经常用钢刀代替笔,雕刻山水花鸟的图案,镌刻金石书法,令紫砂壶成了一钟将文学、绘画、书法、雕刻、金石及造型集中于一体的艺术珍品,使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还能欣赏艺术,获得知识的启发与美的享受。

如今,我国的紫砂茶具主要产自江苏宜兴,在浙江长兴也有出产。

2.瓷质茶具⑴青瓷茶具青瓷茶具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

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

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工艺美术史陶瓷的发展过程
中国的陶瓷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

以下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中陶瓷的发展过程:
1. 先秦时期:此时期的陶瓷大多用于生活用具,如鬲、鼎、壶、盂等,样式以简约为主。

2. 汉唐时期:此时期的陶瓷逐渐进入繁荣时期,各种陶瓷器具不断地出现。

汉代黄釉和唐代三彩都是非常著名的陶瓷器种类。

3. 宋元时期:此时期的青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经典之作,是中国瓷器制作的巅峰。

宋代官窑和元代景德镇窑瓷器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盛誉。

4. 明清时期:明代以景德镇窑、宜兴紫砂推行工艺技能,并创造了“臞仙”、“素三彩”等开创性的艺术形式;清代以宜兴描金陶器、景德镇青花瓷器为代表的装饰技法,提高了陶瓷工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5. 现代及当代:1920年代,经过改革,陶瓷工业发展迅速。

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陶瓷进入了现代化的制造阶段,同时,也逐渐开创了一些新型瓷器的艺术风格,如现代简约风格、民族复古风格以及欧美艺术风格等。

总之,中国陶瓷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创新,发展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和风格,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1.唐代(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瓷器。

当时的景德镇瓷器多为白瓷,制作工艺还不够精细,但已呈现出一定的艺术特色。

2.宋代(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宋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景德镇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瓷都,瓷器的品质和工艺大幅提升。

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瓷器种类丰富多样,包括青瓷、黑瓷、斗彩瓷等。

宋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雅致、朴实的风格著称。

3.元代(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元代是景德镇瓷器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进一步提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瓷器中心。

元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和大红彩瓷为主要代表,这两种瓷器技艺达到了顶峰。

4.明代(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明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向欧洲输出瓷器,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为主,与元代相比更加细腻,装饰更加丰富。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为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清代(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清代是景德镇瓷器的兴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不仅烧制工艺更加精细,数量也大幅增加。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主要有青花瓷、五彩瓷和粉彩瓷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后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粉彩外销瓷,成为了中国瓷器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近现代在近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景德镇瓷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在20世纪初,景德镇开始引进西方的现代陶瓷制造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代瓷器工艺。

景德镇的瓷器工艺不断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有创意的现代瓷器作品。

同时,景德镇也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瓷器展览和交流活动,使景德镇瓷器的声誉进一步提升。

总结: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晚期,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的瓷器种类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在近现代,景德镇瓷器继续保持着创新与发展的势头。

如今,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一、概述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和地位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陶瓷历史和文化。


中国历史上,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

二、唐宋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唐宋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

在这
个时期,景德镇出产了许多著名的陶瓷器物,如唐代三彩、宋官窑等。

三、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景德镇出产了许
多世界闻名的陶瓷器物,如青花瓷、粉彩瓷等。

同时,由于海外贸易
的开展,景德镇的陶瓷新品种不断涌现。

四、近代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的变迁
20世纪初至1949年前后,在战争和政治动荡中,景德镇陶瓷新品种
的开发和制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49年后,景德镇陶瓷业得到了迅
速恢复和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

五、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经历了一次新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景德镇陶瓷企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六、未来展望
未来,景德镇陶瓷业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态度,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和智慧,也是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新石器时代- 先陶器时代:
- 早期的陶器为瓷器的前身。

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陶器,如红陶和灰陶。

2. 新石器时代- 陶器时代:
- 陶器时代是瓷器发展的最初阶段。

人们开始制作更为精致的陶器,如黑陶、灰陶等。

3. 商代- 彩陶时期:
- 商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出现了精美的彩陶,以及早期的青铜器。

4. 西周- 青铜时期:
- 随着青铜文化的繁荣,瓷器制作水平得到提高。

此时期的瓷器较为简单,多为灰白色。

5. 东周- 陶瓷瓷器时期:
- 到了东周时期,瓷器逐渐成为主流。

陶瓷瓷器开始崭露头角,制作工艺逐渐提高。

6. 秦汉- 绿釉时期:
- 在秦汉时期,瓷器制作进入绿釉时期。

绿釉陶瓷成为当时的主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7. 南北朝- 三彩时期:
- 南北朝时期,陶瓷瓷器开始出现三彩釉,丰富了色彩,制作工艺更加复杂。

8. 隋唐- 唐三彩时期:
- 唐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鼎盛时期,唐三彩成为当时的代表。

这一时期的瓷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

9. 宋代- 宋瓷时期:
- 宋代是中国瓷器制作技艺的巅峰时期。

汝窑、官窑、哥窑等名窑相继兴起,开创了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10. 元明清- 明清瓷器时期:
- 明清时期,景德镇成为瓷器的主要产地。

青花瓷、五彩瓷等瓷器风格独具特色。

以上是中国古代瓷器发展的主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中国古代四大名瓷产地排行榜

中国古代四大名瓷产地排行榜

中国古代四大名瓷产地排行榜1、瓷都景德镇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

这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

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有这样的评价:“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

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还远销国外。

明代时,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

明代刘侗、于奕正着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清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景德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

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通体透明,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纯乎见釉,不见胎骨的完美程度。

这种瓷器对着光可以从背面看到胎面上的彩绘花纹图,有如“透轻云望明月”,“隔淡雾看青山”。

制作之巧,令人惊叹。

景德镇向来重视瓷釉色彩,这里的颜色釉瓷器很早以前就十分著名。

我国瓷器为色釉装饰,大约起源于商代陶器。

东汉时期出现了青釉瓷器,唐代创造了黄、紫、绿三彩,称为唐三彩,宋代有影青、粉青、定红、紫钧、黑釉等。

据史籍记载,宋、元时期,景德镇瓷窑已有300多座,颜色釉瓷已占很大比重。

到了明、清时代,景德镇的颜色釉取众窑之长,“尽人工之巧”,承前启后造诣极高,创造了钧红、祭红和郎窑红等名贵色釉。

钧红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宋朝时为河南钧州禹县烧造,从明朝开始,景德镇大量生产钧红瓷。

明代永宣年间,景德镇瓷工继钧红之后,创造了祭红。

祭红娇而不艳,红中透紫,色泽深沉而安定。

古代皇室用这种红釉瓷做祭器,因而得名祭红。

因烧制难度极大,成品率很低,所以身价特高。

古人在制作祭红瓷时,很名贵的原料如珊瑚、玛瑙、玉石、珍珠、黄金等都在所不惜。

郎窑红又叫宝石红,色调鲜艳夺目,绚丽多彩,亦很受人喜爱。

我国古代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溯源

我国古代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溯源

我国陶瓷工艺是一门较为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行业,它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以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包括陶器和瓷器两种手工艺品在内的陶瓷行业自出现之日起,便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

因为陶瓷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容器,也是蕴含着历史、文化、艺术与技术的装饰品、收藏品和艺术品。

中国历史上陶器和瓷器的出现并非在同一时期。

根据现有考古研究发现,陶器出现于秦朝以前,已有上万年历史。

而瓷器出现较晚,至汉代才开始生产。

但汉代瓷器已经通过古丝绸之路流传至西域和阿拉伯地区。

国家统一、国运昌盛、手工业繁荣的唐代,瓷器生产逐渐形成南青北白局面,整个行业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

随着唐代中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唐代瓷器也凭借世界一流的技术工艺和艺术魅力不断扩大海外出口。

当时的西亚、日本、印度、朝鲜等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产自唐朝的瓷器。

至宋元时期,我国瓷窑体系逐渐成型完整,陶瓷工艺和行业更加繁荣。

耀窑、龙泉窑、定窑、磁窑、钧窑等声名鹊起,享誉全国。

宋元时期的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外贸易中交易数额最大的大宗商品。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陶瓷业继承了宋元的优良传统,在工艺上更加精益求精,中国瓷器以其高超高贵的品质畅销欧亚非各国,几乎占领了全部国际市场[1]3-54。

中国陶瓷工艺从出现至闻名全球,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经历了上千年时间。

这其中,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兴起和发展繁荣无疑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本文将探源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历史形成与发展,并进一步探析景德镇陶瓷之所以成为中国陶瓷行业典型代表的历史原因。

一、景德镇陶瓷工艺历史概貌景德镇在汉代就已开始陶器生产,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那时的景德镇被称为新平镇,所以有“新平冶陶,始于汉世”的说法。

相传晋朝的新平镇出现了一位名为赵慨的能工巧匠,将新平镇陶瓷工艺提升到全国一流水平。

因而赵慨此人被后世尊为景德镇陶瓷“师主”。

新平镇至唐代武德年间被改名为昌南镇,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景德镇陶瓷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实现了在原始瓷器基础上烧制上釉彩的青瓷。

中国古代瓷窑顺序表

中国古代瓷窑顺序表

中国古代瓷窑顺序表
中国古代瓷窑历史非常悠久,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中国古代瓷窑的顺序表:
1. 彩陶窑: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生产彩陶器。

2. 宜兴龙泉窑:唐代开创,发展于宋代,以青瓷为主要代表。

3. 宜兴哥窑:元朝窑场,生产官窑和民窑瓷器,以官窑青瓷和僧庐群瓶著称。

4. 临安中窑、吉州窑和景德镇窑:宋代窑场,生产各式瓷器,以汝窑、官窑等品种为代表。

5. 雍正时期的景德镇窑:清代景德镇窑的鼎盛时期,生产景德镇瓷器的黄金时期。

6. 宣德窑:明代窑场,生产明代御窑的官瓷,以青花瓷和双圈瓶最为著名。

7. 龙泉青瓷和定窑:南宋龙泉窑和北宋定窑是两个重要的窑场,分别以青瓷和哥窑瓷器著名。

8. 景德镇窑:元朝后期至清朝,成为中国最大的瓷都,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顺序表并不代表中国古代瓷窑的全部窑场,
也并不代表每个窑场的历史发展连续性。

古代瓷窑的发展与变迁非常复杂,窑场的兴衰与朝代的更替、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等因素密不可分。

宋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程

宋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程

宋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程如果说中国是世界瓷器的代表,那么景德镇瓷器可以称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瓷都”,景德镇瓷器早在唐、宋时期就与五大名窑争奇斗艳,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陶瓷之都。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宋初宽减了若干割据政权时期的赋税,使得人民得以休息,国家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加以自晚唐五代以来发生的土地占有方式与剥削方式的变化,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制的剥削关系在宋代得到普遍发展。

经济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全国出现了许多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

我国陶瓷历史的高峰期是在宋代,它继承了历朝制瓷的优良传统,陶瓷生产盛况空前。

无论青瓷、白瓷、黑瓷还是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技法,均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器物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也有许多创新。

宋代除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之外,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阳窑和景德镇窑等,不仅品类繁多、成绩卓越,而且沾溉弘远、驰名古今在中外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宋代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如发明了火药、指南针、活版印刷术。

与科技密切相关的陶瓷业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自然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多年的考古资料分析,南北兴起的窑场星罗棋布有如雨后春笋。

其中较为密集的地区多在当时京城与沿海一带的对外港口附近,即河南、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区。

这种历史情况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地质和交通、贸易,乃至与当时的经济、生活等直接有关的问题,为我们研究宋代政治、经济史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综观宋代各窑的主要成就,多是在以往邢、越两窑长期的影响下结合其自身的条件推陈出新的结果。

唐人称赞越窑青瓷的“如冰似玉”,还只是一种修辞学上的比喻和理想,但是宋人烧造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

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

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景德镇瓷器的相关介绍

景德镇瓷器的相关介绍

景德镇瓷器的相关介绍景德镇是生产瓷器的地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那么,关于景德镇瓷器,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景德镇瓷器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景德镇瓷器简介汉族劳动人民瓷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景德镇瓷器始于汉代,东汉约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

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五代时的景德镇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因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并形成了“ 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汉族陶瓷烧造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

景德镇瓷器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闻名,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

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

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

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

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是称誉世界的古代汉族陶瓷艺术杰出代表之一。

景德镇的陶瓷之路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一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

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引发了一场丝绸与道德之间的争论。

丝绸与陶瓷作为物质产品出现,其意义不仅只此作为可用、可穿之物,由此而延伸出来的两条大道,彻底改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 陶瓷之路”(TheChinaRoad)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

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

详解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

青花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

青花瓷始于唐宋,是以钴为着色剂,直接在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约1300°C的高温一次烧成的蓝白相间的彩瓷,其主要产地在江西景德镇。

因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故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我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

其特点: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纹饰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永不退色,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

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备受人们喜爱,成为帝王嫔妃、达官贵人的必备之物。

就连欧洲人也常以珍藏青花瓷来炫耀自己的富有。

相传15世纪的萨克森国王,竟用4队近卫军向邻国君主换取12个青花瓷瓶,来取悦新的王后,可见它的珍贵。

青花瓷是应用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

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

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粉彩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

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亦称“软彩”。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高温烘烤而成。

其彩绘方法: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勾画出图案的轮廓,后用玻璃白打底,再将颜料施于这层玻璃白之上,用干净笔轻轻地将颜色依深浅浓淡的不同需要洗开,使花瓣和人物衣服有浓淡明暗。

玻璃白与各种色彩相融合后,便产生粉化作用,而形成一系列不同色调,给人以粉润柔和之感。

元代景德镇瓷器的

元代景德镇瓷器的
元 刻花枢府瓷盘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牡丹 纹碗 (上海博物馆)
碗高7.3厘米,通体施青白釉,积釉处气泡聚集,釉色水 绿。底足无釉露胎,垫烧处泛火石红色。碗内刻划宋 元时期流行的婴戏牡丹纹,笔简而神至,流畅洒脱, 刀随意至,别有一番情趣。
景德镇窑青白釉菊花纹盒(上 海博物馆)
❖ 此盒为古代妇女存放化妆品的用具。盒高3厘米,分盖和身两部分。 盖面印菊花纹,口沿无釉。盒身腹部收敛,平底,呈菊瓣状。整器胎 体洁白细腻,盒内外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清纯如水,盒内施釉便于洗 涤。盒装饰成一朵菊花状,富有装饰性和生活情趣。
元代景德镇窑在宋代青白釉生产的基础上迅速崛起,其 中最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创烧了成熟青花、釉里红及各种单色 釉品种。青花瑞兽纹盘便是其中上乘之作,其形大而规整, 内底主是题纹样绘麒麟竹石瓜果花卉纹。这种将传说中的瑞 兽与寓意兴旺发达的竹石瓜果组合在一起的图案,主要流行 于制作精细的大盘上。纹样线条流畅,通体细色肥腴,青花 鲜丽浓重。
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 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介绍方向
❖ 瓷器的定义 ❖ 瓷器的起源与发展 ❖ 瓷器的著名产地
❖元代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 陶瓷之路 ❖ 收藏古瓷注意事项
瓷器的定义
❖ 瓷器(china)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 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 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 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 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 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 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 民众所使用。
❖红釉瓷
❖ 元代景德镇创新品种,是以铜红为着色剂、 经高温在还原气氛虽烧成的。由于铜红的 烧成技术比钴蓝还要难以掌握,因此成品 极少。仅元大都遗址脑溢血量出土,只有 盘、碗、印盒等小件器物。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景德镇民窑变迁概说

【 要 】景德 镇瓷器历史悠久 ,世 界闻名 。而其 民窑 的兴 盛 ,为景德镇 ,乃至中国陶瓷艺术 的繁荣功不可没 。回顾 景德镇民窑的的起 摘 源 、分布与审美风格 ,有助于人们从不同方面去认识 民窑 ,发掘民窑 ,促进 民族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光大 。
【 关键词 】 景德镇 ;民窑业 ;变迁 ;
三百余座” ,形成全镇 “ 村村陶埏 ,处处窑火 ”的盛况 。
ON THECHANGE I SOFJNGDE N F L I NS ZHE O K K L
景德镇 民窑变迁概说
谢志 明 Xi mig eZhi n 景 德 镇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景 德 镇 33 0 3 00
J n de h n Co p e n i e Co l g J n de h n,3 30 0 i g z e m r he s v l e, i g z e e 3 0
【 b t c 】Wi n -tn i i oy J g e h n p re i e jy h r -n wn r p tt n F r h rs e i f A sr t a t a l g s dn h t r, i d z e o c l n n s te wo l k o e uai . o e po p ry o h o a g s n a o d o t t
从瓷窑遗 址来看 ,景德镇最初是 沿河置窑 。五代窑址大体分布在
谢志明,1 7 年 一,男 ,江西宁都人 ,副教授 ,主要研究英语教学和陶瓷文化旅游 。 93
陶 瓷 史话
TA o CI SH]H UA
201 03 1.
南河及东河流域 、市区及近 郊 ,开始有 向中心集中的趋势 。如杨 梅亭 、三宝蓬 、湘湖 ;十八渡、董家坞等 ,大都依山傍水 ,邻近 瓷土矿坑和窑柴产地 ,以假借水力之便 。

景德镇四大名瓷简介

景德镇四大名瓷简介

景德镇四大名瓷简介
一、景德镇瓷器
景德镇瓷器,又叫景德镇四大名瓷,是由元代创立的四种传统瓷器,分别为官窑粉彩、斗彩,唐三彩和官窑青花,具有代表性的景德镇瓷器除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外,还具有历
史价值,以及地域性特征,将景德镇树立为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备受全国及国际艺术品
收藏家的青睐。

1、官窑粉彩
官窑粉彩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中继承时间最长、技艺最为精湛的瓷器,也是明代至清代
官窑制瓷的代表作品之一,官窑粉彩以细腻的彩绘和完美的烧制工艺而著称,流传至今的
古瓷件,均以其独特的文献价值吸引世人,造就了景德镇官窑粉彩古瓷精品的地位。

2、斗彩
斗彩瓷器是清代黄〇斗瓷坊剩下的一种瓷器特种,以淳朴浓艳的纹饰、暗色调或厚重
的形式堪称一绝,它融合了古代工艺和现代特色,使斗彩瓷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珍稀艺
术品。

3、唐三彩
唐三彩瓷器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中技艺最精湛的品种,以其精美的花纹、色彩斑斓的图
案而著称,是从唐代盛行的釉下彩瓷发展而来,以黑白底彩、胎釉淳雅、器型多样而深得
中外古瓷收藏爱好者的推崇。

4、官窑青花
官窑青花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也是景德镇瓷器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因其釉面
质感张力良好,器型优美,色泽亮丽,手工精细而得到广袤的推崇。

官窑青花以其精美的
花纹,鲜明的色彩,特殊独特的手工制作,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最具特色的,最受收藏和
推崇的瓷类之一。

景德镇陶瓷介绍100字

景德镇陶瓷介绍100字

景德镇陶瓷介绍100字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之一,起源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和演进。

它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景德镇陶瓷的历史、特点、品类、制作工艺以及艺术价值。

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江西景德镇地区的瓷窑已开始运营。

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陶瓷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现代瓷都,成为世界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

在宋代,景德镇瓷器的烧造技艺达到了巅峰,以其青花瓷和白瓷而闻名。

景德镇瓷器远销世界各地,成为当时贸易的重要商品之一。

明代是景德镇瓷器的鼎盛时期,在御窑厂的领导下,景德镇瓷器的品质和艺术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清代则是景德镇瓷器的后期发展时期,仍然保持着高水平的瓷器生产。

景德镇陶瓷的特点有三个方面:色彩艳丽、造型精美、花纹繁复。

首先,景德镇瓷器的色彩非常丰富多样,从青花、釉里红到五彩,无不展现出鲜艳夺目的光彩。

其次,景德镇瓷器的造型设计非常精美,无论是瓶、碗、盘还是香炉、花瓶,都有着独特的形状和优雅的线条。

再次,景德镇瓷器的花纹十分繁复,从仿生图案到人物故事,都能在瓷器上找到精妙的表现。

景德镇陶瓷的品类非常丰富,主要包括青花瓷、釉里红、五彩瓷、粉彩瓷、水晶彩瓷等。

其中,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它以蓝色花纹在白瓷上绘制而成,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釉里红瓷以红色釉彩覆盖在胎体上,通过特殊的烧制工艺呈现出红彤彤的色彩,给人以温暖和奢华的感觉。

五彩瓷则采用多种明亮的色彩进行绘制,给人以欢快和生动的感觉。

粉彩瓷以柔和的粉色为主,花纹细腻,给人以柔美和典雅的感觉。

水晶彩瓷则采用透明的瓷胎,上面覆盖着丰富多样的彩绘,给人以高贵和精致的感觉。

景德镇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历经数百道工序,包括瓷泥准备、坯体制作、饰花绘彩、胎釉配烧等环节。

其中,瓷泥选择和准备是决定景德镇陶瓷品质的关键。

制作工艺精湛的陶匠们将经过初步加工的陶土用水磨细,然后制作成大小均匀的坯体。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与品种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与品种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与品种隋唐时期,景德镇陶瓷开始向国外输出,成为世界陶瓷贸易的重要中心。

同时,景德镇陶瓷的装饰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三彩”瓷器,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堪称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中的珍品。

宋代是景德镇陶瓷的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陶瓷器皿相继问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青瓷。

青瓷釉色翠绿,釉面光滑,制作精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世人的称赞。

同时,景德镇陶瓷的器型也有很大的变化,从原始的盖罐、盘子,发展到了更加复杂和精美的花瓶、盘碗等。

元、明时期,景德镇陶瓷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

元代的景德镇陶瓷主要以青花瓷为代表,青花瓷的装饰釉色清新纯美,图案以蓝彩为主要色调,纹饰丰富多变。

随着明代的到来,景德镇陶瓷的造型更为壮大,兼具实用和观赏价值,造型多样,如瓶、罐、盘、碗等。

此时期的明代官窑御用瓷器以及民窑瓷器都令人赞叹不已。

清代是景德镇陶瓷最后一个辉煌的阶段。

清代的景德镇陶瓷受到皇室的大力支持,成为皇家瓷器生产的重要基地。

清代的景德镇陶瓷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青花瓷、红花瓷、彩绘瓷、釉里红和粉彩瓷。

清代瓷器的造型精致,装饰精美,成为当时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

此外,景德镇陶瓷还有许多其他的品种,如刻划瓷、堆彩瓷、鵲子尖瓷等。

这些瓷器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加工工艺和装饰技法,还注入了现代的创意和设计元素,展现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总之,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工艺成为了全球陶瓷艺术的瑰宝,也为中国陶瓷文化增添了浓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景德镇陶瓷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世人呈现更多精美的瓷器作品。

不同朝代瓷器特点描述

不同朝代瓷器特点描述

不同朝代瓷器特点描述中国瓷器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代时期。

在不同的朝代,中国的瓷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将分别描述不同朝代的瓷器特点,并解释其原因。

1. 商代瓷器:商代的瓷器主要是青铜器,但也有少量瓷器产生。

商代瓷器的特点是制作粗糙,表面有突起的颗粒感,颜色以灰黑色为主。

这是因为当时的瓷器制作技术还不够发达,缺乏高温烧制的条件,所以瓷器质地不均匀,表面有较多的气孔和杂质。

2. 唐代瓷器:唐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唐代的瓷器制作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唐代瓷器的特点是胎体坚实,白色透明,釉面光洁。

唐代瓷器的制作工艺较为精细,釉面细腻,瓷器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如唐三彩瓷器就是唐代瓷器的一种典型代表。

3. 宋代瓷器:宋代的瓷器以青瓷、白瓷和黑瓷为主要类型。

宋代瓷器的特点是釉面细腻,色彩柔和,造型简洁。

宋代瓷器釉面的颜色有多种选择,如青绿色、青蓝色、青白色等,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宋代瓷器的胎体质地较为细腻,制作工艺更加精湛。

4. 元代瓷器:元代瓷器的特点是釉面厚重,色彩浓烈,造型庄重。

元代瓷器的胎体较厚实,釉面较厚,釉色多为青白色或青绿色。

元代瓷器的造型多为大器型,如大碗、大盘等,且常常装饰有浮雕、刻花等工艺。

5. 明代瓷器:明代的瓷器以青花瓷和景德镇瓷为主要类型。

明代瓷器的特点是釉面洁白,色彩鲜艳,造型多样。

明代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青花装饰而闻名,青花的图案多为花鸟、山水等自然景观,给人以自然清新的感觉。

景德镇瓷器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精美的装饰而著称,被誉为“瓷中瑰宝”。

6. 清代瓷器:清代的瓷器延续了明代瓷器的特点,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

清代瓷器的特点是釉面晶莹剔透,色彩鲜明,造型庄重。

清代的青花瓷在装饰上更加丰富多样,青花的纹饰多为人物、花鸟、山水等,展现了清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不同朝代的瓷器在制作工艺、釉面色彩、造型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瓷器的制作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人们对瓷器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不同朝代的瓷器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异。

世俗化特征下的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

世俗化特征下的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

汇报人:日期:•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概述•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艺术特色•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题材与内容•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工艺与技术目•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传承与创新•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价值与意义录01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概述定义特点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定义与特点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世俗文化逐渐兴起,宗教信仰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青白瓷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也为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不仅是工艺品,更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反映和体现。

通过这些造像,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这些造像也体现了工匠们的精神追求和艺术创新,对于研究宋元时期的文化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02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艺术特色同时,造像中也不乏夸张的元素,通过对人物特征的夸大和强调,突出其个性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

写实与夸张并存的艺术风格夸张性写实性浅浮雕此外,釉上彩绘也是装饰青白瓷的重要手段,运用色彩丰富的图案和纹样,对瓷器进行装饰,使其更加绚丽多彩。

釉上彩绘镂空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画面布局色彩运用瓷器与绘画的完美结合03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题材与内容佛道造像神话传说人物宗教神话人物形象历史事件场景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将历史事件以画面形式呈现,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忠孝节义形象如岳飞、关羽、诸葛亮等,体现当时社会对忠孝节义等价值观的推崇。

历史故事与传说中的人物形象社会风俗与日常生活场景中的人物形象儿童游戏场景表现儿童玩耍、嬉戏的场景,传递出古人对童真、快乐的向往。

妇女梳妆场景描绘妇女梳妆打扮的场景,反映当时女性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

04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工艺与技术胎质、釉色与烧制技术胎质烧制技术雕刻工艺绘画工艺印花工艺雕刻、印花与绘画工艺装烧工艺与窑炉特点装烧工艺窑炉特点05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的传承与创新宋元景德镇青白瓷人物造像在造型上继承了唐代陶瓷的丰满、圆润和曲线优美的特点,同时又有所创新,如更加注重人物细节的刻画和神情的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瓷——铭青 花云龙纹象耳大瓶 高63.6厘 米
元代青花瓷罐
青花岁寒三友图盘残片
元青花纹样、特点
• 元青花癿主体纹饰中,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 竹梅纹、月梅纹等。除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 茶花、海棠花、月季花、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戒竹石葡萄、瓜果、 草虫等作画面衬托。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 卧莲纹、孔雀纹、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绅 长如蛇,龙头呈扁长形,双角,张口露齿,绅长颈,四腿绅瘦,筋腱 凹凸,爪生三指、四指戒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皀呈火焰状。 • 元青花中癿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不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 癿故事情节秱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癿艴术境界,具极强癿感 染力这是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癿。 • 人物故事都绘亍体型较大癿器物,诸如盖罐、梅瓶、玉壶春瓶等。 盖罐、梅瓶腹徂较粗,作画面积大,多用来表现场面宏阔癿题体。画 面多置亍器物中段癿主体部位,视觉突出,给人以强烈癿冲击力。玉 壶春瓶颈肩,纤绅,硕腹下垂,一般选择人物少、场画小癿画面,如 需要表现大癿场面时,往往以全器作画。
玉壶春瓶
• 玉壶春瓶癿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癿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绅 颈、垂腹、圀足。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癿弧线为轮廓线癿瓶类。其造型上癿 独特之处是:颈较绅,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囿状 下垂腹,曲线变化囿缓;圀足相对较大,戒内敛戒外撇。这种瓶癿造型定型 亍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癿一种 典型器物。

景德镇青花
青花是景德镇癿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起始亍唐 宋,成熟亍元代。原始青花瓷亍唐宋已见端倪, 成熟癿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癿湖田窑。青 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癿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 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 次烧成。景德镇青花瓷在原料,工艴,设计等等 领域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癿,从元代青花瓷一直流 传到现在,景德镇青花瓷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癿装饰 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癿装饰技法, 为我国陶瓷艴术癿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癿途徂。元 青花瓷造型独具特色。从制作工艴上看,此时出 现了胎体厚重癿巨大形体,如大罐、大瓶、大盘、 大碗等。但也有精绅之作,如胎体轻薄癿高足碗、 高足杯、匜、盘等。在元代社会,青花瓷还没有 成为宫廷戒人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常生活癿必需品,除酒具、明 器外,主要产品是对外输出,因此元青花瓷癿造 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为了满足丌同地域、 丌同生活习惯使用者癿需要。
景德镇简介
• 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建亍1954年。 • 第一展厅由五代、宋代和元代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宋代癿影青 瓷、印花瓷和元代癿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最为夺目。 • 景德镇烧制陶瓷,始亍汉,兴亍陈,发展亍隋,唐,成熟 亍宋元,称都亍明清,享誉之当代。 • 我讲癿是是景德镇陶瓷成熟阶段癿一些陶瓷艴术。即宋元时 期。

宋代时期癿发展
•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癿影青瓷而着 称亍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 癿基础上烧造成功癿。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绅腻,有“素 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 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绅癿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 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癿影青瓷。 • 其具有精绅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癿卓约风姿, 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癿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 跻身亍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 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 百余座”,陶瓷癿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癿景德 镇丌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癿影青釉刻花瓷,而 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癿影青釉瓷雕和 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玉壶春
元代釉里红松竹梅纹玉壶春瓶
青花釉里红
釉下褐彩犀牛(左)、兔(右)纹碟
青白瓷观音坐像 元代青釉观音
• 景德镇聚源陶瓷 大托盘元代青花婴戏图茶具套装
北京闽龙陶瓷艺术馆展出景德镇古瓷片 元代 卵白釉三足香炉

元代时期癿发展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 色和名贵癿品类。青花瓷癿色彩视觉效果是白地蓝花。而蓝色是我 国古代使用很早而深受人们喜爱癿一种颜色。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 定,纹饰永丌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癿青花釉 不素雅明净癿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 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癿新时代癿到来;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 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 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亍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癿瓷 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不青花结合,称作青花 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在高温颜色釉癿烧制方面 也取得了突出癿成就。设立亍1278年癿浮梁瓷局掌烧癿“枢府”瓷, 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 这种洁白润泽癿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产生和发展 癿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癿发展打下了一定癿 基础。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癿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 色剂癿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癿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 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癿釉色主要是仿玉类
影青瓷
• 特点

“影青”是人们对宋代景德镇 烧制癿具有独特风格癿瓷器癿俗称, 由亍它癿釉色介亍青白之间,青中 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 所刻划癿花纹迎光照之内外皀可映 见,因此被称为“影青”。 • “影青”癿釉色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白中闪淡青色,厚处闪深绿色, 莹润精绅,晶亮透彻,前人把它称 为“假玉器”,有晶莹如玉癿美称; 二是淡青闪黄,这种釉色癿“影青” 瓷最为大量。另外,“影青”釉中 还有一种在器物周身加绘褐色癿彩 种,人们称为“点彩”。宋时点彩 位置随便、自然,面积往往较小, 彩色有非常明显癿浓淡区别,中心 处最浓,呈铁斑色。

故宫藏元青花缠枝牡丹 纹罐
梅瓶 元代梅瓶:继承宋代形制,只是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 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 角梅瓶,有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釉色。
梅瓶
元代青花萧何月下追韩 信图梅瓶
青花八棱海水 白龙纹梅瓶
元代青花八棱梅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