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1.《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二课时)吉安市新村小学

刘苏平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编排了4 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展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神奇和威力。本课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 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维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了解科学家探索过程的艰辛。

2、理清恐龙庞大家族的变化过程,感受演化进程。

3. 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教学重点:弄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再谈谈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和体会,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发展的过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恐龙的有关资料及图片,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交流,以扩展知识、开阔视野。

我们的约定:

认真倾听、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大胆展示,用智慧照亮课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请看黑板(教师板书“恐”)谁来读?看到“恐”你想到什么?(恐惧、

恐怕、惊恐、恐龙),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那他们和轻灵的鸽子、五彩斑斓的孔雀、在蓝天自由飞翔的鸟儿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1 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补全课题)飞向蓝天的齐读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读完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恐龙是怎样飞向蓝天的?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将跟随作者深入探究,去感受科普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吧!请默遍本课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 )体会恐龙演化的过程。(2)体会语句表达准确,用词严谨、条理清

晰。

请轻轻地把书翻到第148 页。

二、自主学习:(独学、对学:课文第二自然段。研究过程,感受条理清晰。)

过渡语:为了给人类的假想找到依据,中外科学家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请看学习单一:(独学)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1. 在研究

恐龙怎么演化成鸟儿的过程中,科学家分别有什么样的发现? 2. 用自己喜欢的线条画出有关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学家当时的心情,做上批注。(感悟“欣喜若狂” )

展示交流:(谁愿意来交流?)发现一:(请看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19 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相关化石没找到。(你的眼睛真亮!)(课件出示:恐龙与鸟类在骨骼结构上相似的图片对比图)

老师:发现现象(是呀,19 世纪科学家就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的现象,有哪写相似之处呢?骨骼相似、外形(小巧)相似)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继续指图),科学家们提出什么假说呢?

(课件出示:假说)根据研究提出一种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3. 比较句子:(对学)假说

(1)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后裔:后代子孙)

(2)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是一种恐龙的后裔。这两句,你觉得哪句好?请说说理由。

预设:(我们组觉得第一句好。因为这句话语言非常准确生动。很可能(用词严谨),作者徐星他不能肯定, 还只是一种猜测。科普文写作就需要用词严谨啊!(副板书:用词严谨)

一种小型(语言准确),是一种,不是全部可以,而且是小型的,大的不行。如果没有“一种、小型”这两个词语,那些身长几十米、重达数10 吨的重量级恐龙也能飞上天,那真令人难以想象。可见,“一种、小型”用得多么准确!(副板书:语言准确)后裔什么意思?(子孙后代),也用词准确。(点击课件出示红色的关键词语)

科学家由19 世纪发现现象提出假说,他们找到了鸟类是恐龙子孙后代的证据吗?

发现二:强有力的证据:(课件)20 世纪,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课件出示证据:辽西恐龙长羽毛化石和鸟类有羽毛对比)

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科学家由19 世纪发现现象-- 提出假说到20 世纪找到证据。按什么顺序写下来让读者看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就显得条理清晰。副板书:条理清晰

4. “点睛”之笔,感悟表达形象(1)课件出示化石图片:这就是科学家发现的恐龙化石中的一块。你能用科学家的眼光,在这模模糊糊的印痕中,发现些什么吗?(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多形象呀!)

(2)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化石,竟让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这化石有着怎样的意义呢?

出示: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学习单二:(对学)

为什么说这是“点睛” 之笔呢?(“点睛” 之笔原来指什么?(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文中指什么?(恐龙长羽毛的证据)因为19 世纪,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 世纪末,在经历了100 多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真形象啊!贴板书:表达形象打比方:(画卷指什么?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所以辽西的发现,引读第二段最后一句(理解“点睛之笔” )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副古生物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此时此刻,你想对那些孜孜不倦的研究者们说些什么?

生:你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感动…… 生:你们大胆地假说让我敬佩

师:是呀,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生:学生齐读。

师:这就是科学工作者的精神,坚持不懈,孜孜不倦,只有这样才能探索宇宙的奥秘。

师:同学们,一个世纪多少年?生:一百年。

师:从19 世纪到20 世纪末,接近2 个世纪,他们找了100 多年。在这100 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在干什么?生:寻找证据:化石。

请看学习单三:(对学)

师:那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到哪些地方?他们会到(高山、荒山野岭),会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