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或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使得水质达到
排放标准或可再利用的水质要求的工艺过程。
基本的污水处理理论
知识包括:
1. 污水的组成:污水主要由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悬浮物、微生物等组成。
有机物包括有机废料、油脂、蛋白质等,
无机物包括氮、磷等。
2. 污水处理的目标:污水处理的目标通常包括去除悬浮物、去
除有机物、去除氮、去除磷等。
不同的处理阶段会根据目标选择适
合的处理工艺。
3. 污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
物处理等过程。
物理处理包括过滤、沉淀、调节pH等方法;化学处
理包括添加化学药剂进行沉淀、氧化等;生物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
物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
4. 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施通常包括预处理单元、生物处
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
预处理单元主要进行初步的物理处理,包括
格栅过滤和沉砂池等;生物处理单元是最关键的处理单元,包括接
触氧化池、活性污泥工艺等;后处理单元用于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的
残余污染物,包括沉淀池、滤池等。
5. 污水处理的具体工艺:常见的污水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法、人工湿地法、厌氧消化法、膜分离法等。
污水处理的工艺选择和设计要根据污水的水质、水量、排放标
准和经济因素等综合考虑。
污水处理的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保护水资源和人类健康。
水污染控制工程(唐玉斌) 课后习题答案+考试重点
第十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理论概念:①底物和基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废水中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②比基质利用率:每单位重量微生物体对基质的利用速率q=(dS/dt)u /X③产氯系数:单位质量的基质被利用后增长的微生物的质量Y=dX/dS④比增长速率:每单位重量的微生物的增长速率u=(dX/dt)g /X⑤污泥龄: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之比值。
⑥内源呼吸系数Kd:指单位微生物体内单位反应时间内由于内源呼吸而消耗的微生物的量1、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有何区别?答:①起作用的微生物不同。
好氧处理中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起作用,而厌氧处理中有两大类群微生物起作用,先是厌氧菌和兼性菌,后是另一类厌氧菌。
②产物不同。
好氧处理中,有机物转化为CO2、H2O、NH3或NO2-、NO3-、PO43-、SO42-等,且基本无害,处理后的水无异臭。
厌氧处理中,有机物转化为CH4、NH3、胺化物或者氮气、H2S等,产物复杂,出水有异臭。
③反应速率不同。
好氧处理中,由于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氧化比较彻底,释放的能量多,因而有机物转化速率快,废水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短,设备体积小。
厌氧处理中有机物氧化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所以有机物的转化速率慢,需要反应的时间长,设备体积庞大。
④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好氧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
厌氧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环境,对条件(PH、温度等)要求甚严。
2、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各种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主要有:细菌(真细菌)(1吸附和分解有机物2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附着场所)、古菌(用于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用于极端水环境的生物修复工程)、真菌(在活性污泥曝气池中,真菌菌丝形成的丝状体对活性污泥的凝聚起着骨架作用)、藻类(利用光能CO2NH3PO43-生成新生细胞并释放氧气为水体供养)、原生动物(1起辅助净化作用2起指示生物作用)、后生动物(可对水体的污染状况做出定性判断)。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废水处理是指对工业、农业、生活等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将废水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去除或降低,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废水处理技术较为复杂,其中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废水生化处理的理论基础。
1. 废水生化处理概述废水生化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较为稳定、不易污染环境的无机物质,以实现对废水的净化处理。
生化处理一般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方式。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充氧的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这种处理方式对细菌的要求较高,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成沼气、二氧化碳等产物。
这种处理方式对微生物的适应能力要求较高,处理效果也较好。
2. 废水生化处理原理废水生化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生物作用转化为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能够为微生物提供能量和生长所需的碳、氮、磷等元素,而微生物则通过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
生化处理的主要过程包括:•底物的降解:微生物利用底物(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和能源,在水体中进行降解反应,生成底物降解产物和生物体。
•底物的转化:底物降解产物经过一系列酶类的作用,逐步转化为无害的终产物,如CO2、H2O等。
•生物体的生长:底物的降解还伴随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变化也会影响处理效果。
3. 废水生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废水生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微生物培养、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氧气供给等方面。
其中,微生物在生化处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和管理对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微生物培养:合理选择适应性强、活性高的微生物种类,进行培养和管理,提高其降解效率和处理能力。
•工艺设计:根据废水特性和处理要求设计合理的生化处理工艺,包括反应器设置、曝气方式、混合方式等。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1. 引言1.1 目的和范围1.2 定义2. 污水组成及特性分析2.1 主要污染物种类与含量- 生活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主要成分及其浓度。
- 工业废水中常见的重金属离子、化学品等主要成分及其浓度。
2.2 pH值和温度对污染物降解效果影响评估。
3.传统生态系统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3.1构筑湿地法(Constructed Wetland)- 原理:利用植被根系吸收营养元素,微生物在土壤内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来去除有害溶质;- 应用场景:适合于农村小区或乡镇工业排放标准较低且规模相对较小者。
3.2等流式厌氧消化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UASB)- 原理: 利用好氧/厌氧菌群共同作用下将可降解性有机质转变为沼液,并同时产出甲烷气体;- 应用场景:适合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如酿造、制药等行业。
3.3活性污泥法(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ASP) - 原理: 利用微生物对可降解的有机质进行吸收和分解,并通过沉淀去除悬浮颗粒物;- 应用场景:适合中小型城市及工业园区。
4. 先进污水处理技术原理与应用4.1 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原理:利用不同孔径的膜材料将溶液或者悬浊液中的目标组分与其他成份隔离开来;- 应用场景:广泛应在海洋排放、纺织印染以及电子化学品等行业。
4.2 高级氧化过程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AOPs)- 原理: 利弊一种具备较强氧化还原能力举例紫外光/臭氧作为媒介剂实现无害转变;- 底层数字签名5.国内外相关政策法规5.1国家环境保护局《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5.2美国环境保护局《清洁水法案》6. 附件:- 图表:示意图、数据统计等。
- 相关研究论文和报告。
7. 法律名词及注释:- 污染物: 指对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或者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固体、液体或气体;- 生活废水: 来源于居民日常生活中产出并含有各种有机质与无机盐溶解物以及悬浮颗粒物;- 工业废水: 含工业企事业单位在其产品制造过程中所使用,形成并经加工后直接排入大气,地面和地下淀积处,并能够引起一定程度损坏甚至丧失资源价值;。
废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ppt
❖ 按照代谢过程中受氢体的不同,又分为发酵和无氧呼吸。
➢ 发酵:指供氢体都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 受氢体是供氢体的分解中间产物(有机物)。发酵是一 种厌氧状态。
➢ 无氧呼吸:指以无机含氧化合物,如NO3-、NO2- 、SO42- 、 S2O32- 、CO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 用。无氧呼吸是一种缺氧状态。
第3篇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污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一) ——活性污泥法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二) ——生物膜法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2020/5/2
1
第1章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1.1 废水生化处理微生物基础 1.2 反应速度和酶促反应速度 L 1.3 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 L 1.4 废水的可生化性 L 1.5 废水生化处理方法概述 L
好氧分解代谢: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 参与,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 为CO2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在有 机物氧化过程中脱出的氢[H]是以氧作为受氢 体。通常称为有氧(好氧)呼吸。
2020/5/2
6
厌氧分解代谢:是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
在无溶解氧的条件下,将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物、后生动物。
2020/5/2
3
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2020/5/2
4
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概念: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外界环境中
摄取营养物质,并通过复杂的酶催化反应,将其加以 利用,提供能量并合成新的生物体,同时又不断向外 界环境排泄废物。这种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与繁殖 下代而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新陈代谢。
污水生物处理的原理与工艺
初沉污泥 脱 水 机 房 匀 质 池 浓 缩 池 污 泥 泵 房
泥饼外运
剩 余 污 泥
沉 淀 污 泥 外排水 巴 氏 计 量 槽 接 触 消 毒 池 终 沉 池
回 流 污 泥 生 物 反 应 池
配 水 井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内容提纲
一.污水处理基础知识 二.污水生物处理微生物基础知识 三.污水生物处理原理 四.污水生物处理工艺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用以拦截大块的悬浮物或漂浮物,以保证后续构筑物或设备的正常工作。 格栅 有粗格栅、中格栅、细格栅等。 去除相对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沉砂池 有平流式沉砂池、曝气沉砂池、旋流沉砂池等。 用于去除污水中可沉悬浮物。 初沉池 有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等。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化池 分好氧法和厌氧法.好氧法有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自然生物处理法等 将活性污泥与处理水分离、并将沉泥加以浓缩。 二沉池 有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等。
二、水处理中的主要微生物
(1)细菌
是水处理中的主力军,活性污泥中主要以菌胶团和丝状菌的 形态存在。 菌胶团是细菌的集团,有许多细菌和细菌分泌的粘性物质组 成的各种形态的集团,它能够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并为原生 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和藻类提供附着的场所。 丝状菌的特点是许多细菌集合在一起排列成丝状体,这类菌 对有机物分解能力强,但是系统中如果此类菌大量繁殖,引起污泥 膨胀,将会造成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差,使出水水质恶化。
污水处理生物处理
污水处理生物处理污水处理是一项关乎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的重要工作。
而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生物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和去除有机物的一种处理方法,是目前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
1. 生物处理原理生物处理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降解,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过程。
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吞噬、胞内降解等方式,将有机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通过这种方式,污水中的有机成分得以有效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生物处理的种类生物处理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生物滤池、活性池、生物膜反应器等。
生物滤池是利用生物膜的降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的过程。
活性池则通过将水流经过生物体积,使得其中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处理。
生物膜反应器则是通过在固定载体上生长的生物膜来对污水进行处理。
3. 生物处理的优点生物处理相较于其他污水处理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生物处理具有较低的运行成本,因为生物处理过程不需要额外添加大量化学试剂。
其次,生物处理过程对环境友好,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而且,生物处理过程可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例如通过厌氧消化还可以产生甲烷气,作为能源利用。
4. 生物处理的局限性尽管生物处理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生物处理需要一定的温度、PH值等条件才能正常运行,因此在极端环境下可能会受到影响。
此外,生物处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也增加了管理成本。
总的来说,生物处理作为污水处理中重要的一环,具有许多优点和局限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不断优化生物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更加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工作。
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改善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的基本原理1.生物脱氮废水中存在着有机氮、NH3-N、NxO--N等形式的氮, 而其中以NH3-N和有机氮为主要形式。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将有机氮和NH3-N转化为N2和NxO气体的过程。
进行生物脱氮可分为氨化-硝化-反硝化三个步骤。
由于氨化反应速度很快, 在一般废水处理设施中均能完成, 故生物脱氮的关键在于硝化和反硝化。
1.1.氨化作用氨化作用是指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NH3-N的过程, 也称为矿化作用。
参与氨化作用的细菌称为氨化细菌。
在好氧条件下, 主要有两种降解方式, 一是氧化酶催化下的氧化脱氨。
另一是某些好氧菌, 在水解酶的催化作用下能水解脱氮反应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 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氮化合物进行还原脱氨、水解脱氨和脱水脱氨三种途径的氨化反应。
RCH(NH2)COOH→RCH2COOH+NH1CH3CH(NH2)COOH→CH3CH(OH)COOH+NH3CH2(OH)CH(NH2)COOH→CH3COCOOH+NH31.2.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指将NH3-N氧化为NxO--N的生物化学反应, 这个过程由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 包括亚硝化反应和硝化反应两个步骤。
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统称为硝化菌。
发生硝化反应时细菌分别从氧化NH3-N和N2O--N 的过程中获得能量, 碳源来自无机碳化合物, 如CO2-3.HCO-、CO2等。
硝化过程的三个重要特征:⑴NH3的生物氧化需要大量的氧, 大约每去除1g的NH3-N需要4.2gO2;⑵硝化过程细胞产率非常低, 难以维持较高物质浓度, 特别是在低温的冬季;⑶硝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质子(H+), 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 需要大量的碱中和, 理论上大约为每氧化需要碱度5.57g(以NaCO3计)。
1.3.反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是指在厌氧或缺氧(DO<0.3-0.5mg/L)条件下, NOx--N及其它氮氧化物被用作电子受体被还原为氮气或氮的其它气态氧化物的生物学反应, 这个过程由反硝化菌完成[3--4]。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
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污水处理基础理论知识污水处理是指将人类或者动物代谢废物、工业或其他人工排放的废水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等过程的处理,最终达到可以安全排放的标准。
污水是一种具有污染性质的水体,如果不得当处理就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下面介绍一些污水处理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污水处理的目的污水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有害成分,通过逐步过滤、分离、净化过程,使污水达到规定的标准,最终实现其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污水处理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总量,进一步保护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
2.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水体进入食物链。
3.避免病原体、细菌等传染病的传播和人员伤害。
4.保证用水的安全和质量,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污水处理的步骤常规的污水处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次处理:污水首先进入初次处理工段进行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格栅机、格子板分离和物理破碎等方式去除大块杂物和废物。
2.沉淀:被去除掉的物质通过管道进入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让悬浮颗粒物质沉淀下来。
3.生化处理:生物处理也叫水性生物反应器(SBR),将沉淀物与水混合沉淀池并通过生物转化作用降解有机物质。
4.沉淀二次:被降解掉的污染物质会通过泵等工具进入到第二个沉淀池,利用重力作用继续沉淀。
5.杀菌:将沉淀后的污染物质通过紫外线杀菌,杀菌后的水体就可以直接排放进入河流或者其他水体。
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设施来实现:1.初次处理设施:主要设备有格栅机、格子板分离器、物理破碎器等,这些设施可将固体废物经过物理分离和处理使之达到物理标准。
2.污泥处理设施:生化池、沉淀池、重力法松花池、加药池、电解池等设施。
3.杀菌设施:UV消毒机、中压紫外线灯、低压紫外线灯等。
4.过滤器:主要包括砂滤器和活性炭过滤器两种方式,其主要作用是将污水处理中残留的杂质进行二次过滤。
5.反渗透机:这种设施能够将污水中高浓度的离子物质如盐、磷酸盐、重金属,通过压力让水通过反渗透膜层达到净化的效果。
11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⑶真菌:活性污泥中的真菌主要是腐生或寄 生的丝状菌。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 蛋白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的功能,但若大量 异常地增殖会导致产生污泥膨胀现象。真菌 在活性污泥中的大量出现往往与水质有关, 某些含碳较高或pH较低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中常可观察到较多的霉菌出现。
⑷原生动物:废水净化由差变好的过程中,依次出 现:肉足虫→游泳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 ⑸微型后生动物:后生动物在活性污泥系统中并不 经常出现,只有在处理水质良好时才有一些微型后 生动物存在,主要有轮虫、线虫和寡毛类。它们多 以细菌、原生动物以及活性污泥碎片为食。一般来 说,轮虫的出现反映了有机质的含量较低,水质较 好;线虫可在城市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中大量存在。 活性污泥中的寡毛类以颤蚯蚓为代表,是活性污泥 中体形最大、分化较高级的一种多细胞生物。
轮虫、线虫、 寡毛类的沙 蚕、顠体虫 去除滤池内的 污泥、防止污 泥积聚和堵塞
生物组成
以菌胶团为主 要组分,辅以 固着型纤毛虫及 浮游球衣菌、 游泳型纤毛虫 藻类等 净化和稳定 污、废水水质 促进滤池净化速 度,提高滤池整 体的处理效率
功能
(二)生物膜对有机物质的降解及其生长
①有机物从流动水中通过扩散作用转移到附着水中去,同时氧 也通过流动水、附着水进入生物膜的好氧层; ②生物膜中的有机物进行好氧分解;代谢产物如CO2、H2O等 无机物沿相反方向排至流动水层及空气中;
厌氧消化机理
厌氧生物处理(或称厌气生物处理)是在无氧的条件
下,借厌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 (包括兼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
厌氧活性污泥净化废水的作用机理:
三阶段理论:
▲水解发酵阶段
▲产氢、产乙酸阶段 ▲产甲烷阶段 乙酸
第十一章-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③内源呼吸碳源——细菌体内的原生物质及其贮存 的有机物。
反硝化反应的适宜pH值为6.5~7.5。pH 值高于8或低于6时,反硝化速率将迅速 下降。
反硝化反应的温度范围较宽,在5℃~ 40℃范围内都可以进行。但温度低于 15℃时,反硝化速率明显下降。
4.同化作用
11.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一、微生物的生长 规律
1、停滞期
2、对数期 3、静止期 4、衰老期
实际运用中,将活性污泥控制在哪个生长期?为什么?
11.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原生动物 5
后生动物
11.2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环境
二、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一)、微生物的营养
水处理中微生物对C、N、P三大营养元素的要求:
好氧吸磷:进入好(缺)氧状态后,聚磷菌将储存 于体内的PHB进行好氧分解并释出大量能量供聚磷菌 增殖,部分供其主动吸收污水中的磷酸盐,以聚磷 的形式积聚于体内,这就是好氧吸磷。
由于活性污泥在运行中不断增殖,为了系统的稳定 运行,必须从系统中排除和增殖量相当的活性污泥, 也就是剩余污泥。剩余污泥中包含过量吸收磷的聚 磷菌,也就是从污水中去除的含磷物质。 (正常细 胞含磷1%~3%,聚磷菌吸磷量可达12%)
3.反硝化作用
污水中的硝态氮NO3--N和亚硝态氮NO2--N, 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氮气的 过程。具体反应如下: 6NO2-+3CH3OH→ 3N2+3CO2+3H2O+6OH- 6NO3-+5CH3OH→ 3N2+7H2O+5CO2+6OH-
反硝化菌属异养型兼性厌氧菌,在 有氧存在时,它会以O2为电子受体进行 好氧呼吸;在无氧而有NO3-或NO2-存在 时,则以NO3-或NO2-为电子受体,以有 机碳为电子供体和营养源进行反硝化反 应。
污水处理技术之废水处理的基本知识
污水处理技术之废水处理的基本知识所属行业: 水处理关键词:废水处理废水生化处理活性污泥废水的生化培养过程是一项错综复杂的工作,其理论基础涉及物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微生物学、流体力学等多种学科,尽管最早的活性污泥工艺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诸多理论在学术界仍无定论。
因此,在本项目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就要求操作及管理人员,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废水具体情况,在生化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在做到系统正常运行,确保废水达标排放的前提下,提高其理论深度,丰富其实践经验,完成其技术储备。
废水生化处理调试是以微生物的培养为主要过程的工作,按照微生物的需氧情况可分为好氧处理、兼氧处理和厌氧处理;按照微生物的生长形式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按照废水和微生物的形式可分为完全混合式、序批式等;按照其反应器形式则包括更多类型。
本人在结合理论废水处理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监测手段及控制参数等进行整理。
1、温度温度对生化培养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尽管本项目废水处理工程尚未做到对生化系统控制温度的程度,但是各生化反应系统、各运行阶段中温度的测量和分析依旧对生化污泥驯化培养过程起到指导性作用,它能够为生化培养过程中各现象的解释提供依据,有助于帮助管理及操作人员对系统运行管理做出正确及时的判断。
温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活性污泥(包括厌氧、兼氧和好氧)中的微生物活性程度,并且对诸如溶解氧、曝气量等产生影响,同时对生化反应速率产生影响。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生长的温度范围不同,约为5℃~80℃。
在此温度范围内,可分成最低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和最适生长温度。
以微生物适应的温度范围,微生物可分为中温性、好热性和好冷性三类。
中温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范围在20℃~45℃,好冷性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在20℃以下,好热性微生物的生长温度在45℃以上。
废水生化好氧生物处理,以中温细菌为主,其生长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0℃~37℃。
10废水生物处理原理
2.对营养物的需求量少 好 氧 方 法 BOD:N:P=100:5:1, 而 厌 氧 方 法 为 (350~500):5:1,相比而言对N、P的需求要小的多,因此 厌氧处理时可以不添加或少添加营养盐。 4.产生的污泥量少,运行费用低 ? 繁殖慢;不需要曝气 基于这些优点,厌氧处理在食品、酿造、制糖等工业中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但厌氧处理也存在缺点
1.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
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生物相:有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 . 细菌是主要的有机废物去除者,数量为108~109个/ml ,原 生动物有鞭毛虫、根足虫、纤毛虫、吸管虫等,常出现丝 状菌,如球衣菌、白硫菌、丝硫菌等,但过多时可引发污 泥膨胀,影响沉淀,降低效果。
曝气池
动胶菌属
二、厌氧法的缺点
提问:? 1.出水的有机物浓度高于好氧处理;
发酵分解有机物不完全;
2.对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工业中需要设置进水的控温装置,37℃。
3.厌氧微生物对有毒物质较为敏感;
但经过毒物驯化处理的厌氧菌对毒物的耐受力常常会极大地提高。
4. 初次启动过程缓慢,处理时间长
好氧处理体系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通常只需要7天就可以培育成功, 而厌氧处理体系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一般需要8~12周才可以培育成功
控制活性污泥丝状膨胀的对策
基于上述原理如何预防污泥膨胀
1.设调节池(及事故池)控制高负荷(BOD、毒物)冲击 2.控制溶解氧 溶解氧浓度必须控制在3~4mg/L。 3.调节废水的营养配比 尽量逼近BOD5与N和P的比例BOD5:N:P=100:5:1。 补N——尿素 补P——磷酸钠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
5.处理过程中产生臭气和有色物质
提问:是什么?
臭气主要是形成的具有臭味的硫化氢气体以及硫醇、氨气、有机酸等 的臭气。同时硫化氢还会与水中的铁离子等金属离子反应形成黑色的 硫化物沉淀,使处理后的废水颜色较深,需要添加后处理设施,进一 步脱色脱臭。
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第二章废水生物处理基本原理第一节废水好氧生物处理原理一、好氧生物处理的基本生物过程所谓“好氧”:是指这类生物必须在有分子态氧气(O2)的存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主要包括大部分微生物、动物以及我们人类;所谓“厌氧”:是能在无分子态氧存在的条件下,能进行正常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
好氧生物处理过程的生化反应方程式:①分解反应(又称氧化反应、异化代谢、分解代谢)异氧微生物CHONS + O2 CO2 + H2O + NH3 + SO42- +⋯+能量(有机物的组成元素)②合成反应(也称合成代谢、同化作用)C、H、O、N、S+ 能量C5H7NO2③内源呼吸(也称细胞物质的自身氧化)微生物C5H7NO2 + O2CO2+ H2O + NH3 + SO42- +⋯+能量在正常情况下,各类微生物细胞物质的成分是相对稳定的,一般可用下列实验式来表示:细菌:C5H7NO2;真菌:C16H17NO6;藻类:C5H8NO2;原生动物:C7H14NO3分解与合成的相互关系:1)二者不可分,而是相互依赖的;a、分解过程为合成提供能量和前物,而合成则给分解提供物质基础;b、分解过程是一个产能过程,合成过程则是一个耗能过程。
2)对有机物的去除,二者都有重要贡献;3)合成量的大小,对后续污泥的处理有直接影响(污泥的处理费用一般可以占整个城市污水处理厂的40~50%)。
不同形式的有机物被生物降解的历程也不同:一方面:结构简单、小分子、可溶性物质,直接进入细胞壁;结构复杂、大分子、胶体状或颗粒状的物质,则首先被微生物吸附,随后在胞外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液化成小分子有机物,再进入细胞内。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如:糖类;脂类;蛋白质二、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①溶解氧(DO):约1~2mg/l;②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会有不可逆的破坏;最适宜温度15~30︒C;>40︒C或< 10︒C后,会有不利影响。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其主要原理是 通过好氧微生物的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该技术的特点是在 处理过程中需要不断供氧,常用的曝气池、生物滤池等均为好氧生物处理设施。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适用范围较广,特别适用于处理含有较高有机物浓度的废水。 然而,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需要大量能耗、对氨氮等营养物的处理效 果不佳等。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 化为无机物的方法。该技术的特点是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额外供氧,同时可产生 甲烷等可回收能源。常用的设施包括厌氧反应器、污泥床等。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的适用范围较窄,主要适用于处理低有机物浓度的废水。然而,该技术的局限性 在于对氧气含量和水质变化较为敏感,同时需要解决废水中氨氮等营养物的处理 问题。
参考内容二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本次 演示将对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细节、研究成果和未来发 展趋势进行综述。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随之而来的废水处理问题也 日益凸显。生物处理技术作为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具有节能、环 保、可持续等优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1、深入探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和降解机制,为优 化微生物生长环境和反应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机理和性能,解决传统处理技术中存在的 问题,提高处理效率;
3、研究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剩余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技术,降低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污水处理技术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
污水处理技术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1.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解说厌氧生物处理又称厌氧消化,是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生成CH4和CO2的过程。
这种过程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直到1881年法国报道了Louis Mouras发明的自动净水器,人类才开始利用厌氧消化处理污水,至今已有一百余年了。
20世纪60年代前人们认为厌氧消化的过程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发酵阶段或产酸阶段,在此阶段中,不溶性的复杂有机物先在微生物作用下得到水解,继而被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如脂肪酸、醇类、CO2和H2等,这一阶段起作用的微生物统称为发酵细菌或产酸细菌。
第二阶段称为产甲烷阶段,在此阶段中由产甲烷菌将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为CH4和CO2。
人们在对厌氧消化过程及厌氧微生物的深入研究中发现,上述两个阶段学说并没有全面反映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的全貌与本质。
研究表明,产甲烷菌能够利用甲酸、乙酸、甲醇、甲基胺类,在厌氧微生物方面的新发现基础上,1979年布利安特等提出了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图2-1)。
图2-1 三阶段理论三阶段理论认为,厌氧消化过程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第一阶段可称为水解发酵阶段,与两阶段理论相同,亦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复杂有机物进行水解和发酵的过程,多糖先水解为单糖,再通过酵解途径进一步发酵成乙醇和脂肪酸,如丙酸、丁酸、乳酸等,蛋白质则先水解为氨基酸再经脱氨基酸作用产生脂肪酸和氨。
第二阶段称为产氢、产乙酸阶段,是由一类专门的细菌称之产氢、产乙酸菌,将丙酸、丁酸等脂肪酸和乙醇转化为CH3COOH、H2和CO2。
第三阶段称为产甲烷阶段,由产甲烷菌利用乙酸和H2、CO2产生甲烷(CH4)。
研究表明,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约有20%CH4来自乙酸的分解,其余少量则产自H2和CO2的合成。
至今三阶段理论已被公认,是对厌氧生物处理过程较全面和较正确的描述。
厌氧废水处理是将环境保护、能源回收与生态良性循环结合起来的综合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具有较好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2
废水可生化性的评价方法
1、BOD5/COD值法
用BOD5/COD值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是广泛采用的 COD值评价废水的可生化性是广泛采用的 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BOD COD值愈 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BOD5/COD值愈 大,说明废水可生物处理性愈好。表1 大,说明废水可生物处理性愈好。表1中所列数据评价 废水的可生化性。
生化处理方法分类
生化处理方法主要可分为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两种类型。
好氧处理与厌氧处理的主要区别
①起作用的微生物不同。好氧处理是由好氧微生物和 兼性微生物起作用;而厌氧处理是厌氧菌和兼性菌 起作用。 ②产物不同。好氧处理中有机物被转化为CO2、H2O、 ②产物不同。好氧处理中有机物被转化为CO NH3或NO2-、SO42-等。厌氧处理中有机物被转化为CH4、 等。厌氧处理中有机物被转化为CH NH3等。 ③反应速率不同。好氧处理有机物转化速率快,处理 设备内停留时间短、设备体积小。厌氧处理有机物 转化速率慢,需要时间长,设备体积庞大。 ④对环境要求条件不同。好氧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厌 氧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的环境,对环境条件要求甚严。
4、摇床试验与模型试验 (1)摇床试验 (1)摇床试验 在培养瓶中加入驯化活性污泥、待测物质及无机 营养盐溶液,在摇床上振摇,培养瓶中的混合液在摇 床振荡过程中不断更新液面,使大气中的氧不断溶解 于混合液中,以供微生物代谢有机物之用,经过一定 时间后,对混合液进行过滤或离心分离,然后测定清 液的COD或BOD,以考察待测物质去除效果。 液的COD或BOD,以考察待测物质去除效果。 (2)模型试验 (2)模型试验 指采用生化处理的模型装置考察废水的可生化性。 模型装置通常可分为间歇流和连续流反应器两种。
表2 废水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化性评价参考数据
污水生物处理的理论基础
中间态
CH3OH, CH2O, HCOOH, CO 其它有机物
Oxidation
e-
N2, N2O, NO2S, SO2
Cl
Reduction
e-
氧化态(电子 受体) CO2
H+ O2 NO3SO42Fe(III) Mn(IV) ClO4Hg(II)
Cr(VI)
一、化学计量学
• 假定如下反应发生: • C18H19O9N + O2 + H+ C5H7O2N + CO2 + H2O
(=7.5 mg/meq) • 100mg/L乙酸的电子当量浓度=100/7.5=
13.3 meq/L (13.3mmoles of electrons per liter)
电子受体也可以用电子当量表示
• 指可接受1摩尔电子的电子受体质量 • O2 + 4H+ +4e- =2H2O • 氧的电子当量转换因子=32/4=8 g O2/eq • 8g O2 可接受 1mole e-
• 我们可以写成: • CaOC21+8Hf1H9O2O9N + b O2 + c H+ d C5H7O2N + e
• a,b,c,d,e,f are called stoichiometric coefficients • Note that one of the coefficients can be chosen
• 电子当量转换因子:转移单位摩尔电子所 需的电子供体/受体质量
4
2019/9/2
例:100mg/L乙酸的电子当量浓度 是多少?
• CH3COOH + 2H2O = 2CO2 +8H+ +8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d [S ] dt
1 d X y dt
……(3)
(3)式反映了底物减少 速率和细胞增长速率之间 的关系。 它是废水生物处理中研 究生化反应过程的一个重 要规律。 了解这个规律,可以更 合理地设计和管理生物处 理过程。
二、反应级数
uP vQ 对于一般化学方程式: xA yB
如葡萄糖( C6H12O6 )的代谢情况:
有氧代谢: C6H12O6 + 6O2→ 6CO2 +6H2O + 2817.3kJ 厌氧代谢: 无氧呼吸:C6H12O6+6H2O → 6CO2+24[H] 24[H]+4 NO3- → 2N2+12H2O 总反应式:C6H12O6+ 4NO3- → 6H2O + 6CO2+2N2 ↑+ 1755.6kJ 发酵: C6H12O6 → 2CH3COCOOH + 4[H] 2CH3COCOOH → 2CO2 + 2CH3CHO
3)
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营养需求
1) 2)
好氧生物处理:BOD:N:P=100:5:1 厌氧消化处理:C/N比值在(10~20):1范围
4)
营养源的投加
对于含碳量低的工业废水,可投加生活污水、米泔水或者 投加淀粉等补充碳源不足; 对于含氮、磷低的工业废水,可投加尿素、硫酸铵等补充 氮源;投加磷酸钠、磷酸钾作为磷源。 生活污水所含营养比较齐全无需投加营养源,并且可作为 其他工业废水处理时的最佳营养源。
2012-5-28
13
2、混合微生物群的生长规律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是一个群体,它们也有一 定的生长规律。个体生长曲线的形状和位置,与环境 中的有机物变化以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情况有关。
当有机物多时,则以有机物为食料的细菌占 优势,数量最多; 细菌多时,必然出现以细菌为食料的原生动 物,而后才出现以细菌和原生动物为食料的 后生动物。
6
2012-5-28
厌氧分解代谢:是厌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参与, 在无溶解氧的条件下,将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如有机酸、CO2、H2O等),再 被甲烷菌进一步转化为甲烷和CO2等,并释放能 量的过程。
按照代谢过程中受氢体的不同,又分为发酵和无氧呼吸。
发酵:指供氢体都是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最终 受氢体是供氢体的分解中间产物(有机物)。发酵是一 种厌氧状态。 无氧呼吸:指以无机含氧化合物,如NO3-、NO2- 、SO42- 、 S2O32- 、CO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 用。无氧呼吸是一种缺氧状态。 7 2012-5-28
高温性微生物 中温性微生物 常温性微生物 低温性微生物
2012-5-28
结论:
1、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取决于生物化学反应, 而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通常在低 温度和最适温度范围内,反应温度 反应 速率 微生物增长速率
温度过高,超过最高生长温度,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变
性而破坏酶系统,失去活性。 低温不会造成微生物致死,但是将使微生物的代谢活 力下降,处于生长繁殖的停止状态。
从狭义角度讲,主要是指菌类生物及病毒。 从广义角度讲,除了菌类和病毒外,还包括藻类、原生动 物、后生动物。
2012-5-28
2) 3)
3
主要内容: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微生物的生长环境
2012-5-28
4
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概念:微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不断从外界环境中 摄取营养物质,并通过复杂的酶催化反应,将其加以 利用,提供能量并合成新的生物体,同时又不断向外 界环境排泄废物。这种为了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与繁殖 下代而进行的各种化学变化称为新陈代谢。 分类:根据能量的释放和吸收,新陈代谢分为合成代 谢和分解代谢。
第3篇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
第1章 第2章
2012-5-28
污水生物处理理论基础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一) ——活性污泥法 第3章 污水好氧生物处理(二) ——生物膜法 第4章 污水厌氧生物处理 第5章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
1
第1章
废水生化处理理论基础
废水生化处理微生物基础 反应速度和酶促反应速度 L 微生物的生长动力学 L
K
如果通过试验数据的处理,得出产物P的反应速率表示为:
vp d[P] dt dC dt
p
k C A CB
a b
产物P的反应称为反应物A的a级反应;反应物B的b级反应, 总称为(a+b)级反应。K为反应的速率常数。 (1)当a=0,b=0时,反应速率不受反应物A 、B浓度的影响, 是一个常数——零级反应 (2)当a=0,b=1时,反应速率对反应物A是零级反应,对B是 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只受反应物B浓度的影响; 当a=1,b=0时,反应速率不受反应物B浓度的影响,对反应 物A是一级反应,即反应速度只受反应物A浓度的影响。 (3)当a=1,b=1时,反应速率受反应物A 、B浓度的影响, 是A、B的二级反应。
(2)在该 过程中,微 生物体合成 所需的能量 和物质由分 解代谢提供。
10
三、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1、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微 生 物 生 长 速 率
微 生 物 量 的 对 数
微 生 物 生 长 曲 线
培养时间
总菌数
死细 菌数
活细 菌数 衰老期
适应期 对数期 平衡期
2012-5-28
培养时间 11
1)适应期(停滞期)
2012-5-28
22
5、有毒物质
在工业废水中,有时存在着对微生物具有抑制 和杀害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我们称之为 有毒物质。
重金属类:铅、镉、铬、砷、铜、铁、锌等;
有机物类:酚、甲醛、甲醇、苯、氯苯等 无机非金属类:硫化物、氰化物、氯化物、硫酸 根、硝酸根等
其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细胞的正常结构遭到破 坏以及菌体内的酶变质,并失去活性。
在废水生物处理时,对这些有毒物质应严加控 制,但毒物浓度的允许范围,需要具体分析。
2012-5-28
23
1.2
反应速度和酶促反应速度
一、反应速度 1、定义:在生化反应中,反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底 物的减少量、最终产物的增加量或细胞的增加量。 2、反应速率的表示
• 在容积为V的液体中的组分A,反应在dt时间内所产生的物质 的量的变化为dnA,则A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4[H]+2CH3CHO → 2CH3CH2OH
总反应式: C6H12O6 → 2CH3CH2OH +2CO2+92.0kJ
2012-5-28
8
小结:
好氧分解代谢过程中,有机物分解较为彻底,最终产
物是含能量较低的CO2、H2O,因此释放能量多,代 谢速度快。
厌氧分解代谢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不彻底,释放能量 少,因此,微生物为了获得同样多的能量,厌氧分解 有机物的量要比好氧分解有机物的量多。
2)对数期
3)平衡期(静止期)
4)衰老期(内源呼吸期)
2012-5-28
12
小结:
在废水生物处理中,通过控制底物量(F)与微生物量 (M)的比值F/M,使微生物处于不同的生长状况,从 而控制微生物的活性和处理效果。 在微生物的对数期,微生物具有繁殖快、活性大、对 底物降解速度快的特点。在废水处理过程中,若控制 微生物处于对数增长期,虽然反应速度快,但污泥絮 凝性和沉降性较差,出水中有机物浓度高。显然,想 要取得稳定的出水和较高的处理效果是很难的。 通常控制F/M在较低范围内,利用平衡期和内源呼吸 期的微生物处理废水,能够获得理想的出水水质,并 且污泥沉降性能好。
21
4、溶解氧
溶解氧是影响生物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废水好氧生物处理中,如果DO不足, 好氧微生物由于得不到足够的氧,其生 物活性受抑制,影响系统运行。 好氧生物处理的溶解氧一般以 2.0~4.0mg/L 为宜。 在厌氧生物处理中,由于厌氧微生物对 氧气很敏感。当有溶解氧存在时,它们 就无法生长,因此厌氧反应设备中,要 严格密封隔绝空气。
微生物培养的初期阶段,微生物刚刚接入新鲜培养液时, 对新的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在此时期微生物的数量 基本不增加,生长速度接近于零。 经过适应期的调整,微生物适应了新环境,在营养丰富的 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不受底物限制,微生物的生长 速度达到最大,细菌数量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加。 微生物经过对数期大量繁殖后,使培养液中的底物逐渐被 消耗,再加上代谢产物的增加积累,从而造成不利于微生 物生长繁殖的食物条件和环境条件,增长速率下降死亡速 率上升,微生物数量趋于稳定。 培养液中的底物几乎被消耗殆尽,营养物明显不足,微生 物只能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或者以死细菌作为养料,进行 内源呼吸。微生物数量急剧减少。
从废水处理的角度,希望较短时间内,将废水有机物 无机化、无害化,多采用好氧处理。只有当有机物浓 度较高时(如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机污泥时), 用厌氧方式处理并回收甲烷。
2012-5-28
9
2、合成代谢
(1)概念:微生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能量,将 低能化合物合成生物体的过程,又称同化作 用。也就是微生物机体自身物质制造的过程。
vA 1 dn A V dt
dC dt
…………..(1)
………(2)
A为 产物
•
式中的nA可和V组合成A的浓度[A],得: CA
vA d [ A] dt
A
• 若A代表反应物时,由于其浓度是随时 间下降的,反应速度为负值;若A代表产 物时,则反应速度为正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