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超声检查及分级

合集下载

乳腺彩超分级标准表

乳腺彩超分级标准表

乳腺彩超通常根据乳腺肿块的形态特征、边界、血流情况等来进行分级评估。

以下是乳腺彩超的一般分级标准,但具体的评估标准可能因医院、医生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乳腺彩超分级标准:
1.BI-RADS分级系统:乳腺彩超常使用BI-RADS(乳腺成像报告与数据系统)评级系统。

其中,分级包括从0到5级:
0级:需要额外检查或评估。

1级:阴性,无异常。

2级:良性,通常为囊肿或其他非恶性病变。

3级:可能性低,但需要定期随访。

4级:高度可疑,可能性较大需要进一步检查。

5级:恶性的可能性较大。

2.形态特征:彩超可以根据肿块的形态特征来分类,如:
囊性(液体充满的囊肿)。

实性(固体肿块)。

边缘(边界清晰或模糊)。

形态(规则或不规则)。

3.血流情况:彩超还可以评估肿块内的血流情况。

恶性肿块通常会表现出异常的血流模式,如异常丰富的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快,血管密度高)。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乳腺彩超分级标准,实际评估结果可能会根据医生的经验、设备的精度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如果需要详
细了解具体的评估结果和分级,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机构。

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超声bi-rads分级标准

超声bi-rads分级标准超声BI-RADS分级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乳腺超声检查结果的量化评分系统。

它旨在为医生提供一个统一、规范的诊断依据,帮助判断乳腺病变的性质,以便作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BI-RADS分级系统共分为0-6级,各级别含义如下:1.0级:检查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检查。

这类病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钼靶、磁共振等)来获取更全面的资料,以便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

2.1级:阴性。

表示乳腺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可以按照常规体检进行(如每年进行一次检查)。

3.2级:良性病变。

这类病例包括已经钙化的纤维腺瘤、多发分泌性钙化、含有脂肪成分的病变、乳房内淋巴结、植入的假体等。

建议患者定期随访(如每6个月至1年进行一次复查)。

4.3级:可能良性,建议短期随访观察。

这类病变恶性程度较低,约占1-2%。

短期随访一般指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包括非钙化的边界清晰的肿块和成簇的点状钙化。

5.4级:可疑恶性,建议活检。

这类病变恶性程度较高,约占3-94%。

建议患者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6.5级:高度提示恶性,应进行适当处理。

这类病变恶性程度极高,约占95%。

患者需立即进行临床处理,如手术、放疗、化疗等。

7.6级:活检已经证实为恶性。

这类患者需要进一步接受外科手术、放化疗或全乳切除术等治疗。

总之,超声BI-RADS分级标准为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评估体系。

患者在接受乳腺超声检查后,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进行BI-RADS分级,从而为患者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BI-RADS分级仅作为一种参考,最终的诊断和治疗还需结合临床表现、患者年龄、病变发展速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乳腺超声检查及分级

乳腺超声检查及分级

患者37岁
导管内乳头状瘤
患者37岁
导管内乳头状瘤
叶状囊肉瘤
• 病理 :临界性肿瘤,纤维、上皮成分组成, 境界清 • 楚但无真正包膜 • 临床 : 30 岁以上好发,瘤体较大,生长迅 速 • 超声:(1)边界清晰较光滑,可呈大分叶 状改变 (2)内部回声欠均匀 • (3)结节后方回声增强 • 鉴别诊断:腺瘤、乳腺癌(髓样癌)
乳腺其它疾病
乳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肪坏死
少见,常外伤所致,或继发于感染、手术 临床:部位较浅,境界欠清,可逐渐略增大 病理:早期皮下脂肪坏死液化,后期纤维化 超声:早期:皮下脂肪层内不规则无回声区 后期:不规则低回声,后方声衰减明 显,病变内可伴钙化 鉴别诊断:乳腺癌
副乳
腋下最常见,单侧或双侧
超声表现: 皮下腺体样结构, 可发生与正常乳腺相同疾病
(3)部分有乳头溢液或溢血史 超声:可见多种表现 (1) 腺全弥漫性回声增强或减低,结构较紊乱 (2) 腺体内片状回声增强或减低区,边界不清 (3) 边界较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形态不甚规则 (4) 有时可见局部导管轻度扩张 CDFI:多数无血流信号存在 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瘤
乳腺增生性疾病
患者33岁
正常超声图像
• 乳腺声像图由皮肤、皮下脂肪层、腺体层、乳腺后间隙和胸壁组成。 不同生理状态下乳腺正常声像图表现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皮下脂肪 厚度和腺体层回声的差异。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腺体内 血流信号通常稀少,可见稀疏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 • 正常腋窝淋巴结多不显示,偶可显示大小5mm左右的正常腋窝淋巴结。 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淋巴结皮质表现为位于被膜下的弱回声,淋巴 结髓质表现为中心强回声,皮质弱回声和髓质强回声界面清楚。正常 淋巴结血流信号稀少。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通常不易显示。 度和腺体层回声的差异。

乳腺结节的超声分类标准

乳腺结节的超声分类标准

乳腺结节的超声分类标准
乳腺结节超声分级标准一般是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定级的,可分为7类。

根据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程度与风险进行评估,对病灶的评估分为0~6类。

乳腺结节3类及以下无须治疗,4-6类需要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必要时手术切除。

0类:单一的影像学检查不能评价其性质或有无病变,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1类:检查结果呈阴性,未发现异常病变。

2类: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可6~12个月随诊。

3类:良性病变可能性大,恶性可能性<2%,可3~6个月复查。

4类:恶性可能性2%~95%,需穿刺或者切除活检,此级可进一步分为4A、4B、4C。

4A:恶性可能性2%~10%。

4B:恶性可能性10%~50%。

4C:恶性可能性50%~94%。

5类:具备典型的恶性征象,高度可能为恶性,可能性≥95%。

6类:已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

乳腺结节指自我可触及或者体检发现的乳腺内结节性病变,乳腺结节是一种临床表现,而不是疾病的名称,也不是疾病
的定性,它是一种乳腺组织的形态学改变。

乳腺感染、脂肪坏死等均可导致乳腺结节。

乳腺结节是一种症状,常见于乳腺增生及乳腺肿瘤,包括乳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乳腺结节的成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内分泌激素水平、基因突变及环境影响等有关。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BI-RADS分级

乳腺增生症
5
精选ppt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症是非炎症非肿瘤 的乳腺良性疾病,名称很多,如囊性增生症、 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病、乳腺腺病等。 多见于30-40岁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发生紊乱, 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而引起的 乳腺的导管及小叶上皮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增生 及复原。临床表现为月经来潮前3-4天,乳房 一侧或两侧出现间歇性胀痛,扪及多个大小不 等的结节,有压痛,月经过后,症状缓解。
乳腺癌超声表现
37
精选ppt
超声表现 声像图表现一般呈不均质的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则, 无包膜,周围凹凸不平,有角状突起或蟹足样延伸,有的肿块周边显 示强回声带,有的肿块内部显示较强的粗斑点状回声。CDFI示肿块内 部及周边点条状彩色血流信号。根据病理不同,肿瘤的声像图存在一 定差异。如硬癌其体积小,大多为纤维组织故质地坚硬,声像图显示 肿瘤边界不整齐,境界不清,后方回声明显衰减。髓样癌表现为瘤体 较大,边界光滑,内部为等回声,部分为无回声区,后方回声不衰减, 有时反而增强。特别注意炎性乳腺癌,其声像图表现为皮肤及皮下组 织增厚,回声增强,腺体结构紊乱,常不能发现肿块。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明显 上升趋势
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其病因仍不太清楚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乳腺肿瘤血管在诊断、判断预后、了解术前化疗效果等 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
24
精选ppt
病理、临床表现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 发生的恶性肿瘤。据国内统计,除子宫癌外,乳腺癌占女 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大多发生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 妇女。早期表现为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 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乳腺癌 逐渐增大,侵入Cooper韧带,肿块处皮肤往往有凹陷。随 着肿瘤逐渐增大,可出现乳房缩小,变硬,腋下淋巴结肿 大,连结成硬结,晚期,肿瘤侵入胸大肌,与之固定,并 与皮下组织广泛粘连,形成“桔皮样”外形,并且发生溃 破。

乳腺超声分级标准

乳腺超声分级标准

乳腺超声分级标准
乳腺超声分级一般指的是BI-RADS分级,为乳腺超声诊断应用的分级标准,用来评价乳腺病变良性、恶性的程度。

BI-RADS分级一共分为7个等级,包括0-6级,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1、0级:较为特殊,临床上认为本次检查结果无意义,需再次进行检查;
2、1级:指的是超声检查没有看到乳腺病变,检查结果为阴性;
3、2级:指的是虽然看到了乳腺有病灶,但是可以确定为良性病变;
4、3级:指良性病变可能性比较大,恶性风险较小(小于2%);
5、4级:4级又分为4a、4b和4c三个级别,指的是怀疑这个结节可能恶变,4a的恶性几率大概在10%,4b的恶性几率大概在30%,4c的恶性几率大概在50%;
6、5级:指的是高度怀疑乳腺结节为恶性,也就是恶性的可能性可以达到90%,基本上可以确诊为乳腺癌,需要尽早进行治疗;
7、6级:如果超声检查结果提示乳腺病灶的等级为6级,基本可以确定是乳腺癌,而且应该不属于早期的乳腺癌,因为在超声下表现得比较典型,说明乳腺癌处于进展期,需配合医生及早治疗。

建议定期复查乳腺超声检查,如果有变化,应该积极地进行治疗。

平时需要注意适当运动,避免熬夜、劳累,以及心情烦躁等,应保持良好心态和愉快心情,对身体健康有利。

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规范【最新版】

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规范【最新版】

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规范在阅读乳腺超声报告时,我们常会见到这样一组英文字母,许多朋友在咨询中也常提到,即:BI-RADS。

这组字母是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英文缩写,是目前乳腺超声诊断普遍应用的分级评价标准。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BI-RADS分级标准的具体含意:0级(category 0):指采用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的其它影像学检查诊断。

例如:1、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2、临床触及肿块,年龄大于20岁,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特征,需乳腺钼靶检查;3、超声检查及钼靶检查均无特征,需鉴别乳腺癌保乳术后形成的疤痕与复发病灶时,推荐磁共振检查;4、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1级(category 1):阴性(negative)指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改变,有把握判断为正常。

建议随诊(一年)。

例如:无肿块、无结构紊乱、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2级(category 2):良性征象(benign finding/findings)基本可以排除恶性。

建议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随诊(半年至一年)。

例如:单纯性囊肿乳腺内淋巴结(也可能属1级)乳腺假体植入多次复查超声,图像变化不大,年龄小于40岁的纤维腺瘤或首次超声检查年龄小于25岁的纤维腺瘤;手术后结构欠规则,但多次复查超声,图像无变化。

脂肪小叶3级(category 3):可能良性征象(probaly benign finding)恶性危险小于2%。

建议短期随访(三至六个月)及其它检查。

例如:年龄小于40岁的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的肿块,良性可能,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实性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

经过连续二至三年的复查,可将原先的3级(可能良性)改为2级(良性);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4级(category 4):可疑恶性(suspicious abnormality)需病理学检查,恶性危险性3%-94%。

乳腺超声检查分级标准

乳腺超声检查分级标准

乳腺超声检查分级标准
乳腺超声检查的分级标准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分级:分为4级。

一级表示乳腺无异常;二级表示乳房
腺体有结节,但边界清晰;三级表示结节较大,超过2cm或有囊性改变;四级表示病变较大,超过5cm或边界模糊。

2. 回声分级:分为5级。

一级表示乳房回声均匀一致;二级表
示乳房回声不均匀,可能有结节或腺体增生;三级表示回声不均匀且
有结节,可能为良性肿瘤;四级表示回声不均匀,结节较大,可能为
恶性肿瘤;五级表示回声不均匀,结节较大,边界模糊,可能为恶性
肿瘤。

3. 血流分级:分为4级。

一级表示无血流信号;二级表示血流
信号较少;三级表示血流信号中等程度;四级表示血流信号非常显著。

这些分级标准主要是为了根据乳腺超声检查结果评估乳腺异常的
程度和可能性,对于指导后续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需要强调的是,乳腺超声检查的结果仅是一个辅助性的诊断手段,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其他影像学检查等多项
因素来综合判断。

因此,只有专业医生才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
诊断。

乳腺超声分级解读

乳腺超声分级解读
• 超声有≥3 项恶性征象 几乎肯定恶性
建议临床处理: • 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 • 手术治疗 • 新辅助化疗
精选文本
16
BI-RADS 5级图像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部分导管内癌
浸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部分导管内癌
浸润性导管癌
精选文本
17
BI-RADS 6级(已证实为恶性)
• 可触及肿块 • 未触及肿块,但有乳头溢液 • 不对称性增厚 • 皮肤或乳头有改变
精选文本
6
BI-RADS 0级图像
触及肿块 超声未见 病理:导管内癌
触及肿块 超声可疑 病理:腺病伴纤维腺瘤
形成趋势

触及肿块

超声未见
疤 痕
X线阴性 建议随诊
精选文本
7
关于BI-RADS 1级(阴性)
• 无临床体征 • 超声未见异常
导管内病灶、可疑脓肿、有症状复杂性囊肿 • 4B 9-49% (中度):
含有恶性鉴别表中1 项特征 • 4C 50-94% (较大可能) :
含有恶性鉴别表中2 项特征
精选文本
14
BI-RADS 4级图像
纤维腺瘤
小乳癌
髓样癌伴液化
叶状囊肉瘤
导管原位癌
浸润性导管癌
精选文本
15
BI-RADS 5级(高度可能恶性)
可 参 考 以 前 的 检 查结果
每年定期 2级(良性征象)
• 单纯性囊肿 • 假体或植入物 • 术后的稳定性病灶(疤痕) • <25岁的纤维腺瘤图像;
<40岁连续数次超声无变化的纤维腺瘤图像 • 乳腺内淋巴结(也可为1级) • 脂肪小叶
根据年龄、临床表现可以 6-12个月后复查

乳腺结节b超分类判断标准

乳腺结节b超分类判断标准

乳腺结节的B超分类判断标准主要参照乳腺的BI-RADS分级,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0级到6级多个级别。

具体标准如下:
1.0级:是指临床上有可疑症状,但B超检查没有异常,无法对其进行评估,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来判断。

2.1级:B超检查未发现异常。

3.2级:B超检查结果为良性病变。

4.3级:B超检查结果提示为良性病变的可能性大,恶性病变的可能性<3%。

5.4级:4a级是指超声检查结果低度怀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4%-10%;4b级是指超声检查结果中度怀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10%-50%;4c级是指超声检查结果高度怀疑恶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为50%-90%。

6.5级:超声检查结果高度提示恶性病变,恶性病变可能性>91%。

7.6级:经病理已证实为恶性。

存在乳腺结节的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乳腺超声检查规范及BI-RADS分级-张丽

乳腺超声检查规范及BI-RADS分级-张丽
椭圆形低回声肿块,纵横比<1,形态规则,边 界清,内见多个粗大钙化灶,后方伴声影。
病理:乳腺纤维腺瘤伴钙化。
3级(多发性复杂囊肿)
腺体层多个类圆形无回声散在分布, 纵横比<1,边界尚清。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BI-RADS 4级
4级:可疑恶性。建议活检。
不符合2、3或5级之条件者为4级。 此类病变超声声像图上不符合良性病变诊断
为什么要用超声进行乳腺检查?
超声检查的优点当然是具有无创性、可重复 性强以及费用低等优点,所以超声目前是筛 查和诊断乳腺肿瘤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但是超声同样对诊断乳腺肿瘤也有很大的主 观性以及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超声报告和对 图像的描述不统一。
为了使超声报告结果规范和统一,更好 的为临床诊断提供较明确的良恶性风险 提示,国外、国内医疗界逐步应用BIRADS分级标准来规范对乳腺疾病的诊 断,尤其是对乳腺癌的筛查更为重要。
5
2
1皮肤 2皮下脂肪层 3腺体层 4乳腺后间隙 5胸壁肌层
BI-RADS 2级
2级:肯定良性肿块。(比如随访无变化 的纤维瘤,脂肪瘤、单纯囊肿、积乳囊 肿、乳腺假体植入、肯定的良性钙化、 单纯的导管扩张均属于此类)
建议定期随诊(6个月到1年复检1次);
2级(囊肿)
椭圆形,无回声区肿块,纵横比<1,边界清,边缘光滑, 后方回声增强,侧壁有声影。 病理:乳腺囊性增生
标准的病灶,但也没有典型的癌症的全部特 征,又具有变成恶性的高度可能。风险在3%94%。 组织学活检病理学检查是必须的。 可进一步分为:4a、4b、4c。
4a (可能恶性3-30%) 4b (可能恶性31-70%) 4c (可能恶性71-94%)
BI-RADS 5级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分级课件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及分级课件
随访。
BI-RADS 4级:可疑恶性病变 ,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BI-RADS 5级:高度怀疑恶性 病变,恶性风险>95%,建议
活检。
BI-RADS 6级:已活检证实的 恶性病变。
BI-RADS分级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实例
乳腺纤维腺瘤
通常表现为BI-RADS 2级 或3级的超声特征,可根据 患者年龄、病变大小等因 素制定随访或手术方案。
超声检查相对便宜且快速,适合作为乳腺疾病的初筛手 段;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如MRI等则费用较高、时间较 长。
06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基础知识
包括超声原理、设备操作、图像解读等。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分级标准
详细讲解了BI-RADS分级标准及其应用。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实践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 及分级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乳腺疾病概述 • 超声诊断原理及技术 • 乳腺疾病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 乳腺疾病超声分级标准与方法 • 乳腺疾病超声诊断误区与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乳腺疾病概述
乳腺疾病定义与分类
乳腺疾病定义
乳腺疾病是指发生在乳腺组织中的一系列病变,包括炎症、增生、良性肿瘤和 恶性肿瘤等。
常见乳腺疾病超声图像特征
乳腺增生
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 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

乳腺囊肿
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无 回声的液性暗区,边界
清晰。
乳腺纤维腺瘤
表现为乳腺内的实性肿 块,回声均匀,边界清
晰。
乳腺癌
呈现为形态不规则、边 界不清晰的肿块,内部 回声不均匀,可伴有钙

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规范

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规范

乳腺超声诊断分级标准规范在阅读乳腺超声报告时,我们常会见到这样一组英文字母,许多朋友在咨询中也常提到,即:BI-RADS。

这组字母是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Data System(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的英文缩写,是目前乳腺超声诊断普遍应用的分级评价标准。

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BI-RADS分级标准的具体含意:0级(category 0):指采用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的其它影像学检查诊断。

例如:1、有乳头溢液、不对称增厚、皮肤及乳头改变等临床表现,而超声无征象;2、临床触及肿块,年龄大于20岁,超声检查有可疑征象或无特征,需乳腺钼靶检查;3、超声检查及钼靶检查均无特征,需鉴别乳腺癌保乳术后形成的疤痕与复发病灶时,推荐磁共振检查;4、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确定治疗前需最后评估者:1级(category 1):阴性(negative)指超声检查未见异常改变,有把握判断为正常。

建议随诊(一年)。

例如:无肿块、无结构紊乱、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2级(category 2):良性征象(benign finding/findings)基本可以排除恶性。

建议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随诊(半年至一年)。

例如:单纯性囊肿乳腺内淋巴结(也可能属1级)乳腺假体植入多次复查超声,图像变化不大,年龄小于40岁的纤维腺瘤或首次超声检查年龄小于25岁的纤维腺瘤;手术后结构欠规则,但多次复查超声,图像无变化。

脂肪小叶3级(category 3):可能良性征象(probaly benign finding)恶性危险小于2%。

建议短期随访(三至六个月)及其它检查。

例如: 年龄小于40岁的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的肿块,良性可能,恶性的危险性小于2%;考虑纤维腺瘤可能性大:实性肿块呈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小于1。

经过连续二至三年的复查,可将原先的3级(可能良性)改为2级(良性);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4级(category 4):可疑恶性(suspicious abnormality)需病理学检查,恶性危险性 3%-94%。

乳腺结节结节分级标准

乳腺结节结节分级标准

乳腺结节结节分级标准
乳腺结节超声的评估标准是使用的是BI-RADS分级法,分为5级。

1级是阴性,临床上无阳性体征,超声影像未见异常。

2级是良性病灶,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

3级可能良性病灶,建议短期复查3-6个月,及其它进一步检查。

4级可疑恶性病灶,4级又分为4A、4B、4C。

4A更倾向于良性可能,不能肯定的纤维腺瘤,或有乳头溢液或溢血的导管内病灶,恶性率在3%-30%。

4B倾向于恶性,恶性的符合率在30%-60%。

4C是提示恶性可能性较高,此恶性符合率在60%-94%。

5级是高度可疑恶性,应采取适当的诊断和处理,恶性的符合率大约95%。

乳甲分级

乳甲分级

2级 良性
报告中无恶性特征发现。该级包括单纯性 囊肿,腺体内淋巴结(也可以归为1级), 乳腺假体植入,稳定的术后改变及可能性 较大且连续随访中没有明显变化的腺瘤。
3级 良性可能――建议短期随访
根据既往积累的临床经验及钼靶结果,超 声声像图上又表现为卵圆形,边界清,横 向生长,类似纤维腺瘤,恶性的可能性在2 %以下的实质性肿块。 不明显的复杂囊肿和多发的小囊肿分为该 级
乳腺肿块分级
乳腺超声分级系统及临床意义
0级:超声不能有效评价病变,需其它检查诊断 1级:正常:无病变,建议随诊 2级:良性发现:无恶性征象,如囊肿等。 3级:良性可能:不太象恶性,恶性危险性<2% 4级:不除外恶性:有恶性的可能,建议穿刺。恶性 危险性3-94% 5级:高度可能恶性:恶性可能性>95%,建议穿刺。 6级:已知乳腺癌:穿刺证实为乳腺癌,治疗前检查。 北美放射学会2003制定的BI-RADS US的标准第一版
结节低回声、微钙化、 微分叶、角状、声衰减。
FNA
TI-RADS 5类
恶性的可能性>95%。必须FNA。 应确定的问题包括:结节恶性的类型,结 节及同侧的淋巴结转移;术后甲状腺低回 声结节(甲状腺切除术后癌)。
TI-RADS 3类
结节很可能是良性,恶性肿瘤风险<2%,可能 需要穿刺活检。
除4类标准外的所有结节。结节无增大、无大 钙化、非中央性血供;建议随访。
只有在有甲状腺癌家族史、颈项部放疗史、男 性、45岁以上才使用穿刺。
TI-RADS 4类
TI-RADS 4A类
TI-RADS 4B类
5级 高度提示恶性――应该采取适宜的治疗 措施
该级内病灶超声声像图上95%或以上可能 恶性,几乎肯定是恶性,因此诊断后可以 考虑明确的治疗方案。

乳腺彩超分级

乳腺彩超分级

乳腺彩超分级BI-RADS 0级超声检查不能全面评价病变需要进一步其他影像学检查诊断临床有体征者,超声检查无征象者BI-RADS 1级超声检查未见异常表现,如无肿块、无结构紊乱、无皮肤增厚、无微钙化等★每年定期超声复查BI-RADS 2级良性征象,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①单纯囊肿②乳腺内淋巴结也可能属于1级③乳腺假体植入④年龄<25岁,考虑纤维腺瘤⑤脂肪小叶注意与纤维腺瘤鉴别★6-12个月超声定期复查BI-RADS 3级可能良性征象①年龄25-39岁的实性椭圆形、边界清、纵横比<1的肿块,良性可能,恶性的危险性<2%②多发性复杂囊肿或簇状小囊肿③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一类★ 3-6个月超声定期检查及其他进一步检查BI-RADS 3级l 年龄在25-39岁初次超声检查为3级:l 有家族史l 患者焦虑l 不愿定期检查l 实性肿块l 不能确定囊实性肿块l 簇状小囊肿l ★建议活检BI-RADS 3级复查后的评估l 年龄在35-39岁的实性肿块初次超声检查为3级,无家族史,3-6个月超声复查l 1.肿块缩小、消失→2级l 2.肿块无变化,3-6个月再次复查,仍无变化→2级l 3.肿块增大,向恶性征象变化→4级活检BI-RADS 4级可疑异常此级恶性的危险性3~94%①不符合全部超声声像的纤维腺瘤和其他良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表中恶性表现1-3项② 40岁以上超声良性征象的实性肿块病变,此病变可能无特征性乳腺癌形态,但属高发年龄,有恶性的可能性;4A★建议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手术活检等BI-RADS 5级高度可能恶性l 超声有特征性异常征象良恶性实性肿块鉴别表中恶性征象>3项,恶性的危险性>95%l 应开始进行确定性治疗;考虑前哨淋巴结显像和新辅助化疗时,宜进行空芯针穿刺活检超声有特征性异常征象良恶性实性肿块鉴别表中恶性征象>3项BI-RADS 6级已活检证实为恶性l 用在活检已证实为恶性,治疗前的影像学评价l 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手术切除前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影像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岁 青春期
70岁 绝经期
25岁 哺乳期
乳腺疾病的分类
• 发育异常
• • • • • • • • • • • •
副乳、男性乳腺发育等
炎性病变 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等 增生性疾病 乳腺结构不良 肿瘤 良性:纤维腺瘤、乳头状瘤等 恶性:导管癌、小叶癌等 其它 外伤、假体植入等 急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哺乳期常见,乳腺红肿、胀痛 超声表现: (1)病变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 (2)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回声增强 (3)腺体回声不均匀增强 (4)腺体内可形成不规则无回声区,壁厚 (5)CDFI:血流信号丰富,高速低阻
检查技术
• (5)仪器调节:①调节增益、TGC(DGC):以图像清晰,层次分明为 标准。②调节检查深度:图像能够充分显示乳腺和胸壁结构。③聚焦 点位置:常规置于腺体对应的深度,发现病灶时应及时调节到病灶所 在的深度。多个病灶时,随检查病灶的深度做适当调节。④局部放大: 对于较小病变,可选择局部放大功能观察病变及周边的细节。⑤彩色 多普勒血流显像:发现病灶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血流。使用低 滤波,适当提高彩色多普勒增益,以不出现杂波信号为标准。⑥脉冲 多普勒测量:病灶内有明显的血流信号特别是不能排除乳腺癌时需要 测量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RI)。尽可能减小声束与血流方向的夹角, 取样门尽可能小。⑦测量方法:肿块测量包括最长径,与之垂直断面 的短径和前后径三个径线。在测量肿块大小时,如果低回声肿块边缘 有增强回声晕(晕环征可能代表肿瘤对周围组织的浸润),其径线测 量应包括周边回声增强的不规则外缘,不能只限于低回声区。
生理变化
• 女性一生中,乳腺形态结构有很大的变化,不同年龄段妇 女,甚至在同一年龄段的不同阶段其乳腺也有所不同。 • (1). 青春期: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乳腺导管及间质增 生,导管扩张分支增加最后形成小叶。
• (2). 性成熟期:乳腺随月经周期的发生而变化。 • (3). 妊娠期: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乳腺导管进一步增长,腺泡开始发育。妊娠后期,腺泡细 胞开始有分泌活动,管腔内出现分泌物。 • (4). 哺乳期:乳腺受催乳激素的刺激,开始分泌乳汁。 • (5). 绝经后,雌激素影响减弱,腺体随之退化,乳腺 组织基本上恢复到青春期前的状态。
正常超声图像
• 乳腺声像图由皮肤、皮下脂肪层、腺体层、乳腺后间隙和胸壁组成。 不同生理状态下乳腺正常声像图表现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皮下脂肪 厚度和腺体层回声的差异。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腺体内 血流信号通常稀少,可见稀疏点状或短条状血流信号。 • 正常腋窝淋巴结多不显示,偶可显示大小5mm左右的正常腋窝淋巴结。 声像图表现为椭圆形,淋巴结皮质表现为位于被膜下的弱回声,淋巴 结髓质表现为中心强回声,皮质弱回声和髓质强回声界面清楚。正常 淋巴结血流信号稀少。胸骨旁淋巴结、胸肌间淋巴结通常不易显示。 度和腺体层回声的差异。
• • • •
(6)病变的定位:①时钟表盘式定位法; ②象限定位法; ③解剖层次定位。 (7)扫查时注意事项:① 扫查时各扫查断面相互覆盖,不要有遗漏区域。 ② 扫查速度不能太快。③ 探头轻放于皮肤上,不宜加压,以免改变肿块形态、 位置等,特别在检查肿块内血流时,加压会使小血管难以显示。④ 检查乳腺 腺体组织的同时,应观察前后脂肪层、Cooper’s韧带等有否异常。乳腺结 构的不均匀性和腺体内脂肪可能会干扰对占位病变的识别。⑤ 腺体内局灶性 脂肪可造成类似肿块的假像,应仔细加以甄别。腺体内局灶性脂肪与腺体周 围的脂肪回声一致,且加压探头时局部明显变形有助于鉴别。⑥ 由于恶性肿 瘤可能浸润胸壁,而胸壁占位性病变临床扪诊又容易误诊为乳腺肿瘤,因此 在乳腺超声检查时,乳腺后方的胸壁结构应该常规观察。⑦ 注意皮肤和皮下 脂肪层的占位病变与乳腺肿块的鉴别。⑧ 除采用多种扫查手法外,应强调问 诊和触诊,并结合其它影像资料,减少漏诊。
检查技术
(1)病人准备: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如果怀疑乳腺增生症,最好在月经 干净1周后进行检查。检查前应避免乳腺导管造影和穿刺活检,以免造影剂和 出血的干扰而影响诊断。 (2)体位:通常采用仰卧位,受检者仰卧于检查床上,两臂外展,充分暴露乳 房和腋窝。检查乳房外侧区域时,特别是乳房肥大或松弛者,可辅以侧卧位。 (3)仪器:检查乳房、腋窝、锁骨上窝和胸壁时,选用高频线阵电子探头,探 头频率≥7.5MHz。 (4)检查方法:乳腺超声检查目前多采用直接法。检查时在乳房皮肤表面涂以 耦合剂,探头直接放在皮肤表面进行检查,用力宜轻。可从乳头向乳房边缘 按顺时针方向轮辐状滑动扫查,扫查断面应相互覆盖,不要有遗漏部位。发 现病灶时常需要多断面交叉重复扫查。 乳腺超声检查内容:乳腺导管系统形态结构,导管是否扩张;乳腺腺体内是 否有局限性病变,单发还是多发,特别当触诊或乳腺X线摄影发现有肿块或有 密集微小钙化时更应仔细检查是否存在局限性病变;肿块的灰阶超声表现: 如位置、大小、纵横比、内部回声、是否有微小钙化灶,边界是否清楚,形 态是否规则,后方回声是否增强或衰减等;肿块的血流情况:肿块内部及周 边是否有血流信号,血流是否粗大不均匀,必要时可测量动脉的流速和阻力 指数RI等;乳腺淋巴引流区是否有肿大淋巴结,腋窝是否有副乳或其它病变; 库柏韧带走行、结构是否有改变。
乳腺超声检查及分级
邵阳县妇肋间, 左右位于腋前线-胸骨旁 构成: 腺体、脂肪、Cooper’s韧带、乳头、乳晕 腺体由约15-20个腺叶构成,每一腺叶又分成 许多小叶,小叶则由 许多腺泡组成。 每一腺叶各有一导管(2-3mm)开口于乳头,导管于乳头基底部壶腹 样膨大-输乳窦(5-6mm) 血液供应: 内侧乳内动脉,外侧腋动脉分支 淋巴回流: a.腋下LN→锁骨下LN→锁骨上LN b.胸骨旁LN(上3肋间)→锁骨上LN c.皮下交通支→对侧腋窝LN d.深部淋巴间→肝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