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制度的单件性 制度具有单件性,即是说,在一个国家中,一项具体制度 一旦创立之后,就不再需要重复创立 4.由于制度的单件性,个人对制度的变迁的需求并非以数量 计,而是以性质为特征的 个人对制度变迁的需求不是需要多少同质的制度,而是需 要哪方面的制度,以及在哪个方面需要哪一种制度 这意味着制度变迁需求与物品需求不同,物品需求可以数 量计。而制定变迁需求是以性质计的 因此,研究个人的制度变迁需求不需要研究需求数量
(二)技术进步 1.生产:新的制度安排往往需要利用新的潜在外部性。这在 存在某种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容易得到保证 2.交易: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原先不起作用的某 些制度安排起作用 3.分配:技术进步可以有效地改变要素所有者或各个经济部 门之间的收入流的分割 拖拉机和其他先进农业机械的创新:土地所有者自己操作 农业机械或由专门的农业工人操作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新制度经济学
Chapter 3:制度变迁的动因理论
知识点索引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一、制度变迁供给的界定
二、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及其 二、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 关系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 一、制度变迁需求的界定
二、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框架 1.菲尼的制度变迁供求分析框架
制度类别 宪法秩序 制度安排 规范性行为准则 内生变量 制度安排 制度安排的利用程度 外生变量:对制度变化的需求 相对产品和要素价格 宪法秩序 技术 市场规模 外生变量:制度变化的供给 宪法秩序 现存制度安排 制度设计的成本 现有知识积累 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 规范性行为准则 公众态度 上层决策者的预期净利益 动态顺序 变化途径/制度演变
案例A03-2:上海、北京汽车限购政策
教材P255
堵车——wk.baidu.com购——福利——腐败 城市与农村不同的政策差异
一、制度变迁供给的界定 微观经济学:收益大于成本-有利可图-商品供给 1.制度变迁供给是一种新制度的供给主体设计和推动制度变 迁的活动,是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供给愿望和能力的统一 2.由于制度变迁的供给具有单件性,供给者要解决的就不是 供给多少数量的制度的问题,而是供给什么性质和质量的 制度的问题 3.制度变迁供给的基本原则=收益成本比 只有当制度变迁的收益大于或等于制度变迁的成本时,制 度变迁主体才会供给或者说推动某一项制度变迁
B:外部性 1.科斯认为,经济生活中的许多外部性都根源于产权界定不 清,因此产权的界定及产权制度的完善可以大大地减少外 部性 科斯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使负外部性内在化 诺思则主要关注的是如何使正外部性内在化 2.外部性的存在是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在某种程度上, 制度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外部性内在化的过程 制度的再组织旨在使外部性内在化,因而它可能增加社会 的总收益 3.案例:环境保护入刑+全民免费医疗
三、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 1.诱致历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 2.德姆塞茨:最早对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变动影响制度变迁需求进行论 述的新制度经济学家 3. 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是因为当某 种要素或产品因为某种原因变得稀缺因而相对价格(或价值)上升时, 其所有者可以从对这种要素或产品的所有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当所有者从对产品或要素的专有权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保护这种专有权 而支付的成本时,产权制度的建立就会成为迫切的需要 4.案例精读
2.决定制度的需求指向和需求落点的因素是有所不同的 A:个人对制度的需求指向 取决于他感到哪方面的外部性、不确定性或者问题最大, 最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 它所涉及的不是哪种具体制度最好,而是哪方面的制度最 重要 B:个人对制度的需求落点 取决于克服同一种外部性、不确定性或同一种问题的各种 具体制度的成本—收益比较,涉及的是哪种具体制度最好
三、制度变迁供给的收益与成 本
四、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
二、制度变迁需求的形成
第四节 制度的均衡与非均衡
一、制度的均衡
三、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二、制度的非均衡及其类型
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供求分析
一、制度变迁供求分析的形成 1.舒尔茨(1968)=最早对制度变迁进行供求分析 提出了制度需求、制度供给、制度供求分析、制度均衡和非均衡等概 念,并把它们引入制度变迁的分析中
3. 偏好影响制度变迁需求本质上是由于它改变了人们的效用 函数 从而改变了人们的成本-效用比较链条,导致人们利益判断 的变化 意味:原来符合人们利益判断的制度变得不再与这种利益 判断相符,制度变迁成为人们改变了的利益判断的客观要 求 中医——西医
(五)偶然事件 在某种情况下,偶然事件对制度变迁需求的影响很大 2003SARS病毒流行事件诱致有关流行病防治法、公共卫 生法等制度变迁的需求 ‚911恐怖事件‛对美国公共安全方面的法律等制度变迁 的需求
传统的租佃农场——家庭农场制
(三)市场规模 戴维斯和诺思(1971):市场规模的变化能够改变特定制 度安排的利益和费用:搜集信息或排除非参与者的成本并 不随交易的量而同比例增长,这两类活动都体现了成本递 减特性。
菲尼(1988):市场规模一扩大,固定成本即可以通过很 多的交易、而不是相对很少的几笔交易收回。这样,固定 成本就成为制度安排创新的一个较小的障碍了。
二、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及关系 1.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只要是推动制度变迁或者对制度 变迁施加了影响的单位,都是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 制度变迁的供给主体可以是政府,可以是一个阶级,一个 企业或别的组织,也可以是一个自愿组成的或紧密或松散 的团体,也可以是个人
政府(国家)是最重要
2.根据供给主体的自觉程度可将其分为两类: 不自觉的制度变迁供给主体:茄子,剪刀手,和平之烟
C:克服对风险的厌恶-保险-再保险 1.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厌恶风险的。人们倾向于有更为确定 结果的活动,而避开那些报酬变化很大的活动 由于利润的预期值在那些没有人从事的高变异活动中要高 于低变异活动 2.如果有些能够克服厌恶风险的机制被创新,总利润就可能 增加,或使得风险的结果相应于所获取的收益表现得更为 确定 3.专门市场的发展(如期货交易市场等)、保险公司的建立 等都是克服对风险的厌恶的制度创新
2.戴维斯和诺思(1971)
将制度供求分析应用到对制度变迁的分析中并对引起制度安排需求和 供给变动的因素作了初步探讨 3.拉坦(1978)
使用了‚制度变迁的需求‛和‚制度变迁的供给‛概念,并对引起制 度变迁需求与供给变化的因素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4.林毅夫(1989)
‚制度能提供有用的服务,制度选择及制度变迁可以用‘需求—供给’ 这一经典的理论框架来进行分析。‛
(四)偏好变化 1.偏好是群体的偏好,即某一集团的共同爱好、价值观念等。一个民族 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都决定性地影响着集团的偏好 偏好的改变也基于文化的变迁,与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有 密切关系 中医——西医 港台文化——时尚文化——整容 2.偏好变化对制度变迁需求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两种情况 直接影响:偏好变化直接导致制度变迁需求 间接影响:偏好变化并不直接指向某一制度安排,而是在一定时期里 影响制度环境和制度选择的集合空间并最终导致制度安排变化
B:社会的制度变迁需求 1.社会对于制度变迁的需求不可能从个人的制度变迁需求简单加总求得 2.由个人的制度排序综合成社会的制度排序的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
阿罗不可能定理
3.博弈论解释 如果非合作制度博弈的纳什均衡解是唯一的,那么所有人将需求这个 唯一的制度,从个人制度需求综合成社会制度需求的过程将极其简单, 就是制度博弈的过程本身 如果均衡解是多重的,每个人将对这多重解(多项可能实行的制度) 进行排序,从个人的制度排序(需求)综合成社会制度排序(需求) 的过程将可能非常复杂,成为一个典型的公共选择过程
自觉的制度变迁供给主体:秦始皇
3.当存在众多供给主体时,他们在制度变迁供给中的相互关 系值得研究 A:对于互不隶属的平行的制度变迁供给主体来说,他们之间 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和模仿:美国-中国-朝鲜-越南 B:对于有着隶属关系的两个制度变迁供给主体来说 以政府为例,在许多国家都存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地 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制度变迁供给可能赞同也可能抵制 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制度变迁供给在短期中可能观望, 在长期中可能认可并推广,从而使之成为全国性的制度, 也可能限制和封杀
D:市场失败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 1.由于正交易费用的存在,相关的经济信息流的组织与增进可能是安排 创新的主要领域 2.正统经济学家假定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的,这就排除了由市场运作失败 所引起的任何可能的潜在利润 在现实世界中,信息是有成本的,而且报酬递增:知道的越多,获利 越多:股市—— 如果信息成本十分大,而且它们是属于成本递减的,则人们从使不确 定性降低的信息流的递增中可能会获取巨额利润 3.最为经济的安排性创新可能是一种专门化的企业,因为它不仅供给了 信息,而且也实现了潜在的规模经济 企业可以提供价格等重要交易信息
(六)其它制度安排的变迁
林毅夫(1989):由于某个制度结构中制度安排的实施是 彼此依存的。因此,某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可能引起 对其他制度安排的服务需求。
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供给
一、制度变迁供给的界定 二、制度变迁供给的主体及其关系 三、制度变迁供给的收益与成本
四、影响制度变迁供给的因素
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需求
一、制度变迁需求的界定 二、制度变迁需求的形成 三、影响制度变迁需求的因素
一、制度变迁需求的界定
1.界定 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效益低的制度的 替代过程 所以,人们对制度变迁的需求就是对效益更高的新制度的 需求 2.区分:个人的制度变迁需求——社会的制度变迁需求
二、制度变迁需求的形成 在什么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对新制度的需求? 菲尼
‚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 变现有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时就 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诺思
‛正是获利能力无法在现存的安排结构内实现,才导致了一种新的制 度安排(或变更旧的制度安排)的形成。‚ ‚在现有制度安排下无法获得的潜在利益来源于以下四方面:规模经 济、外部性、克服对风险的厌恶和不完善市场的发展。‛
A:个人的制度变迁需求 1.实际上包含三层内容: 需求指向是指个人需要满足哪方面的欲望、解决哪方面的问题——食 欲 需求落点是指个人需求哪种具体对象来满足欲望、解决问题——米饭 需求数量则是指个人需要多少种对象——与收入和价格相关的数量 例如:当交通混乱时,人们的制度变迁需求指向是交通规则 但具体需要什么样的规则,是车辆左行还是右行,则属于制度变迁的 需求落点
A:规模经济 1.规模经济反映的事实是,最有效(单位成本最低)的产出可能需要企 业的规模很大 2.相对于规模小的企业,规模大的企业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单位成本低, 因而利润更高 要形成规模大的企业以获取内含于规模经济中的利润,需要较大的资 本量,而企业可得资本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组织(制度) 形式 3.企业组织形式 业主制,合伙制=有限寿命,无限责任=难以筹措大额资金 现代公司制=无限寿命+有限责任=创新创新,提高了对获取资本的限 制,因而允许创新者获取内含于规模经济中的利润
2.对菲尼分析框架的评价 优点 规模小一些的分析框架,分析起来容易一些;由于把宪法 秩序看作是已知的,分析简化多了 采用这种分析框架有助于对分析框架作更精确定量检验 缺点
由于把两大类制度(宪法秩序和规范性行为准则)看作是 外生的,因此该分析框架不能对所有的、尤其是最剧烈的 制度变化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