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学案教案
高二地理学案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 课前案
课前案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循环过程。
学习目标:1.说出岩石的类型及每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2.运用资料,阐述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并用简易示意图表示出来。
3.能说出人类是如何对岩石开发利用的。
一、岩石圈的组成岩石圈包括和。
地壳分为地壳和地壳。
岩石圈是由组成的。
岩石是的集合体,是由造岩矿物按一定的结构。
结合而成的。
按其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型。
岩石的类型(1)岩浆岩①形成过程: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岩浆在地下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变化,冷却凝固而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中蕴藏着许多重要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如铬、镍、铜、金、银、铁、金刚石、稀土等。
②类型及特点Ⅰ侵入岩:是指当上覆岩层压力减轻时,软流层中的岩浆就钻出,在地壳深处冷凝而形成的岩石。
特点:由于岩浆侵入而缓慢冷却,有足够的时间使矿物结晶,因此侵入岩晶粒粗大,具有显晶质结构。
侵入岩有花岗岩、橄榄岩。
Ⅱ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而形成的火成岩。
包括各种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特点: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和气孔,常具斑状结构。
常见的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2)沉积岩①形成过程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日晒、雨打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水中的化学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而沉淀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也可以形成沉积岩。
②特点:具有层理构造。
在岩层中有时能找到已经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如贝壳、骨骼)或遗迹(如足迹、虫穴)。
常见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
(2)变质岩①形成过程在变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新的岩石,叫作变质岩。
②特点:形成于地壳深处,具有片理构造。
③常见变质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组成岩石圈的三大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1.3《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2019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本节教材由两个内容组成。
第一个内容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目前人类对其研究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第二个内容是地球的外部圈层,它与人类关系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里简单介绍了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组成和总体特点,从物质形态,空间分布相互关系等方面认识地球的外部圈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初步建立地理环境的整体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已掌握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能够描述地球的演变;除此之外,同学们对地球圈层有一定的生活体验,而且具备一定的读图与分析能力,这就为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打下了很重要的基础。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初中地理中已经对“地球的圈层”有了比较初步的认识,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对基本的地理原理、基本的空间概念、读图认图能力比较薄弱,为了更好的理解和吸收课堂知识,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
在讲解不同的圈层结构时需要图文并茂,认真区别各个圈层的特征、界限。
学生对纵波横波的特性认识不足,需要老师提前进行铺垫。
处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逻辑能力处于优势的地位。
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物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尝试根据地震波划分地球内部圈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绘制“地球内部结构图”,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述有关地球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提高学生表述地理事物的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地球圈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教学指导】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述地震波的类型、特点及意义。
2、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内部圈层的不同特点。
3、运用示意图,比较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及地理意义。
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构成(四大圈层)及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从位置、组成、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不同特点。
3、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
4.、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外部圈层关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的划分和特点;难点——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及与地球结构特点的关系。
教学策略:分层教学。
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的故事情节引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新课: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划分依据:(B理解)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观看地震波传播动画,说出地震波的类型及传播特点。
要点如下:地震波分为横波(S波)和纵波(P波)两种,其中,横波传播速度较慢且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较快且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如下表。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B理解)教学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和P22图1.34(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据图说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特点,(2)解释:莫霍面、古登堡面,(3)说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情况。
要点如下:(1)传播特点: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Km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形成不连续面(莫霍面),在地下约2900K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形成不连续面(古登堡面)。
(2)圈层划分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5篇《《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一般可分为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它们都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形成同心圈层.这是地球结构的最大特征。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
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
地球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由于各圈层在后面的教材中还有详细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得较简略。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是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所以.根据课标要求与教材、教学实际,教学目标确定为:(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利用“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初步掌握读图分析技能。
(3)绘制地球圈层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4)运用图表及相关资料,认识并探究地球表层,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征。
本课内容由两个目来完成。
第一目: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震波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纵波,横渡知识学生没有接触过,因此教材首先给出了纵波、横渡的基本特点。
图l。
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意在指导学生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推测原因,划分出内部圈层。
图1·26“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的圈层划分”解析。
纵波与横波最突出的差异是在不同介质中能否传播以及传播速度的差异。
地震波传播的速度与其通过的介质性质密切相关:若介质为均质体,地震波则匀速直线传播;介质性质发生变化,地震渡波速随之变化。
尤其是地震波通过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物质的分解面时,波速会发生突然变化,出现地震波的不连续面。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2)掌握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能够运用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圈层结构的图像,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地球科学的热情和兴趣;(2)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地球圈层结构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特点;(2)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地球圈层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地球圈层结构图像、地球模型、PPT等;2. 教材或教学资源:《地球科学》、《地球的圈层结构》等;3. 小组讨论材料:纸、笔、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地球模型或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外观;(2)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由哪些圈层组成?”;(3)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圈层结构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介绍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2)讲解各圈层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3)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实践与探究:(1)让学生观察地球圈层结构图像,分析各圈层的分布和特点;(2)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地球圈层结构模型,加深对圈层结构的理解;(3)邀请学生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3)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思考问题的深度等;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创新等。
六、教学拓展1. 引入相关学科知识:(1)地球物理学:地球内部结构、板块运动等;(2)生态学:生物圈的作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3)环境科学:全球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作业要求:
1.学生需认真对待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2.作业中要充分运用所学知识,体现地球圈层结构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3.作业提交时,要求字迹清晰,论述明确,注意排版美观。
2.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3.及时反馈学生练习情况,针对错误和不足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地球圈层结构的重要性。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构造、地理环境的形成等。但他们对地球圈层结构的系统认识尚浅,特别是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数据分析、空间想象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利用信息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圈层结构的变化,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体验性。
-结合翻转课堂模式,课前提供预习资料,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深入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报告、小论文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每个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发表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
4.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适时引导和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圈层结构知识。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4.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地理学科的奥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份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基本概念、相互关系及作用。通过思维导图的制作,帮助同学们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对圈层结构整体观念的理解。
b.选择题:关于圈层结构特பைடு நூலகம்和应用的问题。
c.填空题:圈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强调圈层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醒学生关注地球圈层结构的相关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如风、雨、河流等,都是地球圈层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
2.提问:“地球上的这些自然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地球的圈层结构。
3.简要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基本构造、气候现象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考虑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实际问题导入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圈层结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针对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上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策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地球圈层结构的认识。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导学案 鲁教版必修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学习目标定位] 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说出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成因,并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S),实线N:纵波(P)。
(2)分层名称特征界面A层地壳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a莫霍界面B层地幔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b古登堡界面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岩石圈: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E。
3.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思考1.岩石圈由哪些部分组成?答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 岩浆岩侵入岩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 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玄武岩 B 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形成 石灰岩、砂岩、页岩C 变质岩 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a 表示上升冷却凝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变质作用e 表示重熔再生3.循环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思考2.三大类岩石之间是否可以直接相互转化?答案 不可以。
岩浆岩可以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也可以直接相互转化,但沉积岩和变质岩都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必须先转化成岩浆后再形成岩浆岩。
探究点一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2)地震波分为哪几类?其在地球内部传播时表现出哪些特点? (3)岩浆来自于地球的哪一层?岩石圈和地壳有什么关系?答案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地幔也可再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又分成外核和内核。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案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教案一、引言。
岩石圈是地球圈层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岩石和矿物组成,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部分。
岩石圈中的物质组成和循环对地球的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及循环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过程。
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1. 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地壳中的主要构成物质,它是由矿物颗粒或其他岩石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形成的。
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和成分不同,可以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的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玄武岩、花岗岩等。
沉积岩是由岩石颗粒在地表或水中沉积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片麻岩等。
2. 矿物的组成。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颗粒,它是由化学元素经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固体物质。
地球上已知的矿物种类有几千种,它们的成分和结构各不相同。
常见的矿物包括石英、长石、云母、硅灰石等,它们在地球的岩石圈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
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主要包括岩石和矿物两大类。
岩石是由矿物颗粒或其他岩石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固体物质,它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部分。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颗粒,它是由化学元素经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形成的固体物质。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它包括岩石的形成、变质、熔融和再结晶等一系列过程。
这些过程是地球内部和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地球的地质构造和地质活动都具有重要影响。
岩石的形成是指岩浆在地壳深部冷却凝固而形成火成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地壳深部的高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了各种火成岩,如玄武岩、花岗岩等。
岩石的变质是指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结晶作用而形成变质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岩石颗粒发生了结晶变化,形成了片岩、片麻岩等变质岩。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1第1章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课标细化】1.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
2.概括横波和纵波的特点 ,正确区分横波和纵波。
3.掌握岩石圈的概念 ,理解岩石圈的划分。
4.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根本特征与联系【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位于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四节 ,是高中地理学习的导入课 ,被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运动之后。
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学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奠定根底。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激发学生地理探索的兴趣 ,学会以地理视角看世界。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画图来分析掌握地球内部与外部圈层结构 ,训练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2.运用图解方法 ,正确表示出地球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空间想像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 ,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
2.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教学难点】1.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谈天〞是为了“说地〞,“谈天〞中地球的形状──球体 ,但它既不同于篮球──空心 ,也不同于铅球──均质体 ,而是从里向外划分为假设干个球形的层次──圈层〔出示“地球的圈层构造〞示意图〕。
地球的圈层结构(学案)学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
3.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
学习要点1.重点:A.地震波的波速以及地震波的传播特点,区别横波与纵波。
B.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
2.难点:A.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
B.地球各圈层的物质组成和主要特点。
学习过程一、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结构,无法直接观察。
科学家主要通过对的研究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2.地震波有和之分。
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和传播;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传播。
3.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的性质而变化。
4.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图1 .34),这种波速突然变化的面叫。
5.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大陆地面下平均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另一个在地下约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这个面叫面。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地壳、和三个圈层。
6.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位于以外。
7.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一般为千米;大陆地壳厚,平均厚度为千米,有高大山脉的地方地壳会更厚,最厚达千米。
8.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占地球总体积的80%,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和。
9.上地慢的上部存在一个,温度很高,岩石部分熔融,能缓慢流动。
科学家推断,是的主要发源地,地球板块的运动与之相关。
10. 顶部与都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
11.地核主要由和等金属组成,厚度约多千米。
12.根据地震波的变化,可将地核分为和两层。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等。
1.4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的“1.4地球的圈层结构”一节中,我们主要探讨了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的组成、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其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特征及其相互作用;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升其地理实践力。
3.创新性: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核心素养。同时,我将多媒体课件、地理模型等教学资源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4.情感价值观:本案例以地球的圈层结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培养其人地协调观。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球圈层结构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案例紧密结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4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章节内容,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2.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锻炼其面对挑战的意志;
4.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情感需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完成课堂任务。同时,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使他们在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的教学设计
第五课时:通过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课时:进行课堂小结,总结本章节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特别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之间的相互作用。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的基本操作,运用其分析地球圈层结构数据。
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图表、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球圈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b.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索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知识的内化。
c.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如模拟实验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GIS软件的使用。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部分:
a.选择题:圈层结构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b.判断题: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及联系。
c.问答题:地球圈层结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研究的新进展,例如地球观测卫星、气候变化对圈层结构的影响等,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阅读笔记。
5.参与家庭、学校或社区的环境保护活动,关注与地球圈层结构相关的环保问题,记录活动过程及感受,以照片、文字等形式呈现。
2023最新-《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以下是可爱的编辑帮大家收集的《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最新5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及组成;掌握地壳、地幔、地核的基本特征;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密切关系及主要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内部构造图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明确地壳与岩石圈的范围、软流层的位置;运用比较法学习内部和外部圈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及地球外部的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认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地震波的应用认识到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通过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
2学情分析高一年的学生还没形成完整的地理的空间概念和良好的读图能力,也没有具备地理分析的思维,但是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地球的内部结构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图像和视频的配合下学生也应该能较好地认识各圈层及其特点,但是对于圈层结构这个全新的内容吗,要求他们将课本上的知识理解并在脑中形成圈层结构的模型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要通过图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3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图表说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两个不连续面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征;用图归纳地球的外部圈层及其特点难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地球内部圈层划分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自古以来,人们对生活的这个地球就充满了探知的渴望。
只有了解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它。
《西游记》我们都熟悉吧?还记得孙悟空上天入地吧?不仅在我国,1864年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也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2003年美国的科幻片《The cord》将这部小说搬上了银幕。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那真实的地球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活动2【讲授】新课学习(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构造首先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怎么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结合新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
3.针对学生在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方面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4.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4.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研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球圈层结构对生物圈、大气圈、水圈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内部结构与地球表面现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4.通过地球圈层结构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图,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教育技术,展示地球圈层结构的立体图像,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解释莫霍面、古登堡面的概念及作用。
-列举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
-运用地震波传播知识,分析地球内部结构。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球圈层结构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2.指出地震波传播速度图在地球内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强化学生对地震波知识的掌握。
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同步(人教版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教案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教案)——“走进地球”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1.1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的剖面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结构特点;1.1.2了解岩石圈的组成;1.1.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1.2过程与方法1.2.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系等;1.2.2联系实际,结合图示,了解各圈层的特征。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通过探究地球的圈层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求知好学的好习惯;1.3.2正确认识地球结构,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2.教学重点:2.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实况及各层主要特点,特别是地壳的特点;2.2岩石圈概念,软流层知识;2.3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
3.教学难点:3.1两种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地球内部圈层研究中的运用;3.2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4.课程类型与教0.学模式:新授课;引导——发现地理教学模式5.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综合分析法6.教学用具与媒体:多媒体7.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几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影响,那么,地球这么巨大的一个球体,它的内部,直到地心,又隐藏着哪些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地球的圈层结构。
其实,人类对进入地心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从封神榜里的土行孙,到1864年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旅行》,都反映了人类想进入地心一探究竟的愿望。
伴随着20XX年美国的科幻片《地心历险记》的情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地球的内部世界!播放影片(影片中会涉及进入地球内部的方式以及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观后思考: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真的如影片所描述的那样,由很多水晶、钻石等宝石组成吗?学生回答:略2.人类真的可以找到地心入口或乘坐地下飞船到达地心吗?学生回答:略引入目前的科学技术虽然日新月异,载人宇宙飞船可以遨游太空,宇宙探测器甚至能飞出太阳系,可谓上天有路。
高中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学案教案
高中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学案教案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编写:陆其勇 审稿:刘龙华考试要求考点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考点2.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3.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教学要求②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并分析区别其成因 教学过程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阅读教材,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古登堡界面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岩石圈包括 部分和 。
(3)在右图方框内填写相关内容。
2、读“地壳结构示意图”(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各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 ,大洋地壳较 。
(2)地壳上下分层:上层叫_____层,该层在大洋内部缺失,呈___________分布状态;下层叫_______层,呈 ______ 分布状态。
二、岩石圈的组成1、自学教材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填写下表:29练习巩固1、岩石圈是指( )A .整个地壳B .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C .地壳和上地幔D .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分类 重要特征 成因 典型岩石岩浆岩质地较坚硬常具有气孔沉积岩变质岩 常具有变晶结构2、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B .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C .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D .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3、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 A .硅、镁???? B .铝、硅?? C .氧、硅???? D .钠、氧4、有关岩浆岩的叙述( )A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B .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C .花岗岩属岩浆岩,它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D .玄武岩属岩浆岩,气孔很少5、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A .大理岩、玄武岩B .砂岩、页岩C .石英岩、板岩D .砾岩、石灰岩6、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A .大理石、质岩、 板岩、 石灰岩B .石灰岩、片岩、 砾岩、 页岩C .砂岩、 砾岩、 石灰岩、页岩D .石英岩、石灰岩、砾岩、 片岩7、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A .石灰岩、玄武岩B .页岩、石灰岩C .大理岩、板岩D .砂岩、花岗岩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 .岩浆岩和沉积岩????B .岩浆岩和变质岩C .沉积岩和变质岩????D .变质岩和沉积岩9、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图中地震波E 是 F 是 判断理由 。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状第1课时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岩石圈【教材剖析】本课时主要包括岩石圈的机构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两个大效果。
首先,了解岩石的分类,其次是岩石的成因,第三,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其与岩浆间的相互转化。
这是本节重点。
第四,从〝进程〞来看,需求掌握转化的终点、终点,以及先后顺序,并由此进程构成〝循环〞的看法。
【教学目的】1.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概括岩石圈的范围。
2.运用表示图说明地壳外部物质循环进程。
【重点难点】岩石圈物质循环表示图的判读【学情剖析】有些先生的空间想象才干和读图才干都是比拟差的,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要增强先生读图才干的培育,以及知识关于实践现象的剖析。
【教学方法】效果引导法、讨论法、指点先生自学法、学案导学法等。
【教学进程】〖情境导入〗经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微观的看法,知道了宇宙环境关于地球的构成和开展来说特别重要。
但人类是生活在地球上,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开展的直接要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
因此,从本单元末尾我们就进上天球自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
首先,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多媒体展现学习目的,强调重难点〕。
〖导学方案〗一、地球外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外部圈层[1]读教材P25〝地球的圈层结构表示图〞,说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区分由哪些圈层构成?[教员提示]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外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读教材P26〝地球外部圈层结构表示图〞,思索:〔1〕地震波在地球外部传达能否均一?〔2〕两个不延续面区分是什么?说说地球外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2、岩石圈的结构[3]读〝岩石圈结构表示图〞,说出岩石圈的结构。
[教员提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局部和地壳共同构成地球的岩石圈。
[4]读〝地壳结构表示图〞,说一说地壳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5]绘出复杂的地球外部圈层结构表示图〔注明:地壳、地幔、地核、软流层、岩石圈、莫霍面、古登堡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
编写:陆其勇审稿:刘龙华
考试要求
考点2. 岩石圈的组成和物质循环
考点3.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
教学要求
②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并分析区别其成因
教学过程
1、阅读教材,完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
(1)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古登堡
界面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岩石圈包括部分和。
(3)在右图方框内填写相关内容。
2、读“地壳结构示意图”(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各处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大洋地壳较。
(2)地壳上下分层:上层叫_____层,该层在大洋内部缺失,呈___________分布状态;下层叫_______层,呈 ______ 分布状态。
二、岩石圈的组成
1、自学教材岩石圈的组成部分,填写下表:
29
练习巩固
)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 D.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
分类重要特征成因典型岩石
岩浆岩
质地较坚硬
常具有气孔
沉积岩
变质岩常具有变晶结构
2、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层叫硅铝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B .上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C .下层叫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的圈层
D .下层叫硅镁层,是一个连续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是(? ) A .硅、镁???? B .铝、硅?? C .氧、硅???? D .钠、氧 4、有关岩浆岩的叙述( )
A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B .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C .花岗岩属岩浆岩,它是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
D .玄武岩属岩浆岩,气孔很少 5、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 )
A .大理岩、玄武岩
B .砂岩、页岩
C .石英岩、板岩
D .砾岩、石灰岩 6、下列四组岩石中,都属于沉积岩的是(?? )
A .大理石、质岩、 板岩、 石灰岩
B .石灰岩、片岩、 砾岩、 页岩
C .砂岩、 砾岩、 石灰岩、页岩
D .石英岩、石灰岩、砾岩、 片岩 7、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原有成分发生改变,由此而形成的岩石( )
A .石灰岩、玄武岩
B .页岩、石灰岩
C .大理岩、板岩
D .砂岩、花岗岩 8、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
A .岩浆岩和沉积岩????
B .岩浆岩和变质岩
C .沉积岩和变质岩????
D .变质岩和沉积岩
9、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
(1)图中地震波E 是 F 是 判断理由 。
(2)图中分界面A 是 B 是
(3)在界面A 上地震波波速变化情况 ;
在界面B 上波速变化:横波 、纵波 。
(4)图中圈层C 是 D 是 H 是
(5)岩浆主要发源于 层,岩石圈是指 层以上(或由 和 组成)的圈层。
速度(千米/秒) 深 度 (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