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马克思西方美是和谐说的历史演变
西方美学家或教育家提出的美育思想
一、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
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
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
“净化”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既是心灵性的,又是道德性的,净化的目的也包含着建构一种道德的心灵——“美德”。
尽管毕达哥拉斯由于把道德还原为数,以不正确的方式来讲道德,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理论,但毕竟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并与美结合起来。
他提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教育有两种类型,斯巴达教育以严格、野蛮而著称于西方教育史,它崇尚武功,重视军事教育,但也重视音乐教育,并以音乐来鼓舞士气,培养士兵的组织纪律性。
与斯巴达相反,雅典崇尚文治,这与它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有关,它不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和文化修养,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
因此,雅典教育强调体、智、美、德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多彩的、个性自由的教育。
在此基础上,古希腊许多思想家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
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制度应包括身体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方面。
他讲道,在进行发展智慧的教育之前,先“要用音乐教育心灵,用体育教育身体”,并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改善人的心灵。
他分析了人们从形体美开始,经历心灵美、行为美、制度美和知识美,最后观照自身达到理念世界的历程。
他注意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美的习惯。
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和谐教育,包括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并把和谐教育的重点放在审美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方面。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
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西方美学原理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思想。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首先提出了美的概念,并研究了美的本质和价值。
然而,在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由于各个哲学学派之间的观点不一致,美的理解也存在着分歧。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为后世的西方美学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哲学家们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思考问题。
在古希腊,最早开始关注美学问题的是毕达哥拉斯派,该学派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完美的秩序,而美就是这种完美的表现。
毕达哥拉斯派重视对数的研究,认为美的本质可以通过比例和对称来体现。
而之后的柏拉图提出艺术的目的在于对于“理念”的追求,认为艺术家是“理念”的缔造者和传播者。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可疑的,因为它只是对现实的影子,并无法达到真实世界的高度。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在整个西方美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亚里士多德则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评判美。
他强调了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并把美归纳为形式和目的的和谐统一。
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对后来的西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罗马,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通过感官的观察和体验来理解美。
他主张通过审美体验和情感来实现对美的欣赏和理解。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美学思想在宗教的影响下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这个时期,基督教的审美观念逐渐取代了古希腊时期的思想。
在基督教的美学思想中,美被视作是上帝的创造,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教育人们的灵魂并与神灵相连。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成为了艺术和美学的中心。
该时期的哲学家笛卡尔强调了理性和科学方法对于美学研究的重要性。
同时,笛卡尔也质疑了人类感官的可靠性。
启蒙运动时期,美学的讨论转向了对于审美标准和价值的探索。
康德关注审美经验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提出了“纯粹美感”的概念。
他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体验,并且与个体的主观感受无关。
康德的美学观点对于后来的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形式主义美学的发展。
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了艺术对于人类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并认为艺术是精神觉醒的一种手段。
西方美学史纲
西方美学史纲哲学史一般以泰勒斯开始,而美学的历史却要从毕达哥拉斯开始说起。
毕达哥拉斯,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他和他的学生创立了他的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一个有着近乎于宗教义的秘密团体,他们相信灵魂不死,相信轮回,相信数字是宇宙间一切是事物的本质。
由于他们认为数字是一切事物的本质,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是由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所以他们认为美就是:数字以数字之间的和谐。
那么在他们眼里什么是不美呢?不美就是数字与数字之间的不和谐。
他们发现了黄金分割率,并且认为这是美的最高形式,所以他们都在他们衣服的胸口的位置绣了一个五角星,因为五角星里包含了黄金分割率。
其实他们的最大发现并不是他们所认为的黄金分割率,而是他们发现了关于直角三角形的命题,即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另一边的平方。
毕达哥拉斯本人是一个具有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
他是萨摩岛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公元前528——前507年)。
有人说他生于一户小康人家,也有人说他是神的儿子。
他的学派由科学家组成,然而却有着一套近乎与宗教的教义的教规,他们相信灵魂的存在,并且不吃豆子。
可是不管怎样他都是一个很伟大的人物,罗素就说他是有生人以来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美的规律也就这样第一次被这个伟大人物说了出来。
紧跟是毕达哥拉斯的是另外一个美学大师--苏格拉底。
他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美学只是他哲学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他的敷业(从他的哲学中敷衍出来的学说)。
其实不止是他,几乎所有的美学家都是哲学家。
苏格拉底是雅典人,生卒年同样不详(大约BC470——399BC)。
生的很难看,出了名的怕老婆,据说他老婆很凶,所以直至现在西方人仍在用他老婆的名字(桑提普)来形容悍妇。
他在雅典是个名人,到处演讲,并且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可是到最后来却因为他演讲被判处死刑。
他有两个徒弟很出名,一个叫色若芬(是个军人,《回忆苏格拉底》得作者),另一个就是大哲学家柏拉图。
他们两个都写许多关于苏格拉底的文章,文笔也都可以,可是两人关于苏格拉底的叙述却大相径庭,这就给后人理解苏格拉底带来了不少的难度,因为很难确定哪一个描述的才更接近于苏格拉底本人。
第六章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第七节 现代西方美学主要流派
共同特点:研究方法上侧重审美主体特别是审美活动的研究;“开放性体系”;美 学普及越来越广,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与艺术思想相互配合影响。 一、格式塔心理学派美学(鲁道夫· 阿恩海姆) 着重知觉完型研究,多从视觉艺术入手,偏重审美客体感性形式方面,有形式主义 倾向。 二、精神分析美学(弗洛伊德) 唯心主义,把本能欲望看成人社会行为的根源基础。 三、自然主义美学(桑塔耶那) 主观唯心主义,美是对象内在的积极价值,只存在感知中。 四、实用主义美学(杜威) 艺术是一种经验,否认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五、新自然主义美学(托马斯· 门罗) 人的全部创造是自然现象。 六、表现主义美学(克罗齐) 七、现象学美学 八、分析美学 九、符号论美学 十、社会批判美学
三、亚里斯多德的美学思想(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
柏拉图的基本的文艺观点,文艺不表现真理和文艺起败坏道德的作用, 都遭到他的弟子亚理斯多德的批判,从此西方美学思想便沿着柏拉图和亚理 斯多德的两条对立的路线发展,柏拉图路线是唯心主义的路线,亚理斯多德 路线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路线。 在文艺与现实关系问题上,肯定了文艺的客观真实性。他还批判了柏拉 图的摹仿只是抄袭表面现象的看法,认为摹仿应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必 然性。 就文艺的社会功用问题来说,肯定了文艺的要求是一种自然的要求,有 它的存在理由以及它的社会功用。 亚理斯多德的文艺思想,这主要表现于下列各点:(1)诗的真理是普 遍与特殊的统一。(2)艺术反映现实,但须经过理想化,“照事物应当有 的样子去摹仿”,主观理想应与客观规律符合。(3)艺术是有机的整体, 部分与全体密切联系,才产生和谐;(4)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中,艺术的考 虑与伦理的考虑须统一。(5)文艺的功用首先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其次 在形式和谐所引起的美感。
西方的美育发展史
西方的美育发展史西方美育的产生比中国早,发展也相对于中国成熟许多。
与中国商周时期“以乐德教国子”相似,西方也注重音乐方面的教育。
除此之外,美术教育也是教育的重心。
西方美育从最早的笼统而又模糊的思想,走到后来有明确的“美育”的概念出现,到现在被赋予新的思想与社会意义,最终成为教育的重点。
西方美育思想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
由于希腊城邦国家经济繁荣,人们便有足够的闲暇时间进行哲学的思考,从对哲学的思考又上升到文艺和教育等领域。
美育,在当时称为缪斯教育,是以希腊神话中司文艺、美术、音乐和诗歌的女神命名的。
古希腊雕塑、绘画和建筑艺术的兴盛繁荣与这种教育的实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一般学校并不将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才的教育。
儿童在7至14岁时就可进文法学校或弦琴学校学习。
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为阅读、书法、算术和图画。
因此,在西方,美育的倡导始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先哲。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在和谐”说,苏格拉底的“美在效用”说,柏拉图的“美在理念”说,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美在整一”说中,均蕴藏着美育的思考。
在智者派创办的学校中,就是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目的。
他们认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教儿童学会唱歌、识谱,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儿童们养成自制和摒除一切不良习惯。
他们教学生弹琴奏乐、诵诗谱曲,都是为了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培养他们爱美的心灵,从而使他们的性格温顺柔和,养成好的习惯,能做到言行一致。
古代社会的教育总是把艺术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强调道德教化和艺术陶冶情感的作用。
最早的美育主张,可以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
毕达哥拉斯派从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
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育的人”。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
古代的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各种观念,包括美学在内,都能在古代希腊罗马找到它的源头。
古希腊罗马美学对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早提出和研究美学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等,他们对文艺发展做出了理论性的概括。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6世纪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创立的。
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数虽然是无形的,但却能由心灵体会。
他们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描述出来并体现着某种数学关系,整个天体也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没有数便不能解释和认识这一切。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提出了美的本质就是和谐、美在对称和比例,以及音乐理论和艺术的心理净化作用等问题,建立了最早的美学理论。
他们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求艺术的形式美,从数的哲学出发对一切美学问题作出宇宙论的解释。
首先,他们提出了“和谐说”,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几何学家,他把数看作事物生成和组织的原则,事物由数而显得美。
数有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和谐的特性,因此他认为,美来自和谐。
“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
秩序和匀称都是美的和有用的,无秩序和不匀称是丑的、无用的。
“没有一门艺术不与比例有关,而比例正是存在于数之中。
”他们特别重视音乐的和谐。
在他们看来,凭借医学能够实现肉体,凭借音乐能够实现净化灵魂。
音乐对人类来讲是头等重要的事,而“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整个宇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和谐的音乐,一个由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整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天体运动也做出了美学的解释,提出了著名的“天体音乐”和“宇宙谐音”的学说。
试析“美在和谐”论与“人与天一”说的相通——从原型文化视角看毕达哥拉斯学派与道家论说
( Y a n g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Y a n g z h o u 2 2 5 0 0 2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Th e P y t h a g o r e a n S c h o o l i s t h e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s c h o o l wi t h P y t h a g o r a s a s t h e c o r e . On e o f i t s mo s t b a s i c i d e a i s“ Th e o r y o f Be a u t y i n Ha r mo n y ”.wh i c h o c c u p i e s a n i mp o r t a n t p o s i t i o n
从原型文化视角看毕达 哥拉斯学派 与道家论说
刘 娟
( 扬州大学文学院 , 江苏 扬州 2 2 5 0 0 2 )
摘
要: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 以毕达哥拉斯为核心形成 的哲 学学派 , 其 最基 本 的观点 之一“ 美在 和谐 ” 论在哲 学史
以及科学史上 占有重要地位 。道家的“ 人 与天一” 说作为 中国古 代哲学 基本思维方 式 的精髓 对后世 也产 生了深
.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Ar c h e t y p a l Cu l t u r a l Cr i t i c i s m , we c a n r e a c h a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a t t h e r e a r e s o me s i mi l a r i t i e s b e t we e n“ P y t h a g o r e a n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Ha r mo n y ”a n d Ta o i s t “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a n a n d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
试比较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的美学思想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
古代的希腊罗马是欧洲文明的摇篮。
西方近现代文化的各种观念,包括美学在内,都能在古代希腊罗马找到它的源头。
古希腊罗马美学对整个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最早提出和研究美学问题的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有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等,他们对文艺发展做出了理论性的概括。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是由毕达哥拉斯于公元前6世纪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罗顿创立的。
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数虽然是无形的,但却能由心灵体会。
他们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描述出来并体现着某种数学关系,整个天体也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没有数便不能解释和认识这一切。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了艺术和美学,提出了美的本质就是和谐、美在对称和比例,以及音乐理论和艺术的心理净化作用等问题,建立了最早的美学理论。
他们美学思想的主要特点就是从数量比例上着力探求艺术的形式美,从数的哲学出发对一切美学问题作出宇宙论的解释。
首先,他们提出了“和谐说”,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几何学家,他把数看作事物生成和组织的原则,事物由数而显得美。
数有比例、对称、节奏、韵律等和谐的特性,因此他认为,美来自和谐。
“和谐是许多混杂要素的统一,是不同要素的相互一致”。
秩序和匀称都是美的和有用的,无秩序和不匀称是丑的、无用的。
“没有一门艺术不与比例有关,而比例正是存在于数之中。
”他们特别重视音乐的和谐。
在他们看来,凭借医学能够实现肉体,凭借音乐能够实现净化灵魂。
音乐对人类来讲是头等重要的事,而“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整个宇宙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和谐的音乐,一个由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整体。
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天体运动也做出了美学的解释,提出了著名的“天体音乐”和“宇宙谐音”的学说。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一)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一)内容提要]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审美体验使人的情感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
它的内容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前者给人的是亲和感、爱悦感;后者给人的是震撼感、敬畏感,它突出体现在人面对艰难险阻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
目前我国的美育理论一般着眼于前者而无视后者,因而也就不能对美育作出完整的理解。
全面、正确地理解美育的内容,对于正确实施审美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育审美美健全人格崇高一美育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学界普遍的重视并在研究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现在看来,似乎也存在某些认识上的不足,主要是:一、一般是从实践的、教育学的角度来开展研究,而很少从理论的、人学的角度来进行探讨,所以比较多的还是着眼于经验层面的作用,而很少关注它的超验层面上的意义,因而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在深度上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二、一般把美育等同于“美”(优美)的教育,并认为这种“美”(优美)的形态只有在艺术中得到充分而集中的体现,因而不仅对于其他审美形态,特别是崇高在美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而足够的重视,而且还导致把审美教育等同于艺术教育,忽视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体验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以及它们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把美育的内容狭隘化和浅俗化了。
这两方面是互相联系的,前者也往往表现在后者之中。
把美育等同于“美”(优美)的教育是与古希腊把美(Beauty)等同于“优美”(grace)的传统,以及后来学界按照这一思维定势对康德美学思想作片面的阐释分不开的。
表现为在研究康德审美判断的理论时,往往只注意和看重他的“美的分析”,而忽视甚至无视“崇高的分析”在构成对美的性质的完整认识,以及康德研究美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且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于席勒根据康德美学思想所倡导的美育理论的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众所周知,美育的思想尽管自古就有,但是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是由席勒最先提出的。
2020智慧树知到《美术鉴赏通识教育》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美术鉴赏通识教育》章节测试答案绪论单元测试1、石器造型的演变过程说明美的产生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
A:错B:对答案:【对】2、汉语中的“美”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羊”与“大”字组成。
A:错B:对答案:【对】3、“艺”的本义应该是“种植”。
A:对B:错答案:【对】4、戏说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来了。
A:错B:对答案:【对】5、毕达哥拉斯从数学和天文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美是和谐与比例”的观点。
A:对B:错答案:【对】6、《理想国》的作者是下列哪位?A:马克思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答案:【柏拉图】7、提出“美在关系”观点的是下列哪位?A:康德B:马克思C:黑格尔D:狄德罗答案:【狄德罗】8、列不属于美术鉴赏的目的是哪一个?A:提高审美能力B:为了考试C: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D: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答案:【为了考试】9、下列哪种学说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
A:劳动说B:巫术说C:模仿说D:游戏说答案:【游戏说】10、下列不属于美术的社会功能的是哪一项?A:审美功能B:认知功能C:教育功能D:宣泄功能答案:【宣泄功能】第一章单元测试1、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被后世人们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分别对应的年代是A:13世纪、14世纪、15世纪B:14世纪、15世纪、16世纪C:12世纪、13世纪、14世纪D:15世纪、16世纪、17世纪答案:【14世纪、15世纪、16世纪】2、被称为油画之父的尼德兰文艺复兴代表画家是以下哪位?他的代表作有《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等。
A:乔尔乔内B:布鲁盖尔C:丢勒D:凡艾克答案:【凡艾克】3、伦勃朗在1642年创作的作品(),成为他艺术和人生的转折点。
A:《夜巡》B:《吉普赛女郎》C:《抢夺留希普斯的女儿》D:《查理一世像》答案:【《夜巡》】4、以下哪些画家不属于文艺复兴时期北部地区的画家。
简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审美思想
简述古希腊时期的音乐审美思想本文以历史发展的角度,通过对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的关于美学思想及音乐审美思想的梳理,来掌握这一时期音乐审美思想的发展概貌。
标签: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音乐审美思想1.毕达哥拉斯学派——“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毕达哥拉斯,西方最早的音乐学家、数学家、哲学家。
他与他的门徒共同创立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此学派企图要在繁杂缤纷的现象中,找到其本源来解释万事万物,他们最先通过研究音乐中的比率关系,发现音乐中的“和谐音”是由一定的比率、尺度和数造成的,继而将“数”的和谐论推测到各个领域,直到宇宙之中,认为宇宙也是受到数量体系的制约,才形成了“和谐”,从而认为数是万物的本源,是一切物质与非物质事物的本质及表现方式。
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的“数和谐伦”开创了以科学的自然规律来研究音乐美学的历史新阶段。
在音乐审美观念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形式美的法则——追求比例、对称、变化、统一。
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内在秩序的表现,是作为美的形式而存在的。
和谐的才是美的,凡是符合内在秩序及规律的事物都是有价值的。
经过毕达哥拉斯学派对音乐与数的研究,发现了音乐中音的高低、长短及力度的变化都是由于数的变化而产生的,这些对立因素经过和谐统一,使得音乐的美得以表现。
所以,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毕达哥拉斯学派在音乐上追求和谐,追求形式美的法则,从这一点看,他们是最早从音乐自身形式角度来研究音乐的,为后来的音乐“自律论”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另一方面,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音乐“净化”论。
他们认为“数和谐论”不仅适于音乐,同样适于人的心灵、情感。
当心灵的和谐与音乐的和谐相互契合时,人的内在的和谐就可以感受到外在的和谐,即人的内心就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使人的情感受到影响,从而获得审美体验,所以,音乐具有净化灵魂的作用。
毕达哥拉斯美学概述
毕达哥拉斯美学概述第一篇:毕达哥拉斯美学概述毕达哥拉斯美学概述美是数的和谐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500)认为,数是一些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定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
“数的和谐”实际上是“信息的和谐”。
美是一种信息现象.美不是普通的信息,而是和谐的信息,是信息的有序组合。
不和谐的音响我们称之为噪音,和谐的音响称之为音乐。
秩序产生美,美是秩序的显示。
音乐毕达哥拉斯由铁匠铺内传出的锤击声得到启发,经过反复实验得出结论,音乐的基本原则是数量的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是由高低长短轻重各种不同的音调,按照一定数量的比例所构成的。
他确定了音程的数学原理学说:八度和声是1:2,五度和声是2:3,四度和声是3:4。
天体的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整个宇宙是数的和谐,和谐是客观的,是整体宇宙的属性。
所有有规则的运动都产生和谐的声音,宇宙就是“天体的音乐”,音乐是宇宙的灵魂。
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关系人类似于“大宇宙”的“小宇宙”,同样由数与和谐的原则统治者,内外相应。
音乐不是人创造的,而是自然的生成,节奏属于自然,人只能适应它。
所以音乐的目的就不只是提供愉悦,而是对人发生影响。
绘画雕刻的和谐之美毕达哥拉斯认为,能让人感觉的美的雕塑和绘画是合乎完美的数的比例的。
艺术是以“数的比例”为基础的,因此艺术拥有很高的价值。
赫拉克利特美学概论永恒的火与“万物皆流”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约前530-470)认为宇宙并非神或者人所创造,而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变化是火最明显的特征,因此赫拉克利特又说“万物皆流”,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而变化又是有规律的,每一次变化都为某种统一性与自然规律决定。
对立的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互相排斥的东西是结合在一起的,不同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中所产生。
相反的力量造成造成和谐,对立造成和谐的观念被彻底明确。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
浅谈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异同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与当时的音乐实践活动是紧密相连的,本文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古希腊时期音乐美学思想进行简单阐述,从审美意境这个方面对这两个时期的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观念进行简要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美学思想的源头,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将礼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并以此实践着自己克己复礼的追求,成为影响整个中国文化和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在诸多的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些神话的主题,最能集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在“和谐”的观念上,中西方音乐美学观念可以说是不谋而合,虽然都还没有完全成熟,但这一观念却决定了中西方音乐美学的基础。
但是中西方音乐美学毕竟存在差异,以春秋战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为基础的中国音乐追求的是对立而不冲突。
一、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和古希腊时期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极其繁荣,不同学派围绕音乐与政治和审美观点等方面展开争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思想的主要代表学派,有儒家、墨家和道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正春秋战国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诸子百家竞相展开争鸣,音乐美学思想亦获得丰富的发展,从其在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看,它奠定了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心理的基础。
”[1]主要代表人物与观点:(1)儒家——“倡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肯定音乐的政治作用,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其音乐思想建立在“仁”的基础上,提倡“礼治”,在强调“乐”的政治作用的同时,也十分重视乐德和乐舞,强调音乐的教化作用,认为音乐能从道德上感化人心。
《西方美学史》笔记
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树,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
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
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
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
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
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
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
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
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
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
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
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
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
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
美是和谐与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
美是和谐与比例——毕达哥拉斯学派摘要毕达哥拉斯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天文学家,最早提出万物皆数的观点,他在古希腊数学史、哲学史、天文学史和音乐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毕达哥拉斯把数当作万物的始基,认为数或数目是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复杂的宇宙万物之所以呈现出和谐的欣欣向荣景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存在着数的比率关系,蒙娜丽莎的脸、巴台农神庙、金字塔、圣母院、埃菲尔铁塔都给人一种和谐优美的感觉,这中间,数的黄金分割在起作用,万物和谐于数、和谐于数的特定比率。
关键词:毕达哥拉斯;和谐;音乐;数一、音乐和谐毕达哥拉斯本人非常喜欢音乐,认为音乐能够医治人的心灵创伤,能够净化人的灵魂,传说,毕达哥拉斯通过吹奏音乐的办法制止了一位醉汗的鲁莽行动。
不仅如此,毕达哥拉斯还对音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据说,毕达哥拉斯为了研究出和谐的音乐与数字之间有何联系,用去了不少心血:他在经过一家铁匠铺时,从听到两个铁锤撞击铁块时发出的谐音中得到了启发,这两个铁锤发出的两个声音为什么如此和谐?有可能与对铁锤用力的大小有关,也有可能与铁锤被举的高度有关,还有可能与铁锤的重量有关,经过反复实验,毕达哥拉斯最终确定:谐音的产生与铁锤的重量有关。
他为了弄清楚是何种关系,找来了 6、8、9、12磅四种不同重量的铁锤,当 6 磅和 12 磅的两个铁锤敲打铁块时它们所发出的谐音是八度音程,此时,两个铁锤所形成的重量之比为 1:2;当 6 磅和 9 磅的两个铁锤敲打铁块时,所形成的重量之比为 2:3,它们所发出的谐音为五度音程;当 9 磅和 12 磅的两个铁锤敲打铁块时,重量之比为 3:4,它们所发出的谐音为四度音程。
毕达哥拉斯还用琴弦来进一步验证这个实验,他在一根琴弦下面悬挂一个上下可以移动的琴徽,当琴徽固定在琴弦全长的二分之一时,此时琴弦发出的声音正是全长的高八度音,当琴徽分别固定在琴弦全长的三分之二、四分之三时,琴弦发出的声音分别为五度和谐音、四度和谐音,用数学上的比例来表示:2:1 是 8 度和谐音,3:2 是 5 度和谐音,4:3 是 4 度和谐音。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5-1)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C、逻辑性D、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A、毕达哥拉斯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休谟C、博克D、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B、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B、蔡元培C、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 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B、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这是在强调( 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 D )A、游戏B、摹仿C、巫术D、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 C )A、席勒B、柏拉图C、亚里土多德D、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 B )A、感官B、审美能力C、想象D、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车尔尼雪夫斯基C、黑格尔D、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席勒C、康德D、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黑格尔C、鲍姆加登D、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A、表现B、再现C、抽象D、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社会C、人生D、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光明日报:从古今中外哲学看“美在和谐”
光明日报:从古今中外哲学看“美在和谐”古希腊的和谐美思想“美在和谐”是一个古老、亘久而又日新的命题。
它的起源,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既是一位哲学家、美学家,又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认为天上发生的事情,在地上也可以找到;支配着自然的法则,也支配着人的活动。
“整个天体是一种和谐和一种数”,因此,“美是和谐与比例”,“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音乐实际上是一种摹仿;存在于天体中的和谐,即是音乐摹仿的范本。
而人体美“不在各因素之间的平衡,而在各部分之间的对称———例如各指之间,指与手的筋骨之间,手与肘之间,总之,一切部分之间都要见出适当的比例。
”他还认为灵魂同宇宙一样,其本质在于和谐。
而音乐的快感正是基于宇宙的和谐和灵魂和谐的“同声相应”,互相契合。
音乐家的使命就在于使和谐从天上降临人世。
音乐的使命就是使灵魂归于永恒的和谐。
不难看出,他的“和谐论”蒙上了层浓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数”是毕达哥拉斯打开宇宙奥秘的钥匙。
据温克尔曼记述,毕达哥拉斯曾在一次测量奥林匹克竞技场时,按照脚掌的尺寸确定了赫拉克勒斯的身材。
他的学派还以“数”为基础,拟定了和谐是十个对立统一的“始基”。
这十个对立统一是:有限与无限,奇与偶,一与多,左与右,阴与阳,静与动,直与曲,明与暗,善与恶,正方与长方。
但他们片面地把“数”规定为万物的本源,颠倒了物与“数”的关系,因而未能揭示和谐的真正原因。
“美在和谐”的观点,在早期希腊相当流行。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也主张“美在和谐”,在对立物的统一。
但他扬弃了毕达哥拉斯以“数”为基础的神秘主义色彩,代之以“物”为基础。
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艺术也是这样造成和谐的,显然是由于模仿自然。
”就是说,艺术中的和谐来源于自然界的和谐。
柏拉图的美学观点很复杂,但他也主张“美是和谐”。
西方美学史笔记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笔记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原素是树;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首先他们从数学的观点去研究音乐节奏的和谐;认为音乐的基本原则在数量关系;音乐节奏的和谐就是各种不同的音调按一定数量的比例组成..由此得出一个辩证原则;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这是希腊辩证思想的最早萌芽;也是“寓杂多于整一”文艺思想的最早萌芽..其次;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第三;他们还把这一原则应用到天文学方面;形成“宇宙和谐”的概念;把整个宇宙看做美学的对象;而并不限于艺术..最后;毕达哥拉斯学派还注意到艺术对人的影响;他们认为人体也有数与和谐的原则统辖;当人内在的和谐与外在的和谐“同声相应”时;人就可以爱美和欣赏艺术..另外;人的内在和谐还会受到外在和谐的影响..赫拉克利特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原素构成;其中火最重要;而且这四种原素还会不断转变..辩证观点: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比起人来;最美的猴子也还是丑的”..德谟克利特近似“余力说”:音乐并不产生于需要;而是产生与正在发展的奢侈;这是近代SCHILLER席勒和斯宾塞“余力说”的萌芽;并说明他开始从社会发展方面看艺术的起源..原子论和认识论:物体表面分泌出的液体微粒;通过空气影响人的感官;使人对物体产生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必须经过理智;才能达到理性认识..这说明他认识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为美学打下唯物主义认识论基础..苏格拉底由从自然科学观点去看美学转变为从社会科学观点去看待美学;这是希腊美学思想的重大转变..美即效用:有用则美;无用则丑;但由于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效用;因此美具有相对性..这说明美不完全在事物;与人也有关系..艺术摹仿自然;但模仿并非抄袭;艺术不应只描绘自然外貌的细节;而是应该“现出生命”“表现出心灵”..另外;还应该从自然形体中选择一些要素;构成美的整体;使艺术刻画出的形象比原来更美..PLATO柏拉图文艺对现实的关系:理式说:理式是指最高的绝对理念;是永恒真实的;独立于人而存在..客观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至于艺术;又是客观世界的摹本;因此相对于真实的理式世界来说;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所以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换句话说;艺术世界依存与客观现实世界;而客观现实世界又依存于理式世界;艺术世界与真实的理式世界隔了三层;从而不具备真实性;不能真实地表现现实..PLATO 柏拉图的这种观点以其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观为基础的..PLATO柏拉图所谓的理式世界其实正是神的世界;而神权正式没落贵族阶级所利用的思想武器..PLATO柏拉图强调理式世界的永恒性;实即强调贵族政体的永恒性..鄙视艺术的根源:由于PLATO柏拉图否定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见不出事物的本质;因此在PLATO柏拉图将人所分为的九种等级中;诗人和艺术家位列第六;而“达到美感教育最高成就的人”;即“爱智慧者、爱美者、诗神和爱神的顶礼者”位列第一..这种等级区别根源于PLATO柏拉图对艺术的鄙视;表现在:艺术包括手艺;一般由奴隶从事;艺术家的地位是卑微的;他们所创作的只是手艺活儿..而第一等人是贵族中文化修养的最高代表;他们无需亲身创作;他们只要静观;因为PLATO柏拉图认为审美活动的极境是凝神观照;此时产生的“无限欣喜”是最高的美感;而且这种美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实践的对象;他们所观照的对象不是具体的感性的不真实的艺术品;而是最高的永恒的理式;是不带感性形象的美;是一种抽象道理;即哲学..关于艺术美:既然美来自绝对理式;且艺术是不真实的;那艺术作品可否用“美”来形容PLATO 柏拉图认为;艺术是摹本的摹本;然而毕竟间接摹仿了理式世界;因此还是能够分得一点理式的美;但却是微不足道的..另外;根据灵魂轮回说;感性事物之美是灵魂隐约回忆到它在未依附肉体之前所见到的理式世界的美;因此与理式美还是有一点联系的..但PLATO柏拉图始终将艺术美看作绝对美零星模糊的摹本;并且认为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因为现实世界比艺术世界更接近理式世界..对美育的看法:美育首先使一个人认识到个别具体形象中的美;接着又使其“学会了解此一形体或彼一形体的与其他一切形体的美都是贯通的”;即从许多个别的美的形体中见出的美的形式;再进一步又使其学会“把心灵的美看的比形体的美更可珍贵”;即达到理式世界的最高的美..文艺的社会功用PLATO柏拉图对诗和艺术的社会影响具有深刻认识;因此在制定理想国计划时;他充分考虑了艺术对理想国的影响和作用..建设理想国;就要培养保卫城邦的正义的人;各类公民应各司其职..其中第一类是哲学家;他们拥有理智;第二中是战士;他们具有意志;第三种是农工商;他们具有情欲..要达到正义;意志和情欲都必须要为理智所统治..艺术是否能发挥这种作用呢PLATO柏拉图首先对文艺作品的内容进行讨论..第一;荷马史诗和悲剧、喜剧的影响都是坏的;因为它们既破坏了希蜡宗教崇拜神和英雄的中心信仰;又使人性格中的理智失去控制;所以破坏了正义..第二;文艺摹仿的方式对人性格的影响也是坏的;反对理想国的保卫者从事戏剧摹仿和扮演;原因有二;一是保卫者应专心保卫国家;一心不能二用;二是摹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坏人或软弱的人;长此以往;保卫者的性格也会受到玷污..因此;PLATO柏拉图对诗人下了逐客令..他认为诗总能歌颂神和英雄;内容上只能说好;另外形式要简朴;并且要固守几种类型..其次PLATO柏拉图又对音乐进行了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只有两种类型的音乐可以保留;一是用于逆境;表现勇敢;二是用于顺境;表现聪慧..总之;根据政治教育效果的标准;PLATO柏拉图否定文艺的社会功用..但PLATO柏拉图确是西方将政治教育效果作为文艺评价标准的第一人..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第一种解释:神灵依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其处于迷狂状态;并将灵感传输给他;暗中操纵其进行创作;即诗人是神的代言人..第二种解释:灵魂隐约回忆到它未依附到肉体之前在理式世界所见到的理式美;文艺才能来自于不朽的灵魂从生前带来的回忆..这种观点强调文艺的无理性;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色彩;是反动的;但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新PLATO柏拉图主义的PLOTINUS普洛丁..PLATO柏拉图将理智与灵感完全对立;否定文艺创作中理智的作用;将天才与人力完全对立;这里天才等同于灵感;人力等同于创作技巧;因此否定艺术技巧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因为单凭技巧不能创造文艺..但PLATO柏拉图承认艺术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就像磁石吸铁一样..但他所谓的感染力以灵感为基础;而不是实践生活和作品的艺术性;归根到底仍在宣扬神的伟大..ARISTOTLE亚里士多德摹仿的艺术对现实的关系肯定艺术真实性: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将我们现代所谓的艺术如诗歌、绘画等等称作摹仿的艺术;并由此见出艺术的共同特征在与摹仿..与PLATO柏拉图截然相反;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肯定艺术的真实性;并且认为艺术比现实更为真实;因为艺术摹仿的是现象世界的内在本质和规律;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这是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对美学最有价值的贡献..对于艺术摹仿自然的方法;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认为有三种;一是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这是简单摹仿自然;二是照人们所说所想那样去摹仿;即根据神话传说;三是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摹仿;即按照客观规律描写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就是“艺术幻觉说”的起源;即艺术逼真不等于事实真实;艺术作品的内容即使是虚构的;但只要合情合理;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就要我们区分出不合理的可能和合情合理的不可能..不合理的可能具有偶然性;见不出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而合情合理的可能事实上虽不真实;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ARISTOTLE亚里士多德之所以认为诗比历史更为真实;就是因为所写的现实是经过提炼的现实;比带有偶然性的历史中的个别事件具有更高一层的真实;更具有普遍性..另外;由于必然性和普遍性要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人也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见出典型性..所以诗要通过行动揭示人物事迹中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艺术有机整体思想:形式上的有机整体就是内容上内在规律的反映..整体有部分构成;而部分组合的原则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在有机整体中;各部分紧密相关;见出秩序;因此;各部分在整体中不但不可缺少;而且连位置也不可随意移动..一个整体中一切都是必然的、合理的;无任何偶然或不合理的因素夹杂其中..基于这一思想;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认为希腊文艺的最高成就是悲剧;因为它的结构比诗更严密..而诗和戏剧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节结构;而非人物性格..因此;诗的结构要见出内在联系的单一完整性;即动作的整一..后来新古典主义又在次基础上增加了空间的整一和时间的整一;从而形成了着名的“三一律”..和谐概念:各部分的安排见出大小比例和秩序;形成融贯的整体;才能见出整体..但与后来许多美学家如KANT康德将次概念视作单纯形式美因素不同;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认为形式由内容决定;因为各部分组合的原则要以事物的内在逻辑为基础..因此;音乐是最具摹仿性的艺术;音乐的节奏与和谐不是由形式见出;它之所以被称为“和谐”;是因其所表现的内容与人的心情具有一致性..文艺的心理基础和社会功用肯定文艺色社会功用:PLATO柏拉图强调绝对理智;因此人的本能情感欲望都应当加以抑制;而文艺正好迎合这方面的需要;所以文艺具有败坏道德的负面作用..与此相反;ARISTOTLE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当中也包括人的本能情感欲望;文艺满足这些需要;因而能够使人得到健康发展..文艺的心理根源:一是出于摹仿本能;因为摹仿是一种学习;从而使人获得知识;从而获得快感;二是出于人爱好和谐和节奏的天性;摹仿的东西若能见出和谐与节奏;就能使人获得快感..文艺的目的:PLATO柏拉图片面强调教益而扼杀快感..ARISTOTLE则既强调教益;也强调快感;即审美标准与道德标准兼备..这在其悲剧说、过失说和净化说中都可以见出..悲剧说:悲剧引起哀怜和恐惧过失说:在悲剧中;悲剧的主角“祸不完全咎由自取”;即不应遭殃而遭殃;因此引起我们的哀怜;同时;“祸又有几分自取”;即道德上不是好到极点;与我们自己类似;因小过失而引起大错;因此引起我们的恐惧..净化说:通过艺术;可以使过分强烈的情绪因得到宣泄而达到平静;从而恢复和保持健康的心态;有益于社会..悲剧可以净化人们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因此可以使人获得快感..但这种快感不同于其他快感如喜剧所获得的快感、摹仿中认识事物产生的快感、节奏与和谐产生的快感等;是悲剧所特有的快感..喜剧与丑:ARISTOTLE亚里士多德首次将丑作为审美范畴提出;同时他还指出可笑性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另外;悲剧侧重于行动和情节;而喜剧则侧重于人物性格的丑陋乖讹..美学观点的阶级性:首先;只有贵族阶级的人物才能成为戏剧的主角..其次;文艺教育只以统治阶级的青年为教育对象;并且只应当教育人们如何欣赏艺术;而不是进行艺术创作..因为ATISTOTLE认为设计工匠技艺和劳动会降低贵族的身份;由此可以看出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轻视技艺和文艺创作活动..第三;静观的文艺观点;即将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分开;认为只有在静观默想中才能得到最高美感..艺术应该表现出神的庄严静肃;人们应该在平静中欣赏其自身产生的乐趣..HORATIUS贺拉斯关于文艺的本质:HORATIUS贺拉斯在此问题上表现为肤浅的现实主义;他大体上接受传统的文艺摹仿现实的观点;但他又提出一个新概念——创造;即创造可以虚构;但必须紧密接近事物的真相..在典型性格说方面;HORATIUS贺拉斯提出了定型说和类型说..定型是指对于传统人物要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描写;类型是是同类人物的共性;是一种抽象的概括;是数量的总结而不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比起ARITOTLE关于诗的普遍性的论断;HORATIUS贺拉斯还有所倒退..关于诗的功用问题:HORATIUS贺拉斯与ARISTOTLE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但他说得更加简洁明确:“诗人的目的在给人教益;或供人娱乐;或是把愉快的和有益的结合在一起..”除此之外;HORATIUS贺拉斯还认为诗有开发文化的作用..古典主义的建立:“你们学勤学希腊典范;日夜不辍”;这是后来新古典主义者的鲜明口号..由于这一口号并不建立在批判的基础上;因此必然流于保守..首先在文艺选材问题上;HORATIUS贺拉斯虽承认也可以运用新题材;但相比之下沿用旧题材是比较稳妥的..这一原则为欧洲剧作者长期遵守..其次;在处理题材方式方面;HORATIUS贺拉斯认为人物描写要沿用古人的定型;诗的格律要模仿希腊;但诗的语言却可以使用新词汇..HORATIUS贺拉斯强调摹仿古典;但反对生搬硬套;即沿用旧题材;但却可以反映新生活..“合式”——古典主义的理想“合式”;即一切都要做到恰如其分;叫人感觉完美;这主要是针对艺术形式技巧所提出的..首先;“合式”要求文艺作品前后融贯一致;成为有机整体..有机整体的概念源自ARISTOTLE亚里士多德;但他只局限于内在逻辑结构;HORATIUS贺拉斯将此概念扩展到人物性格也要前后一致..除此之外;HORATIUS贺拉斯还将这一概念推广到作品的风格方面;即作品的风格要前后和谐;他称卖弄文采但与上下文风格不协调的词语段落为“大红补丁”..其次;HORATIUS贺拉斯替“合式”定立了一些法则;如“剧本只应有五幕不多不少”等..“合式”所意味的文艺标准;就是理性是判断作品好坏的标准;这里的“式”即绝对理性..事实上绝对普遍永恒的理式并不存在;HORATIUS贺拉斯所谓的绝对理性实际上就是奴隶主贵族的意志表现;“合式”也就是要合奴隶主贵族的“式”..LONGINUS朗吉弩斯关于崇高:LONGINUS朗吉弩斯提出了“崇高”这一审美范畴;他指出“崇高”的特征就是伟大和不平凡;效果是提高人的情绪和自尊感..崇高风格具有五个因素;一是掌握伟大的思想能力;二是强烈深厚的感情;三是修辞格的妥当运动;四是高尚的文词;五是将前面四种因素联系成整体的庄严而生动的布局..其中前面两种因素是自然或天资;而后面三种因素则是艺术或人力;但它们共同的基础是语言的运用能力..对待古典的态度:LONGINUS朗吉弩斯和HORATIUS贺拉斯都要求学习古典;但HORATIUS贺拉斯侧重于从古典作品中抽绎出的法则和教条;LONGINUS朗吉弩斯则侧重于从古典作品中体会古人的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他同时还指出学习古人不应满足于古人的成就而是要超越古人;这里可以看出LONGINUS朗吉弩斯注意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的关系..关于文艺的现实基础:LONGINUS朗吉弩斯不排斥虚构;但认为虚构也要“合情合理”..作品客观方面要忠于现实;主观方面要如实反映作家的思想..因此作家人格修养是文艺修养的基础..自然与艺术天才与人力的关系:古典主义者重视“理性”和“节制”;即“法则”..LONGINUS朗吉弩斯强调法则即人力;但认为天才更为重要..他指出当时文艺作品在形式技巧上完美地超古代;但却见不出伟大的精神气魄..这就是缺乏“天才”的结果..文艺的社会功用:HORATIUS贺拉斯强调文艺具有“教益”与“娱乐”两重功用;但LONGINUS朗吉弩斯对文艺提出更高的要求——狂喜..这是一种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强烈的效果..如LONGINUS朗吉弩斯认为伊利亚特写得比奥德赛好;就是因为前者充满动作的冲突和深刻的情感;德谟斯特尼斯的演讲比西赛罗更好;是因为前者更有气势..可见;LONGINUS朗吉弩斯非常强调情感..从此我们可以看出LONGINUS朗吉弩斯由现实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倾向..PLOTINUS普洛丁基本观点:一是物质世界的美不在于物质世界本身;而在于物体分享到由神所放射的理性..这是以PLOTINUS普洛丁“放射说”的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二是物质美在于其整一性..美的整体中不可能有丑的事物..丑就是由于物质没有完全将理性赋予形式..三是神或理性是真善美的统一;美即善;丑即“原始”的恶;原始就是物质未被灌注理性前的状态;四是物质美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接受;但需要心灵来根据理性来判断;五是美离不开心灵;心灵因理性而美..其他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心灵在那些事物上印上自己的形式;六是艺术美在于艺术家的心灵所赋予的理性..评价:一是片面抬高精神而否定物质:物质生来就丑;要靠心灵灌注理性才能获得美;而美的程度决定于心灵克服物质的程度..二是片面抬高理性而否定感官:要拒绝感官接受的美才能上升到纯粹理式的美;因为感官最医受到玷污..三是抬高对神的观照而否定社会实践:精神和理性不是在实践中获得;而是由神放射给人的;这是有神论和禁欲主义的思想..四是表现为一种反理性主义;这里的理性是指人平常的理智..PLOTINUS普洛丁认为理性和理智是神赋予的;平常的理智对其是一种障碍..五表现在艺术观点方面;PLOTINUS普洛丁认为理式是一切美的来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凭借心灵将理式赋予形式于物质和材料;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AUGUSTINE圣奥古斯丁关于美的定义:与中世纪神学观点结合;物质在努力反映上帝的整一和谐的过程中见出美..关于丑:丑是相对的;丑是形成美的一种因素;丑反衬出美..将数加以绝对化:现实世界是上帝根据数的原则创造出来的;所以才能见出和谐与整一..美的最基本要素是数..THOMAS AQUINAS圣托马斯·亚昆那他美只涉及形式而不涉及内容;是美只关形式而不沾概念与美即直觉说的萌芽;美与善一致;但也有区别:善带有欲念;而美不带欲念和目的;只有视觉和听觉才是审美感官;形式主义美学观点:完整、和谐、鲜明;且美的事物与感官本身相适应;因为二者都比例恰当.. AQUINAS亚昆那上承新PLATO柏拉图神秘主义;下接KANT康德形式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美学观..DANTE但丁诗为寓言说:这是中世纪的一种普遍看法;即一切文艺都是象征性或寓言性的;文艺具有四种意义:字面意思、寓言义、精神哲学义、秘奥义..可以看出中世纪的文艺创作者的思维主要是寓言思维;这是一种低级的形象思维;是将本来联系的感性形象与理性内容勉强拼凑到一起的;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诗为公道说:“诗的目的在于影响人的实际行动”;这种表述较HORATIUS贺拉斯更为明确..然而DANTE但丁并没有将美与善等同于一回事;他认为内容要善;形式要美..论俗语:论俗语的目的在于:一是为自己的创作实践辩护〈神曲〉就是用近代语言写的;二是指导一般的文艺创作实践;三是论俗语可以看作DANTE但丁统一ITALY和ITALY民族语言的政治理想中的重要环节..俗语即区别于拉丁文的地方语言;抬高俗语;就是要让文学更接近自然和人类..但即便是俗语在ITALY各地也并不统一;因此就需要一个新标准;于是DANTE但丁便把理想中的俗语称做“光辉的俗语”..要得到光辉的俗语;就要对各地的语言进行筛选..由于DANTE但丁所考虑和研究的是用于作诗的俗语;不是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因此“光辉的俗语”也应该是宏伟的;而筛选的标准就是字的发音..总之;“光辉的俗语”应该是有文化教养的语言;是光辉的高尚优美、中心的具有标准性、宫廷的上层阶级通用以及法庭的经过斟酌的..在论俗语中DANTE但丁也提到也诗的题材问题;他认为诗的题材应当是严肃的题材;而严肃的题材不过三类;一是安全方面;即表现国家安全和爱国主义性质的;二是爱情方面;三是表现人的某种优良品质..DANTE但丁在论俗语中还提到了诗的风格问题;他将诗的风格分为四种;一是枯燥的陈述;“平板无味”;二是“仅仅有味”..文法正确;三是“有味而有风韵”;见出修辞手法;四是有味、有风韵且崇高;这是伟大作家所特具的风格..THE RENAISSANCE文艺复兴文艺对现实的关系肯定文艺的真实性: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为文艺进行辩护时;不再像中世纪那样以神学作庇护;而是说诗即哲学;哲学以真理为研究对象;因此诗也是真实的..一些学者认为诗就是一种逻辑;达芬奇甚至认为绘画也是一种哲学..这种观点虽然混淆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但至少肯定了文艺的理性和真实性;这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艺术摹仿自然: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由认为“文艺是隐藏真理的障面纱”发展为认为“文艺是反映现实的镜子”..但当时人们普遍反对临摹别人的作品;而是要直接投身大自然进行创作..文艺摹仿自然;不是被动地抄袭;而是对自然事物进行“选择和集中”;挑出其中最优美的部分;即“理想化或典型化”..同时学者们还强调艺术创造的重要性;艺术家进行创造时要根据自然造物的规律;创造出“第二自然”;即不是“按照事物原有的样子”;而是“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除此之外;学者们还讨论了诗是否要严格遵守历史史实的问题..受到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学者们认为虚构不等于虚伪;只要虚构近情近理;符合事物规律;就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不仅如此;只有通过虚构;才能使诗产生惊奇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这样,从柏拉图的美是理念,经中世纪神学美学的美是上帝,再到理性派的美是理性的完善,这一 嬗变历程极大地张扬发展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之和谐与比例这一观念中“数”的先验性、抽象性、 绝对性和永恒性,或者说这一发展线索偏重于理性、精神与内容的内在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派之后,另一条重要的美学发展线索是从亚里士多德美在形式的和谐说,到经验派的美 是快感说,再到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论的这条美学发展轨迹。
亚里士多德把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为本体的和谐论改变为具体事物形式的和谐论,从对象的形式中总 结各因素的有机整一性,即和谐的形式特征。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中,和谐的概念是立足于有机整 体的概念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各部分的安排体现出大小比例和秩序,组成一个融贯统一的整体,才能见 出和谐。亚里士多德还指出和谐、整体、秩序是离不开内容的,形式和谐是精神平衡的产物,可见他并 不是简单地强调形式。但亚里士多德对叙事诗悲剧形式有具体分析,对形式和谐美的关注与重视,开创 了西方美学重视形式研究的理论先河,他的这种思想倾向到文艺复兴时期,则成为艺术家、理论家的重 要思想来源。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对艺术形式的钻研探讨主要表现在比例方面、路加·巴契阿里、阿 尔贝蒂、佛朗切斯卡、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杜勒等画家都有讨论比例的专著。他们苦心钻研,力图 找出最美的线形和最美的比例,看看怎样的线条和比例尺寸才是最为和谐,最能产生美感和令人愉悦的, 并且用数学公式表示出来。〔7〕总之, 从亚里士多德至文艺复兴,已经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研究形 式美之比例与和谐的美学思潮。
总之,从亚里士多德美在形式的和谐说,到经验派的美在快感说,再到狄德罗美在关系论的这一美学 发展轨迹,偏重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数之和谐与比例这一观念中的“和谐与比例”的感性、具体的 一面,更强调事物感性的现象特征,偏重于形式方面的外在和谐。
耐人寻味的是,在狄德罗重视审美中的理性因素的同时,理性派的鲍姆嘉通也开始注重感性,毕达哥 拉斯学派之后裂变而成的两股美学思潮,开始呈现出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人体与社会结合统一的趋 势。这种趋势的出现与进一步加强,便是德国古典美学的诞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狄德罗和鲍姆嘉通是 从启蒙学派到德国古典美学的中介。
承经验派美学的理论线索向前发展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狄德罗,他提出了“美在关系”的著 名论点。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理论走向:一是从单纯的、感性的、自然的形式之比 例与和谐向自然与人的关系、向美的社会性逐渐过渡,人的“内在和谐”与物的“外在和谐”开始了碰 撞与接触,这表现在他对“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的划分及其“情境”理论;二是狄德罗把经验派 的生理快感说,提高到美是在悟性中的一种关系的概念,突出了美感的理性因素。
用和谐来限定概括美的本质,把审美理想归于和谐,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学学科 的故乡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马克思,美是和谐说历经诸多理论环节的裂变与中介,走过一个否定 之否定的、螺旋型辩证发展的理论圆圈,这是一个和谐内涵不断丰富、不断走向科学合理的演变历程。
用和谐来限定概括美的本质,把审美理想归于和谐,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人类的文 明之钟在黄河流域和地中海沿岸同时敲响的时候,所发出来的第一个声响便是和谐之音。”〔1〕 本文将对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马克思的西方美是和谐说之历史演变,作一逻辑的、纵向的考察,去聆 听西人的和谐之音怎样由微弱到清晰,以至越来越强烈。
英国经验派美学是西方美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标志着美学向自然科学的靠拢。经验派美学否认先 天的理性观念,强调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如洛克认为人心本来宛如一张白纸,一切知识都是感 官印象的组合拼接,没有先天观念,也没有先天的道德感。以博克、休漠、霍布斯等为代表的经验派美 学侧重从美的感性现象特征和主体的审美心理之间找出和谐的关系,正是和谐与对应才产生了爱的感情、 感官的愉快。因此,和谐仍然是经验派美学的一个中心思想。
三 德国古典美学的理论追求就是要把经验派强调的感性与理性派偏重的理性结合起来。“美是真与善的 桥梁”、“美在自由”、“美是无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作为德国古典美学的三个基本命题,贯注 其中的命脉就是有机统一与和谐自由,而三个基本命题各有偏重:前者在认识(真)与实践(善)之间 发现确立了独特的情感领域,中者在理论上实现了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后 者则抓住了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相结合的审美创造和欣赏的规律。整个德国古典美学从康德经席勒到黑格 尔可以概括为一句话:美是自由,美感是自由感。 德国古典美学的“美在自由”说,使毕达哥拉斯学派所意识到的“内在和谐”与“外在和谐”第一次 走到了一起,其基本含义是指:美是一种感性与理性、客体与主体之间不受任何障碍的直接统一,即感 性与客体中到处渗透着理性与主体,而理性与主体也完全融贯于感性与客体之中。“美在自由”的理论 发展经过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康德。康德既反对经验派美学美学思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从不同方向对“美是和谐”的理解与阐释,使得“美是和谐”的 思想影响日益深远,并渗入其后各派的美学观念之中,所以我们把毕达哥拉斯学派视为西方美学的第一 个环节。虽然在漫长的美学历史中,许多更为耀眼的概念如“理论(式)”(柏拉图)、“神的光辉” (普罗丁)、“无目的性的合目的性”(康德)、“自由”(席勒)、“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直觉”(克罗齐),“移情”(里普斯)等等,遮蔽了“和谐”的光 辉,但透过历代美学家的具体论述,我们不难感受到和谐意识顽强而执著的生命力。
一 在美学学科的故乡西方,最早提出“美是和谐”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他们把数视为世界万 物的本源,整个宇宙便是由数的和谐关系构成的,美就是在数之本体统摄下的一种数量关系的和谐形式, 因而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是数之和谐与比例”。他们首先从声学和音乐音调的数量关系的具体研究 中,总结出一个辩证的结论: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是杂多向统一,不协调向协调的生成转化的 结果。在此基础上,毕达哥拉斯学派把音乐中的和谐原则推广到建筑、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探求什么 样的数量比例关系才能产生美的效果,并得出了一些经验性的规范。这种源于古希腊对数的比例与和谐 的追问探究传统,发展至 19 世纪,导致蔡沁(Zeising)于 1854 年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分割律”The principle of golden section):即取一根线 AB 分为长的部分 AC 和短的部分 BC,将 AB 作黄金分割后,使 BC 与 AC 的比约为 1:1.618,大体相当于 5:8。如果某物的长与宽是按照这个比例组成的, 那么它就比其它比 例组成的长方形要美。西方实验美学对审美快感与数量比例的关系作过大量的调查测试,结果大都与黄 金分割律相符合。美国当代美学家菲布尔曼(J.K.Feibleman )也认为美是对比例的适当和和谐的性质与 状态的一种特殊的感觉能力。〔2〕 如果只是单纯从客体的数量比例与和谐关系的探寻测试来发挥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是数之和谐与比 例”,即使得出的数据比例再精确,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思想的一种片面化、精致化的 误读。我们不否认毕达哥拉斯学派开创了西方美学重视美之形式研究的理论传统,但我们更应该看到, 毕达哥拉斯学派还在审美对象数量关系的和谐形式之外发现了“人体的内在和谐”。他们把整个天体、 外在的世界万物视为“大宇宙”。他们把整个天体、外在的世界万物视为“大宇宙”,人体则为“小宇 宙”,二者都为数与和谐原则统摄着,“人体的内在和谐”要受“外在和谐”的影响。毕达哥拉斯学派 已经意识到了美不是由单纯的外在事物构成的,而是人的“内在和谐”与物的“外在和谐”同声相应的 契合,〔3 〕这实际上已触及审美是人与对象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就在于人之“内在和谐”与 对象之“外在和谐”的“欣然契合”。虽然毕达哥拉斯学派对人与对象这一特殊关系的体认还只是一种 素朴的整体直观把握,且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他们对此关系的捕捉意识直接启发了柏拉图和亚里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