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

合集下载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1. 引言在现代电子设备的设计中,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

由于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并对周围环境中的其他设备和系统产生干扰,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不仅会降低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可能导致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故障。

因此,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见的设计方案。

2. 电磁兼容性的基本原理电磁兼容性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下,电子设备不会产生不受控制的电磁干扰,并且不会受到其他电子设备的干扰。

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主要涉及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两个方面。

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周围空间传播电磁能量。

为了降低电磁辐射对其他设备和系统的干扰,需要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如使用金属外壳、引入地线和屏蔽罩等。

电磁感应是指电子设备会受到周围电磁环境中其他设备和系统的电磁干扰。

为了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需要进行周围环境的电磁干扰分析,并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如增加滤波器、降噪电路、使用扼流圈等。

3.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3.1 PCB设计在PCB设计中,采取合理的布局和层叠设计可以有效降低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PCB 设计方案:•分析和规划信号、电源和地线的布局,尽量避免布线交叉和平行走向,减小信号的环形电流。

•使用分层布局,将功率地线和信号地线分开,并通过合理布置等长的连接来减小回路面积。

•添加地线填充,增加整体的屏蔽效果。

•选择合适的线宽和距离,减小电磁辐射的强度。

•使用电磁兼容性强的材料来制作 PCB 板,如使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来减小信号传输时的串扰。

3.2 屏蔽措施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屏蔽是一种常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案,用来抑制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屏蔽措施:•使用金属外壳或屏蔽罩来封装电子设备,减小电磁辐射的泄漏。

•在 PCB 和连接线上添加屏蔽层或屏蔽材料,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一)2024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一)2024

电磁兼容知识点总结(一)引言概述:电磁兼容是指电子设备在共同工作环境中,能够互不干扰,同时保持自身功能不受到干扰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电磁兼容的相关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

正文:一、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与原理1.1 电磁辐射与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1.2 互相干扰的电磁场作用方式1.3 电磁兼容的基本目标和要求1.4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则1.5 电磁兼容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二、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2.1 地线设计原则2.2 信号传输线设计原则2.3 电磁场屏蔽原则2.4 电源线设计原则2.5 接地设计原则三、电磁干扰源的特征与分析3.1 传导干扰源的特征与分析3.2 辐射干扰源的特征与分析3.3 外界电磁环境的特征与分析3.4 电气场强的测量方法3.5 干扰源定位与分析方法四、电磁屏蔽技术与方法4.1 电磁屏蔽材料的基本原理与特性4.2 电磁屏蔽的设计方法与措施4.3 电磁屏蔽效果的评估与验证方法4.4 常见电磁屏蔽结构的设计要点4.5 电磁屏蔽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五、电磁抗干扰技术与方法5.1 模拟滤波器设计原则与方法5.2 数字滤波器设计原则与方法5.3 过电压保护技术与方法5.4 对抗电源变动的技术与方法5.5 抗电磁干扰设计的实践案例总结:通过本文对电磁兼容的知识点总结,我们了解了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原则。

我们还学习了电磁干扰源的特征与分析方法,电磁屏蔽技术与方法,以及电磁抗干扰技术与方法。

电磁兼容设计的实践应用对于维护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文对电磁兼容的知识点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应对实际工程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兼容问题。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哎呀,说起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这玩意儿听起来就挺高大上的,不过别担心,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聊聊这事儿,咱们就像在咖啡店里闲聊一样,轻松点。

首先,得说,电磁兼容,这词儿听起来挺玄乎的,但说白了,就是让电子设备们能和平共处,别互相干扰。

就像你和室友住一起,大家都得遵守点规则,比如晚上别太吵,这样大家才能相安无事。

举个例子吧,我有个朋友,他是个工程师,有一次他跟我抱怨说,他们公司新研发的无线耳机,老是和手机信号打架,一接电话就吱吱响。

这问题听起来挺头疼的,但其实就是电磁兼容的问题。

他跟我说,他们团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没少下功夫。

首先,他们得搞清楚,这干扰是从哪儿来的。

是耳机本身的问题,还是手机的问题,或者是其他电子设备的问题。

他们得一个一个排查,就像侦探一样,找出那个“罪魁祸首”。

然后,他们还得想出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可不简单,得用到一些电磁兼容的原理和技术。

比如说,可能得调整一下耳机的电路设计,或者在耳机和手机之间加个屏蔽罩,防止信号互相干扰。

这个过程挺复杂的,得做很多测试,得反复调整,直到问题解决。

我朋友他们团队忙活了好一阵子,最后终于搞定了。

他说,当他们看到耳机和手机能和平共处,不再吱吱响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解决了一个世纪难题一样。

这事儿给我的感触挺深的。

你看,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听起来好像离我们很远,但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

就像我朋友他们解决的那个耳机问题,其实也是在提升我们的日常体验。

所以,虽然电磁兼容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枯燥,但它其实挺重要的。

它关乎到我们每天使用的电子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和气生财”,在电子设备的世界里,也是“和气生财”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深入了解电磁兼容的原理,但至少得知道,这玩意儿挺重要的。

就像我们不需要成为大厨,但至少得知道怎么煮个面,不至于饿肚子,对吧?好了,聊了这么多,希望这能让你对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有个大概的了解。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电磁兼容设计方案引言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相互之间以及与外界电磁环境之间能够相互协调,互不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电子产品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电磁兼容设计成为保障设备正常工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设计方案。

电磁兼容设计的原理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电磁辐射和抗干扰能力,降低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电磁兼容设计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电磁辐射控制电磁辐射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释放的电磁波。

为了控制电磁辐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电路布局:合理规划线路和电源的布局,减少电磁辐射。

•使用屏蔽材料:在电路板或组件周围添加屏蔽材料,以阻挡电磁波的传播。

•减少高频干扰:通过电缆、滤波器等方式减少高频干扰信号的传输。

抗干扰能力提升除了控制电磁辐射外,提升设备的抗干扰能力也是电磁兼容设计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常用的提升抗干扰能力的措施:•优化电源设计:采用稳定的电源供电,以减少外部电源的干扰。

•使用滤波器:在输入和输出端口处加装滤波器,以抑制干扰信号。

•采用屏蔽措施:使用屏蔽线缆、屏蔽罩等措施,以减少外界干扰信号的影响。

常用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案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电磁兼容设计方案。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案:PCB设计方案PCB设计是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PCB设计方案:•地面设计:合理规划地面,减少电磁辐射。

•路径优化:通过合理规划信号线和电源线的路径,减少互相之间的干扰。

•分区设计:将不同功能的电路分区,减少相互之间的干扰。

外壳设计方案外壳设计是抑制电磁泄漏和接收外部干扰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外壳设计方案:•金属外壳:采用金属外壳能够有效屏蔽电磁辐射和外部干扰。

•导电涂层:在塑料外壳上添加导电涂层,提高屏蔽效果。

地线设计方案良好的地线设计能够减少电磁辐射和提升抗干扰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线设计方案:•单点接地:将所有地线连接到一个点上,减少地线之间的互相干扰。

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原理

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原理

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原理电机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是一种确保电机正确运行并避免对周围电子设备造成干扰的重要原理。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整个系统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工作。

本文将介绍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理以及一些常用的方法。

一、电机电磁干扰源分析在进行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电机系统的电磁干扰源进行分析。

电机系统中可能存在着各种电磁干扰源,比如电机本身的辐射、电磁波等。

通过对这些干扰源的分析,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减少电磁干扰。

二、设计电机系统的地线地线是电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应当合理规划地线的布局,确保每个部分都有良好的接地。

同时,地线的长度也要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以减小电磁回路的面积。

三、滤波器的应用滤波器是电机系统中常用的一种降噪装置,能够滤除电磁波等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应当考虑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滤波器,以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

四、合理设计电机系统的线路线路的设计直接影响着电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在设计电机系统的线路时,应当尽量减少回路的面积,避免形成大面积的回路,从而减小电磁干扰的可能性。

同时,线路的设计也应当合理布局,避免出现干扰信号的交叉。

五、屏蔽的使用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屏蔽来减少电磁干扰。

屏蔽可以有效地隔绝电磁波等干扰信号,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在设计电机系统时,可以考虑在敏感部位设置屏蔽,减少干扰信号的影响。

六、定期测试和检查为了确保电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符合要求,应当定期进行测试和检查。

通过测试可以检测系统中存在的电磁干扰,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定期检查也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机电磁兼容性设计是电机系统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合理设计电机系统的地线、使用滤波器、合理设计线路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确保系统在电磁环境中正确运行。

电磁兼容原理

电磁兼容原理

电磁兼容原理电磁兼容是指不同电子设备之间能够协调共存,不互相干扰,并能在同一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在现代电子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电磁兼容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电磁兼容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适当的设计来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一、电磁兼容的原理1. 电磁耦合电子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主要是通过电磁耦合传递的。

电磁耦合可以分为导线耦合和空间耦合两种形式。

导线耦合是指电磁干扰通过导线传递,例如电源线、信号线、地线等。

当一个设备产生电磁辐射时,通过导线就会传递到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空间耦合是指电磁波通过空气传播,直接干扰其他设备。

这种干扰主要通过电磁波的辐射或者敏感部件的接收来实现。

2. 电磁辐射任何电子设备在工作时都会产生电磁辐射。

这些电磁波会以一定的频率振荡并传播到空气中。

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对其他设备的干扰程度也不同。

电磁辐射可以通过适当的设计进行控制。

例如,在电路板布局上可以采用良好的地线规划、信号和电源线的分离等方法来减少辐射。

3. 电磁感应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其他设备的电磁波时也会产生干扰。

这是因为电磁波产生的电场和磁场可以感应到设备中的导线、元器件等。

对于感应干扰,可以采取屏蔽、过滤等措施来减少干扰。

例如,在信号线上可以添加屏蔽层,以减少外部电磁波对信号线的感应。

二、提高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原则1. 地线设计良好的地线设计是提高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手段。

地线应该具有低的阻抗,以便将电磁干扰引流至地。

同时,地线应该规划合理,避免形成地线回路,增加传导噪声的可能性。

2. 信号和电源线分离在电路板布局设计中,将信号和电源线分离是减少电磁耦合的有效方法。

信号线和电源线在布线时应尽量保持距离,并采用交错敷铜等技术来减少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

3. 屏蔽和过滤对于敏感的信号线或电路,可以采用屏蔽或过滤器来减少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屏蔽层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对电磁波进行屏蔽。

过滤器则可以针对特定频率的干扰进行滤波,以保证信号的准确传输。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方法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方法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方法1. 简介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能够相互协调地正常工作,而不会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或者受到外界干扰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电磁兼容性已经成为了电子设备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为了确保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我们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2. 电磁兼容性分析电磁兼容性分析是指通过对设备的电磁环境和电磁特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从而确定设备是否满足电磁兼容性要求的过程。

电磁兼容性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电磁干扰源和受到干扰的设备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出产生干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2.1 电磁兼容性预测电磁兼容性预测是电磁兼容性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建立模型和仿真技术来预测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的性能。

其中,建立设备的数学模型是关键步骤之一,可以使用有限元方法、边界元方法等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

通过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可以预测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电磁辐射和敏感度等关键指标。

2.2 电磁干扰源识别电磁干扰源识别是电磁兼容性分析的另一个重要任务,通过对电磁环境中的干扰源进行分析和定位,可以找到干扰源与受干扰设备之间的关联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频谱分析、干扰源特征提取等。

通过鉴别干扰源的特征和模式,可以制定相应的干扰抑制策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3. 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电磁兼容性设计是指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抑制措施,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的电磁环境和接口特性,并采用相应的设计方法。

3.1 接地设计接地是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础,合理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设备与地之间的电位差,减少干扰源和受干扰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

接地设计包括设备内部接地和系统整体接地,需要考虑接地电阻、接地回路的布局等因素。

3.2 滤波设计滤波设计是通过在电路中引入滤波器来降低干扰源的电磁辐射和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与优化

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与优化

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与优化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指电子设备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协调地工作的能力。

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优化是保证设备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电磁兼容性的基础知识、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电磁兼容性基础知识电磁辐射和传导是电磁兼容性的两个主要问题,其源头可以分为内部源和外部源。

内部源包括设备内部电源和信号线,而外部源则包括电磁波辐射源和传导干扰源。

电磁辐射产生的电磁波会通过空气传播,而传导干扰则是指电磁波通过物质媒介(如电源线、信号线等)传导进入其他设备或系统。

为了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工作,必须控制辐射和传导产生的干扰。

二、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1. 辐射源控制:对于电磁辐射问题,首先需要降低辐射源的强度。

采用电磁屏蔽和滤波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轻辐射干扰。

2. 传导源控制:对于传导干扰问题,需要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和屏蔽措施来降低传导干扰的传播路径和强度。

3. 接地设计: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合理布置接地线,并确保接地的连续性和低阻抗,可以有效地减少共模电流和地回路干扰。

4. 信号处理: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需要注意信号的传输和处理。

合理布置信号线路,降低传输线的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选择合适的信号处理器件,均能有效提高设备的电磁兼容性。

5. 设备测试: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以验证设计是否符合要求。

测试包括辐射测试和传导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可以判断设计是否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三、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与优化措施1. 电源线干扰:电源线是常见的传导干扰源,当强大的干扰源通过电源线进入设备时,会严重影响设备的工作正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布置电源线路,降低传导路径的长度;采用滤波器和终端电阻,削弱传导干扰的强度;增加电源线的屏蔽层,阻挡电磁波的传导。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及PCB的EMC设计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及PCB的EMC设计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及PCB的EMC设计第一篇: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及PCB的EMC设计电磁兼容基本原理及PCB的EMC设计关键词:PCB EMC EMI 摘要:本文是对电磁兼容基本原理进行简单介绍,根据我司多为嵌入式系统的情况,重点对EMC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与总结,供我司单板(硬件)、PCB开发的工程师参考。

同时,以后会根据实际问题详细讨论与更新。

1 电磁兼容原理 1.1 EMC 的定义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是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谱资源的功能条件下,各种电气设备共同工作,并不发生降级的科学。

另外一种解释,EMC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电气装置或系统在共同的电磁环境条件小,既不受电磁环境的影响,也不会给环境以这种影响。

换句话说,就是它不会因为周边的电磁环境而导致性能降低、功能丧失和损坏,也不会在周边环境中产生过量的电磁能量,以致影响周边设备的正常工作。

(这是EMC的终极目标)以下是电磁兼容有关的常见术语: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EMS:(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电磁敏感度RE:(Radiated emission)辐射骚扰CE:(Conducted emission)传导骚扰CS:(Conducted susceptibility)传导骚扰抗扰度RS:(Radiated susceptibility)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EFT/B:(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burs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Surge:浪涌1.2 电磁兼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电磁兼容研究的目的:1)确保系统内部的电路正常工作,互不干扰,以达到预期的功能;2)降低电子系统对外的电磁能量辐射,使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强度低于特定的限定值;3)减少外界电磁能量对电子系统的影响。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

第一章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1.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性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抗干扰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从最初的设法防止射频频段内的电磁噪声、电磁干扰,发展到防止和对抗各种电磁干扰。

进一步在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把主动采取措施抑制电磁干扰贯穿于设备或系统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

这样才能保证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实现电磁兼容性。

1. 1电磁兼容性的概念A、电磁噪声与电磁干扰电磁噪声是指不带任何信息,即与任何信号都无关的一种电磁现象。

在射频频段内的电磁噪声,称为无线电噪声。

由机电或其他人为装置产生的电磁现象,称为人为噪声。

来源于自然现象的电磁噪声,称为自然噪声。

电磁干扰则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通信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

由大气无线电噪声引起的,称为天线干扰。

由银河系的电磁辐射引起的,称为宇宙干扰。

由输电线、电网以及各种电子和电气设备工作时引起的,称为工业干扰。

B、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预期的电磁环境中,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它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性能。

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设备或系统应具有抵抗给定电磁干扰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②设备或系统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干扰。

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出发,电子设备或系统可分为兼容、不兼容和临界状态三种状态:IM=Pi-Ps(dB)式中:IM -------电磁干扰余量Pi-------干扰电平Ps-------敏感度门限电平当Pi>Ps即干扰电平高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有潜在干扰,设备或系统处于不兼容状态当Pi<Ps即干扰电平低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设备或系统处于兼容状态当Pi=Ps即干扰电平等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设备或系统处于临界状态1. 2电磁兼容性常用术语根据国家标准GJB—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选择一部分,供参考① 一般术语设备(Equipment)——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工作,并完成单一功能的任何电气、电子或机电装置。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

电路中的电磁兼容性与抗干扰设计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EMC)与抗干扰设计在电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磁兼容性指的是电子设备在工作状态下,能够和其他电子设备以及电磁环境相互协调工作,而不会产生互相干扰或者被干扰的现象。

抗干扰设计则是指在电路设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设备受到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以及设备对其他电子设备造成的干扰。

一、电磁兼容性原理电磁兼容性的实现需要考虑两个方面,即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

电磁辐射是指设备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空间传播,可能对周围的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敏感性则是指设备对来自其他设备或者外界电磁场的干扰信号产生的相应。

要保证设备的兼容性,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这两个方面。

为了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设计师需要进行以下工作:1. 电磁辐射控制:通过合理布局,减少电路中的回路面积,降低电流回路的长度,采用屏蔽技术等方法,控制电磁辐射功率的大小,使其在国际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2. 电磁敏感性控制:通过合理设计,采用屏蔽技术,减少设备对来自外界电磁场的敏感度,降低设备对干扰信号的响应。

3. 地线布局:良好的地线布局能够减少地线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这包括合理的地线引出方法,减少地线共振等。

4. 滤波器的应用:在电路中加入滤波器能够减少电源线上的高频干扰,并降低设备的辐射噪声。

5. 屏蔽的使用:采用金属盖、金属屏蔽壳等方法,将设备的敏感部分与外界隔离,减少干扰的传播。

二、抗干扰设计的实施1. 设备的框架结构设计:在设备的设计中,应该合理布局各个电路部分,避免电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对于敏感部分应该采取隔离措施。

2. 电源线设计:电源线是设备中一个重要的噪声源,合理的电源线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干扰对设备造成的影响。

包括电源线的滤波、地线的设计等。

3. 地线设计:地线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地线设计可以降低设备对外部干扰的敏感性,防止干扰信号进入设备。

电磁兼容emc原理设计与故障排除实例详解

电磁兼容emc原理设计与故障排除实例详解

电磁兼容emc原理设计与故障排除实例详解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互相影响和相互兼容性的问题。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EMC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以EMC原理为基础,通过实例详解EMC的设计和故障排除。

EMC原理EMC原理是指在电磁环境中,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兼容性的问题。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EMC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EMC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磁辐射: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这种辐射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2. 电磁感应: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会受到周围电子设备的电磁感应,这种感应会对电子设备的工作产生影响。

3. 电磁屏蔽:电子设备在设计时需要考虑电磁屏蔽的问题,以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影响。

4. 地线设计:地线设计是EMC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辐射和电磁感应的影响。

EMC设计实例在EMC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磁辐射、电磁感应、电磁屏蔽和地线设计等问题。

下面以一个电子设备的设计为例,详细介绍EMC设计的过程。

1. 电磁辐射: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磁辐射的问题。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低噪声电源,减少电源噪声的干扰。

(2)采用合适的滤波器,减少电磁辐射的干扰。

(3)采用合适的布线方式,减少电磁辐射的干扰。

2. 电磁感应: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磁感应的问题。

为了减少电磁感应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减少电磁感应的干扰。

(2)采用合适的布线方式,减少电磁感应的干扰。

3. 电磁屏蔽: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电磁屏蔽的问题。

为了减少电磁屏蔽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减少电磁屏蔽的干扰。

(2)采用合适的布线方式,减少电磁屏蔽的干扰。

4. 地线设计: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地线设计的问题。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电磁兼容性(EMC)是一种能够保证电子设备在不同环境下正常工作,不对周围其他电子设备和设施造成干扰的技术。

它是整个电子设备研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EMC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EMC的基本概念入手,分别从分析和设计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EMC的基本概念EMC的基本定义是指电子设备在一定时间内在某种电磁环境中,能够正常工作,并且不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EMC不仅指正确地设计具有相同功能的电子产品,更重要的是指设备在电磁环境下网络工作和沟通的能力。

EMC设计的理念有两个核心,“设计稳定”和“设计坚韧”。

也就是说,EMC设计要以稳定性和韧性为目标,确保设备在任何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可以在可能的变异条件下仍然能够正常运行。

稳定性与韧性都是EMC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

只有转变典型的设计思路,将EMC设计作为一种综合性工程来看待,才能够实现电子产品的质量提高和技术进步。

二、EMC分析EMC分析是指采用分析方法对电子产品在电磁场中的传导及辐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EMC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电磁干扰(EMI)和电磁噪声(EMS)所带来的问题。

EMI指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过程中,引起电磁辐射或传导,对周围其他电子设备造成不良的影响。

EMS是指电磁场产生的噪声影响,它不仅会干扰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还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EMC分析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扰抑制。

EMC分析的方法包括模型分析、电路分析、辐射分析和传导分析等。

在实践中,EMC分析不仅需要掌握必备的分析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电传导和电磁学等专业知识。

三、EMC设计EMC设计是指在EMC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特定需求设计出解决电磁干扰问题的方案的过程。

EMC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出稳定的、高效的电路和设备,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保证正常工作。

EMC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括器件选择、电路布局、线路布线、屏蔽技术、环境识别和因果分析等。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设计驱动模块时应考虑哪些电磁兼容问题?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设计驱动模块时应考虑哪些电磁兼容问题?

电磁兼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设计驱动模块时应考
虑哪些电磁兼容问题?
 作为大功率模块的驱动电源来说,其中的开关电路、放大电路和逆变电路等主电路可能对电磁环境存在干扰。

因此在设计驱动模块时,必须考虑电磁兼容性问题,避免驱动单元对外界的干扰。

 1、电磁兼容基本原理
 电磁兼容性指电器及电子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执行各自功能的共存状态,均能正常工作互不干扰,达到兼容状态。

 电磁干扰可以通过时域和频域进行表示,大部分干扰信号都是时变的,为讨论和分析方便,都采用频域分析方法为宜。

典型的信号表示方式有正弦、非正弦、周期性、非周期性和脉冲等,它们都是通过空间辐射和通过导线传导的。

工程中对非周期信号和脉冲信号运用较多,将干扰信号用f(t)表示,非周期性信号傅立叶积分为。

同样也可以对脉冲信号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出频谱图。

 电磁干扰是通过电场和磁场进行传播的,因此,其基本单位也可以用电场。

电子设备制造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子设备制造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子设备制造中的电磁兼容性设计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设计在电子设备制造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电磁兼容性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在电子设备制造中的应用。

1.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意义及背景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的工作状态下,不受外来电磁干扰的影响,同时也不会对其他设备或者系统产生不良的电磁干扰。

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的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因此,电磁兼容性设计成为电子设备制造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2. 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原理电磁兼容性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减少电磁干扰源和敏感元件之间的干扰耦合路径。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2.1. 强电磁辐射源的控制电子设备中的某些元器件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例如高频信号的传输线路和高速数字芯片。

通过采取屏蔽措施、合理布线和使用低辐射材料,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辐射源对其他元器件的干扰。

2.2. 电磁敏感元件的保护一些元器件对于外界电磁场非常敏感,例如放大器、传感器等。

在设计电路板时,应将这些敏感元件放置在较远的位置,并采用屏蔽、隔离等手段来保护它们免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2.3. 地线与电源线的设计良好的地线和电源线设计可以提供电磁干扰的传导和地线回路的平衡。

通过减小地线和电源线的回路面积、降低回路阻抗和使用滤波器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电磁干扰。

2.4. 合理的电磁隔离与屏蔽电子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主要通过空气传导和电磁波辐射来实现。

采用适当的隔离屏蔽材料和隔离结构,可以显著降低电磁干扰的程度,提高设备间的电磁兼容性。

3. 电磁兼容性测试与认证为了确认产品的电磁兼容性,需要进行相应的测试与认证。

常见的测试包括辐射电磁干扰(Radiated Emission)测试和电磁敏感性(Susceptibility)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产品在真实电磁环境下的工作状态,以及其与其他设备的相互影响。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

电磁兼容技术报告一、引言电磁兼容是指各种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相互干扰,也不受外界电磁环境的干扰。

电磁干扰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通信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备受关注。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电磁兼容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二、电磁兼容基本概念1.电磁辐射: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电磁辐射,即电磁波信号。

这些辐射会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可能会对附近的其他电子设备产生干扰。

2.电磁敏感度:电子设备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

敏感度高的设备容易受到干扰,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3.电磁兼容性:指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时既不干扰其他设备,也不受其他设备的干扰。

4.电磁干扰:当设备的电磁辐射使周围的其他设备产生异常行为时,称为电磁干扰。

三、电磁兼容技术原理1.屏蔽技术:通过在设备内部或外部加上屏蔽材料,阻止电磁辐射传播或外界电磁辐射的进入,减少干扰。

2.滤波技术:通过使用滤波器,选择性地通过或抑制特定频段的电磁辐射,减少干扰。

3.接地技术:合理的接地设计可以降低设备的电磁干扰,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4.电磁兼容设计:通过电磁兼容设计,合理安排设备之间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减少干扰机会。

四、电磁兼容技术应用1.军事领域:在军事通信、雷达等设备中,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非常重要。

军事设备的高度敏感性和可靠性要求,对电磁干扰的抵抗能力有很大挑战。

2.汽车电子设备:随着汽车电子化的发展,汽车内部的各种电子设备相互之间的干扰也成为重要问题。

电磁兼容技术可以减少由于车载电子设备干扰引发的故障和安全隐患。

3.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电磁兼容技术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提高通信设备的兼容性,可以更好地保证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五、电磁兼容技术挑战与展望1.多频段和宽带通信对电磁兼容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不同频段和大范围的带宽内实现兼容性是一个挑战。

2.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和集成化使得兼容性设计更加困难。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地控制电磁干扰,是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

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原理1.接地接地是电子设备的一个很重要问题。

接地目的有三个:(1)接地使整个电路系统中的所有单元电路都有一个公共的参考零电位,保证电路系统能稳定地干作。

(2)防止外界电磁场的干扰。

机壳接地可以使得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量电荷通过大地泄放,否则这些电荷形成的高压可能引起设备内部的火花放电而造成干扰。

另外,对于电路的屏蔽体,若选择合适的接地,也可获得良好的屏蔽效果。

(3)保证安全工作。

当发生直接雷电的电磁感应时,可避免电子设备的毁坏;当工频交流电源的输入电压因绝缘不良或其它原因直接与机壳相通时,可避免操作人员的触电事故发生。

此外,很多医疗设备都与病人的人体直接相连,当机壳带有110V或220V电压时,将发生致命危险。

因此,接地是抑制噪声防止干扰的主要方法。

接地可以理解为一个等电位点或等电位面,是电路或系统的基准电位,但不一定为大地电位。

为了防止雷击可能造成的损坏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电子设备的机壳和机房的金属构件等,必须与大地相连接,而且接地电阻一般要很小,不能超过规定值。

电路的接地方式基本上有三类,即单点接地、多点接地和混合接地。

单点接地是指在一个线路中,只有一个物理点被定义为接地参考点。

其它各个需要接地的点都直接接到这一点上。

多点接地是指某一个系统中各个接地点都直接接到距它最近的接地平面上,以使接地引线的长度最短。

接地平面,可以是设备的底板,也可以是贯通整个系统的地导线,在比较大的系统中,还可以是设备的结构框架等等。

混合接地是将那些只需高频接地点,利用旁路电容和接地平面连接起来。

但应尽量防止出现旁路电容和引线电感构成的谐振现象。

2.屏面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

具体讲,就是用屏蔽体将元部件、电路、组合件、电缆或整个系统的干扰源包围起来,防止干扰电磁场向外扩散;用屏蔽体将接收电路、设备或系统包围起来,防止它们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

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电力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其电磁兼容性问题备受关注。

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是指电器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同时又不对周围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

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电磁干扰源分析在电力系统中,电磁干扰源可以分为内部源和外部源两类。

内部源主要包括电机、开关电源、变压器等电气设备,这些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电磁干扰。

外部源则包括雷击、电磁波干扰等外界因素。

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干扰源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干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改进。

二、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在电力系统设计中,应遵循一些基本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原则,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首先是减少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采用合金屏蔽、地线设计等方法降低干扰水平。

其次是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通过合理的回路排布、过滤器配置等手段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此外,选择合适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也是设计的关键。

三、电磁兼容性测试与验证为了验证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

常用的测试包括传导干扰测试、辐射干扰测试、抗干扰性能测试等。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合格的电磁兼容性测试报告也是产品上市的必备条件。

四、电磁兼容性管理在电力系统的实际应用中,电磁兼容性管理也起着重要作用。

建立完善的电磁兼容性管理制度,包括对干扰源的监测、干扰问题的排查与处理、系统的维护与改进等。

只有不断加强管理意识,才能在日常运行中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环节。

只有充分认识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遵循设计原则,进行必要的测试与验证,加强管理和维护,才能确保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社会提供可靠的供电服务。

愿我们在电磁兼容性领域不断探索,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电磁兼容性原理与设计1.电磁兼容性的基本概念电磁兼容性是一个新概念,它是抗干扰概念的扩展和延伸。

从最初的设法防止射频频段内的电磁噪声、电磁干扰,发展到防止和对抗各种电磁干扰。

进一步在认识上产生了质的飞跃,把主动采取措施抑制电磁干扰贯穿于设备或系统的设计、生产和使用的整个过程中。

这样才能保证电子、电气设备和系统实现电磁兼容性。

1. 1电磁兼容性的概念A、电磁噪声与电磁干扰电磁噪声是指不带任何信息,即与任何信号都无关的一种电磁现象。

在射频频段内的电磁噪声,称为无线电噪声。

由机电或其他人为装置产生的电磁现象,称为人为噪声。

来源于自然现象的电磁噪声,称为自然噪声。

电磁干扰则是指任何能中断、阻碍,降低或限制通信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

由大气无线电噪声引起的,称为天线干扰。

由银河系的电磁辐射引起的,称为宇宙干扰。

由输电线、电网以及各种电子和电气设备工作时引起的,称为工业干扰。

B、电磁兼容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预期的电磁环境中,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

它是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的一种重要的技术性能。

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①设备或系统应具有抵抗给定电磁干扰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安全余量。

②设备或系统不产生超过规定限度的电磁干扰。

从电磁兼容性的观点出发,电子设备或系统可分为兼容、不兼容和临界状态三种状态:IM=Pi-Ps(dB)式中:IM -------电磁干扰余量Pi-------干扰电平Ps-------敏感度门限电平当Pi>Ps即干扰电平高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有潜在干扰,设备或系统处于不兼容状态当Pi<Ps即干扰电平低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设备或系统处于兼容状态当Pi=Ps即干扰电平等于敏感度门限电平时,IM=0,表示设备或系统处于临界状态1. 2电磁兼容性常用术语根据国家标准GJB—85《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性名词术语》选择一部分,供参考① 一般术语设备(Equipment)——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进行工作,并完成单一功能的任何电气、电子或机电装置。

分系统(Subsystem)——从电磁兼容性的角度考虑,下列任一状态都可认为是分系统。

a.作为单独整体起作用的许多装置或设备的组合,但并不要求其中的装置或设备独立起作用b.作为在一个系统内其主要作用并完成单项或多项功能的许多设备或分系统的组合。

系统(System)——若干设备、分系统、专职人员及可以执行或保障工作任务的技术的组合。

通信电子设备(Communication-electronic equipment)——在广义上,只任何一种生产、发射、传递、获得、接收、储存、处理或应用电子的电磁信息的装置。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equipment)——将射频能量用于工业、科学和医疗用途的辐射装置,包括借助射频技术实现能量转换的装置,但这类装置不是也不应作无线电通信用。

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为电能或电磁能构成一条从一处到另一处定向传输连续通路的器材装置。

接地(Grounding)——a.将设备外壳、框架或底座接到物体或运载工具的结构上,以保它们同电位。

b.将电路或设备连接到大地或起到大地作用的、尺寸较大的导体上。

接大地(Carting)——使事物或运输工具的结构(包括金属蒙皮)与大地间实现良好的电气连接,以确保它们与大地同电位的处理方法。

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a.在空间某点上坡印廷矢量的值。

b.在空间某点上电磁波的量值,用单位面积上的功率表示。

功率谱密度(Spectrum power density)——单位带宽的功率密度。

② 噪声与干扰电磁噪声(Electromagnetic noise)——与任何信号都无关的一种电磁现象。

自然噪声(Natural noise)——由自由电磁现象产生的电磁噪声。

人为噪声(Man-made noise)——由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的电磁噪声。

无线电噪声(Radio noise)——射频频段的电磁噪声。

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任何能中断、障碍、降低或限制通信电子设备有效性能的电磁能量干扰源(Interference source)——任何产生电磁干扰的文件、器件、设备、分系统、系统或自然现象。

工业干扰(Industrial interference) ——由输电线、电网以及各种电器或电子设备工作时引起的电磁干扰。

宇宙干扰(Cosmic interference)——由银河系(包括太阳)的电磁辐射引起的电磁干扰。

天电干扰(Atmospheric interference)——由大气中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天线电噪声引起的电磁干扰。

辐射干扰(Radiated interference)——有任何部件、天线、电缆或连接线辐射的电磁干扰。

传导干扰(Conducted interference)——沿着导体传输的电磁干扰。

宽带干扰(Broadband interference)——一种能量频谱分布相当宽的不希望有的发射。

窄带干扰(Narrowband interference)——一种主要能量频谱落在测量接收机通带内的不希望有的发射。

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指围绕整个系统(它犹如一个天线),具有宽带大功率效应的脉冲。

电磁环境(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设备、分系统或系统在执行规定任务时,可能遇到的辐射或传导电磁发射电平在不同频率范围内功率和时间的分布。

电磁环境电平(Electromagnetic ambient level)——在规定的试验地点和时间内,当试验样品尚未通电时,已存在的辐射及传导的信号和噪声电平。

③ 天线与传播天线有效面积(Antenna effective area)——天线输出端子上有用功与给定方向入射平面波的功率密度之比,其入射平面波的极化方向应与天线辐射的极化方向一致。

天线有效长度(Antenna effective length)——电线的开路感应电压与被测电场强度分量之比。

天线系数(Antenna factor)——指这样一个系数,将它适当的用于测量仪的仪表读数上,就可得出以伏每米表示的电场强度或以安每米表示的磁场强度。

近场区(Near-field regions)——a.无功进场区:紧靠着天线的、无功场起主要作用的天线区。

b.辐射进场区:在无功近场和远场区之间的天线场区,该场区场随角度的分布与离天线的距离有关。

远场区(Far-field regions)——场随角度的分布基本上与天线的距离无关的天线场区。

系统用天线(System antenna)——与被测系统配套的天线,它通常随系统一起提供。

测量天线(Test antenna)——工作特性已知,并与测试设备配合使用的天线。

④ 发射和响应发射(Emission)——以辐射或传导形式从一个源发散的电磁能量。

辐射发射(Radiated emission)——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的或不希望有的电磁能量。

传导发射(Conducted emission)——沿电源或信号线传导的电磁发射。

宽带发射(Broadband emission)——能量频谱分布足够军与和连续的一种发射。

窄带发射(Narrowband emission)——带宽比测量接收机带宽小的一种发射。

脉冲发射(Impulse emission)——由重复频率不超过所用接收机脉冲带宽的脉冲所产生的发射。

谐波发射(Harmonic emission)——发射机发出频率为载波频率整数倍的但不是信息信号组成部分的一种电磁辐射。

寄生发射(Parasitic emission)——发射机发出的由电路中不希望有的震荡引起的一种电磁辐射。

乱真发射(Spurious emission)——在必要发射带宽以外的一个或几个频率上的电磁发射。

⑤ 干扰抑制和电磁兼容抑制(Suppression)——通过滤波、搭接、屏蔽和接地或这些技术的任意组合,以减少或消除不希望有的发射。

屏蔽体(Shield)——为了阻止或减少电磁能传输而对装置进行封闭或遮蔽的一种阻挡层。

电磁敏感性(Electromagnetic Susceptibility)——设备、分系统或系统暴露在电磁辐射下所呈现的不希望有的响应程度。

降级(Degradation)——任何设备、分系统或系统的工作性能偏离预期的指标,使工作性能出现不希望的偏差。

辐射敏感度(Radiated susceptibility)——对造成设备降级的辐射干扰场的度量。

传导敏感度(Conducted susceptibility)——当引起设备不希望有的响应或造成其性能将级时,对在电源、控制或信号引线上的干扰信号电流或电压的度量。

敏感度门限(Susceptibility threshold)——指使试验样品呈现最小可分辨的不希望有的响应的信号电平。

电磁干扰控制(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ontrol)——对辐射和传导能量进行控制,使设备、分系统或系统运行时尽量减小或降低不必要的发射。

电磁易损性(Electromagnetic vulnerability)——系统在人为的恶劣环境中遭到一定程度的机理性威胁后,在执行任务时经常出现有限度将级的一种特性。

电磁兼容性故障(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malfunction)——由于电磁干扰或敏感性原因,使系统或有关的分系统及设备失灵,从而导致使用寿命缩短、运载工具受损、飞机失事或系统效能发生不允许的永久性下降。

辐射危害(Radiation hazards)——泛指电磁辐射对燃料、电子设备、武备和人体的危害。

1.3电磁干扰效应形成电磁干扰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因素:①电磁干扰源,指产生电磁干扰元件、器件、设备、分系统、系统或自然现象。

②耦合途径或称耦合通道、指把能量从烦扰源耦合(或传输)到敏感设备上,并且该设备产生相应的媒介。

③敏感设备,指对电磁干扰发生响应的设备。

电磁干扰的效果包括系统内部干扰和系统之间干扰两个方面。

系统内部干扰①雷达干扰飞机的导航系统②传输线干扰电信系统③移动电台干扰电视接收机④ 输电线的瞬态变化干扰计算机系统⑤ 远处的调频发射台和电视发射台干扰近处的调频和电视发射台。

系统之间干扰①汽车发动机系统对汽车内无线电接收机的干扰②雷达发射机的能量泄漏对雷达发射机的干扰③地线回路电流引起无意中的级间耦合④计算机中的磁盘驱动器的磁场对低电平数字电路的干扰⑤数字电路对公用同一电源的低电平模拟电路的干扰2. 电磁兼容性的实施2.1电磁兼容性的实施实施电磁兼容性的目的是保证系统或分系统的电磁兼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