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一)好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汇总
影像学名词解释(一)影像诊断学总论1.数字化X线成像:包括CR和DR,成像过程中,均需将透过人体的X线信息进行像素化和数字化,再经计算机系统进行各种处理,最后转换为模拟X线图像。
2.自然对比:X线检查时,基于人体组织结构固有的密度和厚度差异所形成的灰度对比,称之为自然对比。
3.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以人为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该组织或器官的物质,使之产生灰度对比,称之为人工对比。
4.X线造影检查:通过人工对比方法进行的X线检查即为X线造影检查。
5.CT: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是由英国工程师Hounsfield设计并于1971年应用于临床的一种现代医学成像技术。
CT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显著扩大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领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
6.体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分为若干体积相同的立方体或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7.像素:CT成像中,需将扫描层面的数字矩阵,依其数值的高低赋予不同的灰阶,进而转换为黑白不同灰度的方形单元,称之为像素。
8.CT平扫:指不用对比剂(不包括应用胃肠道对比剂)的扫描,常规先行平扫。
9.CT:对比增强检查: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常简称为CT增强检查。
10.CT动态增强扫描:指注射对比剂后对某一选定层面或区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连续多期扫描(常用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静脉期和实质期),主要用于了解组织、器官或病变的血液供应状况。
11.CT灌注成像:指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进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图像,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12.CT造影: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它能更好地显示结构和发现病变。
13.CT血管造影: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人含碘对比剂,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CT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行多平面及三维CT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方法。
医学影像学---总论
CT图像的特点(6)
第一节
在荧光屏上,为了使CT图像上欲观察的组织结构和病
变达到最佳显示,需使用窗技术,其包括窗位和窗宽
提高窗位,荧光屏上所显示的图像变黑
降低窗位则图像变白 增大窗宽,图像上的层次增多,组织间对比度下降 缩小窗宽,图像上的层次减少,组织间对比度增加
CT图像的特点(7)
第一节
CT图像的特点(1)
第一节
CT 图像是数字化图像,是重建图像,是由
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固有矩
阵排列而成。这些像素的灰度反映的是相应
体素的X线吸收系数
CT图像的特点(2)
第一节
如同普通 X 线图像, CT 图像亦是用灰度反
映器官和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
与 普 通 X 线 图 像 不 同 , CT 的 密 度 分 辨 力
医学影像学的重要作用
纵观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其应用领域
在不断地扩大,诊断水平亦在不断地提高, 已成为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放射课 是医院中作用特殊,任务重大,不可或缺的 重要临床科室
对医学影像学医师的要求
作为一名即将走向医学影像学工作岗位的影 像专业医学生,除了要求了解专业发展的最 新动态和努力学习影像诊专业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 ,尚需熟悉临床各相关 学科的一些专业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的 基本原则和步骤及正确书写诊断报告书,才 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学影像学医师
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消化管除外)、 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病变的检出和诊断都
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CT检查的限度
第一节
CT检查使用X线,具有辐射性损伤,这就限制
了CT在妇产科领域中的应用 CT检查虽能发现绝大多数疾病,准确地显示病 灶的部位和范围,然而如同其它影像学检查, CT对疾病的定性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限度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总论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介入放射学:DSA、超声、CT、MR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概述、优缺点、适用范围)一. X线成像X线成像1.X线产生原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进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通过人体后的衰减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采集板上使胶片上的化学物质(溴化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图像2.X线特点①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诊断用X线波长为0.008~0.031nm,比可见光短得多,肉眼不可见②主要特征:(1)穿透作用,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X线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2)荧光作用,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可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X线摄影的基础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
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电离作用,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为正、负离子。
空气的电离程度(正负离子量)与空气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可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受到损害甚至坏死,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和放射防护必要性的依2.优缺点分类: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①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②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①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②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进行总论性的介绍,包括其定义、分类、应用、发展趋势等方面。
一、定义医学影像学是利用一系列影像设备和技术,通过对病人进行影像采集、处理和解释,来完成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它通过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图像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二、分类医学影像学可以根据不同的原理和技术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放射学影像学、超声影像学、核医学、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1. 放射学影像学:利用X射线、CT等放射线技术进行影像采集,常用于检测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和异常情况。
2. 超声影像学:通过超声波技术,对人体内部器官、血管等进行成像,常用于妇产科、心脏病等领域的诊断。
3.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影像采集,可观察到人体内部的生物学过程和代谢情况,广泛应用于心脏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
4.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进行成像,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解剖和功能信息,对大部分体腔和软组织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5.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旋转扫描获取大量断层图像,再通过计算机重建技术提取有关信息,用于检测各种病理改变。
三、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进展情况,为治疗和手术提供重要的依据。
1. 诊断:医学影像学可以显示出人体结构的异常和病变,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大小、位置等信息,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治疗规划:医学影像学可以提供有关病变的详细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医学影像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扩散情况,从而指导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方式的选择。
3. 治疗监测:医学影像学可以监测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和进展情况。
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的影像,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并做出调整和决策。
医学影像学总论
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X线尿路造影
通过超声探头在体表移动,观察肾脏、输尿 管等泌尿系统的形态和功能。
通过注射造影剂后进行X线摄片,观察尿路 狭窄、结石、肿瘤等病变情况。
CT尿路造影
MRI尿路造影
利用CT技术对尿路进行成像,可以清晰地 显示尿路狭窄、结石、肿瘤等病变情况。
利用磁共振技术对尿路进行成像,对判断尿 路狭窄、结石、肿瘤等有重要价值。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变医学影像学的传统诊断 模式,通过深度学习等算法,能够自动识别和 分析医学影像,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还包括定量分 析、病灶检测、异常检测等,能够大大提高诊 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医学影像 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医学影像学带 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消化系统影像学检查
X线钡餐
通过口服硫酸钡后,在X线下观察钡 剂在胃肠道的流动情况,诊断胃部 溃疡、肿瘤等疾病。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直接观察食管、胃、十二 指肠的病变情况,适用于诊断胃炎 、溃疡等疾病。
肠镜检查
通过肠镜直接观察肠道的病变情况 ,适用于诊断肠炎、肠道肿瘤等疾 病。
CT或磁共振成像
用于观察胃肠道肿瘤的大小、位置 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评估手术效 果。
MRI成像原理
MRI技术是通过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让人体组织产生共振,再 通过计算机重建得到人体横断面的图像。
MRI临床应用
MRI成像技术主要用于诊断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等疾病,也 可用于手术导航和介入治疗。
03
医学影像学诊断
诊断原则与方法
1
基于病变形态、密度、信号等特征进行综合分 析。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总论第一篇:医学影像学总论医学影像学放射学发展史X线的发现(1895,Roentgen-Nobel奖)医学影像学X线放射诊断USGγ闪烁照像CTMRIPET分子影像学介入放射学 C T密度分辨率的提高—放射学的飞跃(1969)Hounsfield 1979年获Nobel奖同期出现了超声成像(Ultrasonagraphy)开创了无创伤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 MRI发明软组织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多方位成像能力无电离辐射发明人Block,Purcell获得Nobel奖介入放射学放射诊断学不仅仅局限于诊断而且将诊断与治疗结合主要内容: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囊肿血肿脓肿排空、经血管栓塞化疗、管道成形术及SRS 将成为独立于内、外科之外的第三大治疗学科其他PET、fMRI的出现使影像学实现从形态学诊断向功能性诊断的过渡(80~90`s)图像存储传输系统(PACS)和远程放射学(Telaradiology)二十一世纪的医学影像学形态诊断形态+功能性诊断2D3D 真实真实+虚拟诊断诊断+治疗X线X线成像的产生X线的定义:电磁波( =0.0006~ 50nm)X线产生的条件:1.自由活动的电子群;2.电子群的高速运动;3.运动的电子群突然受阻。
X线产生所需的主要部件 1.X-线球管;2.变压器; 3.操作台。
决定X线质量的要素 X线的特性穿透性——摄影透视基础荧光效应——透视基础感光效应——摄影基础电离效应——可以使任何物质发生电离生物效应——X线可以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发生生理及生物学改变,放疗、放射防护基础 X线成像的三个必备条件借助于X线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基于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显像过程天然对比(Natural contrast)概念:依靠人体组织器官密度厚度差异在荧屏或照片上形成的明暗黑白差别正常代表性组织:1.骨骼—高密度2.软组织及液体—中等密度3.脂肪组织—稍低密度 4.气体—低密度异常代表性组织:1.肺内渗出性病变2.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3.泌尿系或胆系含钙结石 4.产气病变人工对比及对比剂(Artificial contrast,Contrast media)概念—体内许多部位(腹部、颅脑)内均由密度厚度相近的软组织或液体组成,缺乏天然对比,需借助于某些对人体无害的物质人为的形成对比,所用物质称为对比剂对比剂分类:1.阳性造影剂(Baso4、水溶性含碘对比剂)2.阴性造影剂(气体)水溶性含碘对比剂离子型—泛影葡胺(urografin)非离子型单体,代表药有碘海醇(Iohexel)双聚体,碘曲伦(Iotrolan)对比剂的引入途径直接引入(Direct)—口服、灌注或穿刺注射间接引入(Indirect)—吸收、排泄 X线检查方法及其价值普通检查:1.Fluoroscopy—优点、缺点2.Radiography—优点、缺点特殊检查:1.体层摄影术2.高千伏摄影:120KV3.软线摄影:40KV4.放大摄影造影检查:1.Bronchography2.GI3.Urography4.Angiography etc.X线诊断原则和诊断步骤诊断原则1.根据解剖、生理基础认识正常2.根据病理知识判断异常3.以影像为基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并诊断诊断步骤1.照片条件、体位合适与否2.培养良好的看片顺序3.分析病变(部位、分布、形状、密度、边缘、周围组织改变、器官功能改变及动态变化4.结合临床 X线诊断结果肯定诊断否定诊断可能性诊断 X线检查中的防护X线穿过人体将出生一定的生物学效应,超过容许范围可能出现放射损伤,应注意防护。
人卫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总论(精心制作)
MRI检查技术是在物理学领域发现核磁
共振现象的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末,借
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图像重建教学的进展和
成果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医学影像技术。
MRI是通过对静磁场中人体施加特定频
率的射频(RF)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
子收到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当停止脉
冲,利用氢质子在弛豫过程中感应出的MR信
(三)软X线检查
是指应用40KV以下的管 电压进行的X线摄影(最常 见为钼靶X线机)。
特点
1)能量低、穿透力弱
2)用于软组织检查(乳腺、 咽喉等)
钼 靶 检 查
Digital mamography 软线摄影
是指应用CR、DR、 DSA等获得数字影像 的X线检查技术。广 义上讲,CT也属此范 畴,传统的透视及普 通X线摄影获得的图 像属于模拟影像。
目前多层螺旋CT每转最多可扫描320层。
扫描装置、计算机系统、图像显示和存储系统 CT设备
螺旋CT
CT设备
螺旋CT
①成像原理
②同普通X线比较其优势 1)横断层面成像,图像清晰逼真,结构无重
叠,可数据重组得到多方位及3D成像。 2)密度分辨率高,能进行密度测量。
③同MRI比较 1)CT成像速度快。 2)对骨骼及钙化显示清晰。 3)冠状动脉造影CTA优于MRA。 4)体内带有铁磁性物质患者可行CT检查。 5)价格较MRI低廉。
管和脊髓内病变的首选检查技术。
❷头颈部
❸肌肉骨骼系统 (肌肉、肌腱、韧带)
❹心血管系统(主动脉夹层等)
❺乳腺肿瘤、纵膈肿块
MRI检查技术内容丰富,分为影像显示、 功能成像和生化代谢分析三方面。
① 影像显示技术主要由脉冲序列、成像 参数的选择和图像质量控制等技术组成。除 常规的T1、T2、PDWI外,还包括特殊的MRA、 MR水成像、SWI等。
医学影像学总论【41页】
泌尿系统水成像(MRU)
— 15 —
椎管造影(MRM),示神经鞘膜囊肿
内耳造影
— 16 —
4. 直接获取多方位断层图像
横断面
冠状面
矢状面
— 17 —
5. 具有高的组织分辨力
——脂肪抑制像
鉴别脂肪组织
自由水为高信号
特点
脂肪为低信号
将脂肪成分的高信号抑制下去,突出病变信号
— 18 —
6. 受流动效应影响
Ø T2越短,信号越弱(如骨皮质) Ø T2越长,信号越强(如脑脊液)
T1WI
信号强=亮 信号弱=暗
T2WI
— 11 —
3. 具有多种成像序列
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 具体的成像参数不同,图像不同 (重T2WI: MR 水成像)
梯度回波(GRE)序列:成像速度更快,图像质量好 反转恢复(IR)序列:短反转时间(TI)的IR,抑制脂
彩色编码的FA图
神经束成像图
胼 胝 体
— 26 —
胶质母细胞瘤
纤维样结构
放射冠
胼胝体
胼胝体
肿瘤区呈纤维破坏 表现型表现,提示 为高度恶性肿瘤, 符合胶母细胞瘤。
瘤周水肿区呈纤维 束浸润型表现,提 示有较大量瘤细胞 浸润,符合胶母细 胞瘤。
上纵束
彩色编码的FA图
上纵束
神经束成像图
在彩色编码的FA图和神经束成像图上,肿瘤区神经束完全破坏, 瘤周水肿区显示神经束侵润征象,符合胶母细胞瘤的诊断。
— 4—
宏
观
磁
M=0
化
矢
量
组入 织主 质磁 子场 的前 核后 磁人 状体 态
— 5—
射频脉冲(RF)激发前后磁化矢量变化过程
医学影像学总论(1)综述
放射学教研室 马德智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篇总论 概述: 自伦琴1895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 X线就被用于对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 了放射诊断学的新学科,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的 基础。至今放射诊断学仍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主要 内容,应用普遍。50年代到60年代开始应用超声 与核素扫描进行人体检查,出现了超声成像和γ 闪烁成像。70年代和80年代又相继出现了X线计 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 MRI)和 发射体层成像(ECT)如单光子发射体层成像 (SPECT )与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等 新的成像技术。这样,仅100年的时间就形成了 包括X线诊断的影像诊断学。
一、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 1、放射诊断学:1895 2、超声成像:A超1966,B超1967 3、核素成像—γ闪烁成像:1955 4、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1969 5、磁共振成像(MRI):1979 6、发射体层成像(ECT):1979
SPECT PET 7、介入放射学:1976
放射诊断学
超声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发射体层成像
介入放射学
二、医学影像学的性质: 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从而 了解人体解剖与生理功能状况以及病理变化, 以达到诊断的目的;都属于活体器官的视诊范 畴,是特殊的诊断方法。70年代迅速兴起的介 入放射学,即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在影像 诊断的基础上,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使影像 诊断学发展为医学影像学的崭新局面。医学影 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 水平,而且可以对某引些疾病进行治疗。
X线影像密度的关系
描述病变密度的术语 密度增高 密度减低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001)
X线胶片 最白 灰白 灰黑 最黑
31
内容继续...
32
二、X线图像特点
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某一部位的不同密度 和厚度组织结构后的投影总和,是该穿透 路径上各层投影相互叠加在一起的影像。 由于X线束是从X线管向人体作锥形投射, 因此,将使X线影像有一定程度放大并产生 伴影(图1-1-4)。伴影使X线影像的清晰 度减低 。6来自内容继续...7
8
9
磁共振成像仪 10 图片继续...
11
图片继续...
12
13
单光子断层扫描仪(ECT) 14
图片继续...
15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ET)
16
图片继续...
17
第一节 X线成像技术与特点
一、 X线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 1、X线的产生和特性 2、X线成像基本原理 3、X线成像设备
图1-1-3 体层摄影原理示意图
3、造影检查
将高于或低于该组织结构的物质引 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 比以显影,此即造影检查。引入的 物质称为造影剂(contrast media)
38
内容继续...
造影剂
1.高密度造影剂
常用的有钡剂和碘剂。 (1)钡剂:医用硫酸钡粉末。 (2)碘剂:分有片剂、水剂、油剂。 水剂分为有机碘制剂、无机碘制剂两类。 ①无机碘制剂:碘化钠
3
概述内容...
第一章 总论
近百年来,我国的放射--影像学走 过了曲折而发展的过程尤其在改革开放 20余年来进展迅速,由原来的X线学 (放射学)发展成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 像诊断学。
4
内容继续...
第一篇 总论
近20年来,由于超声成像( ultrasonography 简称USG)γ闪烁成像(γ-scintigraphy)、X线电 算体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简 称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简称MRI)、发射体层成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ECT)
医学影像学总论
1 黑影—低吸收区,即低密度区,如:肺 白影---高吸收区,即高密度区,如:骨骼
2 CT的突出优点:人体软组织的密度差别虽然 小,吸收系 数多接近水,也能形成对比而成 像。
三、CT具有一个量的概念: CT值
CT图像不仅以不同灰度显示其密度的高低, 还可用组织对X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其密度 高低的程度,具有一个量的概念,即用CT值说明密 度,单位为HU (Hounsfield Unit)。
度好。
缺点:费用较高,不能看动态变化。
二、特殊检查
1.体层摄影 定义:是摄取人体某一层
面组织的摄影方法。 基本原理:是投照时X线球 管与X线胶片沿某一支点向 相反方向移动,使某一选定 层面清晰显示,而非选定层 面模糊不清。
• 2、软X线摄影---乳腺X线检查
三、造影检查
定义:用人工方法将对比剂引入体内, 增大器官与组织间的密度差, 造成人工对比的方法称造影检查
螺旋CT特点: • 1、扫描时间短 • 2、任意部位图像重建 • 3、提高三维与多平面重建图像的质量
CT成像技术的比较
螺旋CT临床应用优点: • 1、扫描速度快,避免呼吸及运动伪影; • 2、可任选间隔重建,不遗漏小病灶; • 3、通过病灶中心重建,可最大限度减少部
分容积效应; • 4、减少造影剂的用量,且在强化峰值获得
亦有价值。 四、骨关节疾病应用较少。
肝 癌
肺癌的CT图像
仿真内镜
MPVR图像-MIP(CTA)
MPVR图像-MIP(CTA)
SSD
MIP
Ray Sum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
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 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计算机重建成 像的一种新技术。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报 告 如 何 书 写 ?
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谢谢!
第六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X线图象特点
• 关于放大与伴影及失真:靶片距离,球管 焦点,投照距离,投照中心点,照射野的 选择。
• 关于普通X线成像与数字X线成像:后者 可进行图像后处理。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 黑白灰阶图象,其灰度与X线穿透路径组织的密度与
厚度直接相关:白影感光少---组织致密和/或厚度大, 黑影感光多---组织疏松和/或厚度薄。 • 人体组织密度可分为:骨骼、钙化---白影;软组织、 体液---灰白影;脂肪组织灰黑影;空气---黑影。 • 病灶密度的判断:与灶周正常组织比较
• 为X线穿透路径所有组织的重叠影像。Biblioteka 总结:密度和/或形态的异常改变
通常是影像诊断中最重要的异常表现
第六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第四节 正确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
一、准备工作
• 仔细审核影像检查申请单:临床症状、体征、 实验室资料;检查目的与要求等;既往影像 学检查资料
• 认真审核影像学图像:影像一般资料信息,检查 技术与方法,图像质量及伪影。
reformation,MPVR)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MRP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CPR显示胰管扩张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一点 一分。
医学影像学总论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影像表现的特点 进行疾病诊断或对某些疾病进行治 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它借助于不同的成像技术使人 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结合 人体解剖与病理,以达到诊断目的; 或在影像监视下采集标本或对某些 疾病进行治疗。
川北医
The first radiograph 1895.12.22
川北医
图像后处理技术
CT血管造影(CTA) CT仿真内镜成像
CT灌注成像
多平面重建技术(MPR)
三维成像(3D)和容积再现(VR)技术
川北医 CT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of an axial CT
Volume rendered sagittal reconstruction
X线系波长极短的电磁波,医 学成像的波长 0.008~0.031nm的 X线
穿透性 电压愈高,X线波长愈短,穿透力
也愈强。反之,亦然。 荧光效应 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感光效应 X线可使胶片上的溴化银感光 产生潜影,经显、定影后,胶片变为黑白 相间图像。 生物效应 X线使机体内组织、细胞产生 变性,损伤人体,作为肿瘤放射治疗。 川北医
川北医 CT
CT值
CT
川北医 CT
窗宽和窗位
窗宽 指CT图像上所包 括16个灰阶的CT 值范围。 应用窗宽是为了 提高组织结构细 节的显示,使CT 值差别小的两种 组织能够分辨。
窗位 欲观察某一组织结 构细节时,应以该 组织CT值为中心进 行观察,此即窗位。
川北医 CT CT
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
川北医 X线成像
检查前准备及造影反应
恶心、呕吐、睫膜充血、荨麻疹等; 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地塞米松20ml滴注,氨茶碱防止喉头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线产生的设备
13
(0.5)
主要包括 ①X线管 ②变压器 ③控制台 ④检查床
X线的发生程序
接通电源
X线管两极提供 高压电
(1)
14 X线 1%
降压变压器
产生自由电子 云集在阴极附近
电子束撞击 阳极钨靶 原子结构
X线管灯丝 加热
自由电子 受强力吸引 形成电子束
(1)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40
---简单、经济、安全、准确 先考虑普通检查,再考虑特殊检查或 造影检查,有时需数种方法结合使用。
(1)
第七节
一、防护措施
X线检查中的防护
3.时间防护
41
1.屏蔽
2.距离
二、对检查者的防护 1.尽量缩小照射野 2.降低照射剂量 3.缩短照射时间 4.避免短时间内多次重复检查。
(0.5)
第六节
一、普通检查 二、特殊检查
X线检查方法
荧光透视 体层摄影 软线摄影 放大摄影 荧光摄影
22
x线摄影
三、造影检查
}
基本被取代
(0.25)
一、普通检查
(一)荧光透视
23
(0.25)
24
(1.5)
1.优点
2.缺点
25
①可观察内脏器 ①不能留下客观记录 官的运动情况 ②图像欠清晰 ②能从不同的角 ③不能检查厚度大、 度进行观察 密度高的部位 ③简单方便 ④经济 ④难以显示密度差较 小的病变
1
医学影像学总论
(0.5)
概
述
2
一、医学影像学 1.影像诊断学 2.介入放射学
(1)
1.影像诊断学
3
应用成像技术,使人体内部成像,
了解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
达到诊断目的。属活体器官的视诊范畴 成像技术:X线、 DSA 、CT、MR、 超声、核素扫描等。 学习内容:X线成像、CT、MR
(0.5)
2.荧光效应:透视的基础。 3.感光效应:摄影的基础。
11
照射-潜影-显、定影-感光的
溴化银中的银离子被还原成金属银(Ag),沉淀于胶片的胶膜内。
4.电离效应: ①辐射测量的基础,为放射防护提供依据 ②对人体有害,应注意防护 ③放疗的理论基础
(0.5)
第二节
X线的产生
12
X线产生的三个基本条件 ①自由电子群
第一节
X线的特性
(1)
10
X线是1895年11月8日伦琴 (德国)发现。又称伦琴射线。 X线本质上是电磁波。 波长0.0006-50nm。用于 X线成像的在0.008nm-0.031nm(40-150Kv)。
X线与成像有关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 光效应、电离效应。
(1)
1.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
优点
X线辐射小
摄影条件宽容度大 图像灰度可调,一次摄影可清晰观察各种密度结构 图像信息可数字化传输储存
第五节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21
(2)
原理:用计算机处理X线血管造影所得的数字化 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突出造影 血管的成像技术
方法:多用时间减影法:不含对比剂(蒙片) 的数字矩阵图像-含对比剂的数字矩阵图像 →DSA图像
主要用于关节造影
(0.5)
(1)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而非工业 33
用硫酸钡(内含硫化钡,吸收会产生高神经毒性) 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肠造影。
(1.5)
(2) 碘剂:分两大类 34 ① 有机碘 用途:血管造影+向血管内注入对比 剂使其他器官显影的造影 分型:离子型、非离子型
A 离子型常用的为泛影葡胺、胆影葡胺等。
60
X线检查方法 14.5
X线检查中的防护 1 X线图像的特点 1 X线诊断的原则 步骤 10.5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2
X线的特性 2
X线的产生 2 X线成像原理 6 数字X线成像 4
二、特殊检查
(一)体层摄影 ---使机体选定层面的结构显示清楚, 而该层前后方向的结构变模糊。 主要用于: 结构复杂或重叠严重的部位,如颌骨
28
(0.25)
口腔全景摄影
29
(二)软线摄影
---又称钼靶摄影,其X
(0.5)
30
线为电子群撞击钼靶所
产生,波长较长,穿透 性较弱。
适合于软组织病变的检
查,特别是乳腺
★人工对比--用人工的方法向器官内部或其
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后形成的对比
★病变成像基础---局部密度或/和厚度改变
(1)
17 人
工 对 比
自 然 对 比
病 变 产 生 对 比
(1)
人体组织结构依据密度不同分
高 密 度: 骨组织、钙化灶 中等密度: 软骨、肌肉、神经、 实质器官、结缔组织、 体液 低密度: 脂肪组织、气体
(.5)
(二)x线摄影 26 应用最多的X线检查方法 得到某一部位、某一角度的瞬间图像
(1.5)
1.优点: ①应用范围广 ②图像清晰 ③可留下客观记录 2.缺点: 不能功能方面的观察, 不如透视方便和直接,费用 比透视稍高。 透视和摄影各有优缺 点,联合使用可提高应用 价值。
27
(0.25)
3、X线诊断的结果
(1)肯定诊断:经X线检查,确诊 (2)否定诊断:经X线检查,排除某些病
47
(3)可能性诊断:X线检查,发现了某些X线征象,但不能确定性质, 可列出几个可能性 (4)建议
(2)
48 第十节 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
食管、胃肠道病变主要靠X线造影检查 骨骼病变主要靠X线平片检查 胸部病变可首选X线检查
(2)
三、造影检查
---向缺乏自然对比 的结构或器官内部或 周围引入高密度或低 密度物质后进行的X 线检查。 造影检查时引入 的高密度或低密度物 质称为对比剂。
31
(一)对比剂
高密度造影剂:
钡剂:医用纯净硫酸钡 碘剂:有机碘:离子型:泛影葡胺
非离子型:欧乃派克
无机碘:碘油
(0.5)
32
碘苯酯
低密度造影剂: 气体类: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18
(2)
第四节
19 数字X线成像(DR)
原理:X线摄影或透视装置
同计算机相结合,影像的X线信息 由模拟信息→数字信息,得到数 字化图像的成像技术。
X线图像→像素化→数字化
(2)
分类
CR(计算机X线成像)--影像板(IP板)作为介质
20
DF(数字X线荧光成像)--影像增强电视系统 (IITV)为介 质,图像用高分辨力摄像管扫描 平板探测器数字X线成像。
DSA广泛用于心脏及血管病变的检查肌
肉、脑、脊髓及腹、盆腔实质性脏器 的病变X线检查作用较小
49
电 磁 波 谱
☆非电离辐射:
无线电波:
(1埃=1亿分之一厘米,1nm=10埃)
50
↓ 长波 3万~3千米 ↓ 中波 3千~2百米 ↓ 中短波200~50米 ↓ 短波 50~10米 ↓ 米波、分/厘/毫/微米波 红外线:30万埃~7800埃
44
(1)
1.结合临床的原因
(1)大多数病变的X线表现无特征性 同病异影 某些病变早期无阳性表现
45
异病同影 (2)
(3)少数病变X线不能显示
(1.5)
2.结合临床的具体内容
1)病史 2)病状和体征 3)治疗情况 4)年龄 5)性别 6)职业史和接触史 7)生长与居住地区 8)其他检查结果
46
(1.5)
第八节 X线图像的特点
一、灰阶图像 用影像的白黑代 表密度的高、低。 二、重叠图像 可因重叠显示不清 三、图像放大、失真
42
(1)
(1)
第九节 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 一、X线诊断原则
以X线影像为依据,全面观察, 重点分析,结合临床,做出诊断。
43
(1)
二、X线诊断步骤 (一) 阅读申请单 (二) 注意照片质量 1.标记是否完整、规范 2.位置、范围、曝光条件等是否 符合诊断要求。 (三)按照一定顺序全面观察。 (四)对病变进行重点观察与分析 (五)结合临床作出诊断
静注对比剂,经生理排泄到达其他 器官内,使其显影的造影检查,如静脉 尿路造影、静脉胆系造影。
(1)
(三)造影前的准备
①有无造影的禁忌证,如严重心、肾
38
疾病和过敏体质等 ②作好解释工作 ③病人及家属同意签字 ④造影剂过敏试验 ⑤做好抢救药品和器械准备
(1)
(四)造影反应及其处理
39
1、一般反应:注射局部疼痛、头痛、恶 心、呕吐等,多为一过性,一般无需特殊 处理。 2、过敏反应:轻者:荨麻疹、喷嚏、结 膜充血、面部红肿; 重者:喉水肿、肺 水肿、心脏停搏、休克、哮喘发作、周围 循环衰竭等,需立即停止造影检查,进行 抗休克、抗过敏、对症治疗。
(1)
三、学习医学影像学的目的
1.了解成像原理、图像特点
7
2.熟悉观察、分析、诊断方法
3.掌握正常和常见病的影像表现
4.掌握各技术的价值与限度,正确选择
8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X线成像
9
X线的特性 X线的产生 X线成像原理 数字X线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检查方法 检查中的防护 图像的特点 诊断原则与步骤 临床应用
★
(0.5)
52
病 变 的 部 位
病变的数目
(0.5)
53
病变的形状
(0.5)
54
病变的边缘
(0.5)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