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1 读懂古代诗歌(学案) 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2021版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二 课案5 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学案) Word版含答案
课案5古代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山水田园诗把握山水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1)以壮美山河、自然风光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2)以对山水田园生活的描写,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追求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厌恶和鄙视黑暗社会的思想感情。
(3)对自身处境的感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不被重用的失意、愤懑,受排挤、遭贬谪的无奈、抑郁与愤懑,随意自适、旷达乐观(达观)的情怀,与世无争、超脱凡俗或恬淡的情怀,孤芳自赏、高洁或孤高的情怀。
(4)赞美春天勃勃的生机、大好的春光,流露欢欣喜悦之情,或流露诗人伤春情绪,感慨春光易逝、好花不常、人生易老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宋]方回蕨拳①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蕨拳: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请分析三、四句表达的作者情感。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作者一路上的所见及所感。
蕨菜开始冒芽,那是新生命开始成长;“路近家”则倍添喜悦心情。
那么,情感到三四句自然流露。
答案:一个“缓”字,说明作者荡舟慢行,为的是细细观赏三百里青溪的优美风光,表现了作者陶醉其间的喜悦之情。
“桃花”,属典故语,不仅实写青溪之景,也暗用《桃花源记》的典故,把家乡比作世外桃源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尾联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析:尾联,作者情感忽转凄婉,很有杜甫咏怀诗的特色。
杜甫有两句诗自道其作诗的甘苦,说是“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至后》)。
此诗本是写闲适心境,但他写着写着,最后结尾的地方,也不免吐露落寞不欢之情,使人有惆怅之感。
杜甫很多登临即兴感怀的诗篇,几乎都是如此。
前人谓杜诗“沉郁”,其契机恐怕就在此处。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
高三培优语文专题复习学案——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教学过程】一、读懂诗歌的作用1、诗歌备考的四个环节知识——读懂——鉴赏——表述2、知识包括形象、语言、技巧、思想内容和古诗词常识3、读懂的作用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二、怎样才算读懂?1、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2、领会深层意思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3、例如: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大意:(我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远方的)城郭在前面的水面上浮动;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摇荡起(远方的)天空。
襄阳风光美丽,(似乎想要把我)留下,与山翁共谋一醉三、如何读懂诗歌(一)、如何明白浅层意思?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练习:翻译这首诗的大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大意: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
(风)吹开门,又吹动竹子。
(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青苔上。
(这风)应该掀开门帘进屋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
(二)、如何领会深层意思?1、联系信息,揣摩语言信息:题目、注释、诗人生平;意象语言、情感语言、首尾句1)、标题“题者,额也;目者,眼也。
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教师版)
2021高考语文一轮古代诗歌专题复习学案:一、学会读懂古诗学案(教师版)训练目标:一、了解高考考查古诗鉴赏的题型和要求;二、通过阅读训练,初步学会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
学习过程:【导入学习】命题探源(一)材料特点1.立足经典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选文仍以唐、宋诗为主,2019年全国卷Ⅰ为宋诗,卷Ⅱ、卷Ⅲ为唐诗;2020新高考山东模拟卷为宋诗。
与以往侧重考查律诗不同,2018年全国卷3套卷均考查的是古体诗,2019年全国卷则兼考律诗、古风,有效避免了猜题、押题。
2.提升品德修养,强化体美劳教育引导。
2019年全国卷Ⅰ选取陈与义的《题许道宁画》,体现了绘画的淡雅之美;全国卷Ⅱ选取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表现了诗人立身刚直、不卑不亢、高洁耿介的品格;全国卷Ⅲ选取刘禹锡的《插田歌(节选)》,表现了劳动之美;2020新高考山东模拟卷选取陈文龙的《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表现诗人守土抗敌,坚忍不拔的志向和矢志保卫国家的思想感情。
3.关联教材。
如2019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8全国卷Ⅰ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2018全国卷Ⅲ与《观刈麦》(白居易)的关联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4.映射时代主题。
如激励青少年接棒祖国发展、倡导劳动光荣等。
(二)命题特点1.对考点的提问方式,让考生思维、欣赏和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②题干的设问与诗句结合,与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注重诗句内容的理解和拓展,强化思维能力的考查。
2020新高考山东模拟卷《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中的“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不苟的气节的?”③将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综合探究情境。
2019年全国卷Ⅲ要求考生将刘禹锡《插田歌(节选)》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考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
[预测与备考]①重点关注唐、宋诗,不仅限于名人的作品,要关注映射当代主流思想的诗歌;②建构古代诗歌知识网络,包括常见意象、语言风格、表达技巧、诗歌题材等;③重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善于发现问题中隐含考查的考点;④对《考试大纲》中推荐背诵的诗歌了然于心。
浙江省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习题(含解析)
专题规范练十二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的一种。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
(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①,应是钓秋水。
差池②不相见,黾勉③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④契⑤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指乘小车出游。
②差池:指此来彼往而错过。
③黾勉:殷勤。
④及兹:来此。
⑤契:惬意。
(1)从上山到下山,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2)从全诗来看,“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两句有什么作用?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北山①王安石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
②陂:池塘。
③堑:护城河。
(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表达的?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摊破浣溪沙李璟手卷珍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1)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卷帘出场,倚楼凝望,思绪万千,“”一词点明了主旨。
下片“青鸟不传云外信”一句,运用了“青鸟”的典故,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2)简要赏析结尾句“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的表现手法。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第(1)~(2)题。
2017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古代诗歌鉴赏(教学案)(解析版)
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是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热点。
诗歌的四大命题热点中,尤其要关注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命题;要注意名家的非名作和非名家的名作,尤其是宋词作品;比较鉴赏的题型将会受到追捧。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和要表现的人物。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②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③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②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3、事物形象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2、赏语句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
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语文】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古代诗歌阅读学案第1讲从读懂诗开始——“三管齐下”助读诗歌在考试中古代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
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而导致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因此,在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这一专题时,先学读诗。
一、掌握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疏通阅读障碍(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示例]诗歌结构章法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起。
赞美李白诗才超群。
颔联:承。
指出李白的诗清新俊逸的风格。
颈联:转。
由赞美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
尾联:合。
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另一层。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子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子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
(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课案1 读懂古代诗歌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 “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 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 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三、(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8分) 采地黄者 白居易
5.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反映了中唐时期
悲惨的社会现实。(2分)
解析:该诗为叙事诗,大体可分为两部分。
诗歌以时间先后为序,春、秋、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的季节变换和一
天中凌晨、薄暮的变化,依次描写,层层深入,脉络分明。
开头两句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庄稼一年两季,春日没雨,夏麦绝收;秋天又
降早霜,秋粮减收。紧接着第三至六句便对农民的生活景况作了交代:入冬后
答案:《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好,它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歌写作 的意图。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投 给张籍,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 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农民便断了口粮,为了活命,只得冒着风寒到荒郊野外去采挖地黄,希图借以
度过饥荒。第七、八两句“凌晨荷插去,薄暮不盈筐”写农民采地黄之不易。
以上八句为第一部分,中心就是写为度过饥荒而采地黄。
近三年来,浙江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的倾向性很明显:一是三年诗歌 均为唐代时期的作品,选材均为诗,没有词;体裁以律诗为主,兼古体诗;题材 涉及送别、忧民等。二是命题不限名家作品,除2017年是著名诗人白居易的 作品外,2018年、2019年为李颀和王建的作品;考试内容以诗歌内容的理解 能力测试为基础,侧重赏析诗歌的表现技巧,兼及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三 是题目形式均为一客观一主观。第一小题客观题,以填空为主,侧重于内容 理解,题型停留在词语解释、内容概括等;而第二小题主观题,以问答题为主, 侧重于写作技巧欣赏。第二小题又以第一小题为基础——只有熟练地回答 了第一小题,才会顺畅地回答第二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学案【古诗文阅读:如何读懂古诗】及答案
学案59如何读懂古诗学案目标掌握读懂古代诗歌的方法技巧。
古诗鉴赏,其基础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读懂诗歌是关键;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设题已开始倾向于此。
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知道该诗诗句意思,把握写作内容,以及知道作品是按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写的。
为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做好以下几方面积累。
一、了解诗歌常见意象的寓意1.知识梳理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与物,长期以来,有些被诗人写进诗中的事物具有了特定的寓意。
如“杨柳”暗喻离别,“梧桐”意味着凄凉悲伤,“采薇”借代隐士等。
这些具有特定寓意的意象在平时学习中要记住,这对读懂考场诗歌有很大的帮助。
2.演练体悟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清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了解古典诗歌常见题材及其表达的思想内容1.知识梳理古典诗歌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许多类型,常见的有思乡怀人诗、伤春悲秋诗、忧国伤时诗、怀古伤今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等。
平时要熟悉各种题材的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考试时才能派上用场。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讲义及答案)及解析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自金陵如丹阳道中有感①王安石数百年来王气消,难将前事问渔樵。
苑方秦地皆芜没②,山借扬州③更寂寥。
荒埭暗鸡催月晓④,空场⑤老雉挟春骄。
豪华只有诸陵⑥在,往往黄金出市朝。
【注】①此诗作于1066年(治平三年)春,闲居江宁已三年的王安石聊发游兴,骑马东行游丹阳,沿途访友寻古。
②化用古人诗句。
李白《金陵》诗:“苑方秦地少,山似洛阳多。
古殿吴花草,深官晋绮罗。
”刘长卿的诗:“金陵已芜没,函谷复烟尘。
”③东汉末刘繇曾将扬州治所设在曲阿(丹阳)。
④《建康图经》言:“鸡鸣埭在青溪西南潮沟上,过沟有埭,名鸡鸣。
齐武帝早游钟山射雉,至此,鸡始鸣。
”⑤场:射雉场。
《南齐书·东昏侯纪》:“置射雉场二百九十六处,翳中帷帐及步障,皆袷以绿红锦。
”⑥《元和郡县图志》载:丹阳有齐高帝的泰安陵,武帝的景安陵,明帝的兴安陵,梁武帝的修陵,文帝的建陵,简文帝的庄陵等多座。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对历史悠久的古帝王之都金陵的总体感受,“王气消”三字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
B.颔联,当年的苑方秦地般的美景已消失了,一度为扬州治所的丹阳繁华也已寂寥不见了。
C.尾联,写盛极一时的王朝黄金散尽,如今只剩下帝王的陵寝,充满了人财两空的哀伤。
D.这首七言律诗,词句警策,典故丰富,内容深邃,充满历史的纵深感和兴替的沧桑感。
(2)请简要赏析颈联“荒埭暗鸡催月晓,空场老雉挟春骄”。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归王官次年作司空图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释】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
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逃名,《汉书•逸民传》载:东汉人法真恬静寡欲,朝廷四次征辟皆不就,遁形远世,世人谓之逃名。
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讲义:古诗文阅读+第二章+专题一+Word版含答案.doc
专题一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我们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一、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
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
边练边悟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
②“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
③“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将写边塞风景。
(2)《残春旅舍》(2015·全国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的季节、地点。
②“残”字可透露出心情可能也“惨”。
③“旅舍”暗示此诗可能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要写的可能是一种思念、牵挂之情。
(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2015·浙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
【语文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优秀学案(读懂诗歌)
读懂诗歌【读懂诗歌三步骤】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读懂正文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
平时可以尝试翻译全诗,同时要注意以下两个关键点:1.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1)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如: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自己另举两例:(2)改变词序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自己另举两例:2.抓关键词句品情态。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关键词句,迅速定位情感基调。
如:练习示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淇上别赵仙舟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题目提供的信息:方法举例结句和其他体现思想情感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李白《静夜思》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是诗眼句,全诗要表达的对故乡的思念通过最后一句表现了出来。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字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
(2)诗歌翻译:(3)抓住关键词句:“笑”“泣”“伤离”“愁”。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4)请用几个短语概括这首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
诗人在表达感情时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第三步:抓暗示信息诗歌中除了标题的信息外,还有作者、注释和题干等提示性信息,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1.作者信息(知人论世)同样的景物,因诗人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读懂古诗——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前备知识——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一、古诗的语言特点读懂一首古诗,最关键的是读懂古诗语言,即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创作使用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有别于日常使用语言,也有别于其他文体语言。
从词法、句法维度看,它具有反常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惯于改变词性,言语具有意象性;②惯于改变词序,言语具有跳跃性;③惯于省略成分,言语具有凝炼性。
1.语言“变性”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常见的有名词活用、形容词活用和动词活用现象。
示例:①名词活用。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
②形容词活用。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使动用法,意为“使……变绿”。
③动词活用。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饮”,使动用法,意为“使……饮酒”。
2.语言“变序”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顺序。
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示例: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为主语后置。
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白居易《长恨歌》)“光彩生门户”应为“门户生光彩”,为主宾换位。
3.语言“省略”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产生了省略现象,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①答话蕴含问话;②意象组合。
示例:①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字。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者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二、古诗的章法结构(一)近体诗的章法结构1.常见章法结构律诗常见结构①四分法:起承转合②二分法:前两联为第一层,后两联为第二层③三分法:首联为第一层,中间两联为第二层,尾联为第三层绝句结构①一般结构:起承转合②两句铺陈,两句议论或抒情③前三句铺陈,第四句揭示中心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起承转合结构(1)“起”定基调起,即起笔,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等等。
第1讲整体把握读懂诗歌-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专题精讲
2021·新 《寄江州白
高考 全国Ⅰ卷 司马》 2021·新
高考 《示儿子》 全国Ⅱ卷
七言 酬和
②注重教考
唐 杨巨源
观点的理解
律诗 赠答诗
衔接,如在
背景、表达
诗句的分析
七言 即事抒
方式的比较
宋 陆游
,观点的理
律诗 怀诗
上
解
(续表)
年份、 卷别
主观题 篇名 朝代 作者 体裁 题材
考点
命题特点
2020·新
之作》 歌的主要倾向。
【对点训练】
1.阅读下列诗歌的标题,写出从标题中读出的内容。
(1)[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 《赠别郑炼赴襄阳》 [答案] ①“赠别”表明了题材是送别诗;②“郑炼”是送别的对象;③ “赴襄阳”点明了郑炼将赴之地。 (2)[2020·全国卷Ⅰ]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答案] ①“奉和……次韵”表明是与朋友的唱和之作;②“袭美”点明 朋友之名;③“抱疾杜门”点明朋友因病不能外出赴约;④“见寄”表 明此诗是作者收到朋友来信后的酬和之作。
二、读懂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诗”就是说要了 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 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 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 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 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四、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包括情语、景语、典故和一些“变形的语言”(因表情达意的
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作者会对诗歌语言进行“变形”处理的语言)。 1.情语
情语是指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分为显性情语和隐性情语。①显性情 语,如喜、乐、愁、怨等。②隐性情语指传达情感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 如诗歌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又如 “但”“唯”“只是”“空”等一些副词,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 颜改”中用“犹”“只是”将物是人非的怅恨之情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1读懂古代诗歌了解诗歌样式1.古代诗歌的体裁2.古代诗歌的题材理解诗歌内容(一)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标题可以概括作品的重要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主旨等),可以揭示作品的背景、目的和线索,可以奠定作者的感情基调。
《邯郸冬至夜思家》,从标题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标题告诉了我们哪些要素?解析:“邯郸”表明诗人所在地;“冬至夜”是时间;“思”说明诗人正在旅途,想念家乡和家人。
答案:羁旅诗;地点、时间和事件、人物(隐身,但从事件中可知)。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被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诋毁,贬官长沙。
③古曲有《梅花落》。
诗歌标题暗示了哪些信息?诗歌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标题中,“与”是“和”的意思,史郎中(“史”是姓,“郎中”是官职)是对朋友的称呼,“钦”是朋友的名字,“听”表明事件,“吹笛”是“听”的内容,“黄鹤楼上”表明地点。
笛子在古诗中一直是悲凉的代表,作者的情感由此可见一斑。
答案:人物、事件和地点。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思而不得的苦闷。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弄猴人赐朱绂罗隐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本诗标题是一个陈述句,能不能改成《弄猴人》?为什么?解析:“弄猴人赐朱绂”的典故:唐昭宗逃难期间,随驾的伎艺人有个耍猴的,把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可以随朝站班,唐昭宗非常高兴,便赏赐猴子五品官职,身穿红袍(“赐朱绂”),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
反观罗隐,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布衣。
作者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难免刺痛在心,于是写下此诗,以自嘲的方式抒发感慨,发泄愤懑。
答案:不能。
标题是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以此为标题,难以表达出诗人写作的原因,而“感弄猴人赐朱绂”则表达了对这样耍杂技的人都能得到提拔,而自己辛苦攻读十年却屡试不中的愤懑之感,同时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惜牡丹花白居易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惟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结合全诗,你能从标题中的“惜”字读出什么感情?解析:“惜”有怜惜、可惜之意,作者怜惜牡丹花,按照常理推断,肯定是惜其盛放之日短,以此寄托岁月无情、青春难留的伤感。
答案:作者一片深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颖立意,表现对牡丹花的无限怜惜之情,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种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4.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本诗的原题是《闺意》,后来有人根据张籍的和诗(见下面)把它改成《近试上张水部》,你觉得哪个标题好?请略作分析。
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解析:“近试上张水部”叙述一件事:临近考试了,给张水部写一封信。
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兴“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望得到其称扬并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
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水部员外郎张籍。
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
结合张的和诗,可见,改后标题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反之,“闺意”是一个名词,它纯粹表达女子的闺房意趣,无法表达出朱庆馀的写作本意。
答案:《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好,它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歌写作的意图。
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官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投给张籍,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
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柳宗元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如果只看诗歌标题,请你从中推知本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解析:这是一个叙述类标题。
标题的“中夜”是半夜里,夜深人静时;“起”是起床,偶然一望,恰逢月亮上升,又是在此时“望”的“西园”,所见景色自然静谧幽寂。
答案:这首诗通过一些夜晚所见的意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
(二)读注释,知暗示读注释是读懂诗歌必不可少的步骤。
考试题中诗歌的注释虽然文字简洁,却隐藏着好多信息(见下图)。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春寒①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性格特征?解析:对照注释,把握“园公”:从时代背景及作者自称整体把握作者咏海棠的用意。
抓住三、四句关键词:“不惜”“独立”有人格意味;“胭脂色”“细雨中”有内在品格与外在环境的对比意味。
答案:①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
②体现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除夜二首(其一)①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②又可惊。
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注]①北宋灭亡诗人从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南渡,流离于今湖南、湖北一带。
这首诗是诗人在岳阳度除夕时所作。
②殊方:异乡。
本诗表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解析:答题时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关键词分析。
如诗中的“多事鬓毛”“尽情灯火”与年华、寂寥有关,注释中的“流离”“异乡”与远离家乡有关,诗中的“明日”“看春生”与期盼有关。
答案:①年华逝去、孤独寂寥之悲。
颔联诗人怪鬓毛“多事”,也随时节变白,慨叹时光易逝;以惟有灯火明亮、“尽情”相慰来写自己流离他乡、无人安慰的孤独寂寥。
②颠沛流离、远离家乡之苦(或喜忧交织:暂得安稳的“喜”与远离家乡的“忧”)。
颈联写诗人现在暂时安居岳阳,比起前两年的颠沛流离,姑且可以称得上喜悦,但转念一想,自己与家乡远隔千里,又很感惊叹。
③春天来临、国势好转之盼。
尾联预想明日登岳阳楼,远眺“岛烟湖雾”,仿佛看到春天来临,寄托了诗人对于来年国势好转的期盼。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
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提醒:结合注释)解析:答题依据来自注释。
注释中的“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是重要信息,暗示了诗人的性格特征——正直耿介,在理解诗歌“言志”的内涵上有着提示作用。
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品”。
“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夷山中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这道试题有两个注释,最主要的是第一个,它交代了作者的生活时代、主要事迹。
其关键的信息点是“隐居”“绝食而死”,因为它们暗示作者谢枋得具有抗节隐居、忠贞不屈的节操。
结合诗句“几生修得到梅花”,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梅花品格自期,他追求坚贞孤傲的人格操守。
答案: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三)解诗语,明诗意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独特;另外,它距离现在的语言形式又较远,给理解诗歌内容增加了难度。
只有了解了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才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所以读懂诗歌要回归本源,从理解“诗家语”开始。
1.“诗家语”之变形中国古代诗人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等。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作者所炼之“意”。
例如: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活用作动词,且一旦活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的“老”“肥”便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风使莺雏老,雨使梅子肥”。
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丰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
我们的思想就在“老”字中徜徉,不留神便过足了几月的时光。
又一个雨“肥”梅子。
又经了几场雨呢?那该是从“小雨纤纤风细细”,到“拂堤杨柳醉春烟”,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再到“花褪残红青杏小”,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
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2)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古人吟诗作赋,受到许多限制,如对仗、平仄、押韵等的要求,有时对正常语序作了调整,就成了倒装语序。
例如:“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该是“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应该是“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应该是“二十四桥仍在,冷月无声,波心荡”。
诗里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该为“浣女归使竹喧,渔舟下使莲动”,但词里面的倒装语序要多得多,鉴赏时一定要字字揣摩。
诗词中的语序倒装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