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20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单元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
第21课冷战后的世界格局学习目标1.知道冷战结束后,世界并不太平,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继续实施其全球战略目标。
2.知道美国利用北约,随意干涉他国事务,伊拉克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3.了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1.背景(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冲突。
(2)美国为维护世界霸主地位,不断加强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干预,严重干扰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被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爆发,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某某纷争不断,恐怖主义抬头,威胁着世界安全。
2.史实(1)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某某国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
(2)2003年,美国又以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1.美国称霸: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和科技力量,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世界局势:、日本、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方向发展。
3.中国:通过,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位居世界,仅次于美国。
4.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努力1.不结盟运动(1)成立:年。
(2)意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背景:冷战结束后,随着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
(2)措施:各国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1)、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形成:a、相关会议: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b、相关条约:《凡尔赛和约》、协约国与德国的盟国签定的条约、《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
C、经过:1、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定了《凡尔赛和约》,它与随后同德国的盟国签定的一系列和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体”体系,建立起一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新秩序。
2、1921----1922年战胜国列强为协调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在美国的倡导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定了《九国公约》等条约,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即:华盛顿体系)。
3、通过这两次会议最终形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即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2、二战后,建立的世界政治格局(1)、名称: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2)、形成:a、对峙组织:北约和华约b、对峙的主要国家:美国和苏联c、形成时间:1955年d、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e、形成经过:1、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实际上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
2、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了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了华约。
这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F、影响: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3)、崩溃:1、时间:1991、122、标志: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
3、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1)、趋势:出现多极化趋势(2)、出现:时间:20世纪90年代初原因: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
(3)、“一超多强”: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4)、“一超多强”之间的关系:相互借重、利用和合作,又相互竞争、制约和防范,协商和谈判成为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主张和手段。
【VIP专享】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教案
课题 学科 课型
授课时间
二、中考考试说明
单元复习 课
20 世纪以 来世界政 治格局的 演变
三、主干知识整合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复习教案
历史
单元整合复习
课题 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 14 课:冷战中的 对峙
第 15 课:世界政治 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复习导入: 1、小结: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
(2)、“极”的含义:指的是
。
2、按时间填写重大事件:
1914—1918 年:
1939—1945 年:
20 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授课班级
上课地点
知识内容
《凡尔赛和约》的基本 内容 《九国公约》的基本内 容 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 成 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多极 化趋势
1919 年 1 月:
会 议 巴黎和会
”的局面,
1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世界格局的演变供稿人:犍为二中彭素蓉(此稿仅供老师参考,不足之处敬请指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以欧洲为中心,英国占主导地位,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开始形成。
2.第二阶段:特征:列强争夺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
3.第三阶段:特征:为争夺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
美国参战,开始插手干预欧洲事务。
日、美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冲击。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关系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它的两侧——美国和苏俄转移。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所有条约或协定的总称。
确立:①1919年1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实质是分赃会议),签订包括)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形成凡尔赛体系。
②1921年,美日对德《凡尔赛和约》(内容p44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限制海军军备以及远东和太平洋地)和一系列条约,形成华盛顿体系。
区问题;签订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内容p46打破:经济危机(1929——1933)引发政治危机,德、日等国为摆脱危机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逐渐打破了凡——华体系。
崩溃:凡尔赛体系结束:二战的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
华盛顿体系结束: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评价:(1)凡尔赛体系建立起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承认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体系。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这是体系内部多种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确立了资本主义战后统治新秩序,客观上维护了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重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的时间、城市、推翻的政权、影响(对国内、对国际、对中国)、俄国国名的演变(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改变俄国社会性质的事件(俄国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苏联解体)。
2、新经济政策的时间、特点、作用、苏联成立的时间、两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成就、新宪法通过的时间、意义、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巴黎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操纵国(人物)、签订协约、实质、对中国的影响、一战前后欧洲版图的变化;华盛顿会议与巴黎和会的关系、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加剧哪两个国家的矛盾、针对中国签订的协约、《九国公约》的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展提供了便利)、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影响、一战后的体系、评价、两次会议的相同点、两次会议的启示(弱国无外交)4、1929—1933经济危机开始国家、特点、影响(失业人口增多、人们生活流离失所、引发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的时间、根本目的、直接目的、特点、中心措施、为减少失业率的措施、作用。
5、欧洲和亚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时间、轴心国集团形成的影响(威胁世界和平)、受1929—1933经济危机影响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德国和日本)、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犯下的暴行。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6、慕尼黑阴谋的时间、参与国、影响、损害哪国利益、绥靖政策代表人物(英国张伯伦)、推行国家(英法)、表现(慕尼黑会议)、影响、二战的爆发、二战扩大(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三个史事(时间和事件)、莫斯科保卫战的影响。
7、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背景(课本)、时间(1942年)、成立的标志、作用;尔塔会议召开的目的、时间、参与国、内容;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底登陆(美英联军)、攻克柏林三大战役的时间和作用;欧洲战争与二战结束的时间及标志;促进日本投降的三件事;二战的性质、二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启示(读)、二战中体现合作的事件(政治: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雅尔塔会议;军事:诺曼底登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二战中的三个转折点(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确立
打破体系: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发动第二次 世界大战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形成:美苏争霸 打破体系:1991年底,苏联解体。
3、冷战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形成:世界经济多极化,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 实力增强。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确立原因:(1)英国较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英国在18世纪 60年代,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 控于美国。
原因(1)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起点高,工业总产 值跃居世界第一位。(2)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3)其它帝国 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落。
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 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 则相对削弱。
4、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来自势发展(多极化)原因:(1)两极格局的结束。(2)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冲击美国经济霸 主地位。(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中考历史 中考热点专题探究五 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表现 经济 (2)《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 体系下的
户开放”等目的,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和 中国
资本输出,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特征
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1)“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对中国提供大 美苏两极
量援助 格局下的
表现 经济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 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 1914 年 7 月—1918 年 11 月 1939 年 9 月—1945 年 9 月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 爆发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1929—1933 年世界经济 原因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危机使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 (导火索)
(4)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战 美苏两极
略守势,主动寻求改善中美关系。1972 年,尼 格局下的 表现 外交
克松访华,中美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 中国
始走向正常化,影响了美苏冷战对峙事态
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 势下的
中国
在多极化趋势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成 特征
为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7 月底,战事已持续了近五个月。在战争初期双方虽开展了
数轮谈判,但均坚持各自立场不愿做出妥协,实现和平的时
机尚未到来。对于国际社会而言,既要面对战事本身引发的 俄乌战争 短期政治、经济和安全震荡,还可能被迫迎来俄乌战争对世 漫画 界格局、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的深层改造。我们现在已经能
够清晰地认知到,整个世界的秩序已经随着俄军的坦克开过
角度二:措施类 2.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应对突 发事件的能力。 (2)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科技竞争力。 (3)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4)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活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三次演变国际格局〔体系)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以来政治格局历经三次演变,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形成“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终结,暂时形成了“一起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本块内容下面我具体分析一下这三次国际格局从形成到崩溃的演变过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为重新分割世界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会议签定的凡尔赛和约、对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和约统称为巴黎和约,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称为凡尔赛体系;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英、法、日、中等九个国家在以美国发起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的《九国公约》等国际条约,构成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称为华盛顿体系。
瓦解:由于该体系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因而体系中隐含着复杂的矛盾。
战胜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使战败国处于被宰割和奴役的地位,从而加深了两者的矛盾;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并未真正平息;帝国主义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委任统治”,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随着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力扩展陆军并进驻莱茵河非武装区和1931年日本制造的九•一八事变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名存实亡。
而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扩大则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瓦解。
二、美苏两极争霸格局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形成:二战结束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确立:通过巴黎和会(1919年1~6月)和华盛顿会议(1921~1922年)建立了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2、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等。
3、实质: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英、法操纵)。
5、影响:(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
6、有损中国利益的条约:《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7、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给人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共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1、背景:二战结束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之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正式形成: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4、结束标志:1991年12月,苏联解体。
5、主要内容:处置德、日等战败国;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地图。
6、维护工具:联合国7、评价:两极格局以美苏实力均势为基础,实质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
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三、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1、出现原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称霸世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
苏联
解体
两极
格局
欧盟
美
中日
俄
中考说明引擎
课题
基本要求 知识内容
识记 理解 运用
15课世界政治 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冷战结束后世界 的多极化趋势
√
主中干考知目识标整引合擎
三、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背景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盟、日本经济实力 不断增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兴起
暂时局面
“一超(美国)多强 (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 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 哪些不同的政治格局?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表现
苏联积极进攻(如:苏联出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影响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中考试题回眸
1、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010苏州中考)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5、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
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
②美苏争霸
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背景 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力量对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确立标志
作用评价 存在矛盾 瓦解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九下16页 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 之间的矛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二战的全面爆发
对中国影响 巴黎和会---山东问题
华盛顿会议---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中国如何应对:
二十世纪以来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
1、促使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
经济力量的消长 军事实力的变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兴势力的崛起
2、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对 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维护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背景: 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形成过程: 序幕:
开始:
正式形成:
长期争霸,威胁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集团 影响: 力量均衡,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束: 苏联解体
美苏两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力量均衡的基础上对 实质:
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打上了强权政治的烙印。
B
A
5(2011· 山东)历史探究方法灵活多样,实地考察 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巴黎和 会的相关历史,你考察的地点( ) A.白宫 B.东宫 C.故宫 D.凡尔赛宫 6(2011· 山东)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参考 文章是《“冷战”的缘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 《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据此判断研究报告的 主题应该确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中东局势的动荡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7(2012 泰安)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 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 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人口数量 B 经济实力 C 资源优势 D 军事实力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凡尔赛会议的继续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 洋的统治秩序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美
两 极 格
苏
局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 行动
目的 美国冷 政治 战政策 的具体 经济 表现 军事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
形成的原因 形成的标志 美苏 20世纪50-60 争霸 年代 的阶 段性 20世纪70年代 表现 20世纪80年代 影 响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冲突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49北约) 美国占优势(表现之一: 古巴导弹危机)
20世纪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 极格局;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 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会议 时间 操纵 国 目的 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 1919年1-6月 英、法、美 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 世界 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 苏联积极进攻(如:苏联出兵阿富汗)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美
两 极 格
专题六 20世纪以来的国际格局演变
A国联与B联合国的比较
同: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人民维护和平的心愿;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宗 旨相同;为大国所操纵。 异:(1)运行机制:A强调“全体一致”,有大弊端;B“大国一致”,更具 现实合理性和权威性。 (2)组成:A把苏联排挤在外,美国未参加;B美苏起决定性作用,更具普 遍性和强制力。 (3)A委任统治实是大国瓜分殖民地;B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 与自决原则。 (4)作用:A在维和促发展上作用有限,纵容了战争;B六七十年代后,在 维和促发展上作用重大。 (5)影响:A无威望消亡;B当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力、规模最大、最 重要的国际组织。
专题六 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
一、凡尔赛体系 1、形成——巴黎和会(各国企图、实质)
2、构成: 对德、奥、匈、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和约 3、实质: 是英法占主导,惩治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和宰割弱小
民族基础之上的帝国主义在欧洲和中东和非洲的统 治新秩序 促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
4、影响: 5、维护工具: 国联(提出、建立1920、宗旨、实质)
A
三、雅尔塔体系
1、背景: 欧衰、美强、苏壮 2、建立: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
3、操纵国: 美苏 4、内容:
①划分势力范围:
②成立联合国: 成立、宗旨、机构
③处置战败国
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置 ——审判、占领、改造
1942年1月1日,正在对 德、意、日法西斯作战 的中、美、英、苏等26 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 《联合国宣言》。1945 年4月25日,来自50个国 家的代表在美国旧金山 召开联合国国际组织会 议。6月26日,50个国家 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 宪章》,后又有波兰补 签。同年10月24日,中、 法、苏、英、美和其他 多数签字国递交了批准 书后,宪章开始生效, 联合国 (United Nations) 正式成立。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称为“扩张的时代”。
15世纪以前,东方的香料、珠宝、丝绸等先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运到地中海东岸,再转运到欧洲其他地方。
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15世纪晚期,葡萄牙和西班牙完成中央集权;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
文艺复兴逐渐扩展到西欧其他国家。
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都被列入西班牙的版图。
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453年,土耳其灭掉拜占廷帝国,大批熟悉拉丁文的学者到达意大利,带去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古籍,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1488年,葡萄牙的迪亚士率船队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1492年,意大利的哥伦布在西班牙支持下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葡萄牙的达·伽马在王室支持下,开辟了欧洲人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00年,葡萄牙到了巴西,宣布巴西是其殖民地。
1519~1522年,葡萄牙的麦哲伦等在西班牙支持下开辟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1521年,麦哲伦到达菲律宾被杀,第二年回到西班牙。
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
是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17世纪初,荷兰人到达澳大利亚,称澳大利亚大陆为新荷兰。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1600年,英国的吉尔伯特发表了《论磁学》,研究了天然磁石的性质。
1607年,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个殖民地弗吉尼亚。
16世纪中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史称: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
16世纪六七十年代,亚洲菲律宾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动
20世纪以来的世界政治格局变动20 世纪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时代,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变动。
这些变动不仅影响了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20 世纪初,欧洲仍然是世界政治的中心,列强们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这种相对稳定的局面。
这场战争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使得欧洲列强的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
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列强们试图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但这个体系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例如对德国的严厉制裁引发了德国民众的不满,为日后纳粹德国的崛起埋下了伏笔。
20 世纪 30 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进一步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随之爆发,这场战争规模空前,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欧洲列强普遍衰落,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世界形成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在这一格局下,双方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方位对抗。
冷战期间,美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势力范围。
欧洲被划分为东欧和西欧,分别受到苏联和美国的影响。
在亚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也反映了美苏之间的对抗。
同时,双方还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极格局逐渐出现了松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欧盟通过一体化进程,在经济、政治等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虽然在经济上经历了一段困难时期,但在军事和外交方面仍具有重要地位。
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①形成背景:拿破仑用战争向欧洲输出革命,欧洲的封建君主非常惧怕,他们联合对抗法国。
拿破仑战败。
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
②形成标志:维也纳会议。
③主要内容:同盟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防止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而是为了镇压欧洲革命乃至世界革命。
维也纳体系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并且把拿破仑统治下已经解放的民族重新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这是一种历史的逆流。
但是体系作为国际关系的一个转折,它开启了用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河。
④维护工具:神圣同盟。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①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中东、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②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③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
④维护工具:国际联盟。
3雅尔塔体系(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①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②形成标志:雅尔塔会议。
③主要内容:处置战败国,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重划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建立联合国。
④维护工具:联合国。
4、多极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后)①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②形成标志: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③主要内容: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政治上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经济上呈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
第六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②推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二、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动荡并存)
1.世界形势的新特点:
总趋势是走向缓和,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2.原因:
①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失衡,一些国家和地区长期 压抑的矛盾爆发(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 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 区域性、小规模冲突增加(霸权主义) ③恐怖主义泛滥 ④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⑤国际裁军和军控出现停滞。
本 课 小 结
杜鲁门 主义
雅尔塔 体系确立 美国 冷战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成立 苏联 对抗
共产党与工 人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德国 分裂 朝鲜半岛 分裂 古巴 导弹危机 局部热战 朝鲜 战争 越南 战争
第2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出现时间:20世纪60、70年代 主要力量:西欧、日本、中国 西欧:谋求自身安全与发展,走向联合,力量 大大增强,增强了和美苏抗衡的实力 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速恢复发展,并成为仅次 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冲击两极格局 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革开放,国际地位迅 速提高
2、战后主要国家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①欧日:普遍衰落; ②美国:头号政治、经济、军事强国,确立称霸 世界的全球战略; ③苏联: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努力 扩大世界影响,被美视为最大障碍; 3.美苏矛盾加剧(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二、两极格局下的对峙——美苏冷战 1、冷战的含义: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 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称为冷战。
三、两极格局的影响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演进的过程中。
从古代的帝国兴衰到现代的民族国家崛起,从农业社会的自给自足到工业社会的全球贸易,每一个阶段都见证了政治和经济力量的重新分配与组合。
进入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更是经历了深刻而复杂的演变。
二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曾经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欧洲列强实力大幅削弱,美国和苏联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
这一时期,双方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在政治方面,美苏各自组建了以自己为首的政治联盟。
美国通过建立北约组织,拉拢了一批西方国家;苏联则成立了华约组织,与北约相抗衡。
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严重,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竞争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这种紧张的政治对峙,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两个相互对立的阵营,国际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
在军事领域,美苏展开了疯狂的军备竞赛。
双方不断研发和生产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核武器、导弹等。
这种军备竞赛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也给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美苏军事对抗的一个典型事件,当时世界一度处于核战争的边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的经济逐渐陷入困境,内部矛盾日益加剧。
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政治格局由此进入了多极化发展的新时期。
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但与此同时,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实力也在不断增强,逐渐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欧盟通过一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在军事和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中国经过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日本在科技和经济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实力。
在世界经济格局方面,二战后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战后初期,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主导了世界经济秩序的建立。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郑旭东
【期刊名称】《中考历史》
【年(卷),期】2011(000)003
【摘要】【中考预测】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
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
一战后.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其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重新瓜分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郑旭东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823
【相关文献】
1.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J], 赵立坤
2.第83练 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J], 郑旭东;
3.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J], 郑旭东
4.经济全球化发展成为世界政治格局稳定器——《金融时报》点评全球多极化格局演变 [J], 珍妮
5.高考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的考查 [J], 周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
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
。
军事:禁止该战败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
殖民地:该战败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几个战胜国瓜分。
材料二:第一条: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完整。……
(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 机会均等之原则。
C. 雅尔塔体系
D.多极化趋势发展
9、仔细观察下面三幅示意图,它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俄
美国
英 德
奥
苏
美
俄罗斯
欧盟
法意
中国 日本
图一
1、丘吉尔的演说表明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
1、丘吉尔演说公开而明确地发出了冷战的信号,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2、表明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把苏联看成是最大的威胁。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1、美国的“冷战”政策
含义
二战后,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 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法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
国) 合国军侵略朝鲜 国的中东政策
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世界多极化趋热日益明显 C.西欧与美国反目成仇 D.冲突与战争成为世界主题
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
(2010宿迁中考)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 20世纪以来世界经历了 哪些不同的政治格局?
1921—1922年 华盛顿会议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
1955年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
比,不同点是(08南京中考)
A.合作与对抗并存
B.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C.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D.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政治格局表现为(2010宿迁
中考)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峙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会议、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
D.珍珠港事件、马歇尔计划、欧共体
5、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
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
②美苏争霸
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6、小张探究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取材 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美苏“冷战” 始末》 B.《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报告》 C. 《“一超多强”局面的成因》 D.《萨拉热窝事件揭秘》
尊重中国之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 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据此请回答:该条约名义上标榜什么?其实质 目的何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
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九国公约》签订
后,又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
的局面。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
(4)根据上述材料,战后确立了怎样的国际关系体系? (2分)
史料研读:各方对《凡尔赛和约》的看法
• 材料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
----法国元帅福煦
• 材料二:“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 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列宁
• 材料三:“这是胜利者所做的蠢事。”
20世纪以来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 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 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 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 态势。
2、“极”的含义:指的是综合国力强, 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1月 巴黎和会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3、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 “一超多强”的局面, 总体趋势是向多极化格局发展
中考目标引擎
课题
知识内容
目标要求 识记 理解 运用
凡尔赛 《凡尔赛和约》和《九 -- 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
华盛顿
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一、一战后的政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0苏州模拟)
A.英法美 B.英日美 C.英法日 D.英美德
3、《九国公约》主要解决下列哪个国家的问题?(10南京模拟)
A.苏联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4、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10扬州中考)
A.雅尔塔会议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凡尔赛会议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2010苏州模拟)
2、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 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 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 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美苏
关系转向)
美
苏
两极
格局
主干知识整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2、两极格局
形成的原因 形成的标志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的冲突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1949北约)
美苏 20世纪50-60 美国占优势(表现之一:
争霸 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
的阶
段性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战略收缩,
表现
苏联积极进攻(如:苏联出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影响
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强互相牵制,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中考试题回眸
1、右图漫画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2010苏州中考)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出台
C.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D.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
目的
美国冷 战政策 的具体
表现
政治
经济 军事
遏制共产主义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中考试题回眸
1、小磊在学完“冷战”内容后,整理笔记如下,请你帮助他 找出其中的错误 (09扬州中考)
A.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B.范围: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展开 C.方式:采取一切手段 D.正式展开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A.中国赔款2100万元 B.中国各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确定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4、小亮准备找“冷战”的相关知识,可以用那组关键词在网 上搜索: (2010无锡中考)
A.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苏联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马歇尔计划、科索沃战争
政 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
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总 数
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苏州中考】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
的是(
)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独立问题
《九国公约》内容节录
除中国外,缔约各国协定:
2、“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 门。”冷战结束的标志是(南京中考)
A、苏联解体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科索沃战争
中主考干目 知标 识引整擎合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3、两极格局的结束
结束的标志: 1991年苏联解体 ,也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三国同盟 D.三国协约
2、对美国“冷战”政策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②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③“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④它是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步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无数不平等条 约的签订,充分表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 体现弱国无外交的是
变。
——毛泽东
中考试题回眸
1、1919年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多月的
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这些国家代表的素质不高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C.会议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2、1919—1920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控制这次会议的国家是
1921—1922年
美、日、英、 (法、意、荷、 比、葡、中)
协调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为美 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条件
签订《九国公约》(关于中国问 题)。 《四国公约》《五国公约》等
凡尔赛会议的继续 确定了帝国主义在东亚、 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领 土 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 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美
苏联
解体
两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