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图测绘

合集下载

《地籍图的测绘》课件

《地籍图的测绘》课件
地理信息系统:整合、分析、管理地理 数据
激光扫描技术:快速获取高精度三维数 据
无人机航测:利用无人机进行大范围、 高精度的测绘
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真实环境,提高测 绘效率和准确性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高测绘效率和精度 自动化:实现无人化、自动化的测绘作业,降低人工成本 集成化:将多种测绘技术集成,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时化:实现实时、动态的测绘,提高测绘数据的时效性 网络化: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测绘数据的共享和协同 标准化:建立统一的测绘标准和规范,提高测绘数据的可比性和通用性
地籍图测绘的法规 与标准
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 法》等
标准依据:《地籍测量规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等
测绘内容: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等
测绘程序:申请、审批、实施、验收等
法律责任:违反测绘法规和标准的处罚措施等
地籍图测绘的法 规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测 绘法》等
地籍图测绘的标 准:《地籍图测 绘技术规范》、 《地籍图测绘质 量控制规范》等
地籍图测绘的精 度要求:根据不 同用途和精度要 求,分为不同等 级
地籍图测绘的成 果提交:包括地 籍图、地籍数据、 地籍报告等
质量控制:确保地籍图测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验收标准: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如GB/T 17986-2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质量评 定》
作用:地籍图是土地权属管理的基础,是土地登记、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资源调查、土地权属 纠纷处理等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特点:地籍图具有准确性、完整性、现势性和法律性等特点,是土地权属管理的重要依据和工 具。

第36课时第5章5.5地籍图测绘

第36课时第5章5.5地籍图测绘

第 5章 地籍测绘5.1 地籍测绘概述5.2 土地权属调查5.3 地籍控制测量5.4 界址点测量5.5 地籍图测绘(本讲内容)5.6 面积量算、地籍簿册建立5.7 地籍总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5.8 日常地籍调查5.9 地籍数据库和地籍信息系统建设5.5 地籍图测绘地籍图是用来说明和反映地籍调查区域内各宗地的分布、境界、位置和面积的,经过土地登记具有法律效力的专业地图,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知识点1 地籍图的内容和表示方法(一)行政区划要素(1)行政区划要素主要指行政区界线和行政区名称;(2)不同等级的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应遵循高级覆盖低级的原则,只表示高级行政区界线,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

行政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和乡级界线;(3)当按照标准分幅编制地籍图时,在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驻地注记名称外,还应在内外图廓线之间、行政区界线与内图廓线的交汇处的两边注记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名称;(4)地籍图上不注记行政区代码和邮政编码。

(二)地籍要素(1)地籍要素包括地籍区界线、地籍子区界线、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点、图斑界线、地籍区号、地籍子区号、宗地号(含土地权属类型代码和宗地顺序号)、地类代码、土地权利人名称、坐落地址等;(2)界址线与行政区界线相重合时,只表示行政区界线,同时在行政区界线上标注土地权属界址点,行政区界线在拐角处不得间断,应在转角处绘出点或线;(3)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叠置于省级界线、市级界线、县级界线、乡级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之下。

叠置后其界线仍清晰可见;(4)地籍图上,对于土地使用权宗地,宗地号及其地类代码用分式的形式标注在宗地内,分子注宗地号,分母注地类代码,地籍图上注记地类的二级分类,按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

对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只注记宗地号。

地籍图测绘的基本要求

地籍图测绘的基本要求

感谢聆听!
±0.6
±0.8 ±1.0
备注
荒漠 、高原、 山地、森 林及隐蔽 地区等可 放宽至 1.5倍。
2.5 地籍测量
2.地物测绘的一般原则 地籍图上地物的综合取舍,除根据规定的测图比例尺和规范的要求
外,还必须首先充分根据地籍要素及权属管理方面的需要来确定必须测绘 的地物。
与地籍要素和权属管理无关的地物在地籍图上可不表示。 对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地物(如房屋、道路、水系、地块) 的测绘,必须根据相关规范和规程在技术设计书中具体说明。
《地籍调查规程》地籍图平面位置的精度要求
序号
项目
1 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
2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
的点位误差
3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地物点
的间距误差
4 邻近地物点的间距误差
5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 点的点位误差
图上中误 差(mm) ±0.3 ±0.3
±0.3
±0.4 ±0.5
图上允许 误差(mm)
±0.6 ±0.6
地籍图测绘的基本要求
地籍图测绘的基本要求
1.地籍图的精度要求 地籍图的精度主要指界址点、地物点及相应间距的精度。
《地籍调查规程》解析界址点的精度要求
级别
一 二 三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 相邻界址点间距误差(cm)
中误差
允许误差±5.0来自±10.0±7.5±15.0
±10.0
±20.0
注 1:土地使用权明显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一级,隐蔽界址点精度不低于二级。 2 : 土地所有权界址点可选择一、二、三级精度。

第9章2 地籍图测绘

第9章2 地籍图测绘

X P X A S cos( AB )
YP YA S sin( AB )
2、交会法
交会法可分为角度交会法和距离交会法。
1) 角度交会法
角度交会法是分别在两个站点上对同一界址点测量两 个角度进行交会以确定界址点的位置。如图所示,A、 B两为已知测站点,其坐标为A(XA,YA)、B(XB, YB),α,β为两个观测角,要求界址点P的坐标。具 体计算公式如下:
4.制作界址边长误差表 一般对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都比较高,在城镇的 主要区域,要求界址点的相对中误差要达到5cm,限差 为10cm。界址边长误差表可以反映出界址点的观测精度, 误差表的形式如表所示
△1=实量边长-反算边长; △2=实量边长-图解边长
(二)野外界址点测量的实施
界址点坐标的测量可以单独进行作业,也可以和地 籍图的测量同时进行。应有专用的界址点观测手簿。 记录时,界址点的观测序号直接用观测草图上的草编 界址点号。观测用的仪器设备有 J6 级经纬仪、钢尺、 测距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等,这些仪器设备都应进 行严格的检验。
(三)野外观测成果的内业整理
界址点的外业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地计算出界 址点坐标,并反算出相邻界址边长,填入界址点误差 表中,计算出每条边的△ 1 。( △ 1 =实量边长 - 反算边长; △ 2 =实量边长 - 图解 ) 如△ 1 的值超出限差,应按照坐标 计算、野外勘丈、野外观测的顺序进行检查,发现错 误,及时改正。 当一宗地的所有边长都在限差范围以 内才可以计算面积。
第九章 地籍细部测量
地籍细部测量是在地籍调查和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勘丈每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 线、位置、形状、数量等基本情况,其内容主要包括 以下几项:

第八章 地籍图的测绘

第八章  地籍图的测绘
• 按表示的内容分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 按城乡地域不同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 • 按图的表达方式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 按用途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 按图幅的形式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
二、地籍图比例尺 (一)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 1、繁华程度和土地的价值 2、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二)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混6 054 252

混4
034 混4
251
(4)
035 251
混4
036 251
混4 037 11

251
混4
(1)
混4
097
混4
096
混5
251
160 251
11 混5





混5
10
砖10(620混)4442402(856砖混砖0)102厕4530521(7混56混4)1砖4420(06528)混 6混151814402705022混5618混5混 5砖4混 2211404202365552混91混 617(042402375)656混 131混混4440202江(0525735混)87510混1混3104(24460542)(43715混(混)混 70512混)4445024南8201455(5378混1混 0)2114混5404231740528610混 混 52混5415混449路14混(024102(75)44混0525(混20)1293混 9514)45(40821084214(6)57516(1混 )0921混23)5混 5540混2401(4715020)4231混0625235混 405139415140202弄65混三55路721苑混114南1混(4201024(3560(2)14511混 11425混)01)961440212((551315)2混 1)混 911混744(024(11220415)3)554混71混131115441121弄24三 352混路50苑1混71南411224(325534)1混 11(混1(混4141)24512)445(25混31112(混8)111混 54)54112412(35321混52混)512015混混 142941124541422521混 10295混(111351混4)1462112341522混 56115(混32110混 14591混24)1441江 5214122331混5混 0(15501混 3471141)243154217221(混5混 02211542混 1095混 4141)54811(244南16435112)2混(11混 120553混1828)511443(512468112)25混 02152519混 5混 2461911路 24121432515混02519216混 1混44混(142142212(2551452)062513混 41混(0)2174)11混242(0255647011)混2混 (127094混5)混412182140514混 5114111421混82混950524(1841612混 )11295(6852(94混 116622混 1)7054)1242(11995)混 413(21混78混5)402421(4102591混8)2051(7757混14混 )41412419混25(12混7645185混 )48混 141221405412混1111228(56755混混 34812511112)4945混1(52112混985混6)54混 2212491401524(11228混 2153(7652混 9591混)46)311(12414952混1)2162混 1(85795混422)3混4101(0541123412混192)1522混70混 5616541271441954172112混8257544混 混1411(123441952(71372)11526混685混(1)256141)124混2(8755154221混1)混(22264015)混542(1731125246951)混161221284混45混75(71341142混212)22565((混445123341混 1198654))22714145(混482216混)354混541(2244混 )42江25(622混 51)混 49124242425混混32952(1混 6624154混)314224南 2(2混4543252混331混40)115224714525222(混0341525)混714混 144224路 (4混542222441混1)5混4352281114455222211混(35245混 81)4混5122(41445)混222(2513混 135混 5)4229211224545325221混9215混2614混(34422492(2425)24356混 82125混3)101144222225(4517混1混 0)114192422(65223151125混)砖411114弄7二路22苑南25混砖8212砖 1(412535)21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一、引言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明确土地权属、保障土地交易安全、促进土地合理利用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地籍测绘方案。

二、测区概况本次地籍测绘的测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千米。

测区内地形较为复杂,包括山地、平原、河流等多种地形地貌。

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涵盖了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等。

三、测绘目的和任务(一)测绘目的1、确定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和用途等信息,为土地登记发证提供依据。

2、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3、为解决土地纠纷和产权争议提供准确的测绘资料。

(二)测绘任务1、控制测量:建立测区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为地籍测绘提供基准。

2、界址测量: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坐标和位置。

3、地籍图测绘:绘制测区的地籍图,包括宗地图和分幅地籍图。

4、面积量算:计算各类土地的面积,并进行统计汇总。

5、成果整理:整理测绘成果资料,包括测绘报告、图纸、数据等。

四、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1、《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17)4、《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 18316-2008)五、测绘技术方案(一)控制测量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测量方法建立首级平面控制网,控制点的布设应根据测区的实际情况,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分级布网的原则。

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加密图根控制点。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首级高程控制网,水准路线应尽量沿道路布设,以保证测量的便利性和精度。

在首级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方法加密图根高程控制点。

5. 地籍图测绘

5. 地籍图测绘

利用地形(地籍) 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是建立数字地籍的 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现有图件实现从图形到数字 从图形到数字, 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现有图件实现从图形到数字,在从数 的转换过程, 字到图形的转换过程 字到图形的转换过程,这个处理过程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通过 专用软件来完成的,主要分四个步骤; 专用软件来完成的,主要分四个步骤 1、编辑准备阶段 、 根据所编制数字地籍图的要求,对现有地形(地籍) 根据所编制数字地籍图的要求,对现有地形(地籍)图 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确定选取要素。 及有关资料 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确定选取要素。 必要时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量对数据进行补充和更新。 必要时通过野外调查和测量对数据进行补充和更新。
1:2000比例尺的地籍图 : 比例尺的地籍图 图幅编号: 图幅编号:689-593 - 1:1000比例尺的地籍图 : 比例尺的地籍图 图幅编号: 图幅编号:689.5-593.0 - 1:500比例尺的地籍图图 : 比例尺的地籍图图 幅编号: 幅编号:689.75-593.5 -
689.0 593.0 593.5
3 农村地籍图的图幅元素
图幅元素:表示图幅位置和大小的一组数据。 图幅元素:表示图幅位置和大小的一组数据。 大地经纬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南北及东西图廓线长、图幅对角线长、 大地经纬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南北及东西图廓线长、图幅对角线长、 图幅面积、子午线收敛角。 图幅面积、子午线收敛角。
以上图幅元素可在专用表格中查取
第五章 地籍图的测绘
焦明连 空间信息科学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分幅地籍图的测制 第三节 宗地图的测制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籍图的编制(自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图与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编制 自 学)

地籍测绘实行方案

地籍测绘实行方案

地籍测绘实行方案一、引言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对于保障土地产权、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城乡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和精度,特制定本实行方案。

二、工作目标本次地籍测绘工作的主要目标是:1、全面查清测区内各类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等基本情况,建立准确、完整的地籍数据库。

2、为土地登记、发证提供可靠的依据,保障土地产权人的合法权益。

3、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持。

三、测绘范围和内容(一)测绘范围本次地籍测绘的范围涵盖_____区域,总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二)测绘内容1、土地权属调查查清土地权属的来源、性质、权利主体、权利客体等情况。

核实土地权属界线的位置、走向、界址点坐标等。

2、地籍测量控制测量:建立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

界址点测量:测定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地籍图测绘:绘制比例尺为 1:_____的地籍图。

面积量算:计算各类土地的面积,并进行统计汇总。

四、技术依据和精度要求(一)技术依据1、《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17)4、其他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二)精度要求1、界址点精度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精度不低于±5cm。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精度不低于±75cm。

2、地籍图精度地籍图的平面位置精度应符合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精度要求。

五、工作流程(一)准备工作1、收集测区相关资料,包括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登记资料等。

2、制定技术设计书,明确测绘的方法、流程、精度要求等。

3、准备测绘仪器设备,如全站仪、GPS 接收机、水准仪等,并进行校验。

地籍图测绘

地籍图测绘

四、宗地图的作用
一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宗地的法律凭证之一; 二是宗地图一定是经过有校检核确认无误的,是处理土地权属 纠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三是变更地籍测绘时,直接反映了宗地的相互关系。
五、宗地图的编绘技术要求
宗地图是在分幅地籍图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如果没有地籍图资料, 可单独实测宗地图。宗地图的图幅最好是固定的,比例尺可根据 宗地大小选定,以能清楚表示宗地情况为原则。 编绘宗地图时界址线走向清楚,界址点位置正确无误,面积准确, 四至关系清晰,各项注记齐全,比例尺适当。 宗地图图幅规格:32开、16开、8开等。界址点用1mm直径的圆圈 表示,界址线用0.3mm红色或黑色表示。
二、判断题 1、在成都春熙路地段测量地籍图时应该选择小比例尺测图。 ( ) 2、地籍图上地块号和地类号以分式形式注记,其中地块号是分母,地类号是分子。( ) 3、摄影测量法主要用于大面积的地籍测量。( ) 4、考虑到城乡土地经济价值的差别,农村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比城镇地籍图的比例尺可小一些。 ( ) 5、城镇地籍图的幅面通常采用40cm×40cm和50cm×40cm,。 ( ) 6、地籍图上不需要绘制地物。( )
摄影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测制多用途地籍图 2、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制作农村地籍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3、加密界址点坐标 4、作为地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站。 5、当用于制作城镇地籍图时,通常用全站仪实测界址点坐标。
(三)编绘法成图
不少城镇和工矿区都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资料。在进行地籍测图时,可利用测 区内已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影像平面图来编绘地籍图。这种方法成图周期 快,但由于编绘法是在原图上进行制作新的地籍图,成图精度较低。因此在 进行编绘时,应对原地形图进行精度检查,若不符合要求,则不能用来进行 编绘。

地籍图测绘基本概念和要求

地籍图测绘基本概念和要求
②地籍要素编号:包括街道(地籍区)号、街坊(地籍子区) 号、宗地号或地块号、房屋栋号、土地利用分类代码、土地等 级等,分别注记在所属范围内的适中位置,当被图幅分割时应 分别进行注记。如宗地或地块面积太小注记不下时,允许移注 在宗地或地块外空白处并以指示线标明。
50cm×50cm
40cm×50cm
1、城镇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若测区已有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方 法可沿用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并于编号后加注图幅内较 大单位名称或著名地理名称命名的图名。
2、农村地籍图的分幅和编号
农村居民地地籍图的分幅和编号与城镇地籍图相同。 农村地籍图(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按 国际标准分幅编号。 无论是城镇地籍图,还是农村地籍图,均应取注本幅图内 最著名的地理名称或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名称作为图名,以 前已有的图名一般应沿用。
四、地籍图的内容
1、 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 (1)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 (2)有必需的数学要素; (3)必须表示基本的地形要素,特别是与地籍有关的地物要素 应予表示; (4)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 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2、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点
二、地籍图比例尺
地籍图需准确地表示土地的权属界址及土地上附着 物等的细部位置,应选用大比例尺。 1、 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
(1)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 (2)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3)地籍图的测量方法
2、 我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
世界上各国地籍图的比例尺系列不一,目前比例尺最大的 为1:250,最小的为1:5万。 根据国情,我国地籍图比例尺系列一般规定为: 城镇地区(指大、中、小城市及建制镇以上地区)地籍图的比 例尺可选用1:500、1:1 000、1:2 000,其基本比例尺为1:1 000; 农村地区(含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地籍图的测 图比例尺可选用1:5 000、1:1万、1:2.5万、1:5万,其基本比例 尺为1:1万。

地籍图的测绘-PPT课件

地籍图的测绘-PPT课件
30
宗地内的建(构)筑物及宗地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附着物 宗地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地形地物的现状,界址点坐
标表、权利人名称,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测图日期 指北方向和比例尺 宗地图的制图者、审核者姓名
三、宗地图的作用
土地证上的附图 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在变更地籍测量的应用13来自2、摄影测量测制地籍图
• 测制多用途地籍图 •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调查 • 测制农村地籍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 • 加密界址点坐标(农村) • 地籍数据库的数据采集 制作城镇地籍图时,通常用全站仪实测界址点坐标
测制地籍图和其他图件的作业流程
14
3、编绘法成图的作业程序
模拟地籍图编绘
• 选择合适的工作底图 • 复制二底图 • 外业调绘 • 补测(二底图上) • 转绘,制作工作底图 • 蒙透绘,制作地籍图
15
数字地籍图编绘
外业调查与测量
现有地形(籍)图
数据输入
电子计算机
数字化
数据处理
数据文件
成果打印
绘图仪绘图
屏幕显示
16
4. 地面数字地籍图测绘
软件 17
(1)作业模式
全站仪+电子记录簿(如PC-E500等)+成图软件 全站仪+便携式计算机+成图软件 全站仪+掌上电脑+成图软件 GPS—RTK接收机+成图软件
3
三、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1.城镇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50cm×50cm, 50cm×40cm 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号:689-593
4
2.农村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籍图分幅与编号同城镇地籍图, 中比例尺地籍图按国家标准分幅与编号。
3.农村地籍图的图幅元素(中小比例尺)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一、引言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通过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面积、利用状况等进行调查和测量,为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利用、税收征管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理信息和数据支持。

为了保证地籍测绘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测绘成果的质量和精度,特制定本地籍测绘方案。

二、测区概况本次地籍测绘的测区位于_____市_____区,面积约为_____平方公里。

测区内地形较为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地貌。

测区内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有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

测区内交通便利,有多条公路和铁路贯穿其中。

三、测绘目的本次地籍测绘的目的是为了查清测区内土地的权属、位置、面积、用途等情况,为土地登记、发证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可靠的地籍信息,为土地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四、测绘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2、《地籍测绘规范》(CH 5002-94)3、《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4、《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5、《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6、测区所在地区的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和法规五、测绘内容1、权属调查查清测区内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包括土地使用者的名称、地址、土地用途、土地权属性质、土地使用期限等。

调查土地的界址点、界址线的位置和走向,绘制土地权属界线图。

2、地籍控制测量建立测区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地籍碎部测量提供起算数据。

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或导线测量技术,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技术。

3、地籍碎部测量测量测区内每宗土地的位置、形状、面积等要素,绘制地籍图。

地籍图的比例尺为 1:500 或 1:1000,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测绘。

4、面积量算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计算每宗土地的面积,并进行面积汇总和统计。

5、地籍数据库建设将地籍测绘成果录入计算机,建立地籍数据库,实现地籍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查询。

第8章:地籍图的测绘

第8章:地籍图的测绘

• A. 地籍图内容选取的基本要求
• (1) 地籍图应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 点、线;
• (2) 地Leabharlann 图作为基础图件应有严密的数学精度,因此 应有必需的数学要素;
• (3) 地籍图能用于多目的是由于有一个良好的地理参 考系统,因此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特别是与地 籍有关的地物要素应予以表示; • (4) 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 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八、地籍图的测绘方法 1、野外实测成图 2、摄影测量方法测制成图(满足1:1000比例尺精度) 3、编绘成图法(利用测区已有地形图、平面图编制) 4、野外采集数据计算机绘图 5、利用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矢量化)
数字地籍测量
第一节.数字地籍测量的基本概念
数字地籍测量实质上是一种融地籍测量外业、内 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用于地籍管理的 必然结果。它的最大优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 籍图表数据库,从而为实现现代化地籍管理奠定了基础。
第8章:地籍图的测绘
一、地籍图的概念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专用符号把地籍 要素及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二、地籍图比例尺 1. 选择比例尺的依据
①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 ② 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③ 比例尺的选择和测量方法
第8章:地籍图的测绘
一、地籍图的概念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专用符号把地籍 要素及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七、地籍图
1、比例尺:1:500、1:1000、1:2000;1:5000、1:10000
2、矩形分幅或正方形分幅;50cm×50cm、50cm× 40cm; 3、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与相应地形图方法一致; 图幅编号:X-Y;1:500取0.01Km;1:1000取0.1Km; 4、宗地图的比例尺不作统一规定;32开、16开(常用)、8开

第8章地籍图测绘

第8章地籍图测绘
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结束需要提交的主要成果之一,它是地籍管理和土地 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资料。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的成图主比例尺为1∶1万对社会经济发达的行政区 域可采用1∶5000比例尺,在人口密度很低的荒漠、沙漠、高寒等地区可采用1∶5万比例尺。分幅土地利 用现状图应采用数字摄影测量方法成图,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字化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编绘而成。
农村地籍图应表示的内容包括:

地籍要素

地物要素

数学要素和图廊要素
8.3.3 村庄地籍图
村庄地籍图又称农村居民点地籍图,是用于于农村地区村民宅基地的土地使用权管理的地籍图。村 庄地籍图是以土地使用权为主题,突出表示土地使用权界址点、线。
村庄地籍图应采用全野外数字测量方法成图,也可以利用已有的数字化村庄地籍图和土地使用权属 调查图编绘而成。一般线划制作村庄地籍图。村庄地籍图覆盖的范围应与农村地籍图上相应图斑的覆盖 范围一致。
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应反映的内容有:图廓线及公里网线、各级行政界、水系、各种地类界及符号、线 状地物、村庄、道路、必要的地貌要素、各要素的注记等。为使图面清晰,平原地区适当注记高程点, 丘陵山区只绘计曲线。
目前,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是在数字环境下制作的。利用正 射影像图作为调查底图,通过外业调绘、补测、矢量化等工作,建 立土地利用数据库。使用数据库管理软件,制作分幅土地利用现状 图。
重点:地籍图、宗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等的相关概念。地籍图的分类及比例尺系列。
8.1 地籍图的基本知识 8.1.1 地籍图的概念 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 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基础资料之一。
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按城乡地域的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 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按图幅的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 地籍图的分类:农村地籍图、城镇地籍图、村庄地籍图、土 地利用现状图、宗地图、地籍挂图、地籍索引图等。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

地籍测绘方案一、引言地籍测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对于明确土地权属、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规划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确保地籍测绘工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高效性,特制定本方案。

二、测绘目的本次地籍测绘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准确、详细的地籍信息,包括土地的位置、面积、界址、权属等,为土地登记、发证、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测绘范围本次测绘范围涵盖_____地区,具体包括_____等区域。

四、测绘内容1、控制测量建立首级控制网,包括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平面控制点的布设采用 GPS 测量或导线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点的布设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2、界址测量确定土地的界址点位置,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测量。

对于明显界址点,可采用钢尺丈量、光电测距等方法;对于隐蔽界址点,应采用解析法测量。

3、地籍图测绘测绘比例尺为 1:_____的地籍图。

内容包括行政区划、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线、宗地编号、建筑物及构筑物等。

4、面积量算采用几何图形法、坐标法等方法计算宗地面积和各类土地面积。

对面积量算结果进行精度检查和统计分析。

5、地籍数据库建设将测绘成果录入地籍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和查询。

五、测绘技术依据1、《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3、《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 1 部分: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17)4、其他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技术要求六、测绘仪器和设备1、 GPS 接收机型号:_____精度:平面精度_____,高程精度_____2、全站仪型号:_____精度:测角精度_____,测距精度_____3、水准仪型号:_____精度:每千米高差中误差_____4、计算机及绘图软件计算机配置:_____绘图软件:_____5、钢尺、棱镜、对讲机等辅助设备七、测绘人员组织成立地籍测绘项目组,设项目负责人 1 名,技术负责人 1 名,测量员若干名。

第八章地籍图的测绘

第八章地籍图的测绘

第八章 地籍图测绘
3. 分 类
(1)按表示的内容可分为基本地籍图和专题地籍图。 (2)按城乡地域差别可分为农村地籍图和城镇地籍图。 (3)按图的表达方式可分为模拟地籍图和数字地籍图。 (4)按用途可分为税收地籍图、产权地籍图和多用途地籍图。 (5)按图幅的形式可分为分幅地籍图和地籍岛图。 我国现在主要测绘制作的有:城镇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 民地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等。
1:1000
密级
22.0 10.8
附 注 :
10.0 22.0
测量员 绘图员 检查员
4 . 三北方向图
在中小比例尺的图的南图廓线的右下方, 还绘有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轴的 方向的这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称为三北 方向图。
利用三北方向图,可对图上 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磁方 位角和坐标方位角三者间作 相互换算。
分幅和编号的目的:便于管理和使用
梯形分幅 —按经纬线分幅
分幅方法
(中小比例尺)
矩形分幅 —按坐标格网分幅 (大比例尺)
一、梯形分幅与编号
梯形分幅是按经纬线划分的,以1:100万比例尺 的地形图为基础,采用全球统一的分幅编号方法。
比例尺 1:100万 1:10万 1:5万 1:2.5万 1:1万 1:5000 1:2000
第八章 地籍图测绘
2. 地籍图特点
(1)地籍图具有国家基本图的特性。 (2)地籍图只能表示基本的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
对应的地籍空间要素的属性在地籍图上只能用标识符来对 此进行有限的表达。 (3)多用途地籍图不能理解为一张谁都可以用的万能图,而 是各类地籍图的集合。为各种用户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地理参 考系统。
行)。
北京市区坐标为:北纬39.9”,东经116. 3”。

地籍图测绘

地籍图测绘

地籍图测绘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潘正风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籍调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土地界址点测定、地籍图绘制和土地面积计算等。

一、地籍与房产平面控制测量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

地籍图和房产图均为平面图,一般不要求高程测量。

只有需要时才进行高程测量。

地籍和房产平面控制网采用的坐标系统应与国家或城市的坐标系统相统一。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等级和形式,可根据测区的大小和地形情况而定,有条件的应利用已有的国家或城市平面控制网加密建立。

基本平面控制网(二、三、四等和一、二级)的建立,可参照《城市测量规范》中平面控制网的规定,对于图根控制,为提高细部测量的精度而有其特殊的规定。

图根导线依据等级控制点,分两级进行加密,布设形式为结点导线网或附合导线网。

二.地籍调查1.地籍调查的目的和内容城镇地籍调查的内容,依据它的具体任务而定。

为土地登记发证服务的地籍调查,调查内容为权源、权属界线、权属面积及其他一些必要的地籍要素和与地籍要素有关的地形要素。

为土地定级估价服务的地籍调查,除调查上述内容外,还应调查土地的自然和经济等状况。

地籍调查分为初始地籍调查与变更地籍调查。

凡首次为建立完整的地籍档案、测绘地籍图而进行的地籍调查称为初始地籍调查;地籍档案建立以后,因土地权属及土地本身状况发生变化而进行的调查称为变更地籍调查。

2.初始地籍调查地籍调查是对土地权属单位的土地权源及其权利所及的界线、位置、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调查。

地籍调查的核心是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实地调查中绘制的宗地草图,填写的地籍调查表,不仅为地籍测量提供依据,而且是地籍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⑴土地权属土地权属是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土地所有权和现在合法的土地使用权的归属。

⑵权属调查的单元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一宗地(也称为一丘地)。

宗地是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

一般情况下,一宗地内为一个权属单位。

同一个土地使用者,使用不相连的若干地块,则每一地块分别划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地籍图测绘第一节地籍图一、地籍图概述1、概念1)地籍图:表示地籍要素及与地籍要素相关的地物和地貌,并按地籍要求对相应的内容经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出来的正形投影图。

地籍图的数字化成图是以电子计算机以及与之相联的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为基本工具,并以数学逻辑方法为科学语言来完成地籍图编绘的新的技术手段,其研究对象是如何应用现代化的自动控制设备来实现地籍信息的快速采集、识别、存贮、处理、传输和提供等过程。

它为地籍信息的查询、存贮、处理、输出和更新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利用现有地形(地籍)图编制数字地籍图是建立数字地籍的重要方法和内容之一。

数字地籍测量是利用数字化采集设备采集各种地籍信息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中,再利用相应的应用软件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最后输出并绘制各种所需的地籍图件和表册的一种自动化测绘技术和方法。

2)地形图:凡是在图上表示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形态和地表面上一系列固定物体的平面位置,并且经过综合取舍,按比例缩小后用规定的符号和一定的表示方法描绘出的正形投影图。

由地形图与地籍图的概念可得知a.测绘的内容有所差别:地形图反映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及其相关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主要用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管理。

地籍图主要反映土地及其上附着物(建筑、植被等)的位置,权属,界址,数量,质量等,主要用于土地管理及相关部门的参考图件。

b.测绘的要求不一样地形图的精度、地物、地貌的取舍受其比例尺精度制约,符号和注记较简单。

地籍图测绘时,图面内容的精度除了受比例尺精度制约外,还要考虑界址点的精度,地物的取舍主要考虑地物作为地籍要素的重要程度,而且地籍图上编号注记相应要复杂得多。

2、地籍图集1)分幅地籍图;按统一的规定得分幅编号方法,以一定的比例尺一幅一幅测绘的,是一行政区域地籍资料中的基本图件。

2)细部图:宗地图-房产分丘图,房产分户图;3)各种附图:宗地草图、房屋用地略图、房屋权属界线示意图;4)各类专题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农村居民点地集图3、地籍图分类1)内容上分:分幅地籍图—基本地籍图;专题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农村居民点地集图,土地估价图等。

2)城乡差别上:城镇地籍图农村地籍图3)表现方式:白纸图—模拟;数字图4)用途上:税收、产权、多用途等地籍图。

4、我国现在主要测绘的地籍图城镇分幅地籍图、宗地图、农村居民点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所有权属图、房产分户图。

二、地籍图比例尺的选取1、选取依据1)用图的目的和经费来源;2)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3)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4)测量的方法;2、比例尺系列1)城镇地区;1:500;1:1000;1:2000;基本比例尺为1:1000;2)农村;1:5000;1:1万;1:2.5万;1:5万;3)农村居民地;1:1000;1:2000;三、地籍图的分幅与编号1、分幅与编号1)城镇分幅:矩形分幅,50×50cm。

1:2000的图幅以整公里格网线为图廓线;1:1000和1:500的地籍图在12000中划分。

编号:地籍图的编号以高斯克吕格坐标的整公里格网为编号区,分幅图的编号以一个编号区为单元进行,由编号区的代码加比例尺的代码组成。

编号区代码地籍图比例尺代码完整编号:×××××××××××简略编号:××××××地籍图编号区和比例尺的代码2)农村地区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

分幅:以上两图均按大地经纬度进行分幅;编号:编号方法具体见《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25页1:100万图1:100万图比例尺图幅图幅幅行号幅列号代码行号列号××××××××××2、图幅要素1)大地经纬度:L,B 2)高斯平面直角坐标: X,Y;3)南北及东西图廓线长;4)图幅对角线长;5)图幅面积;6)子午线收敛角;四、地籍图的主要内容1、内容选取的基本要求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权属,辅以次要地物2、基本内容1)地籍要素 a.权属界址点、线;b.地籍号:地籍子区、宗地、地块、房屋栋号;c.坐落:行政区名、街道明、门牌号;d.面积;e.地类号;f.等级;g.权属主名称;房产状况(权属性质、产别、面积等)2)地形要素;a.道路; b.水系; c.管线;d.植被;e.控制点点名点号注记;3)数字和整饰要素 a.坐标格网和坐标注记;b.比例尺;c.图名、图号、分幅结合表d.测绘单位、时间和人员3、地籍图的识图1)课本119页图,城镇地籍图样图2)课本120页的农村地籍图样图a.两点两杠表示地籍区(乡镇)分界线,如“金华村”右边的点虚线;一点三杠表示地籍子区(行政村)号,如双线数字“32”上面的点虚线;b. 双线数字“32、31”表示地籍区(乡镇号)号;32新华乡,31狮岭乡;c.“公益村133765Ⅱ5”和“金华村53127”中13、5表示子区(行政村)号;3765、3127表示行政村的土地面积(公顷为单位),“Ⅱ5”表示土地等级二等5级;d.“(1)、(2)、(35)”表示图斑号,e. 表示乡村路;5为路宽5m;表示小路,路宽4m;f. 15子区号,“公”权属性质,645为用地面积。

第二节地籍图测绘一、技术要求1、控制见“第六章地籍控制测量”2、图纸展绘1)图廓线;内图廓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2mm,内图廓对角线长度误差不得大于±0.3mm;2)坐标展点;坐标格网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得大于±0.1mm,其他解析坐标点的展点误差不得大于±0.2mm。

3、测量时1)相邻界址点间距、界址点与相邻地物点和图根点间的距离中误差小于±0.3mm;2)宗地内外与界址相邻的地物点,不论测绘方法它的点位中误差小于±0.4mm;3)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小于±0.5mm;4、图边的测绘与接边1)测出所在区域以外的图上5~10mm的范围;2)接边时,接边偏差的限查为±0.8mm;5、整饰、检查与验收1)整饰;地籍图的主体内容测绘完成后的整理和装饰工作。

2)检查;地籍图测绘完成后,一般实行二级检查。

分别要给出检查报告。

3)验收;由任务的委托单位组织实施,验收完应给出验收报告。

二、地籍图的成图方法1、白纸测图2、摄影成图;主要有两种方法:1)模拟法:2)解析法:优点:作业周期快、外业工作强度显著降低。

缺点:费用高;大比例尺的精度问题;3、数字成图1)地面数字测图全站仪+数据存储、预处理设备+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图仪2)摄影数字测图—解析法的数字模拟像片+计算机+影像处理软件+绘图仪优点:外业工作量少,便于成果存储、管理和应用,易于图件更新。

缺点:地面数字受设备制约不直观,费用高。

4、编绘法成图1)概念;指利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和要变更的地籍图籍以及近期的影响平面图,采用透绘、矢量化和复制等办法制作工作底图,利用地籍调查资料去旧加新,室内编制地籍图的办法。

2)作图过程:a.选择底图(课本53页);b.复制二底图c.外业调绘(补测修测)d.制作工作底图(注记修饰)e.地籍图的复制注意:界址点和重要地物应实地测算坐标优点:已有资料的利用率高,室外工作减少。

5、拼装法成图1)作图过程:a.外业实测;b.地籍调查;c.展绘框架;d.拼装细部;2)装图原则;先外部后内部,先轮廓后细部。

3)拼装图的检核:边界闭合差校核6、二图并出或三图并出1)二图并出;就是同时施测地形图和地籍图。

2)三图并出;同时施测地形图、地籍图和房产图。

优点:一测多果,相对而言成图速度加快,成本降低,同时增加了各部门间的合作,减少了人员、工作的重复性。

三、地籍图与地形图的差别表1 宏观上的差异文字描述为: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是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种正设投影图。

地籍图是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题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是地籍的基础资料之一。

1)从成图原理上:两者相同,都是正形投影,按照线控制后碎步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2)制图成果上:地形图是单一图件,而地籍图成果是地籍图集;3)从精度上:地形图是以比例尺大小作为精度指标,而地籍图是域比例尺大小无关,域界址点坐标有关;4)实际应用上:地形图运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而地籍图只用于土地的规划和管理,房地产等方面。

第三节宗地图的测绘一、宗地图的含义1、概念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2、内容1)所在地籍图图幅号、地籍区号、子区号、宗地号;2)宗地权属主名称、用地性质;3)本宗地的界址点位置、界址线及其边长,与相邻宗地的界址分割示意线;4)本宗地的界址点号、地类号、土地等级、房屋栋号及门牌号;5)本宗地的用地面积;2、内容6)本宗地内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结构、层数、建筑面积和相关的地物现状;7)宗地内、外紧靠界址点线的重要地物及与界址点之间的距离;8)与宗地相邻的重要地物的地理名称及相邻宗地的权属主名称和宗地号;9)绘图和检核的时间、人员姓名、比例尺、指北方向。

3、识图课本131页4、宗地图的功能与特性二、宗地图的编绘1、绘制方法根据其使用的目的不同,可用以下几种方法绘制:1)复制法;当宗地图作为土地证的附图或地籍分宗档案的附图时。

2)复制加核实;作确权的依据时,3)实地测量;颁发证书、多用途2、图纸要求纸及其大小三、宗地图与宗地草图的区别:宗地图是地籍图的附图及房地产登记卡的附图,它反映了一定的宗地的基本情况。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的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记录。

1、成图原理上:宗地草图的内容与地籍调查表内容一致,是地籍调查的初始阶段,包括:图幅号、地籍号、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等;宗地图与地籍图的内容一致,是地籍调查的最后阶段,包括了地类编号、土地等级、地籍编号、街道名称、单位名称、门牌号、河流、湖泊名称等;2、特征不同:都是实地数据的量取,精度较高且可靠;宗地图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宗地草图是宗地的原始描述,是近似的,相邻宗地草图不能拼接;而宗地图能拼接,标识符齐全。

3、地籍编号:宗地草图给出了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等;宗地图还给出了地类编号、土地等级、地籍编号等;4、比例尺:宗地草图给出的是概略比例尺,宗地图给出的是精确的比例尺;5、精度要求:宗地草图精确到0.01m,宗地图的界址点用1.00mm直径的圆圈表示,宗地图的精度要高于宗地草图的精度;6、法律效率:宗地草图可以作为界址点的维护、恢复和解决权属纠纷提供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