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四章知识清理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人教版地理必修3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三角洲为例
1.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及地理条件
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①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②工业内部,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⑵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先改革开放的地区,给予许多优惠政策,使珠*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
⑶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的优势,就近接受港澳产业的扩散,利用港澳贸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
⑷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2.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阶段
⑴工业化的推进:①第一阶段:1979-1990年,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
②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高技术产业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
3.问题与对策
⑴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三角相比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和市场腹地都处于劣势)--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市为基地,发展汽车、钢铁、石化、造船等原材料工业与装备制造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
⑵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落后,缺少分工合作)--构建大珠*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三角洲城市群。
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雨、水质型缺水、噪声等)--加强规划与管理。
⑷城中村:城市郊区出现的已经转变为以从事工商业为主的村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和生态共同体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和生态共
同体知识点
本文档将介绍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和生态共同体的
一些重要知识点。
1. 生物种群的概念
生物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区中同一时间内,由同一物种组成的个
体总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密度、分布、年龄结构、繁殖率等。
2. 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包括标记-重捕法、样线法、样方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对个体数量的统计来估算整个种群的数量。
3. 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计算种群密
度的公式为:种群密度 = 种群数量 / 活动面积或体积。
4. 种群分布的形式
种群分布的形式包括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
均匀分布是指个体间分布距离相等或相近;聚集分布是指个体间聚集在一起;随机分布是指个体间分布没有规律。
5. 种群生态位的概念
种群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职业或角色,包括种群对资源的利用方式、生活性等。
种群生态位可以决定其与其他种群的竞争关系。
6. 生态共同体的构成
生态共同体是指在同一生态环境中生活并相互影响的多个种群的总体。
生态共同体包括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级。
希望以上知识点对您了解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种群和生态共同体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第四章种群和群落1、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逐个计数针对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b、计算方法:植物:样方法(取样分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取平均值;动物:标志重捕法(对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计算公式:N=M×n/m。
估算的方法昆虫:灯光诱捕法;微生物:抽样检测法。
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2、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J型增长”a、数学模型:(1)Nt=N0λ(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时间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S型增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重要意义。
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高三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梳理高三物理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一年,物理必修三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必修三的知识点,以下是对物理必修三知识点的梳理。
第一章热力学与统计物理1. 温度和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的分子平均动能的度量,用摄氏度(℃)或开尔文(K)表示;热量是物体间由于温度差异而传递的能量。
2.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在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下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气体的等温、绝热膨胀等过程。
3. 理想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即PV=nRT,其中P为气体压强,V为气体体积,n为气体物质的物质量,R为气体常数,T为气体的绝对温度。
第二章电磁波1. 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形成的一种波动现象,包括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基本过程。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的干涉条纹的现象;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小孔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偏转和扩散的现象。
3.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振动方向发生限制的现象,包括线偏振和圆偏振两种类型。
第三章光学仪器1. 光的折射和反射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光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遵循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是使光线向透镜中心汇聚的透镜,凹透镜是使光线发散的透镜,它们分别具有放大和缩小物体的作用。
3. 显微镜和望远镜显微镜是一种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包括目镜和物镜两个部分;望远镜是一种观察远处物体的光学仪器,包括目镜和物镜两个部分。
第四章原子核物理1. 基本粒子和核能基本粒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等;核能是通过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
2.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衰变是指放射性核素自发地改变核内子弹性结构而放出放射性粒子和能量的过程,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射线等。
3. 核能与核反应核能是通过核反应而释放的能量,核反应包括聚变和裂变两种形式,其中聚变是轻核反应形成重核释放能量,而裂变是重核分裂形成轻核释放能量。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要点归纳
【一】一、生態系統和生物圈(一)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生物適應環境具有普遍性,例如:沙漠中的植物根系發達(如圖),冬天法國梧桐樹落葉而松樹不落葉,蛇和青蛙等動物會冬眠,燕子冬天南飛而春天北歸等。
水對生物分佈的影響比較明顯,一切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水分的多少對生物的生長發育有明顯的影響。
(二)生物對環境的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的同時,也能夠影響環境。
例如:森林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的濕度,進而影響降雨量;在沙地上栽種植物能防風固沙(如右圖所示),還能調節氣候;柳杉等植物可以吸收有毒氣體,從而淨化空氣;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鬆,它的排泄物還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鼠對農作物、森林和草原都有破壞作用;藻類植物迅速大量繁殖會形成赤潮等。
由此可見,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兩者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二、生物群落的構成生態系統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同化)太陽能的總量生態系統某一營養級(營養級≥2)能量來源:上一營養級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級特別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糞便,蜣螂並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態農業中,沼渣用來肥田,農作物也並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無機鹽(即肥)。
【二】一、滲透作用(1)滲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2)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①是具有半透膜②是半透膜兩側具有濃度差。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滲透作用)1、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細胞失水皺縮外界溶液濃度=細胞質濃度時,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2、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細胞內的液體環境主要指的是液泡裡面的細胞液。
原生質層:細胞膜和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細胞質壁分離復原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時就,水分進出細胞處於動態平衡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質層位置細胞大小蔗糖溶液變小脫離細胞壁基本不變清水逐漸恢復原來大小恢復原位基本不變1、質壁分離產生的條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細胞壁(3)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2、質壁分離產生的原因:內因:原生質層伸縮性大於細胞壁伸縮性外因:外界溶液濃度>細胞液濃度1、植物吸水方式有兩種:(1)吸帳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幹種子、根尖分生區(2)滲透作用(形成液泡)一、物質跨膜運輸的其他實例1、對礦質元素的吸收逆相對含量梯度——主動運輸對物質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細胞膜上載體的種類和數量決定。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知识点1. 族群的定义- 族群指的是生态学中相同物种的个体在同一地区共同生活的群体。
在一个族群中,个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 族群的结构- 族群的结构包括数量、密度和分布等方面。
- 族群数量指的是该族群中的个体数量。
- 族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
- 族群分布指的是该族群在一定区域内的空间分布情况。
3.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 族群的增长与减少与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有关。
- 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增加。
- 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迁入率小于迁出率时,族群数量减少。
4. 生态圈的概念- 生态圈指的是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
- 生态圈包括生物圈和非生物圈两部分。
5.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 生态圈的层次结构包括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个体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单位,是生态圈中个体数量的统计单位。
- 种群是同一物种个体的总体,是生态圈中物种数量的统计单位。
- 群落是由多个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是生态圈中群落数量的统计单位。
-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圈和非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整体。
6. 生态圈的能量流动- 生态圈中的能量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进行的。
-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能量传递关系的链式结构。
- 食物网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复杂网络。
- 能量在生态圈中通过生物的摄食和代谢产生、传递和消耗。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族群和生态圈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物必修3第四章知识点复习
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 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 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物种组成
常绿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和类别有差别 :群落中物种_数__目___的多少
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物种的数目__愈__多___,群落的结构也_愈__复__杂____。
武夷山
低等植物 840种
高等植物 2888种
动物
2、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 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 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度看化 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5000种
脊椎动物 475种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670种Leabharlann 高等植物 139种动物
1000种
种间关系
捕食
个
体
B
数
A
1 时间
A
个
B
体
数
互利共生
3 时间
竞争
个
体
A
数
B
2 时间
B
个
体
数
A
寄生
4 时间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蜜蜂、蚂蚁等 种内斗争:同种生物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 间、水分、养料等也会发生斗争。
群落的空间结构
相对较大区域作为样地,再在样地中随机选取若干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群体动态和生态平衡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群体动态和生态平衡知识点生物群体动态和生态平衡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涉及到生物群体数量、相互关系和环境的平衡与变化。
以下是第四章的主要知识点:生物群体的种类生物群体是指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共同生活的一组同种生物个体。
根据组成成员的种类不同,生物群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同种生物群体:由同一物种组成的群体,如一群同种植物或同种动物。
- 混种生物群体:由多种不同物种组成的群体,如植物和动物在同一生境中的共同生活群体。
- 共群生物群体:由多个不同种生物形成的群体,彼此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如鱼和水生植物的共生群体。
生物群体数量的变化生物群体数量的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以下是影响生物群体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生物群体数量的增减。
- 迁入与迁出:生物的迁入和迁出也会对生物群体数量产生影响。
- 资源供给:资源供给的充足程度会影响生物群体数量的增长。
- 捕食关系: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生物群体数量的动态变化。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生态平衡是指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保持稳定的关系。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维持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可以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促进生物的繁衍和进化。
- 控制害虫数量:生态平衡可以控制害虫的数量,减少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的损害。
- 保持稳定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平衡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功能,提供人类所需的生态服务。
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生态平衡可以被多种因素破坏,导致生物群体数量的失衡以及生态系统的衰退。
以下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主要因素:-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打破生物群体数量的平衡。
- 污染和环境退化:人类活动导致的污染和环境退化也会干扰生物群体的平衡。
- 物种捕捞和破坏栖息地:过度捕捞和破坏动物的栖息地会使某些物种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高一物理必修三四章知识点
高一物理必修三四章知识点第一章:力和压强1. 力的概念和分类:- 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 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 接触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非接触力包括引力、电磁力等。
2. 力的作用效果和叠加原理:-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大小。
- 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以根据叠加原理将它们合成为一个合力。
3. 力的单位和测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 常用的力的测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4.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 / 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A表示面积。
第二章:力的作用和相互作用定律1. 牛顿的三定律:-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第二定律:F = m * a,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2. 惯性和马斯克一体性原理:-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的性质。
- 马斯克一体性原理是指多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它们的加速度相等,且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第三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 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运动物体由于速度而具有的能力。
-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力。
2.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空气阻力等)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 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表示为 E1 = E2,其中E1表示系统的初始机械能,E2表示系统的最终机械能。
第四章:机械功和功率1. 功的概念和计算:- 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作用,用于衡量力对物体的影响。
- 功的计算公式为W = F * s * cosθ,其中W表示功,F表示力,s表示力的方向上的位移,θ表示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2.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 = W / Δ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功,Δt表示时间间隔。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知识点汇总.doc
第 4 章种群和群落第 1 节种群的特征【要点导学】一、种群特征:(一)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种群密度具有一定的特点:①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
②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量。
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并非指种群中的某个个体,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出生率高于死亡率,种群密度要增大;死亡率高出生率,种群密度要降低。
(三)年龄组成:1.概念: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年龄一般分为幼年 (尚无生殖能力 )、成年 (有生殖能力 )和老年 (丧失生殖能力 )三个阶段。
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2.几种年龄型种群的特点图示类型种群构成特点发展趋势增长型幼年个体很多, 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保持稳定衰退型老年个体很多, 幼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3.意义: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我们研究种群有什么意义?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四)性别比例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五)迁出和迁入:迁入:迁入个体使种群密度增加;迁出:迁出个体多使种群密度降低。
它们对种群的密度起到决定性作用。
二、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种群数量直接影响预测变化方向影响数量变动年龄组成种群密度性别比例决定大小和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①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特征;②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决定种群的密度;③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性别比例影响着种群密度;④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未来的变化趋势。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原子结构和波粒二象性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 - 1 -2. 光电效应 .................................................................................................................... - 1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15 -4.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模型............................................................................... - 26 -5. 粒子的波动性和量子力学的建立........................................................................... - 39 -章末复习提高................................................................................................................ - 47 -1. 普朗克黑体辐射理论2. 光电效应一、能量量子化1.黑体辐射(1)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2)维恩和瑞利的理论解释①建立理论的基础:依据热力学和电磁学的知识寻求黑体辐射的理论解释。
生物必修三第4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4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现店铺把高中生物必修3的全部要点以章节来分,以下是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的应该熟悉掌握的知识点,希望通过这些重要的知识点,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好高中要求记忆的知识。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种群有哪些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2、什么是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有哪些?⑴、标志重捕法(调查取样法、估算法):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算种群密度。
②、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中有标志数⑵、样方法: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②、常用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
4、什么是出生率和死亡率?⑴、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如:1983年,我国年平均千人出生18.62人,即1.862%⑵、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主要决定作用。
是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
5、什么是迁入率和迁出率?⑴、迁入率:单位时间内迁入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⑵、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出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⑶、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次要决定作用。
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
6、什么是年龄组成?⑴、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
①、增长型:幼年个体较多,年老个体数目较少的种群。
②、稳定型:各年量期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的种群。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重点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重点知识梳理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的重点知识梳理如下:
第一章政治思想与政治学说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章国家与政权
1.国家的概念
2.国家的组成部分及其职能
3.政治制度与政治过程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参政党制度
第三章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
2.行政管理系统和公务员制度
3.法官和检察官制度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第四章法律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
1.法律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
2.宪法和法律的关系
3.司法实践中的法治保障
4.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
第五章公民权利和义务
1.公民权利的概念
2.公民权利的种类
3.公民权利保障的制度和措施
4.公民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第六章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
1.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2.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3.政治和社会的关系
4.信息化背景下的政治生态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的重点知识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群体和生态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群体和生态群
落知识点
1. 生物群体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内,由同一物种构成的个体总和。
生物群体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生物量和种群结构等。
2. 种群密度是指生物群体中个体的数量。
它可以通过统计样本数量或利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
种群密度的变化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3. 生物量是指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的总重量或总体积。
生物量可以通过采样和称重来进行测量,或者通过估算方法来计算。
4. 种群结构是指生物群体中各个个体的年龄、性别和大小等特征的分布情况。
种群结构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种群的生长状态、繁殖水平和环境适应能力。
5. 生态群落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多个相互作用的种群组成的生物群体集合。
生态群落的形成受到生物间相互作用、环境因素和物种丰富度等因素的影响。
6. 生态位是指一种生物在生态群落中的角色和职位。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利用资源分成不同的生态位,避免了资源的直接竞争。
7. 生态位的分化是指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避免资源竞争的策略。
不同物种通过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生活方式,选择了不同的生态位来避免资源竞争。
8. 网络结构是指生物群体中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生态群落中的网络结构可以是食物链、食物网或者其他类型的关系网络。
以上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生物群体和生态群落的主要知识点。
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现象。
必修三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水土流失的危害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1.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条件
2.鲁尔区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
第三节资源的跨流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1、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2.南水北调的工程方案的优缺点
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1.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有哪些?
2.长江流域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3.三峡水电站的建立有哪些功能?
4.长江上游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5.长江中游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6.长江下游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人教版必修三Unit4SpaceExploration单元知识清单(原卷版)
5.Sending people to other planets or even beyond the solar system is not an easy goal to achieve.
把人送到其他星球甚至太阳系以外不是一个容易达到的目标。
22. attach vt.系;绑;贴→ __________欢……的;从属于……的→ __________ n.附属物;附件;依恋,爱慕
词形变化相关练习:用括号内所提供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23. The talks will focus on economic_________ (develop) of the region.(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29.Going away to college has made me much more______(depend). (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30. The commission is calling for a______(globe) ban on whaling. (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9.float vi.浮动;漂流;漂浮vt.使浮动;使漂流
10.otherwise adv.否则;要不然
11.beyond prep.在更远处;超出
12.soap n.肥皂
13.towel n.毛巾;抹布
14.keen adj.热衷的;渴望的
15.globe n.地球;世界;地球仪
16.shallow adj.肤浅的;浅的
22.facility n.设施;设备
23.fatal adj.致命的;灾难性的
24.high-end adj.高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第四章知识清理
1、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
2、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它是种群最基本的。
3、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一般用,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以用。
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4、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5、许多动物、,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法。
6、用标志重捕法计数动物种群密度时,若被标记个体更难捕捉,标记物脱落,会使结果。
7、种群密度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是仅靠这一特征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要想知道种群数量的消长,还需要研究种群的
等其他数量特征。
8、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可以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通过影响来影响种群密度。
9、年龄组成有三种类型。
10、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做种群的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有、、。
11、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常常需要建立模型。
1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
(1)数学模型:N
t
(2)条件:、和等条件
(3)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持续增长;增长率
1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
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出生率,死亡率。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值)时,
出生率死亡率,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
时种群增
长速率最大。
(3)应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14、在自然界,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如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因此,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甚至消亡。
15、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采用的方法:先将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
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依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数量。
16、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这是为什么?。
17、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18、要认识一个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9、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群落中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20、种间关系包括等。
2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和等方面。
22、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现象。
森林植物的分层与
有关;动物的分层与有关。
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利用
的能力。
23、某草地在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分布。
24、许多土壤动物有的活动能力,而且,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即用一定规格的(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的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25、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它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二是。
它是按预先确定的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
26、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过程: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
采集小动物时,利用土壤小动物的特性用进行采集,也可以用采集。
27、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
28、演替的类型::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发芽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
29、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和进行。
30、如果是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