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经络 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对于肺痨患者,针灸治疗可以 选择肺俞、膏肓、足三里等穴 位,以缓解症状、减轻病情。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避免误伤经络,同时需注意与 中药治疗配合使用,以提高治 疗效果。
诊断过程
患者就诊时,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检查,发现患者有长期吸烟史和慢性咳嗽、咳痰等症状。结合肺部听诊和X线 检查,考虑为肺痨合并肺部感染。
治疗建议
医生建议患者进行抗痨和抗感染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生活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定期复查,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建议患者戒烟,以改善肺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提高抵抗力。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姜、蒜等,以免加重病情。
05
肺痨的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一
01
患者情况
患者李某,男性,35岁,长期从事IT行业,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
近半年来,出现咳嗽、咳痰、低热等症状,自认为是普通感冒,未予重
视。
02
诊断过程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 肺痨概述 • 肺痨的症状与诊断 • 肺痨的治疗 • 肺痨的预防与调理 • 肺痨的案例分析
01
肺痨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肺痨是中医内科学中一种常见的肺系 病症,主要是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 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 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临床特征。
特点
肺痨具有传染性,病程较长,病情易 反复,治疗难度较大。
肺结核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肺痈的病机为热壅血瘀,酿液成脓。 病理性质主要是热毒瘀结,阴伤气耗 。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肺脓肿、脓胸等疾病相鉴别。
02
分类与表现
急性肺痈
01
初期
发热微恶寒,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痰量逐渐增多,胸部疼痛,
咳时尤甚,呼吸不利,口干鼻燥。
避免外邪
注意保暖和健康,避免接 触污染的环境和病原体。
早期治疗
一旦发现肺部感染,应尽 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吸入有 害气体。
休息与活动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在病 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活
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心理调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饮食调理
案例三:肺痈患者的康复护理
患者情况
一位肺痈康复期的患者,需要在 家中进行康复护理。
护理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饮食调 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护理。同 时,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 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总结
肺痈患者的康复护理应以促进康 复、预防复发为主。通过呼吸锻 炼、饮食调理、心理调适等方面 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并预防复发。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
最早提出肺痈的病名及主要症状, 并阐述了其病因病机。
《金匮要略》
详细描述了肺痈的脉象、证候及治 疗方剂。
《中医内科学》
系统介绍了肺痈的病因病机、辨证 论治及预防调护等方面的内容。
THANKS
感谢观看
患者情况
一位年轻男性,因感冒后出现高热、咳嗽、咳痰等症状, 诊断为急性肺痈。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典型案例三
患者情况
患者王某,男性,75岁,因 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就 诊。
诊断
经过中医望、闻、问、切四 诊,诊断为肺痿,证属阳虚 型。
治疗
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以温阳 散寒、止咳化痰为法。同时 配合针灸、艾灸等中医特色 疗法。
效果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咳 嗽、气喘、胸闷等症状明显 改善,复查X线胸片显示肺 部病灶稳定。
发展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 善肺痿的理论体系,对其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病因与病机
病因
多由久病肺虚,痰热互结,或气阴两虚所致。
病机
肺热叶焦,气阴两虚,肺失濡养,肺叶萎弱不用,咳吐浊唾涎沫。
02
肺痿的症状与诊断
主要症状
01
02
03
04
咳嗽
持续或反复咳嗽,痰少或无痰 ,严重时可能出现气短、呼吸
典型案例二
患者情况
诊断
患者张某,女性,42岁,因反复咳嗽、咳 痰、乏力就诊。
经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诊断为肺 痿,证属气阴两虚型。
治疗
效果
采用中药汤剂治疗,以益气养阴、止咳化 痰为法。同时配合穴位贴敷、拔罐等中医 特色疗法。
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患者咳嗽、咳痰等症 状基本消失,乏力感明显减轻,复查X线胸 片显示肺部病灶明显缩小。
日常调护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
调整作息时间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劳累。
情绪调节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和压 力过大。
饮食调理
温热饮食
选择温热性质的食物,避免生冷、 寒凉食品。
滋阴润肺
多食用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 百合、蜂蜜等。
中医内科学重点
第一章:肺系病症一、感冒;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卫表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病因病机: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降而为病。
2.病症鉴别:感冒与风温: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期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恶寒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昏迷,惊厥等传变入里的症候。
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3.治则: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势利导,从表而解,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消暑祛湿解表。
二.咳嗽: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身,喀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1.病因病机: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
2.咳嗽特点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
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病势缓而病程长,为阴虚或者气虚,咳声粗浊或痰热伤津,早晨咳嗽,咳嗽连声浊重,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者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者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剧烈,持续,少气或伴气喘,为久咔致喘的虚寒症,咳而声低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结加重因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3.治则:风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风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痈
• 因饮食不节或宿痰而致痰热蕴结,蒸灼于肺,形成痈疡。
• 1.饮食不节 平素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炙煿厚味,酿湿 蒸痰化热,薰灼于肺。《医学纲目·卷十九》即指出:“肺痈 者,由食啖辛热炙煿,或酣饮热酒,燥热伤肺所致,治之宜
早。”
• 2.原有宿痰 肺脏宿有痰热,或他脏痰浊瘀热蕴结日久,上 干于肺,如《张氏医通·肺痈》说: “或夹湿热痰涎垢腻,蒸 淫肺窍,皆能致此”。《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明确指出: “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于肺,肺受 火热薰灼,即血为之凝,血凝即痰为之裹,遂成小痈。”
(二)病理演变过程有初期、成痈期、溃脓期及恢复期等不同阶段
1.初期(表证期) 风热(寒)之邪侵袭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 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出现恶寒、发热、 咳嗽等肺卫不和之侯。与西医学所指炎症期,病灶部位发生 炎性侵润、充血肿胀的病理变化相一致。
肺失清肃————发热恶寒,咳嗽胸痛(初期)
•
二、病机
•
(一)病位在肺,病理性质主要属实、属热(痰热、瘀血郁结,血败
肉腐,或痈化为脓)
• 本病病位在肺,总属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 热与瘀血郁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其 病理主要表现为邪盛的湿热证候,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生热,血败肉腐而成脓。
• 随着正气的逐渐恢复,病灶趋向愈 合。此期坏死组织逐渐排净,脓腔消失, 健全肺组织膨胀填补缺损。
• (三)溃后迁延,可见邪恋正虚之候——脓 毒不净,阴伤气耗
• 溃后如脓毒不净,邪恋正虚,阴伤气耗, 每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 转为慢性。此时脓疡部位仍然有炎症存在,脓 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腔壁增厚,难于愈合。 《张氏医通·肺痈》曾说: “肺痈溃后,脓 疾渐稀,气息渐减,忽然臭痰复甚,此余邪未 尽,内气复发,……但虽屡发,而势渐轻,可 许收功,若屡发而痰秽转甚,脉形转疾者,终 成不起也。”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精)
3.
在一般情况下, 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 溃脓期, 随着大
量腥臭脓痰的排出, 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 此
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
4. 老人、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 因正气虚弱, 或 肺有郁热, 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 若热毒壅盛而内陷, 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 象。
讨论范围
肺 痈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概 支气管囊肿 述 肺结核空洞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肺 痈 感受风热
病
因 病
痰热素盛
机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外感风(寒)热
内
腠内
犯
理外
不合 固邪
肺
熏 蒸气耗 痰
壅热 血败肉腐
瘀 正虚 邪恋
恢复 慢性
初期
成痈
溃脓
病因病机小结
肺 痈
病位:
病性:
本病病位在肺。
其病理性质主要表现为邪盛的实热证候。
脓疡溃后方见阴伤气耗之象。
热壅血瘀, 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肺损络伤, 脓
病
疡溃破外泄。
因 病机关键: 病
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 主要在于血瘀。血瘀则热聚,
血败肉腐酿脓。
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可以随
机
着病情的发展、邪正的消长, 表现
点
液平面, 或见两肺多发性小脓肿。
治疗原则
肺 痈 当以祛邪为原则
辨 证
采用清热解毒、
脓未成
应着重清肺消痈
论 治 化瘀排脓的治法
脓已成
需排脓解毒。按照有 脓必排的要求, 尤以排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
发病特点: 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病程缠绵,时轻 时重,经久难愈。多见于老年人。 查体:
胸廓隆起如桶状,叩之呈过清音,听诊有痰鸣声及湿 哕音,心音遥远。
肺胀与哮病、喘证的区别与联系:
肺胀 哮病 喘证
性疾病的一个 症状, 以呼吸气促困 难为主要表现 。
区别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 哮 是 呈 反 复 发 喘是多种急慢
舌脉
治法
方药
预防调护
预防 调护
预防
肺 胀 预 防 调 护
防止经常感冒、内伤咳嗽迁延发展成为 慢性咳喘,是预防形成本病的关键。同 时应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调护
肺 胀 预 防 调 护
1.既病之后,更应注意保暖,秋冬季节,气 候变化之际,尤需避免感受外邪。 2.一经发病,立即治疗,以免加重。 3.平时常服扶正固本方药增强正气,提高抗 病能力,禁忌烟酒及恣食辛辣、生冷、 咸、甜之品。有水肿者应进低盐或无盐 饮食。
由于肺虚卫外不固,
尤易感受外邪 而使病情诱发或加 重:
病机关键:
肺胀是由于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 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后期 病及于心,痰浊、血瘀、水饮错杂为患, 导致肺不敛降,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 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
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
感受 外邪
久病肺虚 卫外不固
六淫外邪 每易乘袭
诱使本病发作, 病情日益加重。
总之,肺胀的发生,多因久病肺虚,痰浊潴留,而 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诱使 病情发作或加剧。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
痰浊(饮)壅肺
脾
复感外邪 久病肺虚
痰
痰热郁肺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 二、病证鉴别 • 1、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 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证,而肺痈以
咳则胸痛,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 主证。虽然多为肺中有热,但肺痈属实, 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 痿。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肺痿、肺痈类证鉴别表
病名 病因 肺痈 风热舍肺
蕴结不解
病机
热壅血瘀, 成痈化脓。
性质 实
症状
咳剧、胸痛、吐脓 血痰、有腥臭味。
肺痿 热在上焦 肺叶枯痿不 虚 肺中虚冷 用
咳轻,胸不痛,吐 浊唾涎沫,而无腥 臭味。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 2、肺痿与肺痨的鉴别 • 肺痨主证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等
• 提示肺痈、肺痨、久嗽、喘哮等伤肺,均有转化成为肺痿的 可能。
• (四)清·张璐提出治疗要点。
• 在《张氏医通·肺痿》将肺痿的治疗概括为:“缓而图之, 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等七 个方面,旨在:“以通肺之小管”,“以复肺之清肃慢性肺实质性病变如肺纤维化、肺
• (二)病理性质有虚热、虚寒之分。
• 热在上焦,津枯则肺燥,清肃之令不行 • 脾阴胃液耗伤,不能上输于肺,肺失濡养
肺虚津伤——虚热肺痿
• 肺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 • 阴伤及阳,气不化津
肺失濡养——虚寒肺痿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 (一)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唾呈细
中医内科学-肺系疾病
2.治则:化痰燥湿,降气平喘
3.方药:平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苍朮、厚朴、陈皮、半夏、茯苓、 甘草、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
(四)水饮凌肺
1.辨证要点 咳喘气逆不能平卧,咯痰色白量多 而清稀或呈泡沫状,小便不利,面 浮肢肿,畏寒肢冷,舌淡紫而胖, 边有齿痕,苔白滑。
2.治则:温阳利水,降气平喘
3.方药:真武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2.治则:健脾益气,理气化痰
3.方药:六君子汤
人参、茯苓、白朮、甘草、陈皮、 半夏
(三)肾气虚
(2)重证-百合固金汤
百合、生地、熟地、玄参、麦冬、 白芍、当归、川贝、桔梗、甘草
四、转归预后
1.外感咳嗽突然起病,病位浅,病情轻, 较易治愈;若迁延失治,可转为慢性 咳嗽。
2.内伤咳嗽,咳久可伤及脾、肾、心, 或致咳喘并作,甚至演变成肺胀而难 以治愈。
五、预防与调摄
1. 忌生冷或燥热、辛辣、肥腻的食物, 戒烟酒。
茯苓、附子、白朮、生姜、白芍、 葶苈子、大枣
(五)肝气犯肺
1.辨证要点 突然呼吸急促、困难,胸中憋闷, 咽喉梗阻,常因情志不遂而诱发或 加重,平素常忧郁、善太息,脉弦。
2.治则:疏肝理气,降气平喘
3.方药:五磨饮子加味
沉香、乌药、枳实、木香、槟榔、 杏仁、厚朴、旋覆花
◎虚喘
(一)肺脾气虚
1.辨证要点 气喘而声低息弱,气短不足以息, 咯痰量多色白清稀,自汗畏风。
2.治则:袪风散寒,解表宣肺
3.方药:荆防败毒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 前胡、枳壳、桔梗、茯苓、甘草、 川芎
(二)风热犯表
1.辨证要点 恶寒轻(恶风),发热重,少汗, 口干咽燥或肿痛,舌尖红,苔薄黄, 脉浮数。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感冒
若时行病毒伤人,则发病快,病情重而多变,往往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且不限于季节性。 如《诸病源候论·时气诸候》:“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
时行疫毒伤人:
二、病机 (一)卫外功能减弱,肺卫调节疏懈,外邪乘袭致病(发病学): 外邪侵袭是否发病 , 关键在于卫气之强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同时与感邪的轻重有关。 肺卫调节功能疏懈的常见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气候突变,六淫肆虐:外界环境变化,乍寒乍暖,冷热失常,六淫病邪猖獗,或如南人北迁,气候不适应,人体未能应变,卫外之气失于调节应变,即可受邪发病。若属时行病毒为患,多造成广泛流行。 ②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自身如更衣脱帽,贪凉露宿,电扇空调,冒风淋雨,或过度疲劳,以致肌腠不密,营卫失和,外邪乘袭。
肺系的常见病证有感冒、咳嗽、哮病、喘证、肺痈、肺痨、肺胀、肺痿等。
另外,肺系的病变可涉及到心脾、肝肾、膀胱、大肠等。所以在临证时应详加辨别给予相应的处理。
治疗要点:
直接治肺法,此是肺系病证通治法。根据肺系的生理病理特点和肺的证候表现,常用的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八法中的宣、肃、清、泻属于祛邪;温、润既有祛邪的一面又有扶正的一面;补敛均属扶正。临证时,可按病情酌情应用。
肺卫疏懈 外邪乘袭
(风寒)
(风热)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初起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可见恶风或恶寒、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等,或有发热。由于风邪兼夹病邪的不同,还可见胸闷、恶心、脘痞、纳呆、便溏、咽干、少痰等症。
01
02
03
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同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症状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痿
以提高肺痿的治疗效果。
THANKS
后期
外邪已除,但脏腑功能失调未愈,导致肺气虚或脾气虚或肾气虚等症状持续存在。
04
辨证论治原则与方法
辨证要点及分型标准
辨证要点
以辨病情轻重、病位深浅为要点,同 时辨明病邪性质及正气盛衰。
分型标准
根据病因、病机及症状的不同,将肺 痿分为气虚、阴虚、阳虚、血瘀、痰 湿等不同证型。
治疗方法选择与实施步骤
禁忌症说明
对于病情较重或特殊体质的患者,应谨慎使用药物治疗,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过敏体质者,应避免使用某 些药物。
05
预防保健措施建议
增强体质锻炼,提高免疫力
01
太极拳、八段锦:传统的中医健身方法,有助 于调和气血、增强体质。
02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 高心肺功能和增强免疫力。
03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个人体质选择 适合的运动方式。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01
02
03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 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 升。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 工作和休息时间。
情绪管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 焦虑和压力。
饮食调理建议及食疗方分享
饮食清淡
避免过于辛辣、油腻的食物,以清淡、 易消化为主。
中医认为肺痿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外感邪气、情 志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脏虚损,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浊瘀 阻肺络,使肺叶枯萎。治疗以润肺生津、化痰止咳为主,同 时兼顾调理脏腑功能。
中医内科学重点
中医内科学重点第一章:肺系病症一、感冒;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卫表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1.病因病机:感冒是因六淫,时行之邪,侵袭肺卫,以致卫表不和,肺失宣降而为病。
2.病症鉴别:感冒与风温:本病与诸多温病早期症状相似,尤其是风热感冒与风温初期颇为相似,但风温病势急骤,恶寒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昏迷,惊厥等传变入里的症候。
而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3.治则:病位在卫表肺系,治疗应势利导,从表而解,采用解表达邪的治疗原则。
风寒证治以辛温发汗,风热证治以辛凉清解,暑湿杂感者,又当消暑祛湿解表。
二.咳嗽: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身,喀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1.病因病机:有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咳。
2.咳嗽特点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
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多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若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为外感风寒,风热或者风燥引起,病势缓而病程长,为阴虚或者气虚,咳声粗浊或痰热伤津,早晨咳嗽,咳嗽连声浊重,痰出咳减者,多为痰湿或者痰热咳嗽午后黄昏加重,或者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多属肺燥阴虚,夜卧咳嗽剧烈,持续,少气或伴气喘,为久咔致喘的虚寒症,咳而声低怯者属虚,洪亮有力者属实,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多属痰湿,情志郁结加重因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3.治则:风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病邪性质风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内伤咳嗽,多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补虚。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第一章肺系病症第一节感冒【概念】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伏为其特征。
【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常以风为先导)【病机】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小结】①病位及脏腑:肺卫受邪②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③病性:外感表实证④预后一般良好⑤病机关键: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诊断依据】①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②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忽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感冒和风温的鉴别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甚至昏迷、惊厥、谵妄等入里症候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证一辛温发汗;风热证一辛凉清解;暑湿杂感一清暑祛湿解表)【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病因】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侵袭肺系,或因吸入烟尘、异味气体,肺气被郁,肺失宣降。
内邪干肺(痰与火)【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痰课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咳嗽与咳喘的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I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辩证要点】①辨外感内伤②辨症候虚实【治疗原则】外感:祛邪利肺;内伤:J-标实为主:祛邪止咳、•本虚为主:扶正补虚【证治分类】(外感+内伤)【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_咳嗽
• 二、治疗原则 •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 • 外感咳嗽,多为实证,应祛邪利肺,按 病邪性质分风寒、风热、风燥论治。 •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标实为主者, 治以祛邪止咳;本虚为主者,治以扶正 补虚。同时,须按本虚标实的主次酌情 兼顾。 •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 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
7
• • • •
• • • •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 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 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 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诚如《医学心悟》所说:“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 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 劳欲情志,饮食炙煿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
8
• 二、病机 •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 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 毛, 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 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脏为了祛除病 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医学三字 经〃咳嗽篇》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 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 矣;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 呛而咳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祛邪外达的一 种病理反应。 •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 内在联系,如木火刑金。 •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 犯肺。 • 肾与肺的关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肾金水 相生,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气逆犯肺,为咳、 为喘。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肺痨
肺痨与肺痿的区别
病 名 肺 痨 肺 痿
相同点 病位在肺,都属肺脏慢性虚弱性疾患。 不同点 肺痨是一个独立的 病名,肺痨主症不 同于肺痿,肺痨晚 期可转归为肺痿。 肺痿是肺脏多种慢性疾患 后期转归而成,其中,虽 然包括肺痨,但有从轻到 重的因果关系。
• 三、相关检查 • X线检查不但可早期发现肺结核,而且可对病 灶部位、范围、性质、发展情况和治疗效果作 出判断。X线表现有浸润、干酪样变和空洞形 成,均属于活动性病变。活动性肺结核痰中常 可找到结核菌。条索状、结节状病变经一定时 期观察稳定不变或已纤维硬结、痰菌阴性者, 属于非活动性病灶。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者, 常提示体内有活动性病灶,红细胞沉降率也可 增快。
• (二)病变可以影响整体,传及脾、肾,甚则影响及心。 • 肺肾相生,肾为肺之子,肺虚肾失滋生之源,或肾虚相火灼 金,上耗母气,可致“肺肾两虚”。在肺阴亏损的基础上, 伴见骨蒸、潮热、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等肾虚症状。 • 若肺虚不能制肝,肾虚不能养肝,肝火偏旺,上逆侮肺,可 见性急善怒,胸胁掣痛等症,如肺虚心火乘客,肾虚水不济 火,还可伴见虚烦不寐、盗汗等症。 • 脾为肺之母。《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 肺。”肺虚子盗母气则脾亦虚,脾虚不能化水谷精微,上输 以养肺,则肺亦虚,终致肺脾同病,土不生金,肺阴虚与脾 气虚两候同时出现,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 • 肺痨久延而病重者,因精血亏损可以发展到肺脾肾三脏俱亏, 或因肺病及肾,肾不能助肺纳气,或因脾病及肾,脾不能化 精以资肾,由后天而损及先天。甚则肺虚不能佐心治节血脉 之运行,而致气虚血瘀,出现气短、喘息、心慌、唇紫、浮 肿、肢冷等重症。
• 三、证治分类 • (一).肺阴亏损证 • 1、症状: • 主症: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痰,或痰 中带有血丝、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午后自 觉手足心热,或见少量盗汗。 • 兼症:皮肤干灼,口干咽燥,疲倦乏力,纳食 不香。 • 舌脉:苔薄白、边尖红,脉细数。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
《中医内科学》复习内容
考试常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1、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2、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的治法和主方:清肺平肝、顺气降火——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
3、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1)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2)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4、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5、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十药神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6、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
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中医内科学-肺系-知识要点
临床表现: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
病因:1、外感六淫,风为主因2、时行疫毒伤人基本病机:邪犯肺卫,卫表不和病位:肺卫病理性质:表实证辨证要点:1、辨风寒风热2、辨不同兼杂3、辨偏实偏虚治疗原则:解表达邪概念: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
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病因:1、外感六淫(外感)2、内邪干肺(内伤)主要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病位: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
病证鉴别一、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时间、节律、性质、声音以及加重的有关因素。
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或咽痒则咳作者——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痰湿或痰热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肺燥阴虚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久咳致喘的虚寒证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者——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咳声粗浊者——风热或痰热伤津咳声洪亮有力者——实咳而声低气者——虚病势缓而病程长者——阴虚或气虚饮食肥甘、生冷加重者——痰湿情志郁怒加重者——气火劳累、受凉后加重者——痰湿、虚寒二、咳嗽特点的鉴别:包括痰的色、质、量、味等。
咳而少痰者—燥热、气火、阴虚痰多者—湿痰、痰热、虚寒痰白而稀薄者—风、寒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样者—虚、寒痰白质黏者—阴虚、燥热痰黄而稠者—热咳吐血痰者—肺热、阴虚脓血相兼者—痰热瘀结成痈咳嗽,咳吐粉红色泡沫痰,咳而气喘,呼吸困难者—心肺阳虚,气不主血咳痰有热腥味或腥臭气者—痰热味甜者—痰湿味咸者—肾虚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2、辨证候虚实哮病概念: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刺激4、体虚病后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病理因素:以痰为主发作时的病理环节为:痰阻气闭,以邪实为主病证鉴别辨证要点:分清邪正虚实治疗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概念: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概念】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伏为其特征。
【病因】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常以风为先导)
【病机】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小结】①病位及脏腑:肺卫受邪②病势:风寒、风热、暑湿及时行感冒③病性:外感表实证④预后一般良好⑤病机关键:邪犯卫表,卫表不和,肺失宣肃【诊断依据】
①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
可见鼻塞、流涕、多嚏、咽痒、咽痛、周身酸楚不适、恶风或恶寒,或有发热等。
若风邪夹暑、夹湿、夹燥,还可见相关症状。
②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在一时期发病人数剧增,且病证相似,多忽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痛、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感冒和风温的鉴别
风温:病势急骤,寒战发热甚至高热,汗出后热虽暂降,但脉数不静,身热旋即复起,咳嗽胸痛,头痛较剧,甚至出现甚至昏迷、惊厥、谵妄等入里症候
感冒:发热一般不高或不发热,病势轻,不传变,服解表药后,多能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病程短,预后良好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风寒证→辛温发汗;风热证→辛凉清解;暑湿杂感→清暑祛湿解表)
第二节咳嗽
【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咳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内邪干肺(痰与火)
【病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痰课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辩证要点】①辨外感内伤②辨症候虚实
【治疗原则】外感:祛邪利肺;内伤:标实为主:祛邪止咳
本虚为主:扶正补虚
【证治分类】(外感+内伤)
第三节哮病
【概念】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
【病机】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诊断依据】
①呈反复发作性。
发作常多突然,可有鼻痒、喷嚏、咳嗽等先兆。
喉中有明显哮鸣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甚至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数分钟或数小时可缓解。
②平时可一如常人,或稍感疲劳、纳差。
但病程日久课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③多与先天禀赋有关,可有家族史。
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
【病证鉴别】
①哮病与喘证(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
【证治分类】
第四节喘证
【概念】喘即气喘,喘息。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所伤,劳欲久病
【病机】病变主要在肺和肾,而与肝、脾、心有关。
病理性质分虚实实喘:在肺,邪气壅盛,气失宣降
虚喘:在肾,精气不足,肺肾出纳失常。
【诊断依据】喘证特征+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
【病证鉴别】
【辩证要点】分清虚实邪正;辨外感内伤。
【治疗原则】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活在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
【概念】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
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病因】感受风热,痰热素盛
【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损络伤,脓疡溃破外泄。
病变部分主要在肺,属于实热证。
可分为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
【诊断依据】临床表现+验痰法(咳吐脓血浊痰腥臭,吐在水中,沉者为痈脓,浮者为痰)+验口味(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体征(可见舌下生细粒)【病证鉴别】
1)肺痈与痰热蕴肺证
【辩证要点】总属实热之证。
初期邪盛证实;溃脓期虚实夹杂之侯;恢复期以阴伤气耗为主,兼有余毒不净。
【治疗原则】以祛邪为原则,采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的治法,脓未成应着重清肺消痈,脓已成需排脓解毒。
初期:清肺散邪成痈期: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溃脓期:排脓解毒恢复期:养阴益气久病恋邪正虚:扶正祛邪
第六节肺痨
【概念】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患,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主要临床特征。
【病因】①感染“痨虫”
②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病机】病理性质主在阴虚,进而可见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病位主要在肺,,还与脾肾关系密切,涉及心肝
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诊断依据】长期与肺痨病人接触;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形体明显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初期仅感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
【病证鉴别】
【治疗原则】补虚培元和抗老杀虫
【概念】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病因】①久病肺虚②感受外邪
【病机】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
病理性质多属标实本虚,但有偏实、偏虚的不同,且多以标实为急。
【诊断依据】
1)有慢性肺系疾患病史多年,反复发作,时轻时重,经久难愈。
多见于老年人。
2)临床表现为咳逆上气,痰多,胸中憋闷如塞,胸部膨满,喘息,动则加剧,甚则鼻扇气促,张口抬肩,目胀如脱,烦躁不安,日久可见心慌动悸,面唇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严重者可见喘脱。
3)因外感诱发。
劳倦过度、情志刺激亦可诱发。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祛邪与扶正共施,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
标实:祛邪宣肺,降气化痰,温阳利水,甚或开窍、息风、止血等法。
本虚:补养心脾、益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
正气欲脱:扶正固脱,救阴回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