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2) 血细胞形态特征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血细胞形态学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粒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系统 淋巴细胞系统 浆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系统 其他细胞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1 粒细胞系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
横向比较
各个系列细胞之间的比较
原始粒细胞 细砂淋样巴细胞为 起伏原的始丘岭单原核始粗细淋颗胞巴粒细胞 细网状
幼红细胞的核为 打碎墨砚感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原始胞粒细 细砂样
原始胞淋巴细 粗颗粒
原始单胞核细 细网状
淋巴细胞为 起伏的丘岭
幼红细胞的核为 打碎墨砚感
现代细胞学
细胞化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遗传学
免疫学
组织活检
血液学研究 临床诊断
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量与质的形态学改变,仍 是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准确、直观和可靠的指标, 是任何先进仪器无法取代的。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大多数血液病
细胞学
临床资料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第一节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一、血细胞的生成:(一)红细胞系统(红系)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分裂次数 1次 1次 2次无故一个原红可生成16个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粒系)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三种)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裂次数 1次 1次 2-3次无故一个原粒可生成16个以上成熟粒细胞。
(三)单核细胞系统多能干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成为组织细胞---------抗原刺激成为巨噬细胞。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全能干细胞淋系干细胞淋系祖细胞(B)原始淋巴(B)幼稚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浆细胞(五)巨核细胞系统多能干细胞---------------产板巨------裸核、血小板二、各期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红细胞系统】(一)各期红细胞的形态特点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型,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红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蓝区。
2. 早幼红细胞(eary normoblast)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型。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蓝区。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natic normoblast)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快状,其中有明显空隙,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
胞质: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地血液学特征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第一节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一、血细胞的生成:(一)红细胞系统(红系)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分裂次数1次1次2次无故一个原红可生成16个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粒系)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原粒早幼粒中幼粒(三种)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分裂次数1次1次2-3次无故一个原粒可生成16个以上成熟粒细胞。
(三)单核细胞系统多能干细胞-------------单核细胞-------进入组织成为组织细胞---------抗原刺激成为巨噬细胞。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全能干细胞淋系干细胞淋系祖细胞(B)原始淋巴(B)幼稚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浆细胞(五)巨核细胞系统多能干细胞---------------产板巨------裸核、血小板二、各期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红细胞系统】(一)各期红细胞的形态特点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型,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红细胞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蓝区。
2. 早幼红细胞(eary normoblast)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型。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蓝区。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natic normoblast)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快状,其中有明显空隙,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
胞质: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9.4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第四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常见血液系统疾病的分类•一、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失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疾病: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恶性淋巴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嗜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骨髓纤维化。
•三、出血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友病、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播散性血管内凝血§1 贫血1.1 增生性贫血(hyperproliferative anemia) 【Blood】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2.红细胞形态学改变3.网织红细胞不同程度增高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2.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及造血微环境损伤,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急性典型再障(血象)①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②网织红细胞:<15×109/L③白细胞 :1~2×109/L,淋巴细胞比例>60%④血小板计数: <20×109/L急性典型再障(骨髓象)①增生明显减低②粒红比值正常③粒系、红系、巨核系增生极度减少,淋巴细胞比例 >80%④浆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2 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它是由于血细胞中,主要是白细胞某一系列细胞异常肿瘤性增生,并在骨髓、肝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广泛侵润,外周血中白细胞有质和量的异常,红细胞与血小板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侵润等征象。
急性白血病的血象和骨髓象特点【血象】1.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多数病人常有中、重度减少,多为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可见有核红细胞。
诊断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Laboratory diagnosis)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03110051 课程总学时:20/12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2/3 学分:1.5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眼视光、法医、口腔、麻醉、影像、中医、预防医学、临医专升本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章次内容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一实验诊断学概论 2 2二临床血液学检测1:血液一般检测 5 2 3临床血液学检测2:血细胞形态特二5 2 3征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三血栓与止血检测 2 2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1:尿5 2 3四液检测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2:脑四2 2脊液、浆膜腔积液检测六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 2 2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及临床五、七2 2常用生物化学检测八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 5 2 3九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 2 2总计32 20 12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实验诊断学是论述通过实验检测诊断疾病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是一门重要的临床与基础医学间的桥梁学科,也是临床医学与实验医学研究都必须具备的一门独立学科。
通过对临床实验室检查的学习和实际训练,使学生理解实验诊断对临床诊治的重要性,学会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及正确评价实验结果。
3、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上,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临床化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推荐教材:《诊断学》第7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月出版。
推荐参考书《实验诊断学》(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第1版,王鸿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年8月出版。
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理论考核+实验成绩6、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血液一般检查(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 3学时实验血细胞形态检查(白细胞分类计数) 3学时实验尿液常规检查 3学时实验免疫学检测(乙肝两对半检测) 3学时实验二、教学内容纲要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一、目标与要求(一)掌握实验诊断学的概念;参考范围与医学决定水平;常用诊断性实验的评价指标。
诊断学(第八版)
目录绪论第一篇问诊第一章问诊的重要性第二章问诊的内容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第一节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第二节重点问诊的方法第三节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第四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第二节皮肤黏膜出血第三节水肿第四节咳嗽与咳痰第五节咯血第六节胸痛第七节发绀第八节呼吸困难第九节心悸第十节恶心与呕吐第十一节呕血第十二节便血第十三节腹痛第十四节腹泻第十五节便秘第十六节黄疸第十七节腰背痛第十八节关节痛第十九节血尿第二十节尿频、尿急与尿痛第二十一节少尿、无尿与多尿第二十二节头痛第二十三节眩晕第二十四节晕厥第二十五节抽搐与惊厥第二十六节意识障碍第二篇体格检查第一章基本方法第一节视诊第二节触诊第三节叩诊第四节听诊第五节嗅诊第二章一般检查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第二节皮肤第三节淋巴结第三章头部第一节头发和头皮第二节头颅第三节颜面及其器官第四章颈部第五章胸部检查第一节胸部的体表标志第二节胸壁、胸廓与乳房第三节肺和胸膜第四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五节心脏检查第六节血管检查第七节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六章腹部第一节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第二节视诊第三节触诊第四节叩诊第五节听诊第六节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第七章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第一节男性生殖器检查第二节女性生殖器检查第三节肛门与直肠检查第八章脊柱与四肢检查第一节脊柱检查第二节四肢与关节检查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第一节脑神经检查第二节运动功能检查第三节感觉功能检查第四节神经反射检查第五节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第十章全身体格检查第一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要求第二节全身体格检查的基本项目第三节特殊情况的体格检查第四节老年人的体格检查第五节重点体格检查第三篇病历书写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第一节住院期间病历第二节门诊病历第四篇实验诊断第一章概论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第一节血液一般检测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第三节血细胞形态特征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第一节血管壁检测第二节血小板检测第三节凝血因子检测第四节抗凝系统检测第五节纤溶活性检测第六节血液流变学检测第七节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第一节尿液检测第二节粪便检测第三节痰液检测第四节脑脊液检测第五节浆膜腔积液检测第六节生殖系统体液检测第五章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肾小球功能检测第二节肾小管功能检测第三节血尿酸检测第四节肾小管性酸中毒的检测第五节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第六章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第一节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第二节常见肝脏病检测指标变化特点第三节常见肝脏病检查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第二节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第三节血清电解质检测第四节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第五节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第六节其他血清酶学检测第七节内分泌激素检测第八节治疗性药物监测第八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第一节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第二节血清补体检验第三节细胞免疫检测第四节肿瘤标志物检测第五节自身抗体检测第六节感染免疫检测第七节其他免疫检测第九章临床常见病原体检测第一节标本的采集运送、实验室评价和检查方法第二节病原体耐药性检测第三节临床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第五节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第六节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第十章其他检测第一节基因诊断第二节流式细胞术及其临床应用第三节染色体检测第五篇辅助检查第一章心电图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第二节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第三节心房、心室肥大第四节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第五节心肌梗死第六节心律失常第七节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第八节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第二章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第一节动态心电图第二节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第三章肺功能检查第一节通气功能检查第二节换气功能检查第三节小气道功能检查第四节血气分析和酸碱测定第四章内镜检查第一节基本原理简介第二节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第三节下消化道内镜检查第四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第六篇诊断疾病的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第一章诊断疾病的步骤第二章临床思维方法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附录一临床常用诊断技术一、导尿术二、胸膜腔穿刺术和胸膜活体组织检查术三、经皮肺穿刺术四、腹腔穿刺术五、心包腔穿刺术六、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及肝穿刺抽脓术七、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八、骨髓穿刺术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九、淋巴结穿刺术及活体组织检查术十、腰椎穿刺术十一、中心静脉压测定十二、眼底检查法十三、PPD皮肤试验绪论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血液病细胞学特点
血液病细胞学特点血液病细胞学是研究血液病的细胞学特点的一门学科,它主要通过对血液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和数量等方面的研究,来揭示血液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和临床表现。
血液病细胞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异常细胞形态学特点1. 异常细胞大小:血液病细胞学中常见的异常细胞大小包括巨大细胞和小细胞。
巨大细胞常见于某些类型的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而小细胞则常见于某些类型的白血病,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 异常细胞形态:血液病细胞学中常见的异常细胞形态包括畸形红细胞、原始幼稚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
这些异常细胞形态往往与特定类型的血液病相关联,对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异常细胞染色体:部分血液病细胞具有异常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如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缺失、染色体易位等。
这些异常染色体往往与特定类型的血液肿瘤相关联,对于疾病的分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二、异常细胞功能特点1. 异常细胞增殖:血液病细胞学中常见的异常细胞增殖包括增殖过度和增殖不良两种情况。
增殖过度常见于急性白血病等恶性肿瘤,而增殖不良则常见于某些类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良性疾病。
2. 异常细胞分化:部分血液病细胞存在着分化障碍或分化异常的情况,如出现原始幼稚细胞或未成熟淋巴细胞等。
这些异常分化状态往往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三、异常细胞数量特点1. 异常细胞增多:血液病细胞学中常见的异常细胞增多包括白血病细胞增多、红细胞性增多和血小板增多等情况。
这些异常细胞增多往往是某些类型的白血病、贫血和血小板增多性疾病的典型表现。
2. 异常细胞减少:部分血液病细胞存在着异常的减少现象,如白细胞减少、红细胞性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这些异常细胞减少往往是某些类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典型表现。
总之,血液病细胞学特点涵盖了异常细胞形态、功能和数量等多个方面,对于血液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血液病细胞学特点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血液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科学、准确的依据。
血细胞形态特征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 温医附一院实验诊断中心 王 忠 永
目的与要求
了解:血细胞的生成,常见血液病的血 液学特征; 熟悉: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在不同 血液系统疾病中的鉴别诊断意义,血细 胞的形态特点; 掌握: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教学主要内容
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 特点 血细胞化学染色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淋巴细胞系列
胞体、 胞体、胞核小 胞浆量少
浆细胞系列
胞核圆形、 胞核圆形、偏位 胞浆丰富、深兰色、 胞浆丰富、深兰色、 核旁淡染区、泡沫浆 核旁淡染区、
单核细胞系列
胞体、 胞体、胞核较大且不规则 胞浆较丰富、 胞浆较丰富、灰兰色 胞核染色质疏松
巨核细胞系列
胞体、 胞体、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胞浆量、颗粒极丰富 胞浆量、
二、血 细 胞 化 学 染 色
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
是一种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 是一种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 反应的原理,将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 反应的原理,将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 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 项检查方法。 项检查方法。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作用
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细胞系列的判断 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细胞系列的判断 疾病的诊断 不同细胞系列, 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各有不同 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 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物质成分及含 量会发生改变
3. 酯 酶 染 色
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 特异性酯酶(SE):急粒呈阳性 特异性酯酶(SE) 非特异性酯酶(NSE) 非特异性酯酶(NSE): 急单呈阳性或强阳性, NaF抑制 急单呈阳性或强阳性,加NaF抑制 急淋、急粒呈阴性或阳性, NaF不抑制 急淋、急粒呈阴性或阳性,加NaF不抑制
骨髓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骨髓象:
1.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 以红系为主,常常幼红细胞>30% ,以中、晚 幼红细胞为主 3. 粒系大致正常 4. 巨核系正常 5. 铁染色:细胞外铁消失;幼红细胞内铁减少或 消失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HA)
由于各种原因,使RBC寿命缩短、破 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所致的 一组贫血。正常骨髓造血功能代偿可高达 6~8倍。
白血病的分类
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和自然病程: 急性白血病(本次仅讨论此内容) 慢性白血病
按白血病细胞类型: 淋巴细胞白血病 髓细胞白血病/髓系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血象:
1. RBC 、Hb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 WBC 不 定 ( 高 、 低 、 正 常 ) , 当 WBC≥ 100109/L时,引起血液粘滞,易致呼吸窘迫综合症 ,颅内出血等,极易导致病人死亡,临床上称为高 白细胞综合征,是血液科危症之一,也是引起医疗 纠纷常见原因
Megaloblastic Anemia
P288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Aplastic Anemia AA)
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 减少和/或功能异常、造血微环境缺陷及 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全血细胞减少,临床 以贫血、出血及感染为特征的一组综合 征。
分型:
1. 急性再障(AAA) [外国称重型再障(SAA), 我国称重型再障Ⅰ型(SAA-Ⅰ)]
由于叶酸/VitB12摄入不足或者消耗过多, 使体内储存叶酸/VitB12缺乏,导致DNA 合成障碍所致的一组贫血。
血液学特征:巨幼红细胞贫血,也伴有 粒细胞系巨幼变及核分叶过多现象
血 象:
1. RBC 、 Hb 2. Ret /正常 3. Plat 4. WBC基本正常/,可见过分叶现象 5. 涂片 : RBC大小不均,易见椭圆形巨红细
《诊断学》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幼红细胞常在 40%~50%以 上,并出现巨幼红细胞系列,与正常幼红细胞系列并存。贫 血越严重,红系细胞的比例及巨幼红细胞的比例越高,早期 阶段的巨幼红细胞所占比例也越高。巨幼红细胞系列的形态 特征为胞体及胞核均增大,核染质纤细疏松呈细网状、胞质 量丰富,细胞核发育落后于胞质。分裂型细胞多见。易见 Howell-Jolly 小体及点彩红细胞等。 (3)粒细胞系相对减少。本病早期巨粒细胞先于巨幼红 细胞出现,以巨晚幼粒细胞及巨杆状核粒细胞为多见,分叶 核粒细胞有分叶过多现象,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4)巨核细胞数大致正常或增多,也可出现胞体巨大, 核分叶过多,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 特征
一、贫血 贫血(anemia)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贫 血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系统许多不同性质疾病的一 种共同的症状。故诊断贫血时,首要的是确定贫血发生的原 因。 现将临床上常见的几种贫血的血液学特点分述如下。 1.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典 型的血液学特征是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国内贫血中最 常见的一种。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 显。 (2)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 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 中央苍白区扩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 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4)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以及血小板计数一般正常。 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
1
【骨髓象】 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具有如下特点(图 4-2-6):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常>30%, 使粒红细胞比例降低。红系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 严重时,中幼红较晚幼细胞更多。 (3)贫血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 以上贫血时,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 时细胞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 呈小而致密的紫黑色“炭核”。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 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正常。 2.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是由于 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 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主要表现为红细胞系明显 的代偿性增生。 【血象】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 及 有 核 红 细 胞 ( 以 晚 幼 红 或 中 幼 红 细 胞 为 主 ), 以 及 可 见 Howell-Jolly 小体、Cabot 环、点彩红细胞等。不同原因所致的
血细胞形态学讲义课件
原始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型不规则,核沟明 显。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中性粒细胞增多,胞质丰富,核沟明显,核型不 规则。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发育异常
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畸形红细胞增多。
粒细胞系发育异常
中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减少、消失或增多。
巨核细胞系发育异常
血小板生成障碍,巨核细胞形态异常。
疾病诊断与鉴别判断
贫血诊断
通过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判断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巨 幼细胞贫血等。
白血病诊断
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如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等。
恶性肿瘤诊断
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学特征有助于肿瘤的诊断和鉴别,如肺癌、胃癌 等。
疗效观察与预后评估
化疗疗效评估
特点
血细胞形态学具有直观、简便、快速 等特点,通过观察血细胞形态,可以 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和病 情监测。
血细胞形态学的重要性
诊断血液系统疾病
许多血液系统疾病会改变血细胞 的形态,如贫血、白血病、骨髓 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通过观察血 细胞形态,可以对这些疾病进行
初步诊断。
鉴别诊断
血细胞形态学也可以用于鉴别诊 断其他系统疾病,如感染、免疫 系统疾病等。不同疾病引起的血 细胞形态变化具有特异性,有助
镜下观察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识别各种血细胞形态特 征,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骨髓穿刺与制片
骨髓穿刺
通过骨穿针采集骨髓液,用于检查造血功能和血液疾病。
制片与染色
将采集的骨髓液制成涂片,并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细胞形态。
镜下分析
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涂片,分析骨髓细胞成分和形态特征,对血液 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修改血细胞形态特征及常见血液病血液学特征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 分。
1. 缺 铁 性 贫 血(IDA)
由于储存铁缺乏使Hb减少所引起的贫血 临床表现:贫血 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MCV、 MCHC、MCH 均 ) 骨髓特点:幼红细胞呈幼浆老核改变 铁代谢:骨髓铁、血清铁、铁蛋白均
血细胞形态特征及常见血液病 的血液学特征 P270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形态特点
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1.血 细 胞 的 生 成
多能造血干细胞 多能造血祖细胞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红细胞系列
胞体、胞核圆形
胞浆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胞浆中无颗粒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粒细胞系列
胞体圆形 颗粒和胞核有
明显的变化规 律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淋巴细胞系列
胞体、胞核小 胞浆量少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作用
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细胞系列的判断 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各有不同 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物质成分及含
量会发生改变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三点 五十八分。
血细胞化学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酯酶染色(SE、NSE) 铁染色
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急粒和急单) 特异性酯酶:急粒呈阳性(M3—强阳性) 非特异性酯酶:
LM血细胞形态
血小板
星形,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核,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 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由于血小板 具有聚集性,故骨髓片中的血小板常成堆存在.
胞体、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巨核细胞系列 胞浆量、颗粒极丰富
4.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
骨髓象中有许多相似的细胞,分类时存在 着一定困难,在熟练掌握各种细胞形态的 基础上,重点把握它们的区别要点,才能 正确划分其归属。
淋巴细胞
(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μm 。胞核椭圆形,常偏于 一侧;核染色质致密均匀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胞质较多, 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2)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μ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类圆 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核仁消失。胞质量 极少,呈淡蓝色,常无颗粒。
2.血细胞的发育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胞体大小 胞核大小
核仁 染色质 核形 圆形 胞浆量 染色 颗粒
大 大 有 细致 椭圆形 少 深蓝 无
小(巨核、早幼粒例外) 小(巨核例外) 无 粗糙 肾形 杆状 分叶 多(淋巴细胞例外) 变浅,甚至变红(淋巴细胞例外) 有(红系例外)
原始细胞与成熟细胞比较
中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0-20μm ,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 始为扁平或略凹陷,其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 之比常小于1/2,核常偏于一侧,呈紫红色。核染色 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 淡蓝色;内含细小,大小较一致的淡紫红色中性颗 粒。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胞体直径15-20μ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 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满布粗 大,大小一致,橘红色的嗜酸性颗粒。
天蓝色,透明
圆形或椭圆形 细致的砂粒状, 平坦,如薄纱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课件
05
淋巴瘤及其他血液肿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分类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主要分为B 细胞来源和T细胞来源两大类。B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 淋巴瘤又可以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 瘤等。T细胞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则包括间变性大 细胞淋巴瘤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血液学特征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血液检查可能显示贫血、血小 板减少和白细胞计数异常。骨髓检查可能发现肿瘤细 胞浸润。
06
血液学检验与诊断技术
血常规检查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骨髓穿刺活 检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流式细胞术与免疫分型
总结词
流式细胞术与免疫分型是通过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和表 达的特异性抗体,对血液病进行精确分类和分型的方法。
详细描述
流式细胞术与免疫分型能够鉴别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 明确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细胞来源和分化程度,有 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 特征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红细胞疾病 • 白细胞疾病 •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 淋巴瘤及其他血液肿瘤 • 血液学检验与诊断技术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背景
血液病是一类涉及血液和骨髓的疾病, 包括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血液学特征对于诊断 和治疗至关重要。
急性白血病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慢性白血病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总结词 详细描述
04
出血与血栓性疾病
过敏性紫癜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血友病
总结词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血 液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凝血因子缺乏或缺 陷,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淋
急粒
急单
慢粒
慢淋
5.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疾病 临床表现:有骨痛、肾脏损伤、贫血、
高黏滞性综合征等 血象:常三系 、ESR 骨髓象:骨髓瘤细胞常>15%
多 发 性 骨 髓 瘤 骨 髓 象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作用
辅助疾病的诊断和细胞系列的判断 不同细胞系列,其所含的化学物质各有不同 血细胞在病理情况下,其化学物质成分及含
量会发生改变
1.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 急粒——常阳性 急单——阴性、弱阳性 急淋——阴性
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
2. 溶 血 性 贫 血(HA)
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过度破坏,超过 骨髓代偿能力所致的一组贫血
临床表现:贫血、黄疸、脾肿大等 血象:Hb 、网织红 骨髓象:红系显著增生
溶 血 性 贫 血 骨 髓 象
3.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AA)
多种原因导致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的疾病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
急性白血病 起病急、病程短,自然病程<6个月 骨髓及外周血中以原始及幼稚细胞增生为主
慢性白血病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自然病程>1年 骨髓及外周血中以成熟、较成熟细胞增生为主
常见白血病分型法
急性白血病 急淋: ALL1、ALL2、ALL3 急非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M1至M7
慢性白血病 慢粒(CML)、慢淋(CLL)
血象:Hb 白细胞 血小板 (三系 )
骨髓象:造血细胞
非造血细胞
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 骨 髓 小 粒
4. 白 血 病
是造血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 临床:贫血、出血、感染和浸润四大症状 血象:白细胞数计数不定,可增多或减少,个
别正常。 骨髓象:白血病细胞明显或极度增生
白血病分型--根据起病及病程
淋巴细胞系列 胞浆量少
浆细胞系列
胞核圆形、偏位 胞浆丰富、深兰色、
核旁淡染区、泡沫浆
胞体、胞核较大且不规则
单核细胞系列 胞浆较丰富、灰兰色
胞核染色质疏松
巨核细胞系列
胞体、胞核巨大且不规则 胞浆量、颗粒极丰富
二、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的定义
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 的原理,应用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 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 检查方法。
血细胞化学染色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一、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 及形态特点
血细胞的生成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各系血细胞的形态特点
1.血 细 胞 的 生 成
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原始细胞 幼稚细胞 成熟细胞
早幼C 中幼C 晚幼C
血细胞的生成图
原始C 幼稚C 成熟C
早幼 中幼 晚幼
粒C系列 原粒 红C系列 原红 单核C系列 原单 巨核C系列 原巨 淋巴C系列 原淋
血细胞形态特征及常见 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温州医学院检验医学院 温医附一院实验诊断中心
目的与要求
了解:血细胞的生成,常见血液病的血 液学特征;
熟悉:常用血细胞细胞化学染色在不同 血液系统疾病中的鉴别诊断意义,血细 胞的形态特点;
掌握: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教学主要内容
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形态 特点
骨髓外铁染色
细胞内铁染色
三、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286-295)
缺铁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1. 缺 铁 性 贫 血(IDA)
由于储存铁缺乏使Hb减少所引起的贫血 临床表现:贫血 血象特点: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MCV、 MCHC、MCH 均 ) 骨髓特点:红系增生活跃
原浆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粒C
早幼红 中幼红 晚幼红 红C
幼单
单核C
幼巨
成熟巨核C
幼淋
淋巴C
幼浆
浆C
2.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 的一般规律
胞体大小 胞浆量
染色性 颗粒 胞核大小 核仁 染色质 核形 圆形
大 少 深蓝 无 大 有 细致 椭圆形
肾形
小 多 浅、甚至淡红 有 小 无 粗糙、致密 杆状 分叶
报告形式为阳性率及积分 明显增加:细菌性感染、类白
血病反应 减少:慢粒等
3. 酯 酶 染 色
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 特异性酯酶(SE):急粒呈阳性 非特异性酯酶(NSE):
急单呈阳性或强阳性,加NaF抑制 急粒呈阴性或阳性,加NaF不抑制
M5
4. 铁 染 色
骨髓铁分为细胞外铁、内铁 减少:缺铁性贫血 增加: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粒细胞系列
原粒 早幼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粒 分叶核粒来自3.血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
粒细胞系列 红细胞系列 单核细胞系列 巨核细胞系列 淋巴细胞系列 浆细胞系列
胞体、胞核圆形
红细胞系列 胞浆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胞浆中无颗粒
粒细胞系列
胞体圆形 颗粒和胞核
有明显的变 化规律
胞体、胞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