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合集下载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

几种常见医院感染(范文)一、引言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这类感染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增加医疗成本,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环境的复杂化,医院感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详细探讨几种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包括其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及治疗策略。

二、尿路感染1. 病因及发病机制尿路感染是医院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主要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其发病机制与导尿管的使用密切相关。

导尿管插入尿道后,破坏了尿道的自然防御机制,细菌易于上行感染至膀胱甚至肾脏。

2. 临床表现尿路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重者可出现发热、腰痛、肾区叩击痛等肾盂肾炎表现。

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通过尿液检查发现异常。

3. 预防措施预防尿路感染的关键在于严格的无菌操作和导尿管的规范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严格掌握导尿指征,选择合适规格的导尿管,确保导尿过程的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尿管及集尿袋,保持尿道口清洁等。

4. 治疗策略尿路感染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对于无症状菌尿,一般无需治疗;对于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抗生素,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三、呼吸道感染1. 病因及发病机制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也较为常见,主要致病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其发病机制与患者免疫力低下、呼吸机使用、气管切开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减弱,细菌易于定植和感染。

2. 临床表现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

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啰音,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改变。

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3. 预防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呼吸道管理,提高患者免疫力。

具体措施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呼吸机管道的清洁消毒,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排痰等。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措施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

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

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

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

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

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

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MR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缩写,是一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MRSA感染可以导致广泛的临床症状,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血液感染等。

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处理方案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以及处理方案。

一、MRSA感染的临床症状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MRSA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红肿、热感和脓液排出等症状。

感染部位可能伴有溃烂和蜂窝组织炎症,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

2. 呼吸道感染:MRSA感染也可以累及呼吸道,尤其是在医院内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需要考虑抗生素耐药情况,避免使用无效的抗生素。

3. 血液感染:MRSA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乏力、头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严重感染可导致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处理方案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处理方案:首先,应尽可能彻底清创,将患者的皮肤或软组织切除。

清创后,应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由于MRSA对常规抗生素耐药,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考拉宁等。

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2. 呼吸道感染处理方案:对于MRSA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静脉抗生素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3. 血液感染处理方案:MRSA感染引起的血液感染是一种重症感染,需要紧急治疗。

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一般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等。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

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和流程一、医院感染重点部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一)医院获得性肺炎预防控制基本措施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医院内肺炎(N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尤为严重。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我院的具体实际,为有效预防医院获得性肺炎特定本措施。

1、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必须遵循我院手卫生制度和采取必要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2、正确管理病人体位,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30—450。

3、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没2-4小时一次.4、鼓励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起下床活动。

5、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6、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7、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通常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8、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蒸馏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清除,不可直接亲到在室内地面,防止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9、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10、其他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消毒供应室清洗消毒剂灭菌操作技术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及有关产品使用说明书执行。

11、消毒剂外科、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旋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送供应室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氧化电位水、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也可现在低温等离子或环氧乙烷灭菌处理。

12、不宜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污染来预防HAP、VAP;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一)疖、痈、蜂窝织炎1.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澡,衣服宽松,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积极治疗皮肤病,减少皮肤损伤。

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防止继发感染。

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扁桃体炎、龋齿及手足癣感染。

3.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压疮1.减少局部受压:经常翻身,每2小时更换一次卧位,可采用一些防压用具,如气垫床等,并做好皮肤交接。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给病人翻身时,勿用拖、拉、拽等动作,以免损伤皮肤。

3.保护皮肤:卧床患者的皮肤每日用温水擦洗两次,必要时局部按摩。

一旦发生压疮应避免压疮部位再受压,视情况给予减压贴、透明贴或泡沫敷料。

4.增进病人营养: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属的配合,可有效减低压疮的发生。

5.健全压疮防治制度,加强过程管理。

(三)烧伤感染1.防止外源性感染⑴烧伤患者应安置在有消毒隔离条件的病房,对病情严重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⑵烧伤隔离病房内空气保持清新、流通,必要时进行动态空气消毒。

⑶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应清洁双手,接触患者时戴口罩、手套,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更换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⑷进入烧伤隔离病房后,如果必须接触患者、环境表面或病房内其它物品时,视情况穿隔离衣。

⑸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或静脉切开应远离烧伤创面。

⑹严格探视制度。

⑺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中。

⑻患者出院、转院、死亡应进行终末消毒。

2.防止内源性感染⑴局部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定植。

⑵注意饮食卫生,消除来自食物中的病原菌。

⑶应反复作创面分泌物、痰、大便、尿细菌培养,掌握菌群动态变化及药敏情况,一旦发生感染,及早用药。

(四)乳腺脓肿或乳腺炎1.预防急性乳腺炎要积极预防和治疗乳头破裂。

⑴保持乳房清洁。

怀孕6个月以后,每天用毛巾蘸水擦洗乳头。

产前清洗乳房,去除乳头部污垢。

⑵哺乳前、后,用水洗净乳头,用细软的布衬在乳头衣服之间,避免擦伤。

手术部位、导尿管尿路、下呼吸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具体预防控制措施

手术部位、导尿管尿路、下呼吸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具体预防控制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外科手术必然会带来手术部位皮肤和组织的损伤,当手术切口的微生物污染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手术部位的感染。

手术部位的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涉及的器官或腔隙的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方面和手术方面。

患者方面的主要因素是:年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健康状况等。

手术方面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住院时间、备皮方式及时间、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手术室环境、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过程的无菌操作、手术技术、手术持续的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

(一)、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

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二)、手术中。

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ICU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措施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 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

4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

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

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

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

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

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软组织感染相关试题答案

软组织感染相关试题答案

软组织感染相关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软组织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什么?A. 病毒B. 细菌C. 真菌D. 寄生虫答案:B. 细菌2. 下列哪项不是软组织感染的常见症状?A. 红肿B. 疼痛C. 发热D. 呼吸困难答案:D. 呼吸困难3. 以下哪种微生物是蜂窝织炎的主要病原体?A. 金黄色葡萄球菌B. A型β溶血性链球菌C. 铜绿假单胞菌D. 白色念珠菌答案:A. 金黄色葡萄球菌4. 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中,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立即使用抗生素B.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C. 忽视疼痛和发炎症状D. 必要时进行手术引流答案:C. 忽视疼痛和发炎症状5. 破伤风是由哪种细菌引起的?A. 肺炎链球菌B. 梭状芽孢杆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肠杆菌答案:B. 梭状芽孢杆菌二、判断题1. 软组织感染仅通过接触传播。

(错)解析:软组织感染不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还可能通过伤口、手术等方式感染。

2. 所有软组织感染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错)解析:虽然许多软组织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但也有例外,如病毒性软组织感染则不需要抗生素治疗。

3. 预防软组织感染的措施之一是及时清洁和处理伤口。

(对)解析:及时清洁和处理伤口是预防软组织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简答题1. 简述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措施。

答:软组织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保持皮肤完整性,避免不必要的穿刺和损伤;对于已有的伤口,应及时清洁、消毒并覆盖无菌敷料;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等;对于高风险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控制并定期检查足部。

2. 描述软组织感染的一般治疗原则。

答:软组织感染的一般治疗原则包括:及时识别和治疗,避免感染扩散;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保持伤口清洁,避免二次感染;对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引流脓液;同时,对症支持治疗也很重要,如缓解疼痛、控制发热等。

四、论述题1. 论述软组织感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答:软组织感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控制MRSA措施

控制MRSA措施

控制MRSA措施什么是MRSA?MRSA指的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对许多常见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菌株。

这种细菌最初发现于医院环境中,并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传播给患者。

MRSA感染可以引发各种疾病,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血流感染。

由于MRSA的耐药性,治疗这些感染变得更加困难,并可能导致更长时间的住院和更高的死亡率。

控制MRSA的重要性控制MRSA的传播对于保护患者和医疗工作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重要原因:1.疾病控制:MRSA感染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通过控制MRSA的传播,可以减少感染率和疾病负担。

2.耐药性防控:MRSA是一种耐药细菌,已经对许多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通过控制MRSA的传播,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不必要使用,从而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进一步耐药。

3.降低医疗成本:MRSA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昂贵的抗生素治疗。

通过控制MRSA的传播,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MRSA传播方式MRSA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常见的传播路径包括:•皮肤接触:通过直接接触感染源或受感染患者的皮肤传播。

•呼吸道传播:通过与感染源共享空气微粒(如飞沫或气溶胶)传播。

•食物传播:通过进食受污染的食物传播。

•环境传播:通过接触受污染的表面(如床单、医疗设备等)传播。

控制MRSA传播的措施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MRSA的传播。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措施:1. 严格执行手卫生手卫生是控制MRSA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使用洗手液和水或酒精洗手液洗手应成为标准操作程序的一部分。

医疗机构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并进行定期的培训,以确保医护人员正确执行手卫生程序。

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与MRSA感染源接触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口罩、手套和防护衣。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二、积极防治易引起皮肤改变或损伤的疾病,如糖尿病、肝硬化、肾病、血液系统疾病、皮肤病、蚊虫叮咬等。

三、保持皮肤完整性,防止损伤。

如昏迷、瘫痪、衰竭、石膏固定等患者要定时更换卧位,防止局部受压影响血液循环而出现压疮。

躁动病人要防止碰伤划伤。

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洗澡,勤换内衣。

避免皮肤受潮湿、摩擦或排泄物刺激。

五、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增强皮肤弹性,增强抵抗力。

六、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防止冻伤,使用热水袋等要防止烫伤。

七、进行注射和各种穿刺如骨穿、胸穿、腹穿等操作时,应首先清洁皮肤,做好局部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

八、对手术病人要认真备皮,严格消毒,术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术后伤口要保持清洁干燥并勤观察勤换药。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为加强住院病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参考版)》等,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内肺炎(HAP)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小时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术后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对于使用呼吸机患者,应注意:(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好手卫生。

(4)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

(5)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6)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或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7、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的指征,只有在必须时才使用,并尽早拔除。

2、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插管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正确固定导管,避免滑动或牵拉。

3、维护连续密闭的尿液引流系统,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不要轻易打开,集尿袋应低于膀胱水平,且不得触及地面;保持引流通畅。

4、采集尿标本作培养时,应在导尿管远端接口处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尿液。

5、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6、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作连续膀胱冲洗预防感染;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7、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为:导尿管1次/2周,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8、每天评价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感染科知识点护理总结

感染科知识点护理总结

感染科知识点护理总结一、感染科的基本概念感染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研究感染与传染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传播途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相关知识。

感染科的护理工作是对感染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护理,旨在防止和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二、感染的分类1.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感染可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不同类型。

2.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感染可分为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和血源性感染等不同类型。

三、感染的预防与控制1.手卫生: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处理感染物品或环境后,应采取洗手或酒精消毒手部。

2.侵袭性器械与设备的消毒与灭菌:对医疗器械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消毒与灭菌,确保使用的器械和设备无菌。

3.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四、感染科护理的基本原则1.以患者为中心:以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关心患者的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安全为首要: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3.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运用:医护人员应具备丰富的感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五、感染患者的护理内容1.感染控制:根据感染方位和类型,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需要治疗的感染患者,采取合理、科学的抗菌药物治疗,避免药物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3.安全用药:护士需了解药物的性质、功能、适应症和不良反应,规范使用抗感染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4.良好的护理环境:保持病房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通风,维持空气清新,创建良好的护理环境。

六、感染患者的个别护理1. 灌肠:如肠内感染患者,护士应根据医嘱进行灌肠护理,清除肠内积粪和有毒物质,缓解患者症状。

2.褥疮预防:对于卧床患者,护士需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褥疮的发生。

3.抑制呼吸:对于呼吸道感染患者,护士需配合医生进行抑制呼吸治疗,维持呼吸的稳定。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O。

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三管感染控制预防措施

1下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1.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

取半卧位控制胃内容物的返流,尤其是机械通气的病人采用此姿势是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1.2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鼓励、指导并协助术后病人勤咳、深咳、深呼吸、采取体位引流及叩背手法助病人排痰,控制影响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引起的疼痛。

1.3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维持正常的菌群状态。

1.4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1.5坚持病室通风换气,湿式清扫,不在室内及走廊内抖被单等。

1.6有呼吸道感染的医护人员不应直接护理高危病人。

1.7认真做好隔离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及病原体携带者应采取相适当的隔离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及携带者进行接触隔离。

对高危病人如:粒细胞缺乏症等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1.8采用多种方式提高病人机体免疫功能。

1.9减少或清除口咽部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尽可能采用胃肠内营养,小肠喂养可最大限度减少细菌通过肠粘膜向外移行,并维持正常肠道菌群平衡;控制胃内容物返流。

1.10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经口气管插管优于经鼻气管插管。

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气管套囊应保持在25〜30cmH2O。

1.11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应用镇静剂患者,每日停用或减量镇静剂1次,评估是否可以撤机或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12做好手卫生:严格执行洗手时点,医务人员在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后应落实手卫生。

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则。

在接触两个病人之间、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物品后及接触另一病人、物品和周围环境表面前,在接触人体污染和清洁部位之间应更换手套和洗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软组织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教育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无汗液;衣服和被服清洁干燥、无皱褶,被汗液、尿液等浸湿时应及时更换;大小便失禁患者及时清洁局部皮肤,肛周可涂皮肤保护剂,减少皮肤摩擦和刺激。

2. 积极治疗或纠正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

患有皮肤病者应积极治疗,避免抓破损伤;注意皮肤出现的浅表伤口,及时处理体表软组织的损伤,防止继发感染;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机体抵抗力。

3. 指导患者加强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预防褥疮发生。

4. 对昏迷、瘫痪、老年等患者定期检查受压部位皮肤,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协助定时变换体位,2~3小时一次,必要时缩短变换体位的时间。

尽量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因治疗需要不允许过多翻身者,应使用特殊床垫、器具防止褥疮发生。

5. 新生儿护理应手法轻柔,更换尿布、内衣时要防止损伤皮肤。

尿布应柔软,勤于更换。

保持婴儿皮肤干燥,经常更换体位,以防局部长期受压。

做好产房和婴儿室的消毒隔离工作,控制感染源。

6.若有局部水肿、皮肤微红或发白等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7. 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腰穿、骨髓穿刺、活检、关节穿刺、静脉输液等必须严格皮肤消毒;给患者换药时应戴口罩、无菌手套。

8.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认真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9.接触皮肤感染部位分泌物、脓液、血液及其污染物品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10.严格器械清洗、灭菌。

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的诊疗器械,应先彻底清洗干净,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11.严格环境消毒。

被感染性分泌物、脓液、血液污染后的环境,应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擦拭消毒。

12.接触皮肤、软组织感染创面的物品如敷料、棉球等应放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中焚烧。

涡阳县中医院院感办
201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