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思考题(答案)
有机化学09章答案
![有机化学09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d15d497375a417876f8f49.png)
有机化学09章答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第九章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和质谱问题9.1 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中各有几组吸收峰(1)1-溴丁烷(2)丁烷(3)1,4-二溴丁烷(4)2,2-二溴丁烷(5)2,2,3,3-四溴丁烷(6)1,1,4-三溴丁烷(7)溴乙烯(8)1,1-二溴乙烯(9)顺-1,2-二溴乙烯(10)反-1,2-二溴乙烯(11)烯丙基溴(12)2-甲基-2-丁烯提示:化合物中有几种化学不等价的质子,在1H NMR谱图中就有几组吸收峰。
首先写出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式,然后再看各个质子是否等价。
答案:(1)CH3CH2CH2CH2Br 4组(2)CH3CH2CH2CH3 2组(3)BrCH2CH2CH2CH2Br 2组(4)CH3CBr2CH2CH3 3组(5)CH3CBr2C(Br)2CH3 1组(6)CHBr2CH2CH2CH2Br 4组(7)组(8)组(9)组(10)组(11)组(12) 4组问题9.2 下列化合物的1H NMR谱图中都只有一个单峰,试推测它们的结构。
(1) C8H18, δH = 0.9 (2) C5H10, δH = 1.5(3) C8H8, δH = 5.8 (4) C4H9Br, δH = 1.8(5) C2H4Cl2, δH = 3.7 (6) C2H3Cl3(7) C5H8Cl4, δH = 3.7提示: 1H NMR谱图中只有一个单峰,说明所有的氢质子都是等价的,即任何一个氢质子周围没有与之不等价的氢质子。
答案:问题9.3:推测C4H9Cl的几种异构体的结构(1)1H NMR谱图中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3.4处有双重峰。
(2)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3.5处有三重峰。
(3)有几组峰,其中在δH = 1.0处有三重峰,在δH = 1.5处有双重峰,各相当于三个质子。
提示:先写出C4H9Cl的几种异构体的结构,再根据1H NMR谱图的特征判断各是哪一种异构体。
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原理)第9章 课后答案【khdaw_lxywyl】
![化学工程基础(化工原理)第9章 课后答案【khdaw_lxywyl】](https://img.taocdn.com/s3/m/548ff80b79563c1ec5da7130.png)
均相反应过程
设t1、t2分别为转化率达 90%、99%所需要的时间,
1 1 ln t 2 k 1 − 0.99 则: = =2 1 1 t1 ln k 1 − 0 .9
ww
w. kh d
t1 = (2)t2 = 0.99 = 1650 min 0.3 × 0.2 × (1 − 0.99)
1650 = 11 150 t 2 t1 =
2
t=
xA kc A,0 (1 − x A )
乙酸、丁醇和乙酸乙酯的摩尔质量Mr分别为 6.0×10−2、7.4×10−2和 0.116kg⋅mol−1 (1 × 6.0 + 4.97 × 7.4) × 10
ww
w. kh d
= 40.1min = 0.67h (2)计算反应器有效体积 每小时乙酸用量为:
同一反应, 当初始浓度CA,0、 反应温度、 转化率相同时, 在间歇操作搅拌釜反应器和PFR 中进行反应的时间相同,即也为 4.44min。 qV,0 =
q n ,o = 0.684 = 0.137 m 3 ⋅ min −1 5
3
c A ,0
aw
0.8 = 50 min
案
= 0.4m3 ⋅ kmol−1 ⋅ min−1 对于 CSTR,则有:
1
2、在间歇操作搅拌釜反应器中进行等温液相反应 A+B→R
k = 0.3L ⋅ mol −1 ⋅ min −1 , c A ,o = c B,O = 0.2mol ⋅ L−1 , 已知: (− rA ) = kc A c B mol ⋅ L−1 ⋅ min −1 ,
试计算反应物 A 的转化率分别达 90%和 99%所需要的时间,并作比较。 解: (1)因cA,0 = cB,0 故: (−rA) = kcA2 = kcA,02 (1 − xA)2,代入式(9-2)积分得: xA 0.9 = = 150 min kc A,0 (1 − x A ) 0.3 × 0.2 × (1 − 0.9)
化学第九章答案
![化学第九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ec4c1fd81c758f5f61f672c.png)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在给出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下列物质中,不适宜做配体的是( )A. S 2O 32-B. H 2OC. Br -D. NH 4+解:选D 。
NH 4+中的N 没有孤对电子。
2. 下列配离子中,属于外轨配合物的是( )A. [FeF 6]3-B. [Cr (NH 3) 6]3+C. [Au(Cl)4]-D. [Ni(CN)4] 2-解:选A, [FeF 6]3-中心原子Fe 3+采用sp 3d 2轨道进行杂化。
3. 测得[Co (NH 3) 6]3+ 磁矩μ=0.0B.M ,可知C O 3+ 离子采取的杂化类型是( )A. sp 3B. dsp 2C. d 2sp 3D. sp 3d 2解:选C 。
C O 3+价电子构型是3d 6, 由磁矩μ=0.0B.M 可以推断:该配合物中没有未成对的电子,在形成配合物时C O 3+3d 轨道上的电子先经过重排,再采取d 2sp 3轨道杂化,与配体成键。
4. 下列物质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A. [Zn (NH 3)4]2+B. [Cu (NH 3) 4]2+C. [Fe(CN)6]4-D. [Ag (NH 3) 2] +解:选B 。
Cu 2+的价电子构型是3d 9,在形成配合物时采用dsp 2杂化,有1个未成对的电子存在,所以是顺磁性的。
5. 下列物质中能作为螫合剂的是( )A. NO -OHB. (CH 3)2N -NH 2C. CNS- D. H 2N -CH 2-CH 2-CH 2-NH 2 解:选D ,其分子中两个N 原子作为配位原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而且它们相距3个原子,可同时与一个中心原子配位形成含有六元螯环的螯合物。
6. 下列配合物能在强酸介质中稳定存在的是( )A. [Ag (NH 3)2]+B. [FeCl 4]—C. [Fe (C 2O 4)3]3—D. [Ag (S 2O 3)2]3-解:选B 。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九章复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五版)》第九章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4d491dfc4ffe473368ab2c.png)
复习题
8.有哪些求算标准电动势EΘ的方法?在公式E zF ln K 中,EΘ是否是电池反应达平衡时的电动势?KΘ是否是
zE F K exp RT
a
复习题
(8).醋酸的解离平衡常数。 电池:Pt|H2(pΘ)|HAc(mHAc),Ac-(mAc-),Cl-(aCl)|AgCl(s)|Ag(s) 净反应:AgCl(s)+H2(pΘ)→H+(aH+)+Cl-(aCl-) +Ag(s
1.可逆电极有哪些主要类型?每种类型试举一例,并写 出该电极的还原反应。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 在书写电极表示式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可逆电极有三种类型: (1)金属气体电极 如Zn(s)|Zn2+ (m) Zn2+(m) +2e- = Zn(s) (2)金属难溶盐和金属难溶氧化物电极 如: Ag(s)|AgCl(s)|Cl-(m) AgCl(s)+ e- = Ag(s)+Cl-(m) (3)氧化还原电极 如: Pt|Fe3+(m1),Fe2+(m2) Fe3+(m1) +e- = Fe2+(m2) 对于气体电极和氧化还原电极,在书写时要标明电极 反应所依附的惰性金属。
RT a H aCl E E ln zF a 1 2 H2 E RT ln m zF m
复习题
(6)Ag2O(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 和分解压。 电池:Ag(s)+Ag2O(s)|OH-(aOH-)|O2(pΘ )|Pt 净反应:Ag2O(s)→1/2O2(pΘ )+2Ag(s) E r H m zE F zFT T p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九章
![仪器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78f6b1360b4c2e3f572763ec.png)
4.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中有哪几种类型的吸收带?它们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解:首先有机化合物吸收光谱中,如果存在饱和基团,则有s →s*跃迁吸收带, 这是由于饱和基团存在基态和激发态的 s电子,这类跃迁的吸收带位于远紫外 区.如果还存在杂原子基团,则有n →s*跃迁,这是由于电子由非键的n轨道向 反键s轨道跃迁的结果,这类跃迁位于远紫外到近紫外区,而且跃迁峰强度比较 低.如果存在不饱和C=C双键,则有p →p*,n →p*跃迁,这类跃迁位于近紫外 区,而且强度较高.如果分子中存在两个以上的双键共轭体系,则会有强的K吸 收带存在,吸收峰位置位于近紫外到可见光区.
(2)可以用来推断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例如确定1,2-二苯乙烯的顺反异构体.
H C C H
H C C
H
transmax=295nm max=27000
cismax=280nm max=10500
(3)进行化合物纯度的检查,例如可利用甲醇溶液吸收光谱中在256nm处 是否存在苯的B吸收带来确定是否含有微量杂质苯. (4)进行有机化合物、配合物或部分无机化合物的定量测定,这是紫外吸 收光谱的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其原理为利用物质的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线性 关系来进行定量测定。
从检测器来看,可见区一般使用氧化铯光电管,它适用的波长范围为6251000nm,紫外用锑铯光电管,其波长范围为200-625nm.
7.异丙叉丙酮有两种异构体:CH3-C(CH3)=CH-CO-CH3及CH2=C(CH3)-CH2-COCH3.它们的紫外吸收光谱为: (a)最大吸收波长在235nm处,max=12000L. mol-1. cm-1;(b)220nm以后没有强吸收.如何根据这两个光谱来判断上述异构体?试说明 理由. 解: (a)为ab-不饱和酮,即第一种异构体,因为该分子中存在两个双键的pp 共轭体系,吸收峰波长较长,而(b)在220nm以后无强吸收,说明分子中无K吸 收带.故为第二中异构体.
第九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第九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eaa0be20b4c2e3f5627638f.png)
第九章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思考题9.1 聚合物化学反应浩繁,如何考虑合理分类,便于学习和研究 ?答目前聚合物化学反应尚难按照机理进行分类,但可按结构和聚合度的变化粗分为 3 类:(1)聚合度不变,如侧基反应,端基反应;(2)聚合度增加,如接枝、扩链、嵌段和交联等;(3)聚合度变小,如降解、解聚和热分解。
思考题9.2 聚集态对聚合物化学反应影响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举一例子来说明促使反应顺利进行的措施。
答欲使聚合物与低分子药剂进行反应,首先要求反应的基团处于分子级接触,结晶、相态、溶解度不同,都会影响到药剂的扩散,从而反映基团表观活性和反应速率的差异。
对于高结晶度的聚合物,结晶区聚合物分子链间的作用力强,链段堆砌致密,化学试剂不容易扩散进去,内部化学反应难以发生,反应仅限于表面或非结晶区。
此外,玻璃态聚合物的链段被冻结,也不利于低分子试剂的扩散和反应。
因此反应之前,通常将这些固态聚合物先溶解或溶胀来促进反应的顺利进行。
纤维素分子间有强的氢键,结晶度高,高温下只分解而不熔融,也不溶于一般溶剂中,但可被适当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醋酸所溶胀。
因此纤维素在参与化学反应前,需预先溶胀,以便化学试剂的渗透。
思考题9.3 几率效应和邻近基团效应对聚合物基团反应有什么影响?各举一例说明。
答当聚合物相邻侧基作无规成对反应时,中间往往留有未反应的孤立单个基团,最高转化程度因而受到限制,这种效应称为几率效应。
聚氯乙烯与锌粉共热脱氯成环,按几率计算,环化程度只有86.5%,尚有 13.5%氯原子未能反应,被孤立隔离在两环之间,这就是相邻基团按几率反应所造成的。
高分子中原有基团或反应后形成的新基团的位阻效应和电子效应,以及试剂的静电作用,均可能影响到邻近基团的活性和基团的转化程度,这就是邻近基团效应。
(1)邻近基团的位阻效应当聚合物分子链上参加化学反应的基团邻近的是体积较大的基团时,往往会由于位阻效应而使参与反应的低分子反应物难以接近反应部位,使聚合物基团转化程度受到限制。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2ae7d5e881c758f5f61f6730.png)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九)习题p109~1161解:(1) Pt︱H2(p H2)︱HCl(a)︱Cl2(p Cl2)︱Pt正极:Cl2(p Cl2)+ 2e-→2Cl-(a)负极:H2(p H2) –2e-→2H+(a)电池反应:H2(p H2) + Cl2(p Cl2)==2HCl(a) (2) Pt︱H2(p H2)︱H+(a H+)‖Ag+(a Ag+)︱Ag(s) 正极:Ag+(a Ag+)+ e-→Ag(s)负极:H2(p H2) –2e-→2H+(a H+)电池反应:H2(p H2) + Ag+(a Ag+)==2H+(a H+)+ Ag(s)(3) Ag(s)︱AgI(s)︱I-(a I-)‖Cl-(a Cl-)︱AgCl(s)︱Ag(s)正极:AgCl(s) + e-→Ag(s) + Cl-(a Cl-)负极:Ag(s) + I-(a I-)– e-→AgI(s)电池反应:AgCl(s) + I-(a I-)==AgI(s) + Cl-(a Cl-)(4) Pb(s)︱PbSO4(s)︱SO42-(a SO42-)‖Cu2+(a Cu2+)︱Cu(s)正极:Cu2+(a Cu2+) + 2e-→Cu(s)负极:Pb(s) + SO42-(a SO42-)–2e-→PbSO4(s)电池反应:Pb(s) + Cu2+(a Cu2+) + SO42-(a SO42-)==PbSO4(s) + Cu(s)(5) Pt︱H2(p H2)︱NaOH(a)︱HgO(s)︱Hg(l)正极:HgO(s) + H2O (l)+ 2e-→Hg(l) + 2OH-(a OH-)负极:H2(p H2)+ 2OH-(a OH-) –2e-→2H2O(l)电池反应:HgO(s) + H2(p H2)==Hg(l)+H2O(l) (6) Pt︱H2(p H2)︱H+(a H+)︱Sb2O3(s)︱Sb(s) 正极:Sb2O3(s) + 6H+(a H+)+ 6e-→2Sb(s) + 3H2O(l)负极:H2(p H2) –2e-→2H+(a H+)电池反应:Sb2O3(s) + 3H2(p H2) ==2Sb(s) + 3H2O(l)(7) Pt︱Fe3+(a1),Fe2+(a2)‖Ag+(a Ag+)︱Ag(s)正极:Ag+(a Ag+)+ e-→Ag(s)负极:Fe2+(a2) – e-→ Fe3+(a1)电池反应:Ag+(a Ag+) + Fe2+( a2)==Fe3+( a1)+Ag(s)(8) Na(Hg)(a am)︱Na+(a Na+)‖OH-(a OH-)︱HgO(s)︱Hg(l)正极:HgO(s) + H2O (l)+ 2e-→Hg(l) +2OH-(a OH-)负极:2Na(Hg)(a am) –2e-→2Na+(a Na+) + 2Hg(l)电池反应:2Na(Hg)(a am) + HgO (s) + H2O(l)==2 Na+(a Na+) + 2OH-(a OH-) + 3Hg(l)2解:(1)AgCl(s)==Ag+(a Ag+) + Cl-(a Cl-)电池:Ag(s)︱Ag+(a Ag+)‖Cl-(a Cl-)︱AgCl(s)︱Ag(s)正极:AgCl(s) + e-→Ag(s) + Cl-(a Cl-)负极:Ag(s)–e-→Ag+(a Ag+)电池反应:AgCl(s)==Ag+(a Ag+) + Cl-(a Cl-) (2)AgCl(s) + I-(a I-) ==AgI(s) + Cl-(a Cl-)电池:Ag(s)︱AgI(s)︱I-(a I-)‖Cl-(a Cl-)︱AgCl(s)︱Ag(s)正极:AgCl(s) + e-→A g(s) + Cl-(a Cl-)负极:Ag(s) + I-(a I-)– e-→AgI(s)电池反应:AgCl(s) + I-(a I-) ==AgI(s) + Cl-(a Cl-)(3) HgO(s) + H2(p H2)==Hg(l)+H2O(l)电池:Pt(s)︱H2(p H2)︱NaOH(a)︱HgO(s)︱Hg(l)正极:HgO(s) + H2O(l) + 2e-→Hg(l) + 2OH-(a)负极:H2(g) + 2OH-(a) –2e-→2H2O(l)电池反应:HgO(s) + H2(p H2)→Hg(l) + H2O(l) (4) Fe2+(a Fe2+) + Ag+(a Ag+)== Fe3+(a Fe3+) + Ag(s)电池:Pt(s)︱Fe3+(a Fe3+),Fe2+( a Fe2+)‖Ag+(a Ag+)︱Ag(s)正极:Ag+(a Ag+)+ e-→Ag(s)负极:Fe2+( a Fe2+) – e-→ Fe3+( a Fe3+)电池反应:Fe2+(a Fe2+)+Ag+(a Ag+)== Fe3+( a Fe3+) + Ag(s)(5) 2 H2(p H2) + O2(p O2)==2H2O(l)电池:Pt︱H2(p H2)︱H+(a H+)︱O2(p O2)︱Pt(s) 正极:O2(p O2) + 4H+(a H+) + 4 e-→2H2O(l)负极:2H2(p H2) – 4e-→4H+(a H+)电池反应:2 H2(p H2) + O2(p O2)==2H2O(l) (6) Cl2(p Cl2) + 2I-(a I-)==I2(s)+2Cl-(a Cl-)电池:Pt︱I2(s))︱I-(a I-)‖Cl-(a Cl-)︱Cl2(p Cl2)︱Pt正极:Cl2(p Cl2) + 2e-→2Cl-(a Cl-)负极:2I-(a I-)–2e-→ I2(s)电池反应:Cl2(p Cl2) + 2I-(a I-)==I2(s)+2Cl-(a Cl-) (7) H2O(l)== H+(a H+) + OH-(a OH-)电池:Pt(s)︱H2(p H2)︱H+(a H+)‖OH-(a OH-)︱H2(p H2)︱Pt(s)正极:2H2O(l) + e-→2H2(p H2) + 2OH-(a OH-) 负极:H2(p H2)–2e-→ 2H+(a H+)电池反应:H2O(l)== H+(a H+) + OH-(a OH-) (8) Mg(s) + 1/2O2(g) + H2O(l)== Mg(OH)2(s) 电池:Mg(s)︱Mg(OH)2(s)︱OH-(a OH-)︱O2(p O2)︱Pt(s)正极:1/2O2(g) + H2O(l) + 2e-→ 2OH-(a OH-) 负极:Mg(s) + 2OH-(a OH-)– 2e-→Mg(OH)2(s) 电池反应:Mg(s) + 1/2O2(g) + H2O(l)== Mg(OH)2(s)(9) Pb(s) + HgO(s)==Hg(l) + PbO(s)电池:Pb(s)︱PbO(s)︱OH-(a OH-)HgO(s)︱Hg(l)正极:HgO(s) + H2O(l) + 2e-→ Hg(l) + 2OH-(a OH-)负极:Pb(s) + 2OH-(a OH-) –2e-→PbO(s) + H2O(l)电池反应:Pb(s) + HgO(s)==Hg(l) + PbO(s) (10) Sn2+(a Sn2+) + Tl3+(a Tl3+) == Sn4+(a Sn4+) + Tl+(a Tl+)电池:Pt(s)︱Sn2+(a Sn2+),Sn4+(a Sn4+)‖Tl3+(a Tl3+),Tl+(a Tl+)︱Pt(s)正极:Tl3+(a Tl3+) + 2e-→ Tl+(a Tl+)负极:Sn2+(a Sn2+) –2e-→Sn4+(a Sn4+)电池反应:Sn2+(a Sn2+) + Tl3+(a Tl3+) == Sn4+(a Sn4+) + Tl+(a Tl+)15解:Fe(s) + Cd2+(aq)==Cd(s)+Fe2+(aq)E=Eө– RT/2F×ln{[ Fe2+]/[Cd2+]}(1) E=φөcd2+/Cd–φөFe2+/Fe- RT/2F×ln{[ Fe2+]/[Cd2+]}=-0.40 +0.44–0.0592/2lg{0.1/0.1}=0.04>0反应能自发向右进行,故金属Fe首先被氧化。
分析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
![分析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2186ea172ded630b1cb6e2.png)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1.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是什么?答:要求沉淀要完全、纯净。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溶解度要小,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易于转变为称量形式。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的组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化学式、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尽可能大的摩尔质量。
2.解释下列名词:沉淀形式,称量形式,固有溶解度,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聚集速度,定向速度,共沉淀现象,后沉淀现象,再沉淀,陈化,均匀沉淀法,换算因数。
答:沉淀形式:往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所得沉淀。
固有溶解度: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的活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以增大构晶离度,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配位效应: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构晶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剂时,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聚集速度:沉淀形成过程中,离子之间互相碰撞聚集成晶核,晶核再逐渐长大成为沉淀的微粒,这些微粒可以聚集为更大的聚集体。
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称为聚集速度。
定向速度: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排列成晶体的快慢,称为定向速度。
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后沉淀现象: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漫漫在沉淀表面上析出的现象。
再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之后,重新溶解,再加入沉淀剂进行二次沉淀的过程。
陈化:亦称熟化,即当沉淀作用完毕以后,让沉淀和母液在一起放置一段时间,称为陈化。
均匀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沉淀剂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剂从溶液中慢慢地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
这种方法称为均匀沉淀法。
换算因数: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沉淀形式摩尔质量之比,它是一个常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 第九章 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 第九章 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9b32ea81c758f5f61f674b.png)
第九章
1.什么叫稀溶液的依数性?试用分子运动论说明分子的几种依数性?
答
2.利用溶液的依数性设计一个测定溶质分子量的方法。
答
3.溶液与化合物有什么不同?溶液与普通混合物又有什么不同?
(1)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该溶液的沸点和凝固点(已知293K时,苯的蒸汽压为1×104Pa;1.013×105Pa下,苯的沸点为353.10K,苯的凝固点为278.4K)。
解
答
以溶解度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所做出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KNO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NaCl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几乎不变;
NaSO4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7.为什么NaOH溶解于水时,所得的碱液是热的,而NH4NO3溶解与水时,所得溶液是冷的?
答
8.把相同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于100g水中,问所得溶液的沸点、凝固点、蒸汽压和渗透压相同否?为什么?如果把相同物质的量的葡萄糖和甘油溶于100g水中,结果又怎样?说明之。
拉乌尔(Raoult)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任何强度。
10.采用何种简便的办法可得到223K的低温?
答
11.10.00cm3NaCl饱和溶液重12.003g,将其蒸干后得NaCl3.173g,试计算:
(a)NaCl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分数。
(c)溶液物质的量的浓度。
(d)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e)盐的摩尔分数。
答
4.试述溶质、溶剂、溶液、稀溶液、浓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过饱和溶液的含意。
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465f5b9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f.png)
九年级化学第九章-溶液知识点总结及习题(含答案)第九章溶液一、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1.悬浊液是指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其特点是不稳定,易分层,例如黄河水、豆奶和石灰浆等。
2.乳浊液是指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其特点是不稳定,易分层,例如色拉油滴入水中经振荡后形成的水油混合物。
3.溶液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其特点是均一性和稳定性。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和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稳定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都不会分层。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上溶剂的质量,而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
溶液的命名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例如碘酒为碘的酒精溶液。
4.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溶于液体时,若有水,则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若无水,则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如果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生成的能溶解的物质。
举例来说,碘晶体与酒精、硫酸钡与水、煤油与水、氢氧化铁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碘晶体与酒精。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将5g某物质完全溶解于95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溶解特性来判断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例如,食盐易溶于水,难溶于植物油;硝酸钾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质量比在等质量的冷水中溶解的质量多。
9.在温度为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g。
第九章流变学课后习题
![第九章流变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1d31e27fd5360cbb1adb55.png)
第九章流变学一、思考题1.高聚物黏流态温度范围是什么?是否所有的高聚物都存在黏流态?影响高聚物黏流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何谓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典型的非牛顿流体有哪几种?它们有什么样的流动曲线和特征?何谓幂律流体?3.与小分子流体相比,高聚物流体黏性流动有什么特点?实际高聚物流体的普适流动曲线呈何形状?它分为哪几个区段?4.何谓表观黏度和熔融指数?影响高聚物流体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5.由于高聚物熔体的弹性效应,可引起哪些与小分子流体不同的特殊现象?何谓不稳定流动?影响高聚物熔体弹性的因素有哪些?6.拉伸流动的特点是什么?何谓拉伸黏度?高聚物熔体的拉伸黏度在低应变速率区和较高应变速率区有何不同/7.写出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复数黏度表达式,什么是动态黏度?它随频率如何变化?二、选择题1.聚合物熔体的爬杆效应的原因是()①普弹效应②高弹形变③黏流2.聚合物挤出成型时,产生溶体破裂的主要原因是()①熔体弹性应变回复不均匀②熔体黏度过小③大分子链取向程度低3.以下哪种过程与链段运动无关?()①屈服②黏流③流动曲线中拉伸流动区4.以下哪个过程与链段运动无关? ()①玻璃化转变②挤出物胀大现象③脆化温度5.在为制造4cm直径聚合物管材设计模头时,应选模头的内径()①小于4cm ②大于4cm ③等于4cm6.假塑性流体的高聚物,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其表观黏度()①先增后降②增大③减小7.下列材料哪种更易从模头挤出?()①假塑性材料②胀塑性材料③牛顿流体8.通常假塑性流体的表观黏度与其真实黏度相比()①较大②较小③相等9.幂律公式中,当非牛顿性指数()时,聚合物熔体为假塑性流体。
①n >1 ②n=1 ③n <110. 聚合物的黏性流动,有以下哪些特征?()①不符合牛顿流体定律而是符合幂律流体定律②只与大分子链的整体运动有关,与链段运动无关③黏性流动中已经没有高弹性了11.相同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其MI值如下,哪种流动性好? ( )①0.1 ②1.0 ③10.012.胀塑性流体的高聚物,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其表观黏度 ( )①先增后降 ②增大 ③减小13.柔性聚合物的黏度对( )变化比较敏感。
第九章 胶体化学习题解答
![第九章 胶体化学习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ea9464e46294dd88d0d26b52.png)
第九章胶体化学思考题一、是非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二、选择题1、A2、B3、A4、D5、C6、A7、D8、D9、D 10、D 11、A 12、A 13、B 14、B 15、D习题解答1. 如何定义胶体系统?胶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胶体分散系统是指分散质粒子在1nm~1000 nm之间的分散系统;其粒子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扩散速度慢,在普通显微镜下看不见,在超显微镜下可以分辨。
胶体分散系统包含三类:溶胶,高分子溶液以及缔合胶束溶液(即乳液)。
只有溶胶才能全面地表现出胶体的特性,即不均匀性或多相性、特有的分散程度、以及聚结不稳定性。
2. 溶胶为热力学非平衡系统,但它在相当长的时间范围内可以稳定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什么?答:胶粒带电使胶粒之间有相斥力,这是溶胶稳定的主要因素。
除此之外,溶剂化作用是使溶胶稳定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分散相粒子周围形成一个有一定弹性的水化外壳。
当一对胶团因布朗运动而靠近时,水化外壳因受到挤压而变形,但每个胶团又都力图恢复其原状而又被弹开。
这样,水化外壳的存在,增加了溶胶聚合的机械阻力。
溶胶稳定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布朗运动,当分散相粒子的布朗运动足够强时,能克服重力场的影响而不下沉。
溶胶的这种性质称为动力学稳定。
3. 从定义、产生原因、数值、影响因素等方面比较ζ电势和热力学电势φθ的异同。
答:热力学电势φ0 是指固体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是双电层的总电势,其值取决于溶液中的电势离子的浓度,而与其它离子无关。
ξ电势是指相对滑移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它与电动现象密切相关,故称为电动电势,其值远小于φ0 ,且受外加电解质的影响很大4. 非牛顿流体有哪几种类型? 有什么规律? 原因是什么?答:非牛顿流体包括塑性体、假塑体和胀流体等。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b4d78ebafd0a79563c1e7210.png)
[η ] = lim
η sp
c
c→ o
特性粘度和分子量的关系
• 特性粘度:特性粘度表示液体无限稀释 特性粘度: 时的比浓粘度, 时的比浓粘度,反应了单个溶质分子对 的贡献。 溶液粘度 的贡献。只与化合物在溶液中 的结构、形态和相对分子量有关, 的结构、形态和相对分子量有关,而与 其它因素无关,又称结构粘度。 其它因素无关,又称结构粘度。 • Standinger formular: • [η]=kMα • K and α are constant. α=0.5~1.0 • 良溶剂1。0,不良溶剂为 。 良溶剂 。 ,不良溶剂为0.5。
∑ ZBM B < M z >= ∑ ZB
式中:
Z B = mB M B
mB = N B M B
用粘度法测定的摩尔质量称为粘均摩尔质量。 它的定义是:
∑ N B M B < M v >= ∑ NBM B
(α +1) 1 / α
∑ mB M B = ∑ mB
α
ln[η ] = ln k + α ln M η
0.50 0.25 Ln[η Ln[η] 0 -0.25 -0.50 4.5 5.0 5.5 lnMη 6.0
[η]的求法 η 的求法
ln ηr ln(1 + η sp ) η sp 1 1 (1 − η sp + η sp + ⋅ ⋅ ⋅) = = 2 c c c 3 • 略去高次项: 略去高次项: ln η p ln ηr lim = lim = [η ] c →0 c →0 c c • 溶液很稀时: 溶液很稀时:
液体的层流
A
v+dv dx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f24f8daef8941ea66e056d.png)
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单元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与水充分混合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用油B、食盐C、味精D、蔗糖2、下列物质放在水中能导电的是()A、蔗糖B、汽油C、酒精D、食盐3、关于100克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00克水中溶有5克氯化钠B、5克氯化钠溶于95克水中C、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20D、溶液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1:194、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B.汽油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从而挥发除去C.食醋能够除去热水瓶中水垢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D.盐酸能够除去铁制品表面上的铁锈的原因是二者发生了物理变化5、20 ℃时,100 g的饱和氯化钠溶液蒸发掉20 g水后,又冷却到原来温度,则()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C.溶质的质量分数无法确定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6、打开汽水瓶盖会有大量气泡冒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溶解度随()A.压强增大而减小B.压强减小而减小C.温度升高而升高D.温度降低而减小7、有一瓶密封保存长期放置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C.瓶底会有固体析出D.瓶内各部分溶液的浓度都相同8、市场上有一种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饮料罐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A.硝酸铵B.烧碱C.食盐D.熟石灰9、浸种需要质量分数为1%的食盐水2000克,配制时应称取食盐()A、2克B、20克C、200克D、1800克10、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11、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 溶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5379587a08a1284ac950436e.png)
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基础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l3.下列条件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评卷人得分是()A.1×101 kPa、20 ℃B.2×101 kPa、10 ℃C.2×101 kPa、20 ℃D.1×101 kPa、10 ℃【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解度4.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乳化作用的是()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用洗涤剂清洗油腻的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5.下列常见的医用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葡萄糖注射液B.生理盐水C.消毒酒精D.碘酒【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溶液的形成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B.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一定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D.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溶解度【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化合反应都是放热的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是吸热的C.溶质溶解时,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升高D.溶质溶解时,如果扩散过程放出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吸收的热量,表现为溶液温度降低【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溶液的形成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 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9.KCl是一种常用的钾肥,其溶解度如下表。
物理化学:练习思考-大分子溶液
![物理化学:练习思考-大分子溶液](https://img.taocdn.com/s3/m/6ba0e0ecbb68a98270fefa46.png)
第十章 大分子溶液首 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难题解析 [TOP]例9-1将某聚合物5.0×10-3 kg 分各种级别,用渗透压法测出各级分的数均摩尔质量M n ,所得结果见下表:级分 1 2 3 4 5 6 样品质量/10-3kg 0.25 0.65 2.20 1.2 0.55 0.15 M n / (kg·mol -1)2×1035×1041×1052×1055×1051×106假定每个级分的分子量是均匀的,试计算原聚合物的m M 和n M 。
解:因为B B B n M m =,所以()2B BB Bm BBBn M m Mn!M n Mmr!n r !=-∑∑∑∑=3334353025102100651051022010110510...----⨯⨯⨯+⨯⨯⨯+⨯⨯⨯=⨯3535363121021005510510015101105010....----⨯⨯⨯+⨯⨯⨯+⨯⨯⨯+⨯ 51183610kg mol .-=⨯⋅B B Bn BBBn M m M n Mn∑∑∑∑==3333333345556501002510055102201012100551001510210510110210510110.......-------⨯⨯⨯⨯⨯⨯⨯+++++⨯⨯⨯⨯⨯⨯= 4-129910mol kg .=⨯⋅例9-2在298 K 时,测量出某聚合物溶液的相对粘度如下:浓度c /(kg·m -3) 1.52 2.71 4.58 5.41 6.23 ηr1.2261.4251.7971.9822.177求此聚合物的特性粘度[η]。
解:对于聚合物的稀溶液,增比粘度ηsp 、相对粘度ηr 与浓度c 的关系为[][]2sp 1k c ch h h =+ (1)[][]2r 2ln k c ch h h =- (2) 以题给数据计算得ηsp /c 和ln ηr /c 的值,列于下表:浓度c /(kg·m -3) 1.52 2.71 4.58 5.41 6.23 ηsp0.226 0.425 0.797 0.982 1.177 (ηsp /c )/(m 3·kg -1) 0.148 0.157 0.174 0.182 0.189 (ln ηr /c )/(m 3·kg -1)0.1340.1310.1280.1270.125上述数据按(1)、(2)两式进行拟合,所得截距分别为0.134、0.137 m 3·kg -1,故所求的特性粘度为[η]=(1.34+1.37)/2 ≈1.36 m 3·kg -1例9-3在一渗析膜左侧将1.3×10-3 kg 盐基胶体(RH )溶于0.100 dm 3的极稀盐酸中,胶体酸完全解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 大分子溶液
思考题
1. 大分子溶液和溶胶有什么异同?
【答】溶胶与大分子溶液的基本区别如下表:
特 性 溶 胶 大分子溶液
分散相大小 107 ~ 109 m 107 ~ 109 m
溶液体系 微多相体系 单相体系
与溶剂的亲和力 小 大
扩散速度 慢 慢
半透膜 不能通过 不能通过
热力学性质 不平衡体系、不符合相律 平衡体系、符合相律 稳定性 热力学不稳定 热力学稳定
渗透压 小 大
粘度 小 大
对电解质 很敏感 不敏感
2. 大分子的近程结构和远程结构分别研究什么?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大分子的近程结构是构成大分子最基本的微观结构,主要研究大分子的组成与构型。
组成包括大分子链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链接顺序、链的交联和支化等;构型主要研究取代基围绕特定原子在空间的排列规律,构型只有在发生键的断裂并进行重排时才发生变化。
远程结构亦称二级结构,是指大分子链在整体范围内的结构状态,包括分子的大小与形态、链的柔顺性及分子在各种环境中所采取的构象。
影响大分子柔顺性的主要因素有:主链就够、取代基、交联、温度和溶剂等。
3. 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有哪些表示方法?各采用何种实验方法测定?
【答】数均分子量 渗透压法
质均分子量 光散射法
Z 均分子量 超离心沉降法
粘均分子量 粘度法
4. 大分子溶解的特征是什么?大分子的溶剂选择有哪些原则?
【答】大分子溶解一般经过溶胀和溶解过程。
溶剂选择的原则有:极性相近原则、溶度参数近似原则和溶剂化原则。
5. 什么是大分子溶液的流变性?几种常见的流变曲线各有什么特点?
【答】流行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粘性流动和形变的性质。
常见的流变曲线有 Newton 型、塑流型、假塑流型、胀流型和触变流型。
Newton 型 粘度是常数
塑流型 有屈伏值
假塑流型 没有屈伏值,切稀
胀流型 切稠
触变流型 时间依赖性
6. 粘度有几种表示方法?如何用粘度法测定大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
【答】粘度表示方法有牛顿粘度η、相对粘度r η、增比粘度sp η、比浓浓度c η、特性粘度[η]等。
粘度法测定平均摩尔质量用双线法,根据公式c k c sp
21][][ηηη+=和c k c
r 22][][ln ηηη-=,分别以c
sp η和c r ηln 对浓度c 作图,其截距都是特性粘度[η]。
将所得的特性粘度代入经验公式αηKM =][,从中可求得平均摩尔质量。
7. 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电泳主要有哪几种形式?请各举一个应用实例。
【答】电泳的主要形式有移动界面电泳、区带电泳和稳态电泳等三种。
8. 什么是大分子电解质溶液的电粘效应?电粘效应会导致什么结果?
【答】大分子电解质链上高电荷密度及高度水化,使链段间的斥力大增,溶液粘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电粘效应。
电粘效应导致用双线法测定平均摩尔质量时,无法外推至无限稀以求得特性粘度[η]。
其二,会导致一些大分子电解质的粘度存在强烈的 pH 依赖性:等电点时,粘度最小;偏离等电点时,粘度明显增大。
9. 在测定大分子电解质溶液渗透压时,为什么要设法消除 Donnan 平衡的影响?
【答】如果不消除 Donnan 平衡的影响,渗透压会和理论预测不一致,导致所得平均摩尔质量偏低。
10. 凝胶内部形成的网状结构主要有哪些形式?凝胶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网状结构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几种:
(1)球形质点先相互联结成链,再构成立体网状结构;
(2)棒状或片状质点的顶端之间相互联结形成网状结构;
(3)线型分子构成局部区域有序排列的微晶区,整个网络是微晶区与无定形区相互间隔。
(4)单分子通过化学交联形成网状结构。
凝胶的性质主要有:
(1)膨胀作用;(2)离浆现象;(3)扩散作用;(4)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