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结构类型
活性染料化学结构式
![活性染料化学结构式](https://img.taocdn.com/s3/m/49b2e767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6.png)
活性染料化学结构式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以及活性能力的染料,常用于纺织品、皮革、墨水、油墨、塑料、橡胶等工业领域。
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式可以分为苯环染料、膦基染料和合成染料等几个主要类型。
首先,苯环染料是活性染料中最常见的一种。
其化学结构式通常由苯环或苯环衍生物、活性基团和具有离子形成作用的官能团等组成。
活性基团主要包括硫酸基团、酰胺基团、酯基团、羧酸基团等。
常见的苯环染料有偶氮染料、酞菁染料、酮染料等。
其中偶氮染料是最广泛应用的一类,其特点是色谱带宽度窄、溶解度高和稳定性好。
其次,膦基染料也是一类常见的活性染料。
膦基染料是以膦基为主要结构单元,通过改变膦基的取代基团来调节染料的性质。
膦基染料的优点是色泽鲜艳、亮度高、耐光性好和相对较小的渗透性。
这使得膦基染料在纺织品和塑料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膦基染料有环膦基染料、杂环膦基染料等。
此外,合成染料也是一类重要的活性染料。
合成染料是通过合成化学方法合成得到的有机染料,其化学结构式比较复杂,常由多环芳烃、杂环芳烃、芳环酮等组成。
合成染料的特点是染色力较强、染色效果好、耐洗涤性好和对光的稳定性强。
不同的合成染料可以通过改变取代基团来调节染色性能。
常见的合成染料有酞菁类染料、砜基染料等。
总而言之,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式是多种多样的,但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活性能力。
苯环染料、膦基染料和合成染料是活性染料中最常见的类型,它们的化学结构式的差异主要在于组成成分和取代基团的不同。
活性染料的多样性使得其在各个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便利和美感。
第十一章分散染料
![第十一章分散染料](https://img.taocdn.com/s3/m/df0937bb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d.png)
分散蓝E-BR
§4 其他类型分散染料 1. 硝基二苯胺类 主要为黄色,日晒牢度优良,但消光系数小。
NH
C.I.分散黄33 C.I.分散黄42
R1 SO2N
R2
NO2
R1
R2
H
H
H
2. 苯并咪唑类 主要为鲜艳的黄、橙色,但耐升华牢度差。
O
C N
C N
OCH3
分散荧光黄Ⅱ
3. 苯乙烯类
三、分散染料结构与耐升华牢度的关系
• 耐升华牢度是指分散染料染色织物在高温 作用下,染料发生升华而使织物褪色的程 度。耐升华牢度是分散染料的重要性能指 标。
• 分散染料的耐升华牢度与染料的分子结构 有关。染料分子间结合力越大,染料不易 升华,耐升华牢度好。
• 提高分散染料耐升华牢度的方法
(1)对于偶氮型分散染料可通过提高染料的 分子量或引入极性基团的方法。
HO
X X
• 偶氮染料的重氮组分中引入吸电子基,降 低-N=N-中N原子的电子云密度,使光 氧化反应2N
NN
C2H5 N
C2H4CN
R
-NO2 -OCH3 -CH3 -H
耐晒牢度 2
3~4 4~5 5
-Cl 5~6
-CN 6~7
• 在偶合组分中取代基的给电子基的给电子性降 低,染料的耐晒牢度提高。
2. 染料分类
(1)按应用分类
低温型(E型):染料分子结构小,移染性、 扩散性、匀染性好,耐升华牢度差,适用于 浸染法染色,染色温度120~130℃。
高温型(S型或H型):染料分子结构较大, 移染性、扩散性、匀染性差,耐升华牢度好, 适用于热熔法染色,染色温度200~220℃。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54921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8.png)
染布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分类染料是染布过程中的关键材料,根据化学结构和应用特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碱性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等。
1.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分子中含有酸基或酸性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和尿素纤维的染色,对植物纤维染色效果较差。
2. 中性染料:中性染料分子中同时含有阳离子基团和阴离子基团,适用于动物蛋白纤维、植物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3. 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在酸性条件下呈离子形式,适用于酸性纤维的染色,如羊毛、丝绸等。
4.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种非离子性染料,它分散在水中而不成为悬浮颗粒,适用于合成纤维和纤维素酯的染色。
5. 还原染料:还原染料主要用于染棉、麻和粘胶纤维,染色效果鲜艳牢固。
6. 阳离子染料:阳离子染料适用于阴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酚醛、醋酸纤维等。
7. 阴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适用于阳离子基团丰富的纤维,如蛋白纤维、尼龙纤维等。
二、染布的工艺流程染布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预处理、染色和收尾三个阶段。
1. 预处理阶段:包括浸渍、漂白、煮炼、精炼等过程,目的是去除织物上的杂质、油脂和颜色,并为后续染色做好准备。
2. 染色阶段:根据不同的染色工艺和染色要求,选择合适的染料和染色方法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方法包括浸染、细鼠、印花等。
3. 收尾阶段:在染色完成后,要对织物进行定型、洗涤、整理等工艺处理,以确保染色效果的稳定和织物的质量。
三、染布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染布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染色不均匀、染色色度不足或过深、褪色、色牢度差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1. 染色不均匀:染色不均匀主要是由于染料分散不均匀或染色条件不当引起的,可通过混合染料、增加搅拌时间和温度、控制酸碱度等措施解决。
2. 色牢度差:提高色牢度可从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的调整和后整理工艺等方面入手,以提高纤维与染料之间的结合力。
3. 褪色问题:褪色主要是由于染料在光、水和化学药剂的作用下而脱色,可通过选择光牢度好、耐水洗耐干洗的染料,采取适当的定型和整理措施来解决。
染料分类
![染料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bc6fec95022aaea998f0f8e.png)
染料分类染料是使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鲜明而坚牢色泽的有机化和物作为染料除了具有鲜明的色泽外,还须能溶于水或借助于化学方法使之溶于水及制成分散液,在染色时舍染液而上染纤维,上染后具有一定的坚牢度,即在后加工或服用过程中保持不褪色。
有一部分有色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但也能上染纤维,他们往往借助于某些高分子物(粘合剂)将悬浮状态的颜料细小颗粒粘在纤维表面,这种有色物质称为颜料,颜料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着色。
利用在纤维上经化学反应合成颜料的方法也可进行染色(酞箐染料)。
染料的特点:1.有颜色2.与水形成分散体系3.上染纤维4.有一定牢度染料分类:(化学结构分类、应用分类)一、化学结构分类:1.偶氮结构(-N=N-)2.蒽醌(A/Q)结构,分子中蒽醌结构:3.靛系染料.如靛蓝,硫靛。
4.硫化染料,具有复杂的含硫结构。
5. 酞箐(PC)结构染料,分子中含有酞箐结构。
6.多甲川染料(箐系染料),在分子共轭体系中,含有(-C=C-)链段。
7.芳甲烷染料,包括二芳甲烷和三芳甲烷染料。
8.硝基和亚硝基染料,在染料中,硝基为共轭体系关键组成部分。
9.杂环染料,分子中含有杂环结构。
二、染料应用分类:1.直接染料(direct dyes),染料分子多数为偶氮结构并含有磺酸基、羧酸基等水溶性基团,可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一般染料对纤维素有亲和力,染料分子与纤维素分子之间以范德华力和氢键相结合,从而染着于纤维上。
2.酸性染料(acid dyes),是一类含磺酸基、羧酸基等极性基团的阴离子染料,通常以水溶性钠盐存在,在酸性染浴中,能与蛋白质纤维素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结合而染着。
结构上主要为偶氮和蒽醌所组成,亦有部分为三芳甲烷结构。
3.金属络合染料(pre-metallised dyes),在结构上一般为含有可与金属鳌合基团的偶氮和蒽醌的染料。
4.不溶性偶氮染料,在染色过程中,由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色淀而染着于底物上。
染料的结构类型
![染料的结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175cfd4ce2f0066f5332286.png)
NH2 O NH2
NH2 O OH SO3Na
NH2
O
NH2
OH
O
NH2
λmax =600~629nm(CH2Cl2)
酸性蓝SE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稠环蒽酮染料共轭体系对颜色的影响
稠环蒽酮染料的分子中由于多个苯环稠合在一起,增 大了共轭体系,产生显著的深色效应,大多为紫、蓝、 绿等深色染料。稠合环较少的也可以是黄和橙色。
Ar N N Ar'
[H]
Ar NH2 + Ar' NH2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四、偶氮染料结构与颜色 1、单偶氮染料
(1)共轭体系长短
随芳环数目增加,共轭体系增长,颜色增深
N N N N N N
黄—橙
橙—红、品红
红—紫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1)共轭体系长短 苯-吡唑啉酮:黄色;
苯-萘酚及其磺酸衍生物: 橙—红色;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1、蒽醌染料(蒽醌衍生物):在蒽醌分子中引入不同的 取代基制成的染料。通常在蒽醌环上引入羟基或氨基, 再经芳胺化、酰化或醚化引入其他基团。。
O NH2 O
O NaO 3S NH CH3
O
OH
O
NH NaO 3S
CH3
分散红 3B(C.I. 分散红60)
弱酸性绿GS(C.I. 酸性绿25)
H O O O OH
O
O
402nm
H O N H
368nm
O NH2
O
O
475nm
440nm(异丙醇中)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若两个取代基在一侧则颜色较深;在两侧则深色效应 小。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b853265a417866fb84a8ebd.png)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活性染料的结构及分类
X型:染料分子中含有二氯均三嗪活性基,活性较高,染色及固色温度较低(20~40℃),为普通型或低温型。
其特点为匀染性较好,稳定性较差,不耐酸性水解,不宜染深色,固色率约60%。
例:活性红X-3B
K型:染料分子含有一氯均三嗪活性基,由于三聚氰氯中的两个氯原子为其它基团所取代,活性较X型低,染色固色温度较高(80~100℃),也称“热固型”染料。
和纤维亲和力大,可染深色,固色率约60~90%。
M型:染料分子含有一氯均三嗪和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双活性基染料,反应活性强,耐酸耐碱稳定性高于K和KN型,固色率高。
KN型:染料的活性基为乙烯砜基(-SO2CH=CH2),在染色时由-SO2CH2CH2OSO3Na生成,它的反应活性介于X型和K型之间,固色温度约60℃,在溶液中很稳定,不会发生水解。
例:活性黑KN-B(C.I.20505)
KD型:母体为直接染料,活性基为两个一氯均三嗪基,此染料与纤维亲和力大,染色温度在70℃以上,适于染深色。
例:活性艳红KD-8B. P型:染料含有膦酸型活性基,由ICI公司70开发成功,可在弱酸性(pH6.0)条件下固色,可与分散染料一起使用,没有水解反应,它的固色率很高。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0988e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c9.png)
染料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被纤维材料吸附并能够赋予纤维材料特定颜色的有机物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制品等材料的着色和印染行业。
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应用特点,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活性染料、分散染料、阳离子染料、阴离子染料等多种类型。
二、染料的化学结构和合成染料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但是一般都具有芳香环结构。
染料的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根据染料的种类不同,合成路线也各不相同。
合成染料需要考虑到染料的色度、洗牢度、耐光性等性能指标,同时也要考虑合成成本和环保要求。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塑料、油墨、涂料等领域。
在纺织行业中,染料是赋予织物颜色并具有良好耐久性的重要原料。
在印染工艺中,染料还可以与助剂、调节剂配合使用,实现多种印染效果。
四、染料的色度性能染料的色度性能是指染料在染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色彩特性。
色度性能包括染料的色深、色鲜、色牢度等指标。
染料的色度性能取决于染料的结构和染色工艺等因素。
五、染料的附着性能染料的附着性能是指染料分子和纤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染料的附着性能直接影响着染料在纤维材料上的牢固程度。
优良的附着性能是染料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染料的环保性能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染料的环保性能也成为了染料行业的重要研究方向。
环保染料需要具备低污染、低毒性、易生物降解等特点,同时要保证染色效果和耐用性。
七、染料的研发和创新染料颜色的研发和创新是染料行业的重要方向。
染料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新染料的研发,以满足市场对色彩的需求。
同时,染料的创新也包括对染料性能的改良和提升,以适应不同的纤维材料和应用场景。
八、染料的市场前景随着纺织品、皮革、塑料等行业的发展,对染料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同时,消费者对于纺织品颜色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为染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染料行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环保性能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f2f9a4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a.png)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1. 染料的定义和分类染料是一类能够通过吸附或化学结合将颜色转移到纤维或其他材料上的化合物。
染料通常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主要来自植物、动物或矿物,例如蓝莓、茜草和蓝靛。
合成染料则是人工合成的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和稳定的性质。
2. 染料的结构和颜色原理染料的分子结构对其颜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料分子通常包含芳香环结构,并且可以存在不同的共轭结构以增强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
染料颜色的形成与吸收和发射光的能力以及分子结构的共轭性有关,分子中的不同基团也会影响其颜色。
例如,共轭双键能够增加吸收光的范围,从而改变染料的颜色。
3. 染料的制备和合成合成染料通常是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制备的。
染料的合成过程可以从天然化合物出发,也可以从基础化学品出发,如苯乙烯和硝基苯。
在合成染料的过程中,化学家需要考虑反应的选择性、产物的纯度以及环保性等因素。
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包括偶氮化、重氮化、醚化和酯化等。
4. 染料的性质和应用染料具有丰富的颜色、良好的亲和性和稳定的耐洗性等优良性质。
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皮革、纸张、塑料、油漆和墨水等领域。
染料的性质包括温度、PH值、光照、洗涤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其在材料上的固着和稳定性。
5. 染料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染料化学领域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目前,染料的环保性主要包括降解性、可再生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等方面。
化学家正在不断寻求新型绿色染料的合成方法,以及新型染料在纺织品的应用研究。
6. 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染料的分析和检测是染料化学领域的重要内容。
分析染料需要使用化学分析方法、色谱法和光谱法等。
色谱法可以将染料分离,并对其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
光谱法则可以通过吸收、发射、拉曼等光谱技术,快速准确地对染料进行鉴定和分析。
7. 染料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染料的应用前景也在不断拓展。
未来,染料将在纺织品、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发挥更加广泛的作用。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96a7a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9.png)
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染料的定义及分类染料是一种具有色彩并能着色其他物质的化学物质。
它是一种化合物,通常是有机物质,并且具有一定的溶解性和亲和力。
根据其颜色、化学结构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染料可以分为许多种类:1. 酚类染料:这类染料通常是由芳香族化合物经过酚醛缩合反应制得。
酚类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常用于棉、麻、丝绸、纤维素等植物纤维的染色。
2. 偶氮类染料:偶氮类染料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其分子中含有两个氮原子,具有良好的色牢度和着色力。
这类染料通常用于染色锦纶、丙纶、聚酯等合成纤维。
3. 酮醇类染料:这类染料通常是由芳香族化合物中酮醇基团自发形成配合物而得,具有优异的耐洗性和耐光性,常用于合成纤维和皮革的染色。
4.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够在合成纤维表面均匀分散并着色,常用于染色涤纶和醋酸纤维等合成纤维。
5. 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呈带负电荷,易溶于水,通常用于染色动物纤维如蛋白纤维或含有羧基的纤维。
6. 碱性染料:碱性染料呈带阳电荷,通常由芳香族胺类化合物经过偶联反应得到,常用于染色酚醛纤维和丙烯纤维等合成纤维。
二、染料的合成原理染料的合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选择、合成反应、精制和染料性能测试。
原料选择的关键在于选取适合染料颜色和性能的化学物质作为起始原料,如偶氮化合物用于合成偶氮类染料,酚醛化合物用于合成酚类染料等。
合成反应中,通常采用偶联反应、酰化反应、缩合反应等有机合成反应来将起始原料转化为染料分子。
精制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合成产物进行结构表征、溶解性、分子量等性能测试,以保证染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合成染料的关键在于精制过程,需要充分控制化学合成反应的条件和材料的性质,以保证合成染料的颜色和性能的稳定性。
三、染料的应用染料是纺织、皮革、塑料等行业中的重要化学品,被广泛用于这些行业的染色工艺中。
染料的应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纤维染色:染料被广泛用于棉、麻、羊毛、丝绸等纤维的染色,可使纤维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满足各种时尚需求。
纺织印染染料介绍
![纺织印染染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b86e4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6d.png)
纺织印染染料介绍纺织印染染料是用于给纺织品上色的物质,其种类繁多,以下为你介绍几种:1. 直接染料:这种染料因分子结构中含有水溶性基团,能溶解于水。
它们可以直接上染棉、麻、丝、毛和黏胶等纤维,不需要依赖其他助剂。
直接染料色谱齐全、色泽鲜艳、价格低廉、染色方法简便、得色均匀,但其耐水洗色牢度差,耐日晒色牢度欠佳。
除浅色外,一般都要进行固色处理。
2. 活性染料:又称为反应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又叫反应性基团)。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锦纶中的氨基、酰胺基发生化学结合。
3. 还原染料:这种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要在碱性还原液中还原溶解成为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再经氧化后,使其重新转变为原来的色淀而固着在纤维上。
还原染料色谱较全,色泽鲜艳,是染料中各项性能都比较优良的染料,特别是耐晒、耐洗色牢度为其他染料所不及,但价格较贵,红色品种较少,染浓色时耐摩擦色牢度较差,某些黄橙色染料有光敏脆损现象,因而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4. 可溶性还原染料:又称印地科素染料,多数由还原染料衍生而来。
可溶性还原染料可溶于水,对纤维素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染料的扩散性及匀染性较好,耐摩擦色牢度高,耐日晒、耐水洗及耐汗渍色牢度较好。
5. 硫化染料:含有硫,不能直接溶解在水中,但能溶解在硫化碱中。
制造简单、价格低廉、染色工艺简单、拼色方便、染色牢度较好,但色谱不全,主要以蓝色及黑色为主,色泽不鲜艳,对纤维有脆损作用。
6. 酸性染料:分子中含有磺酸基和羟基等酸性基团,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成染料阴离子。
酸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染色工艺简便、易于拼色。
7. 分散染料:是一类分子较小、结构简单、不含水溶性基团的非离子型染料。
染色时需借助分散剂的作用,使其以细小的颗粒状态均匀地分散在染液中。
分散染料色谱齐全、品种繁多、遮盖性能好、用途广泛,特别适用于涤纶、醋酯纤维、锦纶等的染色。
印染化学知识点总结
![印染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dd140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b.png)
印染化学知识点总结一、染料的分类染料按用途可分为织物染料、皮革染料、纸浆染料、油漆染料等;按染色机理可分为实体染料、颜料染料、含铜染料、金属复合染料等;按染料结构可分为分散染料、分子染料、甲酸染料、硫化染料等。
1. 实体染料:指直接进入纤维内部,并与纤维形成一定的化学结合的染料。
实体染料容易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作用于纤维时,不需经过染料分子的分解和重组,于是对颜色的快度就比较好,广泛用于棉、麻、毛、丝织物的染色。
2. 分子染料:是在染料分子内部包含各种化学键的染料。
色质分子权原子易于形成双键,氧化尚不强的染料色质分子是含双键,这种染料的染色过程中破坏分子结构所需的氧化力较弱。
这类染料色质分子中未见硫原子,分子结构中有深色氮、羟基者,染色易剥落。
这类染料多用于染丝和线。
二、染料的性质和选择染料主要有四种性能:色泽、牢度、耐光性和耐热性。
1. 色泽:是指染料的颜色。
对于染料来说,色泽是最重要的性能之一。
2. 牢度:是指染料牢固地粘着在纤维上的程度。
牢度是衡量染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3. 耐光性:是指染料在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下不褪色的能力。
4. 耐热性:是指染料在高温条件下能否保持稳定的颜色。
选择染料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纤维和染色要求来进行选择。
比如对棉纤维染色,需选用能在碱性条件下染色的染料,对于纯羊毛的染色,需选用耐酸染料。
三、助剂的种类和作用1. 分散剂:分散剂的作用是将固体染料分散到悬浮状态,增加染料与纤维的接触面积,使得染料更容易渗透到纤维内部,从而提高染色的均匀性和牢固度。
2. 催化剂:催化剂可以促进染料与纤维的化学反应,加快染色速度,提高染色的牢固度。
3. 精炼剂:精炼剂可以改善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使得染料更容易与纤维结合。
4. 抗氧化剂: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染料在染色过程中被氧化而失去颜色。
5. 显色增白剂:显色增白剂可以增加染料的亮度和透明度,使得染色后的纺织品更加艳丽。
四、染色过程的基本原理1. 粘附:染料分子通过各种各样的化学键与纤维表面发生亲和作用,染料向着织物表面迁移,形成染浆。
染料中间体
![染料中间体](https://img.taocdn.com/s3/m/57ee9c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e.png)
染料中间体简介染料中间体是指合成染料时的中间产物,也被称为染料前体。
它是染料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纯度直接影响最终染料的性质和质量。
染料中间体通常是有机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化学特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反应来合成特定类型的染料。
本文将介绍染料中间体的分类、合成方法和应用。
分类染料中间体可以根据其结构和用途进行分类。
根据结构的分类方法主要有:1.芳香胺类中间体:包括苯胺、萘胺和苯基胺等。
这些中间体通常通过在芳香族化合物上进行取代反应来合成,可以进一步反应生成多种不同结构的染料。
2.芳香醛类中间体:包括苯甲醛、萘甲醛和苯基甲醛等。
这些中间体主要用于合成醌类染料,其合成方法通常是将芳香族化合物与适当的醛反应生成酮类化合物,再经过还原反应得到染料中间体。
3.酮类中间体:包括酮酸、酮酰胺和酮酮等。
这些中间体可以由醇和酸酐反应合成,也可以由酮和胺反应生成。
酮类中间体常用于制备偶氮染料,是染料合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中间体。
根据用途的分类方法主要有:1.还原型中间体:这类中间体具有良好的还原性,可以用于合成还原型染料。
例如,一些含有羟基或胺基的中间体可以通过还原反应生成偶氮染料。
2.酸性中间体:这类中间体具有酸性的特性,可以用于合成酸性染料。
例如,一些含有羧基的中间体可以通过与胺反应生成酸性染料。
3.丙烯酸类中间体:这类中间体具有丙烯酸基团,可以用于合成顺丁烯二酸酯染料。
丙烯酸类中间体通过丙烯酸酯与胺反应生成。
合成方法染料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1.取代反应:通过将芳香族化合物上的取代基进行替换,合成芳香胺类中间体。
该反应需要添加适当的试剂来引发取代反应,例如亲电取代和自由基取代反应。
2.氧化反应:通过将醇或醛进行氧化反应,合成酮类中间体。
常用的氧化剂有高锰酸钾、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氮等。
3.还原反应:通过将酮类化合物进行还原反应,合成染料中间体。
常用的还原剂包括亚硫酸盐、亚硝酸和锌等。
4.缩合反应:通过将酮和胺进行缩合反应,合成偶氮染料中间体。
染料 分类
![染料 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c234f80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8.png)
染料分类一、引言染料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化学品。
它们可以为纺织品、皮革、塑料等物品提供各种颜色。
染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染料的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二、按用途分类1.纺织染料纺织染料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染料。
它们可以被用于天然纤维(如棉、麻、丝等)和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等)的染色。
根据不同的化学结构,这些染料可以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等。
2.皮革染料皮革染料是专门用于皮革制品的一类颜料。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光泽度,能够确保皮革制品长时间保持美观。
这类染料通常包括酸性染料和还原性染料。
3.塑胶及涂层材料用色素塑胶及涂层材料用色素主要应用于塑胶制品和各种涂层材料中。
这些染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光、耐热性能和较高的色泽度。
常见的塑胶及涂层材料用色素包括有机颜料和金属颜料。
三、按化学结构分类1.酸性染料酸性染料是一类带有羧基和磺酸基的有机物,它们通常溶于水但不稳定于碱性介质中。
这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如棉、亚麻等)的染色,但对蛋白质纤维(如丝、毛等)具有很小的亲和力。
2.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一类分子量较大、带有苯乙烯基团或氨基甲酰基团等结构单元的化合物。
它们通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可以直接与纤维素纤维发生作用,因此适用于棉、亚麻等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如涤纶、锦纶等)的染色。
3.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染料,它们通常以粉末形式存在。
这类染料可以通过分散剂的作用在水中分散,然后渗透到纤维素纤维中进行染色。
分散染料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光、耐洗性能和较高的色泽度。
4.还原性染料还原性染料是一类以二氧化硫、亚硫酸盐等为还原剂,在碱性介质中被还原为可溶性物质的有机染料。
这类染料通常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和色泽度,可以用于皮革、纺织品等各种材料的染色。
四、按来源分类1.天然染料天然染料是从动植物或矿物中提取出来的颜色素。
这些颜色素通常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因此对人体环境无害。
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其分类
![活性染料染色—活性染料的化学结构及其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f4bc81c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b.png)
染料母体W——染料的发色部分
有些染料具有二个发色母体 同一母体可与不同活性基团相连接,成为不同类型的商品染
料。
活性基R
与纤维反应的基团 活性基主要影响染料的反应性及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 与固色率高低也有很大关系。
活性基R
绝大部分染料的活性基是通过联接基和染料母体相连的。 有些染料没有连接基,活性基直接连接在染料母体上。
常用的活性基有偶氮类、蒽醌类、酞菁类等
母体与活性基关系
在化学结构上是一个整体 在性能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互制约 是活性染料不可分割的二部分 结构中某一部分的变化都将导致染料的各种性能发生变化。
架桥基B
架桥基是联结母体与活性基团的基团
对染料的反应性能和染料—纤维键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有些染料没有架桥基
架桥基
离去基
活性染料分类
①二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国产 X 型、国外普施安(Procion )MX等属于这一类。
§特点: 反应性较高,在较低的温度和碱性较弱的条件下可与纤维素 纤维反应(又称冷固型染料)。 稳定性较差,易水解。
活性染料分类
②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
§国产K型、 普施安H(Procion)、瑞士汽巴克隆 (Cibacron)等属于这一类。 §特点: 反应性较低,在碱性较强和温度较高的条件下固色(又称 热固型染料) 稳定性较好
活性染料分类
② α—卤代丙烯酰胺型
§国产PW型,国外的Lanasol(X为Br)、Lanasyrein (X为Cl) §特点: 水解速率低,染色牢度好。 反应性强(活性基由C=C双键和卤素两个活性基组成) §主要用于羊毛、蚕丝的染色。
常用的架桥基有:亚胺基、甲亚胺基、甲酰胺基 等
染料的结构类型
![染料的结构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c353842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3.png)
➢ 芳环上含有氨基的偶氮染料在酸性条件下由于氨基吸附
氢离子,成为铵离子,供电子能力消失,从而产生浅色
效应 :
Ar
NH
2
H Ar
N
H3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耐酸碱性 ➢ 邻对位氨基偶氮染料会接收质子发生互变异构而变色。
NN
NR2 H+
NH N
NR2
偶氮式
腙式(深色效应)
甲基橙在pH值3.1~4.4时为橙色,酸性变为红色;碱性 变为黄色。
O
C
X
CC
X
C
O
混合结构(一半靛蓝,一半硫靛)
半靛结构(一半为靛蓝或硫靛,一半为醌类结构)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靛蓝
Br Br
O
H
C
N
CC
N
C
H
O
Br Br
硫靛
还原蓝4B(C.I. 还原蓝5) Cl
S
CH3 O
O CH3
S
Cl
还原桃红R(C.I.还原红1)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混合型结构
O
Cl
O
OH
[H]
[O]
O
OH
还原后可以氧化回复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四、蒽醌染料的结构与颜色 1、供吸体系 ➢ 蒽醌含有两个羰基,具有强吸电子性。引入供电子基,
颜色加深;供电子基供电能力大,颜色深;
氨基烷基化可以使颜色加深,芳基化更深,氨基酰化 使颜色变浅。
杂环蒽醌染料中的O、S、N等杂原子参与了共轭体系, 又具有供电子性,所以产生深色效应,并使颜色更为 鲜艳。
3、金属络合结构的染料
OH
N N C C CH3
大学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
![大学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d83c42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4a.png)
大学染料化学知识点总结导论染料是一类可溶于溶剂或水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将其用于涂料、油墨、塑料、纺织品等领域,从而给这些产品赋予颜色。
染料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是来自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的有机化合物,而合成染料是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一、染料的分类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和着色机理可以将染料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分类如下:1. 酚酞染料酚酞染料是一类含有酚酞结构的染料,常用于纺织品的染色。
酚酞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颜色明亮鲜艳。
2. 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一类含有偶氮基团的染料,也是常用的染料之一。
偶氮染料颜色鲜艳,但对光和洗涤的耐久性较差。
3. 醌染料醌染料是一类含有醌结构的染料,常用于棉织品的染色。
醌染料具有良好的耐光性和耐洗性,但颜色较淡。
4. 金属染料金属染料是一类含有金属离子的染料,具有高度的色彩稳定性和耐光性,常用于特殊要求的颜色。
5. 原料染料原料染料是一类用于颜料和涂料颜料的染料,通常颜色较浓烈且颜料粒子较大。
二、染料的合成1. 基本合成路线染料的合成通常采用有机合成的方法。
常见的合成路线包括偶氮偶联法、分散染料法、直接染料法等。
2. 偶氮偶联法偶氮偶联法是一种常用的染料合成方法,该方法利用芳胺化合物与芳酚化合物发生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偶氮化合物。
3. 分散染料法分散染料法是一种合成颗粒粒径较小的染料的方法,该方法将染料颜料颗粒分散在水相中,然后通过化学方法使其形成分散染料。
4. 直接染料法直接染料法是一种合成浓缩染料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分子内氢键或离子键的形成来增加染料颜色的强度。
三、染料的着色机理染料的着色机理是指染料颜色的产生原因和机制。
一般来说,染料的着色机理主要包括吸收光能、分子结构和对染料的稳定性。
1. 吸收光能染料颜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染料分子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能,激发分子内的电子跃迁从而产生颜色。
2. 分子结构染料的分子结构也是决定其颜色的重要因素,通常含有共轭结构的染料颜色较深。
染料分子结构式及其性质
![染料分子结构式及其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43518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f.png)
染料分子结构式及其性质染料是指具有着色作用,并能与织物或其他材料结合的化合物。
染料分子的结构与其性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介绍染料分子的结构式以及其性质方面的内容。
染料分子的结构:染料分子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即色基和辅基。
色基是染料分子的着色中心,具有吸收光线的能力,从而产生颜色。
辅基则是与织物或其他材料结合的部分,通过辅基的分子结构来调节染料的相溶性、亲和性以及稳定性等性质。
1.色基的结构:色基通常是由一个或多个具有共轭结构的环状结构组成的。
这些环状结构中的π电子能够吸收可见光的电磁波,使染料分子显色。
常见的色基包括苯环、萘环、吡咯环等。
2.辅基的结构:辅基的结构可以通过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来调节染料的性质,例如增加染料的亲和力、溶解度以及稳定性等。
常见的辅基功能基团包括氨基、羟基、硫醇基、酮基等。
染料分子的性质:染料分子的性质涵盖了其在溶液中的色散性、亲和力、稳定性、光谱性质等多个方面。
1.色散性:色散性是指染料分子在溶液中的颜色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染料分子要能够在溶液中稳定地分散并发挥其特定的颜色,需要具备一定的溶解度,并且要在染液中形成一个均匀分散的颜色。
2.亲和力:染料分子的亲和力是指其与织物或其他材料结合的能力。
亲和力越高,染料与纤维的相互作用越强,染色效果越好。
3.稳定性:染料分子需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便在染色过程中不发生分解或褪色等现象。
染料分子的稳定性与其化学结构、分子内键合的稳定性以及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4.光谱性质:染料分子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能力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染料的颜色可以通过其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的光来解释。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等方法可以研究染料的吸收光谱。
总结:染料分子的结构与其性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色基决定了染料的着色能力,而辅基则通过引入功能基团来调节染料的亲和力、溶解度和稳定性等性质。
了解染料分子的结构式以及其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染料的工作原理,并为染料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的染料与应用
![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的染料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c01d0e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0.png)
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的染料与应用聚合物是由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单体分子经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它们在化学工业与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染料是聚合物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
本文将介绍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染料以及它们的应用。
一、聚合物染料的分类根据聚合物染料的结构与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溶液染料和分散染料。
1. 溶液染料:溶液染料是在溶剂中形成透明溶液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溶液染料的颜色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染料基团来控制。
这种类型的染料通常用于纤维、塑料和油墨的染色。
2. 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是微细颗粒状的聚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分散性和亲水性。
它们在水中形成悬浮液,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染料分子结构来调节颜色。
分散染料常用于纤维素纺织品、颜料和涂料等领域。
二、聚合物染料的应用聚合物染料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分别介绍它们在纺织、塑料和油墨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1. 纺织品染料纺织品染料是聚合物染料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聚合物染料的高度分散性和与纤维的良好结合性使其成为理想的纺织品染料。
对于不同种类的纤维,适合的聚合物染料也会有所区别。
例如,对于棉纤维,分散染料常被选用,而对于聚酯纤维,溶液染料则更为常见。
2. 塑料染料由于聚合物染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候性,它们在塑料行业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塑料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向塑料基体中添加聚合物染料来实现颜色的变化。
这种染色方法不仅在塑料制品的外观上有所体现,还可以使塑料具有抗紫外线和耐磨损的特性。
3. 油墨染料聚合物染料在油墨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传统油墨相比,聚合物染料油墨具有颜色鲜艳、印刷效果好等特点。
在印刷过程中,聚合物染料会溶解在油墨中,然后通过印刷机上的滚筒将其转移至印刷材料上。
总结:有机化学中的聚合物染料具有丰富的结构种类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进步,聚合物染料的研究与开发也在不断深入。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聚合物染料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内容
§4.1 偶氮染料 §4.2 蒽醌染料 §4.3 靛族染料 §4.4 三芳甲烷染料 §4.5 杂环染料 §4.6 菁系染料 §4.7 硫化染料 §4.8 酞菁染料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4.1 偶氮染料 一、结构特点 共轭体系是由一个或多个偶氮基连接芳环而成的染料。 合成:重氮组分与偶氮组分发生偶合反应制得,在偶氮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光致变色的防止方法:偶氮基邻位引入羟基、氨基形成 氢键。
N N
OH
引入羟基
N N
NH
H
引入氨基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B、互变异构: 1884年 Zincke 发现对羟基偶氮苯也可以用醌和苯肼缩
合而成。同时证明,腙式和偶氮式之间存在互变异构。
NH NH2 + O
O
NH N
染料分子中,偶氮基的两侧分别为重氮组分和偶合组分 的结构 。 可以是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结构。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CH3CONH
HO NN
CH3
单偶氮染料 分散黄E-G(C.I.分散黄3, 11855)
H2N Na3SO
OH
H3CO
NN
OC3H HO NN
NH2 SO3Na
Na3SO
SO3Na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2、异构现象
A、几何异构:偶氮基是个双键,可以形成几何异构。 即双键顺反异构
N=N
N=N
顺式
反式
顺式能量高,稳定性差;反式能量低,稳定性好。偶 氮染料在一般情况下以反式存在。
光致变色:在光照下由于能量生高,致使染料从反式 变为顺式,颜色发生变化。当将变了色的染料放在黑 暗中,染料又会回复到原来的结构,变到原来的颜色。
O
腙式
N2+ Cl- +
OH
NN
OH 偶氮式
用以上两种方法制得的化合物完全相同,两种形式存 在一个动态平衡。
偶氮基的邻、对位存在羟基或氨基时才能有互变异构。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耐酸碱性
芳环上含有羟基的偶氮染料在碱性条件下由于羟基电离 成为负氧离子(-O-),增强了供电子性,从而产生 深色效应 : AO r H O HA O r
NaO3S
NN
N(CH3)2 H H++
NaO3S
NH N
+
N(CH3)2
(黄色)
(红色)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克服办法: 把羟基接在偶氮基的邻位,形成氢键,羟基在碱中不
易电离。
OH
NNS3ONa HONNS3ONa
酸性橙Ⅱ(pKa=11.4) 酸性橙Ⅰ( pKa=8.2)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芳环上含有氨基的偶氮染料在酸性条件下由于氨基吸附
氢离子,成为铵离子,供电子能力消失,从而产生浅色
效应 :
ArN2H H ArN H 3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耐酸碱性 邻对位氨基偶氮染料会接收质子发生互变异构而变色。
NN
N2RH+
NH N
N2R
偶氮式
腙式(深色效应)
甲基橙在pH值3.1~4.4时为橙色,酸性变为红色;碱性 变为黄色。
CN
O2N
NN
CH2CH3 N CH2CH3
Br
NHCOC3 H
分散蓝SE—2R(C.I. 分散蓝183,11078)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2、双偶氮染料、多偶氮染料
共轭体系延长,产生深色效应。过分延长,深色效应减
弱,色泽萎暗
芳环为苯环颜色较浅:芳环为萘环颜色加深
CH3
CH3
OH
NN
NN
C.I. 酸性红 148
以上; 用途广:纺织品中每种纤维都可用偶氮结构的染料进行
染色,还用于颜料、油墨、食品、皮革、纸张。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三、化学性质 1、水溶性: 若无水溶性基团,一般不溶于水; 阴离子基团:—SO3Na、 — COONa 阳离子基团: — N+R3 亲水性基团: — OH、 — NH2、 — SO2CH3、 — SO2NH2等
SO3Na NaO 3S
NN
NN
NH
CH3
SO3 Na
弱酸性深蓝GR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隔离基的影响
OH NN Na3SO
OH
O NHCNH
NN S3 ONa
直接橙S(C.I. 直接橙26,29150)
隔离基两边为两个独立的发色团共轭体系,染料颜色 为两边发色体系的拼色。这类染料耐光牢度较高。
; 萘—萘胺、萘酚及其磺酸衍生物:红、紫、蓝色;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2)取代基—NH2、—OH、—NHCOCH3的影响
OH OH
X
NN
NaO3 S
SO3 Na
X= H
红光红
NHCOCH3 蓝光红
NH2
蓝光紫
N(CH3)2
绿光蓝
取代基数目、供电子性增加,颜色增深。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供吸体系的协同作用:一般来说,重氮组分取代基的吸 电子性越强,偶合组分取代基的供电子能力越强,使染 料分子偶极性增加,颜色加深。
ArNNAr' [H] ArN2H+ArN '2H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四、偶氮染料结构与颜色 1、单偶氮染料 (1)共轭体系长短 随芳环数目增加,共轭体系增长,颜色增深
NN
NN
NN
黄—橙
橙—红、品红
红—紫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1)共轭体系长短 苯-吡唑啉酮:黄色; 苯-萘酚及其磺酸衍生物: 橙—红色; 含强供电子基的苯胺—萘酚及其磺酸衍生物:红—紫色
克服办法: 把不连在邻位上的羟基、氨基封闭掉。(第三章羟基
和氨基的保护)
H NO N
NHCOCH3
NaO3S
SO3Na
酸性大红G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4、氧化还原性能: 偶氮染料在空气中会发生光氧化作用而褪色,日晒牢度
中等水平。
HO
NN
[O] O
O+
OH
在保险粉等还原剂作用下,偶氮基会发生断裂,分解为 两个芳香胺,而使染料失去颜色,这是鉴定偶氮基的常 用方法。用于织物印花得雕印、拔染印花。
双偶氮染料 直接湖蓝6B(C.I.直接蓝1,24410)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二、偶氮染料的一般特点 A、色谱齐全:黄、橙、红、紫、深蓝、黑等
以浅色黄—红为主,大红最鲜艳,绿色较少。 B、制造简单,成本低廉。 C、品种齐全,数量多,用途广。 品种齐全:除硫化、还原外,其他应用分类都有偶氮染
料; 数量多:在合成染料中,有偶氮结构的染料品种占一半
第四章 染料的结构类型
3、金属络合结构的染料
OH
N N C C CH3
HO C N
SO3Na
N
媒染
SO3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