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最新版

人教版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最新版

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教案——最新版【教案】人教版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2. 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

3.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

三、教学重点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判定条件的掌握与运用。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的掌握与应用。

3.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难点1.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应用的理解和运用。

2.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教辅资料。

2.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布置学生自学任务,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第十二章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应用在哪些问题中?2. 学生自学后,教师组织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

教学活动二:概念讲解(25分钟)1. 教师利用黑板与彩色粉笔,进行全等三角形定义的讲解。

重点强调全等三角形的相等对应关系。

2. 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包括SSS、SAS、ASA和AAS。

3.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判定条件的运用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

教学活动三:性质与应用(5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边长相等、角度相等、对边相等等,通过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教师提供相关应用题,要求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并与同桌合作讨论。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指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3. 学生合作完成教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活动四:证明全等三角形(45分钟)1. 教师介绍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包括利用全等判定条件进行证明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教案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教案
2
画法:1画线段bc=4
2分别以a、b为圆心,以2和3为半径作弧,交于点c。则△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进行比较,它们能否互相重合?
归纳: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 sss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和△ def中
∴ △≌△ def(sss)
(二)新课讲解:
问题1: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 ∠a=
∠d, ∠b=∠e, ∠c=∠f,则△abc和△def全等吗?
问题2: △abc和△def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满足
ab=de,bc=ef,ac=df, ∠a=∠d, ∠b=∠e, ∠c=∠f这六个条
件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这两个三角
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
3.给出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可分为: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两角一边相等、两边一
角相等
例:画△abc,使ab=2,ac=3,bc=4
画法:1画线段bc=42分别以a、b为圆心,以2和3为半径作弧,交于点c。
则△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进行比较,它们能否
1、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
ab=ec,af=ed,要使△abf≌△ecd,还需要条件
2、已知:b、e、c、f在同一直线上, ab=de,ac=df a
并且be=cf,
求证: △ abc≌ △ def
小结:1、本节所讲主要内容为利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3证明三角形be全等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共8份)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全等三角形》全章教案(共8份)

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31-32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一)全等有关定义: 1、能够______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能够______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全等图形的______和_____ 完全相同.2、一个图形经过平移、______、_________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 ,重合的边叫做 ,重合的角叫做 .“全等”用“ ”表示,读作 .4.若△ABC 与△DEF 全等,记作:_________________,(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对应顶点有: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对应角有:_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 对应边有: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____和_____.(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思考: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关系?为什么?2.归纳: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全等三角形的___________.3.几何语言描述:∵△ABC ≌ △DEF (已知)∴ AB=DE,_____ ,____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A=∠ D,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三)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1. 若△ABC ≌△DBC , 2 若△ABC ≌△CDA ,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 , 对应边是_____________ ,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 ; 对应角是_____________ ;教 学 过 程 设 计B C E F A B CDBAB C E F【思考】: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有什么规律呢?二、合作、交流、展示:(一) 交流展示1:找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1.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 2.如图,△ABN ≌△ACM ,∠B和∠C 是对应角,AB 与AC 是对应边.写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归纳】: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的一般规律.(二).交流展示2: 全等三角形性质及其应用1.如图△EFG ≌△NMH,∠F 和∠M 是对应角.在△EFG 中,FG 是最长边. 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EF=2.1㎝,EH=1.1㎝,HN=3.3㎝. (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2)求线段MN 及线段HG 的长.2.如图,△ABC ≌△DEC,CA 和CD,CB 和CE 是对应边.∠ACD 和∠BCE 相等吗?为什么?三、巩固与应用1. 课本第33页第3题;2. 课本第34页第6题;3. 如图,若△ABC ≌△DEF ,回答下列问题:(1)若△ABC 的周长为17 cm ,BC=6 cm ,DE=5 cm ,则DF = cm ; (2)若∠A =50°,∠E=75°,则∠ACB= 度.四、小结:1.知识: 2.思想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第8页. 六、课后反思:N M CB ANMGH FEDCBEAF EDCB A DC B O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35-37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究:两个三角形满足三边分别相等,三个角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思考: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要六个条件?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按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①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 ②两组对应边相等 ③两组对应角相等 (3)、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____种情形.按下面给出三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①三组对应角相等②三组对应边相等(按课本35页探究2画图实验)2.归纳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1)归纳: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简写为“ ”或“ ”.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AC BC =⎧⎪=⎨⎪=⎩∴△ABC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C 'B 'A 'C B AAB O3.运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知: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 求证:△ABD ≌△ACD .证明:∵D 是BC∴ =∴在△ 和△ 中 AB= BD= AD=∴△ABD △ACD( )【温馨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②证明三角形全等过程三步骤:A 、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 、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 、写出全等结论. 二、合作、交流、展示:1.如图,点B 、E 、C 、F 在同一直线上,且AB=DE ,AC=DF ,BE=CF ,请将下面说明ΔABC ≌ΔDEF 的过程和理由补充完整. 解:∵BE=CF (_____________) ∴BE+EC=CF+EC 即BC=EF在ΔABC 和ΔDEF 中 AB=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F (_______________) BC=__________∴ΔABC ≌ΔDEF (_____________)变式1:你能证明∠ A=∠ D 吗? 变式2;请你能提出几个要证明的结论?2.如图,已知AB=DE ,BC=EF ,AF=DC ,求证: EF ∥BC .3.已知:∠AOB. 求作:∠A ′O ′B ′ ,使∠A ′O ′B ′=∠AOB. 作法:1)以点___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 ,____于点C ,D ; 2)画一条射线O ′A ′,以点___为圆心,___长为半径画弧,交__于点C ′; 3)以点C ′为圆心,____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 ′; 4)过点D ′画射线O ′B ′,则∠A ′O ′B ′=∠AOB. 三、巩固与应用:课本第37页第1、2题;四、小结:1.全等判定方法: 2.证明全等格式: 3.思想方法: 五、作业:《作业本》第9页. 六、课后反思:A B C D EF A B D EFC 'B 'A 'C B A一、课前导学:(学生自学课本37-39页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 探究新知 探究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1)动手试一试(请在右方空白处作图) 已知:△ABC求作:'''A B C ∆,使''A B AB =,''A C AC =,'A A ∠=∠ 作法:①画∠DA ’E=∠A ;②在射线AD ’上截取A ’B ’=AB,在射线A ’E 上截取A ’C ’=AC ; ③连接B ’C ’.(2) 把△'''A B C 剪下来放到△ABC 上,观察△'''A B C 与△ABC 是否能够完重合? (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可以简写成“ ”或“ ”) (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 在△ABC 和'''A B C ∆中,''AB A B B BC =⎧⎪∠=⎨⎪=⎩∴△ABC ≌ ( )2.探究二: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画图或实验可以得出: 3 .运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教 学 过 程 设 计证明:在△ABC 和△DEC 中,⎪⎩⎪⎨⎧==∠=CB CA 1 ∴ △ABC ≌ ( )∴ AB= . 【温馨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①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②证明三角形全等过程三步骤:A 、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 、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按边-角—边)C 、写出全等结论.二、合作、交流、展示:1.如图1,已知AD ∥BC ,AD =CB ,求证:△ABC ≌△CDA 。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3 人教版〔优秀篇〕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3 人教版〔优秀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教学关键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学生——白纸一张硬纸三角形一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一)导课:教师----(演示课件)庐山风景,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大自然中庐山的唯一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象这样的图片,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动手操作1 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板书:能够完全重合]命名: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全等形。

[板书:全等形]刚才大家所举的各种各样的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也都是全等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动手操作2---制作一个和自己手里的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

定义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板书课题:13.1全等三角形,](四)出示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教学教案

《全等三角形》精品教案课题12.1全等三角形单元第十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八年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难点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课件展示:问题引入。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边的图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两只米奇有什么一样或者不一样的地方吗?我们经常看到的剪纸,大家观察一下,又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大小和形状一样吗?观察图片,通过提示的问题,从形状和大小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回答,从而对全等图形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通过现实生活中大量的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注重从一般到特殊并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图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由此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

(学生回答)这两种图形形状一样吗?大小一样吗?【过渡】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两个五角星。

【过渡】和刚刚的问题一样,你能说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一样吗?(学生回答)【过渡】其实,大家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它们的大小和形状都是一样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到的全等图形。

讲授新课1.全等三角形【过渡】刚刚我们看了几个不同的全等图形,谁能来总结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全等图形呢?全等图形的概念: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现在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大小一定都相同吗?课件展示动画。

【过渡】通过刚刚的动画,我们看到,这两个五角星是可以完全重合的,结合日常生活,大家对重合是如何理解的呢?(学生回答)【过渡】重合就意味着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是完全一样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1全等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1全等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1全等三角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12.1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与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S、HL;
3.全等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4.举例说明全等三角形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全等变换,把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关系;
首先,我意识到需要更多地强调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实际应用。学生们在理解了基本概念后,可能仍然不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中。在未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引入更多与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学生们明白全等三角形不仅仅是一个几何学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其次,我发现在小组讨论环节,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还不够自信。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考虑在下次课上进行一些小组竞赛,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信心。
举例:在证明全等三角形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明确指出哪些角是对应角,哪些边是对应边,而不是简单地比较三角形的角和边是否相等。
-难点三:将全等三角形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不知道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
举例:在解决平面图形的面积问题时,学生需要能够识别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并利用全等性质来简化计算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它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全等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八级数学第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章)

新人教版八级数学第章全等三角形教案(全章)

第1课时全等三角形第2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第3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只用无刻度的直尽和圆规作图的方法称为尺规作图。

问:你能验证你所作的角与已知角相等吗?【问题2】作一个已知角∠AOB的平分线OC。

,∠EOC=∠DOC,即OC平的平分线OC,在于怎样第4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第5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第6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5)综合探究)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根据本题的图形,应考虑去证明三角形全等,由已知条第7课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6)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学生活动】画图分析,寻找规律.如下:下面是三个同学的思考过程,你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吗?→△ABC≌△DEF→∠ABC→∠DEF→∠ABC+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所以△ABC与△DEF ,也就是∠ABC+∠DEF=90°.第8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即为所求..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MN的长”这个在直角三角形中画锐角的平分线的方法.他的方法是这样交AC于D,有的同学对小明的画法表示怀疑,你认为他的画法对不本节课中我们利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探究得到了角平分线第9课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第10-11课时《全等三角形》小结与复习ED CB A,请你从下面三个条件中,再选出两GF。

人教版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

12.1 全等三角形Ⅰ.导入新课 利用投影片演示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DEF ;将△ABC 沿BC 翻折180°得到△DBC ;将△ABC 旋转180°得△AED .甲DCABFE 乙DCAB丙DCABE议一议: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不难得出:△ABC ≌△DEF ,△ABC ≌△DBC ,△ABC ≌△AED . (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观察与思考: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引导学生从全等三角形可以完全重合出发找等量关系)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例1] 如图,△OCA ≌△OBD ,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DCABO问题:△OCA ≌△OBD ,说明这两个三角形可以重合,思考通过怎样变换可以使两三角形重合?将△OCA 翻折可以使△OCA 与△OBD 重合.因为C 和B 、A 和D 是对应顶点,所以C 和B 重合,A 和D 重合.∠C=∠B ;∠A=∠D ;∠AOC=∠DOB .AC=DB ;OA=OD ;OC=OB .总结: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转、旋转的方法. [例2] 如图,已知△ABE ≌△ACD ,∠ADE=∠AED ,∠B=∠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D CAB E分析:对应边和对应角只能从两个三角形中找,所以需将△ABE 和△ACD 从复杂的图形中分离出来.根据位置元素来找:有相等元素,它们就是对应元素,然后再依据已知的对应元素找出其余的对应元素.常用方法有:(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也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解:对应角为∠BAE 和∠CAD .对应边为AB 与AC 、AE 与AD 、BE 与CD .[例3] 已知如图△ABC ≌△ADE ,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由学生讨论完成)DC ABEO借鉴例2的方法,可以发现∠A=∠A ,在两个三角形中∠A 的对边分别是BC 和DE ,所以BC 和DE 是一组对应边.而AB 与AE 显然不重合,所以AB•与AD 是一组对应边,剩下的AC 与AE 自然是一组对应边了.再根据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可得∠B 与∠D 是对应角,∠ACB 与∠AED 是对应角.所以说对应边为AB 与AD 、AC 与AE 、BC 与DE .对应角为∠A 与∠A 、∠B 与∠D 、∠ACB 与∠AED .做法二:沿A 与BC 、DE 交点O 的连线将△ABC 翻折180°后,它正好和△ADE 重合.这时就可找到对应边为:AB 与AD 、AC 与AE 、BC 与DE .对应角为∠A 与∠A 、∠B 与∠D 、∠ACB 与∠AED . Ⅱ.课时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1.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2.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12.2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2.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投影片,回忆前面研究过的全等三角形. 已知△ABC ≌△A′B′C′,找出其中相等的边与角.C 'B 'A 'C B A图中相等的边是:AB=A′B 、BC=B′C′、AC=A′C . 相等的角是:∠A=∠A′、∠B=∠B′、∠C=∠C′.展示课作前准备的三角形纸片,提出问题:你能画一个三角形与它全等吗?怎样画?(可以先量出三角形纸片的各边长和各个角的度数,再作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边、角分别和已知的三角形纸片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这样作出的三角形一定与已知的三角形纸片全等). 这是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作图.那么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条件能否尽可能少呢?现在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Ⅱ.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1.只给一个条件(一组对应边相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时,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每种情况下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分别按下列条件做一做.①三角形一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 . ②三角形两内角分别为30°和50°. ③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4cm 、6cm .学生分组讨论、探索、归纳,最后以组为单位出示结果作补充交流. 结果展示:1.只给定一条边时:只给定一个角时:2.给出的两个条件可能是:一边一内角、两内角、两边.①3cm3cm3cm30︒30︒30︒②50︒50︒30︒30︒③6cm4cm4cm6cm可以发现按这些条件画出的三角形都不能保证一定全等.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你能说出有几种可能的情况吗?归纳:有四种可能.即:三内角、三条边、两边一内角、两内有一边.在刚才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发现三内角不能保证三角形全等.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探索其余的三种情况.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6 cm、8 cm、10 c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1.作图方法:先画一线段AB,使得AB=6 cm,再分别以A、B为圆心,8 cm、10 cm为半径画弧,两弧交点记作C,连结线段AC、BC,就可以得到三角形ABC,使得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6 cm,AC=8 cm,BC=10 cm.2.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都能够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全等的.3.特殊的三角形有这样的规律,要是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根据前面作法,同样可以作出一个三角形A′B′C′,使AB=A′B′、AC=A′C′、BC=B′C′.将△A′B′C′剪下,发现两三角形重合.这反映了一个规律: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用上面的规律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所以“SS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一个依据.请看例题.[例]如图,△ABC 是一个钢架,AB=AC ,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 ≌△ACD .[师生共析]要证△ABD ≌△ACD ,可以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 证明:因为D 是BC 的中点 所以BD=DC在△ABD 和△ACD 中(AB AC BD CDAD AD =⎧⎪=⎨⎪=⎩公共边) 所以△ABD ≌△ACD (SSS ).生活实践的有关知识:用三根木条钉成三角形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而用四根木条钉成的框架,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生活中常利用三角形做支架.就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例如屋顶的人字梁、大桥钢架、索道支架等. Ⅲ.随堂练习如图,已知AC=FE 、BC=DE ,点A 、D 、B 、F 在一条直线上,AD=FB .要用“边边边”证明△ABC ≌△FDE ,除了已知中的AC=FE ,BC=DE 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FDCBEA§12.2.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二)一、创设情境,复习提问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指出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变换能使它们完全重合: 图(1)中:△ABD ≌△ACE ,AB 与AC 是对应边; 图(2)中:△ABC ≌△AED ,AD 与AC 是对应边.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Ⅰ的内容是什么?二、导入新课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1)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那么,怎样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也就是说,具备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能全等?是否需要已知“三条边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现在我们用图形变换的方法研究下面的问题:如图2,AC、BD相交于O,AO、BO、CO、DO的长度如图所标,△ABO和△CDO是否能完全重合呢?不难看出,这两个三角形有三对元素是相等的:AO=CO,∠AOB=∠COD,BO=DO.如果把△OAB绕着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因为OA=OC,所以可以使OA与OC重合;又因为∠AOB =∠COD,OB=OD,所以点B与点D重合.这样△ABO与△CDO就完全重合.(此外,还可以图1(1)中的△ACE绕着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CAB的度数,也将与△ABD重合.图1( 2)中的△ABC绕着点A旋转,使AB与AE重合,再把△ADE沿着AE(AB)翻折180°.两个三角形也可重合)由此,我们得到启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需要三条边对应相等和三个角对应相等.而且,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引起我们猜想: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2.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呢?不妨按上述条件画图并作如下的实验:(1)读句画图:①画∠DAE=45°,②在AD、AE上分别取B、C,使AB=3.1cm,AC=2.8cm.③连结BC,得△ABC.④按上述画法再画一个△A'B'C'.(2)把△A′B'C'剪下来放到△ABC上,观察△A'B'C'与△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三、例题与练习1.填空:(1)如图3,已知AD∥BC,AD=CB,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C≌△CDA,需要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一是AD=CB(已知),二是___________;还需要一个条件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如图4,已知AB=AC,AD=AE,∠1=∠2,要用边角边公理证明△ABD≌ACE,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中,已具有两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条件可以证得吗?).2、例1 已知:AD∥BC,AD=CB(图3).求证:△ADC≌△CBA.问题:如果把图3中的△ADC沿着CA方向平移到△ADF的位置(如图5),那么要证明△ADF ≌△CEB,除了AD∥BC、AD=CB的条件外,还需要一个什么条件(AF=CE或AE =CF)?怎样证明呢?例2已知:AB=AC、AD=AE、∠1=∠2 (图4).求证:△ABD≌△ACE.四、小结:1.根据边角边公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找出两边及夹角对应相等的三个条件.2.找使结论成立所需条件,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包括给出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等),并要善于运用学过的定义、公理、定理.五、作业:1.已知:如图,AB=AC,F、E分别是AB、AC的中点.求证:△ABE≌△ACF.2.已知:点A、F、E、C在同一条直线上,AF=CE,BE∥DF,BE=DF.求证:△ABE≌△CDF.12.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1.复习:(1)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包括哪几种情况?三个角、三个边、两边一角、两角一边.(2)到目前为止,可以作为判别两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几种?各是什么? 三种:①定义;②SSS ;③SAS .2.在三角形中,已知三个元素的四种情况中,我们研究了三种,今天我们接着探究已知两角一边是否可以判断两三角形全等呢? Ⅱ.导入新课问题1:三角形中已知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 1.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2.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问题2: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60°和80°,它们的夹边为4cm ,•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这些条件吗?将你画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比较,观察它们是不是全等,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将所得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完全重合,这说明这些三角形全等.提炼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问题3:我们刚才做的三角形是一个特殊三角形,随意画一个三角形ABC ,•能不能作一个△A′B′C′,使∠A=∠A′、∠B=∠B′、AB=A′B′呢?①先用量角器量出∠A 与∠B 的度数,再用直尺量出AB 的边长. ②画线段A′B′,使A′B′=AB .③分别以A′、B′为顶点,A′B′为一边作∠DA′B′、∠EB′A ,使∠D′AB=∠CAB ,∠EB′A′=∠CBA . ④射线A′D 与B′E 交于一点,记为C′ 即可得到△A′B′C′.将△A′B′C′与△ABC 重叠,发现两三角形全等.C 'A 'B 'DCAE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思考:在一个三角形中两角确定,第三个角一定确定.我们是不是可以不作图,用“ASA”推出“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全等”呢? 探究问题4:如图,在△ABC 和△DEF 中,∠A=∠D ,∠B=∠E ,BC=EF ,△ABC 与△DEF 全等吗?能利用角边角条件证明你的结论吗?DABFE证明:∵∠A+∠B+∠C=∠D+∠E+∠F=180°∠A=∠D ,∠B=∠E , ∴∠A+∠B=∠D+∠E , ∴∠C=∠F在△ABC 和△DEF 中, B EBC EF C F ∠=∠⎧⎪=⎨⎪∠=∠⎩, ∴△ABC ≌△DEF (ASA ). 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例]如下图,D 在AB 上,E 在AC 上,AB=AC ,∠B=∠C .求证:AD=AE .[分析]AD 和AE 分别在△ADC 和△AEB 中,所以要证AD=AE ,只需证明△ADC ≌△AEB 即可.证明:在△ADC和△AEB 中 A A AC AB C B ∠=∠⎧⎪=⎨⎪∠=∠⎩所以△ADC ≌△AEB (ASA ) 所以AD=AE . (二)补充练习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50︒50︒45︒45︒DCAB (1)29︒29︒DC A B(2)E答案:图(1)中由“ASA”可证得△ACD ≌△ACB .图(2)由“AAS”可证得△ACE ≌△BDC . Ⅳ.课时小结至此,我们有五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2.判定定理:边边边(SSS ) 边角边(SAS ) 角边角(ASA ) 角角边(AAS ) 推证两三角形全等时,要善于观察,寻求对应相等的条件,从而获得解题途径.D CABE12.2.3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复习旧知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如图,Rt△ABC中,直角边是、,斜边是3、如图,AB⊥BE于C,DE⊥BE于E,(1)若∠A=∠D,AB=DE,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2)若∠A=∠D,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3)若AB=DE,BC=E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4)若AB=DE,BC=EF,AC=DF则△ABC与△DEF (填“全等”或“不全等” )根据(用简写法)Ⅱ.导入新课(一)探索练习:(动手操作):已知线段a ,c (a<c) 和一个直角α利用尺规作一个Rt△ABC,使∠C=∠α,AB=c ,CB= a1、按步骤作图: a c①作∠MCN=∠α=90°,②在射线CM上截取线段CB=a,③以B 为圆心,C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α④连结AB2、与同桌重叠比较,是否重合?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斜边与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二)巩固练习:1.如图,△ABC中,AB=AC,AD是高,则△ADB与△ADC (填“全等”或“不全等”)根据 (用简写法)2. 如图,CE ⊥AB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 (1)若AC//DB ,且AC=DB ,则△ACE ≌△BDF ,根据(2)若AC//DB ,且AE=BF ,则△ACE ≌△BDF ,根据(3)若AE=BF ,且CE=DF ,则△ACE ≌△BDF ,根据(4)若AC=BD ,AE=BF ,CE=DF 。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第12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应用符号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解决相关简单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的性质,并能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对应元素的确定.【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识别.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尺、全等图形等。

学生:三角尺、直尺、全等图形、三角形纸板。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这些图片,你能找出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几何图形吗?(出示课件2-3)(二)探索新知1.观察图形,学习全等图形教师问1:下列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每一组图中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教师问2:观察思考:每组中的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6)学生回答:前三组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也相等,第4组图形的形状相同,但是大小不相等,第5组图形的形状不相同,但是大小相等.教师问3: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你能再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吗?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后学生回答:举例:学生手中含30度角的三角板;含45度角的三角板;学生手中的小量角器;由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尺寸相同的照片;两本数学书等.教师讲解:由图①②③中的图形,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像这样,形状相同、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教师问4:同学们讨论一下,全等图形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回答: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总结点拨:全等图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全等形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2.师生互动,认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教师问5:观察下边的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和大小有何特征?学生回答:它们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教师问6: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吗?学生回答:能够完全重合教师问7:这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之后,△ABC的顶点A、B、C与△DEF的顶点D、E、F那两个点重合呢?它们的边呢?它们的角呢?学生回答:点A与点D重合,点B与点E重合,点C与点F重合,边AB 与边DE重合,边AC与边DF重合,边CB与边FE重合,∠A与∠D重合,∠B与∠E重合,∠C与∠F重合.教师总结:(出示课件9)像上图一样,把△ABC 叠到△DEF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叠到一起时,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教师问8: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变化呢?学生讨论并回答: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位置变化了.教师问9:把一个三角形平移、旋转、翻折,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出示课件10)学生回答: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总结点拨:(出示课件1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提出下列要求:①请你用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通过平移、翻折、旋转等操作得到你认为美丽的图形;②在练习本上画出这些图形,标上字母,并在小组内交流;③指出这些图形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教师问10:请同学们观察分析,指出下列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对应顶点.学生分组做完后并点名回答教师问11:寻找对应元素有什么方法和规律吗?学生思考交流后,师生共同归纳、板书.(出示课件13)1. 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为对应边;2. 有公共角(对顶角),则公共角(对顶角)为对应角;3.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4. 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的对角为对应角.教师问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有什么数量关系?学生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用什么表示呢?学生阅读教材32页内容回答:全等”用符号“≌”表示,△ABC全等于△DEF,记作△ABC≌△DEF.教师问13: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学生讨论回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总结点拨:全等的表示方法:“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出示课件15)警示: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全等的性质:(出示课件16-17)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几何语言:∵△ABC≌△DEF(已知),∴AB=DE,AC=DF,BC=E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A=∠D,∠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例1:如图,若△BOD≌△COE,∠B=∠C,指出这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若△ADO≌△AEO,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出示课件18)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BOD与△COE的对应边为:BO与CO,OD与OE,BD与CE;△ADO与△AEO的对应角为:∠DAO与∠EAO,∠ADO与∠AEO,∠AOD与∠AOE.例2:如图,△ABC≌△DEF,∠A=70°,∠B=50°,BF=4,EF=7,求∠DEF的度数和CF的长.(出示课件20)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ABC≌△DEF,∠A=70°,∠B=50°,BF=4,EF=7,∴∠DEF=∠B=50°,BC=EF=7,∴CF=BC–BF=7–4=3.例3:如图,△EFG≌△NMH,EF=2.1cm,EH=1.1cm,NH=3.3cm.(1)试写出两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2)求线段NM及HG的长度;(3)观察图形中对应线段的数量或位置关系,试提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并证明.(出示课件22-23)师生共同解答如下:解:(1)对应边有EF和NM,FG和MH,EG和NH;对应角有∠E和∠N,∠F和∠M,∠EGF和∠NHM.(2)解:∵△EFG≌△NMH,∴NM=EF=2.1cm,EG=NH=3.3cm.∴HG=EG –EH=3.3 – 1.1=2.2(cm).(3)解:结论:EF∥NM证明:∵ △EFG≌△NMH,∴ ∠E=∠N. ∴ EF∥NM.总结点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够重合的边是对应边,重合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 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7-30)1.能够_________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互相__________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___________顶点的字母写在_________的位置上.2.如图,△ABC≌ △ADE,若∠D=∠B,∠C= ∠AED,则∠DAE=_______;∠DAB=__________ .3.如图,△ABC≌△BAD,如果AB=5cm,BD=4cm,AD=6cm,那么BC 的长是( )A.6cmB.5cmC.4cmD.无法确定4.在上题中,∠CAB的对应角是( )A.∠DABB.∠DBAC.∠DBCD.∠CAD5. 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C.∠A +∠ABD =∠C +∠CBDD.AD∥BC,且AD = BC6.如图,△ABC ≌△AED,AB是△ABC 的最大边,AE是△AED的最大边,∠BAC 与∠ EAD是对应角,且∠BAC=25°,∠B= 35°,AB =3cm,BC =1cm,求出∠E,∠ ADE 的度数和线段DE,AE 的长度.参考答案:1. 重合重合对应相对应2. ∠BAC ∠EAC3.A4.B5.C6. 解:∵ △ABC ≌△AED,(已知)∴∠E= ∠B = 3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DE =∠ACB =180°–25°–35°=120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DE = BC =1cm,AE = AB =3cm.(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了哪些内容:1.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寻找对应元素的方法(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11.2)教材35页到教材37页的相关内容。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全等三角形教案

11.1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思考: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 表示,读作“全等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DEF ABC ∆∆和全等时,点A 和点D ,点B 和点E ,点C 和点F 是对应顶点,记作DEF ABC ∆≅∆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思考:如上图,13。

1-1DEF ABC ∆≅∆,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D AD BD(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B E(3)如图,,A C DA B 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 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B C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作业:P4—1,2,3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一、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条边为3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例l,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 的支架,求证△ABD≌△ACD.AB 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例2 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①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和点C;②分别以点B、C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③画射线AD.AD就是∠BAC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例3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ADB C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页的练习.六、反思小结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5页习题11.2中的第1、2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6页第9题.A B C D E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 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知识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 ,画△A'B'C',使A'B'=AB ,A'C'=AC ,∠A'=∠A .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三、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出示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 、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要想证AB =DE ,只需证△ABC ≌△DEC△ABC 与△DEC 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补充例题: 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 △ABD ≌△ACE证明:∵∠BAC=∠DAE (已知)∠ BAC+ ∠ CAD= ∠DAE+ ∠ CAD ∴∠BAD=∠CAEA BC D E F M在△ABD 与△ACEAB=AC (已知)∠BAD= ∠CAE (已证)AD=AE (已知)∴△ABD ≌△ACE (SAS)思考:求证:1.BD=CE2. ∠B= ∠C3. ∠ADB= ∠AEC 变式1:已知:如图,AB ⊥AC,AD ⊥AE,AB=AC,AD=AE. 求证: ⑴ △DAC ≌△EAB1. BE=DC2. ∠B= ∠ C3. ∠ D= ∠ E4. BE ⊥CD四、再次探究,释解疑惑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98页图13.2-7.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9页,练习(1)(2).六、小结提高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5页,习题11.2第3、4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6页第10题.3.备选题:(1)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测得DE =DF ,EH =FH ,你能发现哪些结沦?并说明理由.(2)如图,∠1=∠2,AB =AD ,AE =AC ,求证BC =DE .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②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③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教学难点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复习: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生:“SSS”“SAS”师:那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1.强调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几何思维。
2.指出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常见错误,提醒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避免。
3.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知识的疑问,及时解答,确保他们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SAS、ASA),能够准确识别和绘制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和绘制全等三角形。
-学生能够回忆起之前学过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为新学习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打下基础。
-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定理解决具体问题。
1.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几何概念。
2.使用教具、多媒体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通过与学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深入探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我会给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三角形面积、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3.掌握全等变换(平移、旋转、翻转)的基本操作,能够运用这些变换创造全等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2.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全等三角形教案【7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7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7篇《全等三角形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正确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拼图以及三角形的平移、旋转和翻折等活动,来感知两个三角形全等,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认识和熟悉生活中的全等图形,认识生活和数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在通过观察、实际操作来感知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教学难点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关键通过拼图、对三角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全等三角形图形变换中的对应元素的变化规律,以寻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三角板、一对全等三角形硬纸版学生——————白纸一张、硬纸三角形一个教学过程设计一、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一)导课:教师————(演示课件)庐山风景,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大自然中庐山的唯一性,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摄影把庐山的美景拍下来,可以洗出千万张一模一样的庐山相片。

(二)全等形的定义象这样的图片,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你还能说一说自己身边还有哪些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图形吗?[学生举例,集体评析]动手操作1———在白纸上任意撕一个图形,观察这个图形和纸上的空心部分的图形有什么关系?你怎么知道的?[板书:能够完全重合]命名:给这样的图形起个名称————全等形。

[板书:全等形]刚才大家所举的各种各样的形状大小都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也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也都是全等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优质教案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一、导学1.导入课题:观察下列几组图形:你能发现这几组图片中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吗?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最简单的全等形——全等三角形.2.学习目标:(1)知道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2)能够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3)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几何问题.3.学习重、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意义和一个图形经过几何变换前后的关系.(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操作、观察、比较、归纳.(4)探究提纲:①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②通过上面的操作可以得到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③列举日常生活中两个图形全等的例子.学校教室的前后门,前后窗户.④观察下面甲、乙、丙三个图形的位置变化.如图甲将△ABC沿直线BC平移得△DEF;如图乙将△ABC沿BC翻折180°得到△DBC;如图丙将△ABC绕A旋转180°得△AED.a.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你能找出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和对应角吗?b.根据对应顶点放在对应位置上的方法,图甲记作:△ABC ≌△DEF;图乙记作:△ABC ≌△DBC;图丙记作△ABC ≌△AED.c.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形状和大小不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⑤从全等的实际意义中你认为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吗?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二、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对于图甲这种类型的图形,学生能顺利地寻找出对应元素;但对于图乙、图丙这种有重合部分的图形,学生寻找对应元素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予以重点关注.(2)差异指导:a.对于图乙、图丙,教师加强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经过翻折、旋转变换后的对应元素的位置;b.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语言描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用几何语言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对应顶点放在对应位置上;c.教师强调同一组图形的记法并不唯一.2.生助生:学生相互交流帮助.四、强化1.基本概念: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记作:△ABC≌△A′B′C′,符号“≌”读作“全等于”.(注意强调书写时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练习:(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若∠A=20°,∠AOC=75°,你能求出∠B的度数吗?解:OC=OB,OA=OD,CA=BD,∠COA=∠BOD,∠C=∠B,∠A=∠D.∠B=∠C=180°-∠A-∠AOC=85°.(2)如图,已知△ABE≌△ACD,∠ADE=∠AED,∠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若BD=2cm,DE=3cm,你能求出DC的长吗?解:AB=AC,AE=AD,BE=CD,∠BAE=∠CAD.DC=BE=BD+DE=5cm.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交谈自己的收获和困惑.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和不足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通过学生在做模型、画图、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的体验,完成对三角形全等的认识,重点在对“三角形全等”“对应”等含义的理解.对“全等三角形”的认识,可让学生采用复写纸、手撕、剪纸、扎针眼等方式获取,并鼓励学生间互相交流动手过程中的体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直觉、数据处理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基础巩固(第1题20分,第2题50分,共70分)1.判断题:(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4)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填空:(1)如图,点O是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AOB绕O旋转180°,可以与△COD 重合,这说明△AOB≌△COD.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是AO与CO,OB与OD,BA与DC;对应角是∠AOB与∠COD,∠OBA与∠ODC,∠BAO与∠DCO.(2)如图,△ABC≌△ADE,则,AB=AD,∠E=∠C.若∠BAE=120°,∠BAD=40°,则∠BAC=80°.(3)△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5.(4)△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8cm,BD=6cm,AD=5cm,BC=5cm.(5)如图,△ABE≌△ACD,AB=AC,BE=CD,∠B=50°,∠AEC=120°,则∠DAC的度数等于70°.二、综合应用(每题10分,共20分)3.已知:△DEF≌△MNP,EF=NP,∠F=∠P,∠D=48°,∠E=52°,MN=12cm,求:∠P的度数及DE的长.解:∵△DEF≌△MNP,EF=NP,∠F=∠P,∴∠M=∠D=48°,∠N=∠E=52°,DE=MN=12 cm.又∠M+∠N+∠P=180°∴∠P=80°4.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A.∠AB.∠BC.∠CD.∠B或∠C三、拓展延伸(10分)5.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C)A.△ABD和△CDB的面积相等B.△ABD和△CDB的周长相等C.∠A+∠ABD=∠C+∠CBDD.AD∥BC,且AD=BC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2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2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对比、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对比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全等三角形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全等三角形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练习题: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相
关问题。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SS、ASA、AAS、SAS等判定方法。

3.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难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1.黑板、粉笔。

2.教科书、学习辅导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全
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新课学习: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然后引导学生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各种判定方法,包括SSS、ASA、AAS、SAS 等判定方法。

3.巩固练习:通过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加深对全等三角形概念和性质的
理解,同时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归纳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明确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
和应用价值,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包括概念题、证明题
和应用题等类型,让学生巩固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精品教案

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A
D
B
CE
F
应用格式: 如图:∵△ABC≌△DEF,
∴AB=DE,BC=EF,AC=DF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
∠A=∠D,∠B=∠E,∠C=∠F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旋转、翻折后所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
角形全等.
A
M
E
其中点A和 点D,点B和 点E ,点C和_ 点F _是对应顶点.
AB和 DE ,BC和 EF ,AC和 DF 是对应边.
∠A和 ∠D ,∠B和 ∠E , ∠C和 ∠F 是对应角.
A
D
B
C
E
F
A
D
B
CE
F
全等的表示方法:
“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上图:△ABC全等于△DEF记作:△ABC ≌△DEF (注意:书写时应把对应顶点写在相对应的位置上). ∆ABC≌ ∆DEF,对应边大小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
1.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点。 2.师生共同反思学习心得。
教科书本课课后习题第一题。完成后同桌之间 相互订正
2.如图,已知△ABC≌△ADE 请指出图中对应边和对应角.
E
D
2
A
1
B
C
边 AB= AD 边 AC= AE 边 BC= DE
角 ∠BA∠C=1=∠∠D2AE
角 ∠B= ∠D 角 ∠C= ∠E
归纳 有对顶角的,两个对顶角一定为一对对应角.
3.如图,已知△ABC≌△BAD 请指出图中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归纳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
变式: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一节全等三角形教案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一节全等三角形教案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合作交流能力。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新教材要求下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SSS、SAS、ASA、AAS四种判定方法,并能准确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SAS、ASA、AAS)和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全等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全等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和判定方法。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学生需要将现实生活中的几何问题抽象为全等三角形的数学模型,这是学生感觉难度较大的地方。
举例解释:
-在判定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判定方法的特点,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快速选择合适的方法。
-对于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如让学生制作全等三角形的模型,通过实际操作来增强空间感知。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等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几何问题。
-实际应用: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教具或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全等的概念。
-在讲解判定方法时,通过具体例题,如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引导学生运用SSS判定全等。
-在实际问题转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典型例题,如房屋建筑中的三角形结构问题,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来解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辅导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1全等三角形辅导教案
-理解全等三角形在实际几何图形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应用到复杂的几何问题中,如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等。
举例解释:
-通过对比图表,突出SSS、SAS、ASA、AAS定理的条件差异,帮助学生记忆。
-设计实际应用题,如建筑物的平面图中有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让学生练习如何使用全等定理来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它们在形状和大小上完全相同,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使用SSS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综合几何问题中,如多边形内角和的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全等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全等三角形》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比如,一块玻璃上的裂纹形成的三角形与另一块上的完全一样。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奥秘。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判定定理的理解普遍较好。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通过模型和案例来直观感受全等三角形的特性。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方法看来是有效的,大家都表现得很有好奇心。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尝也注意到,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部分学生对于判定定理的选择和应用还不够熟练,有时会混淆SSS和SAS定理的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1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方法:采用启发诱导,实例探究,讲练结合,小组合作等方法。

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学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后的一节课、只要实际操作不出错、学生一定能学好。

课前准备:全等三角形纸片【教学教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问题:各组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有什么特点?一般学生都能发现这两个图形是完全重合的。

归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学生动手操作3.⑴在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剪下,然后说出三角形的三个角、三条边和每个角的对边、每个边的对角。

⑵问题:如何在另一张纸板再剪一个三角形DEF,使它与△ABC全等?3.板书课题:全等三角形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用“≌”表示,读着“全等于”如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记作:△ABC≌△DEF二、探究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1. 问题:你手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但是如果任意摆放能重合吗?该怎样做它们才能重合呢?2.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得出:⑴.两个全等三角形任意摆放时,并不一定能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重合到一起(或相同的边重合到一起)时它们才能完全重合。

这时我们把重合在一起的顶点、角、边分别称为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⑵.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便于确定两个三角形的对应关系。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观察与思考:寻找甲图中两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它们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2.用几何语言表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如图:∵∆ABC≌∆DEFABCD EO∴AB =DE ,AC =DF ,BC =EF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A =∠D ,∠B =∠E ,∠C =∠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探求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找法 1.动画(几何画板)演示(1)图中的各对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怎样改变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位置,使它能与另一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归纳: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经过一定的转换可以重合.一般是平移、翻折、旋转的方法.(2)说出每个图中各对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归纳:从运动角度可以很轻松解决找对应元素的问题.可见图形转换的奇妙. 2. 动画(几何画板)演示图中的两个三角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才能重合?用式子表示全等关系.并说出其中的对应关系.3. 归纳: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1)从运动角度看a .翻折法:一个三角形沿某条直线翻折与另一个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b .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⑴⑶⑵ABCDE F A BC DEOc .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2)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 a.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b.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c.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d.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边是对应边,最小的边也是对应边;e.两个全等三角形最大的角是对应角,最小的角也是对应角; 三、课堂练习练习1.△ABD ≌△ACE ,若∠B =25°, BD =6㎝,AD =4㎝, 你能得出△ACE 中哪些角的大小,哪些边的长度吗?为什么 ? 练习2.△ABC ≌△FED⑴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⑵图中线段除相等外,还有什么关系吗?请与同伴交 流并写出来.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探索了找两个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并且利用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找对应元素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一)从运动角度看1.平移法:沿某一方向推移使两三角形重合来找对应元素.2.翻转法:找到中心线,沿中心线翻折后能相互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 3.旋转法:三角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能与另一三角形重合,从而发现对应元素.(二)根据位置元素来推理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三)根据经验来判断1. 大边对应大边,大角对应大角2. 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五、课堂作业必做题:课本第38页1、2、选做题:第3题六、板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一、概念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性质应用例题四、小结:找对应元素的方法运动法:翻折、旋转、平移.位置法:对应角→对应边,对应边→对应角.经验:大边→大边,大角→大角.公共边是对应边,公共角是对应角。

【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的概念;2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3 在图形变换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4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难点:掌握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观察下列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问题:你还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实际例子吗?这些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思考: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形状、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和全等时,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记ABC∆DEF作DEF∆ABC∆≅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思考:如上图,13。

1-1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ABC∆全等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思考:(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DDBD(2)将ABC ∆沿直线BC 平移,得到DEF∆,说出你得到的结论,说明理由?B E(3)如图,,ACD ABE ∆≅∆AB 与AC ,AD 与AE 是对应边,已知:30,43=∠=∠B A ,求ADC ∠的大小。

BC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全等的概念,发现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且利用性质可以找到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这也是这节课大家要重点掌握的.作业:P4—1,2,3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②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索过程.一、复习过程,引入新知多媒体显示,带领学生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从而得出结论:全等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反之,这六个元素分别相等,这样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结论,提出问题: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学生逐步分析,各种情况逐渐明朗,进行交流予以汇总归纳.三、建立模型,探索发现出示探究1,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满足上述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你画出的△A'B'C'与△ABC一定全等吗?让学生按照下面给出的条件作出三角形.(1)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是30°、50°.(2)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4cm,6cm.(3)三角形的一个角为30°,—条边为3cm.再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比一比的方式,得出结论:只给出一个或两个条件时,都不能保证所画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出示探究2,先任意画出一个△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让学生充分交流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A'B'C',并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四、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实物演示:由三根木条钉成的一个三角形的框架,它的大小和形状是固定不变的.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给出例l,如下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BD≌△ACD.AB CD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口头表达理由,由教师板演推理过程.例2 如图是用圆规和直尺画已知角的平分线的示意图,作法如下:①以A为圆心画弧,分别交角的两边于点B和点C;②分别以点B、C为圆心,相同长度为半径画两条弧,两弧交于点D;③画射线AD.AD就是∠BAC的平分线.你能说明该画法正确的理由吗?例3 如图四边形ABCD中,AB=CD,AD=BC,你能把四边形ABCD分成两个相互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有几种方法?你能证明你的方法吗?试一试.ADB C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8页的练习.六、反思小结回顾反思本节课对知识的研究探索过程、小结方法及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掌握数学规律.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5页习题11.2中的第1、2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6页第9题.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教学目标①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能力、动手能力.②在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进行简单的推理.③通过对问题的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知识重点应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进而得出线段或角相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多媒体出示探究3:已知任意△ABC,画△A'B'C',使A'B'=AB,A'C'=AC,∠A'=∠A.教帅点拨,学生边学边画图,再让学生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在△ABC 上,观察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二、交流对话,探求新知根据前面的操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补充强调:角必须是两条相等的对应边的夹角,边必须是夹相等角的两对边.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出示例2,如图,有—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A B C D E 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 =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为什么?让学生充分思考后,书写推理过程,并说明每一步的依据.(若学生不能顺利得到证明思路,教师也可作如下分析:要想证AB =DE ,只需证△ABC ≌△DEC△ABC 与△DEC 全等的条件现有……还需要……)明确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者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补充例题:1、已知:如图AB=AC,AD=AE,∠BAC=∠DAE求证: △ABD ≌△ACE证明:∵∠BAC=∠DAE (已知)∠ BAC+ ∠ CAD= ∠DAE+ ∠CAD∴∠BAD=∠CAE在△ABD 与△ACEAB=AC (已知)∠BAD= ∠CAE (已证)AD=AE (已知)∴△ABD ≌△ACE (SAS)A BC D EF M 思考:求证:1.BD=CE2. ∠B= ∠C3. ∠ADB= ∠AEC变式1:已知:如图,AB ⊥AC,AD ⊥AE,AB=AC,AD=AE.求证: ⑴ △DAC ≌△EAB1. BE=DC2. ∠B= ∠ C3. ∠ D= ∠ E4. BE ⊥CD四、再次探究,释解疑惑 出示探究4,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让学生模仿前面的探究方法,得出结论: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教师演示:方法(一)教科书98页图13.2-7.方法(二)通过画图,让学生更直观地获得结论.五、巩固练习教科书第99页,练习(1)(2).六、小结提高1.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自由表述,其他学生补充,让学生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七、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5页,习题11.2第3、4题.2.选做题:教科书第16页第10题.3.备选题:(1)小明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风筝,测得DE=DF,EH=FH,你能发现哪些结沦?并说明理由.(2)如图,∠1=∠2,AB=AD,AE=AC,求证BC=DE.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教学目标①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判别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②经历作图、比较、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作图、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并通过对知识方法的总结,培养反思的习惯,培养理性思维.③敢于面对教学活动中的困难,能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遇到的困难.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教学难点探究出“ASA”“AAS”以及它们的应用.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创设情境复习: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生:“SSS”“SAS”师:那除了这两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