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宝冢歌剧团被誉为东瀛百老汇,自1914年初公演以来,以宝冢大剧院和东京宝冢剧院为中心,进行公演,每年公演约1300回,观众约250万人。本文从宝冢歌剧团的成立背景出发,论述其在剧目内容和演出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分析其创新原因,结合宝冢市的发展状况,阐明宝冢歌剧团的成功对宝冢市发展的影响,并简述对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宝冢歌剧团的诞生与发展

1910年宝冢市和大阪梅田间开通了轨道交通路线,可那时的宝冢市只是一个小县城,人口不多,没有名胜,乘客稀少。为了招揽客人,当时阪急电铁的社长-----小林一三在线路的终点站设立了宝冢新温泉,在温泉浴场边建设了一座能容纳500人的剧场,于1913年,创立了宝冢歌唱队,即宝冢歌剧团的前身,同年12月改名为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此时,歌剧团除唱歌之外,逐步开创了歌剧表演。此时的歌剧团同时也是学校,学制3年,主要学习声乐、乐器、歌剧等科目,是日本第一所歌剧学校。

宝冢歌剧团初次演出是1914年,为了招揽客人,在为期2个月的公演中,有时甚至无需门票。1918年,在剧团组建后4年,实现到东京、大阪、神户等大城市公演的目标,年公演日数超过200日,观众高达四十多万人,取得了空前成功。1940年剧团正式更名为宝冢歌剧团,并分为花组、月组、雪组和星组,四个演出组,在大阪的主剧场和宝冢大剧场演出,同时完善了歌剧专科教育。直到1944年,由于战争原因,剧团被迫关闭。

1946年,在被迫关闭两年多后,剧团重新开演。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作曲家、编剧家新人也在这一时期不断成长。1970年,乘着世界博览会的东风,宝冢歌剧团走向了巅峰之后,由于人才的匮乏和创新的萎靡逐步陷入低迷。为了挽救低迷,剧团于1974年改编了漫画《凡尔赛的玫瑰》,并将其搬到了舞台。这一创新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触发了新一轮的宝冢热潮。

1992年,采用最新的设备的新宝冢大剧场落成,将宝冢歌剧团又一次推向了巅峰,但好景不长,由于阪神大地震,新剧场遭到破坏,公演又一次被迫中断。在各方的努力下和宝冢迷的不断请愿声中,此次中断仅仅只持续了三个月。2014年,宝冢歌剧团成立100周年,在宝冢大剧院举办了一系列庆典,观看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18万人。

二、宝冢歌剧团的成功要因

宝冢为什么能从地方特色的歌剧发展成为日本的国民剧?为什么能从地方小剧团发展成名满世界的剧团?通过分析,本研究将其成功的要因总结为以下三个。

1.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

宝冢歌剧团建成之初,随即成立了歌剧学校,并于1919年1月在制度上确立为正式的音乐学校。要想成为剧团成员,首先需要在歌剧团的附属学校接受为期两年的教育。毕业进入歌剧团后,为了坚持培养高级音乐人才的目的,同时,为了让歌剧团成员区别于当时社会地位极低的舞姬,创立者小林一三依然让“毕业生”们延续着“学生”的称呼。在创校之际,小林一三效仿东京音乐学院和法国的音乐学院,在预科开设歌唱声乐、乐器、西洋舞蹈、音乐理论、修身、国语、英语等课程,在本科开设对话朗读,剧本,歌剧实习等课程,丰富了课程内容,为培养全面的音乐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师资队伍方面,不断丰富师资人才,招揽众多有欧洲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为课程质量和课程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这些举措,保证了宝冢歌剧团的人才输送途径,成为歌剧团改革创新的重要动力。

2.严格的等级晋升制度

宝冢歌剧团是金字塔形结构,位于金字塔最上方的是每个剧目组的头牌。头牌分为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分别被称为男役和娘役,担任主演。在头牌之下的是二番手和三番手,在公演中担任重要配角。要成为头牌,容貌、才华、受欢迎程度等因素缺一不可。剧团成员们从音乐学校毕业后,都会从金字塔底端开始,一步一步地晋升。要晋升为头牌,需要经历新人公演的主演,需要有宝冢剧场单独主演的经历,还要求有二番手的经验,以及相当的出镜率。这样的晋升体系要求每位团员在完善自己的艺术水准的同时,也要同观众保持紧密联系,以提升关注度,积累人气。甚至还需要同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为自己获取正面宣传。这一晋升体系,为每位团员不断提升艺术水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使每位团员都成为剧团的宣传使者,也是剧团获得观众捧场和媒体支持的重要力量。

3.剧目的选择与创新

1914年,宝冢歌剧团初次公演所选择的剧目是日本著名的童话传说“桃太郎”,故事中少有女性出场。然而作为一个女性歌剧团,首次公演即让女性反串男性角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1927年,推出时事讽刺剧《梦巴黎》,使歌剧团成为日本首个演出讽刺剧的剧团,并以此成名,引起热议。此后,不断引进并改变了不少西洋著名歌剧,保证了题材的新颖与剧目的多样化。1974年,为了扭转剧团的低迷,剧团改编了漫画作品《凡尔赛的玫瑰》,并将其搬上舞台,这一创新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自1974年初演以来,每隔几年,《凡尔赛的玫瑰》都会重新演绎,共上演1500余回,观众总数突破500万人次,是歌剧团剧目创新的代表作之一。正是通过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创新,宝冢成为了日本的国民剧。

三、文化产业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随着宝冢歌剧团的发展和壮大,对宝冢市的旅游、经济以及城市建设等方面也产生了巨大影响。首先,我们来看旅游观光方面。据统计,来宝冢市观光的游客中,选择一日游的游客占总数的98%。1999年以观看歌剧为目的的游客数量占总数的10.1%,2004年为12.4%,2009年为11.5%,2014年为12.6%。2014

年,根据兵库县观光游客动态调查结果,阪神北(宝冢市所在地区)的游客数量从上一年的1647.9万人增加到1662万人,增幅为0.9%。2014年,宝冢歌剧团的100周年纪念庆典活动,让游客人数猛增9.8%。由此可见,宝冢歌剧团对宝冢市旅游观光行业影响巨大。

在城市建设方面,自歌剧团创立以来,在歌剧团所处地域建设了一系列观光设施。从1924年建成的宝冢大剧场算起,处理战争期和战后的贫困期外,每隔数年即建设大型的旅游、观光设施。如,1928年的宝冢大温室,1929年的“宝塚主题公园”,1931年的动物园和植物园,1932年宝冢文艺图书馆,1936年的宝冢昆虫馆等。1960年,宝塚市将这些以宝冢大剧院为中心而建成的设施统称为“宝冢家庭乐园”。这片占地16万平方米的区域形成了宝冢市独特的风景线。

在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宝冢市最负盛名的“花之道”连接着车站和宝冢大剧场,是在宝冢大剧场落成之后而建,它与普通道路不同,两侧为车行道,中间为人行道,道路两旁店铺林立,商品都与宝冢相关。2015年,宝冢歌剧团成立100周年之际,阪急电铁将发车音乐改为宝冢剧主题曲《紫罗兰开放之时》。同时,车站广场重建时,在广场中央树立了宝冢男役和娘役的雕像,并在四周种植了与著名宝冢剧目《凡尔赛的玫瑰》同名的新品种玫瑰,以庆祝宝冢歌剧团的诞辰。

四、对武汉的启示

武汉市虽不是以观光产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但武汉的城市规划及武汉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从宝冢市以及宝冢歌剧团的成长中获得启示。

如前文所述,人才培养是宝冢歌剧团持续壮大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学校教育体系,为宝冢歌剧团不断输送新鲜血液,不会因为人员老化而导致人才的断层。武汉有不少艺术学校,但这些学校同文化产业的接轨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达到无缝对接的程度。艺校的学生就业不好解决,同时,武汉的传统文化产业也面临着人员老化、后继无人等问题。其次,从剧目来看,宝冢歌剧在剧目上的创新及表演方式上的改革,使它在一百年间长盛不衰,并发展壮大。如引进国外知名歌剧的题材,改编人气漫画等。改革和创新未必都是成功的,但不改革不创新注定会失败,我国在传统艺术和地方艺术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还存在着不足,需要加大创新和改革的步伐。再次,宝冢歌剧团不仅是一个剧团,更是一个企业。其目的就是为了吸引顾客和观众,创造收益。在创收形式上,不仅依靠公演收入,其周边产品也贡献巨大。如,与宝冢歌剧及歌舞剧相关的音像数据、写真集、杂志等商品。在“宝冢安”,聚集了数万种商品,吸引了从世界各地来的客户,他们再挑选商品之余,互相交流各种公演信息和偶像信息。除了实体店铺外,“宝冢安”也非常重视网络销售途径,除了开发了自己的网络店铺之外,还在“乐天”、“雅虎”、“亚马逊”等日本知名网络购物平台上开设店铺。这样,不仅创造了惊人的周边产品销售业绩,同时也提升了宝冢歌剧的知名度。反观楚剧、湖北大鼓等知名地方戏曲,还停留在单一的门票收益阶段,对新的盈利模式开发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